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学重点个人 版

中医儿科学重点个人 版

中医儿科学重点个人 版
中医儿科学重点个人 版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扁鹊为最早小儿医

☆西汉淳于意—下气汤治气鬲病,记录了儿科最早的医案。

☆儿科最终形成在---宋朝

☆儿科现存最早专着:《颅囟经》提出的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

☆儿科着名医家:“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天花、麻疹类专着之始。

☆《幼幼新书》:南宋刘昉,整理、汇集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着。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认为六味地黄丸立意极好。

☆明代万全提出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清-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男女生殖之精相合受孕,直至分娩断脐(40周)。

2.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满28天。

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一周岁。

4.幼儿期:1-3岁。

5.学龄前期(幼童期):3-7岁。

6.学龄期7周岁-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

7.青春期:女11-12至17-18;男13-14至18-20.

胎龄: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共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

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

胎儿期死亡率最高-------围生期。

出生后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期

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婴儿期

小儿非脾肾不足时期-------婴儿期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

一、体重

初生:3kg 前半年:0.7kg/月,后半年:0.5kg/月。

1岁以上:2 kg每年。波动范围±10%,低于标准15%以上时为营养不良。

六个月以内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2×年龄kg

二、身高

初生:50cm ;1周岁:75cm

2岁-12岁:70+7×年龄

三、囟门

前囟闭合时间:12—18个月。

后囟闭合时间: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

四、头围、胸围

一周岁头围等于胸围,以后胸围大。

五、牙齿

乳牙:萌出:4-10个月(平均6个月),出齐:2-2.5岁

颗数:20颗;2岁以内乳牙颗数公式乳牙数=月龄-4或6

恒牙:6岁:开始换恒齿、第一恒磨牙;12岁:第二恒磨牙;17岁以后:第三恒磨牙(智齿)。成人28-32颗牙。

六、血压

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七、智能

(一)感知发育

出生时即有视听觉,1个月时,视听反应明显,3个月:追视(头眼协调)寻声源(转头向声源)。

(二)运动发育

三抬四撑五抓六翻七坐八爬九扶站十二走

(三)语言发育

初生哭叫 3咿呀 4月笑声 7爸妈 1岁单词渐成句 5岁完成来表达

第四节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肺脾肾三脏不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二、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传变迅速: 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

易实”,“易寒易热”。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如何理解清代吴鞠通“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字义: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

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含义:从阴阳学说,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如何理解《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

字义:“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增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含义: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怎样认识肺脾肾不足生理病理特点?

答: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

不足更为突出。一方面小儿出生后肺脾肾三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所致;另一方面,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所以相对小儿生长发育要求,经常会出现肺脾肾不足的特点。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1 辨斑疹

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斑: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

2 察二便

胎粪:新生儿生后3-4天内所排大便,呈褐色,粘稠无味,称为胎粪。

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稍有酸臭气,稠度均匀,日行3次左右。

牛羊乳喂养为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

3 察指纹

适用年龄:二、三岁以内的小儿

部位:自虎口向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

正常小儿指纹:淡紫隐隐不显于风关以上。

辩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4 问个人史

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5 脉诊

切脉的方法:一指定三关,正常小儿脉以平和为常,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越快。

小儿基本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6 按诊——按头囟

囟填:囟门隆凸,按之紧张。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炕,热盛生风

囟陷:囟门凹陷。常为阴津大伤,

7 儿科治法概要——用药原则

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成人1/6;

乳婴儿:成人1/3;

幼儿:成人1/2;

第二章儿童保健

婴儿期保健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一)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生后4—6个月内的婴儿,除了吃自己母亲的奶不给其他食物和饮料,也不给其他母亲的奶,称纯母乳喂养。

原则:按需哺乳

1)开乳时间:生后早吸吮,一般半小时内。

2)按需哺乳;每次 15 ~ 20 分钟。

3)断奶时间:1~2岁断奶。夏季或患病后不断奶。

(二)添加辅食

※原则 :由少→多,由稀→稠,由细→粗,由一种→多种。

①鱼肝油——1个月后可用,纯母乳4个月。

②蛋黄:富含铁,婴儿可从母体获得一定的铁贮备,够用3-4个月,

4个月以后需自己摄取,否则缺铁性贫血。

第三章新生儿病

胎黄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又称胎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

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10~14天消退;

早产儿:可延迟到3周消退;

②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 (早产儿小于257)

③一般情况:良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征

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消退迟(超过

2—3周),或退而复现早产儿4周

②胆红素水平

发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5μmol/L ;

程度重总胆红素>221μmol/L 早产儿257

③一般情况:常伴有其他症状;

溶血性败血症肝炎先天胆道闭锁

辨证论治

★湿热熏蒸

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舌质红,苔黄腻。

或发热,大便秘结。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若无大便秘结——茵陈五苓散

第四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小儿感冒发病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特点:婴幼儿更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

咳嗽加剧,喉间痰鸣

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脘腹胀满,不思乳食,

呕吐,腹泻

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心神不宁,

睡卧不实,惊惕抽风

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

咽----结合膜热-----淋巴结肿大-------腺病毒

★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重,恶风,鼻塞,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小儿感冒容易化热。

病案分析:

