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渗透探伤工艺规程(国标)

液体渗透探伤工艺规程(国标)

液体渗透探伤工艺规程(国标)
液体渗透探伤工艺规程(国标)

1.总则

1.1适用范围

(1)本规程适用于上海金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和采购的金属材料和焊件着色液体渗透检验。

(2)本规程仅适用于探测材料或焊件表面开口类缺陷。

1.2 编制依据

(1)客户要求、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资料,焊接技术资料。

(2)依据API RP 2X-2004:2004《海上平台起重机(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s Pedestal Mounted Cranes)》、AWS D1.1:2006《钢结构焊接规范(Structural Welding Codt-Steel)》、ASTM E709&E125、《CCS起重设备规范(2007)》、《CCS材料与焊接规范(2006)》、JB/T6062-2007等有关标准、规范中渗透探伤的有关规定。

1.3 检验人员

(1)应持有相应考核组织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

(2)渗透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验一次,不得有色盲和色弱。

2.渗透探伤方法

VC-S,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发——快干式显像

3. 渗透探伤材料

3.1 清洗剂、渗透剂、显像剂必须同族组,不允许用不同类型的或不同制造厂的渗透材料混合使用。

3.2 液体渗透探伤材料的质量控制应符合JB/T7523-2004标准中相关条款执行。

3.3 渗透探伤材料中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氯、氟含量的测定方法按JB/T7523-2004标准中相关条款执行。

4. 渗透探伤操作

4.1 表面准备

所有渗透检验前,被检工件表面及其附近至少为25.4mm的区域内都应干燥清洗干净,不得有任何脏物、纤维屑、氧化皮、焊剂、油和其它外来物。必要时,应对表面进行打磨或机加工。

4.3 预清洗

4.3.1 在施加渗透剂之前,被检区域及其附近至少为2

5.4mm的区域内均需用清洁剂进行清洗。

4.3.2 清洗后,通过适当的方法(自然挥发或人工通风),对被检表面进行干燥;最少干燥的时间以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清洁剂已完全挥发为界。

4.4 施加渗透剂

4.4.1 可以用浸渍、涂刷或喷涂等任一合适的方法,在被检工件表面施加渗透剂。

4.4.2 在整个检验期间,渗透剂和被检表面的温度控制在100C~500C,渗透时间>10min。

4.5 多余渗透剂的清除

多余渗透剂必须先用干净不脱毛的布或吸纸擦拭,剩下的痕迹必须用蘸有溶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或吸纸在表面轻轻地擦去。为了防止清洗过分,禁止用溶剂清洗表面。

4.6 施加显像剂

4.6.1 多余的渗透剂被清除且工件干燥后,必须尽快地施加显像剂。显像剂施加之前,工件表面可以自然挥发干燥,干燥时间必须在5-20分钟以内。

4.6.2 施加显像剂必须采用喷涂法,薄且均匀,涂层厚度适中。

4.6.3 在施加湿型显像剂至工件表面之前,显像剂必须充分搅拌。

4.6.4 禁用非水湿显像剂浸渍或灌洗工件,因非水湿显像剂会通过溶解作用将缺陷中的渗透剂溶解掉。

4.7 判断

4.7.1 最终判断显像时间应从施加干显像剂后或从湿显像剂涂层干燥后立即起算,不得少于7分钟。

4.7.2 在满足4.7.1 要求后,最终判断必须在7-60分钟内作出。

4.7.3 显像痕迹可以通过自然光或人工白光进行检验,要求最小灯光强度为50fc(500LX),以保证在检验和评价显示过程中有充分的灵敏度。

4.7.4 如果受检表面太大,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则应将表面分成几个部进行检验。显像情况可以用肉眼或放大镜进行观察。

4.8 后清洗

检验后,必须完全清除工件上的渗透材料,如果残余渗透材料在操作过程中与其它材料混合后会导致腐蚀,则必须进行后清洗。可以采用如用水冲洗、机械清洁、溶剂浸泡等适当的清洁工作,来进行后清洗。

