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附外文文献及译文-高速公路线形设计)

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附外文文献及译文-高速公路线形设计)

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附外文文献及译文-高速公路线形设计)
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附外文文献及译文-高速公路线形设计)

毕业论文

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附外文文献及译文-高速公路线形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公路设计中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本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首先,讨论道路修建的可行性,从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交通量的增长情况来论述该公路修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道路修建进行理论研究。

其次,本着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当前交通量以及交通量增长情况来确定公路等级,并根据公路等级来确定道路设计中的技术指标。

最后,为了作到路线方案的最优,选择两条方案分别进行初步设计。根据一定的技术指标来进行方案的比选,选择合理的路线方案来进行详细设计。

关键词公路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the highway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design contains the whole stage in the designing course .

First of all, discussing the feasibility building in road, at topograph, and the growth situations of volume of traffic come and expoud the fact this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who highway build meteorological hydrology terms, etc. natural factorses geology. Build the theoretical hydrology research for the road.

Secondly, in line with utilizing local resources rationally, Consider and at present and volume of traffic increase traffic situation come and determine highway grade topographies, geologies, hydrometorological termeseses natural factors.

At last, come and determine road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design according to highway grade. Moreover, for accomplishing scheme optimum route, choose two schemes to be designed tentatively respectively. Come and carry on to then selecting, choose rational route scheme design in detail scheme according to certain technical indicator.

Keywords highway design road bed design design on pavement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我国的公路现状 (1)

第2章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3)

第3章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5)

3.1 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 (5)

3.1.1 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 (5)

3.1.2 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5)

3.1.3 沿线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 (5)

3.1.4 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 (5)

3.2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影响 (5)

3.2.1 气象资料的影响 (5)

3.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影响 (6)

3.2.3 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6)

3.2.4 建筑材料分布的影响 (6)

第4章道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7)

4.1 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7)

4.2 技术指标的确定 (7)

第5章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9)

5.1 路线设计 (9)

5.1.1 选线原则及注意事项 (9)

5.1.2 平面设计 (9)

5.1.3 路线的纵断面设计 (10)

5.2 方案比选 (10)

第6章详细设计 (13)

6.1 路线设计 (13)

6.1.1 路线平面图 (13)

6.1.2 路线纵断面图 (13)

6.1.3 平纵线形的组合 (13)

6.2 路基设计 (14)

6.2.1 填方路基 (14)

6.2.2 挖方路基 (14)

6.2.3 路基防护 (15)

6.3 排水设计 (15)

6.3.1 路拱设计 (15)

6.3.2 路基边坡及沟渠设计 (15)

6.3.3 涵洞设计 (16)

6.4 路面设计 (18)

6.4.1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18)

6.4.2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1)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1 (29)

附录2 (33)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我国公路运输特点:

由于社会生产与消费的需要,人们必须克服空间上的阻隔,实现人和物的移动,为具体实现这种移动提供服务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成为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的关系,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宫”。公路是交通运输方式中的一种。与其它方式相比,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1)机动灵活能适应各种地形条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

(2)“门到门”的运输在货物集三点直接装卸,不需要中转。从而节省时间和费用,减少货损,尤其是短途运输。

(3)通达性好可以深入到边远地区或山区,直接与任何工矿企业厂区或居民点相连。

(4)投资少,社会效益高与铁路、航空方式相比公路运输投资较少,见效快。公路的建设给沿线广大地区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的效益。

(5)运输成本偏高由于汽车燃料价格偏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导致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和水运。

1.2我国的公路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运输系统。公路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特别是“七五”和“八五”的十年也是公路工程实现现代化过程的十年。这十年中高等级公路建设和深水大跨桥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1995年底,全国民用运输车辆3000万辆,全国公路客运辆占各种运输方式的总量的88%。旅客周转量占50.5%,公路货运量占76.6%,货物周转量占13.6%。公路交通这一运输方式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势头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公路的设计、建设与管理水平已得到较大的提高。

在公路建设方面,通过推广应用CAD技术,引发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截止到1995年底,全国40家部、省(区)、直辖市公路设计部门,在公路设计中全部应用了CAD技术,发展最快的设计部门人均计算机已达到1.1台,并取得了绘画版,设计文件100%由计算机完成。在路线立体交叉和独立大桥工程的透视和动画显示中应用了三维技术。在公路设计管理方面,全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和设计图示。在公路建设和管理上,我国普遍实行了招、投标管

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公路建设的管理水平。

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交通继续作为经济建设重点之一,并规划在2010年是我国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想适应。公路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我们应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与交通相适应的战略高度上,为我国的公路建设贡献才华和力量。

我国的公路建设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建设公路主骨架在内的“两纵两横三条线”,行成几条通行能力大,规模效益好的南北向、东西向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其它国道主干线和对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的其它公路,加强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公路建设。

第2章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前期对建设项目的一种考虑与鉴定。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有利,建设上是否可能,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全面科学论证的技术经济研究活动。目的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建设项目决策的失误,提高投资的综合效果。