严女5岁,1月13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伴呕吐2次

患儿昨起发热,体温39.6℃(肛温),家长给服泰诺感冒糖浆热退,今天上午热又起而来诊。

证见身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咽不红,口不渴,脘腹胀满,呕吐酸腐,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

请按上述病情回答以下问题

1中医诊断(病名,证型)(2分)

2症候病机分析(4分)

3治法(1分)

4方药(3分)

诊断:感冒风寒感冒夹滞

病机分析:外感风寒腠理闭郁,卫阳被遏故发热无汗;鼻为肺窍,风寒外束,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清涕;感受外邪、影响脾运导致食滞不化,阻止中阻,出现脘胀腹满,不思饮食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咽不红,口不渴,舌苔百腻,脉浮紧为风寒夹食滞之象。

治法:辛温解表消食导滞

主方:荆防败毒散合保和丸加减

荆芥、防风、姜半夏、茯苓、枳壳、羌活各9克川芎、柴胡、薄荷6克,谷麦芽神曲山楂各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第二节咳嗽

★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痰黄黏稠,+风热表证(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第三节肺炎喘嗽

一、肺炎喘嗽主要特征: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壅

(热、咳、喘、痰)

二、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外因风邪或他病传变;内因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肺气郁闭肺失宣降—肺炎喘嗽

病机:

常证:风热闭肺或风寒闭肺→邪郁化热炼液为痰→痰热闭肺

(毒热闭肺)→肺气郁闭→阴虚肺热,肺脾气虚→正虚邪恋

变证:邪盛正虚热炽化火——内陷厥阴

邪盛正虚肺闭血瘀,心失所养——心阳虚衰

三、诊断要点

1、相关病史

2、症状:起病急,热、咳、喘、痰典型表现,新生儿多见不乳吐沫、精神萎靡。

3、体征:双肺听诊固定中细湿罗音。

4、胸片:小斑片影或不均匀大片影。

实验室: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wbc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由病毒引起,wbc总数正常或降低。

四、辨证论治

★风热闭肺

证候:轻症:热(风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黄),口渴咽红

重症:高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痰多粘稠+内热之象(喉中痰鸣,

面色红赤),烦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大

治则:辛凉宣肺,止咳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

证候: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两肋煽动、摇身撷肚、面唇青紫发绀、喉间痰鸣,声如拽据、泛吐痰涎+内热证:烦躁不安、面赤口渴、便干赤、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则:清热、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心阳虚衰

证候: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发绀,烦躁,呼吸困难急促(60次/分),脉微弱疾数(160—180次/分)

右肋下痞块:肝脏肿大,额汗不温、四肢厥冷——阳气虚脱征象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病案分析:

主诉:发热、咳嗽5天。

现病史:患儿王某,女,3岁。发热、咳嗽已5天,经服西药“感冒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患儿发热,T:39度,咳嗽喘促,面赤气粗,口渴鼻煽,唇红而干,喉间痰鸣,痰多而稠,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有少量细湿罗音。

要求:(1)写出病名、证型(2分)

(2)分析病机(3分)

(3)治则(1分)

(4)方剂、药物(名称及剂量)(2分)

病名:肺炎喘嗽(1分)

证型:痰热闭肺证(1分)

病机分析:此证多为肺炎极期,痰热内盛,搏结于内,阻滞肺络,肺气失于宣降,肺逆于上,则咳嗽喘促,气急鼻翼(1分)里热壅盛,则高热烦躁、面赤口渴或痰多黄稠,舌红太黄而腻,脉象滑数为痰热内蕴之象(1分)。

治则:清热泻肺,涤痰降逆(1分)

方剂:麻杏石甘汤、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三房加减(1分)

药物:麻黄10克、桑白汤10克、鱼腥草15克、黄芩10克、甘草6克。(1分)西医治疗:抗感染

▽肺炎分类

病理分类病因分类病程分类病情分类

(一)病理分类:大叶肺炎,小叶肺炎,间质性肺炎

(二)病因分类: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原虫

非感染因素: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

(三)病程分类急性肺炎<1月;

迁延性肺炎1-3月;

慢性肺炎>3月

(四)病情分类

轻症肺系症状;

重症肺系症状重,其它系统明显累及,中毒症状明显。

▽心力衰竭的诊断:

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②婴儿心率P突然>180次/分;幼儿大于160次|分

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

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⑤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

⑥或尿少浮肿具备前五项即可诊断心衰

▽心力衰竭的治疗:(1)吸氧(2)镇静(3)强心:洋地黄制剂。

(4)利尿:速尿(5)血管活性药:酚妥拉明

哮喘

一、概念: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以发作性哮鸣

气促,呼气延长,重者不能平卧为特征。哮指声响音,喘指气息言,

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二、病因病机

外因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痰气相搏——发为哮喘

三、特征: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

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肚,唇口青紫为特征。

四、儿童哮喘诊断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

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支气管舒张剂有显着疗效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5、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

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五、辨证论治

★寒性哮喘

症状: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

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治则: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热性哮喘

症状: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哮吼痰鸣,咯痰稠黄,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外寒内热

