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品抗菌性能简述

纺织品抗菌性能简述

纺织品抗菌性能简述
纺织品抗菌性能简述

摘要

抗菌纤维及织物是指对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纤维或织物,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防止纺织品被微生物沾污而损伤,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疾病,保证人体的健康和穿着舒适,降低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使纺织品获得卫生保健的新功能。本文简述了抗菌纺织品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应用前景。并且介绍了抗菌剂的选择及评价。

关键词:抗菌;发展历程;抗菌剂;应用前景

ABSTRACT

Antimicrobial fibers and fabrics refers to bacteria, fungi and viruses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have to kill or inhibit the fiber or fabric, which aims not only to prevent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damage to textiles is more important is to prevent infectious diseases, to ensure that the human body health and comfort, reducing cross-infection rates public environment, so that access to health care textiles new featur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microbial textil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And describes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Keywords:Antibacteri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tibacterial agent; application prospects

1 前言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们忽视了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紧密关系,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微生物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1995年,全世界因细菌传染造成死亡的人数为1700万人,约占死亡人口的1/3;1996年,日本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0— 157”感染事件。2000年10月,我国卫生部抽样调查中国结核菌感染人数(带菌者)已达4亿;2003年春季,SARS病毒在中国等地蔓延,一度引起恐慌……如何控制和消灭病菌、病毒引起的疾病,已迫在眉睫。

纺织品尤其是内衣织物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尤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成为各种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可以说成是各种微生物的营养源。致病菌在内外衣上不断分解以及细菌的不断繁殖,还可产生臭味。人体被细菌感染后还可导致皮炎及其它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使人体健康受到因微生物侵蚀后的损害。因此,在致病菌的繁殖和传递过程中,纺织品总是一个重要的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卫生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菌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历程

2.1 国外发展概况

人类最早使用抗菌纤维和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大约4000年前埃及人就采用植物浸渍液处理裹尸布,保存木乃伊。

现代抗菌纤维的研究以1935年Domag报告为标志,当时Domag报告了用季铵盐处理后的服装具有抗菌的功能。二战期间,德军用季铵盐处理军服,大大降低了伤员的感染率;1955-1965年间,名为“Sanilized”的抗菌纺织品上市;1966-1976年间,含锡、铜、锌、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醌类含硫化合物用来作为织物的抗菌整理剂;日本从1955年开始研究具有抗菌防臭功能的抗菌纤维,1973年研究衣料对皮肤的危害的“日本工业皮肤卫生协会”开始对抗菌织物进行监控。之后世界上一系列低毒抗菌整理剂相继推出并被广泛使用,以DC-5700为抗菌剂制造的抗菌防臭袜为例,1975-1980年间和1981-1983年间,在美国各累计销售了1.5亿双,在日本销售额为700亿日元,至1987年销售额达2000亿日元。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纤维加工这一步来赋予最终织物的抗菌性能,从而替代了后整理工艺为主的抗菌织物产品,抗菌纤维和织物的耐洗涤性能进一步提高。

2.2 国内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开始进行抗菌织物的研究及应用,1982年江苏某袜厂开始采用中国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提供的“806”防脚癣剂生产防臭袜;1984年上海树脂厂试制出SAQ-1抗菌织物整理剂;1985年山东大学与山东省纺织研究所合作制出STU-AM101抗菌整理剂,再由河北省纺织研究院与石家庄第四印染厂合作,将其在酸性焙烘条件下通过交联剂结合在棉织品上;1986年山东荷泽印染厂配制HP-1水溶性协同抗菌剂,能与纤维生成络合物,抗菌性能与DC-5700水平相

当,北京印染厂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抗癣药ME8560生产内裤;1988年山东海洋大学研制α-溴代肉桂醛用于胶鞋防臭,纱布袜厂采用咪唑抗菌剂处理袜子;1989年中国纺织大学推出腈纶织物抗菌产品AB布。1990年山东纺织工学院和中国纺织大学分别研制出SFR-1羟基氯代二苯醚非离子型抗菌整理剂;20世纪90年代后期,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出具有新型生物抗菌纤维之称的壳聚糖混合纤维。2007年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专利号为ZL 200720304803.1的抗菌卫生巾,并已成功推入市场。目前国内纺织用抗菌剂主要研究单位和企业见表2。

开发单位抗菌形式

上海三枪集团有机型抗菌剂

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有机型抗菌剂。共混熔纺生产抗菌丙纶、PET及PA纤维中国海洋大学用ɑ-溴代肉桂醛处理

潍坊床单厂SFR-1并用2D树脂加工

山东纺织工学院用SFR-1羟基氯代二苯醚整理剂处理

沙市袜厂用咪唑抗菌剂后处理

东华大学熔融缩聚和成聚亚己基胍盐酸盐(PMGC)和聚亚己基双

胍盐酸盐(PHBGC)抗菌剂,用于抗菌细旦丙纶的共混熔

融纺丝

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防螨整理剂与腈纶结合

江苏仪化公司高效抗微生物添加剂复合嵌入纤维内部表面

表2 国内主要研究单位和企业

3 抗菌纺织品现状

目前纺织品的抗菌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采用后整理技术。后整理技术是将纤维、纱线、成品布或成衣置入含有抗菌物质的溶液中浸泡上浆,使其达到抗菌效果。该方法生产抗菌产品不耐洗涤,抗菌功能不持久,而且织物手感差,透气性降低,适用于一次性用品。二是采用有机物(包括天然有机物)抗菌剂添加,有机抗菌剂杀菌力强、效果好,缺点是毒性安全性差,易迁移,不耐高温,一般溶出型比较多,抗菌效果难以持久。有机抗菌剂一般在200℃左右分解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且还能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三是采用无机物添加,即载有铜、锌、银离子复合其它阳离子方式,还有采用陶瓷粉、活性炭与稀土材料,采用铜和锌材料纺丝的缺点是纤维容易变色,添加量比较大,降低了纤维的可纺性和可染性,降低了纤维的强度,抗菌效果也不够理想,添加稀土材料易造成对人体辐射伤害,缺少安全性。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国际上也开始出现通过化学纤维的高分子结构改性和共混改