黑龙江省阿城市附近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但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的原因,经济增长十分缓慢,既然早有“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前,那么在那些偏远山区,要发展经济,修建公路是十分必要的。此次要修建的公路地处三大家—磨盘屯,此两地正是属于这样的地区。据交通调查,此段区间的交通近年来发展比较繁忙,年增长已达7.0%,但两地间的道路皆是一些羊肠小路,无一条能直达的道路可行。大大影响了两地及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虽说此两地经济力量不是很强,但此区间附近有石灰厂和小型采石场,沿线有丰富的沙砾,这些都为修建公路提供了材料,从而节省了开支,所以这为在此两地间修建公路提供了经济条件。

先谈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适应交通量增长的需求根据交通量调查和发展预测,S209道的平均日交通量为1800余辆,交通增长率为6%。该路段一直没有合理、合适的路线,为适应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求和减少司机车辆的绕行,改善交通环境,该项目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2)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的需求该地区的林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有着较多的铁矿、石灰等矿物资源。但因交通不便大量资源难以外运,致使长期经济之后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由于交通的不便利,使得大好旅游资源难以开发。投资环境也因没有路而显得窘迫,致使投资商对此地不感兴趣,因为商品难以大进大出,信息不能快捷传输,该路的修建必然能缓解交通制约因素,对吸引外资、对外开放、促进该地区经济的腾飞,使该处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3)改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需要黑龙江省山区交通不便,人民生活水准不高,都是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所致。有句话讲的好“要想富,先修路”,改变落后的现状已成燃眉之急;

(4)改善公路网络结构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已及早提出“村村通公路的宏伟目标”,因此,修建这条公路不但能够完善黑龙江省的省内干道公路网络,而且还能使局部地区达到真正的村村通公路,这对于改善农村路网结构有着积极的意义。

再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交通发展的预测该段公路的交通量预测年增长率为7%,以上表格表明了该路段所承载的近期交通量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了量化标准。

(2)资金来源本段路采取省交通厅补助,银行借贷以及市县政府自筹三个渠道,这对于该段路建设来讲资金已基本上全部到位,为公路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经济评价先对本项目建成后采用国民经济评价,该路的修建使沿线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市场进一步扩大,促进了人员与商品的交流与交换,加速了货物的周转,减少了库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为当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开发与发展条件。人口的流动加速了零售业的发展,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增加了就业机会,在道路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都将增加许多就业机会,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如若修收费通道,还会增加一定的财务收入;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环境,运输量增大,运输成本降低;道路的使用者都同样也从中受益,减少行车时间,这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效益。

路网规划方案已经确定。“九五”期间,主要是建设公路主骨架中的“两纵两横三条线”,形成几条通过能力大,规模效益好的南北向、东西向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其他国道主干线和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其他公路及重要国防公路,加强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公路建设。五年预计增长公路里程11万km,其中高速公路6500km,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3500km。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在此段修建一条公路势在必行。

第3章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3.1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

3.1.1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

该公路地处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属于自然区划Ⅱ2区, 该地区属于山岭重丘区,年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35oC,最大冻深1.85m,年降雪量800mm左右,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最高气温32oC,年降雨量700mm左右,春夏季主风向为西南风。

3.1.2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

3.1.3沿线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

树木较多,沿线多粘质土,山坡上2米以下是碎石土。

3.1.4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

沿线有丰富的砂砾,有小型采石厂和石灰厂水泥和沥青均需外购。

3.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影响

3.2.1气象资料的影响

该道路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冬季比较寒冷,主要的病害有冻胀、翻浆、水毁和积雪等等。冬季气温较低,路面积雪结冰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春融期又可能发生翻浆等病害,夏季水量暴涨会冲毁路堤,这些都对公路交通构成严重威胁。

该道路属于季节性冰冻地区,主要矛盾是冬季冻胀,春季翻浆,形成明显的不利季节。

冻胀常取决于三个条件:土的冰冻敏感性,冰冻温度,接近土基的地下水,这三个条件又常常是变化的,因而所产生的冻胀是不均匀冻胀,引起路面颠簸不平形成波浪,产生冻裂。

春融期,从路表面开始向下融化了的水向下渗,并停留在未融化的那部分地基土之间,产生过多的空隙水压力,并持久的频繁的施加荷载,影响了路面的承载能

力。设计时应使路基填土高度符合要求,采取措施隔温排水,以防止冻胀翻浆。由于冬季盛行北风,该路段属于多雪地区,当风雪流与公路中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时,路堤或路堑都成为风雪流前进的障碍物,将产生积雪现象,因而应提高路堤放缓边坡。

为防止冻胀和翻浆,路基路面结构应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等措施。

3.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影响

路基的岩土性质和地质构造是产生各种病害与变形的内部原因和根本因素,地质构造不佳是造成路基滑塌边坡碎落的因素之一,因此应充分考虑路段内的泥炭地带,尽量避免直接穿过沼泽地带,可采取绕行的方法。

水对道路能产生很多危害,因此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对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填筑路堤,开挖路堑,修建桥涵的结果,必然会改变原有的地貌,不正确的设计回破坏自然情况,使路基不稳定,因此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与环境和协调。

3.2.3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境内农田多为旱田,草地,牧场,且多为乔木,选线时应注意少占旱田和牧场,在经过有乔木的地段时,要考虑视距上是否满足要求,总体上不应过多破坏原有的地貌和植被。山坡地下水埋深3米。山间有林地,表层植被稀疏,土壤多为砂砾土。

