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重点)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重点)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重点)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重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给南财的同学们一个建议,如果重点是张玉和老师给的,请不要相信,比如这一份……/(ㄒoㄒ)/~~这里面都是故事啊……)

1、名词辨析3*5’(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进口导向与出口导向,解释再辨析)

2、单选题10*1’

3、判断题5*3’(判断对错并给出理由)

4、材料题2*15’

1、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P15

①出口商品结构低端化格局尚未根本改善,国际分工中地位亟待提升

②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易引起贸易条件恶化和贸易摩擦

③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战略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外贸依存度较高

2、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对策P16

①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②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提升外贸效益

③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④完善贸易争端应对与解决机制,为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分类:P23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可以分为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

(1)加工贸易: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加工贸易主要分为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四大类。

①进料加工:进料加工又称“以进养出”,是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动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我国以进料加工为主)

②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原材料,并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等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而自己只收取加工费。

(2)一般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即进出口贸易中,进口一国利用外国原材料和生产力生产的商品,或者出口一国利用本国原材料和生产力生产的商品。

一般贸易主要包括代理、包销、寄售、招标与投标、拍卖。

(3)其他贸易方式:

①对销贸易:对销贸易在中国又称为“反向贸易”、“互抵贸易”、“对等贸易”,也有人把它

笼统地称为“易货”或“大易货”。它包括易货贸易、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是以进出口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特征的其他贸易方式总称。

4、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构成:P25

(1)出口贸易方式:

在出口贸易构成中,中国对外贸易方式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1986-1999年期间,加工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期的一般贸易方式所舌比重减少,其他贸易方式占比稳定提高。

②2000-2014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再次调整,加工贸易方式占比出现下降趋势,同期一般贸易所占份额先降后升,而其他贸易方式占比逐年稳定提高。

(2)进口贸易方式:

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进口的贸易方式同样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方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一般贸易方式则先降后升,中国进口的主导贸易方式也经历了由一般贸易方式到加工贸易方式再到一般贸易的调整。

5、新常态下中国外贸发展的对策:P29

(1)更加注重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经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

(2)注重贸易和产业的结合,注重推进创新推动,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3)更加注重发挥“走出去”对外贸的促进作用。

(4)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5)更加注重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

(6)更加注重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

(7)更加注重提升国际经贸规则的积极性,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6、比较优势陷阱P33

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

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尽管比较优势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仍然存在局限性。

首先,现实世界中各国普遍实现的是相对的专业化分工,而非比较优势理论所预见的完全的专业化分工;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以技术的非对称性或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只是从供给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形成,而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因素;

最后,该理论中技术差异被认为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唯一原因,其分析仅仅局限于技术不变条件下的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单一要素的分析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理论是静态分析而不是动态分析)

7、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战略性贸易政策。P4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以下一些基本条件:

(1)对战略性行业的确定条件。

(2)国内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

(3)需求旺盛、容量较大的国内产品市场。

(4)信息完备、决策独立、干预有效的政府。

(5)不存在国际产业分工冲突和外国政府的报复行为。

很多方面都限制了我国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实施:

①我国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仍处于转轨的过程之中。

②政府在信息获取和独立决策等方面还存在缺陷。

③我国目前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一些国际经济摩擦,很容易遭到外国的指责甚至报复。

④行业市场结构存在不利于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缺陷。

8、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P51

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世界银行在1987年根据1963-1985年41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分为坚定外向型、一般外向型、一般内向型和坚定内向型。

本书将发展中国家实施的贸易战略简单地分为三种,即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和混合发展战略。

(一)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对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替代,以达到削减进口\节约外汇、发展本国工业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等目的。因此,实现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化和消除不利贸易因素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目的。

进口替代战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和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

第二阶段是在对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集中力量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本品、中间产品的工业。

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优点是:

对于所生产的工业品,国内的有效市场需求基本上已经存在,建立新工业的风险已大幅降低。同时,通过对本国幼稚工业和民族工业的保护,各国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促进本国经济多元化健康发展。另外,进口替代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进口替代战略产生局限性的原因包括:(缺点)

①进口替代战略是立足于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内向型发展战略。很难获得规模经济。

②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容易造成国际收支失衡。

③长期的保护使行业失去竞争意识,养成不求进取的惰性。

(二)出口导向(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依靠初级产品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另一种是依靠制成品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次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

优点:

(1)可以克服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2)让国内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会给本国企业带来竞争的压力和提高效率的刺激,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度、高效益地增长;

(3)容易抓住发展机遇,利用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从而充分发挥本国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4)有利于增加就业,积累资金,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解决二元结构问题。

