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之声》单元分析教学设计

《春之声》单元分析教学设计

《春之声》单元分析教学设计
《春之声》单元分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依然保持原教材的意图,利用自然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契合点,以“春”为主题,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与春有关的中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生活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几首以“春天”为表现主题的诗、歌、乐中,比较欣赏、感受、体验、理解、表现不同时代的中外作曲家以各自的视角和独特的音乐艺术语汇,在作品中传达出对春天的渴望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渴望春天》的学唱,感受八六拍的节奏律动,并学习用相应指挥图示辅助歌曲的准确学唱。结合分析歌曲的创作手法及了解莫扎特的创作经历,力争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更加准确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内涵。而《春之声》的欣赏只需达到初步领略那悦动的春之圆舞曲的主题律动及旋律线走向与“春天”所带给人们的感受之关联,并能正确选择与之对应的西洋油画风格;知道作曲家及其主要成就。为歌曲《渴望春天》的学习与表现做好铺垫。

2.在比较聆听《新疆之春》的同时,重点赏析李焕之先生在《春节序曲》中运用民族音乐语汇抒发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通过探究性活动,逐步学习专注听赏、理解音乐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表现作品的能力,

3. 通过李叔同创作的学堂乐歌——《春游》准确学唱,在学习发现作品创作规律的同时,不仅达成快速视唱歌曲三声部旋律的目的;更为课后的“探究与编创”做好铺垫。通过了解曲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蕴藏中的诗情画意。力争在本节课中较为完整地表现这首优秀的三声部合唱作品。

三、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渴望春天》

(1)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作品,此时的莫扎

特可谓贫病交加。却以如此孩童般的纯真、洗练的音乐语汇,表达着对春天、对绿色、乃至对生命的渴望。怎能不令人感动!

歌曲采用D大调、八六拍,为带再现的两乐段分节歌(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交替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八六拍特有的活泼律动;加之简单、纯净的,以正三和弦为主的分解式和弦作为伴奏的清新衬托,使这首简单的纯真歌曲,却无不彰显着古典乐派特有的气质,散发着如艺术歌曲般的高雅魅力。

第一乐段:1-8小节,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以八六拍之第六拍的弱起和涌动节奏及分解式和弦的上、下行展开流畅的旋律,给人以期待、热情之感。

第二乐段:9-16小节,第一乐句无论在节奏、还是旋律上都进行了转折性变化,特别是变化音的出现,音调出现了向属的离调变化。加之全曲最大的六度跳进的出现,更增强了期待之感。第二乐句的开始再现了第一乐段两乐句第一小节的旋律,但随后具下属功能的和弦下行分解及装饰音的出现,更增添了孩童般活泼、俏皮的音乐情绪。

尾声的钢琴伴奏,不仅与前奏相呼应,更应高音区装饰音的运用,像是模仿鸟儿的歌唱,又仿佛是人们欢乐的笑声。使春意盎然的气息越发弥漫,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建议

由于本首作品是难得的一首让所有学生都可零距离感受、学习表现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之佳作,且莫扎特的原谱钢琴伴奏的难度也是广大音乐教师理应胜任的。为确保给予学生更为准确、纯正的风格感受,教师应力争呈现完整而风格准确地范唱和原谱伴奏。学生在学唱时,很容易用垮而直白的声音进行演唱。教师可通过自身准确地示范,指导纠正学生歌唱状态和演唱方法的问题所在。更应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创作内涵,并结合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与向往之情,准确演唱这首经典之作。

根据这首作品的原文歌词(见本章节参考资料)不难发现,每个乐句中间是不应该换气的。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这一要求,可在发声练习时进行相应的气息练习,并在实际演唱中指导学生关注乐句的流畅与旋律线条的完整,即使学生

在乐句中间偷气,也不会破坏作品应有的风格。

另外,建议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渴望春天》乐句发展关系,还可拓展学习尝试表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始出现的渐强、渐弱这一创作特点。在初步感受作曲家独特、自然的创作手法的同时,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流畅而跃动的声音再现莫扎特用音乐展现出的对春天、对生活纯真的渴望与热爱之情。

