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德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2、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法币改革废止了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银本位制。

3、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纸币和存款。

5、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6、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称为准货币。

7、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

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8、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9、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0、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11、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12、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3、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1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5、狭义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17、足值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1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19、根据货币购买力与价格水平负相关的关系,可得:货币购买力指数= 1/价格水平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 B 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电子货币

3、跛行本位制是指 C 。

A 银币的铸造受到控制的金银两本位制

B 金币的铸造受到控制的金银两本位制

C 以金币为本位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

D 以银币为本位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

4、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D 。

A、MI=流通中现金

B、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5、用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属性、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学说是 D 。

A、货币金属论

B、货币名目论

C、货币国定论

D、货币数量论

6、在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的观点中, A 把货币等同与贵金属,并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等。

A、货币金属论

B、货币名目论

C、货币国定论

D、货币数量论

7、在一国货币制度中, C 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

B、本位币

C、辅币

D、都不是

8、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B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9、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 。

A、银币

B、金币

C、金币银币同时

D、都不是

10、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B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11、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 C 。

A、呈正比

B、呈反比

C、相一致

D、无关

12、辅币的名义价值 A 其实际价值。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13、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4、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 C 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成关系。

A、反比正比

B、反比反比

C、正比反比

D、正比正比

15、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 A 。

A交子 B中统元宝钞 C大明宝钞 D银行券

16、 A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A、金币本位制

B、金汇兑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三、多项选择题

1、相对于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ABCDE )。

A、有利于金银币币值的稳定

B、货币的发行准备更充分

C、货币币材更为充分

D、可根据不同交易数额选择支付,便于交易

E、可节约金币的使用

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DE )。

A、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

B、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C、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

D、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

E、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

3、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发挥( ABCDE )的货币。

A、价值尺度

B、外汇储备

C、支付手段

D、价值储藏

E、流通手段

4、货币按价值构成划分,货币形式主要有()

A、实物货币

B、贵金属货币

C、信用货币

D、铸币

E、代用货币

5、纸币可以是:(ACD )。

A、信用货币

B、代用货币

C、国家纸币

D、铸币

E、基础货币

6、现代信用货币可以是(ABCDE )等形式 .

A、钞票

B、定期存款

C、信用卡

D、支票存款

E、电子货币

7、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ABCDE )。

A、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

B、确定本位货币的单位

C、确定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方法

D、确定货币的价值

E、确定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和对外关系

8、金本位制包括(BCE )。

A、复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跛行本位制

E、金币本位制

9、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流进,则会引起(AC )。

A、信用扩张,通货增加

B、本位币汇价上升

C、物价上涨

D、贸易顺差

E、外汇收入增加

10、支票存款较之现金有下列特点:(ABCDE )。

A、不容易丢失和被窃

B、便利大额交易,可以节约流通费用

C、支票可按所需金额签发,从而免去了找零和清点的麻烦

D、由于有银行信用的支持,更容易被人接受

E、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11、我国流通中行使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具体形态有(ABCDE )

A、现金

B、银行存款

C、信用卡

D、存款货币

E、支票

12.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 ( ACE )

A、现实的货币

B、观念上的货币

C、价值符号

D、足值货币

E、信用货币

13.狭义的货币流通是指哪些货币的流通( ABC )

A、金属货币

B、现钞

C、现金

D、转账支票

E、非现金结算

四、判断题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T )

2、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T )

3、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货币制度中不存在。( F )

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 F )

5、通货,即现实流通中的货币,包括钞票、辅币和银行存款。( T )

6、格雷欣法则是在平行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F )

7、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F )

8、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持有者的负债。( T )

9、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 T )

10、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价值符号,它不具备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 T )

11、国家信用保证一般是指银行通过买入政府债券向流通中投放信用货币,因此,这一凭国家信用发行的信用货币是具备稳定货币流通的保证作用。( T )

12、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所以不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F )

13、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F )

14、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F )

15、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一致的。( T )

16、在跛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都可流通,所以“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这一货币制度下也同样起作用。( F )

17、准货币一般由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各种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F )

18、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F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发行保证制度

2、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说明之。

定义:“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着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举例:在16世纪的英国,贵金属不敷造币使用,必须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故当时市场上就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虽然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值相等,但人们却能加以辨认,并且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故市面上的良币就渐渐被储存而减少流通,市场上就只剩下劣币在交易。(此处的良币指的是不含杂质的货币。)

