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学案】利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学案】利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学案】利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学案】利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22.2.4 利用三边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掌握并会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3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证明和计算.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预设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推导和应用.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回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的内容.

定理1可简单说成: .

定理2可简单说成: .

2、简单说一说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的证明过程.

二、导读

结合课本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的证明过程写一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证明过程.

☆合作探究☆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

1

B

1

C

1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0,AB=7,AC=14,∠A

1

=1200,A

1

B

1

= 3,A

1

C

1

=6。

(2)∠A=380,∠C=970 ,∠A

1

=380,∠B

1

=450

(3)

5

1

2

10

2

2

1

1

1

1

1

1

=

=

=

=

=

=C

A

C

B

B

A

AC

BC

AB,

教学思路

(纠错栏)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两个三角形

1

1

1

C

B

A和

2

2

2

C

B

A,

求证:△

1

1

1

C

B

A∽△

2

2

2

C

B

A

☆归纳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

☆达标检测☆

1、如图,要使△ADE∽△ABC,只给出一个条件

即可.

2、已知ΔABC与ΔDEF相似,AB=2,AC=10,BC=2,DE=1,DF=5,

求EF的长.(注意多种情况)

3、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

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为DE的中点,

BR分别交AC、CD于点P、Q.

(1)请写出图中相似三角形(相似比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优质版

小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 班级姓名 一.口算:(8%) 45÷5+69= 81-18÷9= 1000-454-546= 100×40÷4 131-62+69= 900÷9-44= 70-70÷10= 5×6×20= 二.在()里填数:(6%) 81÷9=3×() 60×2=()÷2 ()×7=448÷4 ()÷9=9×9 100÷()=36÷9 80-13=()÷3 三.分拆:(6%) 246×7= 94÷2= 813÷3= 四.竖式计算:(打★要验算)(8%) ★6×315= 920×50= ★613÷4= 712÷7= 五.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2%) 5×45+45×4 673+219+781+327 735-488+88 381×4×2 909×4÷3 2470÷5÷2六.填空:(20%)

1)平年一年有()天,闰年一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 一年有()个季度。2008年是()年。2100年是()年。 2)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3)用数卡1 2 3 6 7 9 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出最大的差是(),最小的差是()。 4) 65kg=()g 4.814kg=()g 150cm=( )dm 10.081km=( )m 5016g=( )kg 40km=( )m 2004m=( )km 50000mm=( )m 6700g=( )kg 七.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米)(4%) 八.文字题:(16%) ①452个6连加是多少?②甲数是36,是乙数的3倍,乙数是多少? ③406里面有几个7?④比600少30的数是几? ⑤一个数是46,另一个数是它的4倍,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⑥477连续减去几个9得0?⑦783的5倍是多少? ⑧除数是9,商是271,余数是4,被除数是几? 九.应用题:(15%) ①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450本,故事书有270本,文艺书和故事书的总数是连环画的4倍,连环画有多少本?三种书共有多少本?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__,宽为__(50-2x)cm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2-75x+350=0__.①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 ,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 2+bx +c =0(a ≠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x 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x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 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 ≠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 3-2x 2+5=0; (2)x 2=1; (3)5x 2-2x -14=x 2-2x +35; (4)2(x +1)2=3(x +1); (5)x 2-2x =x 2+1; (6)ax 2+bx +c =0. 解:(2)(3)(4). 点拨精讲:有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尽管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只要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仍然是整式方程. 2.将方程3x(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 2-3x =5x +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2-8x -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期末测试题 本检测题满分:120 分,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分) 1. 抛物线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A. B. C. D. 2. 如图,P是 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点,过P 作直线截△ 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A. 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 1 2 1 3. 把二次函数y x2 3x 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4 个 22 单位,则两次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关系式是() 1 2 1 2 A. y (x-1)2 7 B. y (x 7)2 7 22 1 2 1 2 C. y (x 3)2 4 D. y (x-1)2 1 4. 如图,△ ABC 中,点 D 在线段BC 上,且△ ABC∽△ DBA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如图,△ ABC 中,D、E分别为AC、BC 边上的点,AB∥DE,CF 为AB 边上的中线,若AD=5,CD =3, DE =4,则BF 的长为()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C.10 A. 32 B.16 D.

