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汕头的变迁

汕头的变迁

汕头的变迁
汕头的变迁

续表

续表

★重要历史遗迹图片

南澳总兵府石炮台陈慈黉故居小公园一带骑楼小公园老妈宫

海门万人冢樟林新兴街樟林古港文光塔崎碌炮台韩文公祠南生贸易公司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篇一:汕头市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汕头市禁摩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汕头市禁摩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让汕头市取消禁摩令,特做相关调查。调查时间:XX年2月19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汕头市 调查方式:走访、采访 调查的范围、对象:汕头市民 一、调查情况 (一)交通拥堵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富裕人员的持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员拥有私家车,不断出现的私家车,与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使得原本就拥堵的城市交通变得愈发严重,甚至可以造成了“走到哪里,就堵在哪里”的局面。可以说,交通堵塞是一个必须重视的严峻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为了切实了解城市交通的堵塞现象与分析其根本原因,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汕头市一主要交通路口蹲点观察了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车辆通行情况。具体如下: 2月19日17:30-18:30,地点:金砂路与龙眼路交界路口(设有转向红绿灯、无摄像头,设有人行天桥);因数车流、人流高峰期,本人通过蹲点记录交通混乱情况主要有: 1、车辆闯红灯:出租车26辆,私家车6辆,公交车5辆,摩托车78辆,自行车14辆,行人17人; 2、摩托车驾驶员不带头盔:约占经过的摩托车数量的70%左右; 3、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天桥; 4、车辆不按转向灯行驶,如左转灯亮,仍有部分车辆直行等; 5、其他交通混乱情况,如摩托车搭载2人以上、大货车照常经过等。 因时间关系,本人只在上述路口蹲点观察记录,因本路口对于市区道路交通状态有较好的代表作用,因为作为本文的重要依据,上述交通混乱行为也大致代表了目前市区的主要交通混乱情况。

汕头概况

汕头 概述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历史沿革】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几十万莆田人移民汕头潮州。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解放后。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 【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福利明显改善。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7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6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0亿元,增长7.4%。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52.9:41.5调整为5.4:54.3:40.3,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市人均GDP19384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2亿元,一般预算支出83.88亿元,分别增长20.6%和29.1%。[8]工业经济 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8.8%上升为50.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完成工业总产值2051.86亿元,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0.66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3%;轻、重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略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69.64亿元,增长18.0%;完成出口交货值295.28亿元,增长11.3%;工业产品销售率96.1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0亿元,增长22.7%。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1件,省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全市工业用电量67.54亿千瓦时,增长3.9%。[9] 农业经济 200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99.81亿元,增长2.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34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68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64万亩;农村用电量20.96亿千瓦时,增长9.4%。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1.59万个。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87亿元,增长40.0%;利润总额23.47亿元,增长11.1%;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70.42亿元,增长11.6%。[10]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6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城镇投资201.50亿元、农村投资59.86亿元,分别增长36.4%和1.1%。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85.66亿元,增长66.4%;更新改造投资22.32亿元,增长32.8%;房地产开发投资32.90亿元,下降5.3%;其他投资54.88亿元,增长34.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4.52亿元,下降1.4%;民营经济投资144.64亿元,增长15.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下降21.1%;第二产业投资157.50亿元,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102.80亿元,增长3.0%。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内资投资236.95亿元,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4.41亿元,增长41.5%。全年制造业投资99.21亿元,增长29.3%;基础设施投资84.85亿元,增长65.0%。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338个,增长13.1%。其中,新开工项目224个,增长15.5%。新增固定资产171.05亿元,下降3.5%。[11][1] 【社会事业】

