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社会保障概论》本章小结

第1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2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人的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等,这些风险集中到社会上会成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因此可能发生冲突和动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遇到的风险、遭受的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某种化解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2)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社会救济、互助组织、商业保险之中,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全面发展阶段,但也由于“成熟过度”而弊端丛生,从而进入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3)当前世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按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单位(企业、事业等)和个人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即三者在资金供给和费用分担方面的责任不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就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正式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据此建立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和后来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制度和互助组织等,构成了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3章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变革有: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将养老金基金投入金融市场,并加强对其运营的监管。同时,在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2)经济转轨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等,加大了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

(3)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呈多样化趋势。有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出现波动,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有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深刻反省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社会保险领域,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重大改革,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已经初见雏形;在社会救助方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项目也已设立或正在完善,社会救助的公

平性日益显现,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完善。

第4章社会保障基金

(1)社会保障基金性质属于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消费性社会后备基金,是社会公共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意义不仅在于支撑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而且在于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节,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协调作用。

(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是指由专职的社会保障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和计征对象征收社会保障费(税)的一种行为,它关系到能否建立充足和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重大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并不完全相同。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由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分担。除此之外,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赞助,社会福利和募捐,互助储金会等也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源。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方式来看,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征税方式、收费方式和强制储蓄方式。

(3)社会保障基金给付是指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由社会保障机构按一定的标准和方式将资金支付给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方式有很多,最基本的有三种,即货币支付、实物支付和服务支付。

(4)世界各国都重视社会保障基金的有偿运营,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负担。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往往把安全性原则放在首位,同时遵循收益性原则、分散投资原则,并兼顾流动性原则,力求在保证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收益最大化。从各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包括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两大类。

(5)从纵向看,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可以按权限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管理机构、中层管理机构和基层管理机构。从横向看,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可分为社会保障主管机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经营机构及社会保障监督机构。从管理的形式来看,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独立机构以及在政府监督之下的自治性的各种协会(理事会或基金会)和由受政府委托管理社会保险业务的工会组织。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政府集中型和私营竞争型两种。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法制化原则、公正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审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第5章社会保障管理

(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过程;收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事业化管理的过程;管理社会保障对象,它是对社会保障对象实施一系列具体服务的过程;社会保障的机构管理包括建立、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的工作机构,确定工作机构的体制、职责、权限、分工,实行对机构的监督、评价等。

(2)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为政府直接管理的社会保障体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及以私营公司为主的管理体制。

(3)发达国家政府间社会保障管理责权划分实践经验表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这个问题是事权财权划分的关键。

(4)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是: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为主;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确保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1)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2)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和评价要坚持理论分析和实际效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综合历史、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做出判断。

(3)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会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不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及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发展都有许多不利的影响。

(4)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较为复杂,本章提出了一个综合的统计口径。根据相关的测算以及比较,我国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既不显得过高,也不显得过低。但是,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内部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所以,对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研究,应紧扣该问题。

(5)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城乡结构分析探讨,是对社会保障水平问题研究的一大尝试,更深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7章社会保障法

(1)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既包括以基本法形式出现的社会保障法,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还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社会保障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是:权利保障原则、社会共同责任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社会公平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3)社会保障法的内容由社会风险覆盖事项和社会保障关系覆盖事项构成。风险覆盖事项包括生育、疾病、失业、职业伤害、年老/死亡等。社会保障关系覆盖事项包括资金筹集与运营、制度管理与监督、待遇支付、争议处理等。

(4)社会保障法的形式,是指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即有关社会保障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法律解释、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条约与协定。

第8章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1)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前的个人自我负责理论,到国家干预学说盛行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再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个人与国家共同负责思想的实践,可以发现思考社会保障政府责任的思想流派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政府必须承担社会保障责任,主要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说、公共职责说和国家认同说。(2)在现代社会保障一百多年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根据政府责任的大小可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有限政府模式、责任政府模式、政府包办模式和有效政府模式。