如果需要后清洗,则检验后必须尽快进行,以免显像剂凝固在工件上。

5. 焊缝质量评级与验收

5.1 大面积颜料沉淀会掩盖缺陷显示,是不合格的,这些区域应清洗干净并重新检验。5.2 明显的机械性不连续为其显现特征,只有在显示主要尺寸大于1.6mm,才是缺陷显示。

5.3 线性缺陷是指长度大于三倍宽度的缺陷。面形缺陷是指长度小于3倍宽度的圆形或椭圆形缺陷。

5.4 任何有疑问或难以判断的显示,必须重新检验以确认是否是缺陷显示,重新检验前可先作表面修整。

5.5 缺陷显示可能大于缺陷本身,但是以显示的尺寸作为合格与否的依据。

5.6 各等级焊缝渗透检测验收标准按JB/T6062-2004标准中8.0条执行

表2:渗透探伤合格判据(摘自JB/T6062-2004之表2)

6. 报告

工件经探伤后,要如实认证填写探伤报告,液体渗透检验报告必须包括检验条件、使用的渗透材料、被检部件草图和检验结果;此报告由操作员编制,由NDEII级或III级人员审核,并在提交给AI确认之前由NDEIII级人员批准。由质量部归档。

铝合金车体焊缝渗透探伤工艺规程

工艺文件 文件编号艺692通用—047 文件名称铝合金车体焊缝渗透探伤工艺规程产品型号名称 零(部)件图号 编制 审核 工艺处长 批准 年月日

铝合金车体焊缝渗透探伤工艺 规程产品型号名称零(部)件名称零(部)件图号文件编号 艺692通用-047 铝合金车体焊缝渗透探伤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⒈1本规程规定了铝合金车体焊缝渗透探伤技术条件和工艺方法。 ⒈2本规程适用于铝合金车体焊缝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EN571 渗透试验 EN30042 铝和适用于焊接的铝合金电弧焊连接缺陷评价等级的准则 ZB H24 002—89 渗透探伤用A型灵敏度对比试块 ZB J04 003—87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 ZB J04 005—87 渗透探伤方法 GB 5097—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3术语 ⒊1 渗透探伤: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管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探伤方法。 ⒊2 荧光渗透探伤:荧光渗透探伤是利用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物质,使其发出可见光,并利用物理学中毛细管作用原理,将具有强力渗透的溶剂渗入到工件表面微细的开口缺陷内,然后,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再附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显像剂,在紫外线辐照下,发出荧光物质。 4 人员要求 ⒋1探伤人员必须具有高中、技校或中专及以上学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达到⒈0及以上,非色盲;责任心强,热爱探伤工作。 ⒋2探伤人员必须取得铁道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渗透探伤技术资格证书。并掌握一定的材料和焊接基础知识(特别是本结构件的有关知识),具有足够的焊缝渗透探伤经验。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射线防护 3、1 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3、2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3、3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3、4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3、5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3、6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就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3、7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3、8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4、2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射线照相工艺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是我公司在制造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射线探伤通用工艺. 本守则依据标准: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钢制换热器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工业管道 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8-19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 JB/T 4730-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章(适用于压力容器) 1、对射线照相各项技术要求,针对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提供保证射线 探伤工作质量所需遵循的通用工艺方法,本工艺射线探伤法符合 JBT4730.2-2005标准所规定的AB级照相法. 2、射线照相人员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培训、考核所颁发的特 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后,RTⅠ或RTⅠ级以上资格人员担任. 3、射线照相须在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射线照相工艺卡的各项参数进行操 作.“射线照相工艺卡”应由RTⅡ及其以上资格人员逐项填写编制,并经 无损检测责任人批准后使用. 4、射线胶片的使用与暗室处理按“管理制度汇编”暗室工作及制度执行.

