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章概念

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表现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艺术通常可以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3.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虚妄的、颠倒的反映。从它的表现方式来说,就是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有意识地扶植宗教,把它变成统治人们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和民族还有另外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犹太人的犹太教等。

宗教的内涵: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虚妄的、颠倒的反映。从它的表现方式来说,就是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有意识地扶植宗教,把它变成统治人们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

宗教的外延: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和民族还有另外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犹太人的犹太教等。

4.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民族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的内涵: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社会科学的外延: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民族学等。

二、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2.《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

答:单独概念

4.飞行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答:普遍概念

5.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答:单独概念

三、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1.人贵有自知之明。

答:人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3.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答:工人阶级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5.我们的干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答:干部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四、指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 (A)数学家;(B)天文学家;(C)科学家

答:数学家与天文学家是交叉关系,与科学家是包含于关系。图示:

4. (A)文学作品(B)小说(C)诗歌(D)散文

答:小说、诗歌、散文之间是全异关系,文学作品与后三者是包含关系。

五、下面是几种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形,给出四组概念,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图形编号

(A) (B)

(C) (D)

1.物理学、核物理学、宪法、法律(C )

3.山东大学学生、优秀党员、党员、大学生(D )

六、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概括和限制

2.鲸

答:概括为哺乳动物,限制为蓝鲸。

3.诗歌

答:概括为文学作品,限制为中国诗歌。

4.外交部

答:概括为政府部门,限制为中国外交部。

七、下列概念的概括和限制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概括为专制工具

1.军队

限制为人民战士

答:军队概括为专制的工具是正确的;限制为人民战士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者之间不是属种关系。

概括为品德

2.勇敢

限制为勇敢的人

答:把勇敢概括为品德是正确的;限制为勇敢的人不正确,因为两者之间不是属种关系。

概括为犯罪行为

3.违法行为

限制为贪污行为

答:把违法行为概括为犯罪行为不正确,因为两者不是属种关系;限制为贪污行为是正确的。

八、下列定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它违反了什么规则

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答:不正确。违反了“定义必须使用清楚明确的概念”的规则,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3.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

答: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统一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5.偶数是奇数加1而成的数,奇数是偶数减1而成的数。

答: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7.期刊就是每周、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答: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统一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九、下列划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它违反了哪条规则,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大学分为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综合大学、师范大学以及农、林、牧等专门大学。

答:不正确。违反了“划分必须按同一根据进行”、“划分后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以及“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4.地球上的陆地可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

答:不正确。违反了“划分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犯了“不完全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二章判断(一)

练习题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判断?为什么?

2.为什么青年人就不能喜爱流行音乐?

答:表达判断。因为这是一个反问句,以反问的形式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又有真假之分。3.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

答:表达判断。因为这是一个陈述句,通过陈述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又有真假之分。5.多美的城市啊!

答:不表达判断。因为这是一个感叹句,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断定,也无法检验其真假,只是抒发感情。

6.改革岂能一帆风顺?

答:表达判断。因为这是一个反问句,以反问的形式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又有真假之分。8.中国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困难吗?

答:表达判断。因为这是一个反问句,以反问的形式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又有真假之分。

二、下列判断各属何种判断:请指出其主项、谓项,并说明其周延情况。

1.规律都是客观的。

答:属全称肯定判断(A)。主项为“规律”,周延;谓项为“客观的”,不周延。

3.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答:属单称肯定判断(这个S是P)。主项为“中国”,周延;谓项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周延。

6.无论什么困难都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答:属全称否定判断(E)。主项为“困难”,周延;谓项为“不可以克服的”,周延。

三、按照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正确判断驳斥下列判断。

2.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答:有些存在的不是合理的。

3.有的规律不是客观的。

答:所有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4.所有的劳动产品都不是没有价值的。

答:有些劳动产品是没有价值的。

四、已知下列判断为假,请根据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素材相同的其他三个判断的真假。

1.真理都是约定俗成的。

答:已知真理都是约定俗成的(A)假

真理都不是约定俗成的(E)真假不定

有些真理是约定俗成的(I)真假不定

有些真理都不是约定俗成的(O)真

2.有的卫星不是围绕行星运转的。

答:已知有的卫星不是围绕行星运转的(0)假

所有卫星都是围绕行星运转的(A)真

所有卫星都不是围绕行星运转的(E)假

有的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转的(I)真

3.有的有神论者是唯物主义者。

答:已知有的有神论者是唯物主义者(I)假

所有有神论者是唯物主义者(A)假

所有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E)真

有的有神论者不是唯物主义者(O)真

五、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填写下面括号(注明相应判断的真假情况):

1.如果A真,则E(假)、I(真假不定)、0(假)。

2.如果A假,则I(真假不定)、E(真假不定)、0(真)。

3.如果0假,则E(假)、A(真)、I(真)。

4.如果E真,则A(假)、I(假)、0(真假不定)。

六、指出下列关系判断是否有逻辑错误。

2.甲援助乙,则乙不援甲。

答:有逻辑错误。援助关系是非对称关系,甲援助乙,乙不一定援助甲。

4.甲和乙是邻居,乙和丙是邻居,则甲和丙是邻居。

答:有逻辑错误。邻居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甲和乙是邻居,乙和丙是邻居,则甲和丙不一定是邻居。

七、从对称性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划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2.甲概念真包含乙概念。

答:属反对称关系。

3.甲概念和乙概念全异。

答:属对称关系。

5.小李喜欢小王。

答:属非对称关系。

6.小张与小赵是同学。

答:属对称关系。

八、从传递性角度,分析下列判断中划有横线的关系各属何种关系?

1.老赵比老李年长两岁。

答:属反传递关系。

2.老孙了解老魏。

答:属非传递关系。

第三章判断(二)

练习题

一、下列判断各属于何种复合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1.既没有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也没有离开同一性的牛争性。

答:属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并且q

2.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答:属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

3.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学好基础课。

答:属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并且q

5.这个星期天,我或者去郊游,或者在家中看书。

答:属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

8.对待外国文化态度,或是全盘否定,或是全部吸收,或是批判地借鉴。

答:属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

9.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答:属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

10.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答:属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

二、以下判断各属于何种假言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答:属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

4.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答:属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

5.只有一个数能被2整除,这个数才是偶数。

答:属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

6.只有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答:属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

7.如果谁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那他就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答:属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

三、根据假言判断的转换规则,将下列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改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改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如果某数能被9整除,那么某数就能被3整除。

答: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转换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某数不能被9整除,某数才不能被3整除。

只有某数能被3整除,某数才能被9整除。

2.只有认识了错误,才能更好地改正错误。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不认识错误,就不能更好地改正错误。

如果要更好地改正错误,那么就要认识错误。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不调查,那么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要发言权,那么就要调查。

5.只有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得到关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不从实际出发,那么我们就不能得到关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如果要得到关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那么就要从实际出发。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转换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那么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如果有革命的运动,那么就有革命的理论。

四、用恰当的判断反驳下列判断。

1.流行歌曲都不是民歌。

答:有些流行歌曲是民歌。

2.张强可能不认识李红。

答:张强必然认识李红。

3.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天生聪明的。

答:有些有成就的人不是天生聪明的。

4.如果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散文,或者是诗歌。

答:并非如果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散文,或者是诗歌。

或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但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歌

五、写出下列判断的负判断、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以及它们的逻辑形式。

2.小王既爱好体育,又爱好文艺。

答:负判断:并非小王既爱好体育,又爱好文艺。

等值判断:小王或者不爱好体育,或者不爱好文艺。

逻辑形式: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或者非p,或者非q.

