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三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三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三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三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三

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四、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在我想讲一下第四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说了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前十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几年金融危机到来,国家推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这样一个重大宏观经济环境中,文化产业有重大的发展机会。我们也分析了在今后的五年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也是有重大的市场空间的,它是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存在着有比较好的宏观环境,尽管我们有着事实上非常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文化产业真正要发展起来也还要下大量的工夫。文化产业本身能不能实现这样的发展满足这样一种市场空间的需要。真正在国家的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认为还是要从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中着眼我们要提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甚至说我们要寻找发展的动力。

我们看到在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我们国家第一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在它的基本原则里面提出了一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条原则。我们认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把发展的思路从加快文化产业的增长转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上来,要从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更好地参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认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国家宏观经济正在出现重大转型,而宏观经济的转型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从简单的或者是追求GDP的增长模式要转向关注结构、关注各种各样经济关系中的均衡。要从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转向集约式的发展;从不科学、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向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认为,不仅是宏观经济它发展有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文化产业要想获得超常、高速的发展也必须把思路从增长性的模式从粗放这样的发展模式转向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从发展方式转型中获得新的发展速度,要调整到这个方面来。如果文化产业自身

的发展方式不转,如果文化产业结构不调整,它就无法提高速度,也无法更好参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刚才我们讲了,前一阶段就是文化产业在这十年里面它是从一个外部或者是政府推动的模式叫外援式增长正在越来越转向内涵式的,叫内生性地增长,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的作用正在越来越大。我们同时也看到这个十年的文化产业的增长,还是存在比较多体制性的释放,政策性推动的这样一个特点。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产业在原有体制下已经积累下了大量的产能,体制改革是释放了已经存在的产能。那么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在体制内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能力,那么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财政出台支持产业发展是使得这样一些已经存在的产能充分发挥的效力。比如说我们有大量的文化机构、有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在传统的体制下我们没有钱,我们也没有跟市场结合,那么体制改革推动了这些企业转型开始面向市场,但是这些企业也不会去做市场化的产品。这个时候国家出台了专项资金,为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从市场中获得生存的这样一些条件,提供了第一推动力。比如说,第一个市场化产品国家在给你买了单了或者是买了一半的单了,国家给你钱支持一下,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就可以慢慢通过这个过程去学习。所以就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个十年国家在政策推动这个产业发展方面还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政府的这种推动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里面我们认为要随着市场开放逐步地降低,这样的话发展才能更加健康。这里边我们提出的在结构调整中获得发展动力,我们希望从几个方面去对结构进行调整。

(一)调整产品结构

首先要调整产品结构。中国的文化产业经过十年这样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产品的商品化过程或者叫市场化过程。对于今后发展来讲的话,我们就要依赖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合理地产品结构。

如何有效地优化文化产品的结构,以便既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也满足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新出现的生产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中国文化产品、中国文化产业从产品结构来说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区分方式,我们在这里头我们想把它区别为满足消费最终需要的产品和满足生产性需要的产品这两种。对于我们目前的文化产业的产品结构,从这个方面区分来讲,我们现在主要的产品是要在满足最终消费需要这个层面上,在满足其他行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性的需求方面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或者说基本上我们还不怎么太多的起步。这样的话实际上就出现了有大量的中国制造业需要升级,它需要有人帮它设计品牌,它需要有人来帮他进行产品的设计,甚至它需要有大量的

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创意的人才。在这一方面应该说缺的还是比较多。我们在前年文化产业蓝皮书当中专门登了一篇文章是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做的,就专门研究了中国文化产业它的产业相关度的情况,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的文化产业,它的产业相关度比较低,它主要还是生产直接最终消费品,给消费者提供最终消费品。为其他的产业部门生产的中间品,这种体现一个产业成熟度、产业相关度这样的产品非常少。这也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成熟,比较幼稚的突出特征。我们认为今后五到十年特别需要关注,特别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在满足相关产业的生产性需求方面作出必要的改革。我们把它作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个方面叫产品结构调整。

