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新区大尺度广场规划设计方法浅析——以重庆西永中心广场规划设计为例

城市新区大尺度广场规划设计方法浅析——以重庆西永中心广场规划设计为例

https://www.doczj.com/doc/f78358768.html,

城市新区大尺度广场规划设计方法浅析

——以重庆西永中心广场规划设计为例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for Large-scale Square in New Urban Districts

—A Case Study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hongqing Xiyong Central Plaza

蔡一暄 金 刚 CAI Yixuan, JIN Gang

摘 要 作为重点工程的新区公共空间,在推动招商引资、吸引人口集聚,弥补老城公共空间“欠账”的多重需求下,屡屡出现尺度过大的现象,为新区的后续发展埋下隐患。本文从引起公共空间大尺度现象的原因入手,提出兼顾多方利益需求的工作原则。以重庆西永中心广场规划设计为例,探索城市新区大尺度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和规划策略,并总结大尺度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用于指导大尺度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调整改造,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尺度广场;城市新区;公共空间;重庆西永

Abstract: It is quite often to notice an over-scaled public space in new urban district. As the key project, the public space in new urban district is expected to meet the multiple needs of promoting investment, attracting population and compensating the insufficient public space of old urban district, which is a hidden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 district in the long term.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working principles for a balance of different interests by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over-scaled public space. Target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hongqing Xiyong Central Plaza,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ideas, technology roadmaps and strategi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a large-scaled public space in the new urban district, and also summarize its general methods. It’s expected that it will guid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rge-scaled public spaces and its improve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Large-scale Square; New Urban District; Public Space; Chongqing Xiyong

0?引?言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新区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升级提供了空间保障,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城市新区建设起步阶段,常常将宽阔的景观大道、大尺度的广场、公园等作为启动工程,用于宣传新区建设,促进招商引资,吸引人口集聚。这种“广告”效益主导下的大尺度公共空间,容易忽视居民活动、城市功能需求与公共空间尺度的匹

配关系,客观上造成公共空间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阻碍其他城市功能的发展。

1?对大尺度广场现象的认识

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建设阶段,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都出现过公共空间尺度过大的现象①。针对这种现象,学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如韩波提到“在一些城市新区,占地几百亩的广场毫不稀奇,一眼望不到边际。大量良田被占用,有时资金不到位,长

期撂荒,杂草丛生,少至一年,多至几年”[1]

;秦红岭提到“公共空间尺度过大,既让人感到不亲切、空旷冷漠而且毫无生气,又难以引发人们的自发性交往活动”[2];也有学者提出在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2095-6304(2014)04-0114-04

作者简介

蔡一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规划

师,caiyixuan_8442@https://www.doczj.com/doc/f78358768.html,

金 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规

划师

DOI: 10.13791/https://www.doczj.com/doc/f78358768.html,ki.hsfwest.20140419

蔡一暄, 金刚. 城市新区大尺度广场规划设计方法浅析——以重庆西永中心广场规划设计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29(04): 114-117.

https://www.doczj.com/doc/f78358768.html,

缺乏广场文化的中国,大规模的广场建设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奇异社会现象,它反映出当今中国社会从封闭、集权走向自由、开放的艰难转型[3]。国家也出台了针对大广场、宽马路等城市建设问题的管理控制意见②。

然而公共空间这种大尺度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是城市旧城区公共空间的“欠账”需要在新区弥补。我国城市发展初期,受到经济发展制约,公共空间供给有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对环境品质的日益追求导致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大。在旧城空间制约下,城市新区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重点地区。第二是招商引资,吸引人口聚集的需求。作为政府主导投资的项目,新区公共空间因其稀缺资源属性,最适合充当“广告”的角色,而尺度规模成为广告宣传的核心噱头。第三是转型文化背景下的决策者观念。如俞孔坚总结的:封建专制意识、暴发户意识、小农意识,以及决策者对中国人公共生活需求的高估,是

导致公共空间尺度过大另一原因[1]。

所以,对公共空间的大尺度现象不能盲目批判,而应该遵循其客观发展需求,通过技术手段积极引导空间的优化,兼顾市场、政府决策者和公众的利益诉求。

2?重庆西永中心广场规划设计实践

2.1 项目背景

西永组团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是重庆电子科技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2011年底,在外有产业支撑、内有设施投入的情况下,政府启动了西永商务中心区的建设。而原控规③在城市核心地区规划了约12ha 的方形广场,确定为西永商务中心建设的“启动工程”,被寄予带动整个城市新区全面发展的重任(图1)。

