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

马燕华

提要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区分难点与重点,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辨析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别,认为语音难点的形成与学习者的母语、汉语水平、不同技能训练特征以及教材教法不当有关;提出了确立语音重点的辨义、频率、难易三原则;在此基础上就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出了教学建议,认为运用原型理论(prototype)指导语音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语音难点语音重点语音教学建议

一引言

1. 1 区分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的意义

汉语(指“现代汉语普通话”,下略)语音是外国汉语学习者非常重视的学习内容。许多外国汉语学习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特别是来到北京学习汉语,除了亲身感受汉语使用环境和中国文化氛围以外,恐怕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汉语语音学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运用汉语时“门面”的光彩与否,而且还将影响到交际质量的优劣、自主获取听觉信息的多寡等。

但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在中国、在北京的学习时间有限,他们追求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因此,提高汉语语音课堂教学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面临的挑战。

我们认为,区分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非常必要。对于“语音难点”我们要花更大的精力去关注和研究,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对于“语音重点”我们则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检查,提出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对于“既非重点亦非难点的音”我们不妨叫做“语音易点”,语音易点的音素只需花极少的时间和精力教授,甚至完全可以不教授、不练习。这样才能分清主次,把握轻重,有效制定教学策略、科学分配教学时间,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效率。

1. 2 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之辨

“语音难点”指外国汉语学习者短时间内难以学好的音,表现为学习者较难学好、出错率高、纠错时间较长、即使学好后汉语语音面貌也无明显改善。

“语音重点”指外国汉语学习者必须学好的重要的音,表现为学习者较难学好、出错率高、纠错时间较长,但是一旦学好后汉语语音面貌则有非常明显的改善。

可见,“语音难点”与“语音重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学好后学习者的汉语语音面貌有无明显改善。因为“语音重点”的音,在汉语语音系统中辨义功能强、出现频率高。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语音重点”的确立、研究和教学。

1. 3 本文写作目的

本文希望讨论三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及其形成原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

本文曾在“首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12 北京大学)上宣读。感谢会议主办者的盛情邀请。

音重点及其确立原则以及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建议。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及其形成原因探讨

2. 1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

成年人在学习外语的最初阶段,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目的语与母语的语音(其实词汇、语法部分情况也如此)进行对比,以期找到自己熟悉的母语中可利用的语音来比附自己陌生的所学外语中的语音,希望减轻外语学习最初阶段的压力,消除外语学习最初阶段的紧张感和陌生感。这从广为流传的中国人学习英语用汉字加注英语词的读音笑话也可见一斑,如,将“English”注成“英国历史”,将“thank you”注成“三盒油”等。

学习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同化现象”。在知识获得的最初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来自长时记忆的原有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纳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从而得到理解。奥苏伯尔将这种旧知识吸纳新知识的过程叫做同化。”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同化的一般条件是:首先,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其次,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再者,学习者还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张大均1999)

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很多是成年人,他们具有母语的语音知识和系统、汉语语音系统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学习者具有理解汉语语音的动机,因此,学习汉语的外国成年人产生汉语语音学习的同化现象是符合学习一般规律的。

同化的结果就是,用自己母语中的某些音素去同化汉语语音系统中的某些音素。

下面以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为例具体分析。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倾向于用英语的浊音去同化汉语的不送气清音;用英语的不送气清音去同化汉语的送气清音。将汉语的[p]、[t]、[k]发成浊塞音[b]、[d]、[g];将汉语的[p ]、[t ]、[k ]发成[p]、[t]、[k];将汉语的z[ts]发成英语的[z],c[ts ]发成英语的[s]或[z]。

因为同一发音部位清音与浊音的差别只是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这种区别对一般人来说不太敏感,音色差别也不明显;同一发音部位清塞音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发音区别并不是送气与否,而是送气的强弱不同,用送气弱的[p]、[t]、[k]代替送气强的[p ]、[t ]、[k ],音色差别不明显。

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母语为英语的外国学生如下很有特点的汉语发音:将“爸爸”发成[b a ba];

“哥哥”发成[ge ge];

