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2份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2份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2份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详细知识点和笔记 2份

§1-1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吸水性等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脱水性、毒性等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

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1-2物质的酸碱性

一、酸:酸是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化合物

碱: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5、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14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比较精确测量使用pH计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降水为酸雨

§1-3常见的酸

一酸的共性:

【实验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HCl +NaOH = NaCl + H2O

【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

3 HCl + Al(OH)3= AlCl3 + 3H2O

【实验探究2:】a、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

b、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2HCl + Na2CO3=2NaCl + H2O + CO2↑

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2232

【实验探究3:】a、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

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6HCl + Fe2O3= 2FeCl3+3H2O

b、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2HCl + CuO = CuCl2 + H2O 【实验探究4:】A、情景和问题的提出

稀盐酸可以用于除铁锈,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6HCl = 2FeCl3+ 3 H2O 。可是,后来看到铁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时却没有气体产生,那么这气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是否是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呢?

B、你的假设是:铁等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铁等金属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也说明了酸溶液能跟许多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 2HCl === FeCl2+ H2↑Zn + 2HCl === ZnCl2+ H2↑

E、应用:

1、除锈: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酸不能太多,且放置时间也不能太长,不然稀盐酸会继续跟铁反应。

2、制取氢气:实验室中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制取氢气。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实验1]:在盛锌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

[实验2]:在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 + H2SO4 = CuSO4 + H2O

[实验3]在盛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蓝色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H)2+ H2SO4 = CuSO4+2 H2O

[实验4]:在盛有无色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O32—43

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如

BaCO3+2HNO3=Ba(NO3)2+CO2↑+H2O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而AgCl和BaSO4则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在检验时一定要加些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才能确认有Cl-或SO42-。

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先检验哪种离子?

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若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 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1-4常见的碱

一、碱的共性

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结论: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

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反应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H2O

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思考】:

1).若要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是它的反应方程式该如何写?

CO2+ 2NaOH = Na2CO3 +H2O

2).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

能污染大气,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里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如何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呢?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SO2+2NaOH=Na2SO3+H2O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

【思考】:

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

SiO2+2NaOH=Na2SiO3+H2O

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CO2+2NaOH=Na2CO3+H2O 3、碱能跟某些盐反应

[实验]:1、在2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CuCl2)溶液和氯化铁(FeCl3)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氯化铜显蓝绿色,氯化铁显黄色。

2、在上述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毫升氢氧化钠(NaOH)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

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FeCl3+ 3NaOH = Fe(OH)3↓+ 3NaCl

碱的通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3)、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以上碱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哪些事项?

⑴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

⑵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实验1]:①阅读氢氧化钠试剂瓶的标签。

用镊子取出一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

②让学生观察刚取出的NaOH颜色、状态、表面干燥情况,放置几分钟后表面状态有什么变化?白色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叫潮解

可见:氢氧化钠固体也可以作某些气体(如氢气、氧气)的干燥剂。

通过上述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氢氧化钠有哪些个性了吗?

③将玻璃皿中的NaOH移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3毫升左右),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注意温度有什么变化。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1)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

2)将得到的溶液抹在纸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什么现象?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⑤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烧碱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后观察现象:

兔毛溶解,羊毛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即不耐碱。

氢氧化钠个性:

①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

②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溶解有机物,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⑤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

【思考】:

1、实验室的氢氧化钠应该如何保存?为什么?

实验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易潮解的性质,你觉得在这方面应有什么用途?而在使用时又应注意什么?

实验室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常用它来作干燥剂。但它不能干燥酸性类气体,如:CO2、SO2、H2S、HCl.

二、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实验2]:(1)、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Ca(OH )2 + 2HCl =Ca Cl2+2H2O

Ca(OH )2 + H2SO4=Ca SO4+2H2O

(2)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何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Ca(OH )2 + Na2CO3 = CaCO3↓+2NaOH

红褐色沉淀3Ca(OH )2+ 2FeCl3 =2Fe(OH)3↓+3CaCl2

氢氧化钙个性:

1)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2) 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3) Ca(OH)2具有碱的共性

§1-5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1.碱能与酸反应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

1)、在2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1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消失。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中性

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小火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

白色的晶体。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 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中和反应:

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

3)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

§1-4几种重要的盐

一、什么是盐?

①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②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或铵根)离子结合而成。

③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几种盐的性质

①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1、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白色粉末(化学式为:Na2CO3),俗名为纯碱或苏打。

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

2、碳酸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溶液变红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3、与酸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与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制造烧碱)

应用:

碳酸钠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

CO32-的检验方法:往某化合物中滴加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CO32-。

3

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1、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叫汉白玉。

2、因含杂质而有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

3、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叫石灰石。

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

1、碳酸钙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 = CaO+CO2↑

用途:1、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艺品)2、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思考】:怎样证明一块岩石是碳酸盐?