症状:喘促气急,咳嗽痰鸣,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

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大便干结,尿黄,舌红,苔白,脉滑数或浮紧。色

治则: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西医部分哮喘基本特征

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变,由此引起的气流受限,

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

西医治疗

气道高反应证(标):β2 受体激动药

气道慢性炎症(本):糖皮质激素

第五章脾系病证

第一节鹅口疮

一、概念:以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又因其色白如雪而称“雪口”。

二、发病特点:多见于初生儿,小婴儿。

久病体虚婴幼儿,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

三、西医:白色念珠菌感染

外治法

1、冰硼散或青黛散+少量蜂蜜调和外涂3次/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龙胆紫涂擦患处,每日 1—2次。病变广泛者:制霉菌素局部涂抹 10 ~ 20 万 U/ml ,每日 2 ~ 3 次。)

2、吴茱萸15g,胡黄连6g,大黄6g,生南星3g,研末,一岁以内

每次3g,一岁以上增至5—10g,用醋调成糊状,晚上涂于患儿两

足心,外加包扎,晨起除去。

第二节口疮

概念:是指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疼痛

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口疮发生于

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

★风热乘脾

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 +脾胃积热(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焮红,疼痛拒食,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表证(伙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凉膈散

外治法:冰硼散(口疮鹅口疮)

吴朱萸(口疮鹅口疮)

第三节呕吐

证治分类

1、伤食吐—呕吐酸臭,吐后觉舒。

2、胃热吐—食入即吐,吐物热臭。

3、虚寒吐—食后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物清冷。

4、肝气犯胃—呕吐酸苦,暖气频频。

5、虚火呕吐—呕吐反复,时作干呕。

第四节腹痛

一、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再发性腹痛)(良性复发性腹痛)(1)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长,能自行缓解。

(2)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但腹部无明显体征。(3)无(全身症状):发热、呕吐、咳喘、尿急痛等。

(4)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

第五节小儿腹泻脱水的性质

液体补液疗法

1.口服补液:

适应症:适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

轻度累计损失量:50—80ml/kg;:中度累计损失量: 80—100ml/kg;

继续损失量根据实际补给.

频频喂给,8—12小时服完.

2.静脉补液

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

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糖后盐、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两补(见尿补钾、见抽补钙)

(1)定量:轻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 150—180ml/kg

(2)定性: 低渗性 2/3张等渗性 1/2张高渗性 1/3—1/5张

(3)定速 : 总量1/2在头8—12h补完, 速度 8—12 ml/kg/ h;

余量12—16h补完, 速度 5ml/kg /h;

休克,首先扩容2:1液或1.4%NaCO3 10—20ml/kg于30—60分钟静脉注入.

★1.湿热泻

证候:起病急,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

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伤食泻

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泻后痛减,

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

★3.脾虚泻

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王××,男,2岁。8月20日就诊。

主诉:腹泻2天。

现病史:患儿于2天前起病,腹泻,大便黄色浠水便,加少许粘冻,泻下急迫秽

臭,量较多,日行7~8次,轻度发热口渴,便时哭闹,肛门灼热发红,食少,恶

心未吐,小便短黄。曾用思密达等药治之,疗效不显。

查体:T:38℃,神烦,体倦,口唇干红,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心肺(—),

腹软,无明显压痛,无明显水证,肝脾不肿大。

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少许,红细胞:0~1/HP。

要求:1分析病因病机。(3分)

2作诊断(中医病名,证型各1.5分)

3拟定治法(2分)给出方药(2分)

诊断:病名为泄泻;证型为湿热泻

病机分析:夏日暑湿党龄,患儿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

故见泻下黄色稀水便,挟阻,中焦气机不畅,故便时哭闹,肛门灼热发红;湿困

脾胃,胃失和纳,则食少,恶心未吐;热重于湿,则见轻度发热、口渴、舌红,

苔黄腻;湿热注下,故见小便短黄;指纹紫滞乃湿热蕴结实证之征。病机总属热蕴结,肠失传导。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处方:煨葛根8g,黄芩5g,黄连2g,马鞭草8g,煨木香3g,法半夏5g,藿香8g,六一散(包)8g,焦山楂8g。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特点:

(1)季节:秋冬

(2)年龄:6—24个月

(3)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4)便次多,量多,水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黏液,无腥臭味。

(5)实验室检查:便Rt:少量白细胞,病原体轮状病毒(+)

第六节厌食

★脾失健运

[主症] 厌食+精神正常,大便正常,脉尚有力。

[治法]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 不换金正气散

第七节积滞

★乳食内积

证候不思乳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酸馊,大便酸臭,

烦躁哭闹,低热,夜眠不安,舌红,苔白厚或黄腻,脉象弦滑,

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方药乳积——消乳丸食积——保和丸

第八节疳证

一. 概念: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

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

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疳”含义

1.疳者甘也,小儿恣食肥甘病因

2.疳者干也,气液干涸病机:形体羸瘦症状

二、诊断要点

1.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2.症状:面色不华,

毛发稀疏枯黄,脘腹膨胀,大便不调,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

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

3.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平均值15%以上,严重低于40%以上。

4.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疳肿胀:总蛋白45g/L以下,

血清白蛋白20g/L以下。

三、辨证论治

★疳积

证候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结穗,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精神烦躁,夜卧不宁,或见揉眼挖鼻,吮指磨牙,动作异常,不思饮食或善食易饥或嗜食异物,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消积理脾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版