5、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首先,货币是商品,但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货币既然也是商品,它也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货币作为商品和一般商品的相同点。货币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是可直接购买任何商品,价值是生产金银耗费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各不相同。货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就在

于它的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具体,如粮食可以满足人们食用的需求,衣服可以可以满足人们御寒的需要,书籍可以满足人们学习阅览的需求等等,货币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比较一般,是购买其他一切具体的商品,即它的使用价值在于“购买”。

其次,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商品交换的总种类增多,为解决交换过程所出现的麻烦,货币便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各种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吸引人们去消费;另一边是货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存在,它以富有者的身份出现,对商品挑三拣四。在物物直接交换中,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货币出现后,买和卖成为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也带来新的矛盾。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

第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又不同于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等于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不同地区一般等价物可能会不同,但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固定的,固定的由金银来充当。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在货币产生以前,一种商品可以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甚至和几种商品相交换,但不能和一切商品相交换。自从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都必须和货币相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开始大显神通。

第四、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它自然也就成了财富的象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年度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多少,可以显示出其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一个企业拥有产值利润的多寡可以看出其规模和经济效益如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拥有货币量的多少,可以判断出其富裕或穷困的程度。商品生产者能否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关系到其经营的命运。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在历史上,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这种新的财富观念使整个社会掀起了崇拜金钱的狂热。这种财富观念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纸币本位制其有何特点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主要流通于南方楚国地区。 另一种最早的货币是铜质的钱、镈、刀。钱、镈是农具,刀是多种用途的工具,它们也是人们可以让渡的财产,在殷周或更早的遗址中都有出土。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这些铜工具在不同地区形成一般等价物。钱、镈至春秋发展为专职货币,即后人所称的空首布;虽保存青铜铲的基本结构,有细长的銎,但已不适宜装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先秦铸币。至战国进一步发展为略具铲形小铜片的布币,主要流通于北方周、晋、郑、卫地区。青铜刀至东周发展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国及燕、赵地区。 战国中后期使用一种更便于授受使用的圆形金属铸币圜钱,在周、魏、赵、秦、齐、燕等地出现,特别是秦国正式采用圜钱制度,为圜钱发展成全国统一的铸币形式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 贵金属黄金也作为货币进入流通。它以镒(20两)、斤(16两)计。南方盛产黄金的楚国还出现铭文“郢爰”等字样的金版。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但在中国是最早的黄金铸币。 秦汉的法定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以前铸造的包括贝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方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即主要在上层统治阶级范围内行使的货币,单位以镒计。又以原秦国的铜铸币,圆形方孔半两圜钱为下币,主要供民间日常交易使用。这样,实现了中国货币种类及其单位的首次统一。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式,与古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符合,又便于在经济生活中授受使用,故这一铸币形式沿用到清末。 汉承秦制——黄金为一等币单位以斤计。以铜钱为二等币,汉初曾允许私铸。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 第八章消费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 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 / MPC C Y 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 = APC C Y / 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3.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与利率负相关。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 =+ C a bY a>,为自主性消费,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而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bY为引致 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01 <<,为边际消费倾向。如图8-1所示。 b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1-7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 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 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 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 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 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 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 了交换的需要。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 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 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古书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2)据说这是四、五千年以前神农、唐尧时的 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签字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 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 GDP 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 ,如果消费增加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 100 亿元; B、减少 100 亿元; C、增加 500 亿元; D、减少 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 IS 曲线向右移动 C、 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 IS 曲线向右移动 C、 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 、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 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 、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 万亿元,总需求为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 ,通货膨胀率为12% ,那么实际利率是A、 6% ;B、18% ;C、12% ;D、-6% 。 17、自发投资增加10 亿元,会使IS 曲线 A、右移 10 亿元 B、左移 10 亿元 C、右移 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 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

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是 D 。 A、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B、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D、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金币可自由铸造.可自由输出人,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这是 B 。 A、金块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美元一黄金本位制。 8.“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C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9.一国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和基本通货是 B 。 A、法偿货币; B、本位币; C、现钞货币; D、存款货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 A 。

