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后勤-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

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服务质量的优劣和师生员工的满意度是判断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高校后勤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加强后勤各岗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使后勤服务工作处处以人为本,更加细致完善,从而在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能够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的创新之路。高校后勤管理机构是维持学校日常教学秩序,保障师生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部门。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直接关系到后勤服务质量工作的优劣,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后勤深化改革与发展,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一步。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粗放式管理,管理体系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服务工作被动等问题,在这种的状况下,为更好地坚持后勤“三服务、三育人”服务宗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我院后勤集团开始探索后勤管理的新出路——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服务质量的优劣和师生员工的满意度是判断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高校后勤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加强后勤各岗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使后勤服务工作处处以人为本,更加细致完善,从而在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能够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的创新之路。

高校后勤管理机构是维持学校日常教学秩序,保障师生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部门。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直接关系到后勤服务质量工作的优劣,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后勤深化改革与发展,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一步。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粗放式管理,管理体系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服务工作被动等问题,在这种的状况下,为更好地坚持后勤“三服务、三育人”服务宗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我院后勤集团开始探索后勤管理的新出路——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历了六个春秋,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如何解决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我

们在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和增加服务项目之间产生的矛盾(差距)?如何在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下,怎样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后勤改革,让服务上层次,上台阶,使之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师生的需求。达到师生满意、学院领导满意和后勤员工满意的目标。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在市场企业竞争中,各方实力相近似时,那么,其成败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如何注重细节管理。为用户提供同样的服务,你的服务比别人更深入,更周全,更细化,市场自然会被你占领。因此,后勤的细化管理为高校后勤的发展与生存打开了一道大门。

细化管理,就是进一步明确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甚至管理到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细化管理,规范后勤各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优质服务标准,使每一位后勤员工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优质服务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年来,我们在集团内部管理过程中,按企业化管理标准,陆续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各项规章制度,覆盖了后勤各工作岗位,而要真正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从点滴抓起,做艰苦细致工作。“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有重视细节,研究细节,关注细节,解决细节,注重细小工作的积累,才能够达到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那么,高校后勤的细化管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建立健全后勤各项管理工作制度

在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

2.细化服务标准

就是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高校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的立足于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集团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高校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后勤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在这方面,我院后勤集团膳食中心在保障全院正常用餐的情况下,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与师生的交流,广泛征求师生对饮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到部分师生在体检中发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于是,立即组织人力在食堂内增设了低盐、低脂、无糖菜肴售饭窗口。又如,为方便患病师生的用餐,建立了病号饭登记与送餐服务。正是这样的点滴细节服务,为后勤服务质量增添了几许光彩,受到了用餐者的好评。

3.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后勤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之符合后勤集团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使之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细化员工的培训机制,是解决以上两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我们各中心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都把员工的技能培训列入重要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集团管理干部的培训,主要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在今年集团开展读一本好书《细节决定成败》的活动中,集团中心主任纷纷结合本职工作写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感到受益匪浅。

二、狠抓制度落实,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都将是一纸空文,也就不能为后勤管理做用。因此,制度细化后,要狠抓制度落实。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使其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发挥最大作用。如何开展后勤服务标准细化后的制度落实工作,我们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后勤工作岗位上不断转变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被服务者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的尺子。服务工作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后勤工作在师生心中的形象,转变服务态度让师生们感到服务的温馨,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师生与后勤员工之间的距离,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目的。

其次,服务态度转变了,服务项目增加了,服务质量提高了,不能因此满足现状,沾沾自喜,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继续深化细化服务标准的落实,坚持常抓不懈。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质量是师生对后勤服务工作的客观考核,高质量的服务自然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最后,加强自身的技能锻炼,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而没有实践工作的本领,是不可能成为师生服务的工作者。一流的产品,产自一流的技能,技能是高校后勤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保证。所以,要想使服务标准落到实处,就要加强自身的技能锻炼,开展后勤服务技能大练兵活动,在后勤各工作岗位上,培养技术能手,在一些工作岗位上开展一专多能,能处理应急事件的较全面专业技术人才。

为此,我们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集团和各中心分别设置了服务质量监督投诉电话,集团办公室设专人接待来信来访,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对查证核实的问题,依照集团责任追究制度,记录在案,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布,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目的是依靠制度来规范后勤工作,确保后勤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项较长时期的转变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加强内部管理,在现行的后勤体制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细化内部管理,始终坚持高校“三服务、三育人”服务宗旨,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才会一步步得到提高,才能为高校后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后勤管理处处长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遵照校党委的要求,我将2003—2006年度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师生员工作简要汇报,恳请大家的批评,帮助。