2.《春节序曲》

(1)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创作于1955-1956年的《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春节组曲》为四个乐章的管弦乐曲,包括: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第二乐章《情歌》、第三乐章《盘歌》、第四乐章《终曲——灯会》。组曲是作曲家对当年在延安军民共度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激情回顾与真实再现。

自1943年后“春节”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生动地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军民共度春节时热烈、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腾的场面。

其中第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春节序曲》入选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更加证明了这首乐曲作为华夏民族“春节文化”中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早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常演不衰。

《春节序曲》采用C宫调式,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开始为引子:以乐队主奏开始,在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及锣鼓声的伴衬下,把人们带入了春节的喜庆气氛之中。

第一部分:以若干个具有民间风格的主题为素材,通过巧妙的配器、织体处理和发展对比,生动而形象地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佳节时欢欣愉悦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第一主题:采用对答式的手法,节奏鲜明,音乐活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秧歌群舞的生动画面。

第二主题:旋律柔和明亮,由长笛和单簧管主奏,双簧管辅奏,弦乐用拨弦的方式奏出舞蹈节奏,引人入胜。

第三主题:是第二主题的加花装饰,欢快、热情、流畅,由弦乐主奏。

第二部分:乐曲进入下属调(C徵调)拍子,中速。

主题采用陕北秧歌调《二月里来打过春》,抒情优美,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由双簧管、大提琴及弦乐分别主奏,主题多次出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双簧管的吹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味。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缩减再现。先变化再现第二主题;随后第一主题才以极强的力度,更快的速度由乐队奏出,音乐更为紧凑明快。当欢乐达到顶点时,出现引子的主题,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最后尾声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春节歌舞联欢的场面,乐曲在欢乐沸腾的气氛中结束。

《春节序曲》的曲式结构图:

注:a即为教材所示“引子Ⅰ”,b即为教材所示“引子Ⅱ”,c即为教材所示“A 段主题”,d即为教材所示“B段主题”。

(2)教学建议

教师在备课中首先应反复聆听作品,仔细研究作品创作背景,准确把握作曲家的创作原动力;建议有能力的教师应尽量借助原谱对作品进行反复的聆听与辨析。再融入自己反复聆听后的感受与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最后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能力和心理需求,推敲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从音乐要素等方面入手)或灵活多变、切实可行的参与活动,提高每一次听赏的有效性。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再长的作品,学生也会聚精会神地聆听到底的。

教师应注意:只要是需要学生通过听赏方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在听赏前清晰、准确地向学生提出。在听赏过程中教师最好不再用语言进行提示,以保证学

生更专注地听赏音乐和思考问题。更不可提出“马后炮”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听赏中未给予关注,是不会得到好的学习效果的。所有问题或参与活动一定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听赏、记忆音乐,感受作品风格特点;更好地理解作品或相关知识点而设计的,应避免为形式而形式的无效活动。

3.《春游》

(1)教材分析

这首作品发表于1913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白杨》杂志创刊号上,为我国现见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歌曲。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用西洋作曲法创作的歌曲之一。

词曲作者李叔同先生是一位艺术全才,在金石书画、诗文、戏剧、音乐和艺术教育等样样涉及且成就非凡。他认为:音乐可以“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这首《春游》便是李叔同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春游之景而创作的。

“春风吹面薄于沙,春人妆束淡于画”……歌曲在舒展缓慢的节奏中,抒情柔美的旋律,同清新淡雅的歌词相配,描绘了一幅秀丽隽永、富于意境和韵味的春景。

全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规整严谨。它的曲调与和声进行虽然还带有西洋风格,但唱来琅琅上口。特别是乐段末句下行进行的方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游春人“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那略带怅惘的心境,十分耐人寻味。