5、摄片时机对一般材料,应在焊后12小时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 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 6、委托探伤的压力容器焊缝必须有委托单位履行的无损探伤申请委托 单,申请单上必须有焊缝外观检验合格的见证和焊接检验员的签名. 7、射线照相前应对焊缝外观进行复验,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 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与之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8、射线照相过程中的电离辐射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工业X射线 探伤放射性防护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9、射线照相的工艺要素和基本步骤: (1)透照方法的确定 (2)探伤编号方法 (3)几何条件的确定 (4)定位标记、识别标记、象质计的选用及摆放; (5)贴片及屏蔽散射线的措施 (6)射线窗口对焦 (7)曝光量的选择及操作 (8)底片质量自检

04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04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X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QB/HTD04-200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守则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焊缝射线透照质量等级、检测 方法和检测标准等。 1.2 本守则依据JB/T4730.1.2-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厚度为38㎜以下钢制压力容器和 壁厚大于2㎜钢管对接焊缝的AB级射线检测技术,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998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卡是本守则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产品技术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 JB/T4730.1.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 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一般要求 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200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检测人员 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 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上岗前应进行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3.1.2 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 不低于5.0, 3.2 防护: 3.2.1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2.2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 测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3.3 设备 3.3.1现使用设备见表1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是检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焊缝的磁粉探伤相比,它具有不局限于铁磁性材料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等非磁性材料。 着色渗透探伤过程是将含有颜料和荧光粉剂的渗透液喷洒或涂敷在焊件受检部位表面上,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使其渗入到开口的表面缺陷中。然后清除残留在表面的渗透液,等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已渗入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上来而显示出缺陷痕迹。渗透探伤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开口坡的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表层的埋藏缺陷。 1.着色渗透探伤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着色渗透探伤法还可按不同的显像过程分成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和无显像剂显像法。 着色渗透探伤法可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1)焊前坡口切割面或加工面的检查。 2)焊缝及近缝区表面的检查。 3)焊接过程中焊道表面的检查。 4)临时装配定位拉筋板拆除后焊疤表面的检查。

2.着色渗透探伤剂的组成 焊缝渗透探伤用试剂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1)渗透剂液体状态的渗透剂通常由颜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增强渗透性能的添加剂组成。 (2)去除剂焊缝渗透探伤用去除剂分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型。 水洗型去除剂的主要组分是工业用水。 后乳化型去除剂由乳化剂和水组成。乳化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附加调整粘度的溶剂。 (3)显像剂渗透探伤用显像剂分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 干式显像剂的组分是白色无机粉末,如氧化镁和氧化钛粉末。 湿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的水溶液。且溶液中显像粉末呈悬浮状态。同时附加润湿剂,分散剂及防腐剂。 快干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液中,并加适量限制剂和稀释剂等。 3.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焊缝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包括预处理、预清洗、渗透处理、乳化处理、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像、观察和后处理等。 各检验程序的操作要点、缺陷痕迹的形式及其成因详见下表。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检验程序和操作要点

完整word版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 由n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 引用标准、法规 JB/T4730 —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 JB/T7902《线型象质计》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 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玄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 400mn距离处 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 辐射防护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 GB16357的有关规定。

