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艺术导论

影视艺术导论

影视艺术导论
影视艺术导论

各章重点知识总汇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P2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誉观?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不断开拓创新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二、人生的责任和使命P4-6

1.人都有责任和使命;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用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

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1.理想信念的含义(识记,领会)p12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新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是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2.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P14

?(1)思想性和实践性;

?(2)时代性和阶级性;

?(3)多样性和共同性。

3.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p15-17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5.人生需要理想信念(领会,应用)p18-20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识记,领会)

?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有几个特点:P20-21

?(1)现实性;

?(2)科学性;

?(3)崇高性;

?(4)健全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领会应用)p22-23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2.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领会)P27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第三节确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P28-31

?1.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识记,领会)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2.把理想信念化为追求的行动。(领会)

?注意P31页的阅读材料

3.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领会,应用)

P32-35

?(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注意p34页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关系,出现在单选和多选题。

?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

一、定义p36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定义,识记)

二、科学内涵p37

?最基本内容——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重要内容——热爱故土山河

?集中表现——热爱人民

?必然政治要求——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识记领会)P40-41

?1.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戚继光抗击倭寇,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三元里人民抗英,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3.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三、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识记)P42-43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44

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做:(了解)

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坚持改革开放。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P47-51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核心:民族精神)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核心:改革创新)

民族精神:(识记)p5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P52-56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懂得中国历史,正确看待中国历史,以服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道路和方向p59-84

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和人生观(识记)p60

?人生: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目的(核心)——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核心地位p61(识记)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识记、应用、论述)P63-64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基调,有力的影响着人生目的的实现和人生价值的创造

?一、人生态度和人生观p65

?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时间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识记)

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二、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p67

?境遇(含义识记):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对待顺境、逆境(理解、领会、论述)

优势:顺水行舟,条件优越

顺境居安思危,自制自励,具备强烈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

劣势: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劣势:逆水行舟,阻力大困难多

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应该大胆正视努力创造条件。

优势:磨练人生、丰富经验

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和人生价值p69

?价值的一般本质:价值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识记)

?人的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或者自己需要的满足,在人的价值关系中,人即是主体又是客体。

?人生价值: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满足的需要,或对于社会、他人、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人生价值——不同的人生价值的理解和主张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识记、理解)

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P70-71

1.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第二位的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2.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三、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理解领会)p74

1.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贡献是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质,也是衡量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程度的最根本的标志。

2.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识记、领会)p75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包括1.2.3.)(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p76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理解及协调)——了解

?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领会)

?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生产劳动——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

?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识记)可持续发展观——使这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

?3.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P78-79

?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是生理的精神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并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对生活实践具有重要影响。要保持身心健康。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识记)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怎样处理)P80-81

?1.遵循成功交往的原则(识记)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平等是尊重的基础,尊重是平等的表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2)诚信原则——个人与他人关系得到延续的保证

?3)宽容原则——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必然要求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理解)

?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志向、意志、情绪、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识记、理解、论述)P82-83?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1)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2)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P85-119

第一节道德及其发展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简单说,道德是一种评价标准。

?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p86-87

1.道德的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

2.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这是“人性本善”的一种理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我国春秋时期的《管子·牧民》篇中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库里的粮食充足了,老百姓就会知道礼节;人们丰衣足食了,就会懂得光荣与耻辱。)

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有一定的合理性,错误之处在于更多强调人类似于动物的本能,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以上四种说法是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要条件。

(二)道德的本质p86-89

?正确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

? 1.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其二,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其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为,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p89-90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而政治和法律对社会行为的调节具有强制性。

?其二,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道德规范比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其他意识形态变化速度更慢,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

?其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P90-91

?道德同社会经济关系相比,是第二性的、被决定的;但道德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表现在道德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及其社会作用两方面。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1.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

2.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

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是道德的两种主要功能,道德的其他各种功能都建立在其主要功能的基础上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p92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阶级的道德,其发挥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一般地说,一定的道德当它们反映的经济基础是适合生产力的要求,所代表的阶级是社会的进步力量的时候,它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起消极阻碍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p93

?(一)道德的历史演变

同样,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而进一步发展的。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体系,奴隶社会的道德体系,封建社会的道德体系,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将来将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体系。

(二)道德的发展规律p94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一方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

?另一方面,道德发展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P96-97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p98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互相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P99-103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P104-106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什么)

?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p107-109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一)集体主义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

其一,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要求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其二,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其三,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p109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

(2)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已;强调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当集体利益得到满足时,可以追求个人利益。

(3)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P110-11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二)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三)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对于个人来说,诚信是为人之本,是诚实的基石,每个人都讲究诚信,社会才会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每个主体都讲究和谐,从物质文明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第四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112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其意义p1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P114-115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p117

(一)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在精神上,应树立科学的荣辱观。

(二)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三)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p120-164

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20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爱国守法。

2.明礼诚信。

3.团结友善。

4.勤俭自强。

5.敬业奉献。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p121

?其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其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其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P122-123

?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生活可被简单地分为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私人生活通常以家庭内部活动或个人自我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两种形态,它们并非截然对立,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_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像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23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其主要表现有:(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P124-P125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

?2.全民性。

?3.相对稳定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25-127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6.文明上网。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P128-129

?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生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第三节遵守职业道德Pp131-p132

?一、职业与事业

(一)职业及其形成

?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各种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劳动分工的自然结果。

(二)立足职业,成就事业

?事业是一种蕴涵着人生理想和信念、具有一定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工作。简单说,事业是人们为着崇高理想所从事的工作。