原为抒情性的三部合唱曲,为学堂乐歌中深受当时青年学生喜爱的一首。和李叔同的许多歌曲不同,其节奏相当明快。这首歌的歌词也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全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6/8拍,以前两小节的节奏贯穿全曲。第一乐段两乐句为合头换尾的变化重复。第二乐段的第一句在旋律发展上与其它乐句形式对比和变化,而变化音#4到调式属音5的推动,更使音乐充满了诗意和期待之感。最后旋律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使歌曲给人以简单凝练、首尾呼应之感。

(2)教学建议

4. 《春之声》

(1)教材分析

实为《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Frühlingsstimmen Walzer,op.410)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这首作品于1883年创作,也有说为1882年。但无论如何,当时作曲家已年近六旬,而这首作品依然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更充满着无限的活力。据说这首作品是约翰·施特劳斯因工作原因,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时,与七十一岁的李斯特在一次晚宴上相见。席间,李斯特和女主人共同演奏了一首四手联弹。约翰?施特劳斯当场用他们弹奏的乐曲的旋律即兴演奏出这首圆舞曲。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与之共同创作轻歌剧《蝙蝠》的脚本作家里却·格涅填词,声乐圆舞曲于1883年2月底进行了首演,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1883年即出版了管弦乐谱、钢琴谱和独唱谱,时至今日常演不衰。

《春之声圆舞曲》不同于其他维也纳圆舞曲多作为舞蹈伴奏,而是作为纯粹的表演曲目创作的;它的乐谱中的各段落也没有如其它圆舞曲一样,标上圆舞曲的顺序号。体裁则兼具维也纳圆舞曲和回旋曲的特点。全曲曲式结构分析如下:

谱例

(2)教学建议

由于教学时间所限,建议至少聆听第一圆舞曲部分,并能与教材所示的西洋油画风格相对应即可。若聆听全曲,则建议先出示A主题谱例,带领学生边听、

边跟着录音哼唱旋律。为使学生记得更牢固,还可同时划出旋律线等参与方式感受作品风格,记忆作品主题。为在听赏全曲时能够辨听该主题打好基础。其它主题教师可随着乐曲的进行在课件中出示谱例或在板书上只提示段落名称。可通过对比聆听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相对传统圆舞曲更为自由的节奏特点,知道这首作品的曲作者及代表作。

5. 《春天来了》

(1)教材分析

(2)教学建议

6. 《新疆之春》

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

乐曲以通俗、朴素的音乐语言、豪爽、乐观、奔放、流畅的乐思展示了新疆人民欢欣畅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音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乐曲采用A大调,2/4拍子,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乐曲在两小节引子后呈示出主题,以装饰音、强音、跳音、连弓及节奏的灵巧变化等艺术处理,在钢琴伴奏的烘托下,更加渲染了欢快、活跃的气氛,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新疆春日的景色和人们欢欣畅快的情绪。

在第二乐句切分的短促音型中,3与b3的交替变化更使人感到乐曲别有风味。

第二部分:乐曲转入D大调,小提琴双音演奏舞曲节奏的音乐,表现人们打起手鼓,尽情舞蹈的欢乐场面。

随后,旋律又转回A大调。由小提琴拨奏旋律,钢琴在明亮的高音区模仿热瓦甫的音响为之伴奏。紧接着,小提琴用八度演奏旋律,钢琴伴奏的右手也配合着用八度演奏旋律,左手伴奏以和弦式的切分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了“赛乃姆”的集体歌舞场面,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乐曲在欢腾的气氛中进入高潮,并引出一段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乐段。

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跳弓和高音区长

颤音的进行之后,经过三小节放慢了的核心音调的尾奏,小提琴与钢琴同时在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中结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恰当地运用连贯流畅和跳跃灵动的声音表现歌曲《渴望春天》所传达的孩童般对春天的企盼之情。

教学难点

1.歌曲《渴望春天》第三乐句中两个变化音,特别是4到#1的减四度音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可能是一大难点。其它三个乐句则在乐句之内最好不换气(以德文版歌词为证),这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

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与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在听赏音乐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并能够在课堂上尽快的以外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以帮助学生相互启发和相互评价。