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指导老师 师承人员 签订日期 公证日期 甲方(指导老师):乙方(师承人员): 姓名:姓名: 性别:性别: 出生年月:年月日出生年月:年月日 单位名称及地址或家庭住址:单位名称及地址或家庭住址: 依据《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5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52号令)的有关规定,经指导老师与师承人员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师承学习关系,双方订立合同如下: 一、师承教学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总计教学时间不少于1500课时(需有教学记录)。 二、师承教学的地点(须为合法医疗机构): 三、师承教学的基本目标:

学习医生职业道德,树立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痛苦的思想;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医疗实践中遵纪守法,文明服务。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中医学基础》等理论知识,虚心求教,学习中医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师承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中医(民族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和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等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要熟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并学习与掌握1部与指导老师专业密切相关的经典着作。 2.中医(民族医)学术经验:中医内科 3.中医(民族医)技术专长:中医内科 五、师承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师讲授,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六、指导老师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保证临床(实践)带教时间,精心组织教学,悉心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按照确定的师承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带教任务。 七、师承人员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尊师守纪,保证跟师学习时间。虚心刻苦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认真做好跟师笔记,及时归纳整理,并加以研究。诚实地接受指导老师和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精华版

【盈盈碌碌】2018 中医儿科学笔记最新精华版 新生儿疾病: 1、胎怯:胎怯脾肾保元汤,肾精薄弱肾地黄。 ?肾精薄弱一益精充髓,补肾温阳一补肾地黄丸;常证 ?脾肾两虚一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一保元汤; ?五脏亏虚—健脾益肾,培元补虚—十全大补汤;+ ?肺气虚衰—益气固脱,补益肺气—独参汤;+变证 ?元阳衰微—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参附汤;+ 2、硬肿症:硬肿阳衰参附汤,寒凝血涩归四逆。 ?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当归四逆汤; ?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黄连解毒汤;+ 3、胎黄:胎黄寒湿茵理中,气瘀血府湿热茵,动风羚角脱参附。?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常证?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阴清肺汤 6、咳嗽:咳嗽风寒杏苏沸热桑风燥清燥救,痰热清金湿二 陈, 气虚六君阴沙麦。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 ?风热咳嗽—疏风解热 ?风燥伤肺—润燥止咳 ?痰热壅肺—清肺化痰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 ?阴虚肺热—滋阴润燥 ?肺脾气虚—益气补肺 ,宣肺止咳—华盖散;外感 咳嗽 ,宣肺止咳—桑菊 饮; ,疏风宣肺—桑杏 汤; ,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内伤咳 嗽 ,肃肺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 汤 ,养阴清肺—沙参麦冬 汤; ,健脾化痰—六君子 汤; 7、肺炎喘嗽:肺炎喘风寒华盖,风热麻杏痰热葶,毒热黄连阴沙麦,肺脾气虚参五味,变证心阳参附龙,邪陷厥羚钩牛黄。 ?风寒郁肺—辛温宣肺 ?风热郁肺—辛凉宣肺 ?痰热闭肺—清热涤痰 ?毒热闭肺—清热解毒 ,止咳平喘—华盖散; 常证 ,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偏里 证); ,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 汤 ,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涕泪 全无,鼻翼煽动,口唇紫绀,烦躁不宁,甚至神昏谵 语等。 ?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变证?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肺系疾病: 4、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时邪银翘普济合。夹痰寒二陈三拗?阴虚肺热—养阴清肺 ?肺脾气虚—补肺益气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 ?邪陷厥阴—清心开窍 ,润肺止咳—沙参麦冬 汤; ,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 汤; ,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变 证 ,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 丸 风热桑菊黛蛤散,夹滞保与惊镇惊。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主证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与中—新加香薷饮; ?时邪感冒—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 ?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在疏风解表的基础 上,风寒夹痰证加二陈汤、三拗汤;8、哮喘:哮外寒热大青龙,风寒小青痰热麻,肺实苏降肾都气缓解肺脾气玉屏,肺肾阳匮阴麦味。 ?风寒束肺—温肺散寒 ?痰热阻肺—清肺涤痰 ?外寒内热—解表清里 ?肺实肾虚—泻肺平喘 风热夹痰加桑菊饮、黛蛤散 ?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保与 丸; ?夹惊—解表以清热镇惊—疏风解表加镇惊丸 5、乳蛾:乳蛾风热银翘马,肺胃养阴热毒牛。(2018 版无— —) 主症:?风热博结一疏风清热,利咽消肿一银翘马勃散;?热毒炽盛一清 涤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 丸。 止咳定喘—大青龙汤 ,补肾纳气—偏肺实用苏子降气 汤 偏肾虚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发作期 ?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缓解期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养阴清热,敛肺补肾—麦味地黄丸 9、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肺脾气玉屏,阴虚生脉脾肾匮 热解毒,利咽消肿一牛蒡甘桔汤;?肺胃阴虚一养阴润肺,软坚利咽一养营卫黄芪桂五汤。