“地图”发成[di tu];

“中国菜”的“菜”发成[zai51]或sài。

我们认为,正确引导外国学生实现汉语语音学习上的科学“同化”,系统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语音学习是如此,汉语的词汇句法学习也应该是如此)。

我们知道,对比分析任何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外乎得出三类音:相同的音、相异的音和相似的音。如,对比分析汉语和英语的辅音系统,我们得出的三类音的情况是:相同的音:[f] [h] [s] [l] [m] [n] [ ]

相异的音:英语有、汉语无的音:[ ] [ ] [v]

相似的音:第一组汉语的[t ] [t ] [ ]

[t ] [t ] [ ]

英语的[d ] [t ] [ ]/[ ]

第二组汉语的[ts] [ts ] [ ]

英语的[z] [s]/[z] [r]

第三组汉语的[p] [p ] [t] [t ] [k] [k ]

英语的[b] [p] [d] [t] [g] [k]

根据成人学习外语的规律,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成分,没有对比差异,完全可以自学。因此,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中和英语相同的音时,完全可以自学。“相同的音”自然不是“语音难点”,它属于“语音易点”。“相异的音”也不是“语音难点”因为母语中没有这个音,发音特征明显,容易引起注意。最难的是“相似的音”。

汉语辅音有送气强弱(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英语辅音有清浊的对立。但是,教学实践证明,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倾向于用英语的浊音去同化汉语的不送气清音;用英语的不送气清音去同化汉语的送气清音。将汉语的[p]、[t]、[k]发成浊塞音[b]、[d]、[g];将汉语的[p ]、[t ]、[k ]发成[p]、[t]、[k];将汉语的z[ts]发成英语的[z],c[ts ]发成英语的[s]或[z]。

汉语的zh[t ]、ch[t ]、s[ ]、j[t ]、q[t ]、x[ ]与英语的[d ]、[t ]、[ ]/[ ]几乎是同仁们公认的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声母中最难学好的音。因为这三组音发音方法相同,发音部位极其相近,zh[t ]、ch[t ]、s[ ]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和硬腭前部;j[t ]、q[t ]、x[ ]的发音部位是舌面前与硬腭前部;英语的[d ]、[t ]、[ ]/[ ]的发音部位是介于zh[t ]、ch[t ]、s[ ]和j[t ]、q[t ]、x[ ]之间,与j[t ]、q[t ]、x[ ]的发音部位尤其相近,只是发j[t ]、q[t ]、x[ ]的舌面与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d ]、[t ]、[ ]/[ ]舌头两边与硬腭形成阻碍,这种发音部位的细小差异,一般人是很难区别的。

汉语zh[t ] ch[t ] s[ ]、j[t ] q[t ] x[ ]和英语[t ] [d ] [ ]/[ ]对照表表

因此,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说“中国”的“中”时,听起来,既像zh[t ],又像j[[t ],也像[d ],道理就在这儿。

有意思的是,笔者有一次乘出租车,司机师傅看到许多正在拆的建筑,说“难怪美国人叫咱们‘拆呢(China)’。”司机师傅说的“拆呢”实际是指英语表示“中国”意思的单词“China”,这位师傅将汉语的ch[t ]比附成了英语的[t ]。这个例子不仅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在说外语时将母语语音比附成外语语音的学习规律,即用自己熟悉的音来代替自己不熟悉的音,还说明了一般人是很难区分汉语ch[t ]与英语[t ]的发音差别的,因此这两个音很容易相互替代。