三年来,我在不同的岗位上经历了思想和工作逐步适应的过程,我认真履行自己

的职责,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勤奋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欢迎登陆文琦秘书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f29050152.html,或https://www.doczj.com/doc/f29050152.html,)一、校长办公室工作的回顾

2003年元月-2005年元月,在校办担任负责综合接待的副主任期间,参与了防控非典、人大选举、更名及更名庆典等多项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校办工作的经历使我接触了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全局观念和政策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二、后勤管理处工作的回顾

2005年调任后勤管理处处长兼后勤国资直属支部书记后,我认识到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牢记坚持为教学科研,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全心扑到工作中,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通过努力,为学校获得了“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绿化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具体如下:

(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身作则,强化服务意识,全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明显提升。

我组织全处人员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处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加强制度建设,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结合岗位职责,强调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充分发挥了后勤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

后勤管理处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根据学校制定的后勤服务标准,代表学校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实体的工作。一年多来,对学生食堂、超市的食品卫生安全、饭菜质量与价格、服务态度进行了多次检查,监督,排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按照“三服务、两育人”的原则,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对内协调两集团深挖潜力,不断规范后勤服务,精心安排,确保了2005级近9000名新生入住,保证了师生学习生活秩序正常、稳定;对外与太原市水资委、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煤气公司、供热公司等部门协调,为学校争取了政策,节约了资金,保障了生活秩序。如去年冬季,我校的煤气供应形势非常严峻,师生员工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处及时向省、市人民政府反

映,并采取调整浴室开放时间、增加部分电加工餐饮设备、根据气源供应随时生产等措施来保证师生的正常就餐,以最大努力保障了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

任劳任怨,甘作为师生服务的老黄牛。去年,我校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职工住宅调配工作在全校教职工的关注中拉开了序幕。我带领全处同志认真调研,先后召开房管会8次,修订了《中北大学住房条例(暂行)》;制定了《新南区住户手册》、《装修管理规定》等办法,对新南区住宅的物业、装修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冒着酷暑,使近500名教职工高高兴兴领取了新房钥匙,有力维护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耐心走访了所有的拆迁户及遗属;虚心征求了引进博士、教授的意见,汇总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全校公布房源、人员情况,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对、纠正,圆满完成了住房调整工作,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好评。

(三)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竭尽全力履行工作职责。

我认为,后勤工作必须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上任伊始,我改革了校园保洁工作模式,既为80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又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提高了保洁水平;加强了对单身公寓、学生宿舍、公共场所、办公教学区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如改造线路、增加照明、疏通安全通道等,目前,所有单身公寓一改过去楼道内堆放杂物,脏乱差的状况,居住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本着勤俭办学、节约高效的原则,协调公交公司托管了学校班车,安全、准点、舒适地完成了市内教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运送任务,学校节约了资金,职工乘车比以前舒适了,教职工普遍反应良好。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2005年完成维修改造工程多项,涉及实验室改造、教学办公场所改造、水电线路改造、道路改造和校园绿化,所有工程均按期完工,接受了审计处的审计,确保了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学校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我指导开展了节能宣传月活动,并实施了澡堂刷卡系统改造,有效减少了水、煤气用量,仅此一项可为学校每年节约经费60多万元;对我校的磁卡售饭系统进行了改造,使我校的餐饮服务迈上了新的台阶。

加强了后勤部门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后勤管理处网站的开通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网站已受理近1000封师生来信,并被评为“最佳网站”;编辑了11期《后

勤工作通讯》,大力宣传学校后勤改革的方针、政策及改革成果;多次召开了学生伙食委员会、公寓委员会和单身职工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师生需求,不断改进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发扬奉献精神,树立了“勤奋热情、诚信务实”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我加强了对全处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引导,努力改进工作作风。2005年的几次暴雨,我处干部职工都在防汛一线,确保了学校安全度过汛期;在日常工作中实行“首问责任制”,杜绝推诿、效率低等现象,树立了“勤奋热情、诚信务实”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目前,我正带领全处同志积极引导两个集团认真巩固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果,努力推进后勤数字化建设,创建餐饮、维修两个省级“青年文明号”窗口,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改革。

