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专升本:语文——声声慢等6篇分析

重庆专升本:语文——声声慢等6篇分析

重庆专升本:语文——声声慢等6篇分析
重庆专升本:语文——声声慢等6篇分析

《声声慢》、《炉中煤》、《前赤壁赋》、《背影》、《风波》、《苦恼》主旨、内容分析、知识要点、重要段落简析

《声声慢》

一、主旨:

词抒写了词人南渡之后,晚年孤苦伶仃的生活景况和心中无限的哀愁,反映了南渡后许多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和生活孤苦的人们的共同命运和感受。

二、内容分析:

1、上片:写残秋时分的孤寂和哀愁。首三句先写孤寂难耐不能自禁的寻觅动作,再写寻觅的结果是冷清的环境,环境的冷清气氛刺激心理的悲戚。三句下来孤寂哀愁的悲戚,已笼罩全片。接着五句写残秋气候变化无常,对自己的身体和愁情更是雪上加霜。最后三句写大雁南飞勾引起对故夫、故乡、故国的思念,伤感更重。

2、下片:写晚秋黄昏的孤寂和哀愁。前三句写面对落地黄花,伤感身世。接着两句写独守窗户度日如年。接着两句写秋雨梧桐点点滴滴是伤心泪。最后两句归结到深重的一个愁字上。

3、词以景物铺叙渲染愁情很有层次,可分五层:

第一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从秋天气候多变,最难调养身体的角度来表达词人心境的烦愁。

第二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从酒暖难敌风寒的角度来表现词人愁情的加深。

第三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借过雁勾起思念故夫、故乡、故国的不堪回首的哀思。

第四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是从残菊凋零来比喻自身的衰老不幸,表达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愁绪。

第五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从不停的细雨滴在梧桐叶上,声音凄楚的角度,来渲染词人内心愁苦难熬的悲凉。结尾以一个“愁”字的反问收尾,表达了作者

内心的无限伤痛。

4、词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九组叠字的应用,与意境和谐一致,富有创造精神。还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富含感情,如“将息”、“怎生”、“次第”和“了得”等。

三、知识要点:

1、作家: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其作品集为《漱玉词》。《声声慢》是词牌名。

2、词的语言特点:善用叠字,富有创造性;善用口语,朴素浅近,富含感情。

3、词人的情感内容:国破家亡、丈夫新丧、只身流落江南、晚年衰老孤苦无依的绝望的哀愁。

4、五层景色的景物对愁情的渲染:见以上分析。

四、重要段落简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共用了七组叠字,第一句的两组写动作,第二句的两组写环境,第三句的三组写感受。重叠加深、层层递进,而且大量的齿声字,以轻细的声音、凄清的情调、顿挫的节奏,帮助创造凄凉的意境,传递孤苦而寂寞的心理状态。

《炉中煤》

一、主旨:

诗以拟人手法写燃烧着的煤向女郎诉说爱情,表达了自己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和决心为振兴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诗歌分析:

1、诗歌的副题“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2、全诗四节:第一节倾诉眷念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第二节希望得到祖国的钟爱和理解;第三节希望自己受压抑的爱国热情,得以喷发;第四节呼应开首,强烈倾诉自己眷念祖国,报效祖国的急切之情。

3、全诗爱国、报国之情通过反复咏叹手法的运用,一次比一次强烈,一次比一次急切,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反复咏读自可体会。

4、作者的感情抒发,采用了借物言志的手法,如果不借物来直接抒发,缺少诗的形象和意味,如果不直接抒发,也会减换感情的强度、热度。借物言志通过煤的口吻诗人感情直接抒发提供了最佳途径,而这条途径是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实现。

三、知识要点:

1、作者:郭沫若,弃医从文,创造社成员,作品有《女神》、《屈原》、《虎符》、《蔡

文姬》、《武则天》。

2、把祖国比做“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而不是母亲) ,是吸取了我国传统诗歌的

精华做为养分,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离骚》中美人香草之喻,使意境甘美浓郁,便于表达深深的眷念之情。

3、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

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青”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

4、掌握第三节的比喻象征寓意就掌握全诗的主要的知识点。

5、托物言志的手法,拟人的手法,反复咏叹的手法。

四、重要段落: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见教材)