潮州话的起源和演变

潮州话的起源和演变 早在商、周年代,粤东已有人居,是为今天潮汕人的先民。和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众多族属一样,史书上统称“百越”。越人“被发文身,错臂左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渔猎,多居水边,喜食稻米。大约在战国时,已进入阶级社会。战国前期,楚在吴起改革之后,势力逐步发展到长江下游和岭南地区,越人大部分纳入楚的统治之下。此后,越人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大,发展也较快。 当时的岭南地区,地广人稀,自给自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是未开发地区。始皇33年(前214年),秦王政统一六国以后,继续向岭南进军,征发了大量的中原居民迁屋,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相当长久的时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潮汕古代先民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并逐渐形成了词法、语法都十分奇特的独一无二的语言体系。和中原地区的语言体系相比较,这种语言体系具有发音复杂、声情并茂、形象化等语言特点,有别于北方语言浑厚、正统的特点,而更多地接近于今天南方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如瑶语、苗语等。时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挨砻”(推磨)“叩臼”(舂米)“三叔”(父亲)“奴仔”(小孩)等原味原汁的潮语词汇中,依稀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片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土地上艰难地生存、生活和劳动的情景。汉族和越族的融合,给古老的潮汕古语增添了许许多多源于中原语言的词汇,日臻丰富。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位。当时,越地分东越、南越两大部分,赵佗为南越王。元鼎5年(前112年),因南越发生政乱,武帝遣楼船(水兵)十万人进攻南越,置九郡。自此开始,南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接轨。据《汉书·南粤传》记载,赵佗时已从中原地区输进铁器、农具、马、牛、羊等,置郡后南海、番禺是珠玑、犀、玳瑁、布匹、果实的集散地,也是海外贸易的中心。 当时,逐渐形成粤语语系,并使用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西、粤北以及广西的部分地区。成为岭南地区的主要语系。因潮汕和广州距离甚远,虽然有隶属关系,两地的语言差别甚大。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因受母语发音上的限制而说不好普通话,广州人如是,潮州人亦如是,便可见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共同之处。一个从未到过潮汕的广州人乍一听潮语,便会觉得一头雾水,而潮州人乍听粤语亦是如此。广州、潮汕同属亚热带地带,气候炎热,丙地均有清热袪火的习惯,广州称“凉茶”、“凉茶铺”,潮汕则称“凉水”、“凉水铺”。广州话的“来咗”和潮州话的“来坐”,发音、声调完全一样,而时态、词义却截然不同。尽管如此,“咸煎饼”、“油炸粿”、“啱啱”、“人戏”、“电戏”等纯粹的粤语词汇,被潮汕人广泛地使用着。“先生娘”、“师母”、“师奶”乃至“×太”等粤式旧称谓,时而可闻。 公元190年始,中国陷入军阀长时期割据和混战的局面,后来逐渐形

2017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民营经济增加值1685.64亿元,增长10.0%。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表3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中国近代史论文(汕头发展)

中国近代史论文 汕头是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一座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海滨城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国家级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汕头也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地方立法权,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建立经济特区20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已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前,汕头市区居民无房户和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困难户便有4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在全国324个中等城市中排倒数第三位。如今,汕头市人均居住面积已从1980年的2.36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3.2平方米,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从无房到有房,从旧房到新房,从小房到大房……汕头人的“家”曾有过多少“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故事,老百姓的住房发生了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如今,人们对家居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只为“栖身”,转向更高的要求,诸如要有优美的居住小区、完善的物业管理、配套的生活设施等。这既是特区改革开放给汕头带来的巨变,又是汕头人生活质量提高和居住观念转变的见证。 十几年前,鮀岛自行车商场空前地红火,照片里那热闹的场面犹如大墟市,每个角落都摆满了自行车,挤满了神情兴奋的买车人。 时光荏苒,十几年后的今天,自行车的辉煌年代一去不返。漫步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繁华都市,到处都是喧闹的汽车与摩托车。自行车仿佛成了落伍的象征。 不仅如此,每人身上的衣服不只保暖,而且很漂亮,样式多而时尚;吃的东西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好吃,丰富而有营养……每家每户都把扇子换成了电风扇、电空调,把录音机换成了MP3、电视机、电脑、录象机……真是日新月异! 汕头,这座充满活力的海滨港口城市,犹如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般势不可挡。 戒浮戒躁做实事盘活经济出实绩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 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潮阳区和平镇也是“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的一个典型例子。几年前,这里曾是全国出了名的地下生产非法光盘的重灾区,如今已是由乱而治。该镇目前拥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登记批准的CD-R光盘生产线167条,其中新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38条,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光盘生产基地。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汕头开埠的历史由来及其意义

