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能否作为民事主体

动物能否作为民事主体

动物能否作为民事主体
动物能否作为民事主体

关于动物能否作为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而在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方面,我国时下存在多种理论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流的民事主体判断标准

主流的民事主体判断标准认为,民事主体的本质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存在;二是国家法律的确认。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民事主体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也是其存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商品交换中逐渐形成的平等的人格和地位,是产生民事主体的前提条件,而动物做为一种生物,显然不具有商品交换的能力;而在商品交换和其他民事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财产自主权是民事主体成立的必要条件;民事主体在其财产权的范围内,对外具有承担相应财产责任的能力,即任何民事主体都应以自己独立支配的财产,对外独立承担财产责任,这是民法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规则,也是各国民事主体均须具备的条件。从这个角度上说,动物做为这样一个既没有财产自主权,又不具有承担相应财产责任的存在,不能算作民事主体。

2、抽象人格论

抽象人格论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它已经成为西方民事主体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石。抽象人格论认为,衡量能否成为民事主体的标准,应当看其是否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抽象人格,是"抽象的法律人格"的简称,又称一般的法律人格、一般人格,是指人们平等普遍、独立自由且终身享有的不可变更、不可转让的民事权利能力。而这里所指的抽象只是对人格的抽象而不是对人这个概念的抽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动物又不能算做民事主体。

3.民事权利能力论

民事权利能力论认为,凡是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应具备能够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资格,即权利义务能力,简称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是一个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确认。具备法律上的人格才具备法律上的主体地位,

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我国动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某些国际条约的保护,能够享有部分权利,但是其是否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是难以保证的。

4.民事主体功能论

民事主体功能论认为,法律对于民事主体的规定,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赋予所有自然人民事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二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和发挥特定的功能而对一定的社会存在赋予民事主体地位,确认其权利能力,这主要是针对社会组织和特定财产而言的。如果一定要坚持,那么动物只能归入社会存在一类,但社会存在又是有限制的要求可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和发挥特定的功能,故,由此看来,动物又不符合民事主体之定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动物不能够作为民事主体。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 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二、复习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三、复习难点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四、复习过程(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三)、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 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 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___传来的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活动,于是躯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知识目标: 1、说出运动系统的组成。(重点)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社会行为的特征 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5、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复习提纲: 1.运动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关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谁使关节更加牢固?谁能减小两骨摩擦和缓冲震动?关节腔的作用是什么? 3.说出骨骼肌的组成? 4.骨的运动要靠谁的牵拉? 5.描述一下运动的产生过程? 6.一组骨骼肌能牵拉骨改变位置,能不能将骨复位?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几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描述屈肘和伸肘的产生过程? 8、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9、能区别判断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0、社会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1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 1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哪些? 三、复习巩固: A.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B.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C.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和关节腔 D.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A.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同一块骨上B.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C.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5、当你在体育课上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上肢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6.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运动情况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7、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1)相应的骨受到牵引,(2)骨绕关节转动,(3)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4)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A.(1)(2)(3)(4)B.(2)(1)(3)(4) C.(3)(4)(1)(2)D.(4)(1)(2)(3) 8、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它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③是学习行为④是由遗传物 A.蚂蚁做巢、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D.鸟类迁徙、黑猩猩从蚁穴中取出白蚁、蝉的鸣叫 织网 A.菜青虫取食白菜B.雄性孔雀开屏C.黑猩猩钓取白蚁D.公鸡清晨打鸣 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

