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

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

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再者应注重课后反思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后反思,一堂课上完后,可与听课的同事、班级学生共同总结教学预设和课堂实际的出入,寻找症结所在,为下一节课的调整提供素材。更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一旦学生“出差错”,也应该说是学生以不同于成人或专家的观点或方法来解释或解决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这一推理的原创性。对于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经常要问自己,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剔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作者:曹晓妹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河中学

第二篇: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构建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这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在课程性质上明确提出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首先就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来说十分重要。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社会逐渐走入知识型的信息化经济时代,市场上的经济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信息时代各种概念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人才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创造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出能够终身主动学习的自主创新型人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必须全面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顺应我国教学改革的趋势,将教学重心放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课

堂活动的主体,综合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中生、高中化学特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是以培养高中生综合能力为最终教学目的。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导向,在高中化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荐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观念落后。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多数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但教学经验丰富的同时又会带来思想保守,不肯放弃自己坚持了许多年的传统教学理念。他们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多出学生,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完全压制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样的传统教学理念也成了教学改革的阻力,教育权力机构下发课程标准,到了教师这里完全打了大大的折扣,只注重表象形式。另外,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最旺盛的时候,对个体独立性的要求很高,学生很想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而不是被教师逼着去做学习的机器。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化学具有其特有的学科特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运用符合化学科目特征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本能只从课本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更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观察分析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转换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就要先转变高中化学教室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师是一个群体,要改变一个群体的教学观念比改变单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难的多。其改变途径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引进年轻的高中化学教师,让年轻的教师带动年龄大的教师做出教学创新,年长教师还要和年轻教师分享丰富的教学经验,相互促进;组织教师去学习,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学习,从教学概念层面上转换教师的教学思维;开设试点班,大部分教师在没有看到成功案例的情况下不敢将课堂的掌控权交给学生,通过开设试点班的形式给教师提供借鉴依靠,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构。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把课堂的时间全交给学生,给学生几本教材让他们自己学就能行的。学生在自我规划和学习重点的把握上没有成熟的思维意识,必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必须

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既然教师要做好主导的工作,就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实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以《氯气》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自来水养鱼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来认识氯气的作用和性质。再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建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自我学习,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以金属知识为主线去从各个渠道搜索金属知识,并把搜集到的知识制作成PPT

课件进行讲解、评比。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了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采用师生互换角色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往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现在把角色转换过来,学生在提前自己学习并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学习制作教案,像教师一样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内容,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上一个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或者改进讲解方法。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每个小节上完后都要进行小测验,小测验对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新意,学生已经到了麻木的状态。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形式代替小测验,也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为例,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同等量的盐土混合物,让学生将盐土混合物中的盐提纯出来,评比出提纯盐量最多的一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再进行评比。这样可以在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的主体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巩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考核评价方面还要做出调整。应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表现也列入到总成绩的考核中去,进一步刺激学生加强主体性学习意识。

作者:沈刚单位:江苏省邳州新城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李春萍单位: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

第四篇: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学习中的迁移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包括有促进作用的正迁移以及不利影响的负迁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利用好迁移理论来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展开合理的迁移,可以给学生带来十分重要的启发.有效利用迁移理论能够让学生对一些核心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思维模式的迁移

迁移理论能够在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方面提供教学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迁移,让学生尽可能的学习到更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问题.拓宽解题的思路,创新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答题过程中,之所以会感觉题目难甚至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思维不开阔.倘若学生不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只会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得不到进步与发展.利用迁移理论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在讲授知识或者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渗透思维的迁移,这样不但可以带给学生十分重要的启发还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大部分学生思维上的局限是由于记忆定势,就是认知中原有的旧知识影响了其他有关的知识.例如,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K的表达式,如果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浅层次,那么对之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老师应当指出教学中的关键点,并且纠正学生的记忆定势,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二、知识理论的迁移

迁移理论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给予学生有关的引导.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知识点都是紧密相连的,绝大一部分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化学老师应当利用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展开迁移理论的渗透,帮助学生在知识迁移时建立自身的知识习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好重要的知识点,提高其学习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作出概括.当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化学元素以及其化合物中的相关知识.这样的逆向迁移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内容,帮助学生对之后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增强对迁移理论的适当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跨学科间的迁移