汕头开埠的历史由来及其意义汕头素有“百载商埠”的美誉。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称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但其具体开埠日究竟是从哪天算起呢?历来存在着一定争议。今年12月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政府办公室在关于《修正汕头开埠时间的复函》中明确,市政府同意在新方志编修中将“1861年开埠”的说法修正为“1860年开埠”。近日,我市知名专家学者、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汕头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赞发就汕头开埠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汕头是“约开商埠”,潮海关设立是开埠标志 悠悠百五载,汕头从一个小渔村、小港口发展到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中间有太多故事要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汕头就是一个颇为繁荣的商埠,西方列强早就已垂涎三尺。那时的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优越,被人称为“岭东门户,华南要冲”。19世纪中期,随着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并叫嚷着要打到北京城,清政府迫于无奈于6月26日、6月27日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潮州(汕头)、琼州、台湾等10处为对

外通商口岸。而在同年的6月18日,充当“战争调停人”的美国却已经先行一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第十四款规定:“一、大合众国民人嗣后均准挈眷赴广东之广州、潮州(汕头),福建之厦门、台湾,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上海,并嗣后与大合众国或他国定立条约,准开各港口市镇,在彼居住贸易,任其船只装载货物,于以上所立各港互相往来。” 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与各国在签订条约需一年后互换双方政府的批准书,条约才能生效。可时间未到,英法两国仗势欺人,故意挑起事端,引起清廷的不满,因而战事又起,导致互换批准书时间非正常延迟。美国恰好又钻了这一空子,1859年8月16日,美国公使华若翰与清政府直隶总督恒福在北塘互换批准书。至于汕头什么时间能够开市,清政府认为应该等待与英法两国一起办理。后来美方多次纠缠,陈述美国商人三年前就已经与汕头商人私自买卖的事实。经查证后,清政府认为“潮州台湾两处,各国私自买卖,已越三年。此次米酋恳请先行开市,亦因贸易已久,欲掩其私开之迹。”遂于咸丰九年十月廿一日(1859年11月15日)批准美国在潮州、台湾两口先行开市。与此同时,美国驻华大使华若翰也由上海来到广东,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直接商谈汕头开埠事宜。劳崇光与华若翰议定于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也就是1860年1月1日,潮州(汕头)开市。

汕头老城区

海是故乡蓝——汕头 汕头,“鮀城”,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地地道道的海滨城市,韩江、榕江、练江就是它的一部分,向东南又濒临南海。 就像那句歌词,“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汕头人,汕头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它的历史底蕴,建筑文化以及美食文化。 1860年,汕头作为商埠正式登上对外开放的舞台。从此,有海的地方,就有商船渔船,就有来来往往的贸易与不胜枚举的海鲜产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的儿女,向来都是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这也正是汕头民众的真实写照。 由于靠海,汕头华侨众多,是全国著名侨乡。汕头自唐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 追溯历史,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1858年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同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在我记忆的深处,除了那片广阔的湛蓝,还有夏季萦绕耳际彻夜未停的雨声。拍打在老厝生了锈的铁制天花板上,拍打在老厝纹理讲究的铁窗罩上,拍打在春秋冬夏孩童们嬉戏打闹的阔埕上。老厝是汕头老城区众多成员中默默的一员,默默得恰到好处,虽然有稍微的简陋,却足够亲切,给你充足的安全感,承载起我欢乐的童年。