3.当且仅当风调雨顺的年成,庄稼才能获得丰收。

答:负判断:并非当且仅当风调雨顺的年成,庄稼才能获得丰收。

等值判断:风调雨顺的年成,但庄稼没有获得丰收或者没有风调雨顺的年成,但庄稼获得丰收。

逻辑形式:并非当且仅当p则q等值于p且非q或者非p且q。

4.庄稼欠收,或者因为年成不好,或者因为肥料不足,或者因为病虫害的影响。

答:负判断:并非庄稼欠收,或者因为年成不好,或者因为肥料不足,或者因为病虫害的影响。

等值判断:庄稼欠收,既不是因为年成不好,也不是因为肥料不足,也不是因为病虫害的影响。

逻辑形式:并非或者p,或者q等值于非p并且非q

六、根据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说明每组中的两个模态判断间的逻辑关系及真假值情况。

1. ①明天可能刮大风。

②明天不可能刮大风。

答:这两个模态判断间的逻辑关系是矛盾关系。一个真,另一个假;一个假,另一个真。

2. ①这次试验必然不成功。

②这次试验不必然成功。

答: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真,可能非p就真;必然非p假,可能非p就真假不定;可能非p就真,必然非p真假不定;可能非p就假,必然非p假。

第四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练习题

一、下列各个论述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1.这一带的房子很多,但楼房不多。

答: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甲说:“小王一定是该案的犯罪嫌疑人。”乙说:“不一定。”甲说:“那么,你是说一定不是该案的犯罪嫌疑人了?”

答: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3.一位导游向游客介绍长城:“这就是我国独有的而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答: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5.历史上的诗人都能喝酒,李白是历史上的诗人,所以李白能喝酒。

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6.要不要搞好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

答: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二、请用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下列论述中包含的逻辑错误。

l.鲁迅在《立论》中刻画了一个老于世故的教师,请分析他最后对学生提问的回答。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一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您瞧!多么……’啊

啃!哈哈!Hehe! he, hehe hehej"

答:鲁迅以辛辣之笔讽刺了这种人的处世哲学。从逻辑上说,这种人对这个孩子的将来是“好”和“不好”,不作二者择一,而是吞吞吐吐,闪烁其词,以“啊,哈哈”来掩饰,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2.父亲(训儿子):你竟然敢背着我学抽烟,我今天非教训教训你不可。

儿子(胆怯地):爸爸,您别生气,我向您保证,以后我抽烟一定不再背着您。

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用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了一道趣味逻辑题:女主角鲍西娅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的,一只是银的,一只是铅的,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了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你们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作我的丈夫。”这三句话是这样的,金盒子上写着“肖像在这里。”银盒子上写着“肖像不在这里。”铅盒子上写着“肖像不在金盒子里。”求婚者猜中了。请问:他是怎样猜中的呢?

答:先从三句话中找出银匣上的话:“肖像不在此匣中”与金匣上的话:“肖像在这里”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得知:这两句话必有一真。既然这一真话或为金

匣所占,或为银匣所占,那么铅匣上的话:“肖像不在此匣中”必假。根据排中律要求,从这句假话中便可推出与它矛盾判断:“肖像在铅匣中”必真。

已知三句话只一句真,这句真话是在金匣还是银匣呢?如先设金匣上的话为真,则与铅匣上的话必假,就构成了矛盾。不能肖像既在银匣中又在铅匣中,不能同真。所以,金匣上的话是假的。再以银匣上的话为真,与已推出判断“肖像在铅匣中”并不矛盾。因此可以成立。

所以,最后推出:银匣上的话为真,金匣上的话为假,铅匣上的话为假。由此得出肖像在铅匣中。

第五章演绎推理(一)

练习题

一、下列对当关系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没有一个政党不是有阶级性,所以,有些政党是有阶级性。

答:正确。因为,矛盾关系可以由一个判断的假推出另一的真。

4.有的行星不能发光,所以,所有的行星都不能发光。

答:不正确。因为,差等关系不能由特称判断的真必然推出全称判断的真。

5.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是陆生的,所以,所有的植物都不是陆生的。

答:不正确。因为,反对关系不可以由一个判断的假推出另一个判断必真。

6.所有的判断都是用语句表达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判断都不是用语句表达的。

答:正确。因为,反对关系可以由一个判断的真推出另一个判断的假。

二、对下列判断进行换质,并写出推理公式。

2.心灵美的人都不是自私自利的人。

答:换质后得:心灵美的人都是不自私自利的人。

推理公式:SE P→SAP

3.有的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

答:换质后得:有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推理公式:SO P→SIP

4.有些人是不懂科学的。

答:换质后得:有些人不是懂科学的。

推理公式:SI P→SOP

三、对下列判断进行换位质,并写出推理公式。

1.一切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答:先换位:有些无神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

后换质:有些无神论者不是非马克思主义者。

推理公式:SA P→POS

4.有的电影演员不是电影学院毕业的。

答:特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四、下列推理是哪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如果正确,请写出推理公式。

4.判断不是推理,所以,关系判断不是关系推理。

答:性质判断推理。正确。

5.因为凡有生者必有死,所以,凡无死者必无生。

答:换质位法推理。正确。因为符合推理的规则。公式是:

6.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是优质品,所以,有些产品是优质品。

答:对当关系推理。不正确。违背了推理的规则,差等关系不能由全称判断的假推出特称判断的真。

7.有些水生动物不是哺乳动物,因为有些哺乳动物是水生动物。

答:换位法推理。不正确。违反了推理的规则。

8.一切判断都是真的,因为并非一切判断都是假的。

答:对当关系推理。不正确。违反了推理的规则。

9.得食者是劳动者,因为不劳动者不得食。

答:换位质法推理。正确。公式:

五、下列三段论各属于哪一格?是否正确?为什么?如果不正确,犯了什么错误?

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张某是中国人;所以,张某是勤劳勇敢的。

答:第一格,不正确。违犯了“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并且只能有三个项”的规则,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

3.所有A是B,所有B是C;所以,所有C是A。

答:第二格,不正确。违犯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小项扩张”的错误。

5.鸭嘴兽是卵生的,鸭嘴兽是哺乳动物;所以,有的哺乳动物是卵生的。

答:第三格,正确。符合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7.所有偶数都是能被2整除的,3不是偶数;所以,3不是能被2整除的。

答:第一格,不正确。违犯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扩张”的逻辑错误。

六、请运用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的,它的中项能否周延两次?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如果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判断,并且中项两次周延,那么,根据“在前提中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必周延”的规则,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在前提中必周延。小前提主谓项都周延,必为全称否定判断。根据“前提中有一否定,结论为否定”的规则,结论即为否定,结论的谓项(大项)周延。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在前提中必周延,大前提的主谓项都周延,也必为全称否定判断。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判断,不能退出结论。所以,如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判断,那么,中项就不得两次周延。

4.一以全称否定判断为大前提,以特称肯定判断为小前提组成的三段论,结论应是什么判断?为什么?