动物不是物是什么

动物不是物,是什么? 高利红 目次 一、问题 二动物应该获得道德上的主体地位 三、承认动物的主体地位既不是道德的乌托邦,也不是生态法西斯。 四、动物可以成为有限的法律主体 一、问题 《德国民法典》第90条a规定:“动物不是物。它们受特别法的保护。法律没有另行规定时,对于动物适用有关物所确定的有效规则。” 这一条文是通过1990年8月20日民法修正案而生效的。并为此将《德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编中的第二章“物”重新命名为“物,动物”。从而将动物排除在一般意义上的物之概念之外。《德国民法典》该条文的修改,乃是基于动物保护的需要,是伴随着强大的动物保护呼声和压力而在法律上采取的必要回应措施。与此相关的条文还有第251条第2款第2句:治愈受害动物所发生的费用,不因其明显超过动物价额而为过巨;第903条第2句:动物的所有人在行使其权限时,应遵从关于动物保护的特别规定。动物的范围既包括野生动物,也包括家养动物。在野生动物层面上,既然德国已有专门的立法予以保护,为何还要在民法典重新规定。至于家养动物,一贯是物,为何突然采用了相反的态度。如果不是物,那又是什么?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民法典》第90条在原来规定所有权人之权利之后,又加上了“动物所有权人在行使起权利时必须注意动物保护的特别规定”。显然,德国立法在将动物排除在物之外的同时,又使用“动物所有权人”一词,将动物纳入物权客体之内。这在理论上显然有不周密之处。孙宪忠博士的《德国当代物权法》在注意到这一问题时,马上笔锋一转写道“因为《德国民法典》否认动物是物,但并未否认动物是物权的客体。故一般说物权的客体是物时,还应明确物权的客体还有动物”。[①] 看到这里,不能不使人疑云顿生。物权的客体除了物,还有其他客体。这种观点不可谓不新,因为物权的承担者即物权的客体为物,而《德国民法典》第90条给物作出的界定为“本法意义上的物,只为有体的物。”[②]亦即除了有体物之外,并不包括物体物,因此,物权的范围也仅止于此,并不包括权利等无体物在内。那么,物权之客体不是物,那是什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结构的掌握,学会分析与运动、行为有关的实际问题。 2、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二、重难点 1、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重难点突破: 通过例题的形式,对本单元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突破,达到掌握的目的。 专题体系整合: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特征 运动的协调社会行为 信息交流 四、典题分析: 1、下图是人体某部分的关节和肌肉图,请分析回答: (1)构成一块骨骼肌的主要部分是[ ]_________, 并且骨骼肌的特性是 。 (2)②从结构层次上看属于 。 (细胞、组织、器官)水平,它可绕过关节连 在 上。 (3)图中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肘关节, 基本结构包括 三部分。 (4)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甲骨上,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肱二头肌 ,③ 。 (5)当两手下垂时,屈肌群和伸肌群所处的状态是 。 (6)根据图示,概述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 。 (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① ,② 。 五、练习题: 1、将骨骼肌连结在骨上的结构是 A 、关节囊 B 、韧带 C 、肌腱 D 、 肌腹 2、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B.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C 、肌肉受到刺激后能收缩 D.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不同的骨上 3.当你在体育课上,双手抓住单杠,身体下垂时,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D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4、下列能完成屈肘动作的是 A.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5、下列各种现象,不是动物“语言”的是 A 、老虎通过啸声赶走入侵者 B 、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C 、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找到食物 D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方位 6、下列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 、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 、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 D 、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7、“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A. 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繁殖行为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2020年中考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专题复习(无答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 1.“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 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繁殖行为④是觅食行为⑤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⑥是防御行为⑦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⑦ D. ②③⑤ 2.老年人跌倒易骨折是因为() A. 无机物较多,超过三分之二 B. 无机物较 少 C. 有机物较多 D. 有机物较少 3.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B. 骨骼肌是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 关节由关节囊、关节腔和滑液构成 D. 人体的运动只由运动系统完成 4.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动物运动方式的一组是() A. 游泳、飞行 B. 迁徙、群 集 C. 奔跑、跳 跃 D. 爬行、蠕动 5.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 蜜蜂的群体 B. 蚂蚁的群 体 C. 白蚁的群 体 D. 小河中的一群鱼 6.一块骨骼肌中,能够收缩和舒张的部分是() A. 肌腱 B. 关节囊 C. 神 经 D. 肌腹 7.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 皮肤、骨骼和肌肉 B.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C. 骨、关节和肌肉 D. 长骨、短骨和扁骨