高中化学知识比较复杂,与其他理科方面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化学知识展开有效地迁移,还应当重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学生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化学的学习.比如,老师在讲解“反应热”过程中,可以利用某个具体化学反应来降低或者升高溶液的温度,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分析,从而对反应热掌握得更好透彻,并把它和物理学科中的做工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又例如,老师在讲解《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时,在分析溶液的酸碱性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化肥和土壤溶液pH变化的实验,并且讨论应当怎么样改善土壤酸碱性.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明白不同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还让学生从理论联系到了实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迁移理论的具体应用

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高中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建立与利用机会去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并且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事实证明,当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相似但又不相同的时候,脑海中的旧知识往往干扰、抑制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很容易形成负迁移,这是的由于原有的观念不坚定、不清楚导致的.倘若学生脑海中的旧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清晰,就越不容易产生负迁移.比如,在倒出液体时没有考虑到标签的位置,在用天平称量过程中直接用手拿砝码等等.这些不正确的实验习惯产生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不同之处认识不到位,想要克服由此产生的负迁移,应当把旧知识与技能之间区分清楚.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建立问题情境,拓宽迁移的通道,老师应当建立适当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不但可以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还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应当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身为化学老师应当深入研究迁移理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高更优质的教学.

作者:周爱云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第五篇:情境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复习中的应用

高中阶段,学生无一例外都面临严峻的升学考验,如果哪个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出现偏科现象,无疑会对升学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影响考试成绩。由此可以看出,牢牢掌握化学这门学科对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成绩,确保其考上令人满意的学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三阶段化学学习中,基本任务是复习前两年学过的内容,发现学习中的

不足,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值得重视的是,高三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以有限收获无限,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提升化学课堂的复习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探究模式在复习中的应用不仅能让学生切身感受知识,还能强化师生间的联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复习效率。

一、情境探究模式的内容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种情形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总体的场景,主要特点是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变换性。情境教学法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情境、社会情境。教学情境就是说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学习场景和课堂氛围,换句话说,就是在以一定情感为基础的教学环境中的活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实施教学前,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适合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

二、情境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实施方式

1.将化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知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知识产生于生活。所有化学原理基本都是借助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不断实验和研究得到的。所以,高中化学复习中,化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把枯燥晦涩的化学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化学情景,并发现一些化学问题,使学生以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正确答案,有效加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形成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复习到离子反应这部分内容时,虽然学生知道大概原理,但是依然感到很难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当教师向学生说明平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去除热水瓶内水垢就采用食醋去除法,这时就发生了离子反应,这样学生经过亲身试验之后,就会更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反应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这个知识点。

2.实施化学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习高中化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实验,换句话说,高中时期化学教学就是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些化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借助化学理论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和复习的内容

繁多,任务艰巨,极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感觉,这时,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相关化学实验情境,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反应以一种直观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复习效率。

3.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更大努力,相对比较吃力。那么,高中化学复习中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化学公式和原理时,借助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抽象为直观,降低复习难度。比如,复习钠怎样燃烧这个知识点时,化学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钠燃烧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整个燃烧过程,并说出观察结果,从而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三、结语

情境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复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情境探究模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题正确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情境探究模式能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重视的是,在之后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努力充实自己,选择适合的情境探究模式,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作者:邹强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第六篇: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化学作为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中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时期,如何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关键问题。下面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1.1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在师生的有效合作下实现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机制,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课堂提问,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紧致,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2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高中化学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还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课程教学安排,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引导,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死板,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提高。

1.3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化学实验作为支撑来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但是,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教学设备,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教学课时紧张,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只了解理论知识,并不能真正理解一些化学原理、化学结论的由来,对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降低。

2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2.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首先,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堂提问,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

考的时间,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不同族、不同周期化学元素的特性和规律,并鼓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来加强互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2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开展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优质的化学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使要讲解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冲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教学时,抽象的课本教学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动态地演示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搜集丰富的化学教学和学习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发网络化学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学习资料、课后测验、疑难问题解答等版块,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3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