诗人以煤的口吻,倾诉自己的衷肠。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意指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才华早就深藏于心中;“活埋在地底多年”,意指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才华,只是因为社会环境的扼制,一直被压抑着。“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指诗人庆幸五四运动使中华民族获得新生,使古老的中国有了新的希望;也庆幸使诗人深藏于心中的爱国感情和才华得以报效祖国。

《前赤壁赋》

一、主旨

通过泛舟赤壁之下主客之间的对话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旷达到苦闷,又由苦闷转为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仍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内容分析

1、全文分三层:第一层(第1 自然节)交代泛舟赤壁的时间、地点、人物,描写清风、

明月、江水美景,抒发遗世独立的旷达和乐观的情绪。第二层(第2自然节)饮酒作歌,有客吹箫,闻箫生悲,怀古伤今,感慨人生无常。第三层(第3自然节)借明月、江水论“变”与“不变”只之理,由悲转喜,忘怀得失,精神解脱。

2、全篇结构的内在线索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泛舟江上产生遗世独立之乐-——-听箫

呜咽兴人生无常之悲——————辩明月江水之变彻悟人生,精神得到解脱之乐。

3、全篇结构形式继承了赋体传统:主客问答体。(抑客扬主)

4、主客对话的实质是:作者两种思想的斗争。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借客述说;解脱苦闷的旷

达和乐观由主人来表现。最终主说服客,表明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克服了思想中消极苦闷的一面。

5、江水、清风、明月是抒情、说理的触发点,也是抒情、说理的载体。形成因景生情、借

景抒情、借景说理的写作特点。

三、知识要点

1、文体:赋,主客对话体

2、作者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旷达----苦闷-----真正解脱的乐观。

4、主客所代表的两种思想:积极乐观和消极苦闷。

5、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四、重要段落简析

1、阅读本文第三段(见教材)

(1)苏轼借水与月这身边景色阐发“变”与“不变”的道理。言水,“逝”是变,“未尝往”是不变;言月,“盈虚”是变,“卒莫消长”是不变。随手拈来,言简意赅,却又深中事理,符合辩证法。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得失无所动其心的思想,这种苦乐随缘、不因物而丧其性的坦然态度,对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

《背影》

一、主旨:

本文回忆父亲送子北上念书的情景,表现了父子间至亲至爱的骨肉之情。

二、内容分析:

1、通过送行儿子返归的三件小事写透父亲的关爱。第一件是:父亲事情忙得不能脱身,而且已关照别人送行,一切都安顿好了,但终于不放心非要亲自送不可。表现出父亲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即使挤不出时间,也宁愿牺牲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帮办;第二件是:送儿子上车,一切事情无论多么琐碎,非要自己动手,即使子女完全可以自己动手,也希望亲自一一为儿子办好;第三件是:替儿子买桔子。即使一切办妥还要检查仔细,还要想方设法再为儿子办点事,却使已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还是要竭尽全力关心儿子。所以归纳起来正面写父亲的关爱在于:无论如何要亲自送,非要一切亲自办好不可;一定要竭尽全力才罢休。

2、突出描写“背影”作为聚焦点,强调的是在已经十分完备的基础,还要强已所难为儿子着想,替儿子做事,表现至爱之情。

3、首尾两次父亲境遇描写,制造了悲凉的氛围。铺垫衬托出父亲在动荡不安每况愈下的生活境遇和身体条件下,还是丝丝牵挂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的无限爱心。

4、我的几次流泪,我的前后态度都是从侧面来写父亲的至爱之心;我的态度变化,从不理解到理解,是写父亲的亲情感动了他,我的态度变化也表现了他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三、艺术分析:

背影是描写人物的聚焦点,原因在于它避开了常规对人物的正面形象描写,而取其背影,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文中四次写了背影,背影又是全文线索。

四、知识要点:

1、作品:朱自清,文学研究会成员,作品有《踪迹》等。

2、刻划父亲的手法有:正面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象描写、侧面烘托以及较多的细节描写。

3、文章全用“白描”,不粉饰、不拖沓,客观简洁的几笔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

4、背影是刻划文章形象的独特的角度,也是全文结构线索。

五、重要段落简析

1、“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了……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见教材)

(1)文章开头部分的两小节文字交待了父亲送子北上时的家境变化。一是祖母去世;二是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因为丧事与父亲赋闲,家中变卖典质,光景惨淡。这段描写使作品一开始就笼罩了一股悲凉的气氛。

