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按教材顺序)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从封

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从反封建到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争

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二者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3.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是哪些?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

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二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

战争。

5..1840-1919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大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意义:⒈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和灭亡中国图谋。(中华民族进行的英勇斗争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瓜分和灭亡中国的最根本原因)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⒊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⒋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2)教训:⒈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⒉必须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注意经济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的提高

7.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单选: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四天大屠杀,史称旅顺大屠杀

4.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

5.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6.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赔款2亿白银。

7.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中美《望厦条约》

8.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9.1841年战死虎门的是时任关东提督关天培 10.甲午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

11.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3.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二章

(1851-186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意义:⒈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⒊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⒋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⒌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2)失败原因:A、从主观上看:⒈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⒉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妄图以虚幻的力量代替农民起义者的

努力,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⒊没能正确对待儒学,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失败原因: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缺陷。⒉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⒊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封建式的管理。(3)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4)作用:开办了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改变,部分近代工业诞生。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意义:⒈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⒉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⒊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 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3)教训:⒈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⒉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选择: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的最高峰。 2.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

3.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天京。

4..1956是全盛时期,但北伐失利。

6.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思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8..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是奕。

9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10.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洋务运动兴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意义上的军事兵工厂是江南制造总局。

11.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综理洋务运动的中央机关。

12.由李鸿章管辖属于清政府海军主力的是北洋谁师。13.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15.维新派办的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17.1898年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地,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第三章

三民主义学说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要求中国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的内容是“创立民国”,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要求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意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⑤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⑥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2)失败原因:A、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B、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3)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引起的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了力量选择;1.1905年成立于东京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2.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3.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

4.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6.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7.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蔡锷

8.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1912年2月12日的清帝退位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11.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宋教仁

12.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13.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14.袁世凯的登基大典是在1916年1月1日

15.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奠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任职,遵守临时约法

16.孙中山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活动有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二次革命,第二次护法运动

第四章

五四运动(1919.5.4)的历史特点: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的人民运动。⑵背景: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1)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2)中共二大在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选择:1.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五四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篇白话小说。

5.李大钊是最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7.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条件。(1)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3)新文化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8.北洋政府迫于五四运动的压力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9.1919.6.5以后,参与五四运动的群体有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0.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11.1921.7.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2.中共二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3.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成员包括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14.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15.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16. 五卅运动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风暴。18.1927年春,北伐胜利进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第五章

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内容⑴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实际上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避免了中国革命遭到更为严重的损失。⑵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⑶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的内涵: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土地革命战争的挫折:原因: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

错误敢于和瞎指挥;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实行左倾的干部掌握了领导权。

红色政权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条件):1.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2.有良好群众基础3.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全国革命形势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错误。

选择:1.1928.12.29号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2.1927年,中共在汉口秘密召开党的临时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它是大革命失败的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3.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三湾改编。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5.毛泽东提出以农村为中心,初步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三湾改编的内容有:将原有的一个师缩为一个团;在部队中见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现民主管制。

7.遵义会议后组成的负责红军军事行动的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的意义表现在: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开辟了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持和发展力量的正确道路。9.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开始长征

10.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分配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13.红军胜利结束长征实现战略大转移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合。

第六章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路线: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2)方针: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从资源上和战争性质上进行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质。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1)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胜利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3)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⒈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⒊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⒋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选择:1.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2。新四军的正副军长分别是叶挺,项英

2.日本开始实施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3.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役