作为后勤管理处的处长,我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时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省,虽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但离学校党委的要求和广大师生的期盼还有相当距离。究其根源,主要是自己学习不够,有时还存在浮躁情绪。但我坚信有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我一定能做好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让全校师生满意。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双击自动滚屏作者:庄敏 后勤服务集团庄敏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是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是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而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两个重要因素—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管理体制又具有决定性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体制,决不可能建立起高效的运行机制。虽然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过了八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体制性的桎梏和深层次矛盾渐凸,目前改革的步伐已减缓,难度进一步增大。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速度有快有慢,有向前走的,也有走回头路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今后,后勤社会化改革如何深化,改革和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已成为一个突破点,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变革过程和现状 1999年前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多是单纯行政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中,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经营等高度集中。学校对后勤“统、管、包”,后勤对学校“等、靠、要”。后勤职工端着学校“铁饭碗”,吃着学校“大锅饭”,实行以任务和经费承包为主的目标责任管理,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1999年11月,全国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在上海召开。2001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了改革的目的,确定了改革总体目标,规划了实施改革的步骤。几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告别了旧的后勤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探索、改革和创新,高校后勤服务朝着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需求的新型管理运营模式迈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了适合本校的管理模式,正积极稳步地实现后勤社会化的预期目标。虽然与最初规划设计的模式和进展速度不完全一致,但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一是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食、宿条件,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促进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二是基本建立了新的后勤管理体制,实现了学校管后勤与办后勤由不分到分的转变,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由不分到分的转变;三是社会化手段和企业化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后勤实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后勤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四是市场机制开始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从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看,大体上可归纳为小机关,大实体;甲乙方分开型;社会托管;注册资本、具有法人资格等几种类型。 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及解析 我校自2001年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一直沿用甲乙方分开型管理体制,学校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成立了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甲方权力,将学校后勤经营、服务职能以契约的方式委托给作为乙方的后勤实体承担,甲方对乙方的经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一、对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后勤实体和社会企业的定位不清 高校后勤是按照纯市场化的机制运作,还是按照公益或半公益性质的机制运作?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定位模糊,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和进入后勤市场的社会企业面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服务项目都严格实行政府限价,不能和社会一般企业一样,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能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运作。但有些职能部门和学校视其为一般盈利性企业,导致该给的政策不给,该落实的政策不落实,甚至乱收费、乱罚款;有的学校对新组建的实体该投入的不投入,该支持的不支持,存在"甩包袱"倾向,甚至要求不切实际的回报,挫伤了改革的积极性,影响了改革的持续推进。 二、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据分析,改革实施几年来,省级政府在用地、规费减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也比较好,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实体)在后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享受哪些支持政策,除税收政策外,大多没有明确,导致政府、学校和企业(实体)的责权利关系不清。 随着物价持续上涨,目前高校食堂、公寓经营过程中教育公益性与市场竞争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非常突出。为稳定食堂饭菜价格,保证伙食质量,国务院和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地按照财政隶属关系,对学生食堂给予补贴,但这一要求落实情况并不好。有的学校食堂,不但没有给予补贴,反而把学生食堂当成赚钱项目。此外,随着土地、建材、水电、用工费用的上涨,加上银行贷款利息持续攀高,各种收费项目繁多,社会企业投资开发的学生公寓建设与运行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学生住宿收费标准一直未动,使得许多学生公寓、公寓区正常运转面临困难,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水电费等而引发的纠纷已发生多起,社会企业开发的学生公寓"回购"风日盛。 三、对高校后勤的监督须进一步加大 湖南省教育厅认为,这几年,通过改革,一方面学校原有的后勤部门与学校初步分离,组建了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形成了甲、乙方的契约关系;同时,一大批社会企业包括个体经营者也进入了学校后勤服务市场,使高校后勤服务主体趋于多元化,责、权、利关系趋于复杂化,高校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过分强调高校后勤市场运作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失序、学校和师生利益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已影响到改革的成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面对高校后勤这样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行业中介组织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管合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行业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游戏规则",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xx大学开展“后勤服务质量月”活动方案.doc

xx大学开展“后勤服务质量月”活动方案 为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后勤管理效能,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决定xxxx年4月份开展全校“后勤服务质量月”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校开展“建设xx国际旅游岛”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加快“211工程”大学建设的发展目标,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全面实施后勤服务的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把后勤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活动范围 后勤集团、旅游学院后勤服务中心、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后勤单位。 三、活动时间 xxxx年4月1日—xxxx年4月30日 四、活动主题 拓展服务内容、构建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创建和谐校园。 五、组织机构 1、成立xx大学后勤服务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邢谷川后勤管理处处长 副组长:单明华后勤集团总经理