性方法生产抗菌防臭织物,改性纤维与后整理技术比较,改性纤维抗菌持久、工艺简单、抗菌效果好。

日本生产的抗菌纤维制品居世界领先地位,各大纺织公司都有不同的抗菌化纤产品问世。如日本钟纺公司采用银、锌、铜等金属离子复合技术生产的抗菌纤维及制品已经批量面市,在日本国内很受欢迎,产品也出口到我国和世界各地。

我国抗菌纤维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一些企业还沿袭或造仿国外最初研发产品,功能单一或不耐洗涤、不耐高温。

4 纺织用抗菌剂的选择及评价

纺织用有机抗菌剂须具有广谱抗菌的效果,不溶于水,与成纤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在添加后对常规的纺丝工艺及纤维成品的外观及性能无不利的影响。而聚酯纤维的共混熔融纺丝加工温度一般较有机抗菌剂的分解温度高,因此选择的有机抗菌剂必须满足具有高于聚酯切片软化温度的熔点、300℃以上分解温度的特性,才能确保经过纺丝后,抗菌剂的有效含量及抗菌有效性不受影响。另外,选用的有机抗菌剂还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和光以及氧化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以保证织物的抗菌性能不受漂、染和后整理等各道化学处理工序的影响。

抗菌织物一般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因此纺织用有机抗菌剂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在抗菌剂安全性评价中,急性毒性指标[10]是最重要的,如LD

(引起半

50

测定值又因数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对皮肤、粘膜和眼睛的刺激等,其中LD

50

染毒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这些方式包括经口(消化道)、经皮(粘膜)、吸入(呼吸道)及肌肉注射等。根据国际通行的毒性分级标准,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绝大部分属于低毒或中等毒,而且纺织品的有机抗菌剂负载量不同,所以实际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可能很低或基本无害。

在抗菌纤维的开发中,抗菌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抗菌剂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评价抗菌产品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美国AATCC标准和日本工业标准JIS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抗菌纺织品试验方法的通用标准;我国过去主要参照行业标准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以及卫生部出版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来开展纺织品抗菌性能的相关检测,但评价标准的系统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继我国首个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于2006年8月1日实施后,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又发布了一项针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国家标准GB/T2094 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包括2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的“平皿琼脂扩散法”规定了晕圈试验法为纺织品抗菌性的定性检测方法;第二部分“吸收法”则规定了纺织品抗菌性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标准对羽绒、纤维、纱线、织物和制品等各类纺织产品均可适用,此新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统一了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

4、抗菌纺织品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环境意识的增强,抗菌纤维的需求必将构成潜在的巨大市场,抗菌纤维的生产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的产业领域。

近期欧美纺织品市场行情显示,为了以更多的卖点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世

界上的一些著名公司纷纷把抗菌纺织品和服装作为新型的织物推向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业绩。这些公司包括意大利的Texapel公司、纽约的Nipkow&Kobelt 公司,日本的一些高科技纺织公司也争先恐后推出抗菌面料及织物,如 Eclat Textile公司主要推出当前最活跃的透气抗菌织物,以迎合年轻服装设计师和运动服公司。

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科学预防、科学减少疾病是世界健康的主流,开发生产抗菌纤维和抗菌纺织品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展望

当前,经济在高速增长,科技也在高速发展,抗菌制品是跨世纪的环保和健康产品,它的全面应用可将医疗保健模式从事后治疗转变为事前预测和预防。抗菌纺织品对提高我国卫生保健水平和降低公共环境交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市场广阔,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空间还很大。

参考文献:

[1]顾平,李焰.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的比较研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涂慧芳,吴政.抗菌纤维的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郭登峰,郭腊梅.纺织品抗菌整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西纺织科技.2006(3).

[4]周莹,王进美.纺织品抗菌剂的发展及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8(4).

[5]龚兴建,陆凯.抗菌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05(01).

[6]谭文颖,肖卫军,叶尔恭.抗菌纺织品的探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3(4).

纺织品检测标准

纺织品检测标准 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产品称之为纺织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认可授权检测业务范围包括:各类纤维、长丝、纱线;各类纺织产品、针织品、非织造布;家用纺织品;特种及功能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如绳线带、帘子布、过滤布、蓬盖布、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医用纺织品等;各类纺织制品及服装检测;纺织复合材料;各类皮革毛皮及制品。 检测产品: 各种纤维成分面料:棉、麻、毛(羊、兔)、皮革、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CVC 等; 各种结构面料:机织(平纹、斜纹、缎纹)、针织(纬平、棉毛、罗文、经编)、天鹅绒、灯芯绒、法兰绒、蕾丝、涂层织物等; 成衣类:外衣、裤子、裙子、毛衫、T恤、棉衣、羽绒服等; 家纺:床单、棉被、床罩、毛巾等; 装饰用品:窗帘、桌布、墙布等; 其他:生态纺织品等; 检测项目: 1.色牢度测试项目: 2.环保检测项目: 3.结构分析测试项目: 织物密度(机织物)、织物密度(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纱线支数、纱线捻度(每种纱)、幅宽、织物厚度、织物皱缩或织缩率、织物重量、纬斜、角度转曲等等; 4.成分分析项目: 纤维成分、水份含量、甲醛含量等等; 5.纺织品纱线和纤维测试项目: 纤维细度、纤维直径、纤维线密度、长丝纱纤度(细度)、单纤维强力(钩接强力/打结强力)、单纱强力、束纤维强力、线长度(每筒)、长丝数量、纱线外观等; 6.尺寸稳定性测试项目: 水洗尺寸稳定性、每增加一次水洗循环、洗涤后外观、干洗尺寸稳定性、每增加一次干洗循环、商业干洗后外观保持性、织物和服装扭曲/歪斜等等;