2020地理试卷分析-教学设计公开课

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 --------学习2021年全国卷一地理试题心得 黄埔六中白明露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继续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重视地理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题特点。同时,试题紧密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科学精神。试卷命题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难度合理、区分度强,很好地起到了对学生检验和选拔的作用,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方面,依旧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特点。同时,结合考生平日熟悉的演绎方式,在卷面上给了考生亲切感。 总的来看,这份试卷,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原理运用,贴合实际生活,注重地理实践力体现,强化逻辑分析能力,活化地理学习内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都蕴含这地理原理。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素养、提升地理学习兴趣、获取地理学习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全国卷1第4-6题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①并列排布②横向错列排布③自由排布④纵向错列排布 A.①B.②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春之声》音乐教学设计

《春之声》音乐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 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型:音乐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 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掌握《新疆之春》、《春节序曲》主旋律; 3.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4.通过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创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乐曲以通俗、朴素的音乐 语言,豪爽、乐观、奔放、流畅的乐思展示了新疆人民欢欣畅快的精 神风貌和生活情趣,音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春节序曲》 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 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 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 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春天

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乐曲 形象清新而又明朗,旋律欢快而活泼,充满着希望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吹奏竖笛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等姊妹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美。教学准备:钢琴、竖笛、三角铁、小铃鼓、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月考参加人数共有58人,总分4719.5分,平均分81.4分,全班考试90分以上的有15个同学,80-90分的有29人,70-80分 的有11人,60-70分2人,不及格1人。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试题共分为六大题: 基础知识能力训练小小裁判员根据课文理解填空阅读分析作文 第一大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失分不多,我们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放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集成堆,要把基础知识日日清,本 次考试我班平时认真的学生答题比较好。 第二大题,这个题主要考察学生们能力灵活运用。其中第一小题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和第三小题修辞手法失分较多,但是从学 生们的答题上看部分学生做的还是很好的,平时学习不扎实的同学 失分多。 第三大题,判断题,题不难,但知识点多。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四大题,根据课文理解填空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要难,考到课文结构、课文体裁、课文主要内容和所揭示的道理等, 失分严重。 第五大题是阅读短文。课外阅读《母亲的劝导》,学生们作答的很好,几乎没有出错的,这与平时的学习、理解、严格要求是分不 开的。主要考察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还是可以看出一 部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还很薄弱,经常读书,经常训练,相信 学生会慢慢掌握要领的。 第六大题是作文。要求写一位自己敬佩的人,是考察学生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部分学生能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但还有一部分学生 胡编乱造,写不出真情实感。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 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 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第一次月考试卷做以下全面分析。 一、班级分析: 本班共有30人。最高分88分,最低分16分。总分1662分,均分55.1分。 二、试题分析 这次月考,卷面共七题,分别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无怪题偏题。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 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 确的读音,按原课文填空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不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 音也不相同,这里出现了两组多音字,平时也全部训练过,当仍有 个别学生出现错误,说明我在平时训练时缺少反复性的练习。 3、给字选择正确解释。正确率很高。 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大部分同学把渴望和盼望弄混淆。 7、阅读理解。部分学生对往事的意思理解不好,要培养学生善 于认真根据短文理解词意的习惯。 8、作文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学生词汇不丰富,组织语言的能 力较差,文章结构不合理,文章内容不够充实。②表现出学生平时 积累语言的习惯没养成好,阅读量偏少等问题。③不理解题意,乱写. 1、教法: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2010-3-1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 二、错因分析: (一)选择题 (二)11、文言文翻译 (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5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 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 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 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 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 14。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②以一段历史故事作开头写“莼鲈之思”,既为下文写莼菜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对本文 的阅读兴趣。 ③作者这样来安排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 点明中心。 17.文章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对莼菜进行细致的描绘?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两次吃到的莼菜 的味道都“没什么特别”,其用意何在? 学生答案示例: ①倒数第2段对莼菜细致的描绘为了体现莼菜非常平常。莼菜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人们 喝了它的汤,回味着汤味,让人想到了故乡,让人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莼菜之味,就是故 乡的味道。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莼菜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为下文突出中心,做铺 垫。用意是为了表明莼菜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③作者拿自己老家的莼菜与江南的莼菜做细致比较,意在突出江南的莼菜数量多,品质好,