两种语言中“似是而非的音”一定是外国汉语学习者的“语音难点”,但是“语音难点”的形成不仅仅与学习者的母语有关,还要考虑这个音在语音系统的辨义功能和频率等因素。

2. 2 语音难点的形成原因

2. 2. 1 语音难点的形成与学习者的母语有关

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母语,他们在学习汉语语音时,都倾向于将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来比附自己不熟悉的汉语发音,因此,虽然都在学习汉语语音,但各自的语音难点并不完全相同。如,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前鼻音韵尾–n[n]韵母和后鼻音韵尾–ng[ ]韵母时,毫不费劲,他们能很清楚地发“开饭”与“开放”;但是,日本人却很难学好这两组韵母,前鼻音韵尾–n[n]和后鼻音韵尾–ng[ ]是日本人的韵母语音难点。因为,韩语有三个鼻音韵尾,除了–n[n]、–ng[ ],还有一个双唇鼻音韵尾-m[m],因此,鼻韵尾–n[n]、–ng[ ]属于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语音系统中“相同的音”,没有对比差异,完全可以自学。而日语中的鼻音音位/n/,虽然有两个条件变体[n]和[ ],但是这两个音素不区别意义,所以日本人很难发清楚“开饭”与“开放”。

因此,不同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其汉语语音难点是不完全一样的。

2. 2. 2 语音难点的形成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有关

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是一个变量,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的汉语语音难点也随之变化。据调查,同为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初级汉语水平者听熟悉的汉语词语时,送气·不送气声母的误听率为14%、听不熟悉的汉语词时,送气、不送气声母的误听率为25%;中级汉语水平者听熟悉的汉语词时,送气、不送气声母的误听率上升为54%、听不熟悉的汉语词时,送气、不送气声母的误听率上升为55%。可见“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对送气·不送气声母容易听辨,中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反而不容易听辨。”(马燕华2003)

因为语言听力与听者的“语言背景”密切相关。汉语的送气声母与不送气声母时长相差很大,本来是很容易听辨的,中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的误听率反而比初级水平的高,因为送气声母与不送气声母是日本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听者不正确的汉语发音干扰了自己的汉语听辨能力,而初级汉语水平者的汉语水平很低(入学两周),他们的发音错误还不足以干扰自己的听辨能力。

因此,同一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其汉语语音难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 2. 3 语音难点的形成与单项技能训练有关

语音教学从纵向看,贯穿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是一项长期学习内容(实际上是一项终身学习内容),从横向看,涉及听力训练、会话训练、阅读训练、写作翻译训练乃至语法知识的学习。语言单项技能的习得各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汉语语音难点在不同技能训练中的表现是不完全一致的。据调查,同为初级汉语水平的日本留学生“在声母上,容易引起发音障碍的是送气与不送气音;而容易引起听力障碍的是发音方法相同但发音部位不同的音。在韵母上,韵尾不容易引起发音障碍,但容易引起听力障碍。”(马燕华1995)

因为,送气音(声母)与不送气音(声母)时长相差很大,容易听辨,不是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的听辨难点,但是是他们的发音难点,因为日语辅音的送气不送气不区别意义,他们对送气音、不送气音不敏感。

因此,即便是教授同一教学对象,在不同的单项训练课上表现出的语音难点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2. 2. 4 语音难点的形成与教材、教法的不当有关

教材的不当设计、教师的不当教法都会误导或促使学习对象语音难点的形成。

有的教师以为教外国学汉语语音,和教汉族小学生学拼音一样简单。他们照搬国内汉族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用唱读法教声调,教第三声时强调念准降升调型的本调(调值为

214)。殊不知,实验语音学已经揭示:语流中82%的第三声念半上,即调值为211的低平调型;13%的念阳平,调值为24,真正念214调值的第三声,只占第三声的5%(陈明远1983)。也就是说,语流中绝大多数第三声不是降升调型,调值不是214。因此,不注重语流实际念法,强调念准单个音的教法,导致留学生花了很大气力念准了全三声的降升调,一旦进入语流学习,反而念错了,促使第三声成为了语音难点。

有些初级阶段的教材,无论是听力练习还是发音练习,声母部分都以辨析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为编制目的。这是不对的。因为实验语音学揭示: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时长差别很大(林焘等1985:131-195):

由于送气音比不送气音长得多,不会构成听力障碍,而是操某种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障碍。因此,会话教材中的发音练习应当针对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编制练习,而听力教材就不必花很多时间练习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听辨了。教材这种不当设计,使应当重点练习的音得不到有效练习,会促使形成学习者的语音难点。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重点及其确立语音重点的“三原则”