?职业和事业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二者的区别在于,成就事业的人通常要具备几个条件:其一是对所从事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有超过一般人的造诣。其二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声誉,影响大大超过了相识的人群。其三是要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比人均的贡献大。从事职业的人一般不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事业虽并不必然与职业一致,但一个职业成功的人一定也是个有事业的人。人们也常常把职业作为事业的基础,立足职业来成就事业。

二、职业道德规范p134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规范性和专业性。

2.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35-137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P138-139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构成了社会道德的主体部分,是社会道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具体化。职业道德体现了社会道德的总风貌,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状况。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培养职业道德素质p139

1.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一个人在职业行为和作风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相对稳定的倾向和特征。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第四节遵守家庭美德P141

一、珍惜人生的爱情

(一)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担当责任的精神。

(二)爱情的特征

P142-143

?1.平等互爱性。

?2.专一排他性。

?3.强烈持久性。

?4.纯洁严肃性。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说过:“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爱情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P142)

(三)恋爱的道德要求P144-p145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真诚负责。

恋爱双方应彼此真实真诚,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爱恋的双方不能有欺骗、强暴或其他违背爱情基本要素的行为,勿把恋爱当游戏,而要向对方真实反映自己的思想和实际情况,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情,为爱恋的对方承担责任。

?2.平等互尊。

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3.文明相爱。

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文明相亲相爱。

二、婚姻和家庭美德P147-148

(一)婚姻和家庭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缔结的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二)家庭美德p148-p149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P150-P152

(一)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1.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 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1.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P154

?一、个人品德及其基本要求

(一)个人品德的含义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个人品德的含义可以有几方面的理解:

?其一,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其二,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

?其三,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其四,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其五,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二)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P155

1. 正直无私。

2. 忠诚守信。

3. 友爱善良。

4. 勇敢进取。

5 . 敬业好学。

6. 勤劳节俭。

7. 谦虚谨慎。

8. 遵纪守法。

9. 文明礼貌。

二、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P156-P157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

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个人的道德品质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一样,是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以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合理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P157-158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是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

?道德信念是人们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变成个人行动的指南和原则。

?道德行为是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而表现出的外在活动。

?道德习惯是指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中,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

(二)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p159

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总之,良好个人品德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目的,也是社会教育的任务。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为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而努力。

三、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道德修养的含义p160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

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二)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p161-p163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其一,学思明理。

其二,择善而从。

其三,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其一,知行统一。

其二,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其一,省察克治。

其二,陶冶情操。

其三,慎独自律。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p165-183

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1.提出p165

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将依法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1999年写入宪法。

2.重大意义p166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一)依法治国内涵:(识记)p166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基本要求:(识记)p167-168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治之上的特殊公民。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二)依法治国基本要求:(识记)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怎样做)p168

(1)首先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2)其次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3)最后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p168

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动的标准首先是法律。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p169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p169

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简答论述)

P170-171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

1.法治和法制p171

法制: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法治: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2.法治与人治:p172

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

人治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区别在于当法律和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的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172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17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以马克思法学理念为指导,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性的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P173-p174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P174-p176

?1.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2.执法为民——本质要求

?3.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

高效原则:提高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的效率,避免执法、司法期间的拖延。

?4.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5.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

?一、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学法是前提

?2.守法是关键

“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了守法的重要性

?3.用法是表现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按照法的原理、法的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p178

?主要包括:p179-180

1.权利义务相统一

权利义务对等性,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2.重证据

证据: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注意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1)客观性:必须是客观真实的。

(2) 关联性:证据只有与案件有实质性联系的,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说明作用。

(3) 合法性: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非法定形式的证据,或者非法得来的证据,应当被排除,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

3.讲程序(为什么)

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p181-p183

1.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体和政体的稳固、国家的统治机能和作用、涉及国家和全体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观和国防安全观。p181

新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观、科技安全观、文化安全观、生态安全观、社会公共安全观(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p182

经济安全观: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P182

2.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安全法》

3.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P184-p208

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

?一、法的概念与作用

(一)法的概念

?可以将法的本质和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p184-p185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法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国家意志表现出来。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法的内容,即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集中反映。(二)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p186

1.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法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来维护统治秩序。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满足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共利益。

2.规范作用。

?①指引作用。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

?②评价作用。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③预测作用。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④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⑤制裁作用。法律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功能。

二、法律规范p187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一)法律规范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不同

(2)法律规范与规范性文件也不同

(3)法律规范与非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p188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假定: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

?处理:指法律规范中具体指明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的行为模式。

?制裁: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p188

1.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可以……

?义务性规范:应当……

?禁止性规范:禁止……;不得……

?2.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行性规范要求主体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都属于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是法律允许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确定法律关系的情形。授权性规范属于任意性规范。

三、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p189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它反映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它是统治阶级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意志关系。

?2.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p190

?(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2)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

?(3)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

?1.法律关系的主体。p190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有者和法律义务的承担者,包括个人和组织。

?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人。基于自然生理规律而出生的人称为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或无国籍人。公民,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叫该国的公民。我国《民国通则》还规定了两类特殊的公民(自然人)主体,即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2)各种机构和组织。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各企事业组织和各政党及团体。

?(3)国家。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特殊的法律关系主体。

2.法律关系的客体p191

?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

?(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能够为法律关系主体所支配的客观实体。

?(2)行为,法律意义上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人的智力活动记载或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成果。

3.法律关系的内容p191

?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三)法律事实p192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等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和行为。

?法律事实的分类:

?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法律行为从行为的后果进行划分,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从当事人的认知状态划分,分为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93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含义p195

?法的渊源,也称法律渊源,主要指法的效力和形式的来源。在我国,对法的渊源的理解,一般指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二)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p195