7.强力和其他品质测试项目: 拉伸强力、撕破强力、胀破强力、接缝性能、硬挺度测试、防钩丝测试、织物悬垂性、织物褶裥持久性、直横向延伸值(袜子)等等; 8.功能性测试项目: 防水性测试、吸水性、易去污性测试、拒油性测试、防静电测试、防紫外测试、燃烧性测试、抗菌、透气性测试、透湿性测试、吸湿快干、防辐射、耐磨性能等等; 9.其他物理性能测试项目: 拉链强力、拉链耐用度、色差评定、白度、洗唛建议等等; 检测标准: DB12/T 429-2010 纺织品色牢度评定方法图像解析法 DB32/T 525-2010 学生公寓用纺织品 DB33/T 749-2009 纺织品、皮革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和全氟辛酸盐(PFOA)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B33/T 773-2009 纺织品甲壳胺纤维和其他纤维混合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DB34/T 890.1-2014 学生公寓用纺织品第1部分:配套床上用品(三件套) DB35/T 983-201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黄变色牢度 DB41/T 693-2011 纺织品织物调温性能评价温度变化法 DB41/T 738-2012 学生公寓配套用纺织品 DB44/T 754-2010 纺织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固相微萃取法 DB44/T 755-2010 纺织品中挥发性有害物质的测试吹扫捕集热解析法 DB50/ 144.1-2010 汽车内饰材料技术规范第1部分: 纺织品 DB51/T 1249-2011 纺织品标本 DB51/T 1613-2013 学生公寓用纺织品 DB52/T 845-2013 保健功能纺织品茶药枕(芯)、垫(芯) FZ/T 01009-2008 纺织品织物透光性的测定 FZ/T 01020-1992 纺织品机织物的描述 FZ/T 01026-2009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FZ/T 01034-2008 纺织品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FZ/T 01035-2014 纺织品标示线密度的通用制(特克斯制) FZ/T 01036-2014 纺织品以特克斯(Tex)制的约整值代替传统纱支的综合换算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开发的纺织品用抗菌防臭整理剂的性能与整理加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扼要介绍了抗菌防臭的机理及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整理 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机理 1.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抗菌防臭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断面世,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标志着服装用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技术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抗菌防臭整理在美国等国家被称为抗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和生产出自己的抗菌纤维及纺织品,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液中制取的纤维大都是涤纶、腈纶、锦纶等。国内目前大都是采用抗菌剂后整理的方法使产品获得抗菌性能,如东华大学抗微生物腈纶织物CHA、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J-963抗菌整理织物等。 1.2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机理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纤维改性加工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来实现。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及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性能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1.2.1 微生物抗菌机理 微生物抗菌整理剂主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 非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剂不浸入微生物细胞,而是将微生物细胞壁用物理方法加以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外露而将细胞杀死。有机硅季铵盐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由于细菌一般带有负电荷,而季铵盐在水中带正电荷,二者因静电引力吸引在一起,使细菌细胞壁表面停止振动,呼吸也同时停止。由于抗菌剂不浸入细菌细胞体内,不影响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因此不会产生遗传变异的耐药性菌。这种抗菌机理俗称为“接触杀死”,基本属于“专守防卫”型。当季铵N+表面上附着的细菌遗骸或尘土过多时,抗菌效果降低,但通过洗涤,抗菌效能可再现。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物浸入微生物细胞中,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影响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再生能力,使微生物细胞内酶的代谢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麻痹,进而衰竭。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类)的抗菌机理属于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当抗菌剂与细菌接触时,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影响DNA和RNA的再生,并抑制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有关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2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机理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一般是通过分解、氧化、还原、中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使含臭的物质转化为无臭物质,以达到消臭的目的。如以铁-酞菁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消臭剂能分解含臭

纺织品检验论文

纺织品检验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纺织品检验 班级:工分 0921 姓名:苗林娟 学号: 2009444115

生态纺织品及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叙述了目前国内外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情况,以生态纺织品印染行业为实例阐述了生态纺织品的“清洁生产”,并探讨了生态纺织品研究开发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清洁生产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将主导世界纺织品和服装消费的新潮流。绿色壁垒将成为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中新的贸易保护网。我国纺织企业要想在未来世界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实施绿色管理的步伐,实施绿色管理进行生态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成为纺织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 1、生态纺织品的定义 有关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从完整意义上看应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含义:①原来资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②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③在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不会受到损害; ④废弃以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在国际上,关于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标准,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欧洲的“ECO—LABEL”为代表的全生态概念。依据该标准,生态纺织品所用纤维在生长或生产过程中应未受污染,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纺织品所用的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和掠夺性资源开发:生态纺织品在失去使用价值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消化;生态纺织品应当对人体无害,甚至具有某些保健功能,即所谓的广义生态纺织品的概念。由于这一标准相当严格,目前完整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寥寥无几,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进行开发探索的追求。另一种是以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国家的l3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0EKO—TEX)为代表的有限生态概念。认为生态纺织品的最终目标是在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主张对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进行合理限定并建立相应的品质监控体系,即所谓的狭义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纺织品抗菌消臭标准比较

