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二、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题型。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5.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I A .{}02, B .{}12, C .{}0 D .{}21012--,, ,, 2.设1i 2i 1i z -= ++,则z = A .0 B .12 C .1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已知椭圆C :22 214 x y a +=的一个焦点为(20), ,则C 的离心率为 A .1 3 B .12 C . 2 D . 22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122π B .12π C .82π D .10π 6.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7.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u u u r A .31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B .13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C .31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D .13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8.已知函数()2 2 2cos sin 2f x x x =-+,则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 B .25 C .3 D .2 10.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 .8 B .62 C .82 D .83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景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乙的比例尺最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3--5题。3.湄公河在中国境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4.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 A.,河 B.,新加坡 C.,曼谷 D.,胡志明市 5.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6.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读下图,回答7—8题: 7.在图中②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 成原因主要是由于() A.冷海水上泛而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8.甲国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 A.海洋航线上的油轮B.大陆架上的石油钻井 C.港口工业区的废弃物D.被污染的河水 9、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10.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 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11、澳大利亚发展牧羊(绵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草场广阔②气候条件适合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结合右图,回答12—13题。 12.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13.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援助发展中国家 读1989年中、美、、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4~16题。 14.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 时,时间为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 15.当考察队到达站这天,考察队员回忆 的下列有关情况,正确的是 A.太阳从西南天空下落,又从东南天空徐徐 升起 B.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向北偏西飘扬 C.天气异常寒冷,气温低达-70℃ D.夜晚睡觉时,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烈风掀倒 16.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B.世界上最寒冷的 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 无穷大量的概念 及其关系无穷 小量的性质及无 穷小量的比较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 准则:单调有界 准则和夹逼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 概念函数间断 点的类型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 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 念,掌握函数的 表示法,会建立 应用问题的函数 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 界性、单调性、 周期性和奇偶 性. 3.理解复合函数 及分段函数的概 念,了解反函数 及隐函数的概 念. 4.掌握基本初等 函数的性质及其 图形,了解初等 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 念,理解函数左 极限与右极限的 概念以及函数极 限存在与左、右 极限之间的关 系. 6.掌握极限的性 质及四则运算法 则. 7.掌握极限存在 的两个准则,并 会利用它们求极 限,掌握利用两 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 量、无穷大量的 概念,掌握无穷 小量的比较方 法,会用等价无 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 性的概念(含左 连续与右连续), 会判别函数间断 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 数的性质和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 理解闭区间上连

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 阶导数一阶微 分形式的不变性 微分中值定理 洛必达法则函 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函 数图形的凹凸 性、拐点及渐近 线函数图形的 描绘函数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 弧微分曲率的 概念曲率圆与 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 分的概念,理解 导数与微分的关 系,理解导数的 几何意义,会求 平面曲线的切线 方程和法线方 程,了解导数的 物理意义,会用 导数描述一些物 理量,理解函数 的可导性与连续 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 则运算法则和复 合函数的求导法 则,掌握基本初 等函数的导数公 式.了解微分的 四则运算法则和 一阶微分形式的 不变性,会求函 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 的概念,会求简 单函数的高阶导 数. 4.会求分段函数 的导数,会求隐 函数和由参数方 程所确定的函数 以及反函数的导 数. 5.理解并会用罗 尔(Rolle)定理、 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 定理和泰勒 (Taylor)定理, 了解并会用柯西 中值定理. 6.掌握用洛必达 法则求未定式极 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 值概念,掌握用 导数判断函数的 单调性和求函数 极值的方法,掌 握函数最大值和