3.2.4建筑材料分布的影响

该路段内砂砾较多,有小型采石厂和石灰厂。其余筑路材料要外购。在进行路基和路面设计时要考虑到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通过以上自然情况表明,道路设计应注意排水和防冻深度以及路基的加固。施工时深挖路堑应注意边坡防护和排水;高路堤应注意边坡稳定。该路所在地,夏冬两季温差较大,路基设计中需注意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对于冬季可能产生风雪流的影响,要做好防护工作。此外路堤施工时要注意施工压实。

第4章道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指标的确定

4.1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交通增长率:7%

折算成中型货车近期日交通量为

N=200+120+80+180+310+100+90=1080(pcu/d)

远期日交通量预测为

N15=1080×(1+7%)E15=2980(pcu/d)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应建二级公路。

4.2技术指标的确定

二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如下:

计算行车速度:40km/h

行车道宽度:7.0m

路基宽度:8.5m

土路肩宽度:0.7m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00m

平曲线最小长度:70m

圆曲线最小长度:35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5m

直线最大距离:800m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距离:240m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距离:80m

超车视距:200m

停车视距:40m

路线最大纵坡:7%

路线最小纵坡:0.3%

路线纵坡最小坡长:120m

缓和坡段长度:100m

限制最大坡长:如下表

最大容许合成坡度:10%

最小合成坡度:0.5%

视觉需要的竖曲线半径:凹形3000m

凸形2000m

竖曲线最小长度:35m

凹凸曲线最小半径:450m,一般最小半径700m

设缓和曲线时的最小半径:250m

这些数据是这次设计的所要参考的标准,在取值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用到极限值。在各方面都满足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大指标。

第5章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5.1路线设计

5.1.1选线原则及注意事项

(1)应符合公路先行设计的基本要求

(2)正确运用和掌握技术标准

(3)做好方案拟定和比选

(4)选线应尽量选择地质稳定﹑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地带通过

(5)大中桥位原则上服从路线的总方向

(6)重视环境保护

选线不但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是否满足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上的要求和长远利益。

路线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如上所述,但结合实际的地形特点还应注意如下问题:(1)正确考虑路线和城镇的关系

(2)处理好路线与桥涵的关系

(3)处理好路线与农田的关系

5.1.2平面设计

5.1.2.1平面设计步骤

(1)全面布局根据路线的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从所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相关的资料,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

(2)逐段安排即在主要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逐段定出具体的小控制点,它是解决局部路线方案的工作。

(3)具体定线逐段安排路线后确定小控制点,根据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进行路线的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公路中线位置。

5.1.2.2平面设计成果

现初定两条路线,两路线概况如下:

平面详细设计成果见附表1。

5.1.3路线的纵断面设计

5.1.3.1纵坡的确定

《规范》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最大纵坡为7%,最大容许合成坡度(指公路横坡与纵坡的合成方向上的最大坡度)为10.0%。各级公路的路堑以及其它排水不畅路段,为保证排水顺利,防止水浸路基,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在横向排水畅通路段其设计坡度为0.0%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坡应做纵向排水设计。

5.1.3.2坡长的确定

(1)限制最小坡长如果坡长过短,变坡点增多,容易造成行车起伏频繁,影响公路的服务水平,减少公路的使用寿命,为提高行车的平顺性,应限制最小坡长。

《规范》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最小坡长120米;

(2)限制最大坡长汽车沿长距离的陡坡上坡时,因需长时间低档行驶,易引起发动机效率降低。下坡时,由于频繁刹车将缩短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影响行车安全。故《规范》对纵坡最大长度进行了限制。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当纵坡坡度为5%时,纵坡最大长度为700m,当纵坡坡度为6%时,纵坡最大长度为500m,当纵坡坡度为7%时,纵坡最大长度为300m。

对于二级公路大于5%的连续纵坡,应设缓和坡段,其纵坡应不大于3%。

5.1.3.3竖曲线设计

先确定竖曲线要素,然后算出曲线内各桩好点的设计高程,设计成果见附表2。

5.2方案比选

现初定两种方案,方案一是从交界镇西侧向前沿旧路线位,途经黄榆沟。沿沟

的一侧行进。方案二是从交界镇东侧出发,途经四间房屯。下面对两方案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选。

(1)通过地形、地质、环境等方面比选路线方案两方案在地形上都有险峻的地段,都克服了很大的高差。两方案填挖土方量都比较大,都对沿线山体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方案一在旧路段地形较为平坦顺直,线形较好;但它离开旧路后要穿过一小段类似鸡爪沟的地质不良地段,然后经黄沟一侧到达磨盘屯,鸡爪沟地段线形比较差,而且需要对土基进行特殊处理,工程较大,而方案二则没有地质不良地段。且方案二线形条件好。从土方量上,方案二填方量稍少。

(2)通过具体要素指标比选路线方案

表5-2 方案主要指标比较表

续表经过对两方案进行以上的分析比较,方案二均优于方案一,故选方案二。

第6章详细设计

6.1路线设计

选取初步设计中选定的方案二的路线的K0+000—K3+900这段进行详细设计,沿路中线两侧各250米的地带上,将原地形图放大,其比例尺为1:2000,加密等高线,高差为2米。示出地形,地物,导线点,坐标网格,路线位置(桩号,路中心线,曲线主要桩位),标出桥梁,涵洞的位置。