答:结论应是特称否定判断。因为,根据三段论中的有关规则即“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得,则结论必须是特称的”;有根据三段论中的“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所以,以全称否定判断为大前提,以特称肯定判断为小前提组成的三段论,结论应是特称否定判断。

5.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判断,则另一个前提应该是什么判断?为什么?

答: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判断,则另一个前提应该是全称判断。因为,根据三段论的“两个特称判断推不出必然的结论”的规则,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判断,则另一个前提应该是全称判断。

6.以特称否定判断为大前提,全称肯定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应该是什么判断?为什么?

答:以特称否定判断为大前提,全称肯定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应该是特称否定判断。因为,根据三段论的“前提中有一特,结论必特”和“前提中有一否,结论必否”的规则,结论应该是特称否定判断。

七、下面的省略三段论,省略了哪一部分?恢复成完整的形式后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错误是什么?

2.海绵是不能自己移动的,所以,有些动物是不能自己移动的。

答:省略了小前提。恢复成完整式是:

海绵是不能自己移动的,海绵是动物;所以,有些动物是不能自己移动的。

恢复成完整式后正确。

3.老张是在法院工作的,所以,老张是法官。

答:省略丢了大前提。恢复成完整式是:

凡在法院工作的都是法官,老张是在法院工作的;所以,老张是法官。

恢复成完整式后不正确,犯了大前提不真实的错误。

八、下列推理属何种关系推理?是否正确?

1.夏朝在商朝之前,所以商朝不在夏朝之前。

答:属于反对称性关系推理。正确,因为“在…之前“是反对称性关系。

2.甲厂支援乙厂,所以乙厂支援甲厂。

答:属于不定对称性关系推理。不正确,因为“支援“是非对称性关系,这里当成对称性关系了。

3.智力资源比任何金银财宝都更为贵重,所以,任何金银财宝都比不上智力资源更为贵重。

答:属于反对称性关系推理。正确,因为“比…贵重”是反对称性关系。

4.p是q的充要条件,所以,q是P的充要条件。

答:属于对称性关系推理。正确,因为“充要条件”关系是对称性关系。

第六章演绎推理(二)

练习题

一、说明下列联言推理的推理形式:

1.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革命家,所以,鲁迅是革命家。

答: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2.张同志是一个青年人,张同志是一个科学家;所以,

张同志是一个青年科学家。

答: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3.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因为我们不但要在战略上

藐视敌人,而且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答: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二、下列推理各属何种选言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如果不正确,错误是什么?

3.对于直言判断来说,或者I判断真,或者0判断真;己知0判断假(非真),所以,I 判断真。

答:属于相容选言推理,正确。因为符合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4.对于直言判断来说,或者A判断真,或者0判断真;已知A判断真,所以,0判断假(非真)。

答:属于不相容选言推理,正确。因为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肯定一个选言支,

就要否定另一选言支”。

5.一部作品不好,或是由于政治上有错误,或是由于艺术上缺点;这部作品艺术上有缺点,所以,这部作品不好不是由于政治上有错误。

答:属于相容选言推理,不正确。其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必然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的规则,对相容的选言推理使用了肯定否定式。

6.一个厂生产成本降低,或是由于节约了原材料,或是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个厂的原材料没有节约,所以这个厂生产成本的降低是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答:属于相容选言推理,正确。因为符合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三、下列推理各属何种假言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如不正确,错误是什么?

1.只有施肥,庄稼才能丰收;这块地施肥了,所以,这块地里的庄稼丰收。

答: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因为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肯定前件不必肯定后件”,犯了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的错误。

2.如果某人有长生不死的法术,那么他自己就会长生不死;既然他已经死了,可见他并没有长生不死的法术。

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正确。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的规则。

3.只有认真复习,考试才能通过;张某复习不认真,所以,张某考试不能通过。

答: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正确。因为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的规则。

4.如果降落的书不受外力影响,那么它就不会改变方向;现在书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改变了方向。

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正确。因为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必然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否定前件就否定后件的错误。

7.如果光对它照射到的物质产生压力,那么光就具有质量;光对它照射到的物质产生压力,所以,光具有质量。

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正确。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的规则。

四、用下列所给假言判断作为假言推理的假言前提,分别构成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指出其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1.如果学习仅仅限于模仿,就不会有创造。

答:肯定前件式:如果学习仅仅限于模仿,就不会有创造;学习仅仅限于模,所以,不会有创造。正确,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的规则。

否定前件式:如果学习仅仅限于模仿,就不会有创造;学习不仅仅限于模仿,所以,会有创造。不正确。因为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必然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否定前件就否定后件的错误。

肯定后件式:如果学习仅仅限于模仿,就不会有创造;不会有创造,所以,学习仅仅限于模仿。不正确。因为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不肯定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肯定后件就肯定前件的错误。

否定后件式:如果学习仅仅限于模仿,就不会有创造;有创造,所以,学习不仅仅限于模仿。正确,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的规则。

2.只有充分发展生产,才能把经济搞活。

答:肯定前件式:只有充分发展生产,才能把经济搞活;充分发展生产了,所以,把经济搞活了。不正确,因为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必肯定后件”的规则,

犯了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的错误。

肯定后件式:只有充分发展生产,才能把经济搞活;把经济搞活了,所以,充分发展生产了。正确,因为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的规则。

否定前件式:只有充分发展生产,才能把经济搞活;没有充分发展生产,所以,不能把经济搞活。正确,因为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的规则。

否定后件式:只有充分发展生产,才能把经济搞活;没有把经济搞活,所以没有充分发展生产。不正确,因为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不必然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否定后件就否定前件的错误。

五、根据假言推理的有关规则,判定下列假言推理形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1.如果非P,那么q; P,所以,非q。

答:不成立。因为,因为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必然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否定前件就否定后件的错误。

2.如果p,那么非q;q,所以,非p。

答:成立。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的规则。

3.只有非P,才q;非q,所以,P。

答:不成立。因为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不必然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否定后件就否定前件的错误。

六、下列推理各属于何种推理?列出它们的推理形式,并说明是否正确,为什么?如不正确,错误是什么?

