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的乘法口诀》课堂练习题

《5的乘法口诀》课堂练习题

《5的乘法口诀》课堂练习题
《5的乘法口诀》课堂练习题

《5的乘法口诀》课堂练习题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

2.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2×5=(),用的乘法口诀是()

5×3=(),用的乘法口诀是()

1×5=(),用的乘法口诀是()

5×5=(),用的乘法口诀是()

5×4=(),用的乘法口诀是()

3.看图写乘法算式,并补充口诀

( )×( )=( )

( )×( )=( )

口诀:

( )×( )=( )

( )×( )=( )

口诀:

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你们能算出这首诗有多少个字吗?

5.你一定会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doc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我为大家奉上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说教材 我今天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

用意识。 4、教学重点: 利用乘法算式编相应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 5、教学难点: 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环境、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1、口诀的编制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编制乘法口诀不能脱离乘法的意义,要把解决问题和编制乘法口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利用直观教学。 借助情景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五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5的乘法口诀”52页 教材简析 教学主要内容: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材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编写特点: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首先编排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然后是5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作为口诀教学的起始课,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编制规律,为2、3、4、6的乘法口诀编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向我们呈现了生动形象的福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为从乘法的意义出发,进行编制乘法口诀提供了实物模型。在问题之后教材将5个5连加的计算过程依次呈现出来,并用箭头表示累加的过程,由学生在方框中填出得数,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得数的由来,为编制乘法口诀积累感性经验。最后,将点子图(乘法的矩形模型)与相应的乘法算式、乘法口诀对照编排,用点子图为乘法口诀赋予直观意义,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体现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第二题由人民币图列出算式,并应用乘法口诀计算出得数,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用数数或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口诀的记忆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诀,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学习前两句的基础上尝试独立创编其他三句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达到熟记成诵,应用自如。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通过记忆口诀,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探究、比较等活动积累编制口诀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4.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积极丰富的学习情感,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难点:在编写、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微课 教学设想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学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列出乘法算式,本节课采取“扶----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三中七年级(下)第一次课堂练习数学试卷 一、选择 1.下列各组线段中,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1,2,3 B.2,3,4 C.3,4,5 D.4,5,6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x2?x4=x8B.x3+x3=x6C.(﹣m)2?(﹣m3)=﹣m5D.(a3)3=a6 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它的边数是() A.9 B.10 C.11 D.12 4.将长度为3cm的线段向上平移20cm,所得线段的长度是() A.3cm B.23cm C.20cm D.17cm 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6°,那么∠2等于() A.56° B.68° C.62° D.66° 6.当m是正整数时,下列等式成立的有() (1)a2m=(a m)2;(2)a2m=(a2)m;(3)a2m=(﹣a m)2;(4)a2m=(﹣a2)m. A.4个B.3个C.2个D.1个 7.如图,DE∥BC,CF为BC的延长线,若∠ADE=50°,∠ACF=110°,则∠A的度数是() A.60° B.50° C.40° D.不能确定 8.在四边形ABCD中,∠A=∠B=∠C,点E在边AB上,∠AED=60°,则一定有() A.∠ADE=20°B.∠ADE=30°C.∠ADE=∠ADC D.∠ADE=∠ADC 二、填空

9.计算(﹣a4)2的结果为. 1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11.计算已知:3×9m×27m=321,则m的值是. 12.若24=x2,则x= . 1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6cm,则它的周长是cm. 14.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20°,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是. 15.如图,直线a与直线b交于点A,与直线c交于点B,∠1=120°,∠2=40°,若使直线b与直线c平行,则可将直线b绕点A逆时针旋转°. 16.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3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东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等于度. 17.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3等于度. 18.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依次是各边中点,O是形内一点,若四边形AEOH、四边形BFOE、四边形CGOF的面积分别为4、5、6,四边形DHOG的面积为. 三、解答(共64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 5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

5的乘法口诀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内容。 2.教材地位及作用 “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并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之前,刚刚认识了乘法,对于乘法的应用还不能掌握,多是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来得到乘法算式。 二年级的孩子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还不够,需要所学内容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才能让其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方法 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画面,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将累加所得的数编写成乘法口诀,让学生轻松的经历口诀编制的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六、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说教学流程: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特点,对于生动、直观的语言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同时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根据此特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二年级的学生比较爱玩,于是我用复习做铺垫,迁移引入。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5的乘法口诀。这样设计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乘法口诀的编制不离开乘法的意义单纯的编制。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在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课件出示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课件出示一只手,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先说出加法算式;然后我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同桌两人共同编口诀。 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大胆采尝试让学生自己编口诀。 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 、5×4和4×5、5×5的口诀,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编写。 第四层次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第五层次运用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熟记口诀。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3、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1-5的乘法口诀测试