8.我区学校正在举行的篮球联赛中,运动场上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请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一系列动作产生的原因,正确的是() A. 关节活动带动四肢活动产生 的 B. 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 C.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的 D. 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群产生的 9.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 A. 骨 B. 关节 C. 骨骼肌 D. 神经纤维 10.下列昆虫中,有社群行为的是() A. 蜻蜓、蝴蝶 B. 蝗虫、蟋 蟀 C. 蜜蜂、白 蚁 D. 苍蝇、蚊子 11.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运动时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B. 一块骨骼就可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C. 用力推门时,肱三头肌收缩 D. 一块骨、一块骨骼肌和一个关节都是一个器官 12.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①蜘蛛结网②猴子行礼③狗钻火圈④蜻蜓点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蜂群中新的蜂王发育成熟后就会将“老蜂王”咬死或新蜂王带部分蜂去新建家园,这说明 A. 蜂的繁殖能力太强 B. 在一个群体中一般只有一个“首领” C. 新蜂王是出现的新品种 D. 蜂群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 14.蜜蜂采蜜对蜜蜂而言属于() A. 觅食行为 B. 防御行 为 C. 繁殖行 为 D. 争斗行为

论动物的民法保护(一)

论动物的民法保护(一) 摘要:在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动物的保护问题,民法也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自从德国民法典第90a条规定“动物不是物”之后,我国学者也开始围绕着究竟动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还是客体,以及是否应该建立物格制度来保护动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结合民法的基本理论,应将物依然作为客体,只不过通过法律物格制度,对不同性质的物区别对待,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实意义来探讨关于动物在我国民法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法律地位;法律保护 长期以来,动物一直是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来看待的,是权利主体支配的对象。但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从自然的角度看,人并不比动物更优越,在大自然的宴席上,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价值和意义1]。”在大陆法系,1990年8月20日,德国立法者在《德国民法典》第90条项下增加了关于“动物不是物,他们受特别法的保护,法律没有另行规定时,对于动物适用为物确定的相关规定”的a款规定之后,这一修改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动物由权利客体上升为权利主体的立法实例而加以引证,并认为这代表着最新的立法动态,代表着人类对动物态度的转变在法律上的体现2]。英美法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1.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相对而称,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所针对的事物。关系的权利主体为实现其权利,而对客体处于支配或者有权要求的地位。关系的义务主体则必须向权利主体作相应的给付或者予以满足,主体相对客体处于必须向其给付或者满足其要求的地位。 2.关于客体范围的不同学说 关于客体范围存在三种不同的学说:一种认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仅为物;一种认为法律客体仅为行为;第三种观点认为民事法律关系多种多样,法律关系的客体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权利等等。 二、关于动物的地位和保护问题的不同学术研究观点 1.主张动物在法律上具有完全的权利主体资格 该观点就是主张改变动物的传统法律地位,赋予其有限的法律主体地位。其理由是:民法要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就要对动物赋予人格权,法律应当规定,动物不仅享有生存权、生命权和健康权,还应当享有人格尊严和人格独立的权利,也就是享有一般人格权,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动物,有效阻止人类对动物的不善行动。 2.主张动物在法律上具有权利主体资格,但是享有的范围是有限的 基于这一观点,动物可以作为权利主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成为权利主体,一般说来只有野生动物和伴侣动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以及工作动物则不在此范围之内3]。即使是作为权利主体的动物,其所享有的权利也是有限的,只享有某些种类的权利,如生存权、生命权等等,“在主张动物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动物的权利必须有限度吗?正如任何权利都必须有限度一样,不同主体之间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平衡,是我们下一步应思考的问题4]。” 3.主张动物在法律上不具有权利主体资格,应作为特殊物看待和保护 此观点有二:一是认为赋予动物以“人格”混淆了民事主体和客体的根本区别。在民法中只存在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人,二是物,人作为世界的主宰,支配其他的任何物,而物则只能被人所支配;二是认为如果赋予动物以人格,实践中会出现实际问题无法解决:首先,动物享有了主体地位,那么它们又将如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呢?其次,如果赋予了动物人格权,让动物享有