政府责任的履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责任实施来实现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划分结果。

(3)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多种因素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改革不可避免。虽然各国的改革路径不一,但是在政府责任方面,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第一,在责任分担方面,政府责任走向适度化;第二,在制度模式选择方面,政府越来越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倾向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功能;第三,政府从直接管理与监督向管理与监督适度分离转化;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选择的自由度;第五,政府与其他主体的配合在增多,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了官民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发展趋势。

(4)自1986年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开始转型以来,政府责任的演变总体上呈现出下列趋势:政府责任正在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从责任模糊走向责任清晰,从无限责任走向有限责任,正在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5)在一定程度上,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改革“减震器”和社会“安全阀”等重要角色。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责任分布上“行政”主导;责任主体之间边界模糊;责任履行上越位与缺位并存;责任种类上重直接投入、轻间接引导。需要进一步分类、分项、分层、分级,明确政府的责任。

第9章老年社会保障(上)

(1)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

(2)老年社会保障的意义在于,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养老保障是每个人都必需的;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协调发展。

(3)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类型有:投保资助型模式、福利国家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

(4)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第10章老年社会保障(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老年社会保险处于初创时期。我国当代老年保障制度初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一步建立、改革与完善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2)我国城镇居民的养老金制度现已基本由原来的国家单位保险过渡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责,由原来的现收现付制度过渡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制相结合的新制度。但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建立起适合我国特点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3)我国老年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农村的老龄问题。农村老年问题的重点又是一个“养”字。在我国农村实行第二轮经济承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建设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应从健全法制,加强管理,将社会养老措施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由政府出面,同时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等方面着手进行。

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

(1)就业保障贯穿于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全过程,体现积极主动的宗旨。失业预防、失业保险和就业扶助构成了就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具有预防失业和重新安置就业的功能。失业保险制度正朝着“就业导向型”发展。

(2)失业保险制度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制度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及给付期限、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失业保险管理机构。

(3)我国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实行政府统包统配、安置就业、固定工为特征的就业保障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多渠道就业,建立了新时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1986年开始推行劳动合同制,同时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1993年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1995年启动了再就业工程;2002年出台了积极的就业政策;2005年,对积极的政

策进一步延续、扩展、调整和充实。

(4)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完善就业保障制度方面,国外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我们应广泛吸取国外的经验。就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子系统,其改革和发展要符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12章医疗社会保障

(1)医疗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支柱项目之一,其主要形式是医疗社会保险。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普遍性、复杂性、短期性和经常性。

(2)医疗保险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基本原则来筹集医疗保险基金。按医疗服务内容,具体规定给付标准和给付项目,通过一定方式替被保险人向医疗机构或医生支付费用,以补偿他/它们向被保险人提供服务所消耗的资源,形成了医疗服务供给方、需求方(患者)和社会保险机构(付费人)之间的三角关系,这是医疗社会保险所特有的。(3)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对医疗供给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对医疗保健资源的配置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医疗费用控制的阀门。

(4)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控制费用成为医疗保险改革的中心问题。当前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从资金筹集和服务供给分立走向两者结合,从强调社会共济转向强调个人责任。

(5)计划经济时期,在城镇有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在农村有合作医疗。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医疗社会保险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标志,在城镇逐渐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起在农村地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7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非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我国覆盖城乡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即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为补充,以医疗社会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13章工伤社会保险

(1)工伤是安全生产的对立物,而职业病则是劳动卫生的“负面”。工伤保险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工伤保险是这样一种制度:当发生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伤时,国家、社会对劳动者及死亡者遗属提供必要的物质补偿;通过安全预防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通过康复工作,使受伤害者尽快恢复劳动能力,促进受伤害者与社会的整合。工伤保险制度在各国都是备受关注的社会保障项目,补偿、预防与康复三位一体的体制是各国较为通行的做法。(2)国外职业伤害保险从民法中独立出来后,进入了雇主保险责任阶段。雇主保险责任制经历了自保--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征收保证基金三个发展阶段后,进入工伤社会保险阶段。国际上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出现了新的情况,包括私有化趋势、雇主责任制的恢复以及工伤保险费征收方法的变化。