6.1.1路线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示出地形、地物、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路中心线及平曲线交点,整公里桩、直线段百米桩、五十米桩,曲线段五十米桩及平曲线主要桩位。详细控制点要素表为附录6,详细平面图比例尺为1:2000,见图A。

6.1.2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地面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的位置及其结构类型、孔数与孔径,设计水位。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子号、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包括缓和曲线及其参数)。横向为1:2000,纵向为1:200,见图B。

综合考虑平纵配合,排水,等重新进行纵断面设计。

6.1.3平纵线形的组合

6.1.3.1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平衡。

(3)合成坡度组合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6.1.3.2平纵配合的要求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合成坡度的控制与线形组合设计相结合。

(3)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合。

平曲线及竖曲线计算结果见附表3、附表4。

6.1.3.3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为为CAD出图,包括标准横断面和逐桩横断面图。

6.2路基设计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是公路的承重主体,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度和耐久性。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基顶面以下80cm范围的路基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主要在应力作用区内。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30cm)及下路床(30~80cm)两层。

对于山岭、重丘区的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别是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在地形陡峻和不良地质地段,不宜破坏天然植被和山体平衡;在狭窄的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他结构物和防护工程。沿河路基废方应妥善处理,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不良后果。

根据该公路等级、技术标准,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水文、填挖等情况路基横断面可分为:一般路堤、沿河路堤、半填半挖路基、挖方路堑、护脚路基。

对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季节性冰冻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填料筑路堤或进行换填,结合防治冻害和翻浆的具体措施,进行路基、路面、排水等综合设计。

路基与路面是一个整体结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只有路基密实,均匀,稳定,才能为路面结构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必须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对于填方路堤的基底处理等,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的规定。

6.2.1填方路基

(1)填方路基的基底的处理及填土标准基底土密实、地面横坡缓于1:5时,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地表有树根草皮或腐质土应予清除。距路面2米以下至路基基底部分用碎石土填筑,其余部分以粘土填筑。

(2)路基填方边坡根据各种条件确定为1:1.5。

(3)取土坑取土坑底应设纵、横向坡度,以利于排水。坑底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3%横坡坡度宜为2%~3%,并向外侧倾斜。取土坑的边坡坡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宜陡于1:1.0,靠路基一侧不宜陡坡于1:1.5。当路基边缘与取土坑底之差大于2m时,本设计为二级公路应设置护坡道,护坡道的宽度为1~2m。

6.2.2挖方路基

根据边坡高度、土的湿度、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况、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时代等因素。挖方边坡取1:1。

路基的弃土堆放规则,不得任意倾倒,并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和绿化措施。山坡上弃土应注意避免破坏或掩埋路基下侧的林木及其他工程设施。沿河弃土应避

免堵塞河道或引起水流冲毁农田、房屋等。

路侧弃土堆一般可设在附近低地或路堑处原地面下坡的一侧,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可设在路堑两侧。弃土堆内侧坡脚到堑顶之间的距离应随土质条件和路堑边坡高度而定,一般不小于5m;路堑边坡较高,土质条件较差时应大于5m。

弃土堆一般可堆成梯形横断面,边坡不应陡于1:1.5,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2.3路基防护

路基的防护要求与公路的等级、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相适应。防护工程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大类。

本设计采用坡面防护—铺方格网草皮形势。画出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比例尺为1:200。

6.3排水设计

路基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以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必须综合考虑公路的等级、沿线地形、地质、气象、桥涵位置,合理布置,以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6.3.1路拱设计

路拱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降水,保证行车安全。路拱设计包括路面路拱坡度、路肩横向坡度的确定以及路拱形式的选取。

路拱坡度的确定,应以路面排水顺畅和保证行车安全、平稳为原则。当路面越粗糙,雨(雪)水在路面上流动就越迟缓,路拱的坡度就要做得大一些,但坡度过大又不利于行车,故路拱坡度应当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路面平整时,对排水有利,路拱坡度就要做的小一些,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本设计行车道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

6.3.2路基边坡及沟渠设计

路基边坡设计主要是合理的确定路基边坡坡度。路基边坡坡度可用边坡高度H 与边坡宽度之比表示。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以及填土高度较低的路堤坡脚外侧的纵向人工沟渠,称之为边沟,其主要功能在与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挖方路段及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应设置边沟。边沟横断面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5,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边沟的深度及宽度取用0.5m。边沟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小于0.5%。在特殊情况下,边沟纵坡可采用0.3%,此时边沟出口间距应减短。