(二)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第二个叫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近年来我们着力盘活存量,以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做大做强中国的文化产业。但是对于放开市场,支持中小型企业文化发展强调的不够,今后几年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文化市场开放度不够,还有很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障碍。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存量和增量。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时候,特别关注的是要打造市场主体。我们实际上是吸取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把打造市场主体、改革企业作为整个的改革全局的一个中心环节。这个应该说在改革的第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作盘活存量。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文化领域它基本上是实行了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所有的文化生产机构都是事业单位,现在我们面临这样一大批文化资源的存量,我们怎么能够迅速地把文化产业推动起来呢?就是盘活现有的一批存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这些存量不盘活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市场上没有足够的市场主体,没有成熟的市场主体。只要一开放,我们文化市场就会被迅速地占领,可能会是外资的占领。这样盘活存量变得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存在着小散乱、规模也不大、彼此之间的产业联系也不多、而且无须竞争,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讲,这些年我们比较关注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做大做强等等。但是在这几年来逐步我们发觉仅仅做存量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市场的适度开放和准入,我们就不能够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中小企业,如果不能够产生大量的中小型文化企业的话,那么整个文化市场的活跃度就不够。那么盘活存量对于改革体制内的文化机构来说也得不到足够的推动力,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发觉这些年是数字化信息技术进展特别快的时候,那么数字化信息技术

的进展实际上是对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因为所有的这些数字化发生的领域都是一些市场化特别活跃的,消费特别活跃的新兴领域,而且这些领域的所有这些开发活动实验性非常强。往往在这些地方,大企业做事非常谨慎、非常保守,大型的投资是很难进行的。真正在这里面起着主导作用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他们在从事着各种各样前沿性、创造性的活动,他们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新的业态、满足新的消费模式,甚至他们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是需要有个比较好的市场开放政策,需要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国家应该说在这方面应该调整组织结构方面由于偏于大型企业,疏于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应该说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叫调整组织结构。(三)调整所有制结构

第三叫调整所有制结构。从前面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企业数量看民营文化企业已经占据多数,但是从产业实力上看,民营企业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和实力。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国家没有从文化竞争性,文化产业的竞争性领域退购、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过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还远没有形成,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现实潜力的充分发挥。前面的数字我们看到,民营文化企业从机构数量上确实已经占据主导了,但是从产业的实力上来讲真正有实力的民营机构,整个文化产业领域还是比较少,这些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推动叫兼并重组,上市,这样的话提高了存量领域的文化企业的集中度、产生了一大批大型的文化企业。这样的一种成功运作实际上也出现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过多的占据市场空间以后,应该说挤压了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个时候如果市场准入在没有一些重大的突破的话,实际上在现有的文化市场中,民营企业、民营机构它是在不断的退步,所以很多人说在文化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这样一个趋势。所以我们说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在文化领域还远没有形成,应该说我们在人民群众中蕴藏了非常重大的文化创造的潜力,如果能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这种潜力的充分发挥就会表现为大量的民营的文化机构的涌现。

在这方面我觉得潜力还发挥着还确实很不够,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国家的出版行业,我们出版行业正式出版机构是500家,多年一直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上,但是在文化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大量的民营出版工作室。以前在这次文化体制改革之前我们一直把这些民营工作室看成是不好的机构,是对我们政府出版管理体制的一种冲击。但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后,我们开始正确看待民营出版工作室,把它看成是先进的出版生产力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我们正面肯定它的作用,而经过全国性的调研发现,民营的出版工作室从数量

上来讲十倍于国有的出版机构。也就是说,500家国有出版社有5000家以上的民营出版工作室。从前年去年以来一直在探讨,如何形成国有出版机构和民营出版工作室的合作?如何逐步地放开在出版领域放开准入,就使得民营的出版工作室能够有一个比较正常地、合理地发展空间,这方面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但是在我们看来,改革的真正推进,确实是不仅仅体现在500家出版社如何转至为出版企业,而且500家出版企业如何整合为10家比如说出版收入在百亿甚至是两百亿以上的大型出版集团,我们认为更应该表现在我们整个出版市场上涌现出5000家,或者说这5000家民营工作室转变为中小型出版社、出版公司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发觉在国有出版机构大规模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过程当中它会出现良性的态势。因为现在国有的出版机构上市以后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在市场上可以为它们所兼并的优良出版资源不够多,优良的出版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对于它们来讲上了市之后如果找不到很好的出版兼并重组的对象的话,他们上市集中来的资金就没有很好的出路。这个我们认为放开准入实际上就是要在市场上做出大量新增的出版资源,要对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作用。这就是调整所有制的结构。