(3)工伤保险既有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一样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其中,“补偿不究过失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及“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最为明显。工伤保险根据“职业风险”原则建立,具有补偿性和保障性。大多数国家工伤保险基金由企业负担,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相比,工伤保险待遇最优厚、保险内容最完备、保险服务最周到,并且易于实现。

(4)工伤预防对于工伤保险是至关重要的,加大预防投资,就可改善作业环境,保护职工健康,减少事故率及职业病发生率,从而减少工伤赔偿。

(5)我国建国后即建立起了工伤保险制度,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实行不同的办法。企业的工伤保险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工伤社会保险退变为企业保险,难以充分发挥保障职工权益和促进安全生产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工伤保险制度越来越不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水平和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成熟发展道路。

第14章妇女儿童社会保障

(1)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妇女就业保障、妇女生育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和儿童成长保障等。妇女儿童社会保障对实现男女平等、开发女性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贯彻国家人口政策及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都有积极作用。

(2)妇女儿童社会保障的水平除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外,还受到社会制度、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国家的人口政策、社会对生育社会价值的认可程度及民族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3)我国妇女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始于建国初期,其保障项目、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但是,目前生育保险费用在很多地区还没有实现社会统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育妇女的待遇稳定,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妇女平等就业,有待改革完善。流动儿童的社会保障需要给予特殊关注

第15章军人社会保障

(1)军人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是军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在我国,军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军人救助、军人福利、军人社会优抚、军人保险、军人退役安置五项内容。

(2)军人社会保障是“军心工程”,对军人实施社会保障,不仅有利于增强军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感、心理平衡感、社会公平感、人际关系密切感和政治上的向心力,而且对于增强和平发展时期国民的国防意识等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3)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军人社会保障体系的设置既要考虑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军人职业特点、军队职业特点与军队建设的客观需要。

(4)我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是解放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其保障内容、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都是与时俱进的。从改革的取向看,我们将设立专门的军人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专司军人社会保障的领导、管理职能,并逐步实现军人社会保障的一体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第16章残疾人社会保障

(1)残疾人是指身体、智力或者精神状况违反常规和偏离正常状态(相对于当时相同年龄的正常健康状况而言),并非暂时的功能减退,而使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受到影响的人。(2)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

(3)残疾人社会保障应遵循机会均等原则和特别扶助原则。

(4)残疾人社会保障包括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文化生活保障、福利保障和环

境保障六项内容。

第17章员工福利

(1)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员工福利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依据国家是否立法强制实施,员工福利可分为法定福利与非法定福利。法定福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非法定福利是指企业自主建立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雇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按员工福利的功能划分,可分为以下五类:企业安全和健康福利、企业设施性福利、企业文娱性福利、企业培训性福利、企业服务性福利。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员工福利的初建时期,早期的员工福利是从劳工保护、学徒教育和培训开始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福利避税的功能日渐明显,诱发了雇主和雇员对福利的偏好,政府也在政策上对员工福利给予优惠支持,为员工福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促使员工福利在工业国家得以迅速扩展。进入90年代,很多企业重新设计和强化薪酬制度,员工福利在强化企业与员工的感情纽带、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方面的独特功能被更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福利进入改革和创新时期。

(3)员工福利规划是企业薪酬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及对未来各影响因素的预测和分析,基于特定的阶段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员工福利的发展走向和具体路径所做的全面、规范、系统的计划。员工福利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员工福利按照预定的轨道发展、实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各种管理措施和手段对员工福利的发展过程和路径进行的控制或调整活动。