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以外的山顶或者是山坡路堤的上方的适当位置,用以拦截

机械设计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机械设计 摘要:机器是由机械装置和其它组件组成的。它是一种用来转换或传递能量的装置,例如:发动机、涡轮机、车辆、起重机、印刷机、洗衣机、照相机和摄影机等。许多原则和设计方法不但适用于机器的设计,也适用于非机器的设计。术语中的“机械装置设计”的含义要比“机械设计”的含义更为广泛一些,机械装置设计包括机械设计。在分析运动及设计结构时,要把产品外型以及以后的保养也要考虑在机械设计中。在机械工程领域中,以及其它工程领域中,所有这些都需要机械设备,比如:开关、凸轮、阀门、船舶以及搅拌机等。 关键词:设计流程设计规则机械设计 设计流程 设计开始之前就要想到机器的实际性,现存的机器需要在耐用性、效率、重量、速度,或者成本上得到改善。新的机器必需具有以前机器所能执行的功能。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应该允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创造性,不要受到任何约束。即使产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会在设计的早期,即在绘制图纸之前被改正掉。只有这样,才不致于阻断创新的思路。通常,还要提出几套设计方案,然后加以比较。很有可能在这个计划最后决定中,使用了某些不在计划之内的一些设想。 一般的当外型特点和组件部分的尺寸特点分析得透彻时,就可以全面的设计和分析。接着还要客观的分析机器性能的优越性,以及它的安全、重量、耐用性,并且竞争力的成本也要考虑在分析结果之内。每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要优化它的比例和尺寸,同时也要保持与其它组成部分相协调。 也要选择原材料和处理原材料的方法。通过力学原理来分析和实现这些重要的特性,如那些静态反应的能量和摩擦力的最佳利用,像动力惯性、加速动力和能量;包括弹性材料的强度、应力和刚度等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流体润滑和驱动器的流体力学。设计的过程是重复和合作的过程,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的进行,对设计者来说每个阶段都很重要。 最后,以图样为设计的标准,并建立将来的模型。如果它的测试是符合事先要

道路设计外文翻译

道路设计外文翻译 摘要部分的翻译: 各种断面形状钢管混凝土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K.A.S. Susantha ,Hanbin Ge, Tsutomu Usami* 土木工程学院,名古屋大学, Chikusa-ku ,名古屋464-8603, 日本 收讫于2000年5月31日; 正式校定于2000年12月19日; 被认可于2001年2月14日 ?? 摘要 一种预测受三轴压应力混凝土的完全应力-应变曲线的方法被提出,这种三轴压应力是由环形、箱形和八角形的钢管混凝土中的限制作用导致的轴向荷载加测向压力所产生的。有效的经验公式被用来确定施加于环形钢管混凝土柱内混凝土的侧向压力。FEM(有限元)分析法和混凝土-钢箍交互作用模型已被用来估计施加于箱形和八角形柱的混凝土侧向压版权所有2001 Elsevier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力。接着,进行了广泛的参数研究,旨在提出一个经验公式,确定不同的筒材料和结构特性下的最大平均侧向压力。如此计算出的侧向压力通过一个著名经验公式确定出侧向受限混凝土强度。对于高峰之后的应力-应变关系的确定,使用了有效的试验结果。基于这些测试结果,和近似表达式来推算下降段的斜度和各种断面形状的筒内侧向受限混凝土在确认的混凝土强度下的应变。推算出的混凝土强度和后峰值性能在允许的界限内与测试结果吻合得非常好。所提出的模型可用于包括梁柱构件在内的纤维分析,以确定抗震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填充钢柱筒的极限状态的推算标准。?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限制;混凝土强度;延性;应力应变关系;纤维分析 Uniaxial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concrete confined by various shaped steel tubes K.A.S. Susantha, Hanbin Ge, Tsutomu Usami *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agoya University, Chikusa-ku, Nagoya 464-8603, Japan Received 31 May 2000;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9 December 2000; accepted 14 February 2001 Abstract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On the vehicle sideslip angle estimation through neural network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 Melzi,E. Sabbioni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5 (2011):14~28 电脑估计车辆侧滑角的数值和实验结果 S.梅尔兹,E.赛博毕宁 机械系统和信号处理2011年第25期:14~28