1.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明显下降;气温没有明显下降,所以,寒潮尚未到来。

答: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形式是:

如果p,那么q

非q

所以,非p

正确。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

2.一份统计报告有错误,或者是计算有错误,或者原始材料不准确;经查这份统计报告的原始材料不准确,所以,这份统计报告的错误不是由于计算上的错误。

答:属于相容选言推理。推理形式是:

P或者q

q

所以,非p

不正确。因为在相容选言推理中,肯定否定式是错误的推理形式,因而犯有肯定一选言支就否定另一选言支的错误。

4.如果你身体不健康,那么你要注意锻炼身体;如果你身体健康,那么你也要注意锻炼身体;你身体或者健康或者不健康;总之,你都要注意锻炼身体。

答:属于二难推理。推理形式是:

如果p,那么q

如果非p,那么q

P或者q

所以,q

正确。符合二难推理的有关规则。

5.该凶犯或是单位内的人,或是单位外的人,据查单位内没有这样的人,所以,该凶犯是单位外的人。

答:属于不相容选言推理。推理形式是:

P或者q

非p

所以,q

正确。因为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否定一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选言支。

七、下列模态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l.明天可能出交通事故,所以,明天不出交通事故不是必然的。

答:正确。因为“可能p”与“必然非p”是矛盾关系,由“可能p”真能推出“必然非p”假。

3.明天可能下雨,所以,明天不可能不下雨。

答:不正确。因为“可能非p”与“可能p”是下反对关系,由“可能非p”真不能推出“可能p”假。

4.物质不可能不运动,所以,物质必然运动。

答:正确。因为“可能非p”与“必然p”是矛盾关系,由“可能非p”假能推出“必然p”真。

第七章归纳推理

练习题

一、下列推理属于何种归纳推理?请写出它们的逻辑结构式。

1.棉花组织松散多孔能保温,积雪组织松散多孔能保温,羽绒组织松散多孔能保温。由此可见,凡疏松多孔的东西都能保温。

答:求同法。逻辑结构式:

场合相关情况被研究现象

①A,B,C a

②A,D,E a

③A,F,G a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2.肖酸钠能溶于水,硝酸钾能溶于水,肖酸铵能溶于水,硝酸钙能溶于水。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是硝石的全部类属。所以,凡硝石类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答:属于完全归纳推理。逻辑结构式: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或不是)p;

S1,S2,S3,…Sn是S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3.意人利的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个有灰岩洞,人们带牛马等高大牲畜通过岩洞从未发生问题。但是狗、猫、鼠等小动物走进洞里就倒地死去。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得知:小动物之所以死去,是因为地面附近沉积二氧化碳,缺乏氧气。所以,石灰岩洞缺氧的地面,造成了头部离地较近的小动物的死亡。

答:这个推理是科学归纳推理。逻辑结构式: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或不是)p;

S1,S2,S3,…Sn是S的部分对象;并且S与P有因果联系;

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二、下列结论能否借助完全归纳推理推出?为什么?

1.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答:能借助完全归纳推理推出。因为符合完全归纳推理的基本要求。

2.凡昆虫都是六只脚。

答:不能。因为,不符合完全归纳推理的基本要求。

4.所有的偶数都能被2整除。

答:不能。

5.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答:能。

三、下列归纳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教授唐纳德·阿特拉斯搜集了一些关于音乐指挥寿命的材料:甲指挥工作到92岁,乙指挥工作到85岁,丙指挥工作到86岁。于是他得出结论:音乐指挥都是长寿的。

答:不正确。因为违反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要求,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4.人们在海边多次看到,每当月亮圆的时候,海上潮水最高。于是得出结论:每当月亮圆时海上潮水最高。

答:不正确。因为违反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要求,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5.科学家对住在玻利维亚西部丛林中的4万多克楞加—印第安族人逐一进行考察,发现这个族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说话,而只能以手交谈。于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现在,所有

住在该地区的克楞加—印第安族人都不会说话。

答:正确。符合完全归纳推理的基本要求。

6.无论是南方的棉花,还是北方的棉花,制成棉衣都能保暖这是由于它们都是白色的。所以,凡用棉花制成棉衣都能保暖。

答:正确。

四、下列各例运用了哪些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请写出它们的逻辑结构式。

1.两个学员共在一个业余大学文学班学习,期末考试都获得了全优成绩‘尽管两人的许多条件都不相同:学员甲是某电厂工人,年龄24岁,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未婚,无家务负担;学员乙是某机关干部,年龄38岁,自学达到相当高中水平,已婚,有家务负担。但人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都非常刻苦所以,人们认为刻苦学习可能是他们获得全优成绩的原因。

答:求同法。逻辑结构式:

场合相关情况被研究现象

①A,B,C a

②A,D,E a

③A,F,G a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2.把湿铁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里,几天以后,铁生锈。容器中空气体积减少,而其他条件都没有改变。在同样条件下,把铁做同样处理,结果铁没有生锈,容器中的空气体积未减少,所以可以确定铁生锈和空气体积减少、水分有关、又知,使湿铁生锈的瓶中空气原来可以助燃烧,而生锈后瓶中空气不再能助燃烧。所以可以确定空气中失去的部分必定是能助燃烧的某种物质。

答:求异法。逻辑结构式:

场合相关情况被研究现象

⑴A,B,C a

⑵—,D,E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3.科学家发现,地球磁场除了有规则的昼夜变化外,还有约十年左右的周期性的磁暴发生;又发现,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即两次黑子出现达到高峰之间的时期)相合。同时,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太阳黑子的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减少。由此科学家们认为,太阳黑子的出现是磁暴的原因。

答:共变法。逻辑结构式:

场合相关情况被研究现象

⑴A1,B,C a1

⑵A2,B,C a2

⑶A3,B,C a3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4.把新鲜的杨树叶子浸在有水的容器里并使日光照射叶子,就会有气泡从叶子表面溢出并升出水面。如果日光逐渐减少,气泡也逐渐减少。如果使之照射不到日光,则气泡完全停

止。如果使之继续照射到日光,又有气泡溢出日光强度逐渐增加,气泡也逐渐增加。得出结论:日光照射与产生气泡有关。

答:求同求异并用法。逻辑结构式:

场合相关情况被研究现象

⑴A,B,C ,F a

⑵A,D,E,G a 正事例组

⑶A,F,G,C a

………

⑴—,B,C ,F —

⑵—,D,E,G —负事例组

⑶—,F,G,C —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五、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用概率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1.试验一种新型的战术导弹,每次发射10枚,试验20次后,经检查核实,其中有198枚准确命中目标。

答:命中率为0.99。

2.某空调厂一今年生产了一批空调、第一次抽检50台,有47台合格;第二次抽检100台,有97台合格;第三次抽检200台,有188台合格;第四次抽检500台,有462台合格。

答:出现合格品的概率为0.934

六、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用统计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l某工厂教育科从全厂600多名参加自学考试的职工中随机抽出10名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考试,英语的考试成绩分别为88, 76, 87, 66, 71, 96, 62, 79, 81,82(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统计)

答:(88﹢76﹢87﹢66﹢71﹢96﹢62﹢79﹢81﹢82)÷10﹦78

第八章类比推理和假说

练习题

一、下列推理是否属于类比推理?若不是类比推理,属于哪种推理?若是类比推理,请写出它们的逻辑结构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科学家根据对地鼠钻洞的仔细观察,推想到如果有一种机器能和地鼠相似,就能大大提高挖洞的效率,后来发明了一种挖洞机,每小时挖洞120 米。