1—5的乘法口诀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 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4=5-4=3×4=3×3=3×3-2= 5×5=5×2=6+5=2×3=2×4+8= 4×4=1×5=8+8=5+5=4×5-10= 3×1=5+1=5×3=1×1=4×3+6= 2×2=4+3=2×3=1+1=2×3+5= 二、补充口诀。 ()十六三三()一四() 一三()二四()()得二 二五()()四十二()二十五 一二()()得一()得六 一五()一()得四()十五 三、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四十二四五二十二三得六一三得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4+2=4×2+□=4×3-□ 2+2+2+1=2×3+□=2×4-□ 3+3+3+2=3×3+□=□×□-□ 4+4+4+3=□×□+□=□×□-□ 3+3+3+3+1=□×□+□=□×□-□ 5+5+5+5+2=□×□+□=□×□-□ 五、看图列式计算。 3、 乘加算式:乘减算式: 4、 乘加算式:乘减算式: 六、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2)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多少 (3)2和5相加得多少(4)2和5相乘得多少(5)2个5减去4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2、 个 枝 1 、

1、 一笼装5只鸡,3笼共装了多少只 2、 一间屋里有4只小狗,一共有多少只 3、如下图:冬冬从第1棵树跑到第5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 附加题 1、请在 2、 3、7、6、10、12、5中任选三个数,写出四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2、()里最大能填几 ()×4<205×()<22()×4<15 ()×5<213×()<103×()<153×()<16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摆实物,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使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同20以内的加法一样重要,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除法所必备的知识。 二、说学情: 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一方面是因为5的乘法口诀容易记,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习2-4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已经初步知道了口诀的意义、来源和用途以及编口诀的方法。所以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升,在编乘法口诀时留下一些口诀让学生模仿着编,经历自主编口诀的过程,进一步领会口诀的含义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的来源和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使用口诀准确地实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编写5的乘法口诀,理解并掌握口诀。 难点:能够用口诀准确地实行计算。 五、说教法 1.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物理试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物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B.该实验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高度有关 C.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 2 . 小明用一个滑轮组把重物提起了0.5 m,绳子的自由端移动了1.5m,则小明所用的滑轮组可能是图中的哪一个? A.甲B.乙C.丙D.三个都可以 3 . 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轻质弹簧至图甲所示位置,松手后,木块最终停止在图乙所示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压缩过程中,长度变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B.木块被弹簧弹离后的瞬间,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木块将立即停止不动 C.木块从被弹簧弹离至停止前的过程中,速度减小,縻擦力不变 D.图乙中,木块受到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4 .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5 . 如图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的健身者踩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静止皮带上,用力向后蹬皮带,可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若皮带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脚的摩擦力为f,则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是皮带运动的阻力 B.人的重力与皮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对皮带做功,其做功功率为fv D.人对皮带不做功 6 . 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水蒸气顶起水壶壶盖的过程 7 . 如图,用汽车从湖中打捞重物,汽车通过定滑轮以恒定速度缓慢牵引水下圆柱形重物,从重物开始上升计时,下列表示其重力势能Ep,水对其底部的压强p,汽车的拉力做功的功率P,浮力对其做功W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杭州听课记录) 时间:5的乘法口诀 学校:浙江树人大学 课题:5的乘法口诀 执教:宋健泳(湖州) 教学过程: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乘法口诀 师:学过乘法口诀吗?能背上几句吗? 生:…… 2、揭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谁会5的乘法口诀 生: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3、师:会读会背还不够,还要知道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理解的意思用用具摆一摆三五十五。生1:。。。。。。。。。。。。。。。 生2:。。。。。 。。。。。 。。。。。因为三五十五代表3个5相加,所以摆三行,每行三个? 师: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 生:三个五相加。 根据回答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师:四五二十是什么意思,你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