(2)文章开篇处还交待了父亲送子的缘由。为了奔丧,父子同回老家,为了谋生,父子又出远门,由此才出现了南京车站送别那动人的一幕。

(3)作者将人生失意的窘境与生离死别作为父子送别一幕的铺垫,在此背景上展示父子深情,就使作品更具苍凉感,更富社会人生的内涵,也更能显见父子间的至情至爱。

2、“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见教材)

(1)作者道明家境越发不如从前,甚至父子同为生计东奔西走,也无法挽回“一日不如一日”的暗淡境况。事实上,作者的家境变化在当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旧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动荡不安与日益窘困的生活遭遇。

(2)述说父亲老境颓唐,家境惨淡,心理上甚感压抑,便往往“触目伤怀”。然而近两年又总惦念着儿孙。于是作者一方面有感于父亲的年迈体弱、老来困顿,为之深深感慨与不安。另一方面又有感于父亲在凄凉的晚境中仍爱子如初,更体会到父爱的真挚宝贵,进而往事近景全涌到眼前,思父情切,便写下了“背影”这一抒情文章。

(3)全文结尾处不论是写家境的日趋窘困、父亲的晚境凄苦,还是再次写不忘父亲的背影,都照应了开头,使短文首尾呼应,并且又都紧紧扣住题目,突出中心,形成本文精致的结构。

《风波》

一、主旨:

小说描写了1917年张勋复辟时,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揭示了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思想愚昧落后,顽固保守。这说明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是难以成功的。

二、内容分析:

1、结构分析全文分四个部分,各以文中的一个空行为标志。

·第一部分描写江南农村的一个生活场景,交代辫子的危机;

·第二部分写辫子引起的风波。各个人物登场,各种矛盾交锋;

·第三部分辫子风波的平息;

·第四部分辫子风波过后,生活一切照旧。

2、人物形象分析

·赵七爷是不学无术而喜欢卖弄学问的人,是善于韬晦,时刻伺机复辟、思想顽固落后的封建余孽。他的所谓学问就是在村民面前胡诌张大帅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会一个一个字地读《三国演义》。他对七斤的辫子幸灾乐祸。他自己的辫子盘上又放下,放下又盘上;他的竹布长衫脱下又穿上,穿上又脱下,这些生活细节都与赵七爷对辛亥革命怀恨在心,时刻伺机复辟的阴暗心理紧密相关。

·七斤在乡下相对是一个见过世面,头脑比较灵活的人。但他胆小怕事,思想糊涂,缺乏民主意识,仍然是个愚昧落后、封建保守的农民。在整个事迹中,他一直是稀里糊涂,恐惧害怕,拿不出一个办法,理不清一条思路。因此风波发生在他身上并不奇怪。

·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封建保守、愚昧落后的村妇。不同的是七斤嫂外事胆小、内事粗俗泼辣;八一嫂热情善良、好管邻里之事;九斤老太喜欢唠叨、思想极为顽固。

2、艺术手法分析

·开首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用来烘托主题。开头所描写的临河土场上傍晚田家乐的风景,告诉人们辛亥革命以后,农村仍然是老样子,传统的生活习俗毫无改变;宁静的生活环境和后面的风波形成反衬,有了这样的背景,告诉人们的风波出现并不奇怪;再和结尾的环境遥相呼应,一切都恢复老样,说明辛亥革命也好、辫子风波也好对于农村一点不起作用。

·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深化主题。首先是七斤一家受到相当的尊敬生活一切照旧,说明革命也好、复辟也好对农民和传统毫无影响,人们对先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并无认识;其次是九斤老太“仍然不平而且康健”,象征封建落后的保守思想仍然顽固地存在;再次是六斤“新近裹脚”“一瘸一拐的往来”,说明农村和农民的思想和生活,仍然走在老路上,他们的生活是更加艰难。

·细节描写:第一个注意点是赵七爷的辫子一会儿盘上,一会儿又放下。说明他是善于韬晦时刻伺机复辟、思想顽固落后的封建余孽。第二是写七斤“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的动作细节,由外显内展现出了人物思想简单愚昧无知产生的焦虑和痛苦。第三是小说结尾六斤新近裹了脚,“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都有深刻的寓意。说明农村和农民的思想和生活,仍然走在老路上,他们的生活是更加艰难。

·小说统篇使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对话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个性色彩和乡土气息。比如在赵七爷与八一嫂、赵七爷与七斤嫂以及七斤嫂与八一嫂的对话中,对话简洁、生动,而七斤的小农意识,七斤嫂的泼辣性格,赵七爷狂妄自得的嘴脸,乃至农民的胆小怕事、愚