3. 1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重点是指重要的语音要素。之所以重要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习这些音时,较难学好、出错率高、纠错时间较长,但是一旦掌握了这些音,学习者的汉语语音面貌将会发生明显的改善。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前,应当首先确立所教对象的汉语语音重点。

3. 2 确立对外汉语教学语音重的“三原则”

3. 2. 1 辨义原则

确立为“语音重点”的音,必须具有重要的辨义功能。声调是汉语区别意义的重要手段,两个词的声母韵母相同时,只能依靠声调来区别意义。如,

(1)大杯子(dà bēizi)·大被子(dà bèizi)

(2)买可乐(mǎi kělè)·卖可乐(mài kělè)

因此,声调应当列入对外汉语的“语音重点”。那么,有没有不区别意义的音呢?我们认为,汉语的轻声、儿化现象,其主要功能是表达某种感情色彩,虽然个别轻声词、儿化词可以区别意义,但是区别意义不是轻声词、儿化词的典型功能。因此,轻声、儿化只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难点”,而不是“语音重点”。

3. 2. 2 频率原则

确立为“语音重点”的音,必须是汉语语音系统中出现频率高的音。汉语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4个声调,从理论上推算,每个声母21个音节之后才能重现一次,每个韵母35个音节之后才能重现一次,而每个声调4个音节之后就要重现一次。正因为声调出现频率高,所以一旦掌握了,语音面貌就会有明显改善,所以,声调应当列入“语音重点”。

“语音重点”有层次之分。在声母、韵母、声调这个层次上,声调是语音重点,但是,在声调这个层次上,第四声是语音重点,因为,据统计(陈明远 1983),汉字声调的出现频率是:

第一声19.4 %第三声17.8 %

第二声18.6 %第四声34.9 %

据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汉语声母、韵母、音节、双音节词声调组合模式是○1:

需要说明的是:

(1)位于最高频前十个声母、韵母中的音,有些不仅是外国汉语学习者共同的“相似的音”,同时也是汉语中相似的音,如,声母中的z、zh、j ,发音方法相同,发音部位非常相近;韵母中的e、u、uo ,e与u都属后元音,u的舌位比e稍微高一点,u是高音,e 是半高原音,u圆唇,e是不圆唇。

(2)位于最高频双音节词声调组合中的五种组合,其中四种的后音节都是第四声,单个汉字读第四声的频率最高,占34.9%,当然在双音节词的声调组合中第四声的频率也会高,这提醒我们,在教外国人学汉语时,一定要充分重视第四声的教学。

(3)位于最高频的声母、韵母、音节、双音节词声调组合模式,不仅每一项频率高,各项相加所占比例也大。如,“最高频前五种双音节词声调组合模式”差不多占双音节词声调组合的一半,换句话说,将最高频的五种声调组合模式念准了,差不多就有一半的双音节词念准了。

(4)表三可以作为用“频率原则”确立语音重点的依据。

3. 2. 3 难易原则

确立为“语音重点”的音,一定是较难学好的音,也就是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后归纳为“相似的音”。在为来自不同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确立语音重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建议

4. 1 区别对待不同“地位”的语音

人们在学习外语时,并不是所学外语的每一个音都不会。语言大师赵元任曾就如何教外国人语音时明确指出“起头注重音的方面,使学生怎么能够抓得住少数的几个音。少数的几个语音,本来学生已经有的,当然没有问题了。平均说起来,学任何国语言,或任何别国的人学(汉语),大概有一半已经属于公共的了,比方a、i、o、p、s(夏威夷没有s,那是很少的),差不多都有了,只有一半需要特别练习。”(赵元任1959:527)

我们知道,赵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方面成果斐然,在教外国人学汉语方面也堪称一代宗师,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开学科之先河。赵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外国人在学汉语时,对汉语语音的习得是有难易之分的,各种语言“公共的”音,学习是“没有问题”的,“需要特别练习”的只有一半。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对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教授学习者的汉语语音分为三个不同“地位”的语音聚合群:一个是公共的语音,即“相同的音”,我们称之为“语音易点”,一个是“语音难点”,一个是“语音重点”。