答:是类比推理。逻辑结构式: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

3.音乐是艺术形式,绘画是艺术形式,所以,音乐和绘画都是艺术形式。

答:不是类比推理。属于演绎推理。

5. 传说我国古代发明家鲁班有一次要承造一座大宫殿,需很多木材,当时只能用斧砍伐,耗时费工,而且供不上用。鲁班很着急,亲自上山去看。在他往山上攀登的时候,突然,手被什么划破了,流出了血,原来是他抓住了山路边的丝毛草。他想柔软的小草怎么能把人的手划破,他摘下一片丝毛草仔细观察,发现叶片的两边都长着锋利的齿叶,用手摸上去感到扎手。鲁班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马上推想到,如果把铁片制作成齿状,不是会更锋利吗!用它去锯树就可以大大提高伐木的效率,于是根据这一设想打造出了铁锯,果然成功了,由此发明了锯。

答:是类比推理。逻辑结构式: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

二、下列类比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4.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是走城市武装暴动以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应该走城市武装暴动以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答:不正确。违反了类比推理的要求,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5.《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在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的士兵伤口发炎了,流脓流血,吴起看到后就亲自用嘴为士兵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兵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JL子,你为什么还哭呀?”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疮伤的脓,他的父亲便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答:不对。违反了类比推理的基本要求。

三、下面事例提出的假说是什么?分析这个假说提出、推演、验证的具体逻辑步骤。

1968年冬,解放军某部驻地发生流行性感冒,卫生科用乳酸消毒,制止了疾病的蔓延,但费用太大,卫生科的同志想找一个既省钱又简便的消毒方法。

他们走访了许多群众和中医。有一位看门的老工人说:“醋,酸味也挺浓,是不是可以防治感冒?”他们由此联想到,乳酸和醋酸都是弱酸,有一定的共性。又想到,为什么蛆能在酱油里生长,而不能在醋里生长?为什么蛔虫钻进胆道后,喝了醋就能退回去?为什么吃凉拌菜浇上醋能防止某些肠道传染病?为什么用醋洗洗手,可以防止霍乱菌感染?由此他们大胆设想:醋酸一也能杀菌消毒。

他们深人到4个副食品加工厂做调查,发现酿醋工人患呼吸道感染病者大大少于其他工人。发生流行性感冒时,酿醋车间工人没有发病的。从某卫生所的病历中看到,呼吸道感染病一般发病率为8%左右,而酿醋工人仅为1%。通过调查,他们对用食醋防治呼吸道感染病有了信心。

他们首先在发生流感的7个连队做食醋消毒法试验,在战士宿舍烧蒸食醋,果然效果很好。

1969年冬,他们又在6个连队进一步做了食醋烧蒸疗法试验,都控制了流感的蔓延。

接着,他们又回到当地医院做了食醋烧蒸前后培养基细菌生长菌核的试验,烧蒸前生长菌核多的肉眼无法计数,烧蒸后则生长菌核不超过10个。

经过以上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食醋烧蒸后,醋酸分子散布在空气中,可以杀伤流感病原体,控制其蔓延。

答:这个假说的命题是:“烧蒸食醋可以防止和控制流感的蔓延与发生”。

这个假说的逻辑程序是:

提出假说时,应用了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求同法。首先,对乳酸食醋进行类比:

乳酸是弱酸,酸味浓浓的,能消毒;

食醋是弱酸,酸味浓浓的,

所以,食醋也能消毒。

其次,运用求同法:

醋容器里,不长蛆,

喝醋,能驱除胆道烟虫,

凉莱浇醋,能防止肠道传染病,

用醋洗手,能预防霍乱菌感染;

所以,醋能驱虫防菌。

为进一步确定假说,运用假言推理进行逻辑推演,即:如果食醋可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则酿醋工人患呼吸道传染病者就少;经调查发现酿醋车间工人患呼吸道传染病病率相对很少,所以,食醋可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可能是真实的。

在验证假说的实验中,两次运用了差异法,一次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

首先,在发生流感的连队应用差异法实验:

食醋烧蒸前,多人发病;

食醋烧蒸后,流感停止蔓延,患病的好转;

所以,醋能防治流感。

其次,应用求同求异并用法进一步验证:

在几种不同人员宿舍,食醋蒸烧前培养基细菌生长菌荷,肉眼无法计数;

在几种不同人员宿舍,食醋蒸烧后培养基细菌生长菌荷都没有超过十个人;

所以,食醋烧蒸后,醋酸分子散布在空气中,能有效地防止流感的蔓延与发生。

第九章论证

练习题

一、分析下列证明的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并写出其逻辑结构式。

1.我们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不这样,就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论题:我们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论据:如果不这样,就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证方式:假言证明

论证方法:反证法

结构式:论题:p

反论题:非p

论据:如果非p,则q

非q

所以,非非p

2.交翻一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纵垮少伟男。压制、欺辱、乃至生理缺陷,常常成为砒砺人锋芒的删石。司马迁宫刑而后作《史记》;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而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曹雪芹食粥而作《红楼梦》;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后统百万大军;言人的二胡能拉出动人的妙曲;口吃的人反而成了世界著名的演说家。

答:论题:自古雄才多磨难

论据:各个具体的例子

论证方式:直接证明

论证方法:归谬法

3.向外国学习什么?是像有的国家那样,把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和脱衣舞一起学过来;还是脱衣舞进来了,计算机却不会掌握?还是引进了计算机,抵制了脱衣舞?我们反对前两种做法,既要学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同时又要抵制它们一切腐朽的东西。

答:论题:既要学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同时又要抵制它们一切腐朽的东西论据:是像有的国家那样,把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和脱衣舞一起学过来;还是脱衣舞进来了,计算机却不会掌握?还是引进了计算机,抵制了脱衣舞?我们反对前两种做法。

论证方式:间接证明

论证方法:选言证法

二、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被反驳的论题、用来反驳的论据、反驳的方式和反驳的方法,并写出其逻辑结构式。

2.有人说:“凡是岛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如日本、英国等”。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并非所有岛国都是君主立宪制.例如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是岛国,但不是君主立宪制。仅仅根据日本、英国是推不出“凡是岛国都是君主立宪制”的。显然,这是“以偏概全”。

答:被反驳的论题:并非所有岛国都是君主立宪制.

论据:例如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是岛国,但不是君主立宪制。

反驳的方式:间接反驳

反驳的方法:归纳反驳

4.有神论者认为至善和万能的神是存在的。希腊的无神论者伊壁鸿鲁反驳说:

如果神能够而不愿意除掉世上的灾难和罪恶,那么他不是至善的,说明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愿意而不能够除掉世上的灾难和罪恶,那么他就不是万能的,说明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愿意而且能够除掉世上的灾难和罪恶,那么世上就没有灾难和罪恶了。实际上世上充满灾难和罪恶,说明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神或者能够而不愿意、或者愿意而不能够、或者愿意而且能够消除世界上的灾难和罪恶,总之,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答:被反驳的论题:至善和万能的神是存在的

论据:如果神能够而不愿意除掉世上的灾难和罪恶,那么他不是至善的,说明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愿意而不能够除掉世上的灾难和罪恶,那么他就不是万能的,说明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愿意而且能够除掉世上的灾难和罪恶,那么世上就没有灾难和罪恶了。实际上世上充满灾难和罪恶,说明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神或者能够而不愿意、或者愿意而不能够、或者愿意而且能够消除世界上的灾难和罪恶,总之,至善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反驳形式:直接反驳

反驳方法:演绎反驳

三、分析下列论证有何逻辑错误。

1.她一定是位好老师,因为她爱学生。

答:犯了理由不足的错误。

4.有人对一本即将出版的小说这样评论道:“这必定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因为小说的作者过去发表过的作品都是如此。”

答:犯了推不出,以相对为绝对的错误。

5.甲:“这个戏中的主角演员扮演得不好”

乙:“让你演还不如他呢!”