(4)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非常重视解决群众困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工作,立即着手就职工的生活福利,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计划经济时期,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职工福利对解决职工生活困难、改善职工生活、促进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都对传统的职工福利制度提出了挑战,职工福利进入全面改革时期。经过近20年的建设,新型的职工福利制度已经基本成型。

第18章住房社会保障

(1)住房社会保障作为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是由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以解决国民住房困难和改善居住条件为目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国民居住保障体系。各国的实践证明,谋求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平是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

(2)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住房保障需求状况和财政支付能力,必须注重形成保障水平的层次性和保障手段的多元化,必须正确处理住房保障与市场的关系。

(3)根据政府对住房保障的干预程度和市场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大小,总体上可以将市场经济国家(地区)的住房保障形式分为政府公房建设模式、住房建设补贴模式及租房租金补贴和购房税收优惠模式。

(4)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起步、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构建了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限价商品房制度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这些制度要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第19章最低生活保障

(1)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是建立在将贫穷者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低生活水平对比基础上的,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低的生活状态。在最低生活保障中,一般是指相对贫困,因此,贫困在此是个变动的概念,在制定最低生活标准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最低生活保障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网: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普遍性原则、法制化原则、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3)对于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形式,西方国家存在两派观点:凯恩斯主义主张的贫困家庭差额补助办法和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方案”。

(4)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已经进入不断完善阶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为适应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保障标准、配套措施和分类救助、低保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社会化管理等方面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

第20章农村扶贫

(1)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种。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2)从国际和国内农村扶贫的经验看,有四种扶贫战略或途径:体制改革推动扶贫战略、经济增长带动扶贫战略、项目开发扶贫战略和区域开发扶贫战略。我国采用的是综合性的扶贫战略。

(3)农村扶贫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劳务输出、小额信贷、以工代赈等颇有成效。(4)我国农村扶贫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扶贫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社会捐助资金、国际组织提供的资金等。

(5)我国未来农村扶贫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继续重点支持发展种养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农村扶贫,注重动员全社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推动农村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农村扶贫的规范化建设。

第21章法律援助

(1)法律援助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人权和实现社会的公正,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2)人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受到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的制约,而贫富不均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法律援助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出现的社会福利制度。随着现代社会公平、民主、人权等社会价值观的确立,法律援助日益被政府和社会所重视。

(3)中国法律援助产生的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显示出其强大的活力。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作为调整法律关系和分配关系重要一环的法律援助取得了显著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第22章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会基层组织载体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伸延及必要补充。其服务资金采取政府补助、社会集资、个人捐赠、适当收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其组织形式采取政府机构与民间机构相结合,政府指导与民间机构的创造性相结合,专业服务人员与志

愿人员、社区居民互相服务相结合;其服务设施按社区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其服务项目以社区居民社会生活需要为目标,实现福利性与服务性相结合。

(2)我国的社区服务内容包括:为老年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社会优抚,文化和心理咨询服务,便民利民生活服务等。

(3)社区服务的功能是: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居民医疗保健水平,促进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救助,扶贫济困,分担国家的负担,保证社会稳定。