6. 二次函数无论k 取何值,其图象的顶点都在( A. 直线上 B. 直线上 C.x 轴上 D.y 7. 如图,在Rt△ABC 中, C 90,AC=1 cm , 以 1 cm/s 的速度沿折线AC→CB→BA 运动,最终回到 A 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 轴上 BC=2 cm,点P从点 A 出 发, 为x(s),线段AP 的长度为y(cm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 象 8.如 图, 在Rt△ ABC AD 中,∠ C=90 ,,点 D 在AC 上,,则D A C D的值为() A. 3 B. 22 C. 3 1 D.不能确定 9.如 图, 在矩形ABCD 中,DE⊥AC 于点E,设∠, 且 3, 5 AB=4,则AD 的长为 ( A. 3 16 B. 3 20 C. 3 16 D. 5 第8 题 图 10.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 x22 y 2kx2 4x k2的图象大致为() 、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24分)

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学期已结束,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虽经过一学期努力,但与兄弟学校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忽略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影响了考试成绩的提高,为了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更加完善,为了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现总结如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学生情况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2、做好课堂工作:(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

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 3、课后做好作业检查和辅导。‘ 4、抓好单元目标过关测试。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20% 2700÷9= 960÷6= 820-440= 64+36= 32+32-32= 485+115= 100÷4= 700-17= 98÷2= 70-17×3= 300-75= 0×37= 480÷80= 24×3= 27×2-18= 6×800= 14×7= 4×35= 84÷7= 36÷9×4= 二、分拆,写出思考过程。6% 68×5= 175÷3= 三、竖式计算 8% 3900×5= 814÷3= 4005×9= 718÷7= 四、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16% 6656÷8÷2 2000-5150÷5

12×9+11×12 655-17×4 五、填空10% 1、8.20元读作(),表示()。 2、5200克=()千克359m=( )km 0.09m=()cm 3、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 4、□28÷7,□填()时,商是两位数;□填()时,商是三位数。 5、用2、3、4、5、 6、 7、8组成两个三位数,最小差是()。 6、5010÷5,商的中间有()个零。 六、用6、2、5造减法塔。3% 七、判断4% 1. 每次除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0除以任何数商是0……()。 3. 217÷5=43……2正确的验算方法可以是(217-2) ÷5=43……()。4.一箱牛奶20元,写作20.00元……()。 八、选择4% 1. 下面各题中,商的位数最少的是()。 A、5180÷2 B、6210÷3 C、4875÷5 D、9117÷9 2. ()÷5=58……3,被除数是()。 A、275 B、290 C、287 D、293 九、应用25% 1、饲养场有灰兔1800只,是白兔的3倍,白兔有几只?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23.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2 2.x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时45分=______时 5.3t =______kg 6平方米75平方分米=______平方分米 2. 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35张纸最多能做______个正方体。 3. 科技馆每天开放的时间是从8:30到下午4:30,一天共开放______小时。 4. ______个角。 5. 3.6缩小到原来的 6. 700克+300克=______千克 2千克-100克=______克 7. 图中一共有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个直角,______个锐角,______个钝角。 8. 至少用______个相同的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9. 钟面上分针从12走到5,走了______分,再过20分分针走到了______。 10. 0.66、66.6%、0.67、 二、判断题。(共10分)

1.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是0.() 2.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 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4.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 射线就是周角,直线也就是平角。() 6. 4月份最多有5个星期天.() 7. 一个两位数乘50,积一定是四位数.() 8. 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偶数.() 9. 小华面向东,他的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10.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 三、选择题。(共20分) 1. 一张长方形纸如下图,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厘米。 A .10 B .5 C .3 2. 要使126□能同时被3和5整除,□中可填() A .3或0 B .0或5 C .0 D .3、5或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概率》导学案

25.1.2 概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 〈二〉教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 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 【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 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 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 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 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 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

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 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以投掷壹元硬币为例,不妨动手做投掷硬币的试验来验证一下. 说明: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的”,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此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 (1)明确规则. 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试验情况. 注意: (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试验活动、是否愿意交流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 (2).要求真实记录试验情况.对于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产生的纪律问题予以调控.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以有可能有些组试验获得的“正面朝上”的频率与先前的猜想有出入. 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猜想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相信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学期: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初中数学 年级:九年级(上册) 授课班级:九() 授课教师: 2012年9月

曹店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22.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情景:要设计一座高2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则雕像的下部应设计多少米高? 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出审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个问题吗?(用线段AB表示雕像的高度,雕像上部的高度表示为AC,下部的高度表示为BC,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3:能反映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是哪一句话?(根据题意导出关系式 BC2=2AC) 问题4:设雕像下部高BC=x m,请说出你所列的方程,并化简.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方程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会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概念. (3)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准确地指出各项系数. 3.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页到第2页的问题1、问题2.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先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自学参考提纲: ①问题1中,要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四角都要剪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我们设正方形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宽为(50-2x) cm,盒底的长为(100-2x) c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方盒的底面积3600 cm2可列方程为(100-2x)(50-2x)=3600,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②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先去括号5000-100x-200x+4x2=3600 移项合并同类项4x2-300x+1400=0 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4) x2-75x+350=0 ②问题2中,本次排球比赛的总比赛场数为28场. 设邀请x支队参赛,则每支队与其余(x-1) 支队都要赛一场. 整个比赛中总比赛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你列出的方程是x(x-1)=28. 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③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去括号x2-12x=28 系数化为1(两边同乘以2) x2-x=56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观察了解学生是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否会化简方程. ②差异指导:简要说明问题2中单循环比赛与双循环比赛的区别,对不会寻找等量关系的学生给予辅导,说明化简方程的基本要求. (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 4.强化: (1)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简要指出哪些公式经常被我们作为寻找等量关系的依据. (2)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 ①一个圆的面积是2πm2,求半径.πr2=2π 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 1 x(x-3)=9 2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案

