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分工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分工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分工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分工

原平市立达学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分工为认真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治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学校稳定,现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亢文亮(校长)

副组长: 兰聪文(副校长)赵增跃(副校长)索培义(副校长)成员:

郭军文(办公室主任)赵成龙(教务处主任)

索建康(政教处主任)索保和(总务处主任)

贾前进(卫生责任人)

二、各成员分工

1、校长: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责任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组织应急措施,开展应急工作,进行工作报告。协助上级安监、卫生部门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并负责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安全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副校长:全面配合校长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处理工作,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内容报告给校长,并组织学校老师进行应急处理。

3、卫生责任人:负责每天的预防和监测,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了解,

及时记录,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并联系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应急处理。

4、政教处主任: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与老师和学生沟通,了解情况。并进行心理辅导,稳定师生情绪。

5、总务主任: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安排休息室和隔离室,对于发生事件的班级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和消毒,并提供必须的物品。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我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我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副校长 *** 副校长 *** 副书记 成员:*** 政教处主任 *** 学生科科长 *** 总务处主任 *** 教导处主任 *** 信息中心主任 *** 教研室主任 *** 办公室主任 *** 工会主席 *** 团委书记 *** 教导处副主任 各班主任、学校保安及心理健康老师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

责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人员: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教职工、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具体落实的管理人员、班主任、值班领导。 二、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校内发生火警、漏电、房屋倒塌等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切断各楼层的电源。 2、发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灭;火势蔓延,拨打"119";房屋倒塌且有师生埋入,拨打"120",并有组织地进行抢救。 3、迅速向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职员工组织学生迅速撤至安全地带。 5、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 6、尽可能保护好现场,做好有关证人证事记录。 (二)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1、来人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保安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2、来人已闯入校内,保安追赶不及,应立即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清逐出校门。 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务的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 ①迅速报警(110)。 ②迅速报告学校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③对不法分子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 ④如有师生受伤,应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流程 事件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终止应急响应调查评估 事件报告要点: 1.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 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 的措施; 2.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 政府及卫计委报告情况,根据 事件严重程度,逐级上报,直 至国务院; 3.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及专业 人员,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 先期处置要点: 1、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分析、 评估,根据专家意见提出应急响应及成 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2.按照分级原则做好统一领导和指挥: 特别重大(I级)、重大(I I级)、较大 (I I I级)、一般(I V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分别由国务院、省、市、市(县) 区级卫计委提出应急响应的启动。 3.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做好突发公共管 卫生事件的调查、核实、处理、控制工 作。 4.现场处置:迅速了解情况,掌握事件 态势,确定事件严重程度,保障事件控 制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事件级别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划定控制区域,开展群防群 控工作,决定请求支援,执行市委市政府决定。市卫计委全面负责指挥部综合协调工作 应急专家委员会:确定事件级别,制定医疗救治方案,进行技术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救治组: 1.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 诊断、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 2.调派医疗专家参与救援; 3.及时报告疫情,疾控机构完成 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4.做好资料收集与报告等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隔离。 事件防控组: 1.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2.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 强疾病和健康监测。 3.对事件发生地区的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 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检查; 4.根据事件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 区建议。 指挥协调组: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应急处 理工作; 2.调集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设备 等投入事件防控工作: 3.根据发生事件分级情况,经政府批 准划定控制区域; 4.根据疫情情况采取限制人群聚集活 动; 5.流动人口管理,采取预防措施。 1.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 险因素消除,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 后,经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2)响应终止按分级原则执行: I级终止按国务院或全国应急指挥 部决定执行;I I级、I I I级、I V级 分别由省、市、市(县)区人民政 府或本级应急指挥部批准执行,并 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其他善后工作: 开展人员安置、社会救助、卫生防 疫、处置费用统计等工作。消除事 件影响,奖励、慰问有关人员、征 用物资、劳务的补偿,恢复生产生 活秩序。相关涉事单位、个人行政 处罚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一、事件调查: 对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处 理过程中,进行取证汇总。 二、后期评估: 1.评估人员组织。对I级、I I级、 I I I级、I V级分别由卫生部和省、 市、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 工作。 2.评估内容包括:事件概况、现场 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 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正 建议。 3.评估报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卫 生计生行政部门。 信息报告: 信息要素:时间、地点、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时限要求:立即报告,2小时内提交首次调查报告,根据监测情况随时进行网络续报 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分级应急响应呈报市领导和省政府领导批示传达至各地区、各部门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采取紧急措施,做到有效应 对,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 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 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总经办领导副组长: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并对预案 的适宜性进行审核,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具 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 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工程物业部和营运部应当建立 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 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 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教育培训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及时将情况报告应急 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应急小组 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5.3.1.1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危险性分析评估,根据专业人员有关意见和政 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及时采取防范突发事件的应对措 施。 5.3.1.2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 作,普及卫生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5.3.1.3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练, 增强全体员工和广大客户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3.1.4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 械的物资储备。 