答: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6.冷战结束以后,国防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今后不会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答:预期理由,违反了论据要真实地规则。

7.昆曲《十五贯》中,无锡知县过于执断定苏戌娟是杀父手,他是这样论证的:“看她艳如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她和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意。父亲拦阻,因之杀其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这案情就是不问,也已明白十之八九了。”

答:论据未经证实。

四、按照要求论证下列各题。

2.试用归谬法反驳“一切判断都是真的”。

被反驳的论题:p

假设:p真

论据:如果“一切判断都真”,那么“地球不存在”这一命题也是真的

显然这是错的

所以,“一切判断都是真的”是假的。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

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如"人"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如果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doc

研究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 教育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重要特征,即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要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什么。而教育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要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对象,即什么是教育。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概念的内涵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教育概念的外延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关系,才能把握教育本质,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什么?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自1978年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但是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上层建筑,有人则认为是生产力,或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还有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太复杂,干脆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一种特殊范畴等等。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虽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但是却把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局限在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中。看到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看到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等。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式与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本质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特征)是相违背的。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是生产力,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等等。并不能把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相区别,可见这些并非教育的本质,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范畴,这只是对教育本质无法认识的一种诡辩而已。试问此范畴区别于彼范畴的不正是其特殊性吗? 教育是什么?这一命题揭示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重点在于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既然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那么,对教育本质探讨的角度就应该是从这个规定性出发,把教育从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中层层剥离出来,才能找到独属教育的本质特征宇宙万象虽然纷繁复杂。但如果从动静的角度来划分,无论人们怎样定义教育,都一致认同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教育是一种活动如果按照有无生命的角度又可以把活动划分为生命体的和非生命体活动。那么,非生命体的活动是讨论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育吗?例如大气运动、风霜雨雪的变化等非生命

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内涵与外延(精)

企业文化的定义: 1. 企业经营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卓越经营。企业文化通过对经营方向、经营管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原则性指导,来保证企业的员工、资源都能符合公司的要求而达到最优的经营结果。 2. 内涵就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是公司对内部人事物和外部社会环境的观点,包含企业愿景,如通用公司提出的愿景既有现实性又有挑战性的“数一数二”价值观。 3. 外延就是企业文化中的方法论,为贯彻企业价值观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工具。 4. 为更好的说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试分析一下海尔的企业文化予以说明。如海尔的人才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这是海尔对人才的价值观,是尊重员工的基础,他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并要求在工作中用业绩来体现,具体的方法如“三工转换”,员工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种类,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又如“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对反应速度的价值观,到更具体的方法如铃响三声必须接电话等具体的要求上面,“铃响三声”就是具体的方法论。又如海尔的三阶段发展理论,其实是对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是对发展历程的回顾,其实是一种方法。通用为实现“数一数二”的价值观的方法就是整改、出售、兼并。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 价值观是对方法论的指导,方法论是对价值观的补充,二者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 1 海尔客户在订货会前提出分层式冷柜产品在我们国家消费者提出的需求比较多,但是海尔从来没有设计过。令人赞叹的是海尔通过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设计、出样,赶在订货会的时候推出了该产品的样机,获得了经销商的惊叹,获得了该产品的大量订单。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进行时间规定的,因为这和公司的人员意识、技术水平、设计能力、生产能力都有很大的关联,最后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证明海尔人对速度的理解已经深入骨髓,而且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部门对速度的理解都深入骨髓,这不是个人魅力所致,而是内在企业文化产生强大推动力的外在表现,从而完成了常人不可完成的任务。这种突发的要求在日常的制度中并没有办法进行规定,而是基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紧盯市场创美誉”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价值观导致的。 2 但是在很多时候没有“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具体化要求,就没有了对“迅速”、“马上”的判断,1小时是迅速,1天是迅速,10天也可以说是迅速,没有具体的标准就容易使价值观处于飘渺的空间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复习进程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 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 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 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具体范围、具体事物。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有例外。由于形象是普遍的特殊显现,在其内涵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它是要求这个“特殊”的积极参与的构成过程,因而其外延就无法用概念确切的概括出来。越特殊的形象其外延越难以穷尽,其原因就在于它越能容纳诸多的读者的构成,唯其如此,越是独特的就越是普遍的,即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大。之所以每个读者都能在典型形象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内涵的众多组成部分,即特殊是其根本的保证,否则普遍的抽象就与特殊的读者无关,没有特殊的,即读者的积极参与,概念也就是确定的,其意义也就因而是可以穷尽的了。