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科学的实验教学作为支撑,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高考考题中多次出现化学实验的再现还原,因此,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化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进行化学实验所必须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让学生在课前熟悉实验步骤,还要在课程进行模拟试验以保证课堂实验能够成功进行。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在必要的时候给出恰当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提问学生关于实验现象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2.4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开展化学教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开展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根据这些内容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素材,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化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还要充分挖掘生活化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从而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丁刚单位:吉林省安图县第一中学

第七篇: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寻找新的方法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需要卷面上的高分,还在于实际应用的能力.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目标和内在要求.高中化学知识,涉及很多生活化的内容,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应用所做的分析.

一、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生活化内容分析

(一)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渗透生活内容

高中化学在初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向更深层次的生活领域,因此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也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教师把化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不仅能够积极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化学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二)生活化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在要求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模式的教学方法,是由高中化学的课程特点决定的.基于此,教师要根据高中化学课本的目标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

设计,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所感兴趣的点,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到能够在试验中运用到的生活案例.这种师生共同合作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实践的角色中去,对知识和试验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方案中的应用分析

(一)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学案例

高中教师的导课内容可以从生活入手.在新课开始以前,让学生了解并能够切身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生活案例的演示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多媒体短片播放、动手试验、图片展示和生动描述等.这些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都需要教师调动起欢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提出问题,然后共同分析解决.学生只有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才能把后面的知识学得更加认真,给予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某省高中的化学教材中有关于化学元素“氯”的讲解,在这一节课堂中,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氯的化学属性.其次,将一段生活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这一视频的主要内容是有人在对卫生间进行清洁工作时,使用84消毒液,但是此人认为马桶还不够清洁,所以使用了一定量的洁厕灵,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此人竟然因为洁厕灵和84消毒液的混合而中毒身亡.这个视频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很多个问号,这个人中毒死亡的具体原因在哪?为什么二者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学生的种种疑问让他们急于学习本堂课的化学知识.教师这一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为自己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多元化的生活案例能够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这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元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可以由浅到深、由表象到内容,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以免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问题设置完成以后,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是怎样的分析历程,并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例如,在生活中有人说鸡蛋和糖精的混合会使人中毒,那么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化学关系,并且积极地在教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

(三)学生对问题进行答案总结,教师升华课程主题

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与问题设置以后,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完成教学目标,找到问题答案,然后教师对这些学习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优点.在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但是教师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学生各环节的表现加以评价,表扬积极主动的同学,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其次,对于所举的生活案例加以分析,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找到一些化学课程中涉及的生活案例,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教师对这些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总结,弥补学生遗漏的化学知识点,不断地梳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应用结构.例如,在关于氯的这节课程讲解中,给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对此种元素有深刻的认识.

三、结束语

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不仅仅表现为教师对生活案例的分析,还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科学道理,以此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教师都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束缚,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作者:潘发英单位:江西省寻乌中学

第八篇:试析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好坏。科学的导入方法和技巧,既有利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因此,教师应从理念上重视课堂导入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并在设计和实践课堂导入环节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导入到新授课环节。

一、体现并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

每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在每堂课中的具体实现。因此,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展开,课堂导入环节也不例外。为了避免出现课堂导入设计花样太多、喧宾夺主的情况,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策略时,必须首先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课堂导入设计的红线。不论什么样的课堂导入,都应该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明白自己将要学习什么,将要掌握什么,而不是形式热闹、内容空洞甚至偏题。化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导出兴趣、导出重