摘要 将稳定控制系统应用于差动制动内/外轮胎是现在对客车车辆的标准(电子稳定系统ESP、直接偏航力矩控制DYC)。这些系统假设将两个偏航率(通常是衡量板)和侧滑角作为控制变量。不幸的是后者的具体数值只有通过非常昂贵却不适合用于普通车辆的设备才可以实现直接被测量,因此只能估计其数值。几个州的观察家最终将适应参数的参考车辆模型作为开发的目的。然而侧滑角的估计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避免有关参考模型参数识别/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神经网络方法估算侧滑角。横向加速度、偏航角速率、速度和引导角,都可以作为普通传感器的输入值。人脑中的神经网络的设计和定义的策略构成训练集通过数值模拟与七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车辆模型都已经获得了。在各种路面上神经网络性能和稳定已经通过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和相应的车辆和提到几个处理演习(一步引导、电源、双车道变化等)得以证实。结果通常显示估计和测量的侧滑角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1 介绍 稳定控制系统可以防止车辆的旋转和漂移。实际上,在轮胎和道路之间的物理极限的附着力下驾驶汽车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通常大部分司机不能处理这种情况和失去控制的车辆。最近,为了提高车辆安全,稳定控制系统(ESP[1,2]; DYC[3,4])介绍了通过将差动制动/驱动扭矩应用到内/外轮胎来试图控制偏航力矩的方法。 横摆力矩控制系统(DYC)是基于偏航角速率反馈进行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使车辆处于由司机转向输入和车辆速度控制的期望的偏航率[3,4]。然而为了确保稳定,防止特别是在低摩擦路面上的车辆侧滑角变得太大是必要的[1,2]。事实上由于非线性回旋力和轮胎滑移角之间的关系,转向角的变化几乎不改变偏航力矩。因此两个偏航率和侧滑角的实现需要一个有效的稳定控制系统[1,2]。不幸的是,能直接测量的侧滑角只能用特殊设备(光学传感器或GPS惯性传感器的组合),现在这种设备非常昂贵,不适合在普通汽车上实现。因此, 必须在实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侧滑角估计,具体是测量横向/纵向加速度、角速度、引导角度和车轮角速度来估计车辆速度。 在主要是基于状态观测器/卡尔曼滤波器(5、6)的文学资料里, 提出了几个侧滑角估计策略。因为国家观察员都基于一个参考车辆模型,他们只有准确已知模型参数的情况下,才可以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估计。根据这种观点,轮胎特性尤其关键取决于附着条件、温度、磨损等特点。 轮胎转弯刚度的提出就是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适应观察员能够提供一个同步估计的侧滑角和附着条件[7,8]。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个更复杂的布局的估计量导致需要很高的计算工作量。 另一种方法可由代表神经网络由于其承受能力模型非线性系统,这样不需要一个参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平面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翻译 平面设计 任何时期平面设计可以参照一些艺术和专业学科侧重于视觉传达和介绍。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和符号,图像和语句创建一个代表性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印刷,视觉艺术和排版技术产生的最终结果。平面设计常常提到的进程,其中沟通是创造和产品设计。 共同使用的平面设计包括杂志,广告,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例如,可能包括产品包装的标志或其他艺术作品,举办文字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形状和颜色统一件。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使用前现有材料或不同的元素。 平面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领域,在此漫长的历史和在相对最近爆炸视觉传达中的第20和21世纪,人们有时是模糊的区别和重叠的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毕竟,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理论,原则,做法和语言,有时同样的客人或客户。广告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在平面

设计,“其实质是使以信息,形成以思想,言论和感觉的经验”。 在唐朝( 618-906 )之间的第4和第7世纪的木块被切断打印纺织品和后重现佛典。阿藏印在868是已知最早的印刷书籍。 在19世纪后期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平面设计开始以独立的运动从美术中分离出来。蒙德里安称为父亲的图形设计。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在现代广告中利用现代电网系统在广告、印刷和网络布局网格。 于1849年,在大不列颠亨利科尔成为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设计教育界,该国政府通告设计在杂志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他组织了大型的展览作为庆祝现代工业技术和维多利亚式的设计。 从1892年至1896年威廉?莫里斯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的一些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和工艺美术运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商机就是出版伟大文本论的图书并以高价出售给富人。莫里斯证明了市场的存在使平面设计在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帮助开拓者从生产和美术分离设计。这历史相对论是,然而,重要的,因为它为第一次重大的反应对于十九世纪的陈旧的平面设计。莫里斯的工作,以及与其他私营新闻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风格和间接负责20世纪初非专业性平面设计的事态发展。 谁创造了最初的“平面设计”似乎存在争议。这被归因于英国的设计师和大学教授Richard Guyatt,但另一消息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图书设计师William Addison Dwiggins。 伦敦地铁的标志设计是爱德华约翰斯顿于1916年设计的一个经典的现代而且使用了系统字体设计。 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建构主义应用于“智能生产”在不同领域的生产。个性化的运动艺术在俄罗斯大革命是没有价值的,从而走向以创造物体的功利为目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剧院集、海报、面料、服装、家具、徽标、菜单等。 Jan Tschichold 在他的1928年书中编纂了新的现代印刷原则,他后来否认他在这本书的法西斯主义哲学主张,但它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 Tschichold ,包豪斯印刷专家如赫伯特拜耳和拉斯洛莫霍伊一纳吉,和El Lissitzky 是平面设计之父都被我们今天所知。 他们首创的生产技术和文体设备,主要用于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几年看到平面设计在现代风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建立更需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广告和包装等。移居国外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7年到芝加哥带来了“大规模生产”极简到美国;引发野火的“现代”建筑和设计。值得注意的名称世纪中叶现代设计包括阿德里安Frutiger ,设计师和Frutiger字体大学;保兰德,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直到他去世于1996年,采取的原则和适用包豪斯他们受欢迎的广告和标志设计,帮助创造一个独特的办法,美国的欧洲简约而成为一个主要的先驱。平面设计称为企业形象;约瑟夫米勒,罗克曼,设计的海报严重尚未获取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时代典型。 从道路标志到技术图表,从备忘录到参考手册,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知识转让。可读性增强了文字的视觉效果。 设计还可以通过理念或有效的视觉传播帮助销售产品。将它应用到产品和公司识别系统的要素像标志、颜色和文字。连同这些被定义为品牌。品牌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提供的服务范围,许多平面设计师,企业形象和条件往往是同时交替使用。