2.2 总体思路:多目标下的“分解与重构”

根据西方经验,公共空间规划将出现

更多的公益性倾向,全面关注生态、社会等影响,用于完善城市结构、保护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所以规划提出兼顾多方利益,实现城市新区多重发展目标的总体思路。在广场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从空间的“分解”与“重构”入手,“分解”大尺度广场,使其空间形态与周边城市功能契合,布局与外围自然山水环境充分对接;“重构”一体化的城市开敞空间景观序列,将广场外部自然开敞空间与广场内部空间整合,整体提升西永商务中心核心地区环境品质。2.3 规划策略

基于“分解”与“重构”的总体思路,规划从三个方面着手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工作。

(1)重塑广场整体形态,塑造公共空间序列

规划以广场为媒介,促进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协调,突显“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不出城廓而有山水之怡”的人工与自然和谐之美[5]。

为弱化广场东西宽度对两侧商业购物人流的阻隔,将广场宽度由350m压缩至130m,并取消原广场空间与商业用地之间的车行道,使广场与商业用地无缝衔接。为使广场能够直接辐射两侧更多的商业用地,将中心广场长度由350m延伸为820m,这样方形广场变为更符合新区由南向北发展态势的带形广场。

将“剩余”的广场面积指标分为两部分,分别布置于广场正南、北两侧的山地郊野公园附近。借用中部城市主干道路的串联,将中心广场向南延伸至寨山坪森林公园,向北延伸至虎溪河与梁滩河交汇的双溪口郊野公园,将囹圄一隅的广场延伸成连绵5km,串联南北两大自然开放空间的城市公共空间序列,促进城市环境与自然山水的互动与对话(图2)。

(2)细化广场内部空间,将单一广场变为“广场群”

为了进一步弱化过大尺度对广场内各类活动的消极影响,需要细化广场内部空间,

形成具有变幻的街道空间和小型广场,

图1?西永中心广场的区位

Fig.1 location of central plaza in Xiyong

https://www.doczj.com/doc/f78358768.html,

产生一种使步行距离变短的心理作用[6]。

基于周边用地功能和城市道路,规划将中心广场划分为行政文化广场,阳光草坪广场、中心活力广场、科技展演广场四大主题分区。运用由南向北“自然向城市渗透”的空间和景观组织理念,采用空间划分、植被种植、设施分布、铺装形式等手法,将四大分区再划分成大小各异、尺度多样的广场群。

例如,在中心活力广场和科技展演广场衔接处,通过小型下沉广场进行连接;阳光草坪广场通过隆起的塑形草坡划分空间;中心活力广场通过旱喷来丰富大空间的视觉感受。在大小空间之间形成连续与对比时,就大大提高了体验大空间的质量[6](图3)。

另外,针对商业广场的属性,规划通过对商业步行街的尺度研究,在广场东西两侧各预留40m ④的连续“街道广场”,服务于购物人群的短时间坐憩、等候和观看

[7]

发生在广场中的各种活动,也进一步弱化了广场的东西向尺度。

(3)突出山地和科技的城市文化特征在中心广场与南部寨山坪公园的结合

处,打造跨街天桥、台地广场、登山步道,将平坦的中心广场与寨山坪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将广场主题功能分区与分台形态结合[8],充分利用台地广场的立体复合空间安排停车等功能,突出重庆山地景观特色。

强化景观小品造型与风格体现科技的主题,强调声光电技术装置营造出丰富且具有科技气息的视听感受。将与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体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方式,在为市民提供游憩娱乐服务的同时,促进了科技产业产品的运用和推广[9],强化了西永新城的科技文化内涵。2.4 广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

为确保后续城市建设能与中心广场在空间、功能、景观视线上相匹配,规划对紧邻中心广场的城市地区的功能规模与布局、环境与建筑空间形态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用于指导原控规的优化调整。

比较重庆多个城市副中心各类功能建筑总量⑤和空间布局特征,提出中心广场所在核心地区的商业办公建筑开发规模和功能布局调整方案,保障西永中心广场形态

调整与周边地区保持同步,促进公共空间与城市功能的全方位匹配。

建立数字模型和实体模型,以人视角推敲中心广场与南部山地、外围建筑的空间尺度和视线关系,提出一些能够加强公众意向的元素,增强城市中心地区的整体视觉形态[10](图4)。

