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老年住宅发展及设计_银浩

中日老年住宅发展及设计_银浩

中日老年住宅发展及设计_银浩
中日老年住宅发展及设计_银浩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Elderly Housing in China and Japan 中日老年住宅发展及设计

文/ 银 浩 YIN Hao

编者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养老观念、养老居住模式势必发生相应的变革,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如何满足我国市场的养老服务需求,摸索出符合地域特点的老年住宅模式,同时为开发商和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模式,使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地运行和发展,是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住宅、人性化、 混合地产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aging process, traditional concept for nursing and mode of nursing house is bound to change. Besides, endowment assurance and nursing service will increase greatly. How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nursing service in China, how to find a nursing house mode fit for local features, how to bring a new growth mode in profit for the developers and operators, as well as how to ensure the nursing industry develop and operate healthily and sustainably, all the questions mentioned above would be the themes of the essay.

Keywords: elderly housing, humanization variety, comprehensive realty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得到了大幅延长,计划生育政策和少生晚育现象,使得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少子化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截止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人1.78亿,且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呈现出”未富先老”的局面。独生子女的一代,两个年轻人要抚养4个老人和其子女,负担十分沉重。在我国,

应对老龄化问题更加复杂和艰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养老观念、养老居住模式势必发生相应的变革,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而目前在老年住宅方面,国内刚刚起步,其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日本作为中国泛文化圈一员,老龄化特点和家庭文化观念跟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于2011年9月初赴日参加了“2011中日老年地产发展及设计高峰论坛”,并考察了一系列日本老年地产项目,在吸取日本先进经验的同时,共同探讨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老年住宅产业发展模式。

如何满足我国市场的养老服务需求,摸索出符合地域特点的老年住宅模式,同时为开发商和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模式,使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地运行和发展,是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中日养老建筑市场环境现状的差异

日本在老年住宅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通过制定并有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开发者和每个国民提供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1)先后制定了《老人福祉法》、《医疗法》、《住宅建设规划法》、《公营住宅法》、《介护保险法》、《高龄者居住安定确保法》、《住生活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以及各项地方法规;(2)介护保险根据要帮助和介护的程度划分为7个等级:支援I,II级,介护I~V级;(3)政府为满足介护保险要求的设施按床位数提供建设补助金,提供固定的低利率(1.5%)的融资,财政补贴和融资制度是政府发展和管理老年住宅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运营者则利用介护保险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极大地鼓励民间力量的参与和投入,形成了有力的社会保障,推动了老年住宅的发展。

相比日本有关老年人法律政策的完善,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相关的政策支持。2002年,建设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规范为老年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目前仅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行业性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二.日本现代化养老建筑的设计特点和趋势

从“医疗机构化”向“人性化”发展,充分考虑老人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求。

早期护理机构奉行的功能至上、员工服务效率优先,使养老建筑无论从建筑设计还是管理模式上都带有医疗机构的色彩。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和开发商都认识到,老年人需要的不是制度化的集体看护,而是体现人性关怀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共享住宅”。护理机构的出发点从“医疗设施”的角度转变为从设施利用者——老人的角度(图1~2)。这也是现代化养老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先进国家的养老机构的人性化成熟发展相比,我国大部分养老建筑还处在机构化的初级阶段。

在日本养老地产实例的参观中,养老建筑温馨如家,工作人员年轻干练,始终面带微笑。老人充满幸福感,与国内敬老院医院般的冰冷疏离和老人的呆滞孤寂感觉产生了强烈对比。这些当然与日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密不可分,但同时也反映了老年住宅设计理念的不同。

峰会期间,我们参观了东京附近的深川爱之园、Grancreer青叶台Hills 高级老年公寓、Rest Villa东大和老年公寓、真寿园特别养护老年公寓。

下文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日本老年住宅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趋势。

1. 护理模式组团化、人性化

护理模式的人性化从建筑的造型、色彩、平面布置等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从集中护理向组团护理发展。传统护理模式类似医院模

1 Rest Villa 东大和老年公寓餐厅兼多功能厅

餐厅兼多功能厅外设农场,老人可以享受良好的自然风景、收获成熟农作

物的喜悦,感受四季的更替。

2 真寿园组团入口处

1 2

式,其护理单元类似病房单元。集中护理虽然有效地缩短了护理人员服务动线,提高了服务效率,但是相应的,大量房间的集中式布局,类似病房单元般刻板冰冷,使用者的私密性和居住品质无法保障。而组团护理则较好地平衡了服务效率和老人的居住体验(图3)。通过工作人员和公共空间的分散布置,在增加了部分额外的空间、牺牲部分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却能使老人和工作人员都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组团化设计也丰富了建筑形态与空间的趣味性(图4~5)。

组团化的特点是3人左右的员工固定护理10位左右的老人。合理的数量对应,便于员工提高对老人的护理程度,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个性需求,加深员工和老人之间的感情沟通,使老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此外,人性化设计也体现在对护理单元规模的控制,相对于以往的大型护理机构让人产生的刻板和制度化感受,目前各国新兴的老年护理机构都有小型化趋势,并通过室内装修布置达到家庭化的空间氛围,让老人倍感温馨(图6)。