(4)我国发展社区服务的对策是: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提高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提高社区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要;建立和健全社区服务发展基金制度,保证社区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基层社区组织建设,优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的社会保障与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社区医疗保护和救助工作。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情况总结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情况总结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对该学期的工作作总结。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去年下半年我向学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所以这一学期来我都是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在”七一”那天,我还荣幸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使自己的思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是对自己思想上严格要求的一个新的开始。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集》、《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逊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教案。 这学期主要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思想品德、科技、文体的教学及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已经接手第二学期,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家庭情况等我都一清二楚,并且教材经过上学期的摸索,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工作起来还算比较顺利。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个人总结《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出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我想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是那么好。”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两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Word版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 A ) A.国家B.企业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B )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B ) A.全体社会成员 B.部分社会成员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 )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C) A.一种B.二种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C)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D A. 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C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D)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10.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 受影响?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D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D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A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4. 按照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A.本人当月工资 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C.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D.本单位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参考答案:1A,2B,3B,4A,5C,6C,7D,8C,9D,10B,11D,12D,13A,14C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基本功能?BCD A. 实现共同富裕 B.维护稳定社会 C.保持社会公平 D. 促进经济发展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1000字(一) 作为一名本学期刚来的教师,我在对学校环境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带着校领导的信任和家长的期待投入教学工作,深感惭愧!回顾这四个月来的工作,应该是收获和遗憾并存。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性质 也发生了变化。起初,我也曾为这种转变茫然过,但现实容不得我长时间的不适应。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失败,也有过很多的埋怨,但更多的我 想是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心得。在教学教研方面: 一勤学好问,虚心请教老师,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征求 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上课随意性比较大,经验缺乏,因此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而勤学,好问应该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在此我非常感谢六年级语文组的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在我的讲授过程中给予 了很多的帮助。讲课思路或者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给予我认 真地指导。从他们的教导中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学会了很多处理应 急问题的方式。通过几次听课后也确实受益匪浅,更加明确授课思路,目的清晰,条理清楚。总之自己首先必须做好的就是要在平时不断学习来增强教学技能,提 高课堂教学容量,使自己的讲述更清晰明了,让自己尽快成长。 二一定要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工作以来才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 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 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所教的科目是 语文,在学习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文章时,可以考虑如何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穿插一些有趣故事的讲述,或加上一些音频等,使学生 更好理解课文的同时,对这门课程也产生了兴趣。就像我们在学《皇帝的新装》时,组织了一次课本剧的表演,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比较高,在娱乐中更深入把握其 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很多同学还建议老师多搞这样的活动,提升他们学习语 文的兴趣。当然我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东西想的也很肤浅,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都是我们语文组集体备课的结晶。但我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虚心 学习,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现在我还是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 透教材,认认真真给学生上课。 三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绝大多数都会认真批改。这一点我感觉在紧张复习这 段时间尤其重要。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有时自己很难发现,而且老师通过看作业 也会基本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效的反馈。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师认认真真地 态度,也会无形中感染到学生,特别是一些激励表扬的话语会激发学生下次做好 的信心。当然我并不没有做到很好,一些知识方面反馈的技巧,还要多多请教。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而且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课后辅导时 也要注意层次。晚上的作业可以针对几个同学的能力范围单独布置。我所教班级 有几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我就在每天放学后给他们听些五六个字词,然后看着 他们改正,下次再听些这几个字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少的错误,然后再加上几句鼓

社会学概论存在的问题

《社会学概论》 这本书我才看到了第八章社会群体,也没有做笔记,不知道怎么做。 我感觉前面的八章出的题满多的 社会角色那一章非常的重要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不清楚之处,请学姐帮我看看,哪些是用复习的,哪些是可以偷懒的,谢谢呵呵!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不知道用不用看知道家庭婚姻的概念即可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这章要考,还是重点非常重要的 一章,你看试卷上每年都有这一章的大题,而且 还基本上就是那几道,但作为重点,一定得从头 到尾细看。 第十二章社会设置不知道用不用看把章节后面的小结背过 社区这章还是蛮重要的 第十三章城市化这两章只出过名词解释,复习的时候里面的其它内容用作重点复习吗这章也重要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这章也要重要 第十五章社会问题概述非常重要,跟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样重要的。试卷上的关于社会问题的可能不 太有思路,先别想,到时候我们研究生会有一本 书,都是分析社会问题的,我找个典型给你发过 去。 第十六章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这两章的内容也了论述题,是不是应该全看,而且不要重点复习。但目标应该是会运用理论去分析当代社会问题。请帮我指明方向,我还是不太清楚