透照厚度(W 范围、mm 应识别丝号 丝径(mm 3.3胶片和增感屏 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 X 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 后屏为0.03?0.10mm 的铅箔增感屏。. 3.4象质计 3. 4.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 线型像质计测定。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JB/T7902 的规定。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 4选定。但对透照外径W 100mn 钢管环缝 时采用 JB/T4730附录F 的专用象质计。 3.4.2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 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 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3.4.3透照厚度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 通过 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以薄板计。 表1象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2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源側 (AB 级) 表3象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象质计置于胶片側 (AB 级) 3.3.1 3.3.2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电力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二、电力管道焊接对接接头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1.l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的电力管道焊接对接接头射线检测。 1.2本规程依据DL/T821-2002及相关标准的要求编制,适用于壁厚2~100mm钢制承压管道和集箱对接环缝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 1.3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以上人员按合同和本规程要求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本规程发布时所有引用版本均为有效。 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T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检测人员 3.l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不低于1.0。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距400mm处高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4防护 4.1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2002规定,射线检测人员应备有剂量仪和个人报警器,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现场检测时应设置安全线。安全线上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 4.2检测人员应遵守检测现场及本公司的规章制度。 5设备、器材和材料 5.l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 选择原则:在保证穿透力和检出范围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能量低的射源;对于小径管的双壁双投影,为扩大检出范围,可适当选择高能量的射源。 5.1.1 X射线的能量选择

焊缝渗透检验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焊缝及其邻近母材表面开口缺陷检验方法(着色检验和荧光检验)和缺陷迹痕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下述金属焊缝的表面开口缺陷检验: a.用非磁性材料焊接的焊缝; b.磁性材料的角焊缝以及磁粉探伤有困难或者检验效果不好的焊缝,例如对接双面焊焊缝 清根过程中的检验等。 2 引用标准 GB 388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 GB/T1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JB/T 6064 渗透探险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 ZB E30 002 石油产品中氯含量测定方法(烧瓶燃烧法) ZBH24 002 渗透探伤用A型灵敏度对比试块 ZBJ04 003 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 ZBJ04 005 渗透探伤方法 3 检验人员 3.1焊缝渗透检验人员应按有关规程的规定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组织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 3.2焊缝渗透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无色盲和色弱。 4 探伤液 4.1探伤液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应对被检焊缝及其母材无腐蚀作用。4.2当检验镍合金焊缝时,每种探液的硫含量均不应超过用GB388分析所得的残留物重的1%;当检验奥氏体不锈钢或钛合金焊缝时,每种探伤液的氯和氟含量之和不应超过用ZB E30 002和附录A(参考件)分析所得的残留物重量的1%。 4.3应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系列配套探伤液,不允许将不同种类的探伤液混合使用。4.4用着色法检验后的焊缝,如果需要进行荧光检验,则必须在彻底清理之后才能进行。4.5为了控制渗透探伤液质量的需要,可根据ZB J04 003的规定,使用符合ZB H24 002 或者JB/T 6064规定的铝合金试块或镀铬试块。 5 检验操作 5.1预处理 5.1.1预处理部位为被检表面,它包括焊缝表面及焊缝两侧至少25mm的邻近区域表面。5.1.2采用机械方法(如打磨)清除被检表面的焊渣、焊接飞溅、铁锈和氧化皮;采用溶剂方法(如水或清洗剂)清洗被检表面的油脂、纤维屑等可能遮盖表面缺陷显示或干扰检验的外来物质。不允许用喷砂、喷丸等可能堵塞表面开口缺陷的清理方法。 5.1.3当焊缝的焊波或其他表面不规则形状影响渗透检验时,应将其打磨平整。 5.1.4清洗后的表面,依靠自然蒸发或用适当的强热风使其充分干燥。 5.2 渗透处理 5.2.1可用浸、刷、喷等任何一种方法施加渗透剂 5.2.2适合进行渗透处理的温度为15~50℃,渗透时间不得少于5min或使用渗透剂使用说明书中规定了渗透时间。在渗透时间内,应保持渗透剂把被检表面润湿,当温度在3~15℃范围时,应根据温度情况适当增加渗透时间,低于3℃或高于50℃时,应另行考虑决定,并在检验报告中加以说明。 5.3 洗净处理和去除处理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目的 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 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 《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JB/T4730.1 -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 要求 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检测 4人员资格 4.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 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 mm、间距为0.5 mm的印刷字母。

4.3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 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级或口级 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H级或□级 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 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5.1检测设备 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射线胶片 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 - 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 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 即T1、T2、T3、T4。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观片灯 —95 —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讲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