?1.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

?2.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

?3.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的意义很小。

(三)我国法的渊源p195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包括国体、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其他法的基础,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等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并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宪法是国家的最根本的法的渊源.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需经特殊的程序;宪法的解释和监督实施主体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宪法。

(三)我国法的渊源p196

?2.法律。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律,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又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三)我国法的渊源p196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部、各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调整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一般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但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三)我国法的渊源p196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的权限内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

?另外,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三)我国法的渊源p196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应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条例是一种综合性的法规,内容比较规范,单行条例是关于某一方面事务的规范性文件。(三)我国法的渊源p196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一国两制”原则的具体体现。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国家其他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

?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法律在50年内基本不变。

?7.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p197

?国际条约是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国际条约虽然不属于国内法范畴,但被我国政府承认的国际条约,对国内主体具有约束力。国际惯例是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习惯或国际法院所确认的国际规则。

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实体法p197

?1.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

?2.行政法,

?3.经济法。

?4.民商法。

?5.刑法。

(二)程序法p198

?程序法是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实现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的程序法主要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

第三节法律运行

?法律运行是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遵守和法律监督。p199

一、法律制定

(一)立法机关及其权限。p199

?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及其立法权限如下: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经济、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权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决定和命令。

一、法律制定

(二)立法程序。p200

?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步骤:_

?1.法律案的提出。

?按照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议案。

?2.法律案的审议。

列入常务委员会的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3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一审是听取提案人对法律草案的说明,进行初步审议;二审是在经过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委员们对法律草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后,围绕法律草案的重点、难点和分歧意见进行深入审议;三审是专门委员会根据委员们的审议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再作审议,如果意见不大,则交付表决。

?3.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

?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4.法律的公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公布的形式是主席令。

一、法律制定

?国务院的立法程序也包括四个步骤:p201

?1.提出行政议案。

?享有提案权的机关有: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的办事机构;国务院由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非常设机构。

?2.审议行政法规草案。

?3.通过行政法规草案。

?4.发布行政法规

?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务院总理发布命令;另一种是国务院批准后,由有关主管部分发布。

一、法律制定

(三)法律文件的完善。p201

?1.法律解释。p201

?法律解释是由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和法学理论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术语及相关问题所做的说明。

?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当代我国的正式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一、法律制定

(三)法律文件的完善。

?1.法律解释。p201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是立法解释,它的内容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

?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是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

?审判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具体适用法律时所作的解释。

?检察解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机关在检察工作中的法律适用时所进行的解释。

?行政解释是有权行政机关对有关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

?行政解释包括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和地方行政机关的解释。最高行政机关指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地方行政机关指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的解释只能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解释,解释的效力只在本辖区内发生效力。

?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无权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适用于法学教育、法制宣传、法学研究等方面,对法律适用也有参考价值。

一、法律制定

(三)法律文件的完善。

?1.法律解释。

?2.规范性文件的清理。p202

?法律清理是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清理的主体是法律、法规制定机关和有权国有机关;它所针对的是生效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目的是删除过时的法律、理顺法律与法律的关系。

?3.法律汇编。

?法律汇编将规范性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做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的活动。法律汇编不改变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不属于国家立法活动。

?4.法律编纂。

?法律编纂是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文件中的属于某一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法律编纂属于国家立法活动

二、法律实施

(一)法律适用p202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

?法律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其次,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最后,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二、法律实施

(二)法律执行p203

?狭义上的法律执行,也叫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我国行政执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政执法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

?(2)行政执法的范围比较宽泛

?(3)行政执法的主动性。

?行政执法的主动性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主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特性,另有一部分行政管理活动是行政机关依申请做出的。

?司法执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行政执法:公安系统、工商系统、税务系统(包括国、地税)、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烟草专卖局、国土局、房产管理局等三十几个执法机关。

三、法律遵守p204-p206

影视艺术概论

第一章 电视艺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影和电视的区别: 1、拍摄工具不同。电影是摄影机,电视是摄像机与录像机。 2、存储介质不同。电影利用感光胶片,电视利用磁带。 3、放映地点与放映方式不用。电影是利用放映机在电影院放映,电视则通过远距离传输,在每家每户电视机上播放。 4、观众观影体验不同。电影院环境封闭,节目固定,观众注意力非常集中。看电视多是在家里,环境开放明亮,观众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观看节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观影方式具有一定随意性。 电视主要功能: 1、信息传播 2、新闻纪实 3、艺术表现 第二章 尼普柯夫圆盘——世界第一个机械电视(贝尔德,英国电视之父)——电子电视(兹沃雷金,1923,光电摄像管,全电子电视关键设备。1924,第一台电子电视模型,完成摄像到显像完全电子化过程) 1930年,《花言巧语的人》世界第一部声像俱全多幕电视剧。 1936年,英国BBC亚历山大转播,标志世界电视诞生。 1954年,美国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是 英国的克拉克,通讯卫星之父。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美国《枪烟》,最早电视系列剧。 第一部情景剧,《玛丽凯和约翰尼》。 1958年5月1号,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正式试播,这一天被公认为:中国电视的诞生日。 195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10月,中国的第二家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同年12月20号,中国的第三家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现黑龙江电视台)正式播出。这三家电视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起步。 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6月15号,北京电视台《一口菜饼子》(直播小戏) 1958年9月2号,进入正式播出期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二部电视剧《党救活了他》。我国第一部多场景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 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利用黑白录像机录制豫剧《朝阳沟》和《红灯记》,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 1978年5月22号,中央台播出《三家亲》,这是复苏以后中央台录制的第一步电视剧。“飞天奖”:1981年设立的“飞天奖”是我国最早的电视剧奖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它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电视剧的质量。 《万紫千红》:1981年元旦,广东电视台率先开办了一个杂志型的文艺专栏节目,这是大陆第一次开办综合文艺节目。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 1、直播电视剧时期