《春之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引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王蒙:当代作家,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一个作家、文化活动家。 河北南皮人,1934年10月生于北平。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三、《春之声》写作手法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而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这种意识流小说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1、关于“意识流”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是把思想比作一股流水的概念和“意识汇流”的观念。它把人类心理活动中象流水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四、课文解读 1、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自由联想”的运用: 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旱烟的辣味 2、把握《春之声》的结构和主题 (1)结构:《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 小说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意识流”。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 明确:回乡过年——思念父老——车上见闻——感慨古今——多元对比——赞美时代 小结:小说采用这种“放射性结构”,纵笔所向,古今中外、乡风城貌,全无拘束,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内涵。 (2)主题:新时期新转机新希望(春之声)

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期第三学月月考试卷分析 中江县通济中学张安军 一、试卷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拼音和文字,错误率较高,许多同学课后没有去积累。 2、语序题也有好多同学不会。 3、默写题。从识记、理解两个层面考查学生,这里的错误发现比较多,不会背诵,错字,漏字,加字现象还时有发生。 问题分析:这几个题学生的错误集中积累上,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检查、落实还不够扎实。 小结:学生汉字的书写不规范,平时的基本字词的积累淡化,语言表达力比较差,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更差了。我们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套用专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强调基础规范是命题者永不放弃的原则”。 4、考查熟悉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把握不够较好。 5、修改语病句子,学生做对的寥寥无几。 (二)现代文综合阅读 现代文综合阅读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整合能力。很多学生阅读相关知识掌握不落实,用语不规范。理解分析能力差是失分最多的题。 (三)古诗、文言文阅读 两段文言文都不难,但成绩悬殊比较大。学生在翻译时,重要的词语没有翻译出来,学生知识面之狭窄,由此可见。 (四)作文 作文命题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与人真诚相处。写作中,一些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见解独到,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特别是一些散文得分较高,更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肯定。 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出现。离题现象还大有存在。还有作文内容空洞,缺乏感染力;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层次混乱,缺乏内在的逻辑,只是材料的拼凑和堆积;拟题不伦不类,三不象现象还大有存在。有些学生纯粹是套用已看过的一些文章,生搬硬套,洋相百出。 二、学生成绩分析 试卷共三大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40分,写作50分,总分为120分。班平均分84分,优生6人,及格42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0分。 三、下一阶段教学思考 (一)“积累与运用” 1、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诗句积累中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提高学生运用诗句的能力。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3、关注生活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别字,随时随地加以订正,或收集学生作文中常见错别字,集体加以订正。 4、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应该进一步提高其能力,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讲讲语法知识。 (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应该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定要重视词语积累,尤其是文言实词的积累,特别是课下有注释的词语。文言文不但要讲,还要细讲、详讲、讲透,讲完后还是落实,引导学生积累、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答、释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充分利用课内文言文的资源,如果课内文言文的基本字词能够了然于胸,基本上能够读懂课外简易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字词也来自课内。 3、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翻译能力,要让学生适当了解、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以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学要注重时效,不宜多而应适宜,精讲精炼。 1、把握文意是做一篇阅读非常关键的步骤,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应该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断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通过其它方法来弄懂主旨,因为后面的题目很大程度上围绕主旨这一条线

试卷分析教案

第一次文综试卷分析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盲点,查找知识薄弱环节,澄清知识点。 (2)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应考能力,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卷分析的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薄弱环节。 难点:对易错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提炼与运用,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三)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 (四)问题导入 我们班这次期中考试考的怎么样呢,通过考试我们能发现在以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节课的试卷分析来解决。 (五)互动合作 一、教师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分两大类,即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当,涵盖了90%以上的考点内容,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考试成绩我感觉不太理想,基础知识失分较多,很多同学拿到试卷,感觉是开卷考试,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导致做题格式不规范,叙述语言不准确。本次考试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6分,10个班的平均分为68.71分, 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存在以下问题: (1)卷面书写脏、乱、差。 (2)做题格式不够规范。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4)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5)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三、试卷评讲: 1、学生自主纠正。