(完整版)生物中考复习专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中考复习专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典型例题 例一: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B公鸡报晓C 母鸡孵卵 D 小狗作算术题 解析:选D。学习行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这是判断学习行为的重要依据,。其他几项都是先天行为。 例二:用性引诱剂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A取食行为B学习行为C迁徙行为D昆虫之间的通讯 选D:昆虫利用性外激素引诱同类前来交尾,性外激素的气味是昆虫之间的语言用于通讯。例三:对下列动物的表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鸟类飞行属于动物行为B动物吼叫属于动物行为C金龟子假死不属于动物行为D动物的注目凝视属于动物行为 解析:选C。动物的行为指动物的动作,包括移动、身体局部运动静止不动等。因此假死属于动物的行为。 典题演练 1、(2005四川南充)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 D 防御行为 2、脊椎动物身上,尤其在四肢,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 A、肌肉 B、骨骼 C、关节 D、皮肤 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小河中的一群鱼 3、(2005湖南益阳)下列哪项是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A 声音 B 气味 C 动作 D 印迹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环境 5 、(2005 湖南郴州)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A海狮表演顶球B小猪吃奶 C 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吃食D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6、(2005四川南充)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A、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发出嗡嗡声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7、生物防治的优点() A、见效快 B、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专一性强 D、控制害虫持久 8、(2005四川南充)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大山雀喝牛奶 B、蚯蚓走迷宫 C、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D、鹦鹉说你好 9、(2005广东茂名)当我们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收缩和舒张状态时,表现出来的动作是() A、屈膝 B、伸膝 C、曲肘 D、伸肘 10、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B、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C、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D、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11、人曲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 20 课时 课 题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考标要求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了解)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理解) 3.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 4.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了解) 复习重点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复习难点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主备教师 姚建军 参与备课教师签名 教学流程: [学生用书P57] 考点一 动物的运动 再备课记录

图20-1 1.运动系统的 主要组成 ? ? ? ? ?骨 关节 ?? ? ??关节面??? [①]关节头 [④]关节窝 [②]关节囊 [③]关节腔 肌肉 ? ? ?肌腱 肌腹 2.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运动形成:当骨骼肌受到__神经__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骨__绕__关节__活动,产生运动。 (2)协作关系: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①屈肘时,图乙中的[⑦]__肱二头肌__收缩,[⑥]__肱三头肌__舒张; ②伸肘时,图乙中的[⑥]__肱三头肌__收缩,[⑦]__肱二头肌__舒张; ③两手自然下垂时,图乙中的肱二头肌__舒张__,肱三头肌__舒张__; ④两手提起重物时,图乙中的肱二头肌__收缩__,肱三头肌__收缩__; (3)统一性:运动并不是仅靠__运动__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__神经__系统的调控。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__消化__系统,__呼吸__系统,__循环__系统的配合。 考点二动物的行为 1.概念 指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分类 (1)按行为的目的分类: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动物权利、动物福利法理分析