点、导出新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讲《乙醇》一课,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新授课之前,这位老师安排学生讨论自己列出的所知道的许多与酒有关的古诗词,待学生纷纷列举了诸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许多相关的诗词后,老师又给学生展示了一段介绍杜康酒的由来的视频。此时,同学们关于酒的背景知识及兴趣都被激发,然后,老师直接问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等学生回答是乙醇后,老师说:“好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至此,课堂导入环节完成。听完这位老师的导入后,笔者认为,这位老师在课堂导入方面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准备了不少背景材料。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一开始所提的问题和设计的活动,与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并没有直接联系,学生只是花了不少兴趣关注酒的诗词和酒的来历,不太容易想到乙醇的性质和用途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位老师导入情境的创设尽管气氛热闹,但没有很好地围绕教学目标,使得课堂导入有些牵强,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链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合理设问一直是化学课堂导入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老师在导入环节如果能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连串相互衔接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主动性,就非常有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问题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问题设计不能太多,否则中心不突出,也容易浪费时间,二是问题设计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带有一定的超前和引导作用;三是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不能太随意。因此,首先,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问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所设计的问题与本堂课的新授内容的有机联系,还要备好学生,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化学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所设计的问题应该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由浅入深,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期待学习。

三、在课堂导入时要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是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课堂导入环节,一些老师为了省事,不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本是由老师主导,学生配合完成。因此,要想真正发挥课堂导入的实效,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导入方式,都必须考虑到如何尽量保证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形成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结构。以实验导入为例,老师在实验导入时要视条件许可,尽可能做一些探究性小实验,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如可以设计具

有趣味性的演示实验,包括一些小魔术,诱导学生自觉进入到探究与学习的状态。同时,化学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总之,化学课堂导入环节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它与学生的心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能力、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和原则等各个方面有关。化学教师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更高效地进入新授课环节。

作者:何秋花单位:都昌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一系列能够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整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近年来,这一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性、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比较清晰的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是学校最该重视的问题。单从化学这一门课程来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进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相互合作,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可以将双方的思维引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并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索、质疑、思考、研究,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互助互爱,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成功的信心。

二、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挑战性。化学作为最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科之一,适合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就不能草草了事,而是应该精心设计有一定争论性、趣味性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但不能超出学生能

力范围过多,否则就会打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耐心,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学生合作探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格外重视。通过对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决,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将会明显提高。

(2)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为每个学习小组设定符合小组特征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例如“,物质的量”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难点,它是一个分界线,初中化学重学生的宏观认识,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量”也是一个物理量,就跟长度、温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捧着一杯温水,感受“温度”“质量”,杯子的高矮大小即“长度”,水很烫则体会到“时间”漫长,那么,这一杯水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这样的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概念,又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通过质疑,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出正确答案,学会如何在合作学习中探讨,并且在探讨中合作学习。

(3)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实验课堂中的大部分化学现象十分神奇,它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跃跃欲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与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个实验环节精心设计,同时增加其他不同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感受化学神奇反应的同时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在学生分组做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化学反应出现的现象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因为课堂时间、实验器材等限制,通常不能让每位学生亲身操作和体验化学实验。所以,最佳的选择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任务,还能让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模式中体会到探究、讨论、成功的意义与乐趣。比如“,氨气性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滤纸(剪成蝴蝶形状,在上面涂上酚酞试液并晾干)发给学生,请学生打开氨水试剂瓶,将蝴蝶放在瓶口。这时,学生发现蝴蝶变成红色。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蝴蝶为何会变红?体现出氨水什么性质?这样的引课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相互讨论,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为整堂实验课定下“探究”基调,让学生在观察化学现象的同时,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学策略的变革,更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能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合作

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平等意识、培养承受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耿承胜单位: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第十篇: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高中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数理化这一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其联系生活的紧密性不言而喻.就化学来说,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含着化学知识,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难题都要依靠化学知识来解决.新课标明确要求,各个阶段的学科教育都必须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高中化学课程的教授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联系生活的重要意义,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学会如何解题,实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逐渐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上,使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现状

1.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们在懂得课本知识之外,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许多学校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因此,下发了相关文件,传达了要生活化教学的精神.虽然一些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在教学方式上做出了相关的改进,但大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对“生活化教学”这一课题做深入研究,仅仅是在讲课时简单的穿插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许多重要的生活知识和常识都只是一带而过,理论联系实践不够紧密,导致学生不仅不能受益,反而有时因为教师对于实践应用方面的讲解过于简单而产生思维混乱,影响学习效果.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有一定困难,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方式还有待大力推广.