2. 公共空间的多功能化与多样化

传统护理机构大多只关注老人的生理需求,而忽略了老人特别是尚具健康活力的老人在精神方面的诉求。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的幸福感是取决于精神状态的。老人更需要交流和社交活动,他们更惧怕孤独,担心被社会隔离和淘汰。而这一点,也是新型老年建筑的重点改善之处。目前,日本的老年住宅大多设置了多功能的公共空间,而且将这些空间向社区开放,举办各种社会活动,使其服务对象不仅局限于居住于此的老人,也包括其他社区成员,这样促进了老人之间、老人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与同龄人喝咖啡、与家人相聚、与社区年轻人沟通接触的场所(图7~9)。有些还将幼儿园开设在老年住宅内,既解决社区内孩子入托的问题,同时让老人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得到快乐(图10)。

公共空间的开敞化也是一大特点,不仅有益于视线,也满足了老人希望得到他人关心的心理诉求。

同护理模式的人性化组团化一致,公共空间也根据使用人群不同而小规模分散化布置,提升生活体验的品质,如将一个集中的大餐厅(活动厅)分散为各种主题的小餐厅,按组团布置,并结合组团内的小厨房,提升饮食品质和居家氛围的就餐体验;也有为家属来访、生日聚会及其他活动提供的家庭餐厅。

以往集中式的“卫生设备”概念也被突破,如引入温泉洗浴浴场的概念,增强私密性和环境品质,还可让老人自由选择淋浴或者盆浴,让老人在浴室尽情享受放松的时间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图11)。

3. 居住空间的扩大和私密化、个性化

居住单元是直接关系到老人居住感受的主要因素。日本的特别养护老人院建设标准从最初的4.95㎡居室标准扩大到现在的13.2㎡

(不

含卫生间和储存空间),空间的扩大直接提升了居住品质。

从多人大房间向单人小房间的发展大大提升了空间私密性,调查显示,96%的人都不希望与他人共享房间,私密性是仅次于护理质量的老人关心的第二大问题。居室内不一定设有卫生间,但考虑到洗手池使用频率很高,洗手池大多是单独布置在居室内的;对于居室内自带卫生间的,洗手池也会与坐便器分开设置,方便老人、护理人员或者多人共同使用(图12)。居住空间个性化也是老人的重要需求。许多老年住宅可以布置老人自己的家具等个人收藏品,建筑设计上也更注意渲染个性——如对居室入口门厅处作出各种处理,给每位老人提供根据自己喜好布置的空间,既能增强识别性,又具有展示功能。4. 护理服务更加细分和全程化

入住老年公寓的不仅限于身体虚弱的老人,也包括一些年纪不高具有自理能力的“活力”老人,因此护理服务必须按照老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护理程度细分,也可以根据老人病情特征作细分,如建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专项护理机构,将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其他老人分开,或者把老年痴呆症患者作

为护理机构的一个独立组团。也可以把护理机构配置为社区的附属型老年护理机构,包括临终关怀机构、康复/短期护理机构,或者独立型老年护理机构。

从年纪不高尚具自理能力到年龄增长身体变差(特别是超过65岁以后老年人身体状况会急剧下降),老人需要的护理程度会增大,但是老人希望能轻松过渡到提供高程度护理的设施中,因此,提供一个针对不同年龄段、系列化的全程连续护理服务是必要的。5.技术化

日本应用在老年住宅中的管理技术包括紧急呼叫系统、电话、火警系统、网络、建筑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可以降低护理成本,提高护理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护理组团的空间设计和员工的配置。同时,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审查护理程序,作为法律监督的依据。三.中国老年住宅发展的机遇

在我国,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70岁,包括即将进入老年行列的60后,他们拥有更好的教育水平,掌握更多的社会财富,追求高品质

3 真寿园组团化护理的平面布置

4 开放式厨房与食堂

5 东大和组团活动一角

6 深川爱之园温馨的内部

7 真寿园咖啡厅、水吧

8 真寿园茶室

9 深川爱之园考虑老人宗教信仰而设的礼拜堂,并对外开放10 深川爱之园内设幼儿园11 东大和洗浴设备

12 深川爱之园的单人居住空间

3 5

4 6

7 8 9

10 11 12

的生活方式,相比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能接受新的养老观念。老年地产对郊区土地的适用性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将会对开发商产

生极大的吸引力。而对目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养老建筑作为持有型固定资产具有升值、保值的优势,同时能带动整个楼盘的销售,占领新的领域和市场,势必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四. 养老居住建筑的探讨1. 我国的养老政策

当前我国的养老政策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助,机构养

老为辅”。然而在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的今天,居家养老有许多困难,而我国人口流动,劳动力人口外出工作的现实又导致了很多寡居的老人。少子化、空巢化和4+2+1的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居家养老面临很多阻碍和困难。而机构养老所能安置的老人不到老年人口的1%,养老设施目前从数量、服务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另外完善的机构养老所要求的政府财政支出和福利保障也是目前社会无法实现的。而社区养老依靠统一化的管理,多元化的服务,人性化的设计,专业化的设施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经验对我们有积极的借鉴作用。2.影响老年住宅设计与发展的因素

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刚刚起步。老年住宅的发展与设计需在深入研究我国老年人的需求,结合我国的实际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寻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老年地产产业发展模式。(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口众多,老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

不高,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和稳定,消费以正常的生活开支和保健为主,对高档健身娱乐设施消费能力较低。我国人均资源紧缺,尤其是土地资源宝贵,不适宜大规模发展低密度老年住宅,不能一味追求大规模、高档次。

(2)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普遍接受家庭养老的方式,社会

养老的观念转变仍在过渡中,目前多数老年人仍希望与子女合住或就近居住。

(3)老年人害怕孤独,担心被社会淘汰,与社会脱节。因此要考虑老年人渴望交流、被关注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诉求。同时因地区差异、自身身体状况、文化水平和个人爱好的不同,老年人在健身、娱乐、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建筑朝向、日照、通风、景观等居住习惯,以及医疗、护理方面都有不同的个性需求。要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4)目前我国尚缺乏老年住宅的运营管理经验,照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较低。