第十七章社会控制这章虽然没怎么考过,但我觉得是重点,你最好还是好好复习。尤其是社会控制的度 那部分,完全可以出一个大题。 下面几章都不用看 第十八章社会政策不知道用不用看,因为社会政策这本书也考 第十九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不知道用不用看 第五编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这一编的内容可不可以不看啊,好像都不考 下面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网上下的,名字是社会学资料(中青院绝密)是真的还是假的,有用吗?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之父:孔德(法)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社会学概念 2.现代社会学三大奠基人:(1)卡尔.马克思:批判主义最彻底(2)埃米尔.涂尔干:实证主义运用自然科学方法(3)马克斯.韦伯: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强调个体社会无必然规律理解社会学理解个人社会行动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代表孔德、斯宾塞,形成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代表韦伯,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4.社会学的想象力: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概念,是指要采用社会学的视角,了解个人经历与广度社会之间的关系,因为个人的社会行为要受到社会因素(如制度、规则)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超出个人的范围观察社会,观察影响社会现在和社会行为的各种社会因素。 5.社会学的特点:(1)整体性(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体)(2)综合性(综合运用各学科,考察社会现象)(3)现实性(关注社会现实) 6.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分析,预测功能;社会咨询功能;社会批评功能。 注:第一章主要考察填空题,名词解释题。 第二章社会 1.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的主要观点:社会唯实论(社会史超越人类客体的客观存在物,是只是存在的实体,社会先于个人存在,规定个人的实在性)社会唯名论(个人决定社会)主要视角: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内容参考)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不同界定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 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即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的问世。但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却是在旧《济贫法》颁布实施300多年以后的事情。l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期,由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自此以后,社会保障概念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和广泛使用。 (2)社会保障概念的不同界定 ①外国及国际组织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 a.美国《社会保障法》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安全网 具体的理解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因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受保险的退休者或残废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按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 b.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生病、伤残、年老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德国的社会保障主要遵循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 c.英国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 贝弗里奇将社会保障视为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民在失业、疾病、伤残、年老退体、家长死亡后,工资中断时生活费用的保障,亦有辅助其生育、婚丧时的必要的费用。 d.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对疾病、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 e.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保障定义 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f.联合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权使本人及家庭达到生活康乐,这不仅包括有权得到食品、衣着、住宅、医疗和其他社会基本服务,而且包括遇到失业、生病、残疾、丧偶、年老或由于非本人所能控制的其他原因而带来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 g.国际劳工大会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自我总结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自我总结【范文一: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自我总结】在20XX 年里,作为一个在高校工作的教师,我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道德上严于律己,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服从学院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同事做好岗位内外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个人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生机勃勃的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才能坚定贯彻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思路,才能以“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基本目标、培养出“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从思想上要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实践能力。开设多元式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引导、点拨、讨论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内心需要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探索人性化管理新模式,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共享学习、共同进步的崭新局面。 二、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在高等教育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己一直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主动顺应时代要求,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无论作什么事,特别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严格的纪律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自己能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榜样。 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遵守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身体力行地执行学校的方针政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提高文化素养,在教学管理上做先行者。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天职。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花时间,下功夫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活动中,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合理定位,稳固专科,大力发展本科,力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的办学定位,突出为经济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2 )社会保障的责任 主体主要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O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O 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G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 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 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O 1社会保险;C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C2社会补贴;C3社会服务;G4社会救助;C5医疗保健。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Q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02社会补贴;0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03公共福利;0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0 1社会保险;02国家救济;03社会福利;04医疗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 )失业破产救助;(3 )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和政 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 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0就业关联制度;②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0 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 ;(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由

教育教学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教育教学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导读:本文教育教学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回顾这一学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借以促进我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岗位竞聘的需要。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除了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结合课程改革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

任务。 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为目标,力求让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 2、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