2.联系生活不够全面

一些教师虽然知道在授课时要联系生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但大多数教师在将知识联系实际时不够全面,没有深入研究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和意义所在,由

于联系生活不全面、不贴切,导致教学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很多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运用只是停留在表面,在备课时随便找几个和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案例,然后在课堂上简单带过,或者在讲课时临时想起某个实例然后简单的说一下,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教师已经进入下一环节.化学是一门蕴含知识十分丰富的课程,倘若教师在举例时过于简单、片面,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对其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3.学生接受较为被动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多联系实际生活,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在锻炼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际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十分有益.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许多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总是以填鸭式的方法将大量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和作业,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也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究、发现生活中与学科知识有关的问题.这种传统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方式

1.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同时大量的公式和文字叙述往往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生活中却存在大量有趣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善于发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当教师将这些有趣同时又能体现知识的生活案例拿到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集中精神来学习的实践也更持久,当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了兴趣,大家都愿意跟着教师学习,那么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会相对感到轻松,师生双方的积极情绪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有趣的课堂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当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时,教师也更容易找出学生的知识盲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讲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积极拓展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高中化学教材中展示了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案例,但数量过少,且都是大家早已熟知的内容,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并不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教材之外,积极的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传统化学教学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教学目标的设定只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教师会组织和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认为学生做对题了,化学就学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以至于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但达不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反而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熟能生厌”的厌

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两条是教学和研究。 一、上好课是成长的基础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我的体会是四点: 1.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怎样才能练好说功呢?我觉得有三种做法可以借鉴:(1)以听促说。看电视时,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说的、演员是怎么对白的;听优秀教师的课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通过听学习别人的咬字发音,借鉴别人的讲话思路。(2)以说促说。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登台发言,无论是在校上班还是外出学习,只要是有说话的机会,总不要轻易放过。我觉得和陌生人交流、跟外地人交流,收获是挺大的,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二来可以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3)以写促说。用电脑写文章,如果你用的是智能输入,正好可以纠正普通话的发音;文章写多了,你讲话的条理性、流畅性自然也就具备了。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能否同意我的观点,我个人觉得上述三点做法还是挺有效果的,有同感的老师不妨一试。 2.吃透文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人认为以本为本的说法,似乎有些过时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对于文科教学,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觉得理清“文脉”是吃透文本的关键,有些语文教师之所以课讲得零碎,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对于理科教学,我觉得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以“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文本处理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得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分析文本,理清了三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即通过图片感知、计算感知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确很小;然后借助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最后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引领学生围绕分子间究竟有没有间隔的问题展开探究。通过瞻前顾后,发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教材后面还要介绍的离子,因此,在汇总学生对物质构成情况的猜想时,要强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2006年暑假,在南京听了江苏省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讲座,他讲自己执教李白的诗《赠汪伦》的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围绕诗的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汪伦在李白即将离开桃花潭的时候才赶来送行呢?有学生说,李白在桃花潭好吃好喝好一段时间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2T14:10:50.40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建平 [导读] 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中学王建平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是新课程赋予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 1.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教学。 1.2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3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是加速教师成长的需要。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依赖化学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没有完整的资料可供借鉴。这对使用惯了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化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要求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快速掌握探究式实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1.4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一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力;同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计算推理等学习能力。 2.高中化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那么如何来界定探究性实验呢?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笔者的教学实践,高中化探究性实验有以下一些特征: 2.1从教学理念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为先导;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2从教师作用上看 探究性实验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亲自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组织者,方案指导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结论的仲裁者,但不是终裁者。 2.3从实验目的上看 探究性实验既重视规律的验证,实验技能的培训,又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感性体会。简单的说,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的解释。 2.4从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两个渠道:第一,可以将书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具有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也可以将书本上的具有可延伸的知识点或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推向深处,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体验身边处处有化学。如增加设计联系实际的探索性实验(市售饮品中维生素C含量检测);改进欠佳的实验方案、完善定型实验(Na与H2O反应的实验改进);改进实验装置,增加微型实验等。 2.5从教学模式上看 高中新课程倡导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这个问题的信息,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第三阶段,解释与结论。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第四阶段,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 2.6从认知顺序上看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课题,选题上要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学条件、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逐渐扩展和深入;在低年级可以把一些与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高年级可以安排基本理论方面的综合性实验。 基于上述六个方面,以及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思想、实验功能等,一般认为,探究性实验是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探索研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 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3.1目的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课题而言,探究的范围都很大,角度都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2020年浙江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