(5)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养老、社保制度以及老年住宅的法律、法规,并保证有效执行。政府不仅要将老年住宅的建设纳入国家和城市的总体规划,同时应设置专项财政拨款。并通过在土地出让金、税费、贷款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政策的宣传,鼓励和吸引民间、社会力量来投身老年住宅产业。同时为老年人制定优惠的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真正实现老有所养。3. 老年住宅开发与设计应考虑的六个要素

(1) 居住。老年住宅设计应适应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退化的状况,方便老人安全使用各项设备、设施,方便护理人员的照护。应考虑无障碍、防滑、防擦伤、防碰撞、扶手设置,家具、厨卫器具使用尺寸的特殊设计,紧急呼叫、安全电热源等设备设施的设置。(2) 公共活动空间。提供满足老人心理需求的娱乐、交流、学习、健身等方面的公共设施。

(3) 基本生活配套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看护、配餐、保洁、洗衣、洗澡、代理购物、团体旅游等,提供生活援助服务。

(4) 护理服务。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包括定期回访,收集老年13 适老化设计(走道设计扶手、坡道和休息处)14 适老化设计(坐便器旁设扶手和搁物台)

13 14

人和家属的意见。

(5) 保健服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指导,健康诊断等预防性工作。

(6)医疗服务。提供24小时在家医疗、上门看护、康复访问治疗等急性医疗以外的医疗服务。

4. 老年住宅发展模式探讨

(1)养老居住的四种发展模式

a.居家养老。包括与子女同住,与子女同单元相邻,与子女同一个组团,与子女同一个社区。

b.机构养老。由政府、慈善机构合作经营管理。有纯福利性质和福利、盈利并存二种。面向三无老人和社会老人,以三无老人为主。包括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由于以福利性质为主,政府投资有限,收费不高,机构养老拥有的娱乐、活动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设计和管理缺乏人性化。

c.老年公寓。由专业公司开发和运营管理。以出租为主要经营模式,通过收取入住金回笼部分建设成本或再投资,盈利靠每月提供的专业护理等服务的收费。提供的服务包括“基本生活”、“休闲娱乐”、“康复保健”和“医疗护理”。包括独立型,附属服务型,医疗护理型。

d.老年社区。规模较大,服务更全面,设施更完善。运作模式为住宅开发与运营管理相分离。

(2) 老年住宅的发展趋势

a. 社区化。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老年住宅进一步的成熟发展,老年住宅会向居住环境更优质、护理专业化程度更高、公共配套设施更完善、价格更合理的规模化老年社区方向发展。

b. 郊区化。老年住宅对郊区土地的适用性使得老年住宅向郊区发展。郊区土地可以拥有更优美、安静、开敞和舒适的自然环境,同时郊区土地的价格也降低住宅产品的成本。

c. 社区活力化、休闲化。为满足相当大一部分退休活力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养老、养生需求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老年社区向活力化、娱乐休闲化方向发展。

d.人性化、家居化、个性化。从重管理模式的医疗单元集体看护向体现人性关怀和满足个性需求的“共享住宅”发展,并通过室内装修和家具布置创造家庭化的居住氛围。

e. 多功能化、多样化。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各种多功能的空间,增强老年人之间、老年人与外界的交流和活动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温泉、SPA、健身、老年大学、图书馆等。

f. 护理服务更加细分和全程化。根据入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自理程度、病情特征和对服务的要求的不同,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老年住宅会向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同时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g.技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更细

致周到的服务,加强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成为保障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安全支撑,也提高了护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了护理成本。

(3) 适应中国国情的老年住宅发展模式探讨

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现状,我们建议如下三种老年住宅发展模式: a. 社区中配建老年住宅和设施

在社区中配建老年住宅和设施,既满足了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需求,消除老年人与社会割裂的恐惧,方便老年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又能通过规模化的老年住宅建设,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完善的医疗、保健、护理、日常生活照料、娱乐、交流等配套服务和健康活力的社区生活氛围。在规划上,把自理为主的老年住宅和半自理、无法自理的护理型老年公寓毗邻建设,便于共享医疗、护理等服务设施。社区集教育、休闲娱乐、医疗护理、商业、酒店、住宅、艺术于一体。

在经营模式上,开发商可以通过销售大部分产权房快速回笼大部分资金,持有小部分老年公寓和设施谋求长期收租的投资回报,并保障提供持续的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和长期有效的老年设施的运营管理。属于混合型地产模式。

● 在同一栋住宅楼内与子女同住的二代居(包括同户门、不同户门但共享客厅、餐厅)或与子女分户不同住但相邻。

● 与子女不同住但在同一个组团或同一个社区。一般设于住宅楼的一层,方便无障碍设计并可享受一层室外花园。

● 提供一般护理和生活配套的销售型老年住宅。

● 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服务的日托老年设施。

● 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设施的持有型老年公寓。

上述模式中,老年人需要的护理程度逐渐增大,其中前两条适合健康活力的老年人。

b. 旧房改造

对具有改造可能的已建建筑进行旧房改造,使其达到老年居住建筑的标准和要求。适用于对现有住宅、旧宾馆、经营不善的租赁房屋改造。既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也可满足希望留居原区的老年人的要求。

c. 全阶段适应性住宅建设

设计能适应从年轻、健康到衰老、无法自理的全阶段居住的住宅。短期看,虽然会增加建设成本和先期投资,但从节约社会资源的长远角度,从适应老龄化加速的角度和实现在家中安度晚年的心理需求方面来看,这种适应人生的各个阶段的住宅更能适应老龄化加速、老龄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结语