中医儿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医儿科学期末复习资 料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总论 1、中国最早的“小儿医”——扁鹊 2、儿科最早的医案记载——淳于意的下气汤治疗气鬲病 3、隋唐时期专设少小科 4、最早的儿科专着——《颅囟经》,提出三岁以下小孩属于纯阳之体。 5、纯阳:小儿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6、儿科之圣——北宋钱乙着作:《小儿药证直诀》 【名】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疾病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方面较成人尤为突出。 7、钱乙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 陈文中,治疗痘疹主温补。董汲,主寒凉。 8、明代万全——“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9、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10、吴塘:“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11、稚阳:小儿阳气未盛的生理特点。稚阴:小儿阴精未盛的生理特点 12、小而年龄分期:①胎儿期:孕妇末次月经第 1 天算起为 40 周,280 天(围生期:胎龄28周至出生后7足天) ②新生儿期(死亡率高):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易发产伤、窒 息、硬肿、脐风) ③婴儿期(生长发育最快):出生28天后至1周岁(生长发育快,易消化功能紊 乱、营养不良,抗病能力差、易感染。多为肺、脾、传染病。) ④幼儿期:1-3周岁。生长减慢,智力发育迅速,饮食过渡至成人,与外界接触增 加、易得传染病。 ⑤学龄前期,又称幼童期:3-7周岁,易变态反应性疾病。 ⑥学龄期:7-12/13周岁,除生殖系统外接近成人,接受教育,发病率明显下降。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①为连续过程,有阶段性。②各系统器官不平衡。 ③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④个体差异。 13、体重、身高和血压的计算 ①体重:<6个月体重(kg)=3+月龄7-12个月体重(kg)=7+(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X年龄 ②身高:身高(cm)=70+7X年龄 ③血压:收缩压(mmHg)=80+2X年龄舒张压=收缩压X2/3 (体重低于正常值85%,营养不良。体重增长过快,肥胖症。

-《中医儿科学》试卷2

密封线以上不得答题 《中医儿科学》试卷(2) (供中医学本科专业用)(考试时间100分钟) A.《幼幼新书》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全幼心鉴》 D.《保婴撮要》 E.《婴童百问》 2.《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的作者为:( a ) A 钱乙 B 扁鹊 C 陈文中 D 陈飞霞 E 万全 3.围生期是指( b ) A.从出生到28天 B.孕期28周到生后7天 C.从受孕到分娩 D.生后28天到1周岁 E.孕期28周到生后28天 4.一周岁小儿的体重应为(c )kg。 A.8 B.9 C.10 D.11 E.12 5.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时间为:( e) A 6~12个月 B 6~8个月 C 8~10个月 D 8~14个月 E 12~18个月6.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从(d ) A.湿化 B.寒化 C.燥化 D.火化 E.风化 7.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c)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1~3岁 D. 1~6岁 E. 3~6岁 8.小儿生长发育第二次高峰是:( e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9.小儿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d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0.治疗风热咳嗽的首选方剂是(b )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杏苏散 D.金沸草散 E.清金化痰汤 11.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咯,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治疗最佳选方是:( c ) A 桑菊饮加减 B 银翘散加减 C 麻杏石甘汤加减 D 清金化痰汤加减 E 沙参麦冬汤加减

密封线以上不得答题 12.哮喘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内因是(d ) A.肺气虚弱 B.脾虚气弱 C.肾虚不纳 D.痰饮留伏 E.家族遗传 13.风热感冒与时邪感冒都可用下方加减( a) A.银翘散 B.桑菊饮 C.葱豉汤 D.新加香薷饮 E.普济消毒饮14.泄泻的病变脏腑,无不在于( c) A.肝,胆 B.心,小肠 C.脾,胃 D.肺,大肠 E.肾,膀胱15.病程很长的泄泻,首先考虑( d) A.湿热泻 B.风寒泻 C.伤食泻 D.脾虚泻 E.脾肾阳虚泻16.以下哪一项为区别积滞与疳证之要点?( d ) A 纳呆食少 B 面色萎黄 C 脘腹涨满 D 日渐消瘦 E 大便不调 17.小儿泄泻多见于( c) A.6月以内 B.1岁以内 C.2岁以内 D.4岁以内 E.7岁以内18.“疳者干也”的含义是指(e ) A.病机 B.病因 C.病位 D.病情 E.病证 19.患儿,出生10天。口腔舌上白屑堆积,周围红晕明显,面赤唇红,吮乳啼哭,烦闹不安,舌红。治疗应首选()d A.银翘散 B.凉膈散 C.泻黄散 D.清热泻脾散 E.泻心导赤汤20.患儿,3岁。面色黄滞,不思乳食,嗳腐吞酸,腹部胀满,大便时干时稀,夹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其诊断是(b ) A.厌食 B.积滞 C.泄泻 D.腹痛 E.疳证 21.风疹·邪伤肺卫的首选方剂是:( a) A 银翘散 B 清瘟败毒饮 C 普济消毒饮 D 清胃解毒汤 E 大连翘汤22.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后:( )b A 即可 B 3天为止 C 5天为止 D 7天以上 E 10天以上 23.下列哪一项不是猩红热的症状?( e) A 弥漫性猩红色疹 B 口周苍白圈 C 杨梅舌 D 线状疹 E 有色素沉着24.麻疹初期的治疗应首选哪类药物?(c ) A 寒凉药 B 温补药 C 宣透药 D 攻下药 E 养阴药 25.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初期的常见临床表现?( d ) A.发热 B.咳嗽 C.目赤流泪 D.咽部有出血性红点 E.颊粘膜可见灰白色疹点26.下列哪一项不是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d ) A 紫癜多见于臀部及下肢 B 两侧对称 C 高出皮面 D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E 可伴见鼻衄、齿衄、便血、尿血等症 2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 )b A 瘀斑瘀点以四肢、面部多见 B 两侧对称 C 压之不退色 D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E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中医儿科学期末试卷A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每题10分)得分:_______ 2.张某某,女,1岁4个月。就诊于2000年11月7日。 主诉:腹泻40天。 现病史:患40天前发热、腹泻,经西药抗感染等治疗,热退月余,但腹泻延久不愈。诊时大便稀溏,臭味不著,日3~5次,多于食后作泻,面黄发枯,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答题要求:写出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中医儿科学》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5年6月