(完整版)道路线形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道路线形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引导语: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工程概预算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认识和思考。下面由yjbys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道路线形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得到您!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1、选题目的: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工程实际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工程概预算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认识和思考。希望通过毕业设计学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经济等方面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土木工程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打下基础。 通过对綦江区向家湾至中堆坝段公路设计施工图设计这个课题的研究,重点掌握道路的平、纵、横的设计方法,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完成一个特色设计,投资概预算分析,及其它设施设计。提高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与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查阅参考书(资料)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应用和掌握道路设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2、选题意义: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现代设计方法。 (3)、通过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5)、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之在我国以后的道路工程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公路设计是决定公路建设项目工程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设计质量对工程的总体质量和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山区公路而言,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以及水文条件的限制,山区道路的平、纵、横的设计就显得更加困难和重要。山区公路设计应强调与自然条件相结合,在满足公路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分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并强调技术指标的均衡性。坚持“灵活设计和创作设计”的新理念。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降低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灵活运用指标的基本原则:1 ) 以确保公路安全和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土。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既便是在一些稳定地基,在外荷作用下,也无可避免出现这个问题。2、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降:台后填料一

建筑结构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Create and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in the structure global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the era that many kinds of disciplines technology coexists , it will form the enormous motive forc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 the building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o in global design, the architect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 give full play to the architect's leading role, preside over every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well. Building there is the global design concept not new of architectural design,characteristic of it for in an all-round way each element not correlated with building- there ar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building , technical equipment,etc. work in coordination with, and create the premium build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new technology to combine together. The premium building is created, must consid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namely future requirement , in other words, how save natural resources as much as possible, how abou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mankind depends on for existence, how construct through high-quality betwee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in order to reduce building equipment use quantity and

包装设计外文翻译文献

包装设计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包装对食品发展的影响 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第一印象来说包装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沟通的可取性,可接受性,健康饮食形象等。食品能够提供广泛的产品和包装组合,传达自己加工的形象感知给消费者,例如新鲜包装/准备,冷藏,冷冻,超高温无菌,消毒(灭菌),烘干产品。 食物的最重要的质量属性之一,是它的味道,其影响人类的感官知觉,即味觉和嗅觉。味道可以很大程度作退化的处理和/或扩展存储。其他质量属性,也可能受到影响,包括颜色,质地和营养成分。食品质量不仅取决于原材料,添加剂,加工和包装的方法,而且其预期的货架寿命(保质期)过程中遇到的运输和储存条件的质量。越来越多的竞争当中,食品生产商,零售商和供应商;和质量审核供应商有着显著的提高食品质量以及急剧增加包装食品的选择。这些改进也得益于严格的冷藏链中的温度控制和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 保质期的一个定义是:在规定的贮存温度条件下产品保持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时间。在保质期内,产品的生产企业对该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或明示担保的质量条件负责,销售者可以放心销售这些产品,消费者可以安全使用。 保质期不是识别食物等产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变化物质的过早变质。所以食物等尽量在保质期未到期就及时食用。包装产品的质量和保质期的主题是在第3章中详细讨论。

包装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的重要信息,在许多情况下,使用的包装和/或产品,包括事实信息如重量,体积,配料,制造商的细节,营养价值,烹饪和开放的指示,除了法律准则的最小尺寸的文字和数字,有定义的各类产品。消费者寻求更详细的产品信息,同时,许多标签已经成为多语种。标签的可读性会是视觉发现的一个问题,这很可能成为一个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食物的选择和包装创新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是为了方便消费者的需求。这里有许多方便的现代包装所提供的属性,这些措施包括易于接入和开放,处置和处理,产品的知名度,再密封性能,微波加热性,延长保质期等。在英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显示出生率下降和快速增长的一个相对富裕的老人人口趋势,伴随着更加苛刻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将要求和期望改进包装的功能,如方便包开启(百货配送研究所,IGD)。 对零售商而言存在有一个高的成本,供应和服务的货架体系。没有储备足够的产品品种或及时补充库存,特别是副食品,如鲜牛奶,可能导致客户不满和流失到竞争对手的商店,这正需要保证产品供应。现代化的配送和包装系统,允许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他们希望在他们想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享用。近几年消费者的选择已在急剧扩大。例如在英国,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之间在一般超市的产品线的数量从2000年左右上升到超过18000人(INCPEN)。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已成为日益重要的关注和选择食物的驱动力。媒体所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如使用化学添

展示体验建筑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原文: Norway Romsdal Folk Museum Photograph from : Stiftelsen Romsdalsmuseet The Romsdal Folk Museum is an architectonic attraction and a treasured landmark that embodies the history and identity of the entire region. Our intention in this project was to let the structure signal its meaning and function through an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 and the use of local materials. The scale of the building refers to the urbanity and morphology of the town.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museum grounds the connections to the town by linking different surrounding areas in an overall plan where all circulation is linked in a unified structure. The project conveys an open and progressive attitude that makes diverse utilization possible. The Museum design approach is rooted in ration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The plan geometry is deceptively simple, the characteristic angled shapes are limited to the roof and the external wall, making the circulation and internal organisation clear and flexible. The public areas are clearly separated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wing, which is located on both the ground and first floor. Exhibition rooms, the auditorium and the library are all placed on the ground floor to increase flexibi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reception room permits suppor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activities. Large sliding doors separate the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exhibition areas, giving the curators the ability to combine or separate the spaces. The archives and workshops are located on the basement level, with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of large items facilitated by a large goods lift.Pine is the primary building material of the museum. Exterior walls and roof are made of solid timber in combination of steel beam when required. The terrain entailed the use of concrete, however its use was reduce to the foundations. Exterior walls and ceilings covered with maintenance-pine relief tempered with bio-based oil.Different openings filter the daylight in such way that the internal space are enriched by gradations and translucency nuances. However, the main exhibition rooms are black boxes, giving the curators total control of artificial lightening in these areas. All the glazing units have high-energy performance glass, in some locations with silk printed colours and patterns. The impact on the Nordic society:The Romsdal Folk Museum is a great example of strategic use of low-tech building solutions. It embodies the national policy in Norway to aim for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The museum is built using Norwegian timber technology and acts as a hub for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原文