尤世珏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副院长 陈国强旅游学院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组员:李海清后勤集团副总经理 郑传宽后勤管理处综合科科长 郭胜才后勤集团总经理助理 吴志忠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后勤办公室 主任 何秀敏后勤集团质量与文化办公室副主任 徐小华旅游学院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处。 2、成立督查小组 组长:郑传宽 副组长:郭胜才 组员:何秀敏、吴志忠、徐小华、李卫海 督查小组负责对后勤集团、旅游学院后勤服务中心、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后勤开展“服务质量月”活动进行督查及考核。 3、成立后勤实施单位活动领导小组。后勤集团、旅游学院后勤服务中心、应用科技学院后勤相应成立“服务质量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活动内容 1、宣传发动:召开员工大会和利用条幅、网络、《简报》等宣传开展“后勤服务质量月”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宣传活动中涌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改革 【发文字号】市政发[2001]12号 【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1.02.25 【实施日期】2001.0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政发[2001]12号2001年2月2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1年陕西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陕政发[2001]3号)精神,支持西安地区各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实现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经研究,现就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实现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后勤服务设施建

设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工作环节。全力推进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对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教育强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区县、市级各部门要更新观念,增强全局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基本满足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的后勤服务设施。 二、高校后勤服务设施是指学生生活后勤、教职工生活后勤等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我市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加快高校学生公寓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对于教职工住宅,应

基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新途径研究

基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新途径研究 本文立足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目标和理念,对其改革的重要性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了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方面走入的某些观念误区,然后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几点新途径作了详细探讨。 标签: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在服务化、市场化、专业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使后勤部门的运行效率和高校的办学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然而当前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依然在服务质量、监督体制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亟需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1.1 目标以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作为改革的方向,以市场机制作为改革的主导,对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财力、物力、制度、文化等资源进行整理,将后勤服务和学校进行规范化地剥离,根据生产要素、产权等因素来对投入、产出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建立现代化的产权制度,保证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为高校的科研以及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1.2 理念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与改革,首先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主,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对其现实规律进行把握,转变改革的方法,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改革,提高改革的效益和质量。其次,应该坚持服务的理念,后勤实体的基础是高校,不能够脱离高校市场而独自运行,因此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应该以为师生提供优质、安全、健康、高效的后勤服务为前提。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都是为了满足师生在文化、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应该树立服务于科研、教学的理念,从被动式的后勤服务向主动式的服务进行改革。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在改革中应该树立以市场化作为导向的理念,走市场化道路。保证后勤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后勤管理体系,这是高校后勤实体想要实现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随着当前物业管理市场的逐步成熟,通过在市场中进行招投标,聘用专业水准的物业管理机构来进行高校后勤的管理,为高校的教职工进行服务,是值得推广的高校后勤管理市场化道路之一。 2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2.1 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在我国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趋势之下,当前相对较为滞后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逐渐对高校的发展建设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能够使高校后勤实体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为高校的办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鄂东职院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六部委99年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本院实际,现就本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现代企业应建立归属明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现有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结合我院实际,以发展为主题,以理顺关系为核心,依托学院,发挥后勤资源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规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可靠、高效、经济的后勤保障体系。坚持后勤改革以学院为主导、市场为引导和适度竞争的原则,发挥学院和后勤两个积极性,做到全面完成规范剥离,实行规范化运作;全面提高后勤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壮大后勤服务公司实力;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回报学院和师生员工。 二、改革的具体目标 1、遵循“合理剥离、依法监管、科学使用、适当扶持”的原则,学院与后勤服务公司实行契约管理,理顺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人事关系,明确责、权、利。通过委托管理协议,学院拥有资产所有权,并享有所有者权益和最终处置权;后勤服务公司拥有资产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经营调配权,使后勤服务公司真正成为经济上独立核算、自