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讲明 1.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 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 验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是检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焊缝的磁粉探伤相比,它具有不局限于铁磁性材料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等非磁性材料。 着色渗透探伤过程是将含有颜料和荧光粉剂的渗透液喷洒或涂敷在焊件受检部位表面上,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使其渗入到开口的表面缺陷中。然后清除残留在表面的渗透液,等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已渗入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上来而显示出缺陷痕迹。渗透探伤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开口坡的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表层的埋藏缺陷。 1.着色渗透探伤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着色渗透探伤法还可按不同的显像过程分成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和无显像剂显像法。 着色渗透探伤法可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1)焊前坡口切割面或加工面的检查。 2)焊缝及近缝区表面的检查。 3)焊接过程中焊道表面的检查。 4)临时装配定位拉筋板拆除后焊疤表面的检查。

2.着色渗透探伤剂的组成 焊缝渗透探伤用试剂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1) 渗透剂液体状态的渗透剂通常由颜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增强渗透性能的添加剂组成。 (2) 去除剂焊缝渗透探伤用去除剂分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型。 水洗型去除剂的主要组分是工业用水。 后乳化型去除剂由乳化剂和水组成。乳化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附加调整粘度的溶剂。 (3) 显像剂渗透探伤用显像剂分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干式显像剂的组分是白色无机粉末,如氧化镁和氧化钛粉末。 湿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的水溶液。且溶液中显像粉末呈悬浮状态。同时附加润湿剂,分散剂及防腐剂。 快干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液中,并加适量限制剂和稀释剂等。 3.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焊缝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包括预处理、预清洗、渗透处理、乳化处理、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像、观察和后处理等。 各检验程序的操作要点、缺陷痕迹的形式及其成因详见下表。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检验程序和操作要点

钢结构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焊缝着色渗透探伤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钢结构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施细则 1.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渗透探伤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探伤方法是一种用于探测非多孔性的金属或其它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有效方法,可以用这种方法探测的典型缺陷有:裂缝、裂纹、折迭、冷隔、分层及气孔。 3.检测依据 1.1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1.3 TB10212-2009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1.4 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5 JB/T6062-2007 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 4.检验方法概述 渗透法的原理是先对被检验的表面施加液体渗透剂,并让它渗入缺陷中,然后除去所有多余的渗透剂,干燥零件,再施加一种显像剂。显像剂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一种吸收剂,将已经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吸出来;二是作为一种本底的衬托,以加强渗透剂迹像的能见度。 5. 检测技术要求 按照JGJ81-2002 规程中第7.3.10 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表面检测,若工件为非铁磁性材

料应采用渗透探伤。 a,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100% 的表面检测; b ,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探伤; c,设计图纸规定进行表面探伤时; d ,检查员认为有必要时。 6.人员要求 所有从事渗透探伤的检验员应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渗透探伤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Ⅰ级检验员具有现场操作资格,但必须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或监督下进行,Ⅱ级或Ⅲ级人员可以编制渗透探伤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以及签发审核检验报告。 渗透探伤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并每年检查1 次,不得有色盲。 7.检测器材 7.1 液体渗透检验材料应按表-1 进行: 表 7.2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 渗透剂应按照标准相关规定进行保存和做相对密度校验,对于散装渗透剂应提取基 准渗透剂,并做浓度校验和性能对比试验,正在使用中的渗透剂应进行外观检查。