(四)调整技术结构

调整技术结构,我们现在发觉文化产业发展在中国一方面它是在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接近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因为我们中部大城市人均GDP都开始超过1万美元,这些地区就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东部地区的规模来说也都是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很多国际上的中等国家的发达规模。所以应该说这些地方这个发展的一些新兴文化产业需要大规模技术密集的、大规模资本密集的这种新兴的前沿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技术为特点的新媒体这样的产业,在这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国的发展跟国际上很多国家体量不够大的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发展的不平衡。中部、东部、西部、它形成一个阶梯状的发展态势,整个东部和西部的发展差距在十倍左右。也就是说,东部集聚1万美元可能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就在一千美元左右。

那么我们国家不同地区还有包括城乡之间的差别很不平衡,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适合发展高技术装备的文化产业类型,所以我们现在可能在前一段的发展中比较关注的是那些跟高技术相关的新兴文化产业类型,网络文化产业甚至比如包括像动漫、游戏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这些文化产业确实是需要发展,但是它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发展的。

在我们国家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农村,广大的不够发达地区还存在那些创意设计投

入很高、富含民族文化符号、劳动密集程度高,但同样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民族和民间的工艺类产品。这些产品根据国际的统计已经有相当大的出口规模。所以我们国家不但迎来了东部发展高科技包括高投入、高资本密集度的文化产业也应该在中部西部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些高创业投入,富含民族文化符号和知识产权,但又劳动密集型程度高的这样一种类型的文化产业。

所以我们应该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区域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结构。一个多层次的合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的文化产业的技术的结构和区域的布局。

(五)调整区域布局结构

第五个调整区域布局结构。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全国有多半的省份或者几乎所有的省份和大城市都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大省,要文化立市等等。他们也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已经制定了“十一五”,正在制定或者是已经完成了“十二五”的规划。

由于中国整个管理还是一个行政化的管理这个模式还是比较居于主导的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文化和高度积极推进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这种传统经济发展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彼此攀比。在经济建设领域常见的投资饥渴症,甚至说一些地方出现的一些明显的叫重复建设。比如从全国要发展创意、要发展动漫产业就有很多城市都提出来,甚至有一些非常偏远的一些城市,它没有多少资本来投资,也缺乏这种技术性的资源,他们也提出发展动漫游戏产业,这实际上就导致重复建设,浪费了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因此在前一段时间的发展基础之上,在各地都把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在这个基础之上现在是有必要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结构进行一个结构调整。就像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做法一样,在全国经济都发展起来了之后在产业出现了区域间的不平衡之后,有必要在全国做这种区域性的规划,超越传统的行政的省行政性跨越的限制,对区域性的规划作出全国性的安排。文化产业的安排同样也应该在区域布局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这样一个调整,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我们的经济文化资源、提高我们的文化产业的产出,不至于导致重复建设,无效劳动。

上面我们是提出了五个结构调整方面的方向,当然我们认为在文化产业的转变方式,包括文化产业调整结构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不一定局限在这五点,但是我们觉得这五点可能是目前在我们看来比较值得关注的这五个重要的方面。

五、结束语: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

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结构的调整,这里面不光是一个经济本身、发展本身这样的一些重点、一些规划和思路上的变化。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推动这样一个结构调整到底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对于我们来讲实际上我们仍然认为改革尽管前一段时间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从03年改革试点,到05年试点结束在面上推广,然后直到现在我们都按照一个时间表在持续地推进。但是我们认为下一步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型,以保证它的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仍然需要在推动改革方面寻找它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以改革的全面深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转型,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制度基础和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

所以我们认为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和模式的结构调整还应该以深化改革作为根本性的措施。所以我们认为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这里面我们提出三个主要的方向。

第一个我们认为应该明确改革目标,要围绕公民文化权利、构建基本文化制度,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

这个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70年代末的启动、80年代的摸索、到了90年代初期在小平同志南巡后才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模式明确了之后,应该说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然后到了世纪之交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化。整个这样一个发展路径对后面的发展路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改革整体的途径是9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南巡后在这一系列南巡讲话后形成的。