昧落后而又幸灾乐祸的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描写人物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例如写赵七爷一会儿“将辫子盘在头上,像道士一般”,“一会儿又变成了光滑头皮,乌黑发项”,和他那件“轻易不常穿的’’宝兰竹布长衫,以及他那“张大帅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的言论,还有那“两手摸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满脸油汗,瞪着眼”,对准八一嫂冲过去的动作。这些描写抓住了入物的主要特征,寥寥数笔,而形神俱出。另外环境描写也用寥寥几笔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是白描手法。

三、知识要点:

1、《风波》是一篇短篇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2、风波的含义:“风波”指1917年张勋复辟时,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这场风波揭示了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思想还是愚昧落后,顽固保守。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告诉人们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唤醒农民的觉悟,革命是难以成功的。

3、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的思想反映:愚昧落后、顽固保守。

4、七斤、赵七爷、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他(她)们思想和形象的共同点:愚昧落后、封建保守。七斤、赵七爷的思想性格是主要把握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可见上面的分析。

1、首尾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有象征意义的语句,具体内容可见上面的分析。

6、写作手法的特点是白描手法。

四、重要段落简析

“现在的七斤,……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见教材)

作品的结尾记叙了风波平息后的结果与影响:七斤仍受到相当的尊重,这与他在风波高潮中的待遇正好相反,七斤曾被认为犯了皇法,并且人们因七斤可能受惩罚而“觉得有些畅快”,这两种不同的情景,正说明农民对于究竟该不该剪辫发毫无认识,对于革命也毫无所知。他们仍以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仍像九斤老太那样按照封建的旧观念来评判周围的一切,甚至六斤也已裹起小脚,继续走七斤嫂与九斤老太的老路,他们的生活世代相袭,如死水一潭。这种结果暗示了辛亥革命给这村带来的影响只是像辫子风波那样,起一阵微澜,从而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变革农村、唤醒农民的重大问题。显然,这一结尾对于深化作品的主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苦恼》

一、主旨:

通过新丧儿子孤寡的马车夫姚纳无处诉说苦恼的悲惨故事,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际关系的极端冷漠。

二、内容分析:

1、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姚纳找人诉说心中苦痛的过程。

第一次,姚纳先是向一个军人诉说儿子死了的苦恼,而军人却麻木不仁,只是催促他:“赶车吧,赶车吧”边说边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这是代表上层人物)

第二次,姚纳向三个寻欢作乐的青年诉说。他又只收了他们二十五个戈比,以为他们会耐着性子听他诉苦,谁知他们却更加粗暴,扬言要给“这老不死的”一个“脖儿拐”。(这是代表年轻的群体)

第三次,姚纳他想上前与一个看门人攀谈,可看门人不客气地指责道:“快到十点了……你停在这儿做什么?把车子赶开!”(这是代表下层人物)

第四次,姚纳希望或许可以和自己的同行一个年轻的车夫谈谈,但出乎意料的是,“那年轻小伙子已经盖上被子蒙着头,睡着了”。姚纳最终失望地走开了。(这是代表同样贫困的阶层)通过这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表明整个社会的人,从上到下,从年长到年轻,无论是富是贫都没有同情心,更无爱心。

最后一次,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向自己的马儿倾诉苦恼。出乎意料,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姚纳找不到一个愿意听他倾诉苦恼的人,却找到了一个本无情感的牲畜,尽情诉说了苦恼。两相对比,这就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冷酷。

2、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既写马又写人,写马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类比手法。全段分三层:写雪;写马车夫;写马。写作方法是两宾夹一主,前面寒冷昏暗的雪景和后面瘦骨瞬峋、呆板麻木的马,都是为了衬托中间的马车夫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具体感受到姚纳的生活苦境和心理的苦境。

3、最后向马诉说,写车夫和马的关系是把“人与人”、“人与马”的关系进行对比,揭示出人际关系不如人马关系的严酷现实。在社会上无论是军人、寻欢作乐的青年,还是看门人、青年车夫都对姚纳的痛苦毫不关心、无动于衷。而小母马虽然不懂人语,却“听着,闻闻主人的手”,这强烈的反差对比,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冷漠,在人与马的相互映衬中更有力地对现实进行了批判,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4、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这篇文章通过对老车夫姚纳找人倾诉内心苦恼的一件小事中,反映了十九世纪俄国深刻的社会问题,实际上,姚纳所接触的四种人很具有代表性,是整个俄