5.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役 6.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百团大战。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开课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撰稿人:刘志琴崔军锋 审核人: 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英文名称: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历史学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是历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时间段,1840-1919年)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该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国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学习近代史学研究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学会将所学的近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 1.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参考书及有关原始资料,能较牢固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论述,使他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 3.通过到较固定的参观、实习基地去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 4.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以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拓展教学相结合,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近代史知识中的关键点与历史事件为经维,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针对学术热点问题深入讨论探索,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分组讨论、读书报告、前沿讲座、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提高问题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平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及主题实践展示的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及主题实践展示的说明 2017-09-22 各位2017级同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主旨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阐释,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探索国家出路,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斗争,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本学期《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从上编综述起至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一致。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构成为:主题实践30分+讨论10分+考勤10分。 考勤要求:三次无故缺勤,考勤部分计0分且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 因主题实践部分在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大,现就具体情况做以下说明: 一、本学期《纲要》课的实践主题是“讲近代中国故事,树立四个自信”。围绕着每一讲的教学主题,(1)讲故事。选择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近代中国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如“怎样看待西方侵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什么不能成功”等等,故事是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必须有真实的史实依据,否则不能给分;(二)实地参观考察。选择一个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有影响的地点,如照金、西安事变纪念馆等,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来解释一个问题。(三)家族史研究。以“我的家族史与近现代中国”为线索,从家族命运揭示近现代中国历史变迁。(四)以上内容可以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特点来安排更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美术作品、音乐作品阐释(如《黄河大合唱》),拍摄微电影等。 二、主题实践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有环节,目的在于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力、理解力和辨析力。这一工作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小组考察报告(研究论文、微电影、作品等)和课堂展示两个部分,均以小组为单位提交(PPT、研究报告等各一份)。 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成绩评定依据主题的新颖、论据的充分、表述的流畅及收集资料的难度来确定;论文必须有摘要、正文及参考资料(文后附资料来源——作者、书名、出版时间、出版社、页码),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报告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微视频时长10分钟。展示时间由任课老师自行确定。 研究小组由同学们自由组合(一般7——8人为宜),这应是一个由共同的研究志趣而建立的小共同体,希望能够体现团体的力量。学习委员在展示开始前向任课老师提交小组名单和发言顺序,名单上应包括班级、学号、姓名。 对于主题实践展示和报告、微视频等,各教学班将按10%—15%的比例评选优秀小组,并将其成果在公众平台展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2017年9月22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2011040173 陈倩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除了上、中、下三篇,作者还为这本书写下了一章“开篇的话”。这一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怎样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他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作者认为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需的。 之后的上、中、下三篇中,开头都有一章综述。在综述里,作者把一整个篇章的大概背景都概括了起来。再在后面详细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情况。 上篇的综述标题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章节分成了三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中篇的综述标题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章节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下篇的综述标题是“辉煌的历史征程”。章节同样是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看完了这三篇综述,还没开始仔细看其他章节,我就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感触。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我们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在那段时岁月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着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当时在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等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2.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各项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而必然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巩固新民主义的秩序”的主张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 (2)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 “炮火下的觉醒” ——荣维木 [键入作者姓名] 学号: 读史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 品史 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 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 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 四、暴风雨的前夜 五、卢沟桥事变爆发 六、日本的阴谋和宋哲元的抉择 七、平津血战 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

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 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 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 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 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 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 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 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 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 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 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 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 召回。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 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 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 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代史》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历史学教育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 6、总学分:3 7、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以后教学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的影响, 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9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掌握《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天京事变及其影响,《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辛酉政变 二、变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套)

教案 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对象 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1班,信管1-2班, 07临床Ⅰ5-8班,08生工1-2班, 09护理1-5班,09公管1-5班, 09环境1班,生科1-4班, 07临床Ⅰ1-4班, 09药学1-5班 授课教师叶建 温州医学院

