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爱滋润学困生的成长

让爱滋润学困生的成长

让爱滋润学困生的成长
让爱滋润学困生的成长

如今,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注重的一个问题.据调查,农民子女作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庭重点注重儿童、社会焦点人群,他们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他们内心承担着长辈众多的希望,在内心中的责任和压力是任何年代所没有的,在加上物质和精神要求的强烈增加与家庭环境、学校、社会环境的矛盾。他们的身上存有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严重。我校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我校招收住宿的学子,有很多学生是农民子女,这些孩子的父母文化不高又忙于做点小生意,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农民孩子的学困生更等待我们老师用爱去感化、去协助。学困生尤为突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

学困生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王明南,12 岁,六年级学生学困的成因: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父

亲外出大搞那个打工,母亲病亡,靠亲戚帮忙种地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他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默默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因为父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父亲和姑姑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注重其

学习情况。

2 、课堂上即时注重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基本的认字、读书)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 、课下吩咐性格开朗、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她结伴。询问征求她喜欢和谁在一起确定她的同桌为协助她的“小老师”。

4 、老师和她实行牵手活动,定期实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如字词听写、课文朗读及背诵、习作、计算的基本方法。

5 、以资补助,每月送上一些书籍,平时给她一些作业本,钢笔、零食。

6 、优先让她参加运动会项目,培养其自信。

转化效果: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感化,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后两次听写居然能对一半了,也能自己动手作题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在复习阶段还能主动找“小组长”报听写,背书查作业了。

转化中出现的反复及对策:

我和小组长强化训练、协助、即时巩固。王明南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母早亡故,科学素养相当偏低,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综合使用知识的水平更是非常欠缺的。经过询问,她不写的原因是“不会。”这个单元的题是写相关环境的因素,这个命题优秀的学生就有一定难度,对于她就有更大难度,由此,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怎样教学生联系实际,以自己生活实际去打开写作思路……

我设法去发现她心灵中积极向上因素的思想、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尽量唤醒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比如:他乒乓球还行,我在课外活动时大力表扬他这种特长,有意展示他的成绩,抓住一切机会,为她提供锻炼的机会,对她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即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转化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

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

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能够温暖一颗

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