2014高考地理之世界与中国地理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降水较多 高考地理之世界与中国地理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了近50个纬度,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的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种纬度位置及所造成的南北气候差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海陆位置使我国深受海陆的影响,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夏季,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且温度又高,热量条件充足,因此,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使我国的北方地区也能种植喜温植物。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第二亚欧大陆桥与中亚和欧洲各国友好往来,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2、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3、我国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4、我国的降水 (1)空间分布 特点: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多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少在吐鲁番的托克逊) 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 东部地区:东南季风影响 西南等地区:西南季风影响 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大阴贺巴冈) 重要等降水量线:800mm 通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 通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 (2)季节分配 特点: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秋季节(5月~9月)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原因: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所决定 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 7月中旬——华北、东北进入雨季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 业阶段考试 (2011年度) 注册会计师作为向社会提供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执业人员,应当具备与其执行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目的就是选拔和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考试目标和科目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 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有效地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专业阶段考试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六个科目;综合阶段考试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个科目。 本大纲规定了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测试目标、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参考法规。 二、能力等级 (一)专业知识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掌握构成注册会计师知识主体的基本原理和 内容。 (二)基本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基本的实务问题。 (三)综合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务问题。 三、特别说明 鼓励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考生,进一步学习会计、审计、财务、经济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以处理英文环境下的实务问题。 财务成本管理 1.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原则以及金融市场的有关知识; 2.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依据、评价标准和局限性,能够运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基本方法,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3.了解长期计划和预测的概念和程序,掌握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能够运用其原理预测资金需求; 4.理解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其基本原理进行财务估价; 5.理解债券和股票现金流量的特点,能够估计债券和股票的价值和收益率; 6.理解资本成本的概念,能够估计普通股成本、债务成本以及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7.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原理,能够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和相对价值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8.理解资本预算的相关概念,掌握各种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掌握项目现金流量和风险的估计项目资本成本的估计方法,能够运用其评估投资项目; 9.理解期权的基本概念和估价方法,能够运用其对简单的金融期权和投资项目期权进行分析评价; 10.掌握杠杆原理和资本结构原理,能够运用其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11.了解利润分配的项目、程序和支付方式,掌握股利理论和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类型,能够运用其改善企业的股利决策; 12.了解企业股权筹资和长期债务筹资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其筹资程序和方法; 13.理解租赁、优先股、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的特征、筹资程序和优缺点,能够用运其进行有关筹资决策分析; 14.了解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主要类型,掌握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决策和控制方法; 15.了解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的主要类型,掌握商业信用和短期银行借款的决策和控制方法; 16.了解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法,能够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计算企业产品成本; 17.掌握变动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掌握变动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8.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地理会考考试大纲

地理会考考试大纲 根据深教〔2013〕501 号文要求,我市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二学期末需参加“深圳市初中生物与地理(合卷)考试”,考试形式为两科合卷、闭卷笔试,考试时长为60 分钟,卷面满分为100 分(生物、地理各占50 分),题型全部为选择题,试题难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中难题的比例为:7:2:1,难度系数:0.6—0.65。 具体内容和题型示例如下: 题 80 2 (二)地图 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知道常用地图。 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陆变迁 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气候 (四)地域发展差异 了解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知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五)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描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描述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描述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知道该地区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描述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了解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描述归纳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了解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了解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其分布、生 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知道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描述归纳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描述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文科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312z i i =++,则z = A.0 B.1 C.2 D. 2 2.已知合集{} 2340A x x x =--<,{}4,1,3,5B =-,则A B = A.{}4,1- B.{}1,5 C.{}3,5 D.{}1,3 3.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 51 - B. 51 2- C. 51 + D. 51 + 4.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在O, A ,B, C, D 中任取3点,则取到的3点共线的概

率为 A. 15 B. 25 C. 12 D. 45 5.某校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为研究某作物种子的发芽率y 和温度x (单位:C )的 关系,在20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种子的发芽实验,由实验数据 ,)(i i y i =(x 1,2,…,20)得到下面的散点图: 由此散点图,在10C 至40C 之间,下面四个回归方程类型中最适宜作为发芽率y 和温度x 的回归方程类型的是 A. y a bx =+ B. 2y a bx =+ C. x y a be =+ D. ln y a b x =+ D. 1 2 6.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在O, A ,B, C, D 中任取3点,则取到的3点共线的概率为 A. 15 B. 25

2010年高考试地理真题--{大纲版}全国卷-1地理详解

(大纲版)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详解 第Ⅰ卷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花费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1-2题解析:C D 由题意可知江苏北部为沿海滩涂,含盐量较大,围垦短期内盐碱化严重,种植物应具有耐盐性,短期内成效比较突出的应注入淡水,"以淡压咸"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受到货。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3.题解析:A 由图可知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呼叫、设计等”.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 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4.题解析:由图例可知本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那么公司的产品销售应该依靠“信息交流平台”来完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并与第3题拖挂. 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5.题解析:A 在公司中面料厂、制衣厂、和仓储中心之间由一定的时间制约,而配送仓库与仓储中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运输限制很小,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考查商业经验区位因素.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2018年度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 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地理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月调研卷英语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y newlywed husband said the same thing every morning. "You're beautiful today." One glance in the mirror revealed that it was far from the truth. A skinny girl with mashed hair on one side of her head and no makeup smiled back at me. I could feel my sticky morning breath. "Liar," I shot back with a grin. It was my usual response. My mother's first husband was not a kind man and the harsh words we heard growing up took root. I had trouble seeing myself as someone of value. I had been married two years when I surprised myself. My husband wrapped his arms around me and told me I was beautiful. "Thank you," I said. The same thin girl with the mousy brown hair still stared back at me in the mirror, but somehow the words had finally blossomed in my heart. A lot of years have passed. My husband has grey in his hair. I'm no longer skinny. Last week I woke up and my husband's face was inches from mine. "What are you doing?" I asked. I covered my mouth, trying to hide my morning breath. He reached down and kissed my face. "What I do every morning," he said. He leaves in the early hours of the morning while I sleep. When he left, I rolled over and hugged my pillow. I envisioned the picture of me lightly snoring with my mouth open and giggled. What a man! My husband understands my past. He's been beside me as I've grown from an unsure young girl to a confident woman, mother, speaker and author. But I'm not sure that he understands the part he played in that transition. The words I