缺点:

(1)面临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很难在非传统出口产业中建立具有竞争能力的工业;

(2)出口导向工业对国外市场依赖性较大,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干扰;

(3)加剧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日益蔓延,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越来越困难;

(5)建立出口工业必须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会加紧对出口工业渗透和控制,造成本国资源大量外流。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从本身来讲,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各国对战略的选择总是受到国内和国外条件的限制,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两种战略各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9、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战略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P56

(1)改革开放前的进口替代战略

(2)有限开放时期的混合贸易战略

(3)全面开放时期的大经贸战略

大经贸战略,就是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与交流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外经贸部门与生产企业、科技和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经贸发展战略。

①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②“大融合”,即把商品、服务、技术出口和利用外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③“大结合”,即把外经贸发展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④“大转变”,即转变外经贸的功能,打破原来只为出口创汇而发展对外贸易的做法。

首先,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开放度,加快形成对内对外全方位、多领域、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

其次,加快实现外经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进一步深化外经贸体制的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外经贸各项活动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10、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转变的内涵:P59

①转变国民收益分配方式和格局

②高度重视进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大力提升中国出口价值链,提升中国对外贸易所创造的居民福利。

④不同的产业领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⑤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

11、加速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的举措:P62

①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

②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③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

④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

12、自由贸易区的定义:P65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狭义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单独关税区内设立的用栅栏隔离、置于海关管辖之外的特殊经济区域。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

13、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提出“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四大对外发展战略。P68

14、P7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商谈并建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建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15、一带一路:“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影响及作用:P72

“一带一路”不仅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有助于培育新增长点,提振全球经济,对于我国来说,其建立也有助于我国提升和利用比较优势产能,扩大各类配套投资,保障目前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目标,更能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产生强大推力。它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进行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

特别是中国沿海的各个岸依据不同地缘潜力,更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我国西部地区比邻中亚,在经济发展依托的地理区位上具有明显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经济带的建设也为我国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来了机遇。

“一带一路”的提出,可以更好地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缩小地区差异,推动地区平衡。

16、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P73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上海自由贸易区、天津自由贸易区、福建自由贸易区、广东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开设的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17、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现状:P78

①综合经济实力雄厚,在全国特殊监管区域中领先优势明显。

②贸易航运功能突出,新型功能业务发展迅速。

③贸易物流企业为主,功能性市场主体加快集聚。

④四大区域产业功能各有侧重,特色优势初步形成。

⑤贸易便利化基础较好,区域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18、贸易管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字:“备”“证”“检”“核”“救”。P81

“备”即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备案登记。

“证”即货物、技术进出口的许可。

“检”即商品质量的检验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简称“三检”

“核”即进出口收、付汇核销。

“救”即贸易管制中的救济措施。它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19、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管理制度主要分为进出口经营权管理制度和进出口经营范围管理制度。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实行的是备案登记制。

20、货物和技术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是国家对外贸易管制中极为重要的管理制度。依据管制的程度,其管理范围包括禁止进出口货物和技术管理、限制进出口货物和技术管理、自由进出口货物和技术管理。P84

21、P88

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是指由国家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据我国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我国政府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及其包装物、交通运输工具、运输设备和进出境人员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行政手段的综合。其国家主管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意局。

我国商品检验的种类分为法定检验、合同检验、公正检验和委托检验。

进出境检验检疫制度的内容包括: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以及国境卫生监督制度。

22、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P90

进口货物付汇管理是国家为了防止汇出外汇而实际不进口商品的逃汇行为的发生而通过海关对货物的实际监管,监督付汇进口并对进口单位实行进口付汇核销的一种管理制度。

出口货物收汇核销是指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外汇管制的要求,通过海关对出口货物的监管,对出口单位的收汇是否按规定上缴国家进行监督的一种管理制度。

23、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和纺织品临时出口管理是货物进出口许可管理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P91

24、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我国货物进出口许可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限制进出口的一种最主要的管理形式,分为进口许可证管理和出口许可证管理。

(1)进口许可证

2015年仍对重点旧机电产品和消耗臭氧层物质两种货物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

许可证局负责签发重点旧机电产品的进口许可证,地方发证机构负责签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口许可证。

进口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一年,当年有效。

进口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次年度3月31号。

进口许可证管理实行“一证一关”管理。

(2)出口许可证

2015年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共48种。

25、自动进口许可证有效期为6个月,但仅限公历年度内有效。P94

26、中国对外贸易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国内法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性法规;国际法主要包括中国正式参加或缔结的双边和多边国际经济贸易公约、条约、协定以及承认的国际贸易惯例。P103

