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垂直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垂直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垂直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垂直教案 苏教版

认识垂直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

《相交与垂直(一)》教学设计 双八镇中心学校:贾麦田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一)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况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认识垂线 教学难点: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们相信用两枝铅笔或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搭很多的图形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摆一摆、量一量 1.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电子白板的第一行图形、讨论这些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并引出其中的特殊角———直角。 3.你们知道哪些是直角吗?知道用直尺怎样检验直角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亲自演示。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如电子白板第二行图中AO垂直于OB,O是垂足。 三、折一折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用不同颜色的笔把折痕画出来。(请大家用三角尺的直角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看看哪些线是相互垂直的?) 四、巩固知识 1.你能说说教室或生活中相互垂直的线段吗? 2.说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五、实践操作 1.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摆,相互交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让学生自己探索检验垂直的方法。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教学内容:相交与垂直(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则,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综合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综合练习 一、我会填。 (5)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2时成()角,3时成()角,6时成()角。 (6)我们学过的角有()角、()角、()角、()角、()角。 1平角=()度=()直角 1周角=()度=()平角=()直角 (7)∠1与∠2的和是184°,∠2=54°,那么∠1=( )。 ∠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1是∠2的3倍,∠1=120°,∠2=( )。 (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它有()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最短。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3)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大于()°而小于()°的角叫做钝角。 (4)量角时,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对齐,角的一边要与量角器的()重合,而角的另一边所对量角器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就越大。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 二、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两条边都是()。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曲线 (2)下面每对时刻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一样的有() ①1:30和2:30 ②3:30和8:30 ③9:00和3:00 (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90°角时,这时的时间是()。 ①2时②6时③12时④9时 (4)一条()长3000米。 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 (5)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两个角,这时所成的角是()。 ①一个锐角,一个钝角②两个锐角③两个钝角④两个直角 三、判断,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垂直

认识垂直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第44页的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垂足。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并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3、使学生经从显示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垂直”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窗户、地砖。 让学生任意找出其中两条,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每说一次,就用黑板表示出这两条直线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有的两条街相交,有的两条街不相交。 2、教师在突出相交的直线,让学生观察思考: 说说这几组直线我们可以分为几类,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3、谈话感知: 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一一垂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反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根据情境图抽象出几组平行线和相交线,然后引导学生把注意点集中到相交线,并组织学生进行这几组相交线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垂直,这是符合学生的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这样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认识结构。】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垂直”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刚才两组中的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关于垂直书中还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大家自学课本p42中间的一段文字,并思考这几个问题。 ①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线叫什么? ③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教师指名回答。 (2)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小黑板出示概念) 提问:这哪个词很重要?(互相)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 讲解: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小黑板出示概念) 教师用手遮住其中一条直线,问这叫垂线吗?”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讲解:这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小黑板出示概念) 让学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儿,并用符号表示出垂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 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39 课2时练习课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50 第5课时练习课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57 第3课时练习课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63 第6课时练习课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71 第4课时练习课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91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4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7第3课时练习课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117 第4课时练习课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132 第7课时复习课133

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垂直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第44页的“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垂足。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并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3、使学生经从显示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垂直”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窗户、地砖。 让学生任意找出其中两条,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每说一次,就用黑板表示出这两条直线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有的两条街相交,有的两条街不相交。 2、教师在突出相交的直线,让学生观察思考: 说说这几组直线我们可以分为几类,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3、谈话感知: 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垂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反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根据情境图抽象出几组平行线和相交线,然后引导学生把注意点集中到相交线,并组织学生进行这几组相交线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垂直,这是符合学生的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这样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的认识结构。】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垂直” 1、再次认识垂直

小学四年级数学相交与垂直教案

相交与垂直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六、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一、考点、热点回顾 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直线:是一条没有端点的直的线,它没有端点,可以笔直地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分: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是否可以 无限延长 是否可以 度量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补充【知识点】: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的方法: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1、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补充【知识点】: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 大数的认识约20课时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垂直教案

认识垂直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第44页的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垂足。 2、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使学生经从显示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初步感知垂直” 1、课件出示六组直线,让学生观察。提问:上面六组直线中哪种情况与其 他情况不一样?(平行与相交) 余下的五组相交直线中你觉得哪种情况最特殊?(第4种,直的) 引导学生观察第副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4个) 这4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课件出示:后面一种情况和前面一种情况是否是同一种情况? 3、谈话感知: 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一一垂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垂直”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

学生自学课本p42中间的文字,并思考:

①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线叫什么? ③你还知道了什么?(两条直线的交点我们叫作什么?) (2)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提问:如果把一条直线记作a,另外一条直线记作b,我们可以怎么说? 讲解:其中条直线是另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用手遮住其中一条直线,问这叫垂线吗?”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讲解:这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让学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儿,并用符号表示出垂直。 (3)练习: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课件出示) (4)寻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课件出示) 提问: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学的表达。 特别强调:每块三角尺都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边,所以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时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4~2015)上年度小学四年级数学 课 时 教 案 四〈3〉班数学:朱培春