不同“地位”的语音,教学上应区别对待。“语音易点”,可以不必教授;“语音难点”抓住典型特征加以攻克;“语音重点”特别关注,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都加大练习量,提高学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效率。

4. 2 划分语音教学层次

语音教学是一项长期教学任务,应当划分教学层次,林焘先生曾将汉语语音划分为四个层次“1、音位层,2、音节层,3、音节组合层,4、语句层。”(林焘1989:159)我们认为可以从宏观上划分“音节层”和“韵律层”两个层次。

“音节层”主要学习声母、韵母、声调、基本变调、常见句调等内容,要求学习对象发音清楚,能区别意义,掌握“语音重点”。形成汉语发音的良好“发音定势”。

“韵律层”主要学习常见停延、重音规律、语流结构基本单元的轻重音模式等内容,因为“会念单独的音是一回事,能够连起来用又是一回事。”(赵元任1959:527)

4. 3 区分不同技能训练

由于学习者在不同技能训练中语音习得规律不完全一致,因此,区分不同技能训练的语音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4. 4运用“原型理论”指导语音教学

认知语言学以人的经验、认知、语义为语言研究的出发点,提出了“范畴化”(categorization)和“原型”(prototype)理论。

“原型”本是心理学术语,心理学认为“原型是从某类客体中抽取出来的代表类别中所有客体集中趋势的内在表现”(张积家2004:220)。认知语言学的原型指语言范畴中“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的程度的典型性”(赵艳芳2001:60)。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原型理论”指导语音教学,特别是用来攻克“语音难点”。如果把“语音难点”再进一步分为不同范畴,那么每个范畴中最典型的、最熟悉的、最高频的成员则是该范畴的“原型”,掌握了“原型”,则可以类推其同一范畴的其他成员。如,三声变调是对外汉语教学普遍存在的“语音难点”,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外国初学汉语者最熟悉的、最高频的词语组成练习三声变调发音的“原型”,用初学时最常用的第三声的“很”分别与一声、二声、三声、

四声搭配成词语“很多hěn duō”、“很忙hěn mámg”、“很好hěn hǎo”、“很大hěn dà”反复练习,一旦学会了“很多”、“很忙”、“很好”、“很大”的发音规律,那么“很酸”、“很甜”、“很苦”、“狠辣”,他自己就能类推了。

注释

○1数据引自陈明远、刘连元以及《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相关统计

参考文献

陈明远(1983)第三声的性质及教学,《语言教学研究·试刊》

林焘(1985)《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焘等(1989)《语音探索集稿》,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刘连元(1997)《现代汉语声调结构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马燕华(1995)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听力障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马燕华(2003)初中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音听辨范畴的异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0期

吴宗济(1989)《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宗济(2004)《吴宗济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张大均(1999)《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积家(2004)《普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元任(2002)《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马燕华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mayanhua1955@https://www.doczj.com/doc/f79113625.html,

Ma, Yanhua: On the Phonetic Difficulty and the Phonetic Importan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This essay defends the phonetic difficulty and the phonetic importance, believes the forming of the phonetic difficulty relating to the mother tongue, Chinese level

different language skills and unsuitable teachings and textbooks, suggests the principles on establishing the phonetic importance: differentiating the meaning ,frequency, difficulty, regards it is important with prototype in teaching Chinese phonetics.