综合练习题(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习题 期末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15个,15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3个,30分),计算题(2个,20分),论述题(1个,15分)。以下是题型及范围。打*号的题目不在补考复习范围中。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 场价值。 6、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7、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8、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9、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政府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 求的政策。 11、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 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12、失业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 动反映就业的波动情况。 *13、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活动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14、谨慎(预防)动机:人们为预防意外风险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第二章货币制度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⑴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⑶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⑷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第33-35页)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⑴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⑵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⑶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36-38页)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⑴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⑵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第38-39页)。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 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GDP=C+I+G+(X-M) 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 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支出=计划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杜森贝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均衡国民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与计划支出相等的收入 乘数理论的概念指某一影响国民收入因素的增减变化,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化。 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加预计净残值现值等于资本物品的价格。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技术装备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随社会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呈递减趋势。 产品市场均衡概念:产品市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IS曲线:投资储蓄曲线是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与利率组合点的轨迹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利率决定投资,进而决定国民收入,反方向。 货币需求: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越高,投机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很高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高,此时证券价格也很低,不会再下跌,而纷纷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证券价格不会再上升,而纷纷抛出,增加货币持有量。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穷大,银行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一时点上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的利率 LM曲线的形成:货币需求和供给相等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函数:L= ky-hr 货币供给函数:m=M/P 均衡:L= m IS-LM模型概念: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均衡结合起来,达到一般均衡,称为IS-LM模型。 IS-LM动态分析:均衡与充分就业IS和LM交点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实现,需要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有效需求原理:指市场有支付能力或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需求,是决定总就业水平的社会总需求。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我国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 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 ?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区别两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3、货币名称、价格标准 ?1821年,每1英镑含金量7.32238克 ?1946年,每1英镑含金量3.58134克 ?1967年,每1英镑含金量2.13281克 ?1914年,中国:1圆=23.977克白银 ?1934年,每1美元含金量0.888671克

?2、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本位币与辅币 ?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 ?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3、规定发行准备 ?4、规定货币的对外交往能力 ?自由兑换

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特征 银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兑换、无限法偿, 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缺点:价值低且不稳定 中国的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 ?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可以自由铸造,具 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1)平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 兑换的一种复本位制。 ?

?2)双本位制 ?国家根据市场金银比价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的兑换 比率,金币银币按法定比率流通。 ?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劣币驱逐良 币”规律,1558年)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当两种铸币在市场上流通且规定法定比价时, 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 流通,被熔化成金属块或输出国外,实际价值 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 假设,金银法定比价1:15;市场比价1:16。则: 1金币——1金块——16银块——16银币——1金币+1银币 假设,金银法定比价1:15;市场比价1:14。则: 15银币——14银块+1银币——1金块+1银币——1金币+1银币 ?3)跛行本位制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9章--货币制度).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money ) 答:货币指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货币有三种主要职能:价值储藏、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货币有两种形式: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商品货币是以某种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法定货币是由政府强制力确定为货币的,它是没有内在价值的。 货币按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层次,我国的货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0M =流通中的现金 10M M =+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21M M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 存款 32M M =+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其中,1M 为狭义货币供应量,2M 为广义货币供应量,3M 为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而设置的货币供应量。 2.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 答:交换媒介指货币作为对商品和劳务交易进行支付的中介,它是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货币作为交换手段,把物物直接交换分割成买卖两个环节,降低了物物直接交换的交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交换的效率。货币克服了商品交换中在时间、空间上需要严格的需求双重巧合的条件这一局限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易的发展。 3.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 ) 答:计价单位指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货币具有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作用。计价单位是货币的首要的基本职能。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是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它是通过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而实现的。 4.价值储藏(store of value ) 答:价值贮藏指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它是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存起来的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原本是真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但在金属货币已退出流通的阶段,信用货币和纸币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此种职能,不过,它们的贮藏已无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篇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即在大陆实行人民币制度,而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表现为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各种货币之间可以兑换,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主币“元”是我国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与人民币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人民币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并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发行基金计划的编制、发行基金的运送管理、反假币及票样管理和人民币出入境管理等方面。