4.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每题10分)得分:_______ 1. 王某某,女,6岁。就诊于2001年11月27日。 患儿1天前发热,流涕,轻咳,今晨发现头面、发际及胸背散见红色斑丘疹及疱疹,疱疹呈椭圆形,疱浆清亮,个别已破。查体,T37.8℃,口腔粘膜光滑,心肺未闻及异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答题要求:写出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5-

3. 惊风八候: 4.厌食: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得分:________ 1.简述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简述哮喘的病因病机。 3.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有哪些? -4- 一、选择题(共35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题前括号中。 ()1.小儿“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其生理状态为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C.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脏气清灵,易趋健康E.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2.小儿指纹淡红,其证候是 A.虚寒B.食积C.痰热D.虚热E.实热 ()3. 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 A.10-12个月 B.8-10个月 C.12-14个月 D.6-8个月 E.14-16个月()4. 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出现于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5.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病理性胎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B.黄疸10~14天左右消退C.黄疽退而复现 D.黄疸持续加深E.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 ()6. 患儿,9岁。发热半日,证见发热,恶风,少汗,头痛,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微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首选方 A. 桑菊饮 B. 麻杏石甘汤 C. 银翘散 D. 新加香薷饮 E. 普济消毒饮 ()7. 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 A.肺气失宣B.肺失清肃C.肺气上逆D.邪热闭肺E.痰热内蕴 ()8. 患儿,9个月。发热,微汗,鼻塞流涕,咽红,夜间体温升高,又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浮紫。其诊断是 A.夜啼B.感冒夹痰C.感冒夹惊D.急惊风E.小儿暑温 ()9. 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B.肺脏娇嫩C.肾常虚D.稚阳未充E.稚阴未长 ()10. 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A.1岁以内B.3岁以内 C.1~3岁D.1~6岁E.3~6岁 ()11.疳证的基本病理改变为 A.脾胃虚弱,运化失健B.脾胃虚弱,乳食停滞C.脾失运化,水湿内停D.脾胃不和,生化乏源E.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12. 湿热泻的腹泻特点是 A. 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B. 大便稀薄或溏烂,食后作泻,气味不臭。 C.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 D.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气味秽臭。 E. 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食后作泻,气味不臭。 ()13.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的病机是 A.感受外邪B.伤于饮食C.脾胃虚弱D.脾肾阳虚E.气阴两伤 ()14.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法是 A.调和脾胃,运脾开胃B.健脾益气,佐以温中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1-

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申请表(等表格)

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申请表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照片 出 生 年 月 籍 贯 出 生 地 点 参加工 作时间 现从事主要职业 学 历 学 位 身份证号码 确有专长诊 疗技术名称 确有专长诊疗技术所属专科 中医内科学 中医妇科学 针灸推拿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儿科学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本人档案存放单位、地址及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 件地址 个 人 简 历 起止年月 学习(工作)单位 肄 毕 业 结

本人技术专长 述评 县级卫生、中 医药行政部门 初审意见 印章 年月日 地、设区的市 级卫生、中医 药行政部门审 核意见印章 年月日 1.一律用蓝黑墨水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内容要具体、真实,字迹要端正清楚。 2.表内的年月时间,一律用公历阿拉伯数字填写。 3.相片一律用近期一寸免冠正面半身彩照。 4.个人简历应从小学写起。5.确有专长诊疗技术所属专科只能选择1个。

附件2 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诊疗技术证明资料表 姓名性别男□ 年龄 民族 照片女□婚姻 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确有专长诊疗技术名称 确有专长诊疗技术所属 专科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 个 人 简 述 签名: 时间:年月日 执业医师证明签名: 时间:年月日签名: 时间:年月日签名: 时间:年月日 注明:“执业医师”必须是在医疗机构中执业道德良好,无不良医疗行为记录的在职医生,如提供虚假证明,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

县 (区) 级 卫 生 局 意 盖章: 见 负责人签字:时间:年月日 地 (市) 级 卫 生 局 意 盖章: 见 负责人签字:时间:年月日 备 注 注明:确有专长诊疗技术所属专科只能选择1个。