2020高中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精选

高中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知识精选 中国地理 1. 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 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2.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3.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1)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2)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 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3)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 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5. 黄土高原地区的注意点: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考查通常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 度位置,如秦岭(34°N)、大同(40°N);掌握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征,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 祁连山脉等,要掌握其地理意义。 6. 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进行分析。资源数量和质量具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7.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和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8.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 山西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9. 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资源越丰富;反之水力资源越贫乏。 10. 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先要充分利用案例提供的各种数据、图表(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剖面图等),对流域内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 面的分析,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再根据有利因素制定流域发展的方向,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11.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 河流的通航里程;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经济因素主要有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城市的数量。 12. 流域综合治理的一般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13.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山环水绕,平原内孕;气候冷湿,森林茂 密。 14.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才属湿润区。东北的北部和东

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数学(文)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数学 (文) (必修+选修Ⅰ)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要求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中的数学科部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国家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I的教学内容,作为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对知识的要求,依此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

2019全国卷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地理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 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 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 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 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020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2020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1.读“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表。 材料二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1)说出毛里求斯岛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如果2019年寒假期间你要去毛里求斯旅游,指出应防范的除暴雨外的气象灾害。 (3)近年来,该国不断压缩甘蔗制糖工业、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努力转向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岛上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岛的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2)甘蔗生长环境,喜温、喜光、喜肥,需水量大,该地气候高温多雨,火山灰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等,有利于发展甘蔗种植;1月份,毛里求斯是夏季,印度洋热带洋面上多飓风灾害,应注意防范。 (3)传统产业产值低,发展慢,成本上升。而该地具有热带山地风光景观、可能有火山活动(或火山遗迹),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建成国际旅游岛,不仅提供补给、休息、游览便利,还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文化交流等,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发展旅游业可避免发展石油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答案】(1)公路运输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2)气候高温多雨;土壤(火山灰土)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等。飓风(强热带风暴)。 (3)传统工业产值低,发展慢,成本逐渐升高;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环境污染少、生态破坏小;处在印度洋石油航线上,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热带山地风光景观,有火山活动(或火山遗迹),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资源丰富、森林广布、河流众多。左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右图为哥德堡降水量统计图。 (1)图中洋流按性质分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曲折的峡湾主要是由于侵蚀形成的,它会(增加/减小)沿岸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2)挪威可以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有、。 (3)甲城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是。瑞典运送到德国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

2019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英语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2019中考大纲中国地理部分

(一)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优越性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 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我国的四至点、领土面积 我国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的国家 我国濒 临的海洋(四海一-洋)、主要的岛屿、群岛、海峡和内海我国的海岸线和 陆上国界线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 中心。. 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分布、名称、简称、 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有地理特色的民族习俗和节日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形类型构成特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的分界线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干湿状况 我 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黄河的概况 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不同河段的开发利 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治理措施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分布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分布 主要的防 灾减灾措施 2.自然资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1卷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则 A . B . C . D 2.已知集合,则 A . B . C . D .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建设前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建设后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1i 2i 1i z -= ++||z =012 1{} 2 20A x x x =-->A =R e{} 12x x -<<{} 12x x -≤≤} {}{|1|2x x x x <->} {}{|1|2x x x x ≤-≥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 . B . C . D . 5.设函数.若为奇函数,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A . B . C . D . 6.在中,为边上的中线,为的中点,则 A . B . C . D . 7.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到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 B . C .3 D .2 8.设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 的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则= A .5 B .6 C .7 n S {}n a n 3243S S S =+12a ==5a 12-10-101232()(1)f x x a x ax =+-+()f x ()y f x =(0,0)2y x =-y x =-2y x =y x =ABC △AD BC E AD EB =31 44AB AC -13 44 AB AC -31 44 AB AC +13 44 AB AC +M A N B M N 172522 3 FM F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