第二章 概念部分练习题

第二章概念 内容提要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对象本身的反映。内涵是概念的质的方面,它涉及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有哪些”。概念内涵和外延与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并不等同,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是人脑对对象本质“属性及对象本身认识的结果,属于主观的东西,而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则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它们被反映到人的思维中来,才会成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某一具体概念的理解就是对于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逻辑学要求我们掌握概念的外延关系,因此对概念外延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国家”的外延应该是指古今中外一切具有“国家性质”这样的实体性的对象,从时间上看指国家产生以来直至现在;从空间上讲指“整个世界”,我们在理解“国家”外延时常犯的错误是把它的外延缩小,理解为“现代国家”。再如:“犯罪行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而非指一般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把一般的赌博行为也理解为“犯罪行为”,就是把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二、概念的种类 (一)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概念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可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可把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在理解概念种类的划分时,难点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标准的掌握。 (二)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1.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与类和分子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所谓“集合体”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使用的,集合体由许多个体有机构成的,但是,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构成该集合体的任一个体并不具有。集合概念的外延不包括构成集合体的个体。 所谓“类”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由具有相同属性的分子所构成的,其特点是:“类”是对于分子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因此,“类”所具有的属性,其分子必然具有。“类”的外延必然包括分子的外延。 例如:“法律词汇”是个集合概念,因为“法律词汇”是由许多法律语词构成的一个集合体,构成“法律词汇”的用语是它的个体;“法律词汇”中的任一个法律用语都不具有“法律词汇”的特点,如我们不能说“诉讼”、“法庭调查”、“法律咨询……是法律词汇,而只能说它们是法律用语。 再如:“警察”是个非集合概念,这一概念是对从事“维护社会治安”这类人员的一种概括,凡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都称之为“警察”,都具有警察的性质。因此,“警察”是一个类概念,构成这个类的分子就是“警察”中的具体对象,如警察这个类中的张××、王××等。 2.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同一语词既可表达集合概念,也可表达非集合概念如: ①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②警察是能吃若耐劳的。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的现象,它一开始就和语言中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不依附于语言的赤裸裸的概念在各类科学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概念又不等同于语言,语言在不同的组合中所表达的概念就大相径庭。 例如,"白",可以表示"雪"的颜色,在"明白"和"真相大白"中就表示"清楚";在"白吃"、"白看"中就表示"无代价的";在"白区"、"白军"中就表示"反动的";在"写白字"和"念白字"中就表示"错误的";在"一穷二白"中表示"没有文化"等。 语言是有歧义的,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我们用语言表达概念也有可能是不精确的。这种不精确是严格的抽象思维要尽力克服的。为克服不精确性,抽象思维创造了几个功不可没的概念: 第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要明确概念就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哪些特有属性和它指的是哪些事物。没有外延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如"鬼"、"神"、"上帝"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定义"。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怎样才能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呢?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模模糊糊和似是而非的,严格的抽象思维要求你首先要审查这些概念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或者概念的运用前后不一致,你是和他谈不清任何问题的。数不清的思维错误其实在这个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任何定义都是由"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这样三部分组成(参见《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做定义一般有四个简单规则: 一是"是"的前后两部分的外延必须完全一样。 例如定义哺乳动物,说哺乳动物是有肺的脊椎动物,两部分的外延就不一样,后面还包括了小鸟等非哺乳动物。 二是不能循环定义。 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就不对。"是"的后面部分包括了前面的部分,你本来是想用后面来明确前面,如果后面包含了前面,定义仍是不明确的。你必须用一些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再定义的概念去说明你要定义的概念。有些定义你一眼就能看出它犯的这种错误,如上面的生物学的例子;有些定义则要绕一圈你才能看出它是在犯同样的错误,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猛一看这个定义好象也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疑问,什么是有理性的动物呢?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把后一句话带到前一句中就成了:人是有人的......活动的动物,"是"的后面的部分还是间接地包含了"是"的前面的部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句话不错,但它不能作为人的定义。

素质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素质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摘要]本文根据“素质”的原有含义、人的个体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图示了人的素质和智力金字塔的构成要素。详细说明了如何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同时提出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的情况下,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而提出的战略性教育体制,是促进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完美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我国的素质教育刚刚起步,需要不断的探索、完善和发展。“素质教育”一词尽管使用很多,但就其构成要素、内涵与外延仍需要明确。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词海》中“素质”一词的含义是:(1)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2)指事物本来的性质;(3)素养,即日日修养,经常修习涵养。因为人的“先天的特点”和“本来的性质”是固有的,不需要后天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应该是“素养”的同义词,所以,“素质教育”也可以称为“素养教育”。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大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因此,教育的目标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人的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含义应为:培养新生一代,使之具有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思想修养等,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全过程。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规定概念以及探讨全部概念运动的首要环节。将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是形式逻辑长期研究的结果,在形式逻辑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和规定。 概念的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所谓“本质”也就是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以及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唯一的。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是反映思维对象的范围。也就是指该概念适用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以概念为例: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人们可以感知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感觉和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属性,即事物的表面现象。例如,人们可以感知许多不同的鸟,反映它们的大小、外形、羽毛颜色等特点。通过思维对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就能够进一步把握各种不同的鸟所共有的属性,即鸟的本质特征: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鸟的概念。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比感觉知觉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是以词来表示的,但概念并不等同于词。概念构成词的意义,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可由不同的词来表示。 概念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鸟的概念的外延是所有各种各样的鸟。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鸟的概念内涵包含鸟有羽毛和鸟是动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外延确定以后,内涵也会随之得到确定,反之亦然。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多,其内涵就会减少;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多,其外延就会减少。鸟这一概念的外延少于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因为动物的外延包含了鸟和所有其他的动物,但鸟的内涵却多于动物的内涵。因为鸟除具有一切动物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属性,如有羽毛等。因此,可以用增加或减少概念内涵的办法对概念进行限制或概括。真正地掌握一个概念既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外延,也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否则就会发生不合理地扩大概念或不合理地缩小概念这类错误。如果将“会飞”的属性加进鸟这一概念的内涵,就会将不会飞的鸭鹅排除出鸟的外延。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对掌握概念,特别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可以区分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等。 单独概念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个事物,如“黄河”、“鲁迅”、“北京大学”等;而它的内涵仍然带有概括的性质,它是人们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各种知识经验的概括。 普遍概念是关于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全部同类的个体,如“房屋”、“汽车”等。 集合概念的外延是一些事物组成的集合体,如“花束”、“词汇”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并不一定为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 从概念的内涵来看,概念可区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教学论文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门峡市一高王长见 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生于1978年的快乐,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 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先讲一个小故事。 西班牙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桑丘总督在任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有个小气鬼拿了一块布去请一个裁缝做一顶帽子。他问布够不够用?裁缝量了布之后说:布够了。但是,这个小气鬼疑心裁缝要赚他的布。于是,他就问这块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裁缝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回答说“够做”。小气鬼还不罢休,又问够不够做三顶帽子?……他添上一顶又一顶,直到五顶,裁缝总是说能够做。这样,他们谈妥了:这块布做五顶帽子。 等到约定取帽子的那一天,小气鬼到了裁缝店。他看到裁缝拿出做好的五顶帽子,小得只能套在手指上。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于是就到桑丘总督那里告裁缝的状。 在法庭上,原告小气鬼坚持要裁缝赔他的布,而被告裁缝却坚持要小气鬼付工钱。桑丘总督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作了这样的判决:裁缝不准要工钱,小气鬼也不准要布;做好的帽子充公。 我们要问:裁缝与小气鬼的争吵,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呢? 争吵的直接原因是,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帽子虽然作了五顶,却一顶也派不上用场。但是,小气鬼为什么会上当呢?原来是小气鬼只问他的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五顶帽子,因此,裁缝就抓住小气鬼这个不明确的、含糊的概念,故意来整一整小气鬼。 当然,严格说来,裁缝的思想方法也是不对的。应该承认,在一般人心目中,“帽子”这个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谁做帽子都是为了头上戴的。因此,裁缝把小到只能套在手指上的东西也说成是“帽子”,这不能不说他是有意地混淆了概念。 既然双方都存在着逻辑问题,因此桑丘总督的判决还是比较公正的。 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所使用的概念表达得明确?这里就用得着有关内涵和外延的知识。