Key words: Chinese phonetic difficulty, Chinese phonetic importance, Suggestion of teaching Chinese phonetics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教案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教学对象: 初级外国汉语学习者 根本任务: 教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两个声母以及正确朗读声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语音学习过程中以听说为主。让学习者多听老师的发音,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 2、在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后,逐渐展开声调教学 教学重点: 1.学会b,p,m,f,四个声母和a,o ,两个韵母。 2.声调 教学方法: 1. 用房屋、雨伞、半圆的形状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 2.运用模仿法,演示法(板书演示)和简明的舌位图等教识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 两扇大门mmm 伞柄朝上fff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声母、韵母学习 (一) 声母b p m f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软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蓄积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强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上门齿轻轻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齿缝间挤出,摩擦成声。 (二)韵母a o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口形自然张大,可见上下齿,舌面中部(偏后隆起),舌位在单韵母中最低。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a小,上齿或可见齿尖,下齿看不见。两唇收敛,略呈圆形,舌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比a高。 a o b → ba bo p → pa po m → ma mo f → fa fo 板书演示b﹢a →ba p ﹢a → pa 老师先领读,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并指定2—3名学生上前演示书写和读音. 二.声调 āáǎà ōóǒò 领读2遍,学生练习后,指定学生读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文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填空:2*5 1、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功能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 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5、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先天论,乔姆斯基;认知论,皮亚杰;语言功能论,韩礼德;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7、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名词解释:5*4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因此从1982年提出一直使用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更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表达法。 6、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前言 一、本大纲的制定 对学习者来说,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基本言语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高级阶段则是交际能力逐步熟练的过程,是使语言成为言语习惯、言语行为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课堂教学的交际化,这一认识是我们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在20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缩写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仅理解和掌握某些词汇和言语知识是不够的,如:课文练习中的词语解释、理解重点词、近义词辨析、联词写话等练习对扩大词汇量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起来常常出现偏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语法、语义、语境的有机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制了这部包括功能、意念、情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下称《大纲》),以作为对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和规范。 二、中高级功能顶目的分类及功能大纲的等级特性 《大纲》在选择功能项目时充分考虑了交际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汉语的功能项目浩繁、复杂,功能项目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此,我们所选取的功能项目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筛选出来的。 《初级功能大纲》(杨寄洲主编)共选用121个功能项目。根据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交际需

要,本大纲在《初级功能大纲》基础上有所增补,扩展为152项,归纳为7大类。这7大类是: l.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 2.对客观情况的表述; 3.对理性认识的表达; 4.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5.对道德情感的表达; 6.表达使令; 7.交际策略的表达。 本大纲中的许多功能项目与《初级功能大纲》是共同的,其差别体现在言语形式的简单与复杂及出现的先后顺序上。有些较简单的言语形式,由于重音、语调乃至语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功能会产生变化。在中高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语感能力增强,对这样的言语形式,只要教师稍加提醒和引导,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我们的大纲中没有将其全部列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行补充完善。 另外,许多功能项目用以表达的言语形式繁多,不能在初级阶段不加控制地给予学习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在不同阶段。我们的选择和分配依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超纲部分浮动在20%左右。 语段和语篇所表达的功能近年来在教学中引起普遍关注。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哪怕是点滴的,或许还没被语言学界普遍承认的,只要对教学有利,也编入了《大纲》。但语段的功能多数不是单一的,选择起来难度较大。我们的做法是确定其语义中心或焦点,以此定位其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1、语言四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和文字。 2、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和 译 。 3、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性和得体性 。 4、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 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5、知觉的特性:组织性、整体性 和恒常性。 6、中介语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塞林克_。 7.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_.。 8.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的测试叫___分级测试 ____。 9.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深度的焦虑,这一阶段称为跨文化交际的_挫折_阶段。 10.文化的属性有民族性、社会性、_系统性_和阶段性。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练习时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感知性、应用性)练习。 3.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 4.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5.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的, 6.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 7.一般来说,在留学生课程中综合课是主干课程。 8.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0.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1、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 2、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和成绩测试。 3、课程设计 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连接总结设计、教材编写的

论初级对外汉语教学顺序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初探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习得顺序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先语后文字本位组合汉语 随着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不断加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来华的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区域,而且在数量上也较少。现在来华留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国家内单一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来我校巴基斯坦学生来说,他们同为巴基斯坦人,同讲官方语言乌尔都语,都能熟练掌握英语,汉语基础都为零。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都不吃猪肉,有着相似的婚恋观……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的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好的方案。 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是思想、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多项折射,包含着文化的深层奥秘,语言也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要经历诞生、成长、兴盛、衰微、消逝的过程。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是思维在语言上的反映,文化也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保持、发展和传播。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就得用心帮助他们掌握好汉语,熟练掌握汉语发音、听写等基本技能。 在这一点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学者都达成了广泛共识。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罗常培先生已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成《语言与文化》一书。美国语言教授萨丕尔也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近些年更是不乏对语言与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比如,朱瑞平先生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赖以构建和传承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而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由美国教育部门以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更是提出5C的核心主题,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术语解释