那么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在经历了前一个十年的发展,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和在全局的面上推动,在这样前期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现在就有必要进一步的明确改革的目标。这个明确的改革目标模式就有利于我们构建起一个基本的文化制度,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这个体制和基本制度还是有所不同的。基本制度体现的是我们国家叫根本大法、宪法的精神。

在十七大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曾经明确地提出来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且明确地讲,要想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建设者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提出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在新形势下我们重新提出了我们在宪法中所讲的公民的文化权利问题。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在改革获得了前一阶段获得重要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我们国家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要构建什么样的基本文化

制度,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就形成了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体制性基础。这个我们认为是第一点特别重要的应该提出来。

第二点叫做调整改革重点,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认为前一阶段的改革是以打造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基本上是一个微观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市场主体的打造,逐步形成市场主体在文化市场中能发挥作用的这样一个条件。我们认为,在存量改革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在市场主体打造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样的条件上我们现在应该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文化市场、进一步通过开放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管理职能,从这个角度,也就是从宏观管理的角度,从市场资源配置总体的条件角度,叫调整改革重点。这一点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世纪之交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使经济体制改革新的时机的重点和文化体制改革应该说是相关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文化体制改革在现阶段所要做的工作要更多地参照或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相衔接、相配套,这样的话能够充分利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熟经验,能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改革的成熟做法,这样的话能够对我们整个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地推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二个叫转变政府职能。

第三个叫梳理产业政策,完善政策衔接,充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应该说在体制性环境完善了之后,在法律环境清晰了之后,产业政策就能够发挥比较好的作用。我们国家应该说在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发展这么多年里面,我们形成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那么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后,我们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在这几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这个打造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政策。如何把这样一些政策衔接起来,充分加以利用?应该说是下一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从体制和政策角度来说应该做的一件主要工作。我们现在产业政策很多,对于企业的运作来讲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如何能够使这些产业能够彼此衔接,能够让这些产业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个是我们目前特别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政策出台了之后没有被充分理解、没有被充分使用,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问题。

我们想通过以上三个工作明确改革目标、调整改革重点、梳理产业政策,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只要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得到推动,我们相信新时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它的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结构的调整都能够得到有利的推动。新的一个时期,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它的高速增长,它实现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这样一个目标就是可能的。这里面当然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现在应该说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在这一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和动态。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深入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会

获得一个更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好的发展时期。

今天我给大家讲课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法,以吉庆街为切入点,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展开探讨。调查研究表明,城市的草根文化传承和经济价值开掘之间存在矛盾,商业化发展模式的不合理规划不断冲击传统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但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如果施以正确决策,加之多方调和努力,吉庆街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吉庆街文化传承城市建设 “吉云照影觥筹尽显生活秀,庆语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的吉庆街,是一条集聚排档美食文化和汉味民俗文化的历史名街。其开放的经营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吉庆街缺乏公共配套措施、建筑老化等等问题逐渐暴露。2009年3月,江岸区政府对吉庆街进行了全面整改。改造采用“异地重建”的方案,以保护修复为主,拆除违章建筑,力争还原街区历史风貌,打造民俗创意区和文化馆藏区。然而,整改后的吉庆街反现萧条,商家惨淡经营,人气每况愈下。2016年12月,重新竣工的吉庆街焕然一新,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团队以

吉庆街为对象,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一、吉庆街文化产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查前后经过设计问卷、实地考察、分发问卷、采访经营者、阅读相关文献、分析数据的工作,于2016年6月启动,前后开展3次集体调研,共收集线上线下调查问卷255份,对经营者、管理者进行了2次采访。本文采用问卷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调查样本分析 1.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吉庆街商圈的人群总体呈现出年龄层低、省内出身、教育水平高、文化消费水平较高这四大特点。 其主要年龄层在25岁以下(44.31%),超过半数年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下(53.33%)。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在义务教育程度以上(83.13%,其中大专学历及以上占44.31%)。常住于大中型城市(74.12%,其中大城市占49.41%。来自于本省、本市的人员占83.53%,其中省内非武汉市出身者更是占到47.84%),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年度文化娱乐休闲消费额度在1000―5000元之间(51.37%)。如此看来,吉庆街的潜在消费者为年轻人群。 2.受访者获得信息的渠道 在受访者得到信息的渠道中,通过各类传媒和亲友介绍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然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如十七大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行至今的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4]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发展趋势,它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构成破坏和冲击,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6月起开始试点,2006年起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开,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并不断取得成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是党中央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之后作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党中央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以及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深刻分析,其战略意义极为深远。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更加突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国际上看,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我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要看到,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目前,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我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发展步伐,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发展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营性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繁荣文化市场的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全社会精神力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方面的功能。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文化建设自身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同时要看到,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活力还不强,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的新形势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综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适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文化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时事分析