广东省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东省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股份合作工业企业总产值,股份制工业企业总产值,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汕头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综合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3) 一、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指标分析(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 一、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汕头市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汕头的变化

汕头的变化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汕头市经贸局负责人说,新一任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近年来汕头市领导层对工业强市最强劲的声音。如今,全市各区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引资。在今天经贸活动上新签约的54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了47个,投资额约26亿元。 汕头的目标是发展“大港口、大工业”。林木声坦言道,现在最头痛的还是项目积累太少,尤其是缺乏对经济有强劲拉动作用的大工业项目。据透露,涉及电力、化工等领域的几个大工业项目的洽谈已取得可喜进展,争取早日落户汕头。在省内的广州、湛江等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港工业的今天,汕头也提出要“重振汕头港雄风”,希望利用海岸资源和港口资源,引进大项目,发展电力工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总的来看,汕头经济仍处于…艰难地爬坡、艰难地积累、艰难地复兴?阶段”,林木声说,在凝聚人心的基础上,汕头将立足当前,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组织阶段性突破,不断向经济强市目标迈进。 国贸A班 林燕贞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指导老师:林慕珊 2006级高二(10)班:陈婕帆许爱玲陈彦玲吴沛德 赵子振王松浩许达骐林树福肖聪 【研究背景】 汕头地区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角,广东省东端,全国著名侨乡,是潮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汕头蕴涵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却也潜藏着危机……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潮讪人,作为潮讪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著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的地道的汕头的一员,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自己家乡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 【活动计划】 通过查找资料,请教指导老师指导活动,整理材料和信息,完成调查论文,请老师修改,填写活动记录表格,整理后完成活动。 1)任务分工 王松浩许达骐林树福:计划活动,拟定研究课题,完成活动记录表格赵子振肖聪:查找资料,修改论文 陈婕帆许爱玲陈彦玲吴沛德:筛选整理资料,完成论文 2)活动步骤:分四阶段实施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 3-4周计划活动,拟定研究课题确定课题 二 5-9周查找资料完成资料查找 三 10-14周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完成论文 四 15-16周填写活动表格,请指导老师修改完成全部工作 3)预期成果:论文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第五周到第九周期间,我们不仅上网查找资料,而且到学校的图书馆查找,记录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还请我们的指导老师发表了个人的意见与看法,作为调查的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汕头地区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角,广东省东端,全国著名侨乡,是潮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岭东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 一、汕头经济发展的优势 1、汕头因海而兴。潮汕因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增长快, 人多地少的矛盾较早出现,又囿于潮汕大地西北、东北多山, 难以逾越谋生,只好向东南大海寻求出路。因而海外潮籍华人 华侨众多,历来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出 于爱国爱乡的情怀,海外潮人在异国他乡创业发展所得的财富, 又以各种形式返回故乡,促进了潮汕经济的繁荣。潮汕有500 多公里的海岸线,岸线资源丰富,天然良港较多,围绕港口, 发展为大小不同的一批繁华港口城镇。特别是汕头,因为靠海,地理位置优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被辟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至20世纪20-30年代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国际商埠,享有“百载商埠”之称。改革开放后,汕头被设为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全国20个主枢纽港口之一。 2、汕头经济外向。潮汕三市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现有外商投资企业5000余家。有些外资银行在汕头设立分支机构,而汕头先后与日本岸口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汕头民营经济占总量的80%以上,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侨资、外资。 3、汕头投资环境优越。潮汕是一个不是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因为人均耕地的稀缺,潮汕是全国生存压力最大的族群,所以培育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平原人群个性。这种强悍的民风使潮汕形成了海盗与儒雅并存的文化格局。海盗文化鼓励了潮汕人民勇敢走出去,大大增强了自己的野生性和活力。儒雅文化则培育出了工夫茶、潮汕菜、潮剧等等文化产品,还有诚信、义气等良性文化基因。文化的凝聚力让潮汕人对外高度团结,对内却一刻也没停止过窝里斗。正是这样的文化格局和底蕴,使潮汕,特别是汕头人民成为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秀族群。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从文,都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汕头的交通、电力、供水、通 讯等基础设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汕头港及潮州、揭阳港的 扩建,汕头海湾大桥、礐石大桥的建成,广梅汕铁路、深汕高 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和连结三市之间、三市境内区县之间高 等级公路的通车,亚欧、中亚、亚太国际电信海缆在汕头登陆 等等,优化了汕头的投资环境。厦深高速铁路正在加快筹划, 潮汕国际机场将动工兴建。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使整个潮 汕成为一个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流通发达的城市群。汕头投 资的软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拥有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等对外开放重点区域多处;市政府依法行政,制定了一批地方 性法规规章;通过法制教育,全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管理日趋规范化、法制化。市设有企业投资管理服务机构,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投资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汕头正日益成为投资创业者的理想之地。