教学计划 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大数的认识,2、公顷和平方千米,3、角的度量,4、三位数乘两位数,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复式条形统计图,8、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重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其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下面对教材各单元具体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主要是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基础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和乘法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2.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 )角,它有( )度。 3. 量角的大小,要用到()、计量角的单位是( ),用符号()来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记做(),五份表示()。 4. 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 5.1周角=( )平角=( )直角=( )45°的角。 6、3时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成();6时整成(),钟面上()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150度的角。 7.∠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8.∠1是∠2的3倍,∠1=120°,∠2=( )。 9、三角板上的角有()度、()度、()度、()度。 10、.图中有()个锐角.有()直角,()个钝角,()个平角. 11.图(2),已知∠1=30度,∠2=(),∠3=(), ∠4=(),∠1+∠5=()。 12、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 成的角的度数。 时间( ∶) ( ∶) ( ∶) ( ∶) 角度( ) ( ) ( ) ( )

二、判断题。 (1)角的两边越短,角的度数越小。( ) (2) 把一个30度的角放在一个可以放大5倍的放大镜下,我们看到的角是150度。() (3)时钟在9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 ) (5)3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 (6)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7)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 ) (8)一个平角等于90°。 ( ) 三、选择。 1. ①②③④ ()是锐角()是平角()是周角()是钝角 2.把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可以形成()个大小不同的角。 A 3个 B 5个 C 无数个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 A 15度 B 20度 C 135度D150度 4.()的角叫钝角。 A 大于90度 B 小于90度 C 大于90度小于180度 5.周角、直角、平角、锐角、钝角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 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 B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C 平角>周角>钝角>直角>锐角 6.三个同样的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角是() A 60度 B 30度 C 90度 7、、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A、160° B、40° C、120°

四年级数学相交与垂直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上的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每组学生准备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会画角吗?画几个角来大家看一看。 学生画角,抽几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图 教师:这些角的两条边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课件上的线闪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相交。 (板书:相交) 二、进行新课 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

学生找出图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以后,多媒体课件隐去图中的其他情境,只剩下两条线相交的一些图形。 教师:这些直线是怎样相交的呢?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两根纸条怎样摆才是相交的呢? 学生摆出相交的纸条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用多媒体课件把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抽象出来(如图)。图6 2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4个角。 教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个点我们称为交点,再看看4个角,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角吗? 学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钝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 教师:这样一来,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 (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 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 学生转动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把学生展示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如图63)。图6 3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教师:这个结论正确吗?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 学生比后,证实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就是垂足。 教师在课题后接着板书:垂直,使课题成为:相交与垂直。 教师: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什么叫“互相”垂直?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易错题

一、选择题 1、按1:2的比例尺缩小一个夹角为30°的角,缩小后的角是()A.30°B.60°C.90 2、钟面上如果分针旋转半周,那么时针旋转()度. A.15 B.30 C.45 D.90 3、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300°B.30°C.3°D.无法确定 4、早上5时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的度数是() A.60°B.80°C.120°D.150° 5、从3时15分到3时30分,分针转了一个()角. A.直角B.锐角C.钝角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20°,那么顶角是() A.40°B.140°C.160° 7、钟面上分针走半小时,转动角度() A.180°B.30°C.15° 二、填空题 8、小明上午 7 时到校,中午11 时30 分离校,在这段时间里,时针在钟面上旋转了()度. 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最小的角是32°,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最少是()°,最多是()°. 10、一个角是300,在5倍的放大镜下看这个角是()度. 11、上午9:30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 12、在一个三角形中,∠A=28°∠B=62°这是一个()三角形. 三、判断对错 13、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 14、钟面上分针旋转一周,时针就旋转30度。() 15、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16、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17、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18、从六点十分到四十分,钟面上的分针旋转的角是平角。() 19、两角之和是一个平角,其中一个角是90度,另一个角一定是直角。() 20、三时三十分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2) 亿以内数的认识 (3) 数的产生 (13) 亿以上数的认识 (15) 计算工具的认识 (19) 用计算器计算 (21) 1亿有多大? (23)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25) 直线、射线和角 (26) 角的度量 (28) 角的分类 (30) 画角 (32)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34) 1.口算乘法 (35) 2.笔算乘法 (39)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3) 垂直与平行 (54) 平等四边形和梯形 (60)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66) 整理和复习 (91) 第六单元统计 (93) 你寄过贺卡吗? (99)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02) 第八单元总复习 (109) 多位数的认识图复习 (110) 乘法和除法复习 (112) 空间和图形复习 (114) 统计复习 (116)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现在老师想利用几组数据来展示生活中比万更大的数。 课件出示: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3.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约为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5.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指名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 提出问题: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为例,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简单交流后,教师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复习。 (1)请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千是()。 说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读出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