27、按照法律所管辖的领域,对外贸易法律可以分为:P106

货物贸易法律体系、技术贸易法律法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28、中国第一部《对外贸易法》是1994年制定和颁布的。

2004年4月6日表决通过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

29、《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P108

①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②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

③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

④保护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原则

⑤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原则

⑥实行公平贸易的原则

⑦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30、贸易救济措施是指对进口成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简称“两反一保”,由主管当局主动采取的进口限制。P113

31、P116

反倾销调查,应当自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12个且内结束,但延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也就是说,中国反倾销案件调查期限的最长时间为自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18个月。

公平贸易局将对倾销及倾销幅度进行调查,产业损害调查局对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调查。

反倾销说的征收期限不超过5年,这一期限规定被称为“日落条款”。

32、P121

因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生产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威胁的国内产业,可向外经贸部申请调查和申请采取保障措施。

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措施,自临时保障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200天。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实施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两者合最长不超过10年。

33、海关税则制度P133

中国现行的税则制度是按照国际通行的税则制度建立起来的。中国海关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根据《协调制度》目录的分类原则和内容,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目前使用的是2012年版《协调制度》,分为21类、97章。

中国税则制度实行自主协定的复式税则。进口税则实行复式税则,出口税则列在进口税则之后,实行单式税则制。

进口关税设置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关税配额税率等税率。

34、海关估价P135

海关估价是指海关为征收关税,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程序。

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应遵循以下原则:

海关应在最大限度内以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作为货物的完税价格。

依次以下列价格估定该货物的完税价格:

A.同样商品价格,即以该种商品的同样商品成交价格为依据:

B.同类商品价格,即以该种商品的同类商品成交价格为依据;

C.扣除法,以该种进口商品在进口国国内的销售价格为依据,扣除税费和合理利润后得出的成交价格。

D.计算价格,以制造该种商品的成本、运费及保险费为基础估算的成交价格。

E.合理方法,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使用时,海关可根据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法估算成交价格。

对于成交价格估价方法和上述五种估价方法,共六种估价方法应严格按照顺序实施。只有在前一种估计方法无法确定完税价格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后一种估价方法。

35、进口环节税:消费税、增值税P140

36、原产地规则是指任一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简言之,它是确定货物原产地的法规。

通常,原产地规则按适用范畴分为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标准是原产地规则的核心。一般讲货物分为两类:完全原产产品和含有进口成分的产品。

→含有进口成分的产品:

(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演化成以最后一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国家作为多国产品“国籍”的原则。“实质性改变”(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一般是指这种改变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新”产品,并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名称、特征和用途。但“实质性改变”原则较为笼统,不易操作。)

因此,大多数国家在对实质性改变标准做出具体解释时,通常采用税目改变、增值百分比及加工工序三个标准。

37、中国的原产地规则:P150

中国的原产地规则主要采用的是完全获得标准和实质性改变标准。

(1)完全获得标准

(2)实质性改变原则①“税则归类改变”标准②“制造或者加工工序”标准③“从价百分比”标准

38、P155

卖方信贷:是指出口商所在国的银行对出口商提供融资,以使得进口商可以在贸易合同中采用延期付款的方式,从而解决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

买方信贷:由出口商(卖方)所在地的银行贷款给外国进口商(买方)或进口商的银行,以给予融资便利,扩大本国设备的出口。

39、中国出口退税退增值税和消费税。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

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进行公平竞争。

原则:①公平税负原则②属地管理原则③“零税率”原则④宏观调控原则从2004年1月起,实行“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基本原则。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摊。

出口货物准予退(免)税的范围:

①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

②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

③必须是在财务上做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

④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

4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贸促会)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简称ICC China

41、海关的职责:①监督管理②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③查缉走私④编制海关统计P177

42、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卖人、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通过海关监管口岸时,依法进行申报并办理有关手续的过程。报关涉及两类主体,即报关企业和报关员。P181

43、报关的对象具体包括:P183

(1)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运输工具是指用以载运人员、货物、物品进出境在国与国之间运营的各种境内或境外船舶、车辆、航空器和驮畜。

(2)进出境货物。进出境货物主要包括:一般进口货物;一般出口货物;保税货物;暂时进口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及其他进出境货物。另外,一些特殊货物,如通过电缆、管道输送进出境的水、电等,以及无形的货物,如附着在货品载体上的软件等,也属报关的对象。

(3)进出境物品。进出境物品是指进出境的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以进出境人员携带、托运等方式进出境的物品为行李物品;以邮递方式进出境的物品为邮递物品;其他物品主要包括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外国机构或者人员的公务用品或自用物品,以及通过国际速递进出境的快件等。