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

广东省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的三十年内的,汕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再到衰落的阶段,现在的沿着经济的状况不仅在五年经济特区中落后,更是在整个广东省中逐年落后。虽然其经济水平发展较差,但是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汕头的区位条件还是有优势,因此,结合汕头的区位条件跟地理条件来论述汕头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五方面的经济战略跟五方面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汕头市经济发展战略发展 论文正文: 一汕头的自然地理位置 汕头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处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北回归线横贯会境,属于来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海岸线绵长,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二汕头发展现状 (一)改革开放之初,汕头的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时间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国家经济水平。到了1998年,汕头人均GDP为10160元,全国人均为6392元,广东省人均10430元,汕头仍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8.9%,还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1]然而,由于政策原因跟汕头本身发展战略原因,纵观这十几年的汕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五个经济特区中落后于最后面,而且在广东省的人均GDP也排名满后。祥细如下表2009年四大经济特区经济实力对比图

图表一 从图表一可以看出,汕头作来一个经济特区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经济特区,而且经济水平的差距甚大,跟夏门跟深圳的年度GDP相差好几倍。 2011年广东省各市人均GDP 图表二 从图片二可以得知,在2010年里,汕头的人均GDP排名第14位。而GDP 总量排名10位。所以无论从人均GDP还是GDP总量来看,汕头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是相当落后,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而言,汕头的特区已处于衰落阶段。 二,虽然汕头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及至全广东省都排名落后,经济发展水平,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很低,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政策跟汕头所处的优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等原因,使汕头还是具一定的经济的实力跟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如,汕头是中国最大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针织内衣生产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废旧电器回收处理处,汕头拥有亚洲第二大的南澳风电站,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基地,中国扬琴研发中心南方基地,中国游泳队南方训练基地,国际海缆登陆站等等。历史的原因,使汕头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潮汕人本身自家文化当中就有着一种不忘根的情怀,所以华侨

汕头的变迁(附答案)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公元前 111 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历数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3、 1981 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12、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颇负盛名。元代,潮盐制盐工艺大大革新,从传统的“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成本降低,产量提高。清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 13、610年,隋炀帝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航海到琉球,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4、1684年,清朝开海禁,澄海樟林港逐渐兴盛起来,乾隆时,澄海的大商人往来与国内各地,从出发的商船活跃于日本、南洋等地。1792年,清朝设樟林巡检司。到嘉庆年间,澄海上缴的贸易税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逐渐当时澄海商贸的繁盛。 15、明代,潮汕人文鼎盛,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汕头的变迁

汕头的变迁 《汕头的变迁》复习提纲 第一章追古溯源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 属郡辖地。公元前年王朝设揭阳县,历数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 政权建制。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3、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年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族人。最晚至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 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 南迁潮汕。(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 移民高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 先民。 5、代著名文学家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为纪念他的治潮 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 祠”也是为 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 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 姓井遗址、南澳、“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 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 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最为著名。 10、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 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 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汕头的变迁(附答案)