国社会的缩影。

三、知识要点:

1、作家;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重要小说有《一个小官员的死》、《变色龙》等,著名戏剧有《三姊妹》、《樱桃园》等。是世界上与莫泊桑齐名的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2、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3、马车夫和马的对应类比关系(在作品开首一段中)

4、姚纳与马和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是用了对比的方法。

5、姚纳苦恼的内容是生活的贫苦;丧失儿子的凄苦;孤寡一人的悲苦;无处诉说无人理睬的痛苦。

四、重要段落简析

1、“暮色晦暗……它大概在想心事吧。”(见教材)

这段文字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开头至“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描写雪景。第二层至“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描写车夫姚纳的姿态、神情。最后为第三层次,描写小母马的外形。

这段文字中的景物描写既有点明时间、地点的作用,更有表现主人公悲苦的处境的作用。姚纳赶车挣钱十分艰难,一是下着雪,环境恶劣,乘客稀少;二是时间很长,到了傍晚,他还不能休息,足以说明姚纳这样的小人物生计艰难,得不到温饱。

这段文字中的人物描写是采用白描方法。这是一种朴素洗炼的笔法,寥寥几笔将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勾勒出来。这里描写车夫姚纳主要抓住几个特征:一是“周身全白,像个幽灵”,二是他“一动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抠到的最大限度”。这两个特征,正好说明,姚纳在这里已等客很久,没有生意,生计艰难,同时,也表现出他被丧子的悲痛折磨得麻木了,连雪落满全身也不去抖掉。

关于马的描写与人物形象刻划有内在的对应关系。马的姿态、神情与姚纳相仿,马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和“瘦骨棱棱的骨架”,就暗示了姚纳的麻木和体弱,而小马的“想心事”,也暗示了姚纳的心事重重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_3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略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一、倒叙手法;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三、肖像描写;四、细节描写;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略)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3. 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一)1.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201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浙江普通专升本真题《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 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 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 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 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 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 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 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 文案大全

2018年专转本大学语文试题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巧分。请将答题卡上 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 A.哀.兵必胜(悲哀) 察颜.观色(颜色) 讳.莫如深(隐瞒) B.繁文.褥节(文章) 当.机立断(应当) 却.之不恭(拒绝) C.审时度.势(估计) 短兵相接.(交战) 分崩.离析(倒塌) D.寒花晚节.(节操) 众口烁.金(熔化)因.循守旧(因为) 2、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汉语拼音出现的中国话语,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文化▲。 在上面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范畴 B、范围 C、领域 D、视域 3.父母让自己丰富、充实和有趣,不仅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更是对孩子价值观、生活观的▲的引导。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足够多的共同话题,沟通、关怀和爱,一切都▲ 在上面这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移默化顺理成章 B.耳濡目染顺理成章 C.潜移默化理所当然 D.耳濡目染理所当然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种植物并不多见,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的北部。 B.下班回到家的时候,他看见女儿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C.我们到达地铁站的时候,他巳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D.这部历经十年编订而成的书稿,是集团智慧的结晶。 5.“方言孤岛”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这是被大多数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认可的。但是个现象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则使研究者将信将疑,许多从事文化史和语言史研究的,对这个问题也感到疑惑。上面这段话主要是想告诉人们()。 A.大多数研究者并不承认“方言孤岛”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 B.语言学家与文化史研究者在“方言孤岛”研究上观点不同。 C.研究者对“方言孤岛”是否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态度谨慎。 D.研究者对于“方言孤岛”作为一个复杂的存在不存在分歧。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 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3《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按题号顺序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表达了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孔子语录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就有道而正焉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 A.反驳论点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 D.类比推理 3.下列作品中属于论说体史论的是() A.李斯《谏逐客书》 B.欧阳修《伶官传序》 C.苏轼《前赤壁赋》 D.柳宗元《哀溺文序》 4.按《诗经》的分类,《氓》属于() A.国风 B.小雅C.大雅 D.颂 5.按古诗通常的分类,屈原的《国殇》属于()