《春之声》优秀教案

《春之声》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新课: 学过《项链》、《荷花淀》等小说以后,我们了解到并非每篇小说都可以按照写实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品读,因为小说也有不同形态,侧重点不同,对一篇小说的解读也不同。《春之声》就是一篇需要我们换种思维品读的短篇小说。 (二)教学目标: ①了解题目“春之声”寓意 ②了解小说中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 ③选取不同的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异同。 二、设疑激趣,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王蒙, 1934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1953年写成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因发表“干预生活”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引起轰动,1957年因这篇小说获罪被划右派,1979年平反。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三篇短篇小说和《蝴蝶》、《相见时难》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一直求变求新,经常领风气之先。 (二)写作背景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浩劫,国家的教育、科技以及经济建设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国外,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发达国家已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把我们远远抛在了后面。在这个情况下,人们希望尽早结束社会动乱,推动社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小说就是反映的这一时期的人们的强烈愿望。 (三)意识流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1、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出现于西方的一种创作手法和文学流派,运用这一手法的著名作家有《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马赛尔·普鲁斯特、《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喧嚣与骚动》的作者福克纳等。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不知不觉间,9 月份的月考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和孩子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在本次月考中,我们51 班,均分是72.04 分,但不及格的人数就占到20 个,优秀率也不是很高,说句实话,这份成绩的取得,让我更感到了压力之大!要想让学生再提高,说句实话,心里还有点恐慌!毕竟学困生比较多,但是,一些学生的进步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试卷分析: 拿到这份试卷,心里有些担心,尤其是对于初一学生,虽说考的是第一单元的试题,知识 点少,但学生考试经验不足,难免会有失误。比如第一题第二小题的改正错别字“白白糟塌”,这是在小学就应该会的,可好多同学都找不出来,基础知识一点儿也不过关。还有好几个基础题学生不会写,看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有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提高感悟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剩下的基础题目基本上都是学生平时所常见的,经常练习的,比的是细节问题,认真程度,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再简单的题目还是会有学生答错,该如何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阅读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道难以逾越的槛,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反映出我们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下的功夫还不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我们应该在平时的阅读中渗透阅读方法和答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答题的快乐,而不把阅读理解当成是老虎,不敢问津。当务之急是让这些孩子不惧怕阅读,我觉得增强孩子的自信,更重要,其次是要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方法指导! 二、存在问题: 语文学习常规培养力度有待加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过好审题关。表现为:闪电式审题,拎不清题目要求。好多学生根本没弄清题目的意思,就连忙作答,结果答非所问。还有 小部分学生试卷卷面较脏较乱。这些情况说明: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细作业前静心、作业中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难点: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1、字音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春之声》教案

《春之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2、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结合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教师展示“意识流”、“意识流小说”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及小说反映的主题;结合课后练习,通过讨论,品味语言特色,启发学生写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操作步骤: 一、导入:上节课学习诗化小说《荷花淀》,我们了解到并非每篇小说都可以按照写实小说 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品读,因为小说也有不同形态,侧重点不同,对一篇小说的解读也不同。《春之声》就是一篇需要我们换种思维品读的短篇小说。 二、解题: 1、作者王蒙:当代作家,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一个作家、文化活动家。河 北南皮人,1934年10月生于北平。 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简单介绍即可,在必修四里还将接触他的文章) 2、导读(一):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而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 “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种意识流小说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导读(二):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是把思想比作一股流水的概念和 “意识汇流”的观念。它把人类心理活动中象流水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意识流小说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因此它们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而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 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小说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无所不知的描写和戏性独白。 三、请同学们结合提示以及刚才的导读,整体把握,梳理小说结构。 1、“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请快速阅读小说,找出这 一正在进行的事件。(提示:时间、地点、环境、人物) 明确: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 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