5.3.1.5出现突发卫生事件后,履行报告职责,主要内容包括:发生或者可 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情况;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 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 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制,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校职责 1、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校园突发性事件,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学生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学习的事件。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和学校安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一、处理原则 1、反应及时的原则 由于学校突发事件的突发性,所以需要学校和老师随时保持警惕的心态,不能疏忽大意,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第一发现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学生班主任、学校医务人员,事件严重的要立即拨打110 或120及时报警,同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处理事件的反应速度要迅速。 2、统一领导的原则 由于突发事件的紧急性,需要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处理工作。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各部门之间要协调一致,否则会造成反应时间上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最终造成延误了最佳的处理时机,造成损失的扩大。所以,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要在应急事件处理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 3、加强合作的原则 突发事件处理涉及各个方面,要求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同心协力,加强合作,不能互相扯皮推诿。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各个职能部门不仅要做好份内的工作,而且要树立全局观念,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这样才能使预防和处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二、成立学校应急事件处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校园常见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一)楼梯踩踏事件应急程序 ◆处理程序:事件发现者(教师)紧急施救→上报、请求支援→救治→调查 ◆具体要求: 1、第一发现者(或值勤教师): ⑴大声告知所有人员原地站立不动,不准向前移动; ⑵指挥楼梯上的人员有秩序地后退上楼为营救创造条件; ⑶疏散拥挤区域学生,防止大量学生挤压造成学生伤害,并大声告知被踩踏到下方的学生尽量抓住固定物(楼梯扶手或倚靠墙壁),撑离地面,防止因压迫造成窒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陈贤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局长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就如何完善我们国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机制、提高卫生应急能力这一问题和大家讨论。我来自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作为卫生部的一个专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协调机构,是在战胜SARS以后于2004年成立的,也是我们国家第一家在政府和部门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的机构,是第一家。后来国务院的应急办以及各省,以及相关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的机构。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 论。卫生应急工作的确也是一个应运而生、近几年进展也是非常显著的。第二个方面也和大家一起讨论从卫生应急的时间来看,的确这几年来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理论的探索方面也开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卫生应急的管 理机制、体制促进卫生应急工作不断的发展。 一、近几年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显著成效与不足 (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产生过程 当我们谈到卫生应急管理或者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不能就卫生应急谈卫生应 急,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应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卫生部门,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它是一个社会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是我们国家一个普遍的心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一种特殊的时期。 理论方面认为,有的专家认为根据一般的规律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时,既是这个国家加速发展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资源、环境、效率与公平等 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瓶颈时期,而且也是各种矛盾交织敏感的时期,容易产生社会的失灵、 经济的失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do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 ——欧洲“毒黄瓜”事件的应对分析一、事件回顾: 欧洲毒黄瓜事件始末 2011年5月初,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了第一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随后德国东北部数州报告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死亡病例首度扩散到德国北部以外地区,截至5月31日,死亡人数增至16人,1人在瑞典,其余在德国。感染人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373人为重症患者。此外,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截至该年6月,造成9个国家至少1500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18人死亡。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德国联邦及地区相关卫生食品防疫部门的代表5月30日在柏林举行了紧急会议。德国卫生部长巴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局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所以他预计新增病例还将继续上升。 不久,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停止进口并下架西班牙黄瓜。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部门已宣布,除在自西班牙进口的黄瓜上发现出血性大肠杆菌之外,是否其他蔬果也带有大肠杆菌病毒,需要进一步追踪确认。因此,德国卫生部门建议民众,生吃黄瓜、西红柿和生菜沙拉,存在很大风险,建议煮熟后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公告,警惕德国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表示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毒性和复制能力都更强的”大肠杆菌病毒,这可以解释为何这次欧洲疫情范围广且危害大、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并提醒民众,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渠道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入厕后。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同时提醒民众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以防加重病情。 由于这种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产生更大毒性,因此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这一病菌感染,但德国部分医院积极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予以应对。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用一种特殊的抗体治疗3名年幼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获得成功。获知这一消息后,德国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医院已开始对一些重症患者试用这种方法。 通过对涉及进口黄瓜的两家西班牙公司的调查,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黄瓜。 6月初,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农业部长林德曼表示,在汉堡市郊于尔森区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等芽苗菜样本中发现大肠杆菌,初步怀疑是疫情源头。经过检测,德国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表示,他们已确认豆芽等芽苗菜是造成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 最终,尽管西班牙黄瓜“沉冤得雪”,但消费者又陷入了对芽类蔬菜的恐慌。而这轮大肠杆菌疫情暴发之初,德国卫生部门曾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疫情源头。欧洲多国随即发布对西班牙蔬菜和水果的进口禁令,招致西班牙方面的强烈抗议。西班牙环境大臣里韦罗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两类: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腮腺炎、水痘、麻疹以及肺结核等 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等。 在学校的传染病流行事件当中大概有四分之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大概占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的五分之一左右。 学校常见的食物中毒大概有三类: 1. 细菌性的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者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里面最常见的,发病率非常高,病死率比较低,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气候比较炎热的夏秋季节。 2. 化学性的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误食有毒的化学物质(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这些有毒的物质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这种中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 3. 食用有毒的动植物中毒 通常指的是误食里有毒的动植物,或者食用了因加工烹调的方法不当,而没有除掉有毒成份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 比较常见的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的马铃薯中毒,河豚鱼中毒,以及有毒的蘑菇中毒等。 这一种食物中毒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病死率一般因动植物种类而异,有一定的季节性。 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根据卫生部应急办提供的一个资料表明 1.2006 年我们全国发生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共有告总数的 1944 次,占了整个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70.33% 。