44、通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县的负责人、货物的发货人及其代理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向海关申请办理进出口手续,海关对其呈交的单证和申请进出境的货物、运输工具和物品进行依法重核查验征税批准进口或出口的全过程。P185

45、通关程序P186

海关对于进出境的货物、运输工具和物品的放行方式主要有正常放行、担保放行和信任放行。

46、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复习点总结 1.新中国成立前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对外贸易——通过没收对外贸易中官僚资本、建立过硬对外贸 易企业、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等三个步骤,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对外贸易。3.1978年以后:对外贸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与支柱力量。 *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过新宪法。 *对外开放政策--P5 4.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问题? (1)容易引起贸易摩擦(2)加大了人民币值的压力(3)增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4)出口产品竞争力单一、利润薄(5)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5.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答:(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支援国内市场(3)提高科 学技术水平(4)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5)增加外汇储备(6)扩大社会就业(7)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8)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原因: 答:(1)低成本优势;极度富裕的劳动要素禀赋(2)鼓励出口措施(3)限制 进口的政策(4)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5)汇率低估(6)外贸环境改善(加入WTO) 7.“六五”计划——(1981-1985)内容:发挥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品;发挥我国传统技艺精湛的优势,发展工艺品和传统的轻纺 产品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展进料加工;发挥我国现有工业基 础的作用,发展各种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加工品的出口。 “七五”计划----(1986-1990)内容:提出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1)实现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实现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 “八五”计划——(1991-1995)机电产品在各类商品贸易中增长最快,成为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商品。 “九五”计划——(1996-2000)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这时期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增长由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向依靠质量和效益。【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新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产品的进口比例】 “十五”计划——(2001-2005)继续贯彻“以质取胜”战略,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 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内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 有品牌的商品出口。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内容:加快培养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述题复习重点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考试重点: 第一章: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 1、总量、增长、商品结构、市场结构、世界地位等 总量、增长: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攀升,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206亿美元,跃升至去年的38671亿美元,增长186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与此同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优化。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过去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今不仅实现了部分替代进口,而且还能够远销海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步伐开始加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013年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417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商品结构:3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实现了三次大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形式;21世纪,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另外,处于工业产业链底端的加工贸易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另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30年来我国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断上升,说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经由最初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为主转化为水平型国际分工为主;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增大,反映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贸易集中度指数不断上升,反映了我国出口日益集中于某几类产品,更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我国30年贸易结构的变迁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意义,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市场结构: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国际市场风险,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一)外贸占全球份额逆势上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断提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地区)贸易陷入停滞或低速增长,欧洲 世界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卷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应继续巩固和深度开发的出口市场是()。 A.西方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C.港、澳地区 D.俄罗斯、东欧国家 2.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比较差异 C.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3.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4.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轻纺产品 B.机电产品 C.石油 D.农副产品 5.当今国际贸易中对企业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认证最具权威性的标准是()。 A.《ISO14000系列标准》 B.《CAC标准》 C.《CEN标准》 D.《ISO9000系列标准》6.我国的现行汇率制度是()。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7.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与流通中所缴纳的()退还给出口企业,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A.企业与职工个人所得税 B.进口关税与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与消费税 D.进口关税与增值税 8.进出口商品价格是指()。 A.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B.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 C.进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 D.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价格之差 9.下列不属于我国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的是()。 A.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B.符合国别地区政策 C.要体现销售意图 D.低价倾销,占领市场 10.《对外贸易法》规定的首要原则是()。 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 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11.对外开放政策作为我国基本国策最终得到确立并被写入()。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B.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D.中共十四大报告12.