A.七言律诗 B.五言古诗C.乐府诗 D.楚辞体诗 6.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体裁属于()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7.体裁属于七言绝句的作品是 A.王昌龄《从军行》 B.李商隐《无题》C.王维《山居秋暝》D.陆游《书愤》 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张若虚 C.陶渊明 D.王维 9.将对比和比喻手法结合运用来抒情达意的诗句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0.《行路难》中用象征暗示手法来抒写人生艰难的诗句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 D.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刘郎是 A.汉武帝刘彻 B.三国蜀帝刘备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精讲:大同_1476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精 讲:大同 【摘要】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成人高考语文的课文精讲,帮你更快的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大同》 《作家作品》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着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孔子的概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没有赶上,但是有文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用礼来考察道义,诚信,过错,以仁爱为典范,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对比手法)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人事制度 选举制“选贤举能” 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精神文明 “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自然。 “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物质文明

【文选】专升本大学语文选择题

【关键字】文选 专升本大学语文选择题 (一)1. 2.C 3.D 4.D 5.D 6.C 7. 8.C 9. 10. 11. 12. 13. 14.C 15.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诗的是() A.《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B.《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C.《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D.《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2.下列作品中属于奏章的是() A.《答司马谏议书》 B.《报刘一丈书》 C.《谏逐客书》 D.《答李翊书》 3.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杜牧《泊奏淮》 B.陆游《关山月》 C.李白《行路难》 D.王维《山居秋暝》 4.苏轼《前赤壁赋》是一篇() A.骚体赋 B.大赋 C.抒情小赋 D.文赋 5.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6.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的是()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甫 7.散文诗《门槛》的作者是() A.培根 B.屠格涅夫 C.欧·亨利 D.契诃夫 8.柳永《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仕途失意 B.伤春情别 C.羁旅行役之苦 D.怀古叹今之悲 9.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张勋复壁 B.辫子事件 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D.九斤老太的唠叨 10.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清新俊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哀凄苦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 B.流水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 1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叠字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13.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对比反衬 B.欲扬先抑 C.侧面烘托 D.铺垫渲染 1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A.庄子《秋水》 B.《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战国策·冯谖客君》 D.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1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 2.C 3.D 4.D 5.D 6.C 7. 8.C 9. 10. 11. 12. 13. 14.C 15.C (二) 一、单选题 1、大量创作“无题”诗,并对后世特别是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的诗人是( ) A. 王昌龄 B.王维 C.李白 D.李商隐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岑参B.白居易C.韩愈D.柳宗元 3、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 4、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 A.陶渊明《饮酒》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D.杜牧《泊秦淮》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将进酒》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7、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 9、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重庆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综合阅读和模拟题参考答案

第五节文言文综合阅读 (--)1.B 2.B 3.D 4.A 5.C (二)l。B2.C 3.A 4.C 5.C (三)1.D2.A 3.C 4。C 5。D (四)1.C 2.D 3.D 4.按照/代词,代指秦舞阳/介词,用/代词,代宫中侍卫 5.A (五)1.B2.A 3.C 4.D 5.B (六)1.C2.D 3.C 4。B 5.A (七)1.D2.A 3.D 4.C 5.C (八)1.D2.B 3.A 4.13 5.C (九)1.A2.D 3.C 4.D 5.B (十)1.C2.B 3.B 4.A 5.B (十一) 1.C2。D 3.B4.A 5.B (十二)1.D2.C 3.D 4.BE5.C (十三)1.C2.A 3.D 4.C5.A (十四)l,C 2.B 3.C 4.A5.B (十五)1.D2.C 3.A 4.D5.B (十六)1.A2.C 3.A 4.B 5.C 第五编应用文基础及写作 第一节应用文写作

1.(1)称呼。陈刚同学”应顶格写.(2)。你好”后应用感叹号.(3)“你一定可以满足我的要求”不够委婉,可改为“希望你百忙中尽量帮忙”.(4)“务必”“立即”有命令语气,应去掉.(5)落款无写信具体时间.2.(1)①”敬爱的校团委没有顶格写③”敬礼!”没有顶格写,申请人下面一行没有写上申请日期(2)①必须积极争取②是培养青年……具有四有”.五爱一品质的大学校③请批准④”执行”改为“履行” 3.①加写标题:关于保护益鸟的倡仪书②开头顶格加写:。同学们”,③正文后加写: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保护生态平衡出力④删去“此致敬礼。⑤在署名下面加写-2006年3月15日 4.①“七个项目全部”改为“全部七个项目”②”非常荣幸”改为”非常高兴”③。致以热烈的祝贺”改为”表示热烈的祝贺一或“致以崇高的敬礼”④取得更大的成就”改为”取得更大的胜利”(或成绩”) ⑤最后加年月日 5.(1)”衰”改为”衷”,”茅”改为”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二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二 《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 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 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 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 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 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水准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 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 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 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 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 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能够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 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 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具体提出,要给民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五十者能够衣帛矣,七十者能够食肉矣,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在论辩中已处于劣势,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秀,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勉励他施行仁政。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使用抑的方法,最后梁惠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望定能实现,这又是扬。这是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第二个特点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文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模拟