中国的老年建筑正在探索中,随着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加速,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老年住宅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老年住宅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制度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参与,通过政府间接宏观调控,推动养老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力量、开发商、设计等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健康、快乐的老年新生活为目标,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作者简介

银 浩/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A1建筑工作室总监 、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浅谈老年人住宅设计与室内环境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调查报告 2010 届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 调查报告题目:调查现有老年人住宅设计与室内环境 学号:1065101402491 姓名:朱英英 办学单位:兵团电大农九师分校__________ 学员工作单位:新疆兵团农九师勘测设计院 指导教师姓名:_____刘幼珍____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新疆绿翔建安公司职称(务):高级工程师 调查报告撰写时间:2011.8

调查现有老年人住宅设计与室内环境 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己于1999年成为老年型国家。我国是世 界上老年人El最多的国家,现在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l%,2030 年将达到26%。2000~2030年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年均上升0.39个百分点,2l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高峰期。以发展中国家水平的经济应对发达国家水平的老龄化问题,将会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对于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中国的城市和社区在迈入2l世纪的过程中将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一步步加深。老龄化对未来城市和社区的影响并不单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还有与物质环境密切联系的一系列社会学问题。自70年代初中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水平开始大幅度下降,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发展的惯性是中国人口面临着“低生育率,高增长量”的困境,伴随着人口数量的问题,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老化,人口结构的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的人口老化的基本现实是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大、老化速度快、而且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 2、老年住宅发展状况 居住问题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居住状况由解决有无住房的问题到向小康型居住过渡。不同阶段,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明显不同,评价住宅的标准也不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提高国民居住水平,是各国都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2004年11月22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颁布了我国居民康居标准,即:到2020年,我国居民住房要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问房、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发展老年住宅是发展我国住宅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居住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老年人如何居住,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子和环境? 老年居住建筑指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养老院和托老所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心态会发生变化。老年住宅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增加适合于老年人生活特点的辅助设施,活动空间,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老年往宅需求量大供应紧缺 在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城市里,多数父母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而普通住宅的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

最新住宅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套型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卧室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厨房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标准层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层高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1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阳台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0.13平台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4过道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5壁柜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0.16吊柜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0.17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8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9中间层middle-floor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 2.0.20单元式高层住宅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2.0.21塔式高层住宅apartment of tower building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2.0.22通廊式高层住宅gal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老年住宅套内空间设计_卫生间篇_周燕珉

其特点是设备密集、使用频率高而空间有限(图1)。老年人如厕、: ; ;注意;应有[洗浴区] 老人洗澡、泡澡的空间;注意与其他区域的干湿分离,最好淋浴和浴缸均设,如果空间有限,宜优选淋浴。 [更衣区] 老人洗浴前后穿脱衣物、擦脚换鞋的空间; 要求保持较高室温,能坐姿完成动作,并要有适宜的台面、挂杆、搁架等放置衣物。 专栏主持人:周燕珉教授

2.划分干湿区域 一般来讲,我们将卫生间内地面易沾水的区域叫湿区,将不易沾水、常年保持干燥的区域叫干区。因而,淋浴、盆浴区属于湿区,而坐便器、洗手盆的布置区域属于干区。目前我国很多住宅的卫生间中洗手盆、便器和洗浴设备共处一室,并未明确划分区域。如未做特别处理,洗澡时往往会将卫生间的地面全部打湿,老人再入卫生间如厕、洗漱时,十分容易滑倒。有些卫生间虽设置了独立淋浴间,但洗澡后湿拖鞋的水被带到其他区域的地面,也会增加老人滑倒的危险(图3a)。 因此,老年住宅卫生间应特别注意将洗浴湿区与坐便器、洗手盆等干区分开,降低干区地面被水打湿的可能。通常做法可将淋浴间和浴缸邻近布置,使湿区集中,并尽量将湿区设置在卫生间内侧、干区靠近门口,以免使用中穿行湿区(图3b)。 可将盥洗台下部局部留空, 保证轮椅回转所需的空间洗手盆中线距侧墙不小于450mm,保证老人洗漱时手臂活动幅度 图2 老年住宅三件套卫生间的平面基本尺寸要求(尺寸单位:mm) a. 干湿分区不理想,淋浴区的水容易被 带到干区地面,老人再入卫生间如厕,洗脸时容易滑倒 b. 干湿分区明确,浴缸与淋浴间集中布置与干区分离,并设置地垫隔开 图3 卫生间干湿分区的优劣比较 1.空间大小适当 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空间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图2)。空间过大时,会导致洁具设备布置得过于分散,老人在各设备之间的行动路线变长,行动过程中无处扶靠,增加了滑倒的可能性。空间过小时,通行较为局促,老人动作不自如,容易造成磕碰;而且轮椅难以进入,护理人员也难以相助。 干湿分区交界处的设计也很重要。宜将更衣区作为干、湿区的过渡,使老人洗浴完毕后就近完成擦身擦脚、将湿拖鞋换成干鞋的动作,以免将身上的水带到干区地面。3.重视安全防护1)设置安全扶手 坐便器旁边需设置扶手,辅助老人起坐等动作。淋浴喷头、浴缸旁边也应设置L 型扶手,辅助老人进出洗浴区域,以及在洗浴中转身、起坐等。 淋浴间宜采用浴帘类软质隔断,有利于轮椅的回转

老年公寓设计规范及习惯(最新版)