3?大尺度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总结

大尺度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维持较大的总体空间规模下,通过多种手段,提升“人本化”的尺度感,匹配公共空间与城市活动的供需关系。具体的大空间处理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将单一大空间分解成关联的多个空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单个空间的规模尺度过大,促进更大范围的城市发展。另外,由于分解后的多个空间可以通过道路或视线相互联系,形成长度突出的空间轴线或节点数量突出的空间网络,利于服务更多市民,也便于城市建设初期用于招商引资。

第二,广场和公园混合,弱化两者边界。大广场往往被人诟病,但公园的尺度弹性较大,可以增加大尺度公共空间中的公园比例,弱化“非人性”尺度感。在国内外一些实际项目中已经很难清晰的区分公园与广场的边界⑥,如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广州珠江新城中轴等(图5)。

第三,划分内部多元空间。城市开发建设中多利益主体的参与,以及不同人群、不同活动对公共空间尺度有不同的需求,使得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利用大尺度公共空间资源,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提供多种形态、多种尺度、多种氛围的人性化空间,激发城市多元活力。

4?结?语

彭真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担任北京第一任市长时,就针对当时北京的“大马路”现象提出:不要害怕,要看是否符合发

展的需要[11]。我们在对待公共空间的大尺度现象时,也应该怀着包容的心态,

着眼

图2?中心广场的新形态

Fig.2 new form of central plaza

图3?广场的内部功能与次空间划分

Fig.3 the function and small space of central plaza

https://www.doczj.com/doc/f78358768.html,

未来的智慧。

首先要能理解这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多方利益需求,多种社会文化综合作用在空间上的一种必然现象。虽出现了很多问题,但也有合理之处,不应全盘否定。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整体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和政府对城市规划事业的重视和完善,公共空间建设会更贴合普通人的视角,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与整个城市和谐共荣。注释:

① 例如大连市南部海滨的星海广场约64hm 2,重庆两江幸福广场(含公园部分)约20.4hm 2等。

② 2004年2月23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公开发布了《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

③ 指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重庆市主城区西永组团L 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文皆是。

④ 通过对上海南京东路、成都春熙路、重庆三峡广场、重庆观音桥商业步行街、德国慕尼黑商业街等成熟商业步行街的研究,发现H/D ≈1,宽度40-50m ,是商业步行街的合适尺度;H/D<1,宽度60m 以上时,空间空旷、冷漠;H/D>1,宽度小于20m 时,

空间压迫、闭塞。

⑤ 通过对多个重庆城市(副)中心的研究,综合考虑西永商务中心的定位,建议将片区内350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建筑总量调整为200万平方米以内,其中100万平方米为商业功能。

⑥ 国家在2012年1约1日起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将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统一纳入G 类用地中,也是对此发展趋势的体现。参考文献:

[1] 韩波.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反思[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11, 12(01): 44-47.

[2] 秦红岭. 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意蕴[J]. 现代城市研究, 2008(04): 13-19.

[3] 蔡永洁, 黄林琳. 当代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动力与角色危机——基于社会学视角的观察[J]. 理想空间, 2009, 10(35): 4-9.[4] 王珏. 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67-269.

[5] 黄光宇. 山地城市学原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61-162.

[6]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43-145.

[7]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 俞孔坚, 孙鹏, 王志芳,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8.

[8] 蔡一暄. 西南山地城市形态构成的技术性要素研究——城市形态与山体环境[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1: 77-78.

[9] 蔡一暄, 杨学惠. 科技新城公共空间设

计——以烟台辛安河东为例[J]. 重庆建筑, 2011, 10(05): 11-14.

[10] 凯文·林奇. 城市意向[M]. 项秉仁, 译. 北

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88.

[11] 朱文一. 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

设计理论(第二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41.图片来源:

图1: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重庆市主城区西永组团L 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图2-3:作者参与的《重庆市西永城市中心广场规划设计》成果图

图4:作者参与的《重庆市西永商务中心城市设计》成果图

图5:昵图网https://www.doczj.com/doc/f78358768.html,, Evanone, No. 20120905162109582139

收稿日期:

2014-03-27(责任编辑:曾引

图4?广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Fig.4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the plaza and

urban space

图5?广州珠江新城中轴

Fig.5 “pearl river metro” axis in Guangzho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