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的法理分析 摘要:动物是人类生活中的伙伴,也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似乎并不和谐融洽,况且伴随着人们猎奇心理的出现,虐待动物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不得不引发了社会和国家对于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的法理思考,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法律体系仍不完整,存在着诸多缺陷,所以我国目前的动物保护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笔者通过介绍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的基本内涵,就动物保护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得出动物保护的必要性,比照已有先进完整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的欧美国家及时发现我国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进行一一解决,推动动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旨在构建和谐的生态关系。 关键词:动物权利;动物福利;法理 一、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之概述 在研究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动物”的定义和范围,以动物和人类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动物分为驯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两大类。首先,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明确对野生动物作了界定,即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按照野生动物的珍贵程度和现存数量将其具体分为濒危野生动物和一般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物由于其珍贵性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法律的保护。其次,驯养动物顾名思义就是由人类饲养长大的动物,按照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功用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农场动物、实验动物、饲养宠物、工作动物和娱乐动物这五大类,其中农场动物主要为人类日常生活的食品生产、加工提供来源;实验动物主要是满足科研需要、医疗技术的提高而饲养的;宠物我们都不陌生,主要是陪伴人们生活、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动物,一般人们同宠物之间会建立起深刻的感情;工作动物是指可以代替人工劳动而为人类提供某些服务,例如警犬、搜救犬、导盲犬等等;娱乐动物则是进行娱乐性质的表演给人们带去欢乐的公务,例如马戏团的动物,水族馆里的海狮、海豹、海豚等。当然,有些动物可能并不单单属于哪个分类,可能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分类,就比如狗这类动物,是人类饲养宠物最多的一类,而且它也为公安机关、为盲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最后经过训练可以进行一定的娱乐性表演,所以说其性质具备交叉性和多样性。不论是野生动物还是驯养动物,都属于在动物福利的视角下,在法律上对动物的概念进行限定的动物,这两大类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活动对其有深刻的影响,它们是否享有良好的福利不仅关系到其生存状况的好坏,也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整理 1大小鼠年龄、体重、寿命的比较数据? 成年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较 小鼠大鼠 成年日龄(天)65-90 85-110 成年体重(克)20-28 200-280 平均寿命(年)1-2 2-3 2动物实验的对照类型? (一)空白对照: 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动物自发变化的规律。家兔白细胞数每天上下午有周期性的生物钟变化。 (二)实验对照: 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下对照,如给药实验中的溶媒(Nacl),手术,注射以及观察时的抚摩等都可以对动物发生影响。有人报告,针刺犬的人中穴对休克、心脏血液动力学有改变,但采用空白对照(不针刺)不够,应该设有针刺其它部位或穴部的实验对照。 (三)有效(标准)对照: 常用于药物研究。对一新药疗效可用一已知有效药或能引起标准反应药物做对照,可考核实验方法可靠性,又可通过比较,了解新药疗效和特点(普鲁卡因---对皮肤黏膜穿透力弱,用纳塞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快、持久)。(四)配对对照: 同一个体不同眼睛比较对照期和实验期差异(左眼试验,右眼对照);同一种动物后代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对照和实验以比较差异,此法可大大减少抽样误差。实验中可用同卵双胎或同窝动物。 (五)组间对照: 将实验对象分成两组或几组比较其差异。这种对照个体差异和抽样误差比较大,可用交叉对照方法以减少误差。观察某药物疗效可用两组犬先分别做一次实验和对照,再相互交换,以原实验组做对照组,原对照组做实验组重复第一次实验,观察疗效或影响,切记检查指标和条件要等同。 (六)历史对照与正常值对照: 此种对照要慎重,similar background ---条件、背景、指标和技术方法相同才进行对比,否则得出不恰当的甚至错误结论。 3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备过程? 转基因动物: 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将确定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染色体,其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导入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使其获得人类需要新功能。 技术程序: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浅谈动物权利(修改)