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2、院办代表学院对后勤服务公司予以监管,制订各种服务标准,加强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后勤服务公司签订具体项目的经营服务合同。 3、按提高学院资源使用效率,保障后勤服务水平和利于学院稳定的原则,对后勤使用的学院资源根据使用性质分别实行有偿使用和零租赁,并核定后勤向学院上交利润比例,既保证后勤实体的健康的运行又提高学院的办学效益。 4、后勤服务公司按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用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 三、改革的措施 1、改革现行后勤管理体制坚持事企分开,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组建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服务逐步过渡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使其真正形成社会化的后勤服务机制。 2、改革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后的后勤服务公司各实体按照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办法,实行干部聘任制、工人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工人的界限,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达到规范分离、减员增效。 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原属学院正式编制职工在改制后,工龄连续计算,档案工资保留,并正常晋级,在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公费医疗等方面与校内职工同等待遇,达到退休年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全国各地各类高校顺应自身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改革方式,其中有成有败,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也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尤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新的不断发展的形势,面对各高校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新要求,原先已经过十年探索并趋于成熟的发展模式再次遇到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出并解决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的瓶颈,探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举措,重塑高校后勤新形象,才能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既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又适应高校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管理等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制约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瓶颈 (一)主体因素 主体问题在这里主要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过程及其结果。主体作用良好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良好,否则反之。目前高校后勤工作的主体由后勤管理人员、后勤经营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部分构成。经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多年的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主体的基本情况稳定,但是不足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1、后勤管理人员 这里所说的后勤管理人员是特指高校学校层面的从事大后勤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肩负着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保障后勤体系顺畅运行、保障后勤实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的使命,后勤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可谓不大,任务不可谓不重。然而,多年来,由于思维习惯和管理惯性使然,不少高校对此重要和关键部门的后勤管理干部的定位一直存在偏差,同样是服务和服从于整个高校发展的大局,为高校发展贡献心力,但是广大后勤管理干部的地位却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使得许多后勤管理人员荣誉感和成就感缺乏,致使不得不时常考虑个人出路和前途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些高校将后勤部门作为干部分流的承接单位,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基本是按经验和习惯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往往没有经营管理知识,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外聘管理干部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较低,加上待遇上与学校在编管理干部又有较大差异,稳定性和积极性较差;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将后勤管理部门条块划分太多,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加上一些后勤管理干部本位主义的影响,人为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壁垒和障碍。

2021年强化改进高校后勤服务提升建设质量建议

强化改进高校后勤服务提升建设质量建议 后勤建设的高质量,取决于后勤保障体制的完善和服务保障人群的高素质,矿大后勤的后勤整体建设尤其是计量核算一直是在全国的前列,有些管理的力度和后勤保障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其它院校是难以学习和借鉴的。 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后勤保障硬件设施和中水回用系统的建立又走在了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尤其是节能减排的亮点十分突出,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满意率上集团又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推进后勤服务承诺制。但近几年在校外的影响比较平淡,在校内 ___和各学院职工有这样和那样 ___,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更新管理手段上想办法,提出以下二点建议: 1、成立一个调度中心,协调和解决后勤服务保障的所有问题。在学校内公布一个24小时值班调度 ___,只要是和后勤保障有关联的任何 ___,都受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处理解决问题,并做好用户回访记录。 2、在南湖校区实施“能源监测,资源整合”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此系统采用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