2018年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组织2018 年教学研究评比的通知”要求,现将2018年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题及规范 1.教学论文主要指理论文章、教学叙事、经验总结、教学调研报告等。课题报告已归入“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不属教学论文范围。 2.教学论文要突出主题、言之有据、语言简洁、表述规范。 3.参评论文须填写《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承诺书》(见省教研室文件附件2),倡导学术诚信,严禁抄袭造假。 4.各设区市和义乌市教研室相关学科教研员须在9 月30 日前将推荐的参评论文目录(见省教研室文件附件3)的电子稿发给省教研室任雪明。将论文作者的承诺书以照片形式上传“浙江省教学研究评比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评比平台”)。 2018年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的主题为:化学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问题研究,化学作业及评价研究等。要求突出主题、言之有据、语言简洁、表述规范,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 参评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超过8000字或以课题报告形式撰写的不予评奖。参评论文作者署名不得多于3人。上报的化学教学论文格式见附件。 二、论文选拔及上报 各市、县及学校要广泛发动教师认真研究化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做好优秀论文的推荐工作。 论文推荐及上传的截止时间是2018年9月30日。请关注平台上市级评审的截止时间和上报时间。 三、论文评比流程 2018年所有学科的教学论文评比将通过“浙江省教学研究评比管理平台”(简称“评比管理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f717118607.html,/,也可点击“浙江教研网”上“教学评比”栏目进入)进行。建议采用“市级直报”方式,基本流程如下: 1. 省教研员通过“评比管理平台”创建省级评比活动。 2. 市教研员通过“评比管理平台”接受省级活动,开启本市评比活动。 3. 各市组织评选活动,可以仿照省级评比办法在网上进行,也可以采用传统 的纸质文本评比办法。 4. 市级评比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市教研员通知参加省级论文评比的教师, 请他们通过自己的“省师训平台账号”将论文、承诺书(照片形式)及相关文档上传到省“评比管理平台”。 5.请市教研员在9月30日前将本市推荐参与省级评比的《2018年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参评目录》、教师论文和承诺书(照片形式)及相关文档通过“评比管理平台”推送给省教研员。 6.省教研员组织专家网络评审,并公示评比结果。 四、送评论文名额分配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每市8篇,舟山5篇,义乌2篇,杭外1篇,浙师大附中1篇。 省教研室 2018年2月24日附件化学教学论文格式