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建立经济特区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陆地边境城镇1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六五”计划末 B.“七五”计划末C.“八五”计划末 D.“九五”计划末14.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中文)2015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英文名称:Foreign Trade of China 一、课程简介 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伙伴、贸易方式等角度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和国际地位;梳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法律制度、关税收取和海关管理规则;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格局、政策、法律制度及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并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实践2学时) 主要内容: 1.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以及对外贸易方式。 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3.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习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外贸发展基本现状 重点、难点: 1. 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外贸易方式 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3.新常态下外贸发展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度 (二)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主要内容: 1.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 2.贸易理论对中国的应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重点、难点: 1.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论在中国的应用 2.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3.比较利益陷阱 其它教学环节:无 (三)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课程实践1学时) 主要内容: 1.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大经贸战略 2.中国自贸区战略 3. 世界区域贸易合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区域合作发展概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国内外区域合作现状,了解TPP、上海自贸区 重点、难点: 1. 对外贸易战略: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混合发展战略、大经贸战略 2. TPP、RECP 3. 上海自贸区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贸发展的意义 (四)第三章:中国的关税政策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 主要内容: 1.中国海关进出口税种类 2.税费的计算和征收 3. 原产地规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税费的计算,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原产地规制的来源和发展 重点、难点: 1. 海关税则 2. 原产地规则 3. 海关估价 其它教学环节:无 (五)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实践2学时) 主要内容: 1.外贸法的法律渊源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电大作业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量 2.专门贸易体系: 二、判断 ()1、我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2、对外开放的最根本内容是引进外资。 ()3、旧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和等价交换。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5、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6、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价值形态上论证我国发展经贸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于国际价值 ()8、无论是存在绝对优势还是比较优势,都必须同时进行进出口双向循环一国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9、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实现对外事物形态的转换,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比例要求,实现高水平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0、按照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如果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则必是因为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高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按企业管理形式分类的外贸企业?() A、总经理负责制 B、书记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D、生产企业经理负责制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对象国分类的国外对华贸易摩擦?() A、隐蔽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琐反应性贸易摩擦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商业信用?() A、出口商对进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B、保险公司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C、进口商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D、经纪人对出口商提供的商业信贷 4、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的依据?() A、根据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对外贸易活动 B、依照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国际经贸协议要求,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控 C、依据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利益需要,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D、依据我国外交政策,调控对外贸易活动 5、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外汇收入结汇制内容?() A、结汇范围 B、出口贸易外汇收入的结汇 C、出口收汇核销规定 D、出口分红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2.服务贸易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题.docx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2、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在我国简称为“两反一补”。P85 3、海关估价:是指海关为征收关税,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程序。P120 4、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等。 5、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对方的一种优惠特权,又称“无歧视待遇”。P10 6、关税配额:是指将关税与配额结合起来实行进口限制的一种方法。P83 7、卖方信贷:是指贸易中常用的延期付款方式下由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P153 8、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9、产业内贸易:也称为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或双向贸易(Two-Way Trade),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10、国营贸易:是指国家通过授予对外贸易经营者在特定贸易领域从事贸易的专营权或特许权的方式,对特定产品的进出口实施的管理。P170 11、保障措施:是指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12、海关税则:是一国根据国家的关税政策制定的、通过立法程序公布实施的、按货物的不同类别排列的关税税率表。P116 二、单选 1、实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属于 指导下的对外贸易政策。 2、一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的现象,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难以解释,对此做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3、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应采取 4、1994年,全国财税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由包干制改为分税制,对国有外贸企业实行统一上缴所得税但是定下来上缴现在是。 5、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是国家的主要职责。 6、是全国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工作的主管部门? 7、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8、我国对外汇的管理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实行