重庆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真题

《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按题号顺序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表示了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孔子语录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就有道而正焉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 A.反驳论点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 D.类比推理 3.下列作品中属于论说体史论的是() A.李斯《谏逐客书》 B.欧阳修《伶官传序》 C.苏轼《前赤壁赋》 D.柳宗元《哀溺文序》 4.按《诗经》的分类,《氓》属于() A.国风 B.小雅C.大雅 D.颂5.按古诗一般的分类,屈原的《国殇》属于() A.七言律诗 B.五言古诗C.乐府诗 D.楚辞体诗

6.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体裁属于()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C.五言古诗D.杂言诗 7.体裁属于七言绝句的作品是 A.王昌龄《从军行》 B.李商隐《无题》C.王维《山居秋暝》 D.陆游《书愤》 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张若虚 C.陶渊明D.王维 9.将对比和比喻手法结合运用来抒情达意的诗句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0.《行路难》中用象征暗示手法来抒写人生艰难的诗句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 D.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刘郎是 A.汉武帝刘彻 B.三国蜀帝刘备 C.唐代诗人刘禹锡 D.南宋抗金将领刘琦 12.重复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且极力铺陈的作品是() A.李斯《谏逐客书》 B.柳宗元《蝜蝂传》 C.苏轼《前赤壁赋》 D.朱自清 《背影》 13.通体对仗,甚至一句中也自相对偶的诗作是() A.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杜甫《登高》 D.陆游《书愤》 14.含有“名词作状语”成分的句子是() A.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B.却宾客以业诸侯 C.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D.函梁君臣之首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庄子?养生主》 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论证方法:类比法 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 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如土委.地:散布。善.刀而藏之:擦拭。因.其固然:依照。硎:磨刀石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题材:议论文、奏疏 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傲物:瞧不起人。黜恶:除去邪恶。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题材:书信体驳论 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 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驳论方法:驳论点。/论 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 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 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 于反复 ..不宜鲁莽:书信往来。非特:不仅仅。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 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 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考试题和答案解析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考试题和答 案解析一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韩愈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答案:C 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恢复中原态度的诗句是 A.和戎诏下十五年 B.厩马肥死弓断弦 C.沙头空照征人骨 D.几处今宵垂泪痕 答案:A 3.艾青的成名作是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向太阳》 D.《我爱这土地》 答案:B 4.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俄国作家 B.19世纪法国作家

C.19世纪英国作家 D.19世纪德国作家 答案:A 5.“三苏”是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答案:B 6.马伶《鸣风记》扮演的是 A.严嵩 B.杨继盛 C.夏言 D.顾秉谦 答案:A 7.《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答案:A 8.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 A.《上邪》 B.《短歌行》

D.《兵车行》 答案:B 9.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答案:A 1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陶渊明 答案:C 11.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答案:B 1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

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篇目(2018)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短歌行(其一)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试题练习精选带答案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是清乾隆时所定的历代正史,始于《史记》,终于《明史》,共二十四部史书。B.《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类编排。 c.?志怪小说?是魏晋时代一种以描写鬼神灵异为主的小说,它源于神话小说、稗官野史、民间故事。其中有干宝的《搜神记》等。 D.?苦吟派?是以唐朝诗人孟郊和贾岛为代表的诗派,因他们作诗态度认真,着意于文词的锤炼,一字一句苦吟得来而闻名,孟郊?推敲?的典故即反映苦吟的情景。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史?是《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B.?民间四大传说?是指《牛郎织女》、《盂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c.?四大古典戏剧?是指《窦娥冤》(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牡丹亭》(明·汤显祖)、《长生殿》(清·洪昇)。 D.?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水浒传》(明·施耐庵)、《红楼梦》(清·曹雪芹)、《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如《史记》、《三国志》都是纪传体史书。B.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并称,如?韩柳?即韩愈、柳宗元,?李杜?即李白、杜甫,?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苏辛?即苏轼、辛弃疾。 c.?乐府?本指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也把它所采集来配乐的歌词以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称作乐府。 D.作为唐代诗歌创作的两座高峰,李白诗清新飘逸,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则用犀利的笔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他?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诗多用?赋??比??兴?手法。因而又有?《诗经》六艺?的说法。 B.关汉卿是我国元代杂剧的奠基人,著名戏曲作家,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 C《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老残游记》被称为我国晚清时期四大谴责小说。 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琳娜》等。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史上有?文章两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的是辞赋家司马相如,史学家、散文学家司马迁。 B.崔莺莺、杜丽娘和李香君分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和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三部戏曲中的女主人公。 c.唐传奇小说如《柳毅传》等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D.莫泊桑,法国作家,作品有《羊脂球》和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致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