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 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 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 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 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 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 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 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 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 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 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 —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 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 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 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 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 以 , 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语言学习和获得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语言教学至关重 习者的情感因素( 或个体因素), 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 , 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 持综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

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

基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1.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 2.各自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3.和对外汉语教学关系最直接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一.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Stern: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基础理论;应用型理论;实践型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1)吕必松:(1996)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结构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崔永华:(1997)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刘珣:(2000)理论基础(七大学科); 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教育实践: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育;未来汉语师资的教育。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1.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供指导 2.认识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 3.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4.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第二语言教学以语言为教学内容;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二、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启示:a 音义联系;b 语言系统及各分支系统;c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启示:a 教学应以言语为对象,培养言语技能。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和自觉掌握。 (3)语言具有生成性 启示:a 教学目的: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丰富的思想。 b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communication:传递与获得信息。 启示:a 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b 技能训练。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反映思维,影响思维。 启示:a 教学中介绍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用语目的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 启示:教授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启示:a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b 二语教学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c 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1)古代语言学三大中心:中国、印度、希腊 (2)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1)历史比较语言学德国Historical and Commparative Linguistics 琼斯(W.Jones)1786 揭开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拉斯克(R.Rask)、格里姆(J.Grimm)、葆朴(F.Bopp); 施莱赫尔(A.Schleicher)19世纪中“谱系树”理论; 洪堡特(W.Humboldt)19世纪下半叶普通语言学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案.doc

对外汉语复韵母教学 一、教学对象:零起点学生(已学过声母和单韵母) 二、教学内容:十三个复韵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量模仿练习掌握复韵母的读音特点,简单的声韵配合 四、教学时间分配:分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前响复韵母,第二课时后响复韵母,第三课时中响复韵母五、教学环节(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点名,问候。 2)复习检查: 复习六个基本单韵母的发音 (PPT展示,由学生快速认读) 3)学习新课 1、PPT展示出所有的十三个复韵母,先请学生看屏幕观察,由他们指出复 韵母是由2个或3个的单元音组成,先让学生对复韵母有个基本的认识。 2、今天先学习四个前响复韵母,PPT展示及其国际音标。

