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 格式:doc
  • 大小:15.2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勇担立德树人使命高校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任。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德行之门,需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以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熏陶和引导学生,以崇高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教师要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教师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自身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

其次,教师要以德立学,树立良好学风。教师既要潜心研究,又要关注社会;既要放眼全球,又要立足本土。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要有建构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胆识和智慧。教师要重视业务素质提高,适应现代教

育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及传播者。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新时期下,教师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适应信

息化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变革。

再次,教师要以德施教,具有敬业精神。教师不仅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职业,更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将影响学生如何对待教师乃至以后如何走向社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体,必须加强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当前倡导的“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切实将做好课程讲授和思想引导工作。作为外语工作者,我们应树立本土文化与世界文明相互融汇与一身的目标,使得外语教学有助于使学习者自身和

本国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强烈的认同感。教师应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内容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各方面,以课程规划制定促进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