文化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内容摘要: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然而文化全球化更让中国有了无限的发展潜能。 关键词;世博文化经济机遇挑战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世博会拥有着比奥运会还要漫长的历史,从早在150余年前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到即将到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会早已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世博会是不同于奥运会的体育盛事,而更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的盛事。这个空前的全方位的盛事自然会带来更全面的影响。 一、对经济的影响 (一)为该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扭转经济危机的形势 任何一个盛会都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金钱,包括奥运会、广交会等等,当然也包括世博会。世博会作为一个经济和经济碰撞的盛会,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世博会的带动下,多少城市和国家步入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阶段。尤其是在经济危机肆虐人类的那些年代,我们看到的是世博会如何带领我们走出危机的阴霾,步向经济中兴。总所周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在全世界都在上演因失业导致的惨剧时,芝加哥人迎来了他们的又一次世博会。在这种背景下,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1933年世博会就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压力。据事后统计,此次世博会由于在举办期间吸引了200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给芝加哥市带来近4亿美元的商业利润,结果直接和间接地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当看到博览会上展出的各种新产品、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杨全玉(互助县文化馆青海互助 8105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进步,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工作者要针对具体实际,切实发现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更好的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简要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关键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尽管跟随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存在和产生了一些问题。作为文化产业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正确看待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从当前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产业缺乏文化支撑 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文化,或者可以具体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所谓文化产业,就是要真正的以文化作为支撑的产业。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产业”缺乏“文化”支撑,“文化”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很多产业只是罩着所谓文化的外壳,行使与文化无关的商业行为,不仅不注重挖掘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还充斥着低俗庸俗、毫无营养甚至毒害人们思想的内容,这样与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相反的所谓文化产业比比皆是:从“雷人”的影视剧,到不堪入目的喜丧演出;从打色情、低俗擦边球的网页广告,到充斥血腥暴力的电脑游戏。这些现象反映了目前文化产业存在严重的问题,对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显而易见。 2.文化产业存在盲目投资、缺乏创新的现象 要想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鼓励其发展,但是由于投资渠道过窄,文化产业市场不成熟及监督缺位,还有行业准入不规范等原因,文化产业投资明显偏离了理性的投资范围,大量投资方式极不合理。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一家婚恋节目收视率上升,一夜之间,所有的电视台都开设婚恋栏目;一家推出“亲子”节目,不出一月,家家电视台均上演“亲子”节目;一家推出选秀节目,半载之内,必定满屏皆是选秀节目,更不用说各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须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巨大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无比广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之魂,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基地和传播途径,是它的血肉之躯,二者相互依存,息息相关。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民族、国家也纷纷依据新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文化发展策略。由于我们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的倾向,成为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当前的特点,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到社会效益的原则下。文化事业与产业分立,通过提高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雄厚文化事业基础,重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又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这种改变,是根据意识形态新的特点和规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也为文化产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提供了以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化资源难以估价。但由于地域、交通、传播等多方局限,价值大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濒于消亡。而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通信、传媒、信息产业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后,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文化内容的填充,发展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国汇入世界潮流也正当其时。我国在“十五”期间拟投入40亿元开发软件产业,传媒业正在成为我国第四大产业,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对接更有了现实可能性。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4800亿元,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1800亿元,国际文化资本看好我国的广阔市场。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成为世界引资第一大国。这些资本虽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电信和农业,但随着资本形式在新时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的已从单一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今年我国将在市场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允许美日德三国投资旅游业,上海将和美国某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兴建和经营国内首家世界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这些当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基于当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当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树立核心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把握市场取向、突出特色、资源保护优先和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辩证处理和统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和持续发展等关系。 