取小块岩石,滴加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如有气泡不断产生,则岩石中有碳酸盐存在。

③食盐(NaCl)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来源: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

粗盐提纯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用途:1、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制生理盐水(0.9%)0.9%的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

【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盐的性质:

1、酸+盐→新酸+新盐

2、碱+盐→新碱+新盐

3、盐+盐→新盐+新盐

4、某些盐加热能分解

三、盐的制取:

[实验]: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复分解反应: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1.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2. 没有酸参加的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无酸皆可溶)

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外,其余全不溶。

四、盐与化肥

1、化学肥料是用矿物质、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简称化肥)。

2、化肥的类型:氮肥:含有氮元素的称氮肥。

磷肥:含有磷元素的称磷肥。

钾肥:含有钾元素的称钾肥。

3、复合肥: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称复合肥。

4、氮肥:铵盐为主,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常用的氮肥:是含氮有机物即人的尿液。化肥:尿素CO(NH2)2

制取:酸与氨气反应制得

氨与碳酸:NH3+H2O+CO2=NH4HCO3

氨与硫酸:2NH3+H2SO4=(NH4)2SO4

盐的组成中,所含的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阳离子,也可以是复杂阳离子(带电原子团)

[实验1]:1、向硫酸铵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

[实验2]: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物中产生的氨气,氨气是碱性的。

【总结】铵盐与碱(可溶性碱)反应,都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放出,此法用于铵盐的检验。

铵根离子的检验:

往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磷肥的作用:促进农作物要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等。

钾肥的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使用注意: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所以需要施一些农家肥料(有机肥)有利于该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另加一、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 赤铁矿——Fe3O4

金刚石、石墨——C 干冰——CO2冰——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二、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Fe(NO3)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

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NO3)2

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 鉴别Ca (OH )2和NaOH 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

通入CO 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 2C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 (OH )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

五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 2、SO

3、NO 2、HCl 、) 中性气体(如:H 2、O 2、N 2、CO )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

中性气体(如:H 2、O 2、N 2、CO )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 2、SO 3、NO 2、HCl 、)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六、常见离子间的相互反应及其应用

(AgCl)、()

()??

????????????+++++++-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等(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

—(白色沉淀)、、、—4322322222223)(NH Al Zn Mg Fe Cu O H H OH Ag Ba Ca

CO O H H CO

中考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中考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第一部分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 物,如H 2O和D 2 O混合后仍为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 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 2O和D 2 O混合后仍未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1)金属单质:如Fe、Al、Cu等 (2)非金属单质:如Cl 2、O 2 、S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5)酸、碱、盐、氧化物 ①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酸:HClO 4H 2 SO 4 HCl HNO 3 等 常见的弱酸:H 2SO 3 H 3 PO 4 HF H 2 CO 3 CH 3 COOH等 ②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强碱:NaOH KOH Ba(OH) 2Ca(OH) 2 等 常见弱碱:NH 3·H 2 O Al(OH) 3 Fe(OH) 3 等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2 Fe2+Fe(NO3)2硝酸亚铁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CO3碳酸亚铁Fe3+Fe(NO3)3硝酸铁FeCl3氯化铁Fe2(SO4)3硫酸铁 Cu(NO3) 硝酸铜CuCl2氯化铜CuSO4硫酸铜 Cu2+ 2 Ag+AgNO3硝酸银AgCl 氯化银Ag2SO4硫酸银Ag2CO3碳酸银 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锰酸钾K2MnO4 碳酸氢钙Ca(HCO3)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碳酸氢铵NH4HCO3磷酸钙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碳酸氢钠NaHCO3亚硝酸钠NaN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 有机物 甲烷CH4乙醇(酒精)C2H5OH 乙酸(醋酸)CH3COOH 淀粉(C6H10O5)n 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尿素CO(NH2)2 其他:氨气NH3 常见物质的俗名 名称俗名化学式名称俗名化学式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O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 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 2P2O5 2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 CO2 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 2CO 2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 SO2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 Fe3O4 2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 2Al2O3 2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MgO 2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 2CuO 2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 高中化学复习笔记: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 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 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 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 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 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 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装点移—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 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 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初中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第一部分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71675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 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归纳 第一部分: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 转载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套笔记转载 高中化学复习笔记: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 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概述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3、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 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5、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它是对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 物质名称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化学式 铁Fe 聚集Fe 氧化铝Al、O 2∶3 Al2O3 二氧化碳C、O 1∶2 CO2 五氧化二磷P、O 2∶5 P2O5 氯化镁Mg2+、Cl-1∶2 MgCl2 碳酸钙Ca2+、CO32- 1∶1 CaCO3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也不同,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注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是该物质的分子式,如“CO2”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又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表示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意义,具体见下表。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 的1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 原子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 和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总是一定的。通过实验可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因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是一个确定的简单整数比,其中的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

2019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2019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笔记 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22MgO2Mg +O22MgO注:MgO:白色固体 4Al +3O22Al2O34Al +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 3Fe+2O2Fe3O42Cu+ O22CuO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 H2↑置换反应

H2SO4+MgMgSO4+ H2↑2HCl +MgMgCl2+ 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 2AlAl23+ 3H2↑6HCl + 2Al2AlCl3+ 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ZnZnSO4+ H2↑2HCl +ZnZnCl2+ 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 FeFeSO4+ H2↑2HCl + FeFeCl2+ 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M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 Fe+CuSO4==Cu+FeSO4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3+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2AgNO3Cu2+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考点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考点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目录 一、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复习思路 一、考纲要求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第二节离子反应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高考纵览

高考命题探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探究:物质的分类主要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 质与应用的考查。形式探究:(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分 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第二节离子反应内容探究: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的判断、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判断两种题型考查。综合分析每年的高考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主要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拆分问题、是否遵循守恒问题、是否注意用量等三个方面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出现在第Ⅱ卷中,根据题目要求填空;离子在溶液中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涉及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否能发生络合反应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离子检验与推断与离子共存有密切联系,往往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性较强。形式探究:(1)离子共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热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信息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是必考点。(3)离子的推断与检验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甚 至有实验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探究:本节考查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三是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形式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在理综的考试中一般很少以完整的题目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知识点融合,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多在选择题的某一选项中出现。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得失电子守恒思想为基础的“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在填空题中多有出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高考常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融合在一起考查,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往往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这 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