2013年中考汕头地方历史部分 ★第一部分追古溯源 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公元前 111 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历数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 3、 1981 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这时,潮纱、潮毯等“流行海内”,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12、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颇负盛名。元代,潮盐制盐工艺大大革新,从传统的“煎煮法”发展为“滩晒法”,成本降低,产量提高。清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 13、610年,隋炀帝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余,从潮州出发航海到琉球,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汕头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汕头 汕头市,别名鮀城,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拥有内海的城市,一个北回归线横贯全境的城市。它是广东省东部的地级市,位于韩江三角洲的南端,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是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汕头还有很多的著名地标。“升腾”雕塑预示着汕头经济特区从这里起步的美好愿望、人民广场演绎着海滨城市的丰富文化内涵、汕头大学孕育出一大批莘莘学子等等。 除此之外,礐(què)石风景名胜区、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天后宫、关帝庙、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北回归线标志塔、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及时代广场、中山公园、金砂公园、华侨公园、石炮台公园、迎宾路和迎宾广场、金凤坛、海滨长廊等等。 汕头市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特别适合金凤花的生长,汕头市区内有就有很多栽植的金凤花,全年开花,娇艳夺目,金凤花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汕头市的市花。 汕头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城市中弥漫着深厚的华侨情感。俗话说“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可想而知,潮汕人的已经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因为有着这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汕头也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后,处于邓小平同志画南海经济特区圈中的城市,可以说,没有众多的华侨,就没有汕头经济特区。

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交通线路发达,是广梅汕铁路的终点站,有若干条重要的高速公路连接着重要发达城市,可惜原汕头外砂机场的民航航班已搬迁至揭阳潮汕机场。汕头港,是中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汕头的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不仅是汕头重要的桥梁交通线路,更是细细品味汕头城市韵味的最佳观景点,夜幕下交相辉映的两桥似散发出让人流连忘返的迷人气息。 汕头市的经济繁荣,有众多上市公司,已经上市的公司中,涵盖了木业、地产、动漫、玩具、超声仪器、制药、化工、制衣、食品等十几个传统产业和新型优势产业。 我的家乡在汕头市龙湖区管辖下的鸥汀街道。 “鸥汀”之得名,是其原位于临海沙丘,常有海鸥停歇栖息,而名之“鸥汀背(坝)”。古为海防要地,水路北往潮州府、西往揭阳县之必经地。 鸥汀背寨是当年韩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这里曾有过完整的城寨,古有“证果谈禅、腾辉倒影、蓬鸥书声、龟桥似月、新兴红树、南薰纳凉、西宁晚泊、庙前白鹭”八大胜景。现存“证果禅寺”、“腾辉宝塔”、“鸥下天后宫”、“密林文艺”研究社址等四个汕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点、有四座“三山国王庙”和众多的祠堂、古庙、古榕等风景名胜。 鸥汀的“三山国王庙”分别为:横城古庙、南薰古庙、国王古庙、三王爷庙。它们分别建于清乾隆和同治年间。历经数次修建,重建,现都为当地人所供奉,属民间信仰的场所。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的潮汕人民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区人民在逆境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中,汕头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困难、挫折,伟大的汕头人民从各种磨练中走向了辉煌,我们有必要在回顾总结汕头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及其经验教训,使汕头经济特区能稳步前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汕头,经济,经验教训 一、汕头地区概况 (一)汕头地理环境,气候特征 汕头是中国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二)汕头人文概况 汕头人文荟萃,向有重兴学传统,宋时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其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菜和功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外。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汕头历史以来的经济特色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对外经济活跃。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汕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 (一)党正确、伟大的政策是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汕头经济特区对各经济结构做出了调整,开始朝着建立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并开始进入特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改革开放到1984年底是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是汕头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面临了很多新问题,汕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的建设方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