b5我收藏的2010年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 新人教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高考中,选择题是主要的基础题,也是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考查“双基”。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总成绩的高低。一般其题设条件与选项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匠心独运的改造,以其多重的形式布下层层陷阱,声东击西的命题策略考查考生的“双基”,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双基”和一定的技巧。近年高考中,选择题也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功能主要有使试卷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面,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有较广泛的发散性,最热的考点主要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分析、原子结构、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及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H计算、盐类水解)、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还考查某些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类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化学选择题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三个环节。 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主要方法:①多练、多思考,平时练习不要仅仅满足于得到答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完成之后还要进一步审思,理解其中涉及的原理概念;②平时训练采取定时间训练,并与比你水平略高的同学比较得分情况。我们平时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是老师精选精编的,也是给大家进行定时训练,要引以重视;③把自己常出现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或标记),穷根其涉及的原理、知识点,以达扫除知识盲点。 快速巧断选择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也是高考取胜的关键一。巧解的真谛是善于审题,狠抓题目的特有条件,因题制宜地分析、推理、估算、寻求解题地最佳思路,从而快而准确获得答案。 本讲主要根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错的选择题归纳分析,总结一些解题的最佳思路。 一、选择题“陷阱”回避策略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C.② D.②③ 【催化剂(触媒):在花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过程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例2.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 A.C12 B.NH3 C.NaCl D.CH3COOH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3.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和的甲烷和丙烷混和物22.4L,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 A/22.4 C.标准状况下,1LSO 3 所含分子数为N A /22.4 D.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和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L,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2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之陷阱:①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25℃、1.01×105Pa、),已知气体体积,不能直接应用22.4L·mol1-进行计算。②物质状态。已知在标准状况下,而给出的是非气态的物质,不能直接应用22.4L·mol1-进行计算。③微粒 数目。注意:1H中不含中子;He、Ne等为单原子分子;N 2、O 2 等为双原子分子;O 3 、P 4 为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则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利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等来完成一堂高效率的课,以此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化学;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老师要认真备课 任何老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备课这一环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过于依赖优秀教师以及教学经验,在备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差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化学教育。因此,老师要认真备课,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化学课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另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可以提前模拟教学情况,猜测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消除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使其有序、高效进行。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备课中,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层次: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以及还原剂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并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要学会团结互助,树立集体意识。我将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的本质。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获取相关知识。 二、注重细节教学,联系实际应用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发现题目越来越偏向于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统计等方式获取和教学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明白化学与人类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现在的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打开思路,结合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讲“雨水pH的测定”时,我引导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空纯净水塑料瓶沿瓶身的3/4处剪开,然后利用磨砂和纱布制成简单的雨水收集器,一共做了4个。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星期天有降雨后,在学校选取了两个采样点采样并对“收集器”进行编号。为了能够进行对比,我引导学生分两个时间段进行采集,下雨开始时各取回一个采有一定水样的采样器(上午9:40),下雨结束后再取回另一个采样器(上午11:05).样品取回后,学生迅速把样品带入化学实验室,通过pH试纸测定pH.在这个实验中,工具简单,取样点都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地方,贴合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生产中处处有化学,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跃了课堂气氛,了解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从学生熟知的饮料可乐入手,将可乐滴在用脱脂棉包住的过氧化钠上,进入“可乐点火”的魔术实验。一该实验贴近生活,学生对可乐熟知,也知道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二是该实验利用了可乐中主要物质水与二氧化碳。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三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后还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是否只有碳酸饮料可以进行该实验,其他饮料可以吗?为什么?四是该实验融“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为一体,只需要1-2滴可乐,反应速度就很快,现象明显,而且成功率百分之百。通过魔术实验的引入,活跃了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作为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化学知识。近年来,新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团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它解决了以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课程的社会性,把之前的知识传授教学转变为多元化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机械灌输、方法僵化、形式单一以及教材缺陷等种种问题,失去了实验教学本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被弱化 自从我国正式开展新课程以来,学校减少了高中化学课时,新教材又没有明确标注哪些属于学生动手实验,哪些属于教师演示实验,致使个别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甚至不做实验,明显弱化了实验教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只是利用实验视频和课件代替实验,减少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这不但使高中化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验本源,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缺乏优秀的实验教学教材 通过检索可发现,对整个高中化学实验进行全面、具体、系统化整合的文章或教材比较欠缺。有关高中化学实验方面的书籍多是以解答习题为主,即使存在少数涉及趣味实验的书籍,也缺乏将整个高中化学实验素材、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实验思想等进行整合的研究。比如,选修教材《实验化学》,其内容是由一个个孤立的实验组成,没有系统的技能、方法及思想介绍,实验比较单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化学实验教学急需一本融合化学思想、化学实验技能、典型案例的教材作为参考。 二、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的认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发挥引导作用。比如,教师要避免包办代替,不能让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不能只采用僵化的口头教育和黑板教育来强制灌输实验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的兴趣降低,使其变成靠死记硬背和做题的“高分低能”者。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指导高考复习时,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依纲扣本,狠抓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认真分析2020年以来的理综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化学试题紧依中学教学大纲,遵循考试说明,立足课本,非常重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题比例很小,学科间综合题很少。因此,在近年高考中,凡是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答题规范的考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基础复习阶段,务必做到抓纲务本,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做到有序储存,灵活应用,从而使双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做到“三研”,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在每章节复习前,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章节的主干知识是什么,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研究考纲,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层次,是要求了解,还是要求理解掌握,还是要求达到熟练运用;研究考题,明确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些主干知识的。并要将这些信息明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复习本章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楚。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 化学知识碎、散、繁、多,记忆量很大,好多学生在复习时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结果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在教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有序地“嫁接”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链条上,进而靠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好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感到:好多知识自己确实记下了,但到考试时却用不上。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我们“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并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就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活化”。 3、纵横串联,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知识结构把它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在高考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脉络清楚,做到有序储存,这是高考复习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干知识作纵向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勾勒出“单元知识网络图”,这样,通过单元复习,就可以将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理论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化学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直观、生动、活跃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全面落实化学实验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学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实验推动化学发展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度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不仅强调学生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科学规律,更重视通过化学实验这一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实