-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2011年

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2011年 (总分120, 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提1分,共30分) 1. 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孔子语录()。 A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C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2. 李斯《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的根本原因是()。 A 富于文彩,生动感人 B 切中了秦王急于统一天下之心 C 论证了客卿都忠于秦国 D 指出了秦王重物轻人的错误 3. 柳宗元《哀溺文序》一文的主旨是()。 A 哀悼遭遇洪灾的人 B 嘲讽爱财如命的人 C 批评自大逞能的人 D 揭露沉迷享乐的人 4.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 王朝兴衰在于人事 B 王朝兴衰关乎天命

C 满遭损,谦得益 D 应重视伶官的作用 5. 下列文章中属于章奏体政论文的是()。 A 《答司马谏议书》 B 《五代史伶官传序》 C 《谏逐客书》 D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6. 《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7. 下列句子中,从句法看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C 智勇多困于所溺 D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8. 《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是()。 A 国风 B 小雅

C 大雅 D 颂 9. 关于《诗经?氓》采用的表达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 以赋为主,兼有比兴 B 全篇采用比的手法 C 以比为主,兼用兴赋 D 全篇采用赋的手法 10.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体现该诗主旨和作者情怀的是()。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 羁鸟恋旧林,迟鱼思故渊 C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1. 王昌龄《出塞》诗(秦明时月)是一首()。 A 七言古诗 B 七言绝句 C 七言律诗 D 杂言乐府 12. 《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景物描写主体和抒情依托是()。 A 春 B 江 C 花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整xyfsky 理 1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富于浪漫色彩的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篇。《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 、①中心论点:掌握规律 顺其自然 ②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从哪些方面写 a 、三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 b 、良庖、族庖与我 ③用了事实论据 (3)、①理解本文中心论点具有的普遍意义。②识记本文是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4)、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形容记忆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5)、课后习题: ①、“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 答:“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己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 答:养生之道:顺任自然。论据:事实论证 ③、“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人生态度是委运随化、无为而治。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6)、课文字词及句式分析 养生主:主:关键 手之所触: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乃中经首之会之:的。会:音节。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奏:进刀。莫:没有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规律。进:超过。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依乎天理:即“顺应自然”。依:顺从 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郤:同“隙”,空隙。道:同“导”,循着。 窾:空,指牛骨节空处。因:顺着。固然:指牛身体本来的结构 岁:每年 更:换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用。间:间隙。恢恢乎:宽大有余的样子。游:运转。是以:所以。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虽:虽然。然:这样。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怵然:警惕的样子。视为止: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行为迟:行动因此迟缓。 提刀而立 而: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善:擦试。而:表承接 状语后置句: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2)、课文分析: ①第一段“臣闻求木……”到“必积其德义”。分析词句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以德义跟木、水进行比较。用比喻方式强调国君积德义的重要性。 ②课文第三段的“十思”用了排比的目的,是要极其醒目地让唐太宗有所选择又别无选择,更让这“十思”显示出不容非议,无可辩驳的理性力量。 ③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三个论证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段,突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证,论述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的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④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⑤本文善用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2020年重庆“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纲《大学语文》

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2020年版) (考试科目代码 10) Ⅰ.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的文科考生。 “专升本”考试结果将作为重庆市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本科院校根据考生考试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因此,该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大学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和特殊语法现象(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 (4)理解现代文中的词语含义 (5)理解应用文中常用的模式化词语 (6)理解应用文中的书面辅助语言(图形、表格、符号、公式) (7)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夸张、对比、反复、反问、设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