一、纺织品抗菌性测试常用定量测试方法: 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开发抗菌纺织品的国家,我国抗菌织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抗菌剂的多样性和织物性质的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测试方法来评价真实的抗菌效果。所以目前国际上还无统一的定量测试标准。主要有震荡法、吸收法、转移法和转印法,都是利用菌液和样品充分接触,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得样品中的活菌数,通过计算抑菌率或减少率来评价抗菌性能,主要测试标准有: 国标:GB/T20944.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二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震荡法、 FZ/T 73023-2016抗菌针织品 欧标: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 日标:JIS L 1902-2015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美标:AATCC 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ASTM E2149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 检测方法差别: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静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细菌液接种在抗菌试样上,试样吸收菌液后,抗菌剂与菌液直接接触,以达到抗菌效果。它要求试样在1min 内将接种菌液完全吸收,若菌液未被完全吸收、试样不平整或试样孔隙大等原因而使接种上去的菌液滑落或渗漏在试样外,则测试结果不准确,故其对试样的吸水性及形状都有要求,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振荡法: 振荡法是一种动态测试方法,起初是评价非溶出型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样品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荡,使细菌与抗菌式样密切接触已达到抗菌的效果。故其对试样形状及吸水性要求不高。 AATCC100和JIS L 1902都属于吸收法,二者实验条件大致相同,都是在纺织品上接种细菌后在”0”时和18~24时从纺织品上回收细菌。不同之处:1、AATCC100未提及细菌的接种方式,也没有抗菌评定基准,JIS L 1902则在AATCC10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试验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便于人们去操作;2、AATCC100 只做一组平行样本,JIS L 1902做三组平行样本再取其平均数来计算;3、在结果计算以及报告形式上,AATCC100用百分率来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对结果,易于被人理解;JIS L 1902 结果用活性值来表示,评价基准为大于或等于2.0即有抗菌防臭功能,但是用对数差值表示抗菌活性,不能一目了然地体现织物的相对抗菌性。 FZ/T 73023 、GB/T20944.3和ASTM E 2149都属于震荡法,测试操作比吸收法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震荡法是在一定液体中接种细菌,对于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纤维状、粉末状、织物等任意形状的试样都适用,且对非溶出型和溶出型抗菌织物的测试都适用。不同之处:1、ASTM E 2149是美国材料测试协会标准,应用领域很广,由于不是针对抗菌纺织品设计的,故其许多实验条件规定不明确,测试参数变动幅度大,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性操作,导致各实验室间的测试结果缺乏可比性,FZ/T73023和GB/T20944都规定了抗菌纺织品的考核级别指标、抗菌测试标准空白样、抗菌织物试样洗涤实验方法等,而且对于其中的抗菌织物测试方法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三、消臭测试标准 欧标ISO 17299-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eodorant property-Part 2:Detector tube method 国标GB/T33610.2-2017纺织品消臭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检知管法 日标JEC301-2013 《SEK 标志纤维制品认证基准》; 日本作为消臭织物生产与评价的先驱,最早建立了织物消臭性能评价的标准。在JEC301-2013《SEK标识纤维制品认证基准》中,对纺织品的消臭性能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已实施多年,消除服用纺织品中汗臭的评价已被各大检测机构采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检知管法(检知管内装有显色剂,当被测气体通过检知管时,管内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管内变色刻度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对单一气体进行测定)、GC-MS法(试样在容器中放置一定时间,用样品瓶装取一定量的待检气体,测试放置前后容器内的臭气浓度,此法准确度和精度高,但不能进行快速测定)、嗅觉法(通过人的嗅觉感知臭

纺织品性能实验总结

纺织品性能与测试 实 验 课 总 结 XXXX学院 纺织工程XXX班 XXXX 2016年4月5日

目录 一、我国目前纺织品检测的现状 (2) 二、课程收获 (2) 实验过程 (2) 最大收获 (3) 解决知识误区 (3) 三、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 (4) 国家标准 (4) 国际标准 (4) 纺织品国家标准 (4) 附录1 (6)

2016年三月初,我们班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解了纺织品相关性能的测试,并动手实践。在近六周的实验课中,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对织物性能的基础理解能力,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很感谢老师在实验中给予我们的帮助。接下来,我将就我所学的进行如下总结。 《纺织品性能与测试实验》是一门结构完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实验主要围绕织物的服用性能、机械性能和各种色牢度、拉伸性能等展开,主要有织物的耐皱、汽蒸收缩、缩水率、起毛起球、勾丝性、悬垂性、拉伸断裂、撕破强度、顶破强度、耐磨性能、耐气候性能、摩擦色牢度、刷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升华色牢度、透气性、防水性、光泽性等十八个。 一、我国目前纺织品检测的现状 众所周知,纺织品出口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纺织品质量检测,据我查资料得知,我国现阶段的纺织品质量检测市场主要是由国家性质的检验机构和第三方检验机构“两雄称霸”,而第三方检验机构又划分为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和国内第三方检验机构,但因为国内地撒放检验机构的人力、技术、检测力度、权威性都相对较弱,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份额都较少,所以与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无法相比。大部分出口型企业选择检验机构主要还是以国家质监部门和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主。 纺织品检验学在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份额,任何一家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必须要重视它,才能在进出口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纺织品检测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方向。 二、课程收获 实验过程 这次实验课很大的不同就是老师充分给予了我们时间让我们思考实验,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每次实验课前,我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翻阅实验报告书,然后查阅资料,大致思考实验的几项原因: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原理是什么?这个实验主要针对的织物面料有什么要求?会有什么影响因素影响该实验的结果等等?课堂上我们先听取老师讲解部分实验原理,然后动手实践操作,并记录数据,最后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整理誊写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抗菌纺织品测试标准的比较 2013-10-25 摘要: 简述了国内外抗菌纺织品的发展与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抗菌测试方法,分析定性与定量测试方法的异同与局限性,对其标准化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定性;定量;标准化 1 前言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已实现卫生整理纺织品的工业化生产,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抗菌防臭纺织品进入了比较快的发展阶段。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抗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出现便风靡全球,现已形成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额销售量。在日本,80%以上的袜子、内衣等都为抗菌纺织品,其在抗菌加工产品领域中的市场占有率还在继续扩大。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2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2.1 定性测试方法 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其区别如表1。