影视艺术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一 四种屏幕宽高比 电脑数据信号普通电视信号4:3电影DVD高清晰电视16:9 二 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 -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三 似动现象:通过自身的视觉感知习惯和生活经验,对间断的画面进行主观的心理补偿,从而使其看起来象是连续运动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似动现象。 四 对幻觉和运动两大技术本性的理解 幻觉作为心理的效果实际上具有某种“自愿受骗”的性质。运动实质有一张张静止照片,连续播放,在视觉上产生视觉停滞而产生的连续运动画面; 五 影视艺术的美学本性:在你给新居选择窗帘时、挑选观看哪部好莱坞大片或透过取景框拍照片时,你可能在有意识地做出关于美的决定。这类或任何其他种类的决定,要求你知道有什么可以供你选择,要求你懂得一些能够帮助你花费最少努力而达到最好效果的指导原则和规律。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影视广告人,你需要超越日常生活事件,并且以专业的眼光追寻和探讨创造性的问题。同时你也要发展一种敏锐的视觉,并学会如何赋予你所看到的东西更有意义的形式,从而你可以与你的人类朋友去分享它。你的工作要求你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学观念。 六 广告情境分类1、按情境感知的难易度可分为:可见情境与经验情境。2、按消费者需求可分为:知识情境、功利情境、审美情境。 第二单元 形象叙事与文字叙事的比较: (1)文字叙事间接;形象元素的叙事直接。 (2)文字叙事抽象、概括;形象元素的叙事具体。 (3)文字作为一种概念首先作用于大脑;形象元素首先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形象、文字表意在形态上的区别: (1)文字可以越过叙事层面直接表达思想,而且表达出来的思想很明确。 (2)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是强制性地传达给读者的。 (3)文字表达思想时,读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节奏三要素:单位元素的周期性重复——它包含了某个单位的重复;力的轻重交替——它包含了某种力的周期性变化;占用时空间的等值尺度——包含了一段时间的尺度。 视觉节奏三要素:可比形相的重复;形相重力的强弱交替;占用空间的等值尺度。 影视艺术五维要素:光线(布光—影视照明、色彩—影视美术);区域(构图);深度与体积(镜头—景别与机位);时间(蒙太奇—影视编辑);声音(声画结合—影视音响)

!影视艺术概论要点总结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展现在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在特定的多维空间中塑造直观视听形象的高度综合性艺术形式。 综合性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他艺术形式给人的是视觉或听觉的感受,而影视艺术兼具时间空间艺术两者之长,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和空间艺术的造型性结合起来,既是在空间中延续的时间艺术,又是在时间中展现的空间艺术,从而成为拥有时空自由的崭新艺术。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1,文学为影视改编带来丰富的可能性 2,文学的思潮、观念、风格、乃至技巧对影视艺术的濡染和渗透 3,影视艺术具有文学性 三、什么是艺术的文学性? P7 四、影视画面的造型性 与绘画相比,电影的造型性有共同特点: 1,边框的存在,无论电视还是电影屏幕,都有个长方形的边框,影像被框在其中 2,焦点透视法则的遵循。影视创作与西方写实绘画一样,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显示三维的“逼真幻象”。3,光影的运用。对于影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造型元素和手段。 五、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1,音乐能为影片创造特定的气氛基调,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感染力。 2,加深人物心理的刻画。 3,对于蒙太奇镜头的连接具有连贯作用。 4,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起着歌颂、赞美等评论作用。 5,深化主题思想 六、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1.影视艺术的真实性分为:直觉真实、心理真实、技术真实三种 2.影视艺术的技术真实分为看得见的特技和看不见的特技两种。 七、怎样理解影视艺术是艺术品也是商品? 商业利润的追求,决定电影艺术的生产、发展、没有商业性,电影的艺术性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因,。同时,艺术性增强促进了电影业的繁荣。电影的价值包含了精神影响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生产者和发行人来说,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观众,艺术性是第一追求。经济效益是电影生产的动力,艺术性是电影的观众。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以吸引观众为前提,而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就是电影的艺术性。中国电影要想走向国际市场,抗衡好莱坞电影,在关注艺术性的同时要加强商业运作。 八、好莱坞电影的产业形态 1、首先是电影的生产。好莱坞通过判断市场利润来选择故事题材和拍摄类型 2、其次是发行制度。好莱坞较早使用分账发行制,为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提供了保证。“利润均沾,风险共担” 3、促销制度。通过网络宣传、网络广告、发布网上新闻等进行更大规模更快速的宣传造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经济效益,拉近了观众距离。 九、构图的定义及分类。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影视构图是相对于传统造型艺术的构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具有运动性。 第一种,分为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第二种,分为技术性、艺术性、哲理性。其中艺术性又可分为意义延伸性、象征性、情绪性。 第三种,分为纪实性和象征性。 十、色彩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十一、照明的三个基本元素:光的方向、性质、强度。 光的方向: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 光的性质:分为人工光、自然光 光的相对强度:决定因素:光源发光强度、被照对象与光源的距离 十二、运动镜头分为:推拉摇移升降跟 推:被摄物位置不变,摄像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 作用:1,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情节因素或与表现主题有关的喜剧元素 3,强化人物情绪,作为转场镜头 4,模拟视线的集中与投向 5,推摄速度影响画面节奏 拉:与推相反,将摄相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 摇:摄像机机位不动,机身做上下、左右的旋转运动。 移:摄像机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做横向或纵向移动拍摄的镜头 跟:跟镜头又称“跟拍”摄像机跟随者运动这的被摄物体一起运动拍摄的画面 十三、景别 景别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而造成画面上的形象的大小。它的大小与摄影镜头的焦距焦距有关。画面中人物大小是划分景别的参照物。景别分类: 1,远景。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 2,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3,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 4,近景。腰部或胸部以上。 5,特写。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6,中近景。腰部以上。 十四、无声源音乐 无声源音乐,发声体不属于故事空间,创作者为了渲染影片情绪而匹配的音乐,习惯上成为配乐。作用是1,按暗示主题 2,渲染主题 3,连接段落,简化叙事 4,揭示主题。 十五、音响的作用? 1,增强真实感。对自然音响的还原。 2,扩展叙事空间。画外空间和画内空间。3,聚焦叙事主体。音画合一。4,表现人物心理。