中医儿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模拟试题(二) 31.小儿出齐20颗乳牙的时间是 A.8~10个月 B.I1~12个月 C.13~15个月 D.16~19个月 E.20~30个月 答案:E 解析:小儿一般1岁时出8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出第二乳磨牙,于20-30个月时出齐20颗乳牙。 32.最早把“疳”列为脾胃病的儿科医家是 A.万全 B.薛铠 C.刘昉 D.董汲 E.钱乙 答案:E 解析:北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把“疳”列为脾胃病,并在病因、病机、分类和治疗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33.“纯阳”学说是指小儿 A.发育迅速 B.脏腑娇嫩 C.有阳无阴 D.阳亢阴亏 E.形气未充 答案:A 解析: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言,并非说正常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34.小儿患病后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 A.心常有余 B.肝常有余 C.稚阴稚阳 D.脏腑已成 E.脏气清灵 答案:E 解析: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轻灵,反应敏捷,且儿科疾病一般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伤害,所以小儿患病后经过恰当治疗,病情好转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 35.婴儿(<1岁)服用的中药煎出量是 A.10~20ml

B.21~30ml C.31~40ml D.41~5Oml E.60~lOOml 答案:E 解析:婴儿(<1岁)服用的中药煎出量大约是60~lOO毫升;1-6岁约150-200毫升;7-12岁约为200-300毫升。 36.《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 A.牌、胃 B.肝、胆 C.心、小肠 D.肺、大肠 E.肾、膀胱 答案:A 解析:《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 37.小儿正常舌象是 A.淡白 B.绛红 C.紫暗 D.暗红 E.淡红 答案:E 解析:小儿正常舌象与成人一样,都是淡红舌。 38,4周岁小儿的身长应为 A.90cm B.95cm C.100cm D.105cm E.llOcm 答案:B 解析:小儿初生时身长约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以后身长计算公式为:身长=周岁数×5+75。 39.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 A.脉搏增快,血压增高 B.脉搏增快,血压减低 C.脉搏减慢,血压增高 D.脉搏减慢,血压减低 E.脉搏,血压均无明显变化 答案:C

中医儿科学 重点 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

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气 - 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

儿科-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试行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1)小儿1~2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不会说话。 (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手臂不能握举或握之不紧,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行之不远;皮宽肌肉松软无力。 (3)肢体强硬而不柔,拘急挛缩。 (4)有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早产及喂养不当史。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1)引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二)证候诊断 1.脾肾两亏证:头项软弱,不能抬举或挺而不坚;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按压失于弹性,两足痿弱,骨软无力。面白,肢倦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或指纹淡。 2.肝肾亏虚证: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语言不利,或失听失明,或失聪。舌质淡。脉细软或指纹淡紫。 3.肝强脾弱证:自出生之后多卧少动,颈强不柔,肢体强直拘挛,强硬失用,或动作笨拙,肌肉瘦削。烦躁易怒,遇到外界刺激后加重,食少纳呆。舌质胖大或瘦薄,舌苔少或白腻。脉沉弦或细弱,指纹沉滞。 4.痰瘀阻络证:自出生后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关节强硬,肌肉软弱,动作不自主,或有癫痫发作。肌肤甲错,毛发枯槁,口流痰涎,吞咽困难。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滑沉。 5.心脾两虚型: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伴运动发育落后,发迟或发稀萎黄,四

中医药大学儿科学期末考试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5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X年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E)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考试科目:中医儿科学 考试时间: 试题类型:本科期末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 2.感冒夹惊的病机是邪陷厥阴。() 3.麻疹为麻毒时邪所致,透疹时不可用温散补托之法。() 4.水痘临床以发热、咳嗽、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为特征。() 5.痄腮患儿年长者可并发睾丸肿痛。() 6.年龄小的儿童不能自诉畏寒,可以从其依偎母怀,倦缩而卧等姿态 改变测知。() 7.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的小儿。() 8.辨别疳积有积无积主要是看腹部有无鼓胀。() 9.水痘若不注意护理,抓破感染可引起脓胞疮。() 10.一般早产儿的黄疸出现得早,消退得迟。()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11.哮喘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内在因素是:() A 肺气虚弱 B 脾虚气弱 C 肾虚不纳 D 痰饮留伏E遗传因素12.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选方是:()

A泻心导赤汤B凉膈散C银翘散 D 泻黄散E清热泻脾散 13.患儿大便稀黄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气味秽臭。治疗首选方是:() A 葛根黄芩黄连汤B芍药汤C白头翁汤 D 藿香正气散E葛根汤 14.资生健脾丸多用于治疗:() A疳气 B 疳积 C 疳积脾虚夹虫积者 D 疳积脾虚夹气积者 E 干疳夹气滞者 15.厌食与疳证的共同点在:() A均有食欲不振 B 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C常见脘腹胀满D均有明显消瘦E病机都属脾胃虚弱 16.6岁男孩,浮肿,尿少4天,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继之抽搐,昏迷。血压140/100mmHg,其辨证为:() A 风水相搏证 B 湿热内侵证 C 水气上凌心肺证 D 邪陷心肝证 E水毒内闭证 17.治疗麻疹初热期的首选方是:() A银翘散B解肌透疹汤 C 透疹凉解汤D清解透表汤E宣毒发表汤 18.出疹性疾病中疹退后见有脱皮脱屑,无色素沉着的是:() A麻疹 B 丹痧C风痧 D 水痘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9.水痘隔离期为:() A疱疹消退后一周 B 发热消退后一周 C 疱疹出现后3天 D疱疹与结痂并见时E疱疹全部结痂 20.急性肾炎风水相搏证,浮肿先见于头面的原因是:()E A风性向上B风邪上受C肺气失宣D肺气上逆E风邪兼夹水邪21.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遗尿脾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 版