生1:。。。。。。。。。。。。。。。。。。。。因为四乘五表四个五相加。 师: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生2:四乘五等于20,5乘4等于20 师:小组内说一说其它口诀的意思。 生1:五五二十五是五个五相加等于25,用乘法算式是5乘5=25 生2:二五一十就是两个五相加等于10,用乘法算式是2×5=10 生3:一五得五就是说只有一个5那结果也就是5,用乘法算式是1×5=5 4、寻找规律 师:打开课本中间黄色的方框,把黄色的方框里的乘法口诀填一填,一边填一边想有没有规律。生1:我发现了每个数都是大起来的。 师:怎么大起来的? 生2:是一个一个大起来的。前面是1再2、3、4、5 生3:后面的这个数是5个5个增加的。 师:为什么会5个五个增加。 生4:因为前面是一五,后面是二五,比前面多了一个五。 生5:一五表示一个五,二五比前面加了一个五。 6、运用规律背口诀 师:有了这样的规律之后,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口诀背出来呢? 师: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师:谁能倒着背? 7、对口令 师:老师报前半,你们说后半?一五….二五….四五….. 师:同桌之间互相对对口令。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试题苏教版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3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1)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jùn______逸;其干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zī百态,情趣盎然。漫步于青青竹林之中,便觉神清气爽,心kuàng神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yě了人的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2)江南的古镇,猛一看都很破旧,但是她的文化 (沉淀/积累)大多就是在这里。古色玲珑的门窗,精雕(细琢/细作)的lòu空,低眉yín诵的香樟,俱是nài人寻味,那小船泊在静静的两巷间的绿波上,装上货物,慢慢地摇荡。沉浸在这古镇的文化里,zào动与迷茫的心慢慢变得宁静(淡薄/淡泊)起来。 ①请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词语填空。②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2.默写古诗文名句。(20分) 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蒹葭苍苍,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惠崇<春江晚景>》) ⑤晓战随金鼓,。(李白《》) ⑥,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⑦,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名著阅读。(5分) (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讨好他们,格列佛有时躺在地上,让他们五六个人在手上跳舞,也允许孩子们跑到头发里玩捉迷藏。 B.大家公认,财政大臣佛利姆奈浦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比全王国任何一位大臣至少要高出一英寸,而格列佛认为内务大臣瑞颛沙的本领仅次于财政大臣,其余的官员们则彼此不相上下。 C.候选人员要一会儿跳过横杆,一会儿从横杆下爬行,按照表演的敏捷性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他们会被从高到低地依次获得红丝线、绿丝线和蓝丝线的奖励。 D.由于身高超过他们,比例为十二比一;按照这个比例,皇帝规定每天供给我 (格列佛) 足以维持一 千七百二十八个利立浦特人的肉食与饮料。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我本节课讲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里《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诀内容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计了生动直观的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以五福娃套装礼盒事例设计了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由加到乘的概括过程,从而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知道编制口诀的方法。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1.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让学生通过数

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展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出示课件)请你填一填。 6+6+6+6=()×() 2+2+2+2+2=()×() 4+4+4=()×() 2.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而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则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今天呀,老师就把这几个小伙伴给同学们带来了。 (出示课件)一盒有多少个福娃?生:5个。 3.(出示课件5盒福娃)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要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福娃,可以几个几个的数? 师:将2个5、3个5、4个5、5个5想加的得数填在空格里。 分别说出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 (二)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需求。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7课时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西师大版(2018秋)

说课设计: 第7 课时 5 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学习了1到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因此,这部分内容 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课教材首先用小棒摆五边形,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列表得出几个 5 相加的得数,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 3 个: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编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 5 的口诀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 5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能运用 5 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体验数学的价值 2. 激发学生学习5 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 5 的乘法口诀。 三、说教法学法。 接着,我说说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静心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学习方

法,把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我想采用以下八个环节:(一)新课导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四)达标反馈(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口诀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摆五边形的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对话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用5个5个地加,也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就用前面学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 一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 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最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来的?让学生领会求几个相 同加数和的计算用加法是很麻烦的,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能算得又对又快,于是产 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5 的乘法口诀。 [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逐步归纳出乘法算式,从而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下一环节探究 5 的乘法口诀做好了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能轻易地突破难点,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在摆三个五边形用多少根棒写成一个乘法算式3X 5=15后,问学生:“你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学生可能会说:“3 乘5等于15或三五十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3乘5等于15是算式的读法,三五十五是乘法口诀。那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

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3、4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 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卷课堂练习题