库,通过web发布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的用水用电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自动进行水漏失分析和用电异常情况识别,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各类故障现象,进行综合决策,十分适应学校的管理特点,令使用者和管理者使用得心应手,可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在研究管理方法上下功夫,提出以下二点建议: 1、技术力量的保留与培训,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淡化身份”的原则,将包括管理层和一线服务层的所有岗位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努力做到知人善任,因才而用,大胆选拔品质好、能力强、有事业心的年青员工到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上,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克服过去固有的惰性,极大地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其次,实行以德、能、勤、绩为核心的考核制度。要留住人才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感情留人。作为部门的 ___,工作繁忙,但是,应抽出必要的时间到一线去,和员工多谈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需求和愿望,帮助他们解决切身问题。多了解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多关心他们 ___和建议,做他们的知心朋友。②事业留人。要使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部门的发展目标,让其___到有提升和晋级空间,在工作的同时,让其 ___到他一样是在干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全国高校后勤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高校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受多方面制度的制约,这项改革远未完成,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部分地区和部分高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保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克服体制机制障碍,不仅是健全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对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为导向,克服机制体制障碍,深化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整体改革发展相适应、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学制度要求相符合、与社会第三产业相融通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基本原则:坚持政策支持、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相结合。坚持校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高校主责、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广大师生为本,兼顾后勤职工利益。统筹协调高校后勤改革与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步骤。 二、总体目标与方针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依法监督”比较完善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 4、工作方针:坚持“巩固、推进、创新、优化、规范、提高”。即:切实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规范市场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一)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一)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过程中在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成本管理机制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后勤管理改革成本管理 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有全方位、高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做保障,也就是高校后勤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既要遵循市场的原则,又要充分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这就决定了高校后勤必须努力创新经营机制,不断拓宽服务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后勤作为服务保障部门,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解决好突显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进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后勤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设施条件,增强了校内服务市场活力,较大幅度的增加了服务项目。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促使高校在短时期进行基础设施的密集建设,且受财力制约,大都是负债建设,导致部分高校资金压力凸现。加之,近一时期以来,物价上涨迅速,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后勤是学校的高消费部门,高校每年的经费支出,后勤方面占有相当大比重。高校资金不足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特别是在水、电等基本保障项目上,资金困难的影响更是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后勤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选准新的管理改革切入点,挖潜增效,开源节流,缓解资金压力,成为高校后勤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都实施了较大动作。校内的收入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后勤职工因职称较低,收入又不及别人,逐渐产生低人一等思想和感觉被抛弃、轻视。虽然,后勤管理改革的一项主要目的是增加职工收入,但经营和服务主要是准市场化的模式,重点维护师生利益,保本微利,经济收入较少,也不可能较大增加收入,给大部分高校后勤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带来新的压力。 二、高校后勤深化管理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以改革为目标坚持持续发展在后勤管理改革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是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思路,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全面推进,既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又不能顾此失彼,人为地造成改革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好后勤建设的持续积累与硬件设施建设,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放弃建设和积累,挖掘明天的资源,破坏明天的市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考虑改革问题时,要了解和不断满足学校与师生的各种合理需求,把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中。惟此,改革方能贴近实际需要,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要求,赢得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认可,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遵循教育和经济规律原则衡量后勤管理改革的成败,主要看是否通过改革达到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最终有利于促进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二是要牢牢把握高校后勤改革的姓“教”特色,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向,通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保障。三是要突出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目标要求,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管理,明确任务,细化责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食堂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食堂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摘要:高校食堂服务是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食堂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有较大影响。在高校后勤工作迈向社会化的今天,高校食堂要在逐渐开放的校内市场中求生存,就必须注重服务质量,以服务质量赢得市场和效益。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使用定性的方法来对高校食堂实施服务质量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虽然简单,但过于主观且不够科学,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科学、客观、定量化的食堂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科学地得出合理的评价指标,借此客观反映食堂的服务水平。科学的评价方法的实施有助于管理者了解食堂真实的服务质量,同时为食堂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这对提高食堂的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理论构建了食堂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校食堂;指标体系;权重。 正文: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Process(T.I .Saaty)在2O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系统分析法。该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问题分成若干有序层次,根据对客观现象的判断,就上一层次上的排列因素对高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表述.即构造各层的比较判断矩阵。然后根据这一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权重。最后,通过对各层的分析,得到整个问题的总排序权重,从而为决策问题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高校食堂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将评价者对复杂问题进行决策和评价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模型化和数学化,简化问题的系统分析计算,同时有助于评价者保持思维过程的连贯与一致性。 二、高校食堂服务质量的层次分析法体系构建 (一)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本文采用的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是经业内专家反复论证筛选确立的,能综合反映高校食堂的服务水平。体系的层次设计共有三级:第一级为目标层,是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其权重为A;第二级为准则层,为反映服务质量不同侧面的三项评价指标,包括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质量和服务评价,其权重为(B1,B2,B3) ,对3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一个判断矩阵。第三级是第二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由体现满足师生不同需求的13项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其权重分别为(C1,C2,C3,C4,C5 ,C6) ,(C7,C8,C9,Cl0) 和(Cl1,C12,C 13) ,对3个矩阵中的相关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到3个判断矩阵。 表l 高校饮食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点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点思考 摘要:21世纪初期,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国。它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我们身处这场改革大潮中,充满蓬勃雀跃之势,以期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学校实际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在此,根据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并结合本人工作,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资产;财务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长时间以来,在传统计划导向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成规化的特点。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研、后勤保障占有的总资产量一般均在80%以上,这三类的事业费用都由国家财政预算单位统筹统拨,学校财务部门期初按计划领拨经费,在期末核销经费支出数目。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只计投入不计产出的理财方式,弱化了后勤财务管理能力,固定资产投入量大,但实际管理松散,会计人员的工作局限在账簿和凭单的常规工作之中,会计工作方式具有程式化和单一性特点。1998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第一次将“教育成本”和“经营结余”的理念贯入高校会计管理制度中。随后,在市场经济变革力量的策动下,高校后勤改革持续推进,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纯行政管理向部分经营实体转变的模式应运而生。传统仅“记账式”和“报账式”的简单核算模式已不适应改革推动下的管理要求,这就使得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会计工作不能局限在账簿凭单中,应把核算管理当作立足重心,而非简单意义上的“记账报账”工作。资产和财务管理也应从传统计划的影迹中走出来,摆脱过去陈旧核算模式的局限,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充实新知,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的政策方法途径,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管理要求。 二、社会化初始期,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清产核算,明细产权。集团(中心)从学校成建制度中分离出来,实行准企业化管理,要对集团(中心)所使用、占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查核实,明晰产权。在初始阶段,集团(中心)拥有对学校资产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学校以零价格使用或优惠价租赁,集团(中心)作为承租方,负有过渡期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流失的义务,有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适时或可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固定资产年限折旧。同时,做好资产核算工作,为后勤服务融入社会第三产业,或进行股份制改制做好基础工作。其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初创阶段,学校可能仍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事业费和固定资产等,作为集团(中心)运作的保障。由于学校投入的资产比重和事业费数量的差异,集团(中心)内部的实体经济性质和经济类型就有所不同,大概分为:管理服务类、有偿服务类、经营服务类。不同属性和类别的实体,在财务管理和操作中区别很大,这对会计人员从业的政策解读与执行,具体工作要求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例如:对管理服务类,学校拨付的日常事业费,应履行目标责任化管理,考量项目完成和工作绩效情况。另一方面还需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推行合理可行的收费标