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化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化学实验中探寻现象的本质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实验作为一种操作性教学活动,在真正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一些验证性实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试剂量及操作水平的不确定性,导致出现的化学现象不明显,学生无法在实验中验证某些理论的正确性;部分实验具备理论基础,但由于操作步骤复杂困难,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无法有效地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虽然教师和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都是小型实验,但毕竟化学实验是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化学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与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一、化学实验贴近生活

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 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 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 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法示例 作者彭剑锋陕西省勉县第五中学教师邮编 72420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合成、应用开发为研究范畴的基础学科。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法可使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初步探索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中化学教材中选配了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视教学班级类别学生层次差异不同,不应完全将其简单视为一般性验证实验,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于引导,大胆推理、合理想象、精心设计、善于观察,根据实验现象,依照科学逻辑分析其成因,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信心、体验成就感。 示例一、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在研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可做两个对比实验:首先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包裹于脱脂棉花中,用滴管滴上几滴水,几秒钟后便立即燃烧。分析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须与氧气充分接触。由现象推理可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热并释放出氧气。第二个实验是将少许过氧化钠粉末置于试管底部,再滴入少量的水,观察到反应剧烈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发现立即复燃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较烫,由此证明前面的推理是正确的。随后往试管中再加少许水并充分振荡,待反应静止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由此说明,该反应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其反应过程一般可表示为: 2 Na2O2 +2 H2O == 4 NaOH + O2↑ 2 Na2O2 +2 H2O == 4 Na+ + 4 OH- + O2↑ 根据Na2O2所含O22-离子结构可知,氧元素氧化数为-1,Na2O2与水必发生歧化,分为两个反应步骤,分别表示如下: Na2O2 + H2O == 2 NaOH + H2O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六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六篇 【篇一】 目前学术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或有效性教学”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但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或路径)”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笔者以“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为题名对中国期刊网(CNKI)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搜索,发现目前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期刊论文仅有109篇(2013年6月21日为止),因此加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笔者在借鉴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探寻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生成路径,以期在丰富此方面理论成果的同时也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课前精心准备,为课堂有效性教学铺垫 笔者认为,课前精心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众所周知,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教案设计,使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教学能获得最好的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整体性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注

重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为下一堂课给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就笔者亲历的教学来说,按照预习导纲预习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后应让学生记下预习导纲的内容,督促他们按照其内容和要求在下一节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二、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提升课中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重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教授顺序等进行安排。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懂得教材内容的取舍,他们会根据课标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适宜择取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想做到教学有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时间进行灵活机动延缩。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这就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 ——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节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各种建议。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高中教育优质工程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节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各种建议。 1.高中教学的现实状况来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从目前高中教学的现实状况来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例如,强调“样样俱全”的指标。而“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结果使得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了迎合评课的标准而设计的,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再如:追求“丝丝入扣”的教法。“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许多观摩课,教师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课学生收益能有几何?还有: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这就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教师按部就班教得太死,学生死啃书本学得不活,课堂收益不高。接下来就布置很多的作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活泼灵动的孩子变成了反复作业的机器。 针对以上高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被动局面,我们在高中教学中应该研究、借鉴并发展前人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 2.高中教学中的现实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阐释“有效教学”,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么“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说得通俗些,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这里的“有效”,不只停留在学生的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