浅析动物是否有权利 摘要:保护动物已成为当今社会共识,但“动物是否有权利”这一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从是否应该赋予动物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入手,提出承认动物道德权利的同时可以对动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并完全反对赋予动物法律权利的观点。 关键字:动物权利、法律权利、道德权利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及2010年坎昆会议的接连召开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不仅危及人类的安全和利益,对于地球上的非人类存在物来说也受到严重的危害。而关于动物是否拥有权利等诸多问题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术界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动物解放∕权利论是对澳大利亚伦理学家彼得·辛格所创立的动物解放论、美国伦理学家汤姆·雷根所创立的动物权力论的合称。辛格和雷根提出的“天赋价值”是动物解放∕权利论的核心范畴,它的基本观点是:人和动物具有共同的天赋价值——对苦乐的感受能力,而这就是道德关怀的极限和边界,是人和动物之间具有伦理关系的基础。凡是具有对苦乐的感受能力的存在物,就有资格成为道德关怀的对象;凡是不具有对苦乐的感受能力的存在物就不应该成为道德关怀的对象[1]。而目前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同的动物权利观主要包括:所有(或者至少某些)动物应当享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动物应当享有一定的精神上的权利;动物的基本权利应当受法律保障。总体来说,动物权利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动物解放——非人类动物应该像妇女解放、奴隶解放一样得到解放;第二,享有基本生存权利——动物应当享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包括一定的精神权利;第三,完全废除主义——理论上,动物权利可以指赋予动物的任何权利,废除包括衣食、医学以及科学在内的一切使用或者压榨动物的行为[3]。 在众多要赋予动物的权利中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主张给予动物伦理关怀,赋予动物法律权利,另一种是赋予动物道德权利。两者是不等同的,首先,从产生方式看,道德权利产生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约定俗成共同行为准则,而法律权利除来自风俗习惯外,很大一部分由人为立法产生;其次,从内容看,道德权利义务内容因人因地而异,衡量标准模糊不确定,而法律权利义务的内容是明确一致的;最后,从保护方式看,道德权利里被保护是通过舆论力量以及行为人内心的道德自省实现的,而法律权利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在道德层面谈及动物,是依靠人们的道德自律来实现的,而法律强制力显然超出了道德自律范围[4]。 我认为赋予动物完全的法律权利是不可能实现的,法律的创造者是人,人才是立法主体,立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虽然人是由动物演进而来的,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人是经过不断地选择和适应环境,最终发展成为一个高级物种。人与动物能够分离开来,也正因为人具有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质,人有理性、会劳动、可实践等。想要将动物主体化是很难实现的,这只是想要充分保护动物的美好愿望,人类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创造出行为法则的适用对象是人,而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是因为它们与人类不同,相信在它们的世界有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虽然人与动物的本源是一致的,但两者很少甚至没有共通性,既然讲到权利,人类就显然不可以将自己所制定的法律强行用于动物身上。就如不可以将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1.实验动物学绪论 2.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3.常用实验动物 4.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 5.实验动物环境和设施 6.基因工程动物 7.“3Rs”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8.怎样才能作好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以生物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覆盖 面极广的边缘学科。 实验动物学包括: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 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 概况:实验动物科学内容: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 1988年,国家科委发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出台,于2005年1月1日实施 实验动物伦理:是人与实验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尊重实验动物的价值和权利。 实验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的一种康乐状态。在此状态下,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痛苦被减至最小。 五项基本福利: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

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三,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四,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 动物实验需要考虑实验动物伦理的几个环节:实验目的确定和必要性评估、实验设计遵循3Rs原则、实验操作过程避免或减轻动物疼痛及恐惧、日常饲养及护理、安乐死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Include: Clinical trial、Preclinical research AAALAC认证(国际实验动物管理评估和认证协会)实验动物学发展趋势:基因修饰技术运用; 实验动物福利与“3Rs”原则; 实验动物商品化及SPF动物广泛应用; 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史:1909年,Prof. Little 采用近交方法 培育出首个近交系小鼠DBA 1943年,美国Dr. Reynier研制出第一台金属隔离器,饲养无菌 大鼠 1948年,美国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小组,后又成立实验动物科 学学会(AALAS) 1966年,美国国会批准《实验动物福利法案》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小鼠问世 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等专业的设立及建立相应培训制度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1918年,原北平中央防疫处开 3

最新中考生物试题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新课标中考生物试题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 1.(济宁)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动物“通讯”的是 A、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B、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C、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 D、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声呜叫 2.(常德)下列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两只公鸡争斗 B.乌鸦聚集,共同对付入侵者 C.孔雀开屏 D.狮子追杀羚羊 3.(济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B.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C.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D.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4.(玉林)骨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 A.关节的变化 B.骨骼肌的牵拉 C.关节的牵拉 D.躯体位置的变化 5.(滨州)屈肘时,下列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正确的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二者同时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二者同时舒张 (福州)13.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花丛中的一群蜜蜂 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D.桑叶上的一群家蚕 6.(临沂)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7.(山东)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 肿胀疼痛。那么其病变部位应是 A.关节面 B.关节软骨 C.关节 囊D.关节腔 8.(山东)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 “阳光体育”——“每 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能使肌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增多 B.运动能使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C.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动物权利论的基本主张37