1、老年养护院的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绿化、室外活动、停车和衣物晾晒等用地, 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0.8;室外活动、衣物晾晒等用地不 宜小于400~600m2。 2、老人卧室宜设计阳台。 3、卧室面宽宜过大,最佳面宽范围是3900mm—4200mm。 4、每个护理单元应配置一定的洗衣、晾晒空间,工作人员操作流线布置应紧凑。 洗衣房宜上下对应,以服务电梯联系,集约流线。 5、洗衣间临近晾晒场地,宜配有叠储空间,也可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 6、散步道的尺寸,宽度应保证一人与一辆轮椅并排同行,一般情况下不小于 1.8m。 7、在道路有高差或台阶出现的地方宜同时设置坡度不大于1:12的坡道。散步道坡 度一般不大于1:20。 8、轮椅回转空间——直径不小于 2.1m的圆。 9、老年人偏爱中低层住宅,希望一人一室,与朋友就近居住。喜欢中式园林 10、多层养老院宜每层设置餐厅,宜有适当分隔,室内照度宜充足均匀。 11、多功能厅的多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空间灵活划分、家具布置灵活变化、满足 多种停留方式。 12、广场设置:①离居住稍远或位于开窗较少的山墙侧 ②广场周围应有密集的绿化,或矮墙等设施 13、电梯旁适宜设置休息座椅。 14、浴室和更衣室应该灵活设计,在更衣室放置床或者躺椅,以便休息。 15、养老院的走廊空间宜开敞宽大,考虑进行多种公共活动的可能性。 16、公共厨房、开水房或洗衣房附近设置一个可供临时休息的小角落。 17、空间分割不用实墙,用家具,多用低矮家具。 18、医疗区包含日常交往功能。 19、护理站应注重视野开阔,附近布置座椅便于老人休息,并设置洗手台。

20、老人活动区尽量南向采光,满足温度、适度的需求。 21、考虑为老人配备小型公共厨餐厅。 22、考虑送餐流线简洁,餐厅中部空间开敞,便于展开活动。 23、食堂应避免厨房噪声干扰及气味串通。 24、走廊采光很重要,尤其是端头采光。 25、走廊灵活设置坐凳。 26、为了照顾轮椅老人开门问题,在门扇开启侧应留出不小于400mm的墙垛。 27、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门净宽不应小于110cm,卫生洗浴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 90cm;老年人生活区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cm。 28、窗下部留出一定高度的固定窗。 29、窗地比不应低于1:6,并应保证足够的日照时间。 30、公共浴室向“小型化“”私密化“发展。 31、主入口尽量开放、亲切,消除空间的封闭感。 32、入口应用双层门,防风。 33、入口停车落客处保证有雨篷。 34、预留存放轮椅和雨伞的空间。 35、门厅内设置休息座椅和咨询服务台。 36、门厅应该选择进深小且开敞的方式。 37、门厅应该引入柔和的自然光,保证视线的通达。 38、公共空间划分活动空间宜多样化。 39、储藏间提倡小型化均布化,设置临时储藏的边角空间。 40、地面超过 1.5cm的高差就会影响轮椅的通过。 41、老人卧室尽量形成集中的活动空间,可与阳台连通。 42、卧室开窗开门避免通风死角,并远离电梯井,减少噪声。

成都住宅设计规范最新版本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76号 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四的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4]240号附件九)的要求,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对《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进行了修订,现更名为《住宅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96-1999,自1999年6月1日起实行。 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四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4]240)号文的要求,对《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进行修订,更名为《住宅设计规范》。本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 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套内空间;4.共用部分;5.室内环境;6.建筑设备。主要修订了住宅套型分类及各房间最小使用面积,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楼电梯及垃圾道的设置等;增 加了术语,扩展了室内环境和建筑设备的内容。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外,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居住建筑与设备研究所(北京市本外车公庄大街19号,邮 政编码10004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抚顺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哈尔滨建筑大学 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冠谦开彦林建平张华叶茂煦业祖润张锡虎张菲菲 阎春林朱显泽李耀培朱昌廉李桂文陈华宁 1 总则 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本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第1章总则 第2章术语 第3章基地环境设计 第4章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出入口 4.3 过厅和过道 4.4 楼梯、坡道和电梯 4.5 居室 4.6 厨房 4.7 卫生间 4.8 阳台 4. 9 门窗 4.10 室内装修 第5章建筑设备与室内设施 附录A 老年人设施基础参数 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我国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使建筑设计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对建筑物的安全、卫生、适用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

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设计。 第1.0.3条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为老年人使用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具备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可兼为老年人使用。 第1.0.4条老年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 第2.0.1条老龄阶段The Aged Phase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段。 第2.0.2条自理老人Self/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 第2.0.3条介助老人Device/help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 第2.0.4条介护老人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 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第2.0.5条老年住宅House for the Aged 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住宅。 第2.0.6条老年公寓Apartment for the Aged 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

住宅设计规范

4.0.2 计算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 2.套内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3.套型阳台面积等于套内各阳台的面积之和;阳台的面积均按其结构地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 4.0.3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间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的空间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计算其使用面积。 4.0.5 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2.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 3.00m时,应对这些超过3.00m的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0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0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 5.4.4 卫生间不应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