射线探伤工艺规程

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 X射线探伤操作规程 TEJY8.2.4-2007A-09 1、目的 该项操作规程,对焊接件纵向焊缝的射线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对焊接件纵向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射线探伤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射线探伤中全过程的管理。 3、选择的前提 对给定工件进行射线探伤时,应根据有关规程和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探伤条件。应以国标ISO17636为选择条件的依据,焊缝透照按底片影像质量由低而高的要求分A级、AB级和B 级三种检验等级。焊接件纵向焊缝焊缝的射线探伤,至少应满足AB级的要求。 不同的象质等级对底片的黑度、灵敏度与不清晰度有不同的规定。要满足规定等级的象质要求,从探伤器材、方法、条件及程度等各个方面都要预先进行全面地部署。 4、照相规范的确定 在照相过程中,除了合理地选择透照方法外,还必须选择好透照规范,使小缺陷能够在底片上明显地辨别出来,从而达到高灵敏度。有关规范的选择: 1)、射线源的选择,应选择小尺寸的射线源; 2)、透照距离的选择。在透照中,焦距选择大多在600~700mm间; 3)、胶片与增感屏的选择。通常照相时将原度为0.01~0.13mm的铅箔增感屏与非增感形胶片一起使用。 5、几何参数的选择 几何参数是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与合理选择。 1)、焦点或射线源尺寸:焦点大小对缺陷影响在射线底片上的显示对比度和清晰度都有很大影响; 2)、焦点尺寸和几何布置会引起的影像模糊及放大; 3)、焦点尺寸与射线底片对比度; 4)、照射场内的X射线强度分布; 5)、透照距离L1的选择——对Uy值和满足K值的有效长度要综合考虑。

焊接工艺规范标准

! 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 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 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且≤,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 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 1.编写铸钢件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2.液化气钢瓶环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3.管板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4.锅炉筒体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5.T形接头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6.天然气输气管道对接环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7.有一管线工程要做射线检测工作,其有关施工说明除依照合约NDT-RT-003的规定外,均依()。合约NDT-RT-003的规定如下:(1)检测范围:对接环缝,φ28x3mm、φ83x12mm、φ127x14mm的碳钢管线及管件;(2)检测时机:焊接完成冷至室温后;(3)检测比率:对接焊缝100%;(4)射源:照相厚度18mm以下用X光机,超过18mm者可用铱192;(5)胶片:杜邦65(Du Pont 65),尺寸300x80mm;(6)像质计:线条型,置于底片侧,双壁照像双壁判读应置于底片中央焊缝上。双壁照像单壁判读则放置与底片两端的焊缝上,距底片边缘15mm,细线靠外;(7)检测方法:外径89mm以下双壁照像双壁判读,超过89mm 时双壁照像单壁判读;(8)黑度:1.5-3.0;(9)灵敏度:1.5%以下;(10)标志:左上角为工程编号及位置编号;右上角为检测厚度,T之后加以mm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左下角为焊工编号及射线检测人员编号,分别以W及R表示;下中为同一焊口的张数编号及中心点符号,以A、B、C表示;右下角为照像日期,年月日均以两位数字表示,不足两位数者以零填补;(11)底片两边重叠时最少重叠25mm;(12)接受基准:()级。试编写其X射线透照的工艺规程。 8.右图所示中:板厚32mm,存在有 a.夹渣, b.气孔, c.夹渣与气孔, d.未焊透(熔穿不足),尺寸大小 如图示,按()判定,该焊道应 判定为几级? 9.右图所示中:板厚32mm,存在有 a.夹渣, b.夹渣, c.气孔, d.裂缝, 尺寸大小如图示,按()判定, 该焊道应判定为几级? 10.承上题,右图所示中的b夹渣 和c气孔应各自独立判为几级? 11.母材厚度5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长3mm,宽2mm的缺陷,按()判定,应为第几级? 12.母材厚度30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a.一处长8mm,宽2mm的缺陷和相隔40mm处的b.一处密集点状缺陷(直径1mm,计有10个),按()判定,两处缺陷应各自独立判为几级? 13.母材厚度22mm的钢板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底片中发现:a.一处长8mm,宽2mm的缺陷和相