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一(1)班方丽 本班共有54名学生参加了考试,其中81%的学生都能及格;优秀10人,优秀18%;及格44人,及格率81%;现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考查的知识全面、基础性强、难易程度适中。但考查的快乐写作是超编的,不符合一年级看图写作的实际。 (1)看拼音,看词语。少部分学生在此题书写不全,只会写其中的一个词,或者写出来多笔少划的问题存在。 (2)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大部分学生对于会认的字的拼音不熟悉,前鼻音没有补充完整,音调不对。失分严重。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写两个。大部分顺利完成此题,少部分学生知道也不写,要么写错。 (4)火眼金睛,辫子组词。 (5)读一读,连一连。 (6)选择词语填空。 (7)读句子,然后加上标点符号。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提一提,没有详细的讲解,所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怎么打标点符号。 (8)照样子,写句子。这题分为四个小题,大部分学生只对一半,另一半不知道怎么补充完整,乱写或者不写的人相当的多。

(9)快乐阅读。两道小题,第一小题的完成不是很好,学生没有认真读题,没有去文章当中找答案,都是简单的读一读,没有反复阅读文章。第二小题因为是平时学生们都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所以都会做。 (10)快乐写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三八妇女节给妈妈写贺词上无疑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才刚刚接触看图写话,又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很难,不知道怎么下手写作,不知道什么叫贺词,所以分数都不高。 二、主要优点: 1、班里百分之80以上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在“看拼音写词语”、“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这几个题型上,学生表现尤为突出。 2、学生书写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三、主要缺点: 1、“照样子,写句子”是全班同学的弱点。学生在平时虽然练习说话,但是 补充句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答题效果较一般。 2、“快乐写作”在课标上要求学生能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而三八妇女节给 妈妈写贺词上无疑给学生增加了难度。 3、个别学生的词语听写还是一个弱点。 四、今后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正如我们考前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要做到的几点“写好名字和班级、认真听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用心答卷、仔细检查。”严格要求学生。 2、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做到逐一过关。发挥家长的优势,做好孩子的学习检查。

《春之声》教案

《春之声》教案 亳州汽车工业学校张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开拓学生视野。 (二)能力目标: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小说中一系列联想的象征意义和小说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2.小说中主人公一系列联想的象征意义、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2.体会、理解小说中一系列联想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小说的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谈谈听这首乐曲后的感觉(乐曲的音乐特点和主题两个方面),然后教师加以补充总结。 本曲是约翰?斯特劳斯的名作。乐曲节奏自由灵活,旋律欢快流畅,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充满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描绘了大自然的春色,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之景和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导入:音乐家笔下的春天是这样的,那么作家笔下的春天呢?我们今天就来“听听”王蒙笔下“春天的声音”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1934年10月生于北平。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

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王蒙凭借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理论研究、《红楼梦》研究、李商隐研究等方面的实绩享誉海内外,其作品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而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这种意识流小说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写作背景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浩劫,国家的教育、科技以及经济建设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国外,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发达国家已获得飞速发展,已经把我们远远抛在了后面。在这个情况下,人们希望尽早结束社会动乱,推动社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小说就是反映的这一时期的人们的强烈愿望。 三、介绍意识流小说的知识 1、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之“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不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它有意淡化情节,突出人物的意识流程,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放射性”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正字音) 涟漪(liányī)铁砧(zhēn)高亢(kàng)针灸(jiǔ)蕨(jué)麻偌(ru?)大狰狞(zhēngníng)揿(qìn)醪糟(láozāo)贫瘠(jí)立锥(zhuī)之地 瓦瓴(líng)鹌鹑(ānchún)采撷(xié)荸荠(bíqí)