我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解析)

期末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 定。 A 社会经济制度 B 社会政治制度 C 社会民主制度 D 社会法制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 用 B.没收 C.改 造 D.限制 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 B.所有和地区 C.发展中和地区 D.新兴工业化和地区 4、在对外开放政策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 成。 A 1978年B1985年 C 1992年D1991年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 B、矿产品 C、机电产品 D、纺织品

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 B、集中化 C、细分化 D、平衡化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 B.300多项 C.156项 D.84项 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商品出口 B、许可证贸易 C、直接投资 D、工程承包 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A、1972年 B 、1973年 C、1974年 D、1979年 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 B、自由贸易制度 C、保护贸易制度 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 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 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 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 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 B、增值税与消费税 C、关税与增值税 D、消费税与关税 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分配。 A、行政 B、招标 C、计划 D、平均 17、《中华人民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7月1日 B、1994年5月12日 C、1992年7月1日 D、1992年5月12日

201601批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对外贸易大学)2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性质的。 A. 半封建 B. 半殖民地 C. 资本主义 D. 半封建、半殖民地 2.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A. 100多个 B. 200多个 C. 300多个 D. 400多个 3.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 B. 货币增值 C. 互利 D. 生产要素平衡 4.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 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 D. 国内价值 5. 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 利用外资 B. 引进先进技术 C. 发展出口贸易 D.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6.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 浦东 B. 深圳 C. 海南 D. 珠海 7. 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 发达国家 B. 所有国家和地区 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8.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 轻纺产品 B. 机电产品 C. 石油 D. 农副产品 9.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尽快上升为出口的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 B. 机电产品 C. 高科技产品 D. 轻纺产品 10.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A. 日本 B. 欧盟 C. 美国 D. 香港 11. 目前,我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地是()。 A. 东盟 B. 俄罗斯 C. 韩国 D. 台湾省 12.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 七五计划时期 B. 八五计划时期 C. 六五计划时期 D. 九五计划时期 13.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 200多项 B. 300多项 C. 156项 D. 84项 14. 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 A. 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 B. 重要地位 C. 特定的中介地位 D. 一般的流通地位 15.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 A.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 值 B.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 低于国际价值 C.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所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 D.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16.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应实行() A. 进口替代战略 B. 出口导向战略 C. 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 D. 闭关锁国 17. 根据《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将达到() A. 40% B. 30% C. 45% D. 35%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各科期末考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一、考试章节 第一章全章;第二章第3节;第三、四、五章全部;第九章第1、2节二、考试题型 选择(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论述 三、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年,1978年,2010年)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 (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 (2)80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 (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 (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 3、(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怎样发展、表现、全面分析阐述) 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 纵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2008年↗ 上升;2009年↘ 下降;2010年↗ 上升再从横向看我国外贸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位次不断上升。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二)进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变化 三、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正在形成 从进出口国别、地区情况看 对前十大出口市场依赖程度:1995年为92.2%;2007年下降到82.9%;2010年下降到79.7% 四、对外贸易企业结构趋向多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 1979年,赋予外资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9年,赋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2004年7月,任何企业、组织及个人均可依法从事外贸经营活动 五、沿海省市在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中的地位显著 2010年1-9月沿海10个省市出口102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0.2%,其余的21个省(市、区)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8%。2010年1-9月,10个沿海省市进口额9161.187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90.3%。 六、贸易方式多样化,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出口贸易方式 4、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P27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实施品牌战略,重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4)、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5)、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5、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P49-51 【课本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内容: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能促进各国按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试卷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对外贸易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第一次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公之于世的是( C )。A. B. C. D.周恩来 2、我国在哪个计划中提出了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容的出口商品战略( B )。A.“六五”计划 B.“七五”计划 C.“八五”计划 D.“九五”计划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体是( A )。 A.公有制 B.私有制 C.公有制、私有制并存 D.多种所有制 4、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 B) A.有管理的单一固定汇率制 B.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 C.有管理的双轨浮动汇率制 D.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5、(A)位于服务贸易立法的最高层次。 A.《外贸法》 B.《服务贸易总协定》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中国人民银行法》 6、从197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的关税政策是( B)。 A.全面保护关税 B.由“全面保护”向“有区别的保护”转变C.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1992年以后 D.适度保护关税1985年实行的7、出口退税适用的货物必须是( C ) A.营业税征收围的货物 B.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C.贸易性的出口货物 D.理论上做出口销售的产品 8、法制社会行政管理的在要( A ) A.政府依法行政 B.行政管理符合国际规外部约束 C.行政管理具有公开性 CD 公平、高效的必要条件 D.行政管理具有稳定性 9、我国进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是( C ) A.外交部 B.财政部 C.商务部 D.财经委员会 10、出口许可证的发放必须讲求(A) A.时效性 B.规性 C.谨慎性 D.统一性 11、专利权与( A )合称工业产权。 A.商标专用权 B.专有技术 C.商业秘密 D.技术服务 12、近年来,在我国引进技术的各类企业中,引进额最多的一类企业是( D )。A.集体企业 B.国有企业 C.民营企业 D.外资企业 13、世界组织第一个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性文件是(A)。 A.《服务贸易总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模拟试题13

一、选择题(前.10..道题为单项选择 ......,每题2分,少选、多 .......,每题1分。后.5.题为多项选择 选或选错皆不得分。本大题共20分。) 1. 以下()不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垂直分工型”的国际贸易趋于相对萎缩 B.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型”的国际贸易则迅速扩大 C.对外贸易以“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方式为主 D.“产业内贸易”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国际贸易领域 2.目前,中国进出口关税主要采取()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入“加速转型”时期(即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 主要地位)是在() A.1950-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1988年 D.1988-1995年 4. 比较利益学说的科学基石是() A.劳动价值论 B.绝对成本论 C.机会成本论 D.国际大循环理论 5.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成本 B.供求关系 C.竞争机制 D.贸易政策