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改革探讨

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改革探讨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随着高校办学形式进一步社会化,师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高校的后勤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问题。从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角度对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改革略做探讨。 标签: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改革 一、问题提出 高校多年来形成的供给制模式的后勤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高校对后勤“包”得太多、“统”得太死,缺乏应有的活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自身暴露了许多不适应高校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职工手捧“铁饭碗”吃高校的“大锅饭”,管理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同职工的切身利益没有挂起钩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尽管高校每年对后勤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后勤服务的设施老化、管理不善,加之各种费用的不断提高,后勤经费仍然严重不足,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维修和更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后勤服务投入越来越多,高校的负担越来越重;三是后勤管理手段较落后,漏洞较多,浪费比较严重;四是一些后勤职工素质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服务水平跟不上,工作效率低,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要求。 二、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矛盾与现状 第一,高校物业管理主要还是经验型的,管理手段落后、服务意识差,师生意见大。例如,就学生公寓而言,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师生法制观念的逐步增强,原有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以及具体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应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过渡,努力实现“住宿契约化、管理制度化、服务标准化、行为人性化”的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这也是高校公寓管理所追求的新目标。再如,在水电维修管理方面,维修服务不及时、服务态度不够好、费用支出较混乱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往往引起师生的极大不满。 第二,高校饮食服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堂基础设施差、日常管理混乱、队伍建设不稳定等三个方面。具体而言,一是餐厅、操作间、炉灶、备餐间、仓库和微机售饭系统等基础设施老化、损坏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二是食堂在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服务质量、采购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方面依然做得不尽人意;三是食堂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流动性大、主人翁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是造成大学食堂伙食质量差、饭菜品种单一、价格高、卫生差、服务态度不好、师生满意度低的主要症结。而食堂恰恰又是师生特别关注的窗口,例如,浙江理工大学后勤集团的一项调研表明,师生对食堂的关注度最大,怀有的期待感也最强。

浅议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点

浅议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点 【摘要】后勤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活动,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后勤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后勤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 1.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必须认清的几个原则问题 1.1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基础。要做到“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前提是要有合格的市场主体,否则学校就无从自主选择。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不同,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高校教育的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特殊的政治责任。从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都采用过甲乙方协议的管理模式。首先,高校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因各自不同的情况,标准很难一致,故大多采用“成本倒推法”,而不是“市场计费标准”。由于物业中标费用偏低,该企业很难贯彻落实《劳动法》的相关条例,用工的负担和风险日益突出。致使对绿化日常养护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造成其隐性的园