中外影视广告欣赏笔记(全)全球某工商

中外影视广告片段欣赏 一、影视广告的概念 影视广告就是通过电影院或电视台播放的,既可以看到影像同时又可以听到声音的广告。 二、当前影视广告的创作理念 三种:1、为销售而作:宣传成分较多 2、为参赛而作:艺术成分较多 3、两者结合:最高境界 三、影视广告的分类 (一)按播放载体分: 1、电视广告 2、电影广告 (二)按播放形式分: 1、插播型电视广告 2、节目型电视广告 3、转借型电视广告: 指的是其他媒体的广告,主要是户外广告出现在电视上的非广告节目的画面中。 (三)按照制作类型分: 1、胶片型广告 2、录像型广告 3、幻灯型广告(静态图片、配上音乐和解说) 4、字幕型广告 5、电脑合成型广告(动态或动画与录像相结合;更具魅力) 6、现场直播型广告:现场感强,可信度高、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但难以达到 预期的广告效果和编辑目的。 (四)按广告内容分: 1、商业广告:以营利为目的,传递商品或服务信息 A、商品广告:包括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主要介绍商品的名称、性能、 作用、优点、品牌等。 B、企业形象广告:主要是宣传企业经营理念和定位以及企业历史与成就,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C、促销广告:以短时间、临时的告知性的内容为主,引起消费者兴趣的 广告。 2、公益广告:其目的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 (五)按照诉求方式分: 1、理性诉求广告:直接论证产品或者服务的优点与长处

2、感性诉求广告:采取情感、感觉等感性的说服方式、诉之以情。 四、影视广告的构成元素 1、图像 他们是由连续出现的动态任务、景物、文字等的形状和色彩构成。 2、声音 主要包括广告中人物对白、旁白、音乐和效果音响等,它与图像一起向观众介绍商品的信息。 3、时间 时间,是电视广告的结构力量,广告信息完全是按照时间的轴线进行组织。 电视广告运用时间来结构和传递信息有三层含义: (1)镜头出现的顺序不同,其内在的意义也会发生改变。 (2)镜头的时间长度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不同。 (3)时间决定了广告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多少。 五、影视广告的表现类型 1、故事型 这是电视广告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有效的广告形式之一。 把生活中最有代表性而又与产品密切相关的情节联系起来,常与幽默方式结合。 2、解决问题型 通俗但却有效,一般是把问题戏剧化,然后在解决这一问题。 3、生活片段型 这种类型的广告结构表现切入点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使用者,让人们觉得商品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结构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广告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4、示范证明型 它主要通过名人,专家或产品的使用者说明,验证广告产品的功能以及优点,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等,这是一种典型的理性诉求方式,且是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之一。 5、名人型 主要是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和从众效益 注意: (1)广告的商品要与名人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然可信度程度就不高,效 果也不佳 (2)费用高,也有一定的风险 6、广告歌曲型 7、对比型 这种表现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表现出商品自身的优点,而且还在于有意无意地证明其由于其他同类的竞争商品。 8、动画型 9、幽默型 10、虚幻型: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纷争的事,通

第十三章 儿童戏剧文学与儿童影视文学

第十三章儿童戏剧文学与儿童影视文学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系统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儿童戏剧文学的特点和儿童影视文学的概念内涵与艺术特点,充分认识道儿童戏剧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解儿童影视文学的银幕和荧屏呈现的差异,掌握基本概念的涵义。 教学重点:1、课本剧创编的基本原则和表演要领;2、儿童影视作品的类型特征。 教学难点: 儿童戏剧文学的舞台呈现需要综合考虑的要素,即指导表演所涉及的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 ⒈张健主编:《声光灯影里的社会与人生——影视艺术导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⒉ ⒊罗培坤、左培俊主编:《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第一节儿童戏剧文学(3课时) 教学要求: ⒈了解儿童戏剧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线索。 ⒉结合优秀儿童戏剧剧本,引导学生认识儿童剧本的社会意义。 ⒊指导学生合作创编课本剧。 教学内容: 儿童戏剧文学和儿童戏剧是密切关联而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两个概念。儿童戏剧是以少年儿童为观众、适合于少年儿童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儿童剧剧本——儿童戏剧文学具有双重性:即具有作为演出脚本的戏剧性与作为阅读欣赏对象的文学性。 一、儿童戏剧文学的含义和特征 儿童戏剧文学是儿童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通称儿童剧本。它直接规定了儿童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依据。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儿童剧本,称为儿童剧脚本或台本。 儿童戏剧文学,既可供儿童阅读,又可供戏剧排练演出使用,而且后者还是主要用途。因舞台时空、演员表演及面对剧场观众的限制,它不能像儿童小说等体裁的作品那样。由作者来对人物、事件、环境等作详细的描写,而必须通过舞台的布景、灯光、音响以及人物的装束、动作、表情、对话来体现。即要求通过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塑造形象、表现情节,并通过人物性格、行为和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反映儿童生存其间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冲突同样是儿童戏剧的灵魂,由冲突才形成儿童戏剧的情节,有冲突才有戏剧的故事性与可读(视)性。 儿童戏剧剧本的构成,主要由人物的对话(台词或唱词)和舞台指示两大部分。台词或唱词是剧中人物的口语。“舞台指示”也称“舞台说明”,是指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人物的形貌特征、生活场景、舞台气氛、舞台时空变化以及舞台美术方面的若干要求。因而,儿童戏剧文学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剧中人物的对话务必适应人物自身的身份与性格,又要照顾到儿