2. 食物中毒或者传染病患者的人数总数一共有111916 人,占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总数的77.60%。 3. 去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 30 人,占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总数的 6.86%。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比,农村乡小学和乡中学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共有个学校突 1324 起,占整 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3.17% 。 5.2006 年和2005 年相比,整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件数上升了135.92 ,病例数上升了10 6.98 ,死亡人数下降了1.05% 。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预防 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当中,传染病的预防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是不一样的,我们接下来分别来讨论。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可以说缺一不可,缺 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1.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够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者动物。 2.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之后,传染给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从病人到健康人)。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5 类, 1 )接触传播:结膜炎、红眼病等。 2 )空气或者飞沫传播: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 ( 径。 3 )食物或水传播:霍乱、细菌性的痢疾、甲型肝炎等。 4 )昆虫或动物媒介传播:疟疾、狂犬病、肠道的传染病等。 5 )经血液或体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 案例1] 2002 年12 月至2003 年的5 月,南方某县中学先后有147 名学生患有急性传染性的肝炎。经省疾控中心专家 进行调查:该中学急性传染性肝炎爆发流行系以水源传染为主的这个传染性肝炎的传播。该学校的自备水井的水质检测 结果显示:该水井被粪便污染,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而甲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都隐藏在大便当中。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的或涉及师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着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故灾难或安全事件。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消极影响,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订《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小组 组长:由校长担任 副组长:由分管安全稳定的副校长担任 成员:由保卫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二级系院负责人组成 二、现场应急处理 现场应急处理执行下列一般程序。 1、遇到突发事件时,应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立即向有关部门(保卫处)报警,控制现场局势,并组织师生员工施救或自救,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2、立即向学校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向公安、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求援,使灾情尽快得以控制,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3、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有关负责人立即赶赴事发现场,听取突发事件情况汇报,召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采取应急措施全力组织抢救,维持秩序,疏散师生,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4、协同有关部门抢险救灾,配合调查取证,做好伤患人员的慰问工作,并及时与伤患人员家属取得联系,做好对家属的安抚解释工作。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5、媒体应对。学校成立专门机构,(如有必要,在一定范围)主动传递事件事实本身及正面积极应对处理的信息,不宜做事件发生原因分析(事件、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后果。 三、信息报送 1、报送内容:事发时间、地点;突发事件的经过、伤 亡人数、直接损失;突发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如已有专门机构的报告,加以说明);已采取的措施、需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突发事件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2.报送程序:分两级报送。 (1)事发个人报送。事发后立即打电话通知相关领导及学校领导,并随时汇报事件的进展情况。 (2)学校报送。学校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向教育主 管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并随时汇报事件的处理进展情况。 四、突发事件调查监控 1、突发事件调查。突发事件发生后,积极协助学校安 全保卫部门(公安部门)进行突发事件调查。当事单位和个人要做好相关现场保护工作。任何人不得隐瞒真相。 2、防范监控。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各单位要加 强隐患的排查、整改,学校有关领导应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指导、督促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要建立档案,逐级上报,并制定防范监控方案,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和有效监控,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确保校园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处理,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校园内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火灾、地震、洪灾、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科室、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 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 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案,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校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作业 思考题: 2、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答:应急处理及措施 (1)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2)应急处理措施①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对新发现