6.同种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称为( )。 A.绝对差异 B.比较差异 C.国别价格差异 D.国别价值差异 7.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瓶颈”是() A.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B.劳动生产率较低 C.资本要素稀缺 D.生产设备落后 8.欧盟对华贸易摩擦多数起因于() A.技术性贸易摩擦 B.制度性贸易摩擦 C.遏制型贸易摩擦 D.连锁反应性贸易摩擦 9.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D.《海关法》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要实现货物贸易总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的战略目标。 A.2.0 万 B.2.1 万 C.2.2 万 D.2.3 万 1. 凯恩斯的“叹收法”(absorption approach)公式:Y=C+I+G+(X-M),其中(X-M)表示的是()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提纲 题型:1.判断(对或错)2.多项选择3.简答题4.材料分析(贸易摩擦与出口信用保险二选一)1.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最根本)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3.利用外资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5.发展对外合作6.设立经济特区 2.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机电产业 3.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核心(扩大出口贸易) 4.现阶段我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内容 适当组织消费品进口、组织重点建设物资进口、确保加工贸易物资进口 5.我国对外贸易国际法渊源:《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中国的《加入议定书》、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承认的国际贸易惯例 6.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其中逆差主要集中于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类别,其他商业服务,建筑服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实现了较大数额的顺差7.提供我国进出口信贷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 8.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应该加大服务贸易 9.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承担的风险特别巨大,且难以使用统计方法测算损失概率,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这种保险,所以大多数是靠政府支持来经营的(非营利性) 10.10个国家经济“新特区” 上海浦东新区(2005.6)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天津滨海新区(2006.5)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市(2007.6)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重庆市(2007.6)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武汉城市圈(2007.12)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2007.12)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广东深圳市(2009.5)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沈阳经济区(2010.4) 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山西省(2010.12)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义乌市(2011.3)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11.2006年商务部制定商业领域的“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及格局 商务领域的六大发展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二是国内流通业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贸易就业人员将达到7100万,年均增加180万。三是外贸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出口结构和效益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2010年服务进出口预期目标为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出口结构明显改善。五是外商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比“十五”期间有所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六是“走出去”战略实现重大发展。5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分别达到1300亿美元和250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含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1.(D)是消除成员国在贸易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障碍,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体化方式。P59 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 C.自由贸易区D.经济一体化 2. 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将(B)引入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一成员提供给第三方的优惠(优待、特权、豁免)均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方。P165 A.国民待遇原则 B 最惠国待遇原则 C.互惠互利原则 D.透明度原则 3.甲国生产手表需要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要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 A.甲国出口手表和自行车 B.乙国进口手表和自行车 C.甲国出口手表,乙国出口自行车 D.甲国出口自行车,乙国出口手表 4.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与地区间所组成的一体化是(B)。 A.垂直经济一体化 B.水平经济一体化 C.部门经济一体化 D.全盘经济一体化 5..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缔约国对方的特权、优惠及豁免待遇,应与缔约方给予( D )。 A.任何第三国的待遇相同 B.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C.第三国或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D.其参加的关税同盟的其他成员国的待遇相同 6.( B )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P45 A.技术差距理论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7.假定一国以2000年为基期,2004年出口价格指数为7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那么该国2004年的贸易条件为( C )。 A.36 B.50 C.58.3 D.171.4 8.关税按照征税的目的可分为( A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B.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C.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D.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9. 外贸企业实施( D ),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外贸公司与外贸生产企业、供货基地之间存在的相互分离、信息隔绝状态,为寻求更为合理的外贸生产、营销组织形式而实行的战略。P111-124 A. “实业化”战略 B. “集团化”战略 C. “国际化”战略 D. “股份化”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试复习题 本复习题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五种:名词解释;单、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 2、国际价值; 5、非歧视原则、“绿箱”措施; 7、进出口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体系; 8、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9、经济调节手段、浮动汇率制度、进出口信贷、关税配额管理; 12、“以质取胜”战略 二、单、多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B、发展出口贸易 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D、利用外资 5、为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行全方位开放,1999年我国提出实施()。 A、科技兴贸战略 B、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走出去战略 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 B、货物出口 C、对外承包工程 D、对外劳务合作 8、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大力发展的出口产品是()。 A、创汇农产品 B、矿产品 C、高科技产品 D、轻纺产品 10、为了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于1999年提出实施()。 A、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B、大经贸战略 C、科技兴贸战略 D、走出去战略 12、《对外贸易法》规定的首要原则是()。 A、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原则 B、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原则 C、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的原则 D、对外贸易促进原则 15、被世贸组织视为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是()。 A、价格 B、关税 C、配额 D、汇率 18、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 B、增值税与消费税 C、关税与增值税 D、消费税与关税 20、我国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的首要原则是()。 A、结合国别地区政策作价 B、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C、结合购销意图作价 D、根据商品生产成本作价 (二)多项选择题 5、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有()。 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批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旧中国对外贸易是()性质的。 A. 半封建 B. 半殖民地 C. 资本主义 D. 半封建、半殖民地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 利用 B. 没收 C. 改造 D. 限制 3. 1949年以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 A. 逆差 B. 顺差 C. 收支平衡 D. 出超 4.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多达()。 A. 100多个 B. 200多个 C. 300多个 D. 400多个 5. 国际价值理论是从()角度论证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A. 发展生产力 B. 货币增值 C. 互利 D. 生产要素平衡 6.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是以()为交换尺度的。 A. 国别价值 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平均值 D. 国内价值 7.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层次是()。 A. 沿海开放城市 B. 沿江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经济特区 8. 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 发达国家 B. 所有国家和地区 C.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9. 目前,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A. 轻纺产品 B. 机电产品 C. 石油 D. 农副产品 10. 为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保持对外贸易发展后劲,我国应使()尽快上升为出口的 主导产品。 A. 创汇农产品 B. 机电产品 C. 高科技产品 D. 轻纺产品 11. 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 A. 日本 B. 香港 C. 美国 D. 欧盟 12. 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 A. 日本 B. 欧盟 C. 美国 D. 香港 13. 我国实现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在()。 A. 七五计划时期 B. 八五计划时期 C. 六五计划时期 D. 九五计划时期 14.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 200多项 B. 300多项 C. 156项 D. 84项 15.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的“绝对差异”是指() A.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B.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两国中有一国两种商品的国内价值均绝对低 于国际价值 C.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所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 D. 多个国家,多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一国的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16.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应实行() A. 进口替代战略 B. 出口导向战略 C. 以进口替代为主的、进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 D. 闭关锁国 17. 根据《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将达到 () A. 40% B. 30% C. 45% D. 35%