林损失。再次,其承包时间的短期性不会因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学校绿化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局部改造。吸引优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并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这种改革模式,要求学校与社会方之间紧密配合,互惠互利,形成共赢的局面,才能把改革继续推进。而社会企业的短线经营策略使为数不少的高校步履维艰,极不利于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 1.2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坚持服务育人是宗旨。我国高校后勤长期坚持的“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即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是由高校后勤“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的双重性所决定的。这个宗旨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灵魂,必须坚持,不应动摇。学生公寓管理、学生食堂服务、校园环境管理等是后勤管理的重点、热点问题,也是高校管理的敏感问题,涉及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和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切不可简单化地实行承包经营。高等学校是一块特殊的阵地,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只强调经营及经济效益,而忽略或弱化作为高校后勤的本质属性:服务性功能。不能只注重改革的短期性、表面性,而忽略其长期性和深入性。因此,在其后勤社会化的服务中,除了强化市场和服务以外,还要增强政治、思想的教育和管理,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和现实决定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深入分析,及对现有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的梳理,对进一步构建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开辟特色后勤保障工作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保障管理可持续发展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Logistic Work //Wang Jian,Qin Jindong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logistic work in Changzhou Campus of Hehai Universit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writers'consideration on a specialized logistic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ve 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uthor 's address Changzhou Campus of Hehai University,213022,Changzhou,Jiangsu,China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下简称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和为高校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重任。 河海大学一贯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因为这是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河海大学全体后勤人兢兢业业、辛勤付出,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后勤各项工作的改革,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优良的后勤服务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拓宽内涵、与时俱进 高校后勤工作体系范围广、内容多,工作时效性要求强,包括了教学后勤、科研后勤和生活服务后勤等多层面的内涵,各层面的服务保障既各自相对独立、有着各自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特点,又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校完整的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它不仅要逐步提高师生生活服务保障质量,同时也要着眼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后勤、科研后勤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 2坚定信念、强化服务 后勤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稳定,后勤工作无大事,但出了问题无小事,故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后勤”的理念,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始终坚持“让师生满意”,并将其作为衡量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唯一标准,始终把“满意无极限,服务无止境”、“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3认清现在、把握实际 3.1后勤社会化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 1999年11月2日,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 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以此为标志,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 经过10年的改革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局面。部分高校将企业做大做强,完全社会化,另一部分高校在进行探索后又重新回到改革前的局面,更多的学校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探索中寻找适合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 目前高校后勤市场还不健全、高等教育改革尚未完善、高校后勤正式职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实条件下, 高校后勤仍是学校事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要承担学校的政治责任、公益性服务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责,这些都决定了目前高校后勤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进程较缓慢。 3.2在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中,后勤工作仍有明显不足 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校园基本建设方面,现有土地面积不足,自筹经费能力有限,基本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资产管理方面,教师的办公、科研和实验条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不高,资源配置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服务质量和整体素质能力与学校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 距;财力保障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不够强,办学规模与层次较小,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办学经费紧张,办学资源总量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些不足制约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3.3追求一流后勤、师生满意仍有较大空间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较缓慢的吸收、消化和付出的过程。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内,改革效果很难显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师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如为教师的办公、科研、实验以及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等目前所提供的条件还远不能达到其实际需求。学校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广、事务多,千头万绪、内外交错,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各有不同,加之一些硬件设施的局限,造成了为广大师生服务上的局限性,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4解放思想、努力探索 近年来,我校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各个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造了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大了保障力度,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4-0188-02 188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例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例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何处去?是近年来常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几年来,我校积极稳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总结,以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规律,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后勤改革明确方向,也为其他高校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实践基于认识,认识到什么程度,后勤改革就到什么程度。在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之前,有必要简要阐述我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认识。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校后勤服务经营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然性。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必须融入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之中,高校从市场中获取后勤服务。第二、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是彻底剥离原有后勤,实现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即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实现原有后勤实体的规范、彻底剥离,能否实现传统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将是衡量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这是后勤社会化的主要任务。第三、社会化的目标是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既“市场提供服务,高校自主选择”,高校通过市场自主选择服务,构建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第四、后勤实体企业化的基本模式是股份制。发展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后勤服务企业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形式。第五、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艰难性决定了社会化的渐进性,必须从长计议,分步实施,稳健推进。总之,社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核心是企业化,模式是股份制。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道路。第一、确立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稳健发展”的改革方针。第二、制定了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两个策略:一是剥离原后勤部门,并通过改革使其逐步走向真正的企业;二是逐步开放校园市场,形成有序竞争。二者相互促进,最终要实现后勤服务的完全社会化。第三、制定了后勤实体企业化从整体剥离到注册专业化后勤服务公司的改革道路,以及从国有独资到员工持股的股份多元化改革道路。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老人问题、资产问题以及教育公益性问题等。几年来,由于认识到位,规划前瞻,思路明确,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逐步构建起来。 一、从简单剥离到真正企业化的改革路径 轰轰烈烈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以高校剥离后勤实体为标志开始的,各高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后勤发展总公司或后勤集团公司,使后勤实体从学校行政事业体系中脱离出来。但这种剥离并未实现2000年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色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以致于有些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提出质疑。后勤实体虽从学校行政系统中脱离出来,但实际上“脱而不离”,无论校方还是后勤实体部门都把后勤实体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来对待和管理;后勤“实体不实”,学校办后勤的职能没有改变。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认识上、操作上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对后勤社会化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后勤实体企业化及其实现模式缺乏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也就停滞不前,难以突破。 后勤实体从学校剥离以后应当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只有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才能具有法人财产权,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才能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真正脱离学校,实现事企分开,学校才能摆脱经营风险;才能真正解决内部人事、分配、资产等种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真正有效配置学校和社会的后勤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使学校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后勤实体发展壮大。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注册就完事,一注册就包医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