教师板书(ai ei ao ou )并领读,学生跟读。 3、分别讲解每个读音,并请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型。 ai先发a的音,然后自然的滑向i,气流不中断,并请学生注意,a口型大,发得长而大声,而i发音短促。 ei发音方法与ai相同,只是嘴型不同,老师展示口型,嘴角向两边咧开可加手势,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ao先发a的音,从国际音标可以看出ao中的a口型比ai中a的口型大,紧接着o的读音此时要变成【u】,请学生做好重点记忆,老师展示口型,口型拢成圆形,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ou同样的发音方法,注意口型由大到小, 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4.复习读音 板书 a→i e→i a→o o→u 请学生起来,先分别念出复韵母中每个单元音的读音,接着再念复韵母(重点提醒ao的发音,注意学生的口型,口型变化,并适时纠正)。5、声韵配合,并学习几个简单汉字。 板书: ai ei ao ou kai fei gao tou 开飞高偷 讲解意思时,先不直接出示意思,而是通过展示图片或动作演示来引出意思,加深记忆。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 别是、、、。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以教师为。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和。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为中心,以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结合,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和。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和。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和。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 15、直接法是作为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 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 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 等。等。 、、 20、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 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 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 。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试题。 ①语言的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 语言交际能力。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于法国。《新概念英语》是这种教 学法的典型教材。 ③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④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所以形成各种流派,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 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作用外,及 其他相邻学科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引言 【课堂互动】 1、你选择对外汉语专业的初衷是什么? 2、有人说“对外汉语教学只不过是…小儿科? ,只要会说汉语就可以当对外汉语教阿师”,对此你有何看法? 一、学科名称:【了解】 1、“对外汉语教学” (1)定义: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母语非汉语的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82年提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2)评价: ①迄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名称; ②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涵盖在国外的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Chinese Teaching) (1)评价: ①优点:弥补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局限性; 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容易与国内的母语教学相混淆(故,常在前加“世界/国际”予以限制)(2)各国各地的具体叫法: 美国——中文教学;日本——中国语教学;台湾——华语\文教学; 【课堂思考】: “华文\语教学”和“(国际\世界)汉语教学”的英文翻译都是“Chinese Teaching”,请问这两者之间有否区别? 【参考答案】: 前者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海外华裔子弟,他们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学习内容除了汉语言以外还包括大量的中国文化传统知识; 而后者则主要是非华裔的汉语教学,学习内容以语言为主体;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CSL)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1)评价: ①优点:准确地反映了学科性质,既包括了在中国国内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又包括了在国外的汉语教学。 ②不足: A.名称太长,使用不太方便;B.包括了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育学Chinese Education to Foreigners 【课堂思考】:“教育”与“教学”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教育”不同于“教学”,教育可以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论中主要指学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活动, 而“教学”则通常专指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5、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二、重要的术语【识记】 1、“第一语言” 和“第二语言” firs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1)【思考】:命名理据:根据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 (2)各自定义: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编者按:北京语言大学校报开辟了“汉语国际教育大家谈”栏目,就汉语教学中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大背景下,固本清源,锐意革新,以优异的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我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非常必要。论坛的开设,给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另辟一条关注教学,为解决教学难题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的途径,欢迎全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 语音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门面”,我校老一辈汉语教师秉承此念,多年身体力行,耕耘不止。赵元任先生在说到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时曾说,“起头儿这个目标人人得要以百分之百为目标”。林焘先生也表示赞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只要发音准确流利,即使词汇量有限,掌握的语法点也不多,本地人听起来也会觉得相当地道”。语音教学在汉语教学特别是初级汉语教学中应占有独特的位置,而语音教学又是公认的难点,需要有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即使尽了百分百的努力,结果也不一定合乎人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方的积极努力,教学单位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尤其要拿出一定的措施。此次教务处与校报合作,首推一期语音教学的专题讨论,汇贤聚能,共商应对之策,希望引起各单位、各相关人士对语音教学的重视,对提升语音教学的质量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校教学督导组刘希明 现在学汉语的人多了,但是发音好的人少了。本学期督导组共听了48节汉语课,对此问题颇有同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 一、对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发音错误听之任之,有的纠正了,也是轻描淡写。可能受了某种教学法的影响,认为听懂了,不影响交际就行了,至于留学生的发音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没有这个物质外壳,所谓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不可能存在的。特别是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又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语音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语音教学是我们汉语教学的“面子”工程。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二、偏重于语流教学法而淡化了音素教学法语流教学法和音素教学法是教授语音的主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两法有效结合,取长补短,教学效果才会比较理想。而目前在课堂上有的老师偏重练习句子,而很少就某个声母、韵母、声调,某个音节进行严格的单项操练,或者单项的操练还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就匆忙进入练习句子的环节,其结果可想而知。音素教学的枯燥乏味大家都知道,但练不好单音,句子也说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_考点归纳_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 ①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cc究,其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章 教学大纲的类型及定义(结果式大纲)P28~31:::: ①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 纲和过程式大纲。所谓结果式大纲主要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所谓过程式大纲主要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结果式大纲又可以分为组合型(传统的语法大纲)和分解型(意念—功能大纲);过程式大纲又可分为任务型(学习的角度)和程序型(教学的角度)。 ②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功能-意念大纲(主要容是功能<即使用语言的目的>和意 念<即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项目)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任务大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大纲类型。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制的具体原则 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限定性原则,系列性原则,导向性原则。P34~35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主要特点 ①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②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 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③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④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⑤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繁简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⑥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①汉语言专业教育,指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学历教育。②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②教学的全过程;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 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 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98年选择)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d. 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e. 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f. 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 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 g. 师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