中国地质大学选修课影视艺术欣赏期末考试笔记整理剖析

第一讲电影层面 (一)电影的影像层面(电影语言) 1、电影语言的词汇结构 画面:景别、角度、机位、拍摄速度、构图、色彩、色调(对比度) 声音:人声(台词)、音乐、音响效果 2、电影语言的语法结构 蒙太奇:分割的、细碎的、人为地——叙事的 长镜头:连贯的、流畅的、自然的——写实的 (二)电影的叙事层面 1、故事与情节安排(情节母题) 2、人物形象与人物设定 3、电影台词与解说风格 (三)电影的意蕴层面 1、即主题思想 2、自身所包含的思想哲学价值判断等思想性的内蕴意 3、主题有着世界价值亦有民族文化差异 4、一部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电影所想表达的思想是多层次的隐性的,要仔细解读才能 窥得其中部分真相 (四)电影的启示层面 1、电影的解读方法任何观众在其期待视野中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动机都包含有审美动 机、批判动机、求知动机受教、模仿动机,因为人的需求有不同层次,而对于文化 背景各不相同的人,其接受重点是不同的。 2、启示层面可以作某种程度的“世度崇拜” (五)Emphasize电影与名族文化 1、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影像志” 2、各民族国家电影呈现出来的迥异的风格、面貌特色 3、当今世界各大具重要影响力的电影大国:美、法、英、日、意、饿;新兴电影大国: 中(港台)、印、韩、澳、东南亚国家(泰、越) 第二讲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电影的解读方法 1、精神分析法:电影是造“梦”,个体心理的“投入”,“代替性满足” 2、结构主义法:蒙太奇 3、语言法:“电影语言”,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4、心理学:“场”效应,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 二、电影的文化特征:一仆三主 一仆:电影 三主:艺术?商业?意识形态? 电影的艺术价值与艺术追求:“银幕诗人”——陈凯歌、田壮壮、贾樟柯 电影类型片和电影的商业利益驱动,“票房决定论”——冯小刚、后期张艺谋 电影的意识形态:主旋律电影,宣传电影传统,五个一工程,华表奖 三、电影的本质(与戏剧相比) 1、时间与空间无限性(戏剧:时空的有限性):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电影均能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电影教材书目

电影教材数目 作者:Stella 链接: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29589063.html,/question/19620724/answer/153900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一、电影总体产业经营类,偏向人文方向 《电影史》艾伦,戈梅里(美国) 《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复旦出版社,这个是很多学校都在用的教材 《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国),这本书已经出版了11个版本了,不得不说是经典入门之作 《电影艺术》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丁·汤普森,这本书也出版了很多个版本的了 《拍电影》格劳丝Lynne Gross 《电影的元素》李·R·波布克(美国) 《电影的力量》霍华德·苏伯(美国) 《世界动画电影大师》动画类的电影 《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国)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希拉·柯伦·伯纳德(美国) 《电影美学概述》阿杰尔(法国),美学是研究影视的重要路子呀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这两位都是大师呐!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影像中国》张英进,是一位外国人对中国影像的研究,表示有一些我看不太懂,书很厚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某些电影学院的教材,不过很一般 《电影的形式与文化》罗伯特·考克尔 《关于电影》科克托(法国) 《电影之书》吉奥夫·安德鲁(美国) 《电影词汇》玛丽·特蕾莎·茹尔诺(法国) 二、影视技术相关类,偏向技术类 (这类挖个坑,因为本人在剪辑和拍摄方面还是菜鸟一只) 《场面调度》史蒂文·卡茨(美国) 《分镜头脚本设计教程》乔瑟·克里斯提亚诺(意大利),经典呀,表示我还没有认真看完 《大师镜头》克里斯托弗·肯沃斯 作者:鄧禎健 链接: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29589063.html,/question/19620724/answer/603508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No.1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和