船舶钢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船舶钢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船舶系统的船体及船用配件的钢熔化焊焊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本规程涉及的相关内容符合CB/T3558-2011标准要求。 2、引用标准 CB/T 3558-2011《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工艺和质量分级》 CB/T 3177-1994《船舶钢焊缝射线照相和超声波检查规则》 JB/T 790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像质计》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一般要求 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经过辐射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岗位证书。 3.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持有中国船级社认可的射线资格证书,并从事相应的检测工作。 3.3检测人员的视力(或矫正视力)应不低于5.0,且每年检查一次。 3.4检测人员进入检测现场,应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并携带射线辐射报警仪。检测工作进行前,应划定禁入区域并有明显标志或派人值守。 3.5暗室应封闭良好,显影液、定影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2℃。评片室的光线应暗且柔和,温度适宜。 4、检测设备和器材 4.1设备 X射线机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检验周期一年。 4.2密度计 密度计可测量大密度应不小于4.5,测量误差不超过±0.05,校验周期6个月。 4.3增感屏 增感屏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采用增感屏,增感屏的材质和厚度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增感屏的材料与厚度 管电压 前屏后屏 材料厚度mm 材料厚度mm ≤100KV 铅不用或≤0.03 铅≤0.03 >100KV~150KV 铅≤0.10 铅≤0.15 >150KV~250KV 铅0.02~0.15 铅0.02~0.15 >250KV~500KV 铅0.02~0.20 铅0.02~0.20

2021年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欧阳光明(2021.03.07)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是检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焊缝的磁粉探伤相比,它具有不局限于铁磁性材料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等非磁性材料。 着色渗透探伤过程是将含有颜料和荧光粉剂的渗透液喷洒或涂敷在焊件受检部位表面上,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使其渗入到开口的表面缺陷中。然后清除残留在表面的渗透液,等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已渗入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上来而显示出缺陷痕迹。渗透探伤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开口坡的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表层的埋藏缺陷。 1.着色渗透探伤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着色渗透探伤法还可按不同的显像过程分成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和无显像剂显像法。 着色渗透探伤法可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1)焊前坡口切割面或加工面的检查。 2)焊缝及近缝区表面的检查。 3)焊接过程中焊道表面的检查。 4)临时装配定位拉筋板拆除后焊疤表面的检查。

2.着色渗透探伤剂的组成 焊缝渗透探伤用试剂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1) 渗透剂液体状态的渗透剂通常由颜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增强渗透性能的添加剂组成。 (2) 去除剂焊缝渗透探伤用去除剂分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型。水洗型去除剂的主要组分是工业用水。 后乳化型去除剂由乳化剂和水组成。乳化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附加调整粘度的溶剂。 (3) 显像剂渗透探伤用显像剂分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 干式显像剂的组分是白色无机粉末,如氧化镁和氧化钛粉末。 湿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的水溶液。且溶液中显像粉末呈悬浮状态。同时附加润湿剂,分散剂及防腐剂。 快干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液中,并加适量限制剂和稀释剂等。 3.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焊缝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包括预处理、预清洗、渗透处理、乳化处理、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像、观察和后处理等。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3引用标准及规程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GB/T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 23901.2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GBZ 117 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2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JB/T 5075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1 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 2 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T 16507-2013 锅壳锅炉 GB/T 16508-2013 水管锅炉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 150-2011 压力容器 4术语和定义 4.1透照厚度 W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4.2工件至胶片距离b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4.4焦距 F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4.5射线源尺寸 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 4.6圆形缺陷 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7条形缺陷 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4.8透照厚度比 K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一一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 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一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1924-19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 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 JB/T7902-2006 线型象质计 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3、一般要求 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 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

XXX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 (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射线胶片 3.2.1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 (资料性附录)。 3.2.2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3观片灯 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3.2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3.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土0.05。 3.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形成核查报告。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3.5增感屏 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金属增感屏应满足JB/T5075 的要求,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象质计 3.6.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或孔型像质计测定。通用线型像质计和等径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的规定,孔型像质计型号和规格应满 足GB/T 23901.2的规定 3.6.2象质计的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象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