24.2.2切线的判定学案 【学习目标】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 【学习难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一、复习回顾 1.已知圆的直径是13cm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是6.5cm ,则直线l 和这个圆的公共点有______个,它们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AO 与⊙O 相交于点C ,∠ BAO=40°,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在纸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O 和半径OA .把一支笔所在 直线记为l ,笔绕半径OA 上的点转动. 思考: (1)若笔绕除了A 点之外的点转动,⊙O 与直线l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若笔绕A 点转动,⊙O 与直线l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什么情况下,⊙O 与直线l 相切.为什么? 切线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l 是⊙O 的切线. 三、理解应用 活动二: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并且OA=OB ,CA=CB .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 O

四、课堂练习 练习1、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BC 的中点,腰AB 与⊙O 相切于点D .求证: AC 是⊙O 的切线.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巩固 1、如图一,A 、B 是⊙O 上两点,AC 是过点A 的一条直线,如果∠AOB=120°,那么当∠CAB=_______ 时,AC 才能成为⊙O 的切线。 2、如图二、⊙O 的半径为5厘米,圆内弦AB =8厘米,O 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小圆.求证:小圆与直线AB 相切. 3、如图三,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D=OB ,点C 在⊙O 上,∠CAB=30°.求证:DC 是⊙O 的切线. (图一) (图三) (图二)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卷

3、765 ÷5的商是()位数。 4、2年4个月=()个月。 5、比较大小 24×5○25×4 102÷8○102÷2 6、(1)今年的敬老节是2013年10月13日,请用日期简写形式表示

()。 (2)2013年2月有()天。 (3)2013年的10月、11月、12月共有()天。 7、有1、3、5、7、9这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 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分) 1、四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个四连块。 A、 3 B、4 C、5 D、6 2、2013年6月18日是星期二,这一年6月28日是() A、星期五 B、星期六 C、星期日 D、星期一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分) 1、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一个四位数。……() 2、28÷4=6……4 ……………………………………() 3、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应用部分:30分 1、老师准备了50个气球,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多少个?还剩几个? 2、玫瑰花有99朵,百合花的朵数比玫瑰花的2倍少19朵,百合花有几朵? 3、水果店要进货5筐苹果,每筐78元,如果付出400元,还可以找回多少元? 4、一张火车票75元,是一张汽车票价格的5倍,一张汽车票多少元? 5、小胖家每月能节约用水960千克,照这样计算,他们家上半年一共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6、一个书包35元,4个笔袋76元,一个笔袋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元?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计算部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略 二、分拆计算:分拆过程1分,横式答案1分 三、竖式计算:竖式2分,横式答案1分,验算1分。 5×38=190 905×4=3620 74÷4=18......2 99÷5=19 (4) 四、递等式计算: 384+256+16 756-284-156 =(384+16)+256 ……2分 =756-156-284 ……2分 =400+256 ……1分 =600-284 ……1分 =656 ……1分 =316 ……1分 45×3+220 16+84÷4 =135+220 ……2分 =16+21 ……2分 =355 ……2分 =37 ……2分 没有巧算结果对得2分 五、列式计算: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基本知识 一.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 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 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 44ac b a -. 二.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 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4. 一次项系数b ab 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a b x 2- =在y 轴左边则0>ab ,在y 轴的右侧则0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⑵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0;

⑶ 当0c <时,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即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一.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合比性质: d d c b b a d c b a ±=±?=(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 3.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二.黄金分割 1)定义: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 AC BC AB AC = ,即AC 2 =AB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019-2020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 ,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 2+bx +c =0(a ≠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x 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x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 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 ≠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2019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中学电子教案模板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课 题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 法 教 具 问题引导法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 前 准 备 复习初二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作为二次函数的铺垫 教学过程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 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3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3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x <10=化为: y=-2x2+20x (0<x<10) (1) 将函数关系式y=(10-8-x)(100+100x)(0≤x≤2)化为: y=-100x2+100x+20D (0≤x≤2) (2) 三、观察;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关系式(1)和(2),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函数关系式(1)和(2)的自变量各有几个? (各有1个) (2)多项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别是几次多项式? (分别是二次多项式) (3)函数关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多项式来表示的) (4)本章导图中的问题以及P1页的问题2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 取得最大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