影视艺术概论

中国电影史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卢米埃尔的影片 2.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谭鑫培主演,刘仲伦拍摄 3.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亚细亚影戏公司 4.同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拍摄《庄子试妻》,黎明伟编导并反串庄子之妻,严珊珊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该片是中国第一部出口影片 5.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创立明星影业公司,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生产影片最多,历史最长的制片公司 6.1930年联华影业公司成立,联华注重对电影特征的把握,讲究画面的美感和镜头组接,联华为新派,明星为旧派 7.明星、联华都属于中国带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电影。 新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取材上趋向于城市资产阶级,表现激进情绪和空幻理想 旧派:受传统封建文化影响,在题材上偏重农村和下层市民生活,影片表现改良主义,寄希望于封建伦理道德 8.1931年3月15日,明星公司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9.1933年春,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在瞿秋白的领导下成立了夏衍为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1933年3月5日推出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春蚕》第一次把新文学作品搬上银幕。1934年左翼电影家成立电通影片公司。袁牧之的《桃李劫》,田汉的《风云儿女》 10.1934年蔡楚生《渔光曲》在莫斯科电影节上参展获荣誉奖,成为我国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 11.1936年,欧阳予倩、蔡楚生提出国防电影的口号。明星拍出沈西苓的《十字街头》,袁牧之的《马路天使》,以及联华拍出沈浮费穆编导的的《狼山喋血记》,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吴永刚的《凌云壮志》 12.中制:史东山《保卫我们的土地》袁美从《热血忠魂》、阳翰笙应云卫的《八百壮士》。中电:沈西苓《中华儿女》孙瑜《长空万里》 13.沦陷区孤岛电影借古喻今手法歌颂民族气节,表现爱国主义思想,鞭挞卖国行为,欧阳予倩、卜万苍的《木兰从军》,柯林《乱世风云》 14.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现实主义高峰 15.昆仑影业公司通常以巨大的规模和容量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八千里路云和月》,

商业文化与商业电影-----浅析好莱坞电影价值取向

商业文化与商业电影-----浅析好莱坞电影价值取向 (姓名:朱献章K010841111) 内容摘要:电影作为当代主要文化形态之一,常常被电影制作者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好莱坞电影是世界电影之都,更是美国的主要文化阵地。无论是经典好莱坞、新好莱坞还是当代好莱坞,都无疑在每部电影中体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美国的价值取向与精神思想。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美国价值取向文化特征 正文: 从简单的看目光好莱坞电影只是娱乐文化产业的复杂产品,但是文化产品有它独有的特点即具有文化商业双重特性。电影可以用强大的传媒传播功能及其巧妙地而又无法抗拒地传播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这一点被“有心人”所重视,好莱坞电影从诞生之日起每部电影都肩负宣传美国价值观的重任。美国电影中融入了美国文化人的精神视野,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传播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它以领军者的角色引领世界电影业长盛不衰地前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电影奇迹,推动世界电影业快速发展。好莱坞以投资巨大、技术高超、明星效应、情节吸引、画面动感而著称于世。表面看,好莱坞大片只是一种商业化的大众影视娱乐文化的产品,无关深度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传播使命。但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好莱坞大片融入了好莱坞文化人的精神视野,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传播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在当下文化传播信息化、文化交流全球化、文化生产商业化的时代,美国好莱坞大片正在向世界传播哪些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有何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们?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一、个人英雄主义 好莱坞大片中个人英雄主义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主题,几乎每部好莱坞大片中都是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渲染主题。以一个或英勇或渺小的“英雄”但当拯救世界的重任,经过激烈壮观的斗争赢得胜利完成任务。 西方从古希腊的英雄悲剧开始,就一直延续着讴歌英雄主义的艺术精神。不过,古希腊更多是以悲剧的牺牲形式展示英雄精神,而好莱坞却完全以喜剧或正剧的形式宣扬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好莱坞电影人广泛制造完美英雄个体的虚幻假象,尤其是极力渲染英雄个体控制整个矛盾冲突的巨大力量,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以个人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有我们所熟知的《终结者》三部曲、《007系列》。在《终结者》中,施瓦辛格主演的机器人用一己之力穿梭时空,拯救世界。还牺牲自己保护童年科学家,以此完成改变历史,拯救人类的任务。整个电影系列都是围绕着拯救、被拯救而展开。极度烘托个人作用,造就了《终结者》的票房神话与施瓦辛格的个人成就,戏里戏外互成效应。 在英雄片中的主角普遍拥有优越的智力才能。如知识丰富、能力全面、身怀绝技、随机应变等。普遍拥有超常的意志力。如超极限的忍耐力、顽强的战斗力、必胜的信念等。普遍拥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几乎所有优点。其五,都是凭借个人力量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最终转危为安,获得胜利。多数英雄往往还是敢于反抗政府的个体斗士。政府在搞阴谋,个人英雄们敢于揭露政府的阴谋,与强大的政府对抗,并最终让政府出丑,捍卫了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 但是个人英雄主义一旦走向极端,就很有可能神化个人的力量,激发观众的个人英雄主义信念,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时空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空间艺术:绘画、建筑、雕塑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视听综合的想象艺术:影视、戏剧 听觉艺术:音乐 视觉艺术:绘画、雕塑 想象艺术:文学 动静结合艺术:影视 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第一讲 影视艺术的文化品性 一、“追求永恒”与“影视艺术”的诞生 1、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生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开始做第一次公开售票公映。——电影的生日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工厂大门》、《婴儿的早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电影短片。 2、物理技术的角度历程 (1)17世纪,牛顿发现视觉滞留现象 诡盘 (2)1878年,[美]幕布里奇,24幅连拍画面 (3)1891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 (4)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放映机器,并公开商业放映 3、文化心理动因 (1)源动力:人类超越时间有限性,对生命永恒的不懈追求 (2)是人对自身能力有限性的一种幻想性超脱——白日梦 (3)是现代人对原始仪式文化的一种浪漫回望 (4)是对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分析与疗教 (5)是“看自己”“看别人”的一种心理满足——窥视欲 《黄土地》蓬勃的生命激情与活力,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 元电影:希区柯克的《后窗》:塑造了被“钉”在轮椅上的记者杰克,逼真模仿了观众的视角 4、第七艺术 电影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包括绘画与雕塑)、建筑、舞蹈等六种艺术共同组成了人类的艺术殿堂,成为“第七艺术”。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预示着“影像成为自来水笔”的时代到来了。 二、电影的艺术定位 1、艺术形象的存在形式 2、艺术感知方式 3、艺术存在形态