功能性纺织品定义

功能性纺织品 功能性面料包含功能性服装用面料、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功能性装饰用面料等。 其中,功能性服装面料是指具有超出常规纺织产品的遮盖、美化、保暖等功能的特殊功用和超强性能的面料,这些功能是不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如功能性外衣用面料,根据不同的服用场合可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如休闲类服装具有防静电、抗紫外线、防电磁波、洗可穿(免烫)防缩等功能,社交类和职业类服装具有三防(防水、防油、防污)、抗皱、抗起毛、抗起球、自清洁、防辐射等功能,运动类服装具有抗菌除臭、吸湿快干、防蚊、抗紫外线等功能,防寒类服装具有防水透湿、防辐射、高韧性、耐水洗等功能。功能性内衣用面料具有防蛀、防螨、远红外、发热、负离子、高吸湿、抗菌除臭等功能。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有的具有单一功能,也有的具有几种功能的叠加,使其成为多功能复合功能的纺织品。 功能性装饰用面料和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具有耐高温防火、阻燃、耐腐蚀、高韧性、防霉抗菌、抗静电、防红外、防油拒水、亲水、抗老化等功能。 相比较功能性面料,具有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对人体有益的变化的面料称为智能性面料,如能够通过加热等外部刺激手段使织物恢复初始形状的形状记忆性服装面料,还具有防皱、耐洗、免烫的功能,能够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化的光敏面料,主要用于军事及航海领域,能

够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调温面料,主要用于军事隐身和温差较大的环境,能够阻止海水向衣服内部渗透的抗浸透湿面料,还具有很高的透气性和吸水性

1.抗菌纺织品 抗菌卫生整理是应用抗菌防臭剂处理织物(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防霉、防臭、保持清洁卫生等功能。 生产方法:共混纺丝法—在纤维生产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制的抗菌纤维。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须进行后整理,成本较低;功能整理法—使用抗菌整理剂进行后加工处理的方法将抗菌剂与纤维结合。 抗菌卫生整理织物广泛用作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餐巾、毛巾、鞋里布、沙发布、窗帘布、医用职业装、食品和服务行业的工作服、军队的服装以及绷带、纱布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防螨纺织品 螨虫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能传播病毒、细菌,可引起出血热、皮炎、毛囊炎、疥癣等多种疾病。要使纺织品达到防螨效果有三类方法:一是不让螨虫繁殖,如杀螨法、诱杀法;二是不让螨虫接近,如驱避法;三是不让螨虫侵入,如阻断法。 防螨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功能纤维法、织物后整理法、高密织物法。功能纤维法—将防螨整理剂添加到成纤聚合物中,经纺丝后制成防螨纤维;织物后整理法—用防螨整理剂后处理织物,可采用喷淋、浸轧、浸渍、涂层等技术。高密织物法—通过高密织物本身编织紧密

纺织品抗菌整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38 广西纺织科技 2006 年第 35 卷第 3 期 纺织品抗菌整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综述介绍了纺织品抗菌整理机理、抗菌整理剂种类、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目前抗菌发展趋 势。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 抗菌机理 ; 抗菌整理 ; 安全型 中图分类号 : 0 引 言 TS195.1+9 文献标识码 : A 的抗菌剂 , 抗菌机理相异 , 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 ( 1) 使细菌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 , 杀死细 当基本的条件如营养、水份、氧气以及合适的 温度都具备时 , 纺织品是微生物生长的极好媒介 物 , 其硕大的表面积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为了减 少有害微生物对人的危害 , 防止在人与人、人与动 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传播 , 我们必须人为地控制 纺织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耐久性抗菌整理是 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减少微生物降解织物产生 的气味 , 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 , 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 起到卫生保健作用。但理想的抗菌整理及其工艺应 该满足以下条件 : 无毒 , 不引起皮肤过敏或不适 ; 不 影响纺织品性能或外观 ; 能与常规加工工艺相容和 耐多次水洗。整理工艺必须对环境友好 , 整理后仍 保持整理剂的内在功能 , 整理过的产品具有耐久性 菌 ; ( 2) 与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反应 , 破坏其 功能 ; ( 3) 抑制孢子生成 , 阻断 DNA 合成 , 抑制细胞 生长 ; ( 4) 加快磷酸氯化还原体系 , 打乱细胞正常的 生长体系 ; ( 5) 破坏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 ; ( 6) 阻碍电子转移系统以及氨基酸转酯的过程 ; ( 7) 通过静电场的吸附作用 , 破坏细胞壁而杀 死细菌 [4- 5]。 2 抗菌整理剂的类型 并保留织物所需要的功能及服用性能 [2- 3] 目前抗菌整理剂很多 , 主要可分为无机类、有 1 抗菌机理 机类和天然抗菌剂三大种类。 抗菌剂抑制或杀死细菌有几种方式 , 不同种类 2.1 无机类 无机类抗菌剂多为金属离子以及一些光催化 收稿日期 : 2006- 07- 27 作者简介 : 郭登峰 , 男 ,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硕士在读 , 主要从 事纺织化学和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开发。 抗菌剂和复合整理抗菌剂。 2.1.1 金属及金属盐 无机抗菌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载体与抗菌成份,