篇二: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各金融机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二)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内部考核制度;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制度;是否设置检查、培训登记簿并规范记载。 (三)营业场所公示内容。是否公示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提供券别调剂的服务承诺及举报电话;是否公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按要求组织爱护人民币宣传。 (四)临柜人员人民币收付管理情况。是否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是否准确掌握兑换标准;兑换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准确掌握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对外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币、只收不付人民币、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按规定收兑只收不付人民币或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根据合理需要原则为公众办理券别调剂业务;是否对回笼款及时进行整点挑剔;流通券与残损券有无互相夹带现象。 (五)缴存款质量。缴存到人民币银行的钱捆是否符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1 / 5 第20xx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参考 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 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 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xx瑞德州银行(BSB)有 2.5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2 / 5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如果BSB决定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一种方法。 参考 答案: a. xx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 准备金 贷款 b.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 $25 million存款

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精品范文网|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分别填写在下列表格中。错选、多选、漏选或未选记-1分)。 1.马克思通过考察( C )的发展和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 A.商品 B.商品交换 C.商品经济内在矛盾 D.物物交换 2.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时,其价值形式属于( B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B)。 A.货币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A)。 A.货币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的发展按照其采用的币材和币值的决定机制大体可以归纳为(A )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A.商品货币 B.代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电子货币 6.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7.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C )。 A.普通商品 B.特殊商品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等价物 8.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 B )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A.周转性 B.流动性 C.稳定性 D.还原性 9.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D)。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10.我国的狭义货币M1包括流通中现金和( A)。 A.单位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企业定期存款 D.商业票据 11.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A)。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2.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B)。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3.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14.货币在(A)时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A.商品买卖 B.缴纳税款 C.支付工资 D.表现商品价值 15.张某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30万元,此时货币执行( B)职能。 A.交易媒介 B.支付手段 C.价值储藏 D.计价单位 16.最早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是(B)。 A.金本位 B.银本位 C.金银复本位 D.纸币本位 17.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这种货币制度是( B )。 A.金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跛行本位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C)。 A.银本位 B.平行本位 C.双本位 D.金本位 19.最早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20.我国人民币的性质是属于(D)。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版核心讲义第章货币制度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版)核心讲义(第章--货币制度)

————————————————————————————————作者: ————————————————————————————————日期:

第10篇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货币制度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据此定义,货币只包括在物品与劳务交换中卖者通常接受的少数几种财富。 1.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这三种职能把货币与经济中的其他资产,如股票、债券、不动产、艺术品,甚至棒球运动员卡区分开来。 (1)交换媒介 即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货币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从买者向卖者的转移使交易得以进行。 (2)计价单位 即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商品的价格、偿还贷款的数额用计价单位来衡量,如美元、元等,而不用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来衡量。 (3)价值储藏手段 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当卖者今天在物品与劳务的交换中得到货币时,他可以持有货币,并在另一个时候成为另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货币不是经济中唯一的价值储藏手段:人们也可以通过持有诸如股票和债券这些非货币资产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财富这个词用来指所有价值储藏手段的总量,包括货币和非货币资产。 2.货币的种类 (1)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是指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内在价值这是指,即使不作为货币,东西本身也有价值。商品货币的一个例子是黄金。黄金之所以有内在价值,是因为它可以用于工业和制造首饰。黄金在历史上是货币最常见的形式,因为它较容易携带、衡量和确定成色。当一个经济用黄金作为货币(或者用可以随时兑换为黄金的纸币)时,可以说这个经济是在金本位下运行。 (2)法定货币 法定货币(fiat money)是指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法定就是一种命令或法令,虽然政府是建立并管理法定货币制度的中心,但这种货币制度的成功在还依赖于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法定货币对预期和社会习惯的依赖与对政府法令的依赖同样重要。 3.美国经济中的货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共11题,每题4分)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6、金本位制 7、货币制度 8、银本位制 9、金银复本位制 10、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1、金属准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1分) 1、货币的产生是()。 A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B 国家发明创造的 C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 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 B 购买商品 C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A 牡丹卡 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7、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流通银行券,无铸币流通,无金块可供兑换,银行券可 兑换外币汇票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铸币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银行券制 8、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 A 银本位制 B 金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9、金银复本位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市场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 ( )。 A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C 纸币仍是金单位 D金银铸币同时流通 1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中所谓的劣币是指 ( )。 A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B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C没有名义价值的货币 D没有实际价值的货币 12、与本位币相比,辅币具有如下特点 ( )。 A为有限法偿货币 B为不足值货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