教案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 1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年级: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 1班,信管1-2班,07临床Ⅰ5-8班,08 生工1-2班,09护理1-5班,09公管 1-5班,09环境1班,生科1-4班,07临 床Ⅰ1-4班,09药学1-5班 专业、层次:2007、 2008、2009本科 学时:32学时 教师叶建地点:7AJ101,7AJ201,东教学楼406,7BJ20 6A107,7AJ10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开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1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 2.了解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要求(20分钟)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30分钟) 3、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其中不同的作品都给我不大相同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狂人日记》里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吃人的社会,让鲁迅发出震耳聩聋的呐喊:救救孩子! 《潘先生在难中》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刻苦追求艺术上的"真切见到";善于通过精细而冷峻的细节描写传达小说的主旨。作品意蕴丰富,讽刺意味明显。它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一.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满脑子只是个人的得失和自家的安危。当他所住的让里地区受到战争威胁时,他张惶失措,丢下学校不管,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护他们一家的“圣地”和“乐园”。在租界地的旅馆里,他不顾“刺鼻的油腥味”和“阵阵的尿臭”,竟自我陶醉地喝起了酒,吟起了诗。二. 到了上海的第二天早上,潘先生一想到自己不辞而别,若是上司追究起来,就会丢掉学校里的职位。考虑到这些,他又不顾夫人的劝阻,急急忙忙地回到了让里。为了“抢头功”,获得上司的“赏识”,他积极筹办开学之事。后来,学没开成,他跑到红十字会办事处去申请入会,还给全家领了红十字会徽章。三. 先写潘先生听到正安失守的消息后,仓惶逃入洋人的“红房子”里避难,后写战事停止后,潘先生为欢迎杜统帅而写颂辞。对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人物灵魂真实地暴露出来,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还有一段血泪交加的的哽咽:“这干燥的生活.......祖国啊,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写爱国主义,不如说是写一个性躁动的年代,只是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将小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罢

中国近代史学习方法

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以下介绍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 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 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 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 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 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直隶)树(江苏)上,饿(鄂——湖北)得快干(赣——江西)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安徽)卤(鲁——山东)面(闽——福建),这(浙江)也全靠日本撑着呀! 四、歌谣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对仗工整,合仄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年——1949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主流和本质: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1.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外国列强工业的发展,使得外国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通过一系列的军事侵略,让旧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人民群众采取一系列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告终,但从这些斗争和探索中,使中华民族燃烧起新的希望,中华民族进一步醒觉。 认识: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造成了中国日益贫困和落后的社会根源;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与思想观念,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发抗侵略与探索中国的解放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艰巨的。 2. 对国家早期出路的探索

包括太平天国的建立、洋务运动的兴办、维新运动的兴起,但是,又是以全部失败告终。 意义与认识: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洋务运动让传统的“重农”思想受到冲击,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推动中华民族的醒觉,冲击了封建制度,对中国近代教育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从上述的例子中,让我们认识到,封建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民主的制度才能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3. 辛亥革命 在孙中山领导的多次起义相继失败下,1911年,武昌首先起义,接着各地响应,一举将封建帝制消灭,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最终因袁世凯窃国而使革命失败。 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

近现代史纲要材料题举例

1. 下面是一组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 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 ——摘自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 年11 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农业怎样改造?就是按照农民自愿(不能单靠行政命令,尤其不能采用强迫办法), 1.材料1 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什么?材料2 在哪些方面丰富了这一观点? 2.材料3 中的“这整个匪帮”指的是什么人?恩格斯提出了什么观点?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指导意义? 1.材料“1”提出了通过农业合作化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观点。(2 分) 材料“2”指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发展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必须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国家帮助、逐步推广的方法,使农民一步一步走到社会主义。(3 分)2.材料“3”中的“这整个匪帮”指资产阶级。(1 分)恩格斯提出用赎买的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2 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2 分) 2. 材料:有人认为共产党不再是社会革命者,仅仅只是改良主义者,目的和方法都是资本主义的了。 “因为共产党放弃了强调阶级矛盾冲突的宣传,取消了苏维埃,服从于国民党和国民党政府的领导,采行了三民主义,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以及停止在国民党区域的组织活动和宣传工作,许多人在说,中国共产党人已不是社会革命者,而仅仅是改良主义者——目的和方法都是资产阶级的了。” 分析以上材料中“许多人”的观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着民族自由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 理论:实验;见习: 学分:2.0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前言 课程定位与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2005年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以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的大学生公共政治必修课程。 课程特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以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内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这三部分内容。 课程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使用的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教学时数与学分:总学时:36;周学时:2;学分:2.0。 教学目的: 第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有关近代史读书笔记

有关近代史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 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 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 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 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 通商章程。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 勘分西北界条约。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 收买代理人)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 轮”) 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 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 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 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最先进、 最革命和最有力量的阶级) 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矛盾:帝国主义与中 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矛盾。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反英,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867-1895反美反日侵略) 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史荣椿、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4.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矛盾和制约;根本原因:中 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6.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严 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孙中山))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性质: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未超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