社会学概论章节重点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提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2、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3、人类理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4、“秩序”和“进步”成为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6、孔德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 7、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8、涂尔干是社会学鉴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特殊的“社会事实”。(《自杀论》)就是他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的范例。 9、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10、社会学起源于欧洲,最早把欧洲的社会学引入美国的是耶鲁大字教授萨姆纳,他于187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开设社会学课程,给学生们讲授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11、1892年,斯莫尔应聘进芝加哥大学后,连创了三个世界社会学第一: 《1》1893年创办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2》1894年与文森特合著世界第一本社会学教材《社会学研究导论》。 《3》1895年创办世界第一份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12、欧洲在战后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首先,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2》其次,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3》再次,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国维新,向西方学的背景下,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 14、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时期(1891-1911)成长时期(1912 -1927)建设时期(1928-1952)恢复重建时期(1979——) 1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年7月在中国召开,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社会学也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B》在线作业三(随机)1答案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在线作业三(随机)-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的养老保险基金通过个人缴费建立基金,由公共机构集中管理和投资运营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正确答案:D 2.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在各国存在着差异,但一般来说都比较强调()责任 A.个人 B.企业 C.政府 D.社会 正确答案:C 3.失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为() A.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B.增加失业保险待遇给付 C.提高缴费比率 D.就业保障 正确答案:D 4.我国的医疗救助主要面向的是() A.农民 B.个体劳动者 C.弱势群体 D.私营企业职工 正确答案:C 5.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二阶段的开始标志为() A.1986年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暂行规定》 B.1991年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C.1993年《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D.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正确答案:B 6.尽管各国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不一,但都与当地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

相适应,这是遵循了()原则 A.生存权保障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保底”原则 D.法制化原则 正确答案:C 7.通过包括衣食住行的一整套生活指标来划定贫困的测量方法是() A.市场菜篮子法 B.生活形态法 C.恩格尔系数法 D.国际贫困法 正确答案:A 8.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是社会保障的() A.最终目标 B.较高层次目标 C.最低目标 D.整体目标 正确答案:B 9.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B.社会保障法的主体 C.社会保障法的客体 D.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手段 正确答案:D 10.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最早出现的理论流派是( ) A.新历史学派 B.凯恩斯主义 C.费边社会主义 D.福利经济学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对象主要包括() A.领取失业保险金到期后的失业者 B.孤儿

【最新】教师教学工作自我鉴定(二)

【最新】教师教学工作自我鉴定(二)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第八次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 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等.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

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 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四年级的美术课和一年级3个班的书法课,共计_节课,另外还有4节美术选修课,课时量比较大. 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 .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神奇的鞋子(设计发明课) . 我的椅子(写生课) . 神奇的椅子(设计课) . 美丽的门帘(易拉罐制作)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我负责的美术选修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主要概念知识要点 1.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2.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3.社会运行的概念: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4.社会运行分分类: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5.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领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 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6.社会角色概念: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它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 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由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力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3.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各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它是一种社会事务和社会政策管理,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4. 社会保障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项目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以保障社会成员在遭遇社会经济风险事故时所需要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5. 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 6. 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力与义务一致性为原则,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7. 医疗保险:广义医疗保险是针对人的健康的保险,它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保险,而且包括疾病预防、人体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狭义医疗保险主要是指针对医疗费用的保险。 8.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以农村居民为对象,在自愿和互助共济的原则下,通过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按一定比例补偿农民医疗费用的初级医疗保险形式。 9. 失业保险:是指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时给予失业金支付,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充分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之一,是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补偿其因职业病或工伤而导致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由国家或企业单位对其生活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保障制度。包括因工伤亡所造成的个人直接经济损失和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疗养的费用。 11. 生育保险:是指国家针对女性生育行为的生理特点,通过社会保险立法为怀孕和分娩的职业妇女及时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障受保母子的基本生活,保持、恢复或增进受保妇女的身体健康及工作能力的一项社会保险计划。 12. 社会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和其他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13. 贫困:社会成员缺乏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和服务,无力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社会现象。 14. 绝对贫困: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社会成员的收入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需要的社会生活状态。 15. 相对贫困:是指相比较而言的贫困,即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一定程度的那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状态。 16.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力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