上层。 5.4.5 当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时,均应有防水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5.6.4 封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板。 5.6.6 阳台,雨罩均应做有组织排水,雨罩及开敞阳台应做防水措施。5.7.1 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通往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雨0.90m。 5.7.2 套内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措施。 5.8.1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防护设施。 注: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限制。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达到0.90m。 5.8.2 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该低于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使建筑设计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对建筑物的安全、卫生、适用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设计。 1.0.3 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为老年人使用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具备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可兼为老年人使用。 1.0.4 老年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老龄阶段TheAgedPhase 60周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段。 2.0.2 自理老人Self-helpingAgedPeople 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 2.0.3 介助老人Device-helpingAgedPeople 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 2.0.4 介护老人UnderNursingAgedPeople 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0.5 老年住宅HousefortheAged 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住宅。 2.0.6 老年公寓Apartment/ortheAged 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2.0.7 老人院(养老院)HomefortheAged 专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0.8 托老所NurseryfortheAged 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可分日托和全托两种。 2.0.9 走道净宽NetWidthofCorridor 通行走道两侧墙面凸出物内缘之间的水平宽度,当墙面设置扶手时,为双侧扶手内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0楼梯段净宽NetWidthofStairway 楼梯段墙面凸出物与楼梯扶手内缘之间,或楼梯段双面扶手内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1 门口净宽NetWidthofDoorway 门扇开启后,门框内缘与开启门扇内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3基地环境设计 3.0.1 老年人建筑基地环境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3.0.2 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于居住区,与社区医疗急救、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供应服务、管理设施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网络系统。 3.0.3 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建筑,如老年文化休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疗养院、干休所、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等,宜选择临近居住区,交通进出方便,安静,卫生、无污染的周边环境。 3.0.4 老年人建筑基地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视野开阔,与庭院结合绿化、造园,宜组合成若干个户外活动中心,备设座椅和活动设施。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从自理、介助到介护变化全程的不同需要进行 设计。 4.1.2 老年人公共建筑应按老龄阶段介助老人的体能心态特征进行设计。 4.1.3 老年人公共建筑,其出人口、老年所经由的水平通道和垂直交通设施,以及卫生间和休息室等部位,应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条件。 4.1.4 老年人建筑层数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2 出入口 4.1 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宜采取阳面开门。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1.50m1.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4.2.2 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 4.2.3 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2.4 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4.2.5 当室内外高差较大设坡道有困难时,出人口前可设升降平台。 4.2.6 出入口顶部应设雨篷;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4.3过厅和走道 4.3.1 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椅凳的空间。 2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3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4.3.2 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 4.3.3 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3.4 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0.65m高处宜设似φ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4.4 楼梯、坡道和电梯 4.4.1年人居住建筑和老年人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缓坡楼梯。 4.4.2 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4.4.3 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lOmm。 4.4.4 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 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OO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CJ5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2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3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4.4.5 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扶手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 4.4.6 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宜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4.5 居室 4.5.1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室外宜有开阔视野和优美环境。 4.5.2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家庭型老人院的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平方米,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OOm。老年人基础设施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老年人住宅空间设计

老年人住宅空间设计 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住宅设计方面的市场前景广阔。适老化住宅应成为每位优秀设计师所关注到的方面。住宅设计不再只是传统规格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里面的老年人元素。随着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国家以及子女对老人方面的关注,适老化住宅设计将会变成我国室内设计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老年人住宅空间设计的现实意义 面对未来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以及根据老年人住宅要求,通过对老年人住宅合理的设计达到老年人对居住场所的需求,使老年人们能够居住到符合老年人特征的、舒适的适老化住宅。空间设计师要将创作重心移到老年人群体上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老年人居住问题,将室内设计和老年人居住需求相结合,设计出更多优秀的适老化住宅,解决大多数老年人单独居住的困难。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注老年人住宅设计,不仅是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同样也是关注老年人的安全和尊严,让老年人享受到安度晚年的权利。这对社会民生乃至整个中国梦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老年人住宅空间的具体设计 围绕着“老年人住宅空间设计”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将室内设计与老年人元素相结合,设计出安全舒适、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室内住宅。 1.玄关的设计 门口摆放一个鞋柜,鞋柜为一高一矮两厢柜,高柜可以让老年人搀扶,矮柜摆上坐垫供老年人坐下换鞋使用。鞋柜要避免角度过于尖锐。鞋柜底部应有空档,可让老年人将鞋直接放于空档处,避免老年人因鞋摆放凌乱而绊倒。同时在座柜旁加放扶手供老年人起坐使用,另一侧墙面可以设置衣架便于老年人换取衣物。 2.餐厅设计 在餐厅方面餐桌角应取圆角,墙面应增加防撞木板,减少老年人磕碰。餐桌旁墙体加放扶手。 3.客厅设计 桌子、电视柜选取圆角造型。客厅茶几顶部应高于沙发坐面,便于老年人取物。沙发的选材不应过于柔软,选取普通皮革制沙发,便于老年人起身。客厅两侧墙体分别设置扶手,可以让老年人在必要时搀扶。房间整体色彩上以白灰色为主,可以让老年人感到宁静。同时灯光应选择以淡黄色的暖色调为主的光色,给老年人安静温暖祥和的感觉。地板采用大量实木地板,防止普通瓷砖过于湿滑而

2013年最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总则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套内空间 3.1 套型 3.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3.1.2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3.1.2的 规定。 表3.1.2 套型分类 注:表内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 3.2卧室、起居室(厅) 3.2.1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列 规定: 1 双人卧室为10平米; 2 单人卧室为6平米; 3 兼起居的卧室为12平米; 3.2.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平米。