一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分析

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共有十四道题,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篇都有涉猎,试卷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加以拓展。我班考试平均分70.5分,及格率为70%,优秀率为59%。 (一)、我能在田字格写出汉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在田字格中学生如何正确书写,怎样才能按部首正确均匀地书写。总体来看本题的得分较高。 (二)、手拉手找朋友 总体来看本题的失分较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没有记住生字,连线连错。 (三)、我会写,还会组词 本题学生得分较高。只有少数民族学生做不上。 (四)、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字的偏旁部首的认识,又考查了学生对字的组词的能力。 (五)、填写古诗 这道题重点考察学生笔顺掌握情况。 (六)、看图写话 题目给出了一幅劳动的场面,画面中有一人在洗衣服,学生只要能够根据题目所列出的要求写出几句的话即可得分,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好(约占60%左右)有的学生只能写一句话且不完整,可见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欠缺,还有观察能力也不强,应多加训练。 二、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1)个别同学不能认真的听老师读题,导致部分题不知道意思。 (2)没有养成做完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3)个别同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又没有得到良好的辅导。

(4)个别同学卷面不整洁。 三、改进措施 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可以说缺少一种变通的能力。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认为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课堂写字指导。要引导孩子孩子弄清楚每个生字的笔画笔顺,引导他们学会看帖,老师要进行写字示范,教会孩子描红,引导孩子开展写字评价。 2、加强词句、写话训练。课堂写字活动中要加强造句和书写句子的训练。 3、进行答题指导。要教给孩子审题的方法,一些练习题的格式要求,以及一些基础的考试技巧。 4、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 6、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多与同年级教师联系,从中找出差距,改进不足。

七年级音乐春之声教案

七年级音乐春之声教案 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七年级音乐春之声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 (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 (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一共8个小题。 拼音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如书写、识记,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见学生学生阅读和积累不足,平时写字没有注意规范。 默写。学生主要错误在于写错别字。 仿句题。本题按理说不是特别难,但是学生没能正确理解题意,而且语言不够优美,缺乏意境,所以失分很多。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 名著阅读。本题给学生的自由度较大,而且只要了解这一名著的基本常识就能答题,因此得分点较高。 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一共10个小题。 9—15小题考查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功,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16小题,不论是对短文的领悟,还是对文言语句的较真或是对传统文人的感悟。全然不见了为文言而文言的刻板。学生一不留神,这里丢了两分,换得的却很容易是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这是语文紧贴生活所产生的效应。 第三大题为阅读板块,一共18个小题。。 17-22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从文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学生错误较少,不作分析。 题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和抒发的感情,学生基本能掌握,平时教学中有所涉及,在语言的深度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得分率比其他题高,大概能给学生带来些做阅读题的自信心。 有人说,“语文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具有了独特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体验以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语文素养。”而这里所选的语段及命题,似乎恰恰印证了要有生活的意识和眼光,要善于并准确把握语文学习在生活方面的价值。尤其达题的提示语,是开启解题智慧的钥匙。 第四大题为写作题。这个题目很能适合初二的学生写,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有话说,可回忆亲身经历也可发表自己对焦点问题的看法。亮点如下: 1、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想成长亮点,很多学生能观点鲜明地展示自己对生活、学习、社会的认识,如拒绝网吧、懒惰、自私、台独、破坏环境、孤独、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2、学生大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少数学生作文语言有文采,能引用较多的诗句,很有感染力。 存在问题: 1、有些学生叙事写得太具体,叙得太多,反而没有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认识,缺少点睛之笔来升华文章的主旨。 2、部分学生已懂得通过叙事来说理,但说得很空泛,反来复去地说一个意思。 3、从语言角度看: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比较平淡,缺乏文采,没能有效采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亮丽起来。 4、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量不足,对生活的感悟不深。 建议与策略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无论是写字还是默写,部分学生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基础知识。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默写部分要多进行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下面就本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缩句、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的,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修改病句,学生对病句类型掌握不全(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

序颠倒、句子不完整等)。以上内容,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题目、画中心句、加标点符号、解释词语这几道题答的还算可以。而对句子的理解虽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贴切;有的学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本次检测,发现学生在习作方面做的比较好。大部分同学围绕童年的趣事,傻事,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语言极其自然,朴实当中流露中童年的天真幼稚。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怀恋那些美好的时光,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