纺织品检验总结14

第一章纺织品检验基础知识 1.名词解释:1)检验:2)纺织品检验3)预调湿:4)标准大气:5)容差:6)容差范 围:7)容差极限 2.纺织品检验的基本要素:定标、抽样、度量、比较、判定、处理、记录 3.纺织品的分类 (1)按生产方式分类 (2)按纺织品的最终用途分类 (3)按织物的纤维原料组成分类 (4)根据纱线的成纱工艺特点分类 4.按纺织品检验内容分,纺织品检验方法分哪几类? (1)品质检验 (2)规格检验:服装尺寸、纱线号数等 (3)包装检验 (4)数量检验、重量检验 (5)安全与卫生检验:阻燃性等。 5按纺织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分,纺织品检验方法分哪几类? 1、预先检验; 2、工序检验; 3、最后检验——成品检验; 4、出厂检验; 5、库存检验; 6、监督检验——质量审查; 7、第三者检验。 6、按纺织品检验的数量分,纺织品检验方法分哪几类? 1)全数检验2)抽样检验 7.纺织品检验的大气条件分为几种? 标准大气条件:标准大气应是温度20.0℃,相对湿度为65.0% 可选标准大气条件:可选标准大气仅在有关各方同意的情况下使用。 特定标准大气条件:特定标准大气应是温度23.0℃,相对湿度为50.0% 热带标准大气条件:对于热带地区,标准大气应是温度27.0℃,相对湿度为65.0% 第二章纺织品质量 1. 名词解释: 1)质量:2)实体:3)真正质量特性:4)代用质量特性:5)质量管理:6)质量体系7)商检证书, 2.产品的六大特性是什么? 3.纺织品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的关系 4.质量体系的要点:(1).质量体系的基本组成有四个部分:即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2).质量管理需通过质量体系运作;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的保证。(3).质量体系两个方面:a.内部质量管理方面-范围广而且全面。b.外部质量保证方面-不是全部。(4).一个组织只有一个质量体系,但可以同时存在有若干个不同的质量保证体系。 5.质量管理方法及内容:(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体系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设计、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输、技术服务和维护、用后处理。

纺织品抗菌检测现状与发展

纺织品抗菌检测现状与发展 轻化1401 唐玉军 摘要:简述了纺织品抗菌测试的基本原理、抗菌测试主要选择的菌种,概述了国内外纺织品抗菌抑菌性能定性、定量测试的常用方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纺织品抗菌发展方向。 关键词:抗菌性能;测试;纺织品;纳米抗菌 一、绪论 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而一些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纺织品提出了各种功能性要求。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成为纺织业发展的新热点,其中抗菌防臭产品的开发应用尤其迅速及广泛。抗菌纺织业蓬勃发展,抗菌纤维与抗菌纺织品倍受人们的青睐,各种抗菌产品纷纷涌入市场。除了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纺织品,如内衣、内裤、衬衫、T恤衫、毛巾、床上用品、袜子、鞋垫、羽绒等以外,抗菌产品还被用于非穿着制品,如席子、汽车坐垫、空调滤网等 因此如何准确地检测和科学评价这些产品的抗菌性能,对于抗菌纺织品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的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国内抗菌测试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由于实验条件不同,以及测试者对标准理解程度的差异,导致测试效果相差很大。抗菌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大的概念,各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没有严格的可比性。如何根据所选用的抗菌产品的类别和性能,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抗菌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抗菌织物测试方法在国外研究较早,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研究成果较多,西欧发达国家也提出了一些测试方法,但与美日方法大同小异,而国内抗菌测试也主要采用国外测试方法。 二、抗菌检测基本原理 作为功能性纺织品之一的抗菌织物,其通过抗菌试剂抑制或杀死微生物有几种方式当细胞暴露于致命的试剂时,可观察到许多变化。通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参与新陈代谢的生物酶。细胞质的半透膜保持细胞组分的完整。细胞膜有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通过,同时它也可作为部分酶反应的场所。细胞壁除参

吸湿类纺织品功能性测试方法及评价探讨1

吸湿性功能类纺织品由于其良好的吸湿性能而使得纺织品具有特殊的功效,因此此类功能性纺织品也一直是研究的方向。在此驱动下,评价吸湿类纺织品功能性的标准需求也随之增大。 本文主要探讨了吸湿类功能性纺织品的常见评价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测试方法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1测试方法和评价 1.1吸湿速干性[1,2] 吸湿速干织物是指织物同时具有吸水性和快干性,一般来说,无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具这两种性能。因此人们通过对纤维原料、结构设计、后加工整理等方法来改善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将体表的剧烈运动和“无感蒸泄”释放,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和水汽通过“吸湿-传导-蒸发”过程向外界传送,使皮肤感觉干爽凉快。 测试吸湿速干类产品性能用吸湿性和速干性这2个指标来评价,其测试标准有GB/T21655.1单项组合试验法、GB/T21655.2动态水分传递法及AATCC195纺织织物液态水分管理性能等。以GB/T21655为例,GB/T21655.1方法标准中以织物的吸水百分率、滴水扩散时间和芯吸高度三种指标来表示织物的吸湿性能;同时以织物在标准大气环境中的水分蒸发速率和透湿量来表示产品的速干性能,具体参数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单项组合试验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GB/T21655.2方法评价织物吸湿和速干性所采用的是动态水分传递法,即将试样浸水面滴入测试液后,利用与试样紧密接触的传感器测定液态水动态传递情况,从而计算得出一系列性能指标来评估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排汗性能,具体参数指标如下表2所示。 表2动态水分传递法的评定 收稿日期:2012-11-25科技 SCIENCEANDTECHNOLOGY 吸湿类纺织品功能性测试方法及评价探讨 任志萍陈明 (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7) [摘要]本文分析了吸湿类功能性纺织品的常见评价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性、吸湿发热性、防水透湿气性,就不同测试方法提出一些问 题和建议,对改善现有的评价方法及建立完善的吸湿类功能性评价标 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纺织品功能性测试;吸湿速干;吸湿发热;防水透湿气 [中图分类号]TS101.92+3 趧趶 J IANGSU TEXTILE江苏纺织