《环境伦理:全球话语,中国视野》一书: 动物权利论的基本主张37 18至19世纪欧洲的动物保护伦理——思想先驱——以边沁塞尔特为代表,反对虐待动物,主张动物拥有权利的思想为当时的动物保护运动提供了伦理基础和精神动力42 1693年洛克《关于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对笛卡尔那种动物是没有感觉的“自动机”的思想提出质疑。认为动物能够感受痛苦,毫无必要地伤害它们是错误的。 1789年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人类将用他的披风(道德地位和法律保护)为所有能呼吸的动物遮挡风雨。一个有道德的人或有道德的社会应最大限度地增加快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功利主义)边沁的思想为现代动物解放论的复兴埋下伏笔。 1786人道主义劳伦斯系统地批判了笛卡尔“动物是供人来使用的,为人的目的服务的存在物”。他认为生命、情感、智力是拥有权利的充足条件,而动物具有。 尼乔尔松《动物的权利:伦理学新论》和人一样,动物也具有神经系统,能够体验痛苦和快乐,因此动物与人享有同样的生存权和个人自由。 亨利·塞尔特1892年《动物权利与社会进步》是19世纪动物解放论的理论总结。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天赋的生存权和自由权,动物油动物法,人类有人类法。把天赋人权论直接套用在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思想,开启了当代的动物权利论。 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论的建构67 著作陈列 辛格1973——和人一样,动物也很看重他们自己的生活,因而也拥有内在价值,和一种对于生命的平等的天赋权利。 人类中心主义的5种表现形式86 1.自然目的论——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目的论学说的伦 理学含义:动物(更不用说植物和没有生命的自然客体)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它们只是人的工具,因而人对它们不具有任何道德义务。 2.神学目的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所有创造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为人类服务的,是为 人的利益而存在的。较为完美的存在物有资格为了食物而杀死那些较不完美的存在物(阿奎那)

浅析动物能否享有法律主体地位

浅析动物能否享有法律主体地位 摘要:无论是研究动物权利还是与动物有关的其他法律问题,动物能否享有法律上的主体地位都是一个首先遇到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从法律角度上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法律主体、动物作为法律主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动物作为法律主体是否具有必要性三个角度来论述动物不能享用法律主体地位。 关键词:动物;法律主体;自然权利 一、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取得合乎法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探究动物能否享有法律主体地位,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法律主体。简单来说,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①从这个概念上讲,法律主体之所以为法律主体,其关键在于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现假设赋予动物法律主体的地位,现用反证法来推翻这个假设: 原命题:动物不享有法律主体地位。 假设:动物享有法律主体地位,那么动物得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首先,我们来讨论动物作为法律主体地位的权利如何行使,又如何以自己的名义承担义务的问题。根据权利义务的对等性,不存在无义务的权利,也不存在无权利的义务,动物所享有的每一项权利都存在与之对应的义务。如果说动物享有生存、觅食、交配等权利,那么其相对应的义务何在?是在享有生存权利的同时负有不侵犯其他动物生存权利的义务,还是在享有觅食权利的同时负有不侵犯其他动物觅食权利的义务,抑或是在享有交配权的同时负有“计划生育”的义务?显然,这个假设所得出的结论是荒谬的,人类不能规定动物在生存的时候不侵犯其他动物生存的权利,更不能规定动物交配时还要负有计划生育的义务。由此,动物所享有的某些权利找不到其所对应的义务,更无所谓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法律关系了,故反证不成立,原命题正确。 另外,法律主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自由得表达意志,即意思自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讲认识论意识的作用时,第一条就讲到人能能动得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而动物是没有意识的,其行为并不具有目的性,而是源于其作为动物的本能而做出的,如蜜蜂的筑巢行为,蜘蛛的织网行为,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即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向人类无法表达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言以蔽之,动物不具有也不可能进行意思自治。 二、动物作为法律主体是否具有虚伪性和不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