3.2.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3.2.4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平米。 3.3 厨房 3.3.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平米;二、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平米; 3.3.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3.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平米。 3.3.4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操作台最小宽度为0.5m,考虑操作人下蹲打开柜门、抽屉所需的空间或另一人从操作人身后通过的极限距离,要求最小净宽为1.5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3.4卫生间 3.4.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平米; 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平米; 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平米; 4、单设便器的为1.10平米; 3.4.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3.4.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3.4.4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 3.5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5.1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浅谈老年住宅设计

浅谈老年住宅设计 由于过去对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缺乏客观长远的认识,我国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建设中缺乏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的考虑,给老年人的居住与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正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今后我们在对老年居住建筑及其环境进行设计时,应结合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提出适宜的“居家养老”模式设计理念和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能促进我国城市老年居住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并指导于建设实践,给予老年人以切实有效的关爱。 标签:老龄化;居家养老;住宅设计 Abstract:Due to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the past the seriousness of the lack of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term in China,the design of the urban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needs of old people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the elderly living and activities brought a lot of inconvenience,because before the lessons,we in the old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its environment design,should combine aged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China’s traditional endowment concept,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home endowment\” model design concept and reasonable solutions,so as to promote the urban elderly living problem of further research,and guid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give the elderly to effective care. Keyword:Ageing;Home endowment;Residential design 1、前言 我國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1亿,占总人口17..3%,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而养老保险、老年医疗、老年照护等社会养老体系的必备要素,我们仍还处于逐渐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之中。特别在老年住宅这一领域,我国无论从理论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到设计实践各个方面,基本上还处在起步和探索的阶段。 2、老年住宅设计策略 2.1 我国当前的养老居住政策 通过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意愿的综合考虑,我国政府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居住政策,力争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调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老年住宅区景观设计浅析

老年住宅区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群体的数量不断壮大。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得知到到2011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伴随着如何解决老年人居住养老这个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老年人住宅”的发展迅速成为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关于老年住宅区,除了前几年比较成功的“北京太阳城”“北京燕都世界名园项目”等项目之外。一线开发商万科的首个成熟老年住宅项目“随园嘉树”也于2013年在杭州盛大开售。虽然目前对如何合理进行老年人住宅开发的理论还非常模糊,多数开发商都处在“试水”阶段。但充分显示老年住宅区的开发大幕已悄然拉开。 对老年人住宅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除建筑学等专业有较为完善的设计规范之外其他专业多为参考日本、澳洲、美国等国家的设计经验展开。景观这个大专业在我国目前本身的规范就有待健全,老年人住宅景观的设计标准更是一片空白。景观作为老年人住宅区必要的配套其对整个小区的品质提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故此对老年人住宅区的景观设计有别于普通景观设计的准则进行分析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在深入研究日本、澳洲、美国、德国等国老年人住宅区景观设计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老年群体的实际生理、心里情况而提炼总结此设计的准则。希望能对我国老年人住宅区的景观设计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为今后的老年人住宅区景观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启发与 指导。 关键字:老龄化老年住宅老年住宅景观 1.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 根据不同特性的老年群体需求进行合 理安排,让空间中既有大的、热闹的群体活 动空间,又有小的、安静的私人独处空间。 实现在一个统一的空间环境里大小分区、动 图1.1 舞蹈广场 静分区和公共私密分区。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提要:偷面积将面临违规风险目前,很多楼盘打出两房变三房、空中花园、入户花园等多种赠送面积的广告 来自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所有阳台都按一半面积计算”,“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设施的条件”……记者特约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国庆对新规范做解读。 产业政策催生规范精细化 与2003版《住宅设计规范》相比,新版规范做了哪些改变? 郑国庆介绍,目前国家鼓励中小户型与保障房建设,推行住宅产业化与住宅的升级换代。新版《住宅设计规范》,部分条文是适应政策与市场形势所作的调整。新版规范去掉了与住宅建设发展方向不相适应的条款,同时与住宅建筑规范、消防规范等其他规范“打通”,对部分条款进行了细化,增加了部分强制性条款。 比如新规范中规定,一居室使用面积从不小于34平方米,调整为30平方米。零居室使用面积从不低于30平方米,调整为22平方米。“住宅产业化的集成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住宅的使用面积。例如,平板电视、整体橱柜等,所需要的占地面积减少,也降低了住宅

的总使用面积。” 偷面积将面临违规风险 目前,很多楼盘打出两房变三房、空中花园、入户花园等多种赠送面积的广告。 郑国庆介绍,新版规范规定,所有的阳台都计一半的建筑面积,并明确了阳台的使用功能,杜绝了开发商所谓封闭阳台按全面积收费的约定俗成做法。住户如果将阳台擅自改作其他功能,有关部门可以据此规范补收此前减免一半面积的费用。 新版规范规定,“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郑国庆表示,目前,一些退台式、复式或顶层收分户型,很难避免所有卫生间都在一条线上。规定中提到“不应直接布置”,意味着设计者或开发商必须采取包括夹层楼板、同层排水等方式加以避免。新规定还提出,“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全北户型日照难通过 “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卧室、起居室、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设施的条件”。这是新版规定对于采光与通风的部分规定。 郑国庆认为,由于每个城市的冬季日照条件有所不同,一个居住空间必须满足多久的冬季日照,新规定中并没有定量要求,需要援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其他相关规范设计实施。当前,住宅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方案标准