纺织品抗菌的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的测试标准 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L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2008《纺织品抗菌

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E晕圈法、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扩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从环境与安全的角度来看,定性分析的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体现在它起到抗菌防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不破坏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而言,抗菌剂的活性越广,对高级物种(包括人类)的毒性越大。很多抗菌织物(如内衣、毛巾、床上用品等)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有的还是长时间接触,因此全面评估这些抗菌微生物纺织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十分重要。FZ/T73023—2006中要求抗菌针织品所应用的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指标为:抗菌织物洗涤一次后,抑菌带宽度D≤5mm。 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采用定量测试。 2,定量测试方法 (1)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包括GB/T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100

纺织品性能检测

纺织品性能检测 科标检测专业提供纺织品检测服务,检测能力涵盖了纺织面料、皮革毛皮、羽绒羽毛、箱包、鞋类、材料阻燃等多个领域。提供正规、专业、快捷、优惠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并提供专业的产品标准咨询服务、产品测试技术咨询服务、产品标识标志技术指导、服装辅料技术咨询服务等,可出具权威CMA、CNAS资质认证、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和分析报告。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导致纺织品的流通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以往的“穿暖”功能,因此纺织品的质量安全也备受各国消费者关注。生产商必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产品经过相应的品质测试,才能被允许在目标市场销售。 检测产品: 1.各种纤维成分面料: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CVC等; 2.各种结构面料、布料:机织(平纹、斜纹、缎纹)、针织(纬平、棉毛、罗文、经编)、天鹅绒、灯芯绒、法兰绒、蕾丝、涂层织物等; 3.成衣类:外衣、裤子、裙子、毛衫、T恤、棉衣、羽绒服等; 4.家纺:床单、棉被、床罩、毛巾、床垫等; 5.装饰用品:窗帘、桌布、墙布等; 6.其他:生态纺织品 检测项目: 1.色牢度测试项目: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照色牢度、耐氯水色牢度(游泳池水)、耐海水色牢度、耐漂白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实际洗涤色牢度(1次洗涤)、耐热压色牢度、耐干热色牢度、耐酸斑色牢度、耐碱斑色牢度、耐水斑色牢度、耐有机溶剂色牢度、光汗复合色牢度、泛黄测试、颜色转移、耐刷洗色牢度、色牢度评级等等; 2.环保检测项目:科标检测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及计量认证CMA资质,可提供gb18401全套标准检测,并进行纺织品、鞋类及箱包产品中SVHC、AZO Dye偶氮染料含量检测、DMF测试、UV测试、PFOS&PFOA检测、甲醛含量、邻苯二甲酸盐、重金属含量、VOC挥发性有机物、镍释放、PH值、壬基酚、气味量度、农药含量、apeo测试、含氯苯酚、致癌性分散染料、致敏性分散染料等检测分析服务。 3.结构分析测试项目:织物密度(机织物)、织物密度(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纱线支数、纱线捻度(每种纱)、幅宽、织物厚度、织物皱缩或织缩率、织物重量、纬斜、角度转

户外运动纺织品的功能与检测

户外运动纺织品的功能与检测 前言 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衣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防寒保暖,款式设计的方面,对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突出地体现在运动类和户外活动时的着装。户外运动的种类虽然很广,但专业的户外运动服装如冲锋服等主要是针对登山、滑雪等高寒运动而言的。户外运动除了对参与者本身体能和技巧的要求外,还需要户外服装能适应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以保障运动者的人身安全。户外运动服装与居家服装虽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由于户外和运动这两个特性,对服装的要求也相对较为严格和苛刻:户外运动发热量大、汗液蒸发多,要求服装散热和透气性能良好;野外难免遇到风雨雪雾,服装要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户外运动希望尽量减轻负重、服装要尽量轻便;户外日照强烈,服装要具备防紫外线的性能;野外风大,高山寒冷,防风保暖性能要求高……, 目录 词汇表 (4) 第一章拒水性 (5) 第二章防紫外线 (7) 第三章透水汽性 (9) 第四章吸湿排汗 (11) 参考文献 (13) 词汇表 拒水性(water resistance)——指织物不易被水润湿的特性。 防紫外线(UV protection)——紫外线性能一般都使用UPF值,即紫外线防护系数值进行评定。UPF 值是紫外线对未防护的皮肤的平均辐射量的比值 透水汽(water vapor)——织物通过水汽的性能。织物透湿的实质是水的气相传递,当织物两边存在一定相对湿度时,水汽从相对湿度高的一侧传递到相对湿度低的一侧。 吸湿排汗(absorb humidity and help relieve sweat)——指使不亲水的织物同时具有吸水性和 第一章 拒水性 有过露营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山间行走露宿总会遇到突然下雨;或者雾气弥漫的时候。这时,打伞或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 抗菌纺织品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测试抗菌性时,要求培养基浓度、温湿度、pH值及试验时间与穿衣条件相一致,实验仪器应为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且对任何形状的纺织材料都能测试。抗菌性的测试方法中,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最有代表性且应用较广的是美国的AATCC试验法100和日本的工业标准。国内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参照AAT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美国纺织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标准和日本JAFET(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协议会)批准的"SEK"标志认证标准的方法。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01021-1992《织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1996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但是抗菌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还远末作到系统、统一、规范,尤其是抗菌纺织品的性能评价和产品规范在我国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确,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检测。 鉴于当前我国对抗菌纺织品的全面评价还不能适应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抗菌测试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对比, 1 测试菌种的选择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和必需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因而人们在进行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