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③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⑤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应当立即向交通工具营运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置措施。交通工具上的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由交通工具停靠点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铁路、交通、民用航空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样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采取紧急措施, 做到有效应对, 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 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 特 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 总经办领导副组长: 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 案, 并对预案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 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培训, 具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 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 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 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 工程物业部和营运 部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 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 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 的正常运行, 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 科 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 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 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 教育培训 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 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要及时将情 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 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 报应急小组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完整版)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事件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踩、压、伤、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或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群体性事件(闹事、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动等)、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破坏性地震)等。 根据有关要求,不提倡学生参加危及自身安全的救灾活动。各学校要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平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应急预案演习,充分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在处置安全事故过程中,各班级老师要指导小学生做好自救自护工作。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并积极做好其他求援工作。将公安、消防和急救中心作为第一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内取得联系和支持,确保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组织机构。 1、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指挥机构。 总指挥:蔡文阁 成员:邱世摺 2、安全突发事件处理队伍。 (1)抢救处理组: 组长:谢国呈 成员:各班班主老师 (2)后勤保障组: 组长:邱文岭 成员:各科任老师 二、日常安全管理 1、每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严格按照值勤制度,在校门口、学校校园、教学楼走廊等处进行经常性的巡视。 2、禁止在校园的教学楼踢球、爬墙、爬楼门、滑楼梯栏杆,违者通报批评,对涉及的班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

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早餐。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78363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总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学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的精神,有效处置学校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做到遇事不惊,临危不乱。特制定此学校突发事件应急 总预案。 一、建立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以校长任组长,安全办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校委会人员为成员,作为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小组。 二、建立学校应急事件预警系统。 由校长室、教导处、安全办、总务处、办公室等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及时提供危险信号,畅通信息渠道,提醒教师和学生注意险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竭力避免发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及时向领导建言献策,参与制定预防及处置方案。 三、建立学校应急事件处置机制。 1、信息报送。 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班级、知情者应立即将发生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立即报告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校长室。学校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校长室在规定时限内将事件发生的时

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报告镇教委领导。 信息报送时限:一般突发事件2小时内报送,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即时报,最迟在半小时报送。具体为先口头报,再书面报。同时应及时续报事件发展情况、原因、后果及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2、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突发事件和其他特殊突发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按应急处置工作预 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成立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小组,负责具体的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其具体职能为: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认真调查取证,写出有关书面材料。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现场指挥机构可视情况设立现场协调组(负责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处理情况,协调有关单位负责救援和险情排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现场抢救组(负责对事故进行现场救治)、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难、受伤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宣传报道组(负责事件新闻报道的起草、把关工作)等具体工 作小组。 3、现场保护。

学校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力争使突发事件在最短时间得到处置。 2、使突发事件的造成的负面影响、危害程度及损失降低到最小。 3、确保我校的稳定、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的公共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 权责一致的原则;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的原则;与各办公室职责相统一的原则;依法处置的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小组与职责: (一)组建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周代君 副组长:王平君 成员:校委会全体成员及各班班主任、门卫等 (二)工作职责 组长:传达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总体指挥、协调,对全盘工作负总责,兼管情况汇报。 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与组长一起做好总体指挥、协调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调查及后勤保障工作,信息收集整理和救助工作及相关工作。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 四、预警期间工作要求: 1、学校处置领导小组所有成员手机要保持24小时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 2、学校的车辆平时要保养好,使车况良好,随时能处于应急状态。 3、学校总务处、政教处平时要准备一定数量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物资,如手电、雨衣、口罩等。

五、报告制度: 1、有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全体教职工应当一经发现后40分钟内向学校领导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火灾等引起重大伤害事故的; (2)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4)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暴力伤害事件的; (5)发生或可能发生在校学生被绑架事件的; (6)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学校师生人身伤害的事件。 2、学校全校教职工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学校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由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报告事项进行核实和确证,并采取必要的控制处理措施。 六、指挥和协调制度 1、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学校内部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2、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应当积极与人民政府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共同解决。 七、一般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学校防范暴力事件应急预案 1、可能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及其车辆进入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