影视艺术概论

什么是影视艺术:以声画符号为媒介,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编导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影视创作不同于其它艺术创作的特点:两次视觉化。 (1)、演员、服装、道具、场景等,根据文学剧本把故事表演呈现出来,是一次视觉化过程。(2)、根据导演的意图,摄影机对演出人物场景进行不同方式的取舍,通过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方式,引导观众的视线和目光,完成和实现对其的叙事与表意功能。通过摄影机进行的第二次视觉化,是影视艺术创作区别与其它表演艺术的主要特点。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电影是看见的世界,电影是梦幻工厂,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电影的构成: 1、画面:是最小的单位 2、镜头 1)物理学概念上是摄像机的光学原件 2)指拍摄时从开机到关机时段内所拍摄的片段 3)(通常意义上)指剪辑时每秒钟的画面(蒙太奇) 3、场景:在一个空间当中所发生的一段戏 4、段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 5、电影 第一章影视艺术特性 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一、视像性 1“看见的世界”。“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2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等银幕造型。色彩造型: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第二章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详细见附录2:影视艺术概论讲义专题之镜头的技巧)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法]阿尔诺·马尔丹?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1、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题)。?2、镜头的距离 远景。远距离,大视野。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全景。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近景。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特写。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突出与强化作用。?3、镜头的运动----怎样用镜头说话,即让画面和镜头运动起来. 推、拉、摇、移、跟 镜头运动方式及意义:通过推、拉、摇、移、跟,编导可以自由地引导观众的目光,并对自己的意图进行灵活有效的表达。 1)推镜头:(从整体到局部,从环境到主体人物)指镜头做接近被摄主要对象的运动;通过机位和变焦,实现大范围景别向小范围景别的过渡。能够把视点引向值得注意的中心(主体).实现从对环境的概括叙述到对“主体”的具体呈现.

电影书单

一、综合书单 1、《电影理论概念》[美]达德利·安德鲁著郝大铮、陈梅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著徐建生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李幼蒸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87年11月版《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电影理论史》[意]基多·阿里斯泰戈著李正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国]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 《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11月北京第一版《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美]托马斯·沙兹著周传基、周欢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电影哲学概说》[苏]叶·魏茨曼著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普多夫金论文选集》多林斯基编注史慧生、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11月第一版《爱森斯坦论文选集》尤列涅夫编注魏边实、伍菡卿、黄定语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著何力译邵牧君校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 《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匈」伊芙特·皮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齐宇、齐宙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论观众》[美]艾·威尔逊等著李醒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版 《电影剧本的结构》「日」新藤兼人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东艾尔·阿里洪著陈国铎、黎锡等译周传基校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 《电影艺术导论》「美」戴维·波德维尔克里斯琴·汤普森著史正、陈梅译上 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2月 20、《世界电影鉴赏辞典》1--4卷郑雪来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 《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 《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著张德魁、冷铁铮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9月版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电影史》美国与荷兰学者所著秦喜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版 戏剧与影视学(表演学): 1.《美国电影表演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遗产的继承》,(美)理查德·A·布鲁姆著,王浩译,北岳文艺出版社 2.《电影表演-导演必修课》,(美)朱迪丝·卫斯顿著,何平译,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3.《电影表演美学研究》,张辉著,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 戏剧与影视学(影视管理学): 1. 《电影市场营销》,于丽,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中国 2.《中国电影产业年报(2011-2014)》,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

《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却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由于观众心理复杂的思维活动,终于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连续运动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闵斯特堡指出:“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

影视文学

影视艺术欣赏 一,经典电影介绍 1,《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导演:维克多〃弗莱明,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由著名女星费雯〃丽(Vivien Leigh)扮演,男主角白瑞德(Rhett Butler)由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扮演。这部影片获得了当年的多项奥斯卡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雯丽(Vivien Leigh)凭借其出色的演技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2,《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导演:詹姆斯〃威尔,主演:罗伯特〃泰勒费雯〃丽 3,《星球大战》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 4,《阿甘正传》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5,《红高粱》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6,《与狼共舞》多元化文化观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7,好莱坞(Hollywood) ,美国著名电影公司环球影片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米高梅公司,联美公司,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 8,世界四大电影节:(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意大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它于1932年由两年一度的威尼斯艺术节(简称双年节”)创办,从1935年起改为每年一次,一般在8月底9月初行,为期两周左右。该电影节的正式奖为圣马克金狮奖”。(2)戛纳国际电影节(法国)创立于1946年,该电影节的最高奖品是金棕榈奖”。(3)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1951创办,该电影节的正式奖为金熊奖”。(4)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苏联)创办于1959年,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1969年起了消了大奖,相应增加了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 二,影视艺术导论 1,电影的发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首次售票放映电影。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 2,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北京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我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3,从无声到有声,声音进入电影——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得得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1931年《歌女红牡丹》: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4,从黑白到彩色,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第一部彩色影片) 5,电视的诞生,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开始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人类电视艺术的开端 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年6月15日,播放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国电视艺术诞生

影视艺术概论讲义 重点

影视艺术概论讲义(第一章到第五章) 影视艺术概论 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 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 电影是梦幻工厂 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 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第一章电影艺术特性 视像性与运动性 *真性与假定性 综合性 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 一、视像性 “看见的世界”。“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 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 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 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 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真性与假定性 一、*真性 ——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 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逻辑。 二、假定性 假定性 ——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 b 冲突的假定性 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 d角色的假定性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投入、产出与回报。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起源照相术。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放映机、银幕。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