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表1列出的菌种是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及粘膜上分布最为广泛的。 测试的菌种包括细菌和真菌。在细菌中主要用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葡球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在真菌中主要用霉菌(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球毛壳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和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癣菌、紫色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袍子丝菌、白色念珠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致病菌,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巨大芽胞杆菌是芽胞类细菌中常见的致病菌;枯草杆菌易形成芽胞,抵抗力强,可作为芽胞菌的代表。大肠杆菌分布相当广泛,巳作为通常的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性菌种用于各种试验。黄曲霉、球毛壳霉作为规定的防霉试验用菌种,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GB2423.16-81),其它一些所选择的霉菌,则是侵蚀纺织品或高分子材料的常见霉菌。白色念珠菌是人体皮肤粘膜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具真菌的特性,菌落酷似细菌而不是细菌又不同于霉菌,因具有酷似细菌的菌落,易于计数观察,常作为真菌的代表。 因此,为考核抗菌纺织品是否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较合理的选择是按一定的比例,将有代表性的菌种配成混合菌种用于检测。目前大部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往往仅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用这二种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由于大部分真菌无法计数菌落数,因此,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评

纺织品检测介绍

纺织检测 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不合格的服装纺织品将禁止销售。 ■ 检测类别 各种纤维成分面料(various fibrillar component fabric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CVC等 各种结构面料(various structural fabrics):机织(平纹、斜纹、缎纹)、针织(纬平、棉毛、罗文、经编);天鹅绒、灯芯绒、法兰绒、蕾丝、涂层织物等 成衣类(Garment):外衣、裤子、裙子、毛衫、T恤、棉衣、羽绒服等 家纺(Home Textile):床单、棉被、床罩、毛巾等 装饰用品(Decoration articles):窗帘、桌布、墙布等 其他(Other):生态纺织品 ■ 检测项目 物理性能(Physical Property):密度、纱支、克重、纱线捻度、纱线强力、织物结构、织物厚度、线圈长度、织物覆盖系数、织物皱缩或织缩率、曲斜变形、拉伸强力、撕裂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力、粘合强力、单纱强力、纱线的单位线密度强力、防钩丝、折痕回复角测试、硬挺度测试、拒水性测试、防漏性、弹性及回复力、透气性、透水汽性能、一般成衣燃烧性、儿童晚服燃烧性、胀破强力、耐磨性测试、抗起毛起球性等色牢度(Colorfastness):耐皂洗色牢度(小样)、耐摩擦色牢度、耐氯水色牢度、非氯漂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实际洗涤色牢度(成衣、面料)、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照色牢度、耐海水色牢度、唾液色牢度 尺寸稳定性(Dimensional Stability):水洗机洗尺寸稳定性、手洗尺寸稳定性、干洗尺寸稳定性、蒸气尺寸稳定性 外观持久性(Apperance After Wesh):水洗机洗外观稳定性、手洗外观稳定性、干洗外观稳定性 化学成分分析(Chemical Analysis):PH含量、甲醛含量、含铅量、偶氮染料测试、重金属含量测试、吸水性、水份含量、异味、棉的丝光效果、热压、干热、储藏升华、酸斑、碱斑、水斑、酚醛泛黄等 成分分析(Fiber Content Analysi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含绒量等 相关的依据检测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 在众多的细菌传播途径中,纺织品是主要的载体之一,因其多孔、疏松,容易吸附各种杂质,成为繁殖、寄生细菌的载体,这些细菌的存在不仅使织物被沾污、损伤,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重视卫生标准要求,使抗菌织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定,由于各国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的客户要求的产品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致使生产厂家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菌产品的国际贸易。 一,纺织品抗菌测试标准: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分为定量测试方法和定性测试方法,以定量测试方法最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纺织品的抗菌标准主要有: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 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包括AATCC 147—2011《纺织品抗菌活性的评定方法:平行划线法》、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

菌效果》中的定性试验(抑菌环法)部分、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附录 E晕圈法、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2)定性测试方法是基于离开纤维进入培养皿的抗菌剂活性,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时间短,对于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最为适用。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扩散性强,抑菌区宽;扩散性弱,抑菌区窄。从环境与安全的角度来看,定性分析的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体现在它起到抗菌防护作用的同时,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不破坏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而言,抗菌剂的活性越广,对高级物种(包括人类)的毒性越大。很多抗菌织物(如内衣、毛巾、床上用品等)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有的还是长时间接触,因此全面评估这些抗菌微生物纺织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十分重要。FZ/T 73023—2006中要求抗菌针织品所应用的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指标为:抗菌织物洗涤一次后,抑菌带宽度D≤5mm。 另外,定性测试结果不能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最终结论,若要确切地了解某种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应该采用定量测试。 2,定量测试方法 (1)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定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转移法、转印法以及振荡法。包括GB/T 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产品抑菌和杀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AATCC 100—2004《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评定》、ISO 20743—2007《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中的吸收法和细菌转印法、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D中的吸收法和振荡法、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和GB/T 20944.3—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等等。 (2)GB/T 15979—1995 主要针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或消毒用品的测试方法。这类产品使用时间较短,且对抗菌性能的要求较高,样品只需要与菌液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