1.总则 1.0.1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改善老年人的居住条件,使新建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在符合安全、适用、卫生、经济、环保等要求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方面的特殊需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 1.0.3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应适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应保证老年人居住安全和使用方便,体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和护理需求的适应性。提高老年人居住质量。 1.0.4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老年人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for the aged?专为老年人设计,供其起居生活使用,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要求的居住建筑。特指按套设计的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及其配套建筑、环境、设施等。? 2.0.2 老年人住宅 housing for the aged 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 2.0.3老年人公寓apartment forthe aged 供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居家养老使用的专用建筑,配套相对完整的生活服务设施及用品,一般集中建设在老年人社区中,也可在普通住宅区中配建。? 2.0.4 走道净宽net width of corridor 走廊或过道两侧墙面凸出物内缘之间的水平宽度。当墙面设置扶手时,为双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0.5 门口及出入口净宽net width ofdoorway?门扇开启后,门框内缘与开启门扇内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6 非机动车停车场non-motor vehicle parking?专供老年人使用的电动助力车、自行车、代步车等停放的场所。??2.0.7 电炊操作台 electrickitchen operation desk?老年人公寓套型中采用电灶具、电炊具的炊事台面。?2.0.8 螺旋楼梯spiral stairs?以扇形踏步构成,梯段平面呈弧形、半圆形、圆形的楼梯,适用于人流较少,使用不频繁的场所。 3 基本规定

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浅谈

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浅谈 发表时间:2018-11-15T20:06:54.4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史亚琴 [导读] 摘要: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人口老龄问题日益突出。 南京中建未来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210000 摘要: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人口老龄问题日益突出。老人的居住问题是所有老人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本文针对城市老人居住方式及其相关的居住建筑形态方面的内容,从建筑角度来探讨“老有所养”问题。 关键词:特殊需求人群;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居住模式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的人口称作“老年型”人口,将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和地区称作“老龄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国于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同时它又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的住宅区的环境和设施就越发显得不能适应这种年龄结构上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要求。 二、中国养老模式的选择 研究中国养老问题,首先我们面对的是老人居住模式的选择。老人退休以后,主要活动由社会转入家庭,居住环境成为主要的生活基地。满意的居住形式,意味着老年人所能得到所需的帮助和支持,这对每一个老人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方面。 1、国外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借鉴 世界各国对养老居住模式的选择既各有特色又有其相似性。各国老年人居住模式与政策制度和文化背景、家庭观念、经济状况、亲子关系有关。纵观世界各国针对老年问题及老年居住问题的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老年人政策制度。这些国家的老年人普遍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应该互为拖累,老人独立居住者占绝大多数。为此政府特别关注发展社区服务设施,如建立老年家庭服务员派遣网,老年饮食服务部和老年俱乐部等。他们的理论不是简单地支持延寿,而是提高生存质量。 第二种是以社会福利制度为核心的老年人政策制度。其住房政策以扶助老年人独立生活为目标,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独立居住在一个他们熟悉的地方和环境中的意愿。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主要有:普通住宅、老年公寓、服务住宅和家庭旅馆、公立养老院和老人康复中心等等。 第三种是以西方文明与东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老年人政策制度。如日本养老模式在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注意本国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体系。日本老年住宅突出自助自理,其技术和电器化程度很高,使得老龄人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助和自理。并且开发多种类型的住宅产品,如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二代居和三代居)住宅产品。 2、中国养老模式的演变 中国的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元和生产单位,家庭的功能集生活生产教育赡养等多功能于一身,表现为大家庭、多功能、多成员的结构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导致以往的传统大家庭的解体,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同样也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形式的多样化,如合居养老,分居养老,雇人养老,委托养老等等,不再拘泥于单调的传统居家养老和子女养老。 3、对中国老年人居住模式选择的探讨 理想化的老年人居住模式大概可分为3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其中社区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的补充和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对家庭养老功能的严重削弱使得传统家庭很难满足居家养老的各种需求,而且老年人相似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也对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赡养功能逐步社会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得到完善,主要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医疗保健站、老年咨询中心等。而社会养老是由社会提供的养老机构接纳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居住,并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的养老方式,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和关怀医院等。 从历史发展的研究和现代不同地区家庭分化程度的比较来看,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显现出相当大的稳定性。从我国国情出发,保持相当数量的主干家庭仍然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家庭养老中的住宅户型设计在建筑领域应该倍受关注,它为促进家庭养老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因此结合中国国情,我国的城市养老建筑应该一方面强化并发展现代的家庭养老在当代的多种衍生形态包括同居型、邻居型和近居型等,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养老设施体系的建立健全。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与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综合养老居住模式。 三、养老建筑环境的创造需要针对生理心理进行细部设计处理 在进行了养老模式的选择之后,老人住区和环境的设计同样是处理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因为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主要是寄托于居所空间环境来实现的,因而构建完整的老龄安居环境对满足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1、老年活动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公共建筑和场所具有可接近性。从规划上就需要保证居住点具有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与活动场所;从建筑单体设计上要保证这些地方具有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备,使老年人得以同健全人一样自由进入。比如厨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要求:降低操作台高度、使轮椅能够接近的下部空间、冰箱门可以横开180度、降低高度的窗台等等。 2、提供安全感和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居室和环境的细部设计上,比如在易于发生事故的地方如楼梯、厨房、卫生间和过道等位置设置特殊的照明、扶手和地面铺装,在公共走廊的设计中设置双面扶手,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设计踏步高度等等。 3、保证私密性:与子女一同生活的大部分老年人既希望享受天伦之乐,也希望拥有不被打扰的自由生活。因此住宅的内部空间需要有较为明确的行为划分如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和私密空间,以确保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4、鼓励社会交往: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不同,他们既需要私密和安宁,又怕寂寞和孤独。交往聊天成为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必需。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的衰退,使得老年人从社会参与的主流中退避出来。但是越脱离社会,这种能力的丧失则越加速,因此要积极鼓励老年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