关键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统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进入新世纪更是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源和新引擎。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着力点,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核心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注重以人为本的内涵和产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是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它应当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与文化事业并驾齐驱的另一翼。基本的文化需求和权益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由文化事业来满足;更多的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则主要通过市场,由文化产业来满足。文化发展繁荣就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生产更多更好的多层次的文化产品来解决群众的“精神渴求”和“文化贫乏”的问题。要改变和剔除那种“唯我独尊、唯我独高、唯我独艺”的贵族式眼光和作法,加大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力度。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真正做到平民化、大众化,做到通俗而不庸俗,雅俗而不低俗,大俗而不恶俗,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满足群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让文化紧贴百姓的生活,乃至原始一点、粗糙一点、质朴一点、稚嫩一点、本色一点,对广大老百姓来说,也许正是其希望和优势所在。一些大制作的“豪华剧”,一些精品式的“评奖戏”,一些人造的“文化工程”,老百姓未必爱看,未必欢迎。相反,贴近他们的大雅大俗、大喜大悲,倒能释放人们当今社会生活快节奏、高风险、强竞争和紧张工作下的巨大压力。无论是经济化了的文化产业,还是福利化了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只有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要,才会变得有魅力、有受众、有前景。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只要是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就要允许存在,允许试验和探索。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成教条,把生动活泼的内容变成僵化的说教,把原不相干的东西硬塞进原汁的艺术和文化生活,弄得死气沉沉,这都是违背群众意愿和背离以人为本的,也是违反文化艺术生产和发展规律的。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全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人们消费什么,不消费什么,可以导向,但不能剥夺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办文化产业必须有市场眼光,人民群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必然是有市场和生命力的;反之,以僵化的思想和贵族式的眼光来看待和发展文化产业,必然会弄得毫无生机,失去活力。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试卷83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试卷83分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正确错误 18、工业经济阶段,文化是由一小部分人生产,同时提供一小部分人消费的这么一种生产活动 正确错误 19、法兰克福学派提倡生产线化的、大规模的标准化复制的文化生产模式 正确错误 20、创意产业阶段,传播资源从稀缺走向了过剩 正确错误 21、201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领域公有资本的比重大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错误 22、专家认为今后十年,中国文化产业有可能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周期 正确错误 23、文化产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将会有重大的发展机会 正确错误 24、2008年,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大幅下降 正确错误 25、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发展原则 正确错误 26、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后,政府开始正确看待民营出版工作室,把它看成是先进的出版生产力的一部分 正确错误 27、我国具有良好的文化消费传统 正确错误 28、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产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它向相关产业提供中间品的发展机会,在今后十年中可能会比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消费品的发展机会更大 正确错误 29、根据研究,目前我国年人均品牌授权商品的销售额高于日本和印度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文化产业发展的弊端及解决措施之孔见 杨全玉 (互助县文化馆青海互助 810500) 【摘要】发现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阐述了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文化产业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方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总结和借鉴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解决方式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8)04-页码-页数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产业起步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尽管跟随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存在和产生了一些问题。作为文化产业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正确看待出现的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从当前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产业缺乏文化支撑 文化产业是的核心就是文化,或者可以具体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所谓文化产业,就要真正的以文化作为支撑的产业。[1]但目前,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产业”缺乏“文化”支撑,“文化”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很多产业只是罩着所谓文化的外壳,内部根本就没有文化,不仅不注重挖掘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还充斥着低俗庸俗、毫无营养甚至有毒害人们思想的内容,这样与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相反的所谓文化产业比比皆是,从“雷人”的影视剧,到不堪入目的喜丧演出;从打色情、低俗擦边球的网页广告,到充斥血腥暴力的电脑游戏。这些现象都在反映着问题的严重性,其对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2.文化产业存在盲目投资、缺乏创新的现象 要想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当前,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鼓励其发展,但是由于投资渠道过窄,文化产业市场不成熟及监督缺位,还有行业准入不规范等原因,文化产业投资明显偏离理性的投资渠道,大量投资方式极不合理。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一家婚恋节目收视率上升,一夜之间,所有的电视台都上婚恋栏目;一家推出“亲子”节目,不出一月,家家电视台均上演“亲子”节目;一家推出选秀节目,不出半载,满屏皆是选秀节目;更不用说各类小游戏、文化APP、脱口秀栏目、文化服装品牌、景区文创产品等等文化产业品类。各种山寨、复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