(精心整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真是滑稽可笑。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笑话?这就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这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不同的理解: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宪兵完全没有理解雨果所使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闹出了大笑话。因此,要掌握一个概念,必须要把握这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和所指的对象范围。 一、概念的内涵 内涵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弄清概念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弄清概念的内涵,就会闹出笑话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姓国的人非常富有,宋国有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姓向的人便不辞劳苦来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我之所以富有,是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的时候,一年便可自给,两年便很富足,三年便家财大盛。后来,我就用余财来救济乡里百姓。”姓向的听了十分高兴.他大腿一拍说:“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姓向的辞谢国氏,急急忙忙赶回宋国。姓向的回到宋国,就开始偷盗。他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翻墙撬门,凡是眼看见的、手摸着的东西,都偷回家中。渐渐地,他家的东西多了起来,向氏十分得意。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因盗窃被抓,官府把他偷来的东西连同他以前的财产全部没收,向氏变成了一贫如洗。姓向的以为姓国的欺骗自己,就一路要饭来到齐国,找到国氏,指责国氏欺骗了他。国氏问他:“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诉说了偷盗的经过。国氏听了,连连摇头说:“你误解了我所说的偷盗的含义呀!我说的偷盗并不表示让你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呀!”向氏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不是偷别人的东西,那又是偷什么呀?”国氏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人真笨!我告诉你吧,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大地有各种各样的财源。我偷的是天时地利呀!我用雨来浇灌我的禾苗,滋润我的庄稼,用大地的物产来建筑土墙和房舍。在陆地上我偷禽鸟野兽,在水中我偷鱼虾龟鳖,我的一切都是偷来的。你想想,庄稼、土木、飞鸟、走兽、鱼虾等等,都是属于天地的,偷天地的东西就不会有

德育是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的概念

德育及德育实效性的含义 ——德育课程开发与有效实施研究课题组学习材料一 德育是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的概念。对于德育范畴的具体理解与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十分不同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德育主要是指学校道德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和任务,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界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关部门曾先后发布了~系列通知、纲要和实施办法。尤其自1989年以后,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并要求人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

要性。”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g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陛、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国家和政府对道德教育问题是相当重视的。多年来,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方面作了许多工作,总的说来是有成效的。单从我们国家长期是稳定的,从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国家是进步和发展的,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例如:学生的理想水平层次不高,道德观念比较落后,法制意识不强,言行不一致等等,反映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道德教育中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入的思考。我们国家对德育不可谓不重视,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像我们国家那样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从人力、物力上讲,我们有专门的德育机构--思想政治工作司、德育处、德育教研室、政教处、教导处;我们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知识分享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

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 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例如“国 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 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如"人" 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 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

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 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如果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以概念为例简述内涵与外延间的反比关系: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人们可以感知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感觉和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属性,即事物的表面现象。例如,人们可以感知许多不同的鸟,反映它们的大小、外形、羽毛颜色等特点。通过思维对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就能够进一步把握各种不同的鸟所共有的属性,即鸟的本质特征: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鸟的概念。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比感觉知觉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是以词来表示的,但概念并不等同于词。概念构成词的意义,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可由不同的词来表示。 概念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鸟的概念的外延是所有各种各样的鸟。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鸟的概念内涵包含鸟有羽毛和鸟是动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外延确定以后,内涵也会随之得到确定,反之亦然。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多,其内涵就会减少;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多,其外延就会减少。鸟这一概念的外延少于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因为动物的外延包含了鸟和所有其他的动物,但鸟的内涵却多于动物的内涵。因为鸟除具有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说课讲解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真是滑稽可笑。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笑话?这就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这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不同的理解: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宪兵完全没有理解雨果所使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闹出了大笑话。因此,要掌握一个概念,必须要把握这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和所指的对象范围。 一、概念的内涵 内涵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弄清概念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弄清概念的内涵,就会闹出笑话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姓国的人非常富有,宋国有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姓向的人便不辞劳苦来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我之所以富有,是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的时候,一年便可自给,两年便很富足,三年便家财大盛。后来,我就用余财来救济乡里百姓。”姓向的听了十分高兴.他大腿一拍说:“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姓向的辞谢国氏,急急忙忙赶回宋国。姓向的回到宋国,就开始偷盗。他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翻墙撬门,凡是眼看见的、手摸着的东西,都偷回家中。渐渐地,他家的东西多了起来,向氏十分得意。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因盗窃被抓,官府把他偷来的东西连同他以前的财产全部没收,向氏变成了一贫如洗。姓向的以为姓国的欺骗自己,就一路要饭来到齐国,找到国氏,指责国氏欺骗了他。国氏问他:“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诉说了偷盗的经过。国氏听了,连连摇头说:“你误解了我所说的偷盗的含义呀!我说的偷盗并不表示让你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呀!”向氏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不是偷别人的东西,那又是偷什么呀?”国氏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人真笨!我告诉你吧,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大地有各种各样的财源。我偷的是天时地利呀!我用雨来浇灌我的禾苗,滋润我的庄稼,用大地的物产来建筑土墙和房舍。在陆地上我偷禽鸟野兽,在水中我偷鱼虾龟鳖,我的一切都是偷来的。你想想,庄稼、土木、飞鸟、走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先讲一个小故事。 西班牙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桑丘总督在任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有个小气鬼拿了一块布去请一个裁缝做一顶帽子。他问布够不够用?裁缝量了布之后说:布够了。但是,这个小气鬼疑心裁缝要赚他的布。于是,他就问这块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裁缝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回答说“够做”。小气鬼还不罢休,又问够不够做三顶帽子?……他添上一顶又一顶,直到五顶,裁缝总是说能够做。这样,他们谈妥了:这块布做五顶帽子。 等到约定取帽子的那一天,小气鬼到了裁缝店。他看到裁缝拿出做好的五顶帽子,小得只能套在手指上。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于是就到桑丘总督那里告裁缝的状。 在法庭上,原告小气鬼坚持要裁缝赔他的布,而被告裁缝却坚持要小气鬼付工钱。桑丘总督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作了这样的判决:裁缝不准要工钱,小气鬼也不准要布;做好的帽子充公。 我们要问:裁缝与小气鬼的争吵,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呢? 争吵的直接原因是,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帽子虽然作了五顶,却一顶也派不上用场。但是,小气鬼为什么会上当呢?原来是小气鬼只问他的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五顶帽子,因此,裁缝就抓住小气鬼这个不明确的、含糊的概念,故意来整一整小气鬼。 当然,严格说来,裁缝的思想方法也是不对的。应该承认,在一般人心目中,“帽子”这个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谁做帽子都是为了头上戴的。因此,裁缝把小到只能套在手指上的东西也说成是“帽子”,这不能不说他是有意地混淆了概念。 既然双方都存在着逻辑问题,因此桑丘总督的判决还是比较公正的。 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所使用的概念表达得明确?这里就用得着有关内涵和外延的知识。

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章概念 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表现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艺术通常可以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3.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虚妄的、颠倒的反映。从它的表现方式来说,就是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有意识地扶植宗教,把它变成统治人们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和民族还有另外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犹太人的犹太教等。 宗教的内涵: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虚妄的、颠倒的反映。从它的表现方式来说,就是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有意识地扶植宗教,把它变成统治人们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 宗教的外延: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和民族还有另外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犹太人的犹太教等。 4.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民族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的内涵: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社会科学的外延: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民族学等。 二、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2.《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 答:单独概念 4.飞行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答:普遍概念 5.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答:单独概念 三、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1.人贵有自知之明。 答:人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3.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答:工人阶级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5.我们的干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答:干部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四、指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 (A)数学家;(B)天文学家;(C)科学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