(完整word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题(A)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对外贸易量:即提出了价格变动因素的贸易统计值。以固定年份危机起计算的进口货出口价格指数除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当年按不变价格得出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2.专门贸易体系:以关境为标准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3.国际租赁贸易:在技术及设备贸易中,租赁公司支付价款以后再与进口方签订租赁协议,进口方分期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合同完成以后获得设备的所有权。4.BOT:建设-经营-转让。建设某个项目,并在项目竣工后经营一定时期,期限届满将该项目转让给东道国。 二、简答(每题7分,共28分) 1.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 3)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出现; 4)国家的形成。 2.服务贸易的特点。 1)交易基础是建立在服务生产与交易发生的方式和地点的基础上。 2)服务于服务贸易主体的不可分离性。 3)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 4)通过国内立法来监管。 3.简述中国与GATT及WTO的渊源。 1)1947年10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关 贸总协定的原始缔约国之一。 2)1950年台湾当局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决定退出,但我们未作反应。预示中国中 断了与其的关系。 3)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复关但未通过。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4)1996年中国提出入世。 5)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成为第143个成员方。 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形式。 1)产品移动壁垒。 2)资本移动壁垒。 3)人员移动壁垒。 4)信息移动壁垒 5)经营权限的限制。 三、论述(12分) 论述中国的引进外资政策,并分析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弥补资金不足,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四、材料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回答问题) 1.分析反倾销的基本内涵(4分)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标准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答案

————————————————————————————————作者:————————————————————————————————日期: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章后习题 第1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1.1判断题 (1)×(2)×(3)×(4)×(5)√(6)×(7)√1.2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B 1.3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DE (3)ABC 第2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第3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3.1判断题 (1)√(2)×(3)√(4)×(5)√ 3.2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3.3多项选择题 (1)BD (2)ABE (3)ABCD (4)ABCE (5)CD 第4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4.1判断题 (1)√(2)√(3)×(4)× 4.2单项选择题 (1)A (2)C 4.3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ABCDE (4)ABCDE 第5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5.1判断题 (1)√(2)×(3)×(4)√(5)×(6)×

5.2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3多项选择题 (1)A D (2)A D E (3)B C (4)A B C D E 技能题 该国在乙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设出口N单位乙产品,可换回3/2 N 单位甲产品,实现3N 小时的价值增值。 案例分析 提示:我国当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低成本、低价格为核心的数量扩张型出口增长模式,其带来的消极效应包括:(1)出口创汇能力低;(2)贸易条件恶化;(3)易招致贸易报复;(4)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对资源的过度、低效率的开采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遏制。 解决的对策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效应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按国别地区政策,体现不同销售意图,制定合理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价格。 第6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6.1判断题 (1)×(2)√(3)×(4)√(5)× 6.2不定项选择题 (1)A C (2)B (3)A B C (4)A (5)D 技能题 第7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7.1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 B 7.2多项选择题 BCE 第8章 基本训练 知识题 8.1判断题 (1)√(2)×(3)×(4)√ 8.2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技能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