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 硬肿症 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胎黄 常证 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 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变证 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 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感冒 主证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 时邪感冒—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 夹痰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加桑菊饮、黛蛤散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加保和丸 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加镇惊丸

风热搏结—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 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 肺胃阴虚—养阴润肺,软坚利咽—养阴清肺汤 咳嗽 外感 风寒—杏苏散、金沸草散 风热—桑菊饮 风燥—清燥救肺汤、桑杏汤 内伤 痰热—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汤 痰湿—二陈汤 气虚—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 阴虚—沙参麦冬汤 肺炎喘嗽 常证 风寒郁肺—华盖散 风热郁肺—麻杏石甘汤 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 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 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发作期 风寒束肺—温肺散寒,涤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阻肺—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外寒内热—解表清里,止咳定喘—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泻肺平喘,补肾纳气—肺实,苏子降气汤;肾虚,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缓解期 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养阴清热,敛肺补肾—麦味地黄丸 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营卫失调—调和营卫,益气固表—黄芪桂枝五物汤 脾肾两虚—温补肾阳,健脾益气—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 肺脾阴虚证—养阴润肺,益气健脾—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 鹅口疮 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知柏地黄丸 口疮 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 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散 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小儿泄泻 常证 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中医儿科学A答案

《中医儿科学》期末考试题A 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分,每题1分) A型题: 1-5 BAAEB 6-10 CDCBB 11-15 EDDAD 16-20 ECAAE 21-25 DBABB 26-30 BDBAD B型题: 31-35 ABABD 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颅囟经 3.疳气疳积干疳 4.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5.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观测轻重 6.病损结痂 三、名词解释题(共10分,每题2分) 1.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2.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3.惊风八候:指抽(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 4厌食: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饮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垢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单纯型肾病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类型之一,常具四大特征:(1)全身水肿;(1分)(2)大量蛋白尿;(1分)(3)低蛋白血症;(1分)(4)高脂血症。(1分)其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1分) 2. 哮喘的病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之夙根。(1.5分)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咸酸等。(1.5分)哮喘发作,每因外因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间痰鸣哮吼,发为哮喘。(2分) 3. 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2.5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斑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一般在30×109/L~80×109/L之间。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2.5分) 4. 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是(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状,或有轻度发绀。(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或高热不退。(3)新生儿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4)肺部听诊可闻及较为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常伴干罗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高或降低,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阴影(6)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有时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试题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 A1型题 1.相传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幼幼新书》 B.《幼科发挥》 C.《幼幼集成》 D.《颅囟经》 E.《小儿药证直诀》 答案:1.D 2.将小儿体质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古代医家是 A.孙思邈 B.钱乙 C.董汲 D.陈文中 E.曾世荣 答案:2.B 3.不属于万全“育婴四法”:蓐养,鞠养,胎养,预养。内容的一项是 A.蓐养 B.鞠养 C.胎养 D.保养 E.预养 答案:3.D 4.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满 A.24天 B.28天 婴儿期28天~1周岁 幼儿期1~3周岁 C.30天 D.42天 E.60天 答案:4.B 5.6周岁小儿按公式计算,体重应为<6个月体重=+3+0.7*月龄 A.15kg 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 B.16kg 1岁以上体重=8+2*年龄 C.17kg D.18kg E.20kg 答案:5.E 6.按公式计算,10岁小儿的身高应为:出身时约50cm 身高=70+7*年龄(2~12岁) A.120cm B.130cm C.140cm D.150cm

E.160cm 答案:6.C 7.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年龄是生后 A.6~8个月 B.8~10个月 C.10~12个月 D.12~18个月,后囟一般在出生时就关闭了,为闭合者应在出生后2~4月内闭合 E.18~24个月 答案:7.D 8.小儿开始出乳牙的年龄是生后 A.2~3个月 B.3~6个月 C.4~10个月,出牙顺序先下后上,于2~2.5岁出齐,恒牙,自7~8岁开始。 乳牙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D.7~11个月 E.9~12个月 答案:8.C 9.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这一特点的脏腑是 A.心、肝、脾 B.肝、脾、肾 C.肺、脾、肾 D.肝、脾、肺 E.心、肝、肺 答案:9.C 10.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虚阳 B.有阳无阴 C.阳亢阴亏 D.阳常有余 E.生长发育迅速 答案:10.E 11.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疾病的原因是 A.肺常不足 B.肺脾气虚 C.肺肾阴虚 D.金实不鸣 E.木火刑金 答案:11.A 12.小儿易见呕吐、积滞、厌食等病的原因是 A.脾胃不和 B.食滞伤中 C.脾常不足 D.乳食不节 E.脾胃虚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