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原文) 院(系):应用科技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邓瑜 学号:0501120501 指导教师单位:应用科技学院 姓名:黄小能 职称: 2009年 5 月20 日

The Injection Mol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Molds The mold is at the core of a plastic manufacturing process because its cavity gives a part its shape. This makes the mold at least as critical-and many cases more so-for the quality of the end product as, for example, the plasticiting unit or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 Mold Material Depending on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the various processing methods as well as the length of the production run, the number of finished products to be produced, molds for plastics processing must satisfy a great variety of requirements. It is therefore not surprising that molds can be made from a very broad spectrum of materials, including-from a technical standpoint-such exotic materials as paper matched and plaster. However, because most processes require high pressures, often combined with high temperatures, metals still represent by far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 group, with steel being the predominant metal. It is interesting in this regard that, in many cases, the selection of the mold material is not only a question of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an optimum price-to-performance ratio but also that the methods used to produce the mold, and thus the entire design, can be influenced. A typical example can be seen in the choice between cast metal molds, with their very different cooling systems, compared to machined molds. In addition,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 can also have an effect; for instance, it is often reported that, for the sake of simplicity, a prototype mold is frequently machined from solid stock with the aid of the latest technology such as computer-aided (CAD)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ly used methods based on the use of patterns, the use of CAD and CAM often represents the more economical solution today, not only because this production capability is available pin-house but also because with any other technique an order would have to be placed with an outside supplier. Overall, although high-grade materials are often used, as a rule standard materials are used in mold making. New, state-of-the art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such as ceramics, for instance, are almost completely absent.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their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nstant properties up to very high temperatures, are not required on molds, whereas their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e. g. low tensile strength and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have a clearly related to ceramics, such as sintered material, is found in mild making only to a limited degree. This refers less to the modern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产品设计外文文献及翻译

英文原文 Modern product design ---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original text With the growing of economices and the developing of technologies, the essential definition of Industral Design has been deepening while its extension meaning enlarging,which resul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novation of some original design theories and concepts. In the new IT epoch, the contents, methodologies, concepts etc. of design have taken a great change from what they were before.However,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s always playing a plvotal role,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maintaining the traditional quintessence and innovating novel conceptions. 1.1 Traditional Design Traditional industrial desig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mainly involved to three fields,vis.Art, Engineering and Marketing. The designers, who worked in the art field, always had outstanding basic art skills and visual sketching expression capacity as well as plentiful knowledge on ergonomics and aesthetics . So they could easi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products about art . Works in the area of the project engineer with strong technical background, they used the method of logical analysis, you can design a detailed,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rawings of a total production, manufacture use. They can you good solution to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products. However, they often overlook the aesthetics of products that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fashion and cost-effective products in the market. In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marketing staff proficien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will use marketing theory to predict customer behavior, they focus on products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 trends, but do not understand aesthetic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n a traditional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process, the three areas of general staff in their respective areas of independent work. Product engineers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so that products with the necessary functional and capable of producing manufactured, the product is "useful." Designers are using aesthetics,

路桥毕业设计外文翻译--浅析公路路基边坡防护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防护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公路路基边坡的破坏形式及原因,分析了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公路边坡的防护方法,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防治各种路基病害,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品质及投资效益。 关键词:公路路基边坡防护 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防护的重点是路基边坡,由于地形的变化,适路设计标高与天然地面标高的相互关系不同,会出现高于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即路堤、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即路堑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半填半挖路基。由岩土体填挖而成的路基,改变了原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且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长期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引起岩土体变形、移动,破坏边坡的稳定,甚至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等。因此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和防治各种路基病害,除做好路基排水工作外,还需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及材料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类土、石边坡进行必要的防护。 一、边坡破坏形式及原因 路基边坡的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不同,主要破坏形式为溜方、滑坡、剥落和碎落崩塌四种。溜方是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即边坡上薄的表层土下溜,通常是由于降水、降雨等流动水冲刷边坡或施工不当而引起的。滑坡是指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边坡的某一滑动面滑动,主要是因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路堤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边坡坡度过陡或坡脚被挖空,或填土层次安排不合适等;路堑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边坡高度和坡度与天然岩土层次的性质不相适应。剥落和碎落是指边坡风化岩层表面,在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使表层岩石从坡而上剥落下来的破坏形式。崩塌通常是指较大的石块脱离边坡表面沿坡而滚落下来。 二、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原则 公路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如果在防护的同时,能够注意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采用适当的绿化防护方法来进行,则会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也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边坡设计应遵循“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环保之路”的设计原则。 三、路基边坡防护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