【课外训练】 1、小明第一天看了一本书的 4 11 ,第二天看的相当于第一天的 3 2 ,小明两天有没有看完这本 书?为什么? 2、一辆卡车每千米耗油1 10升,照这样计算,行 5 6 千米耗油多少升?行10千米耗油多少升? ★3、一本书36页,第一天看了2 9 ,第二天应从第几页看起? ★★4、一条路100米,第一天修了这条路的1 2 ,第二天修了余下的 1 3 ,还剩这条路的几分 之几没有修? ★★★5、计算:1+3+5+7+……+199 2+4+6+8+……+200 练习五 【知识要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课检测】 1、计算。 15 16× 20 21 × 1 5 9 10 × 2 3 × 5 6 5 33 ×22× 1 2 2、列式计算。

①37 与23 的积的21倍是多少? ②一个数是32 的19 ,这个数的45 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6 米,宽是25 米,高是38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课外训练】 1、计算。 316 ×34 ×827 ★ 12 ×23 ×34 ……×99100 ×100101 2、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1100 千米,某织布厂有800台这样的织布机,1分钟能织布多少千米? ★3、一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 几分之几? ★★4、一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是34 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1、 分数乘法应用题 练习一 【知识要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和解答方法。 【课检测】 1、一本书100页,看了14 ,看了多少页?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5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乘法口诀从小到大的顺序,而是直接从中间5的乘法口诀开始学。把5的乘法口诀做为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对5个5个地数比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经历,同时也易于凸现乘法口诀的教学。5句乘法口诀不会太多,也不会少,当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6等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形象与逐步归纳相结合来组织教学。 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含义,感知口诀的基本特征; (2)、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 (3)、体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好处; (4)、在经历编、记、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本班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接触,但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编制口诀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口诀还不是很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难点是: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问题引入初步体验——借助基础探究口诀——熟练口诀灵活应用——总结全课适当延伸等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问题引入初步体验 我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做眼保健操来引入新知,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二、三、四、五天要做几次操。 学生可能会用1天1天地加,也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如果用加法计算,就用上节课学习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最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让学生领会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51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会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2.通过展示的国旗来引导学生认识五的乘法口诀,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知道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突破重点。 难点:根据观察红旗,写出乘法算式并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引导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15面小国旗(自主制作)。 一、情景导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4+4+4+4=()×() (2)5+5+5+5+5=()×() (3)5+5+5=()×() (4)2+2+2+2=()×() 2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西游记》嘛? 生:喜欢 师:好,老师也非常喜欢《西游记》。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遇到了很多的妖怪,一个人打不完。怎么办呢?聪明的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就变出了五只小猴子。又拔了一跟,又变出了五只,他连续拔了五根,每根都变出了五只小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 师:(提问)老师的故事讲完了,问题来了。孙悟空拔了五根毛,每根毛变出五只猴子,那一共变出几只猴子呢? 生:25只…..20只…. 师:好有的同学说25只,有的同学说20只。那到底是多少只?老师先留一个悬念。只要你把今天的本领学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的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加油!来学习今天的5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出示道具(红旗),让同学们数一数红旗上有几颗星星。 师:(提问)老师这里有一面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出示其一)同学们请睁大你们的小眼睛,数一数红旗上有几颗五角星。 生:5颗。 师:5颗。也就是几个五? 生:一个五。 师:一个五?那有哪个小朋友知道,一个五用乘法算式如何表示? 生:…………………….

课堂练习试题(附答案)

课堂练习 第1课时 1.下列立意不新颖的一项是() A.有篇作文《人一定要往高处走吗?》的立意为:只要能达到自身发达的目的,暂且往低处走一走也无妨。 B.对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作,有篇作文《人生的选择》的立意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想建立累累战功,由士兵当将军;有的人想效仿比尔盖茨从事高科技,发财致富,而我只想当一个平平凡凡的教师,这是我的最佳选择,我的最佳答案。 C.以“水”为话题写作,有篇作文的立意为:由水联想到全国军民抗击洪水所谱写的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由此想到整个中国历史和水的联系,大禹治水,李春架设赵州桥,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旧社会一淹就是大半个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兴水利,疏河道,造大坝,建小浪底、三峡工程……于是作者提炼出“中国的历史是水”的抒情主题。 D.有篇作文《良师》的立意为:张老师认真批改作业,带病参加工作,经常找学生谈话,沟通思想,教我们如何做人,是我们的良师。 答案:D 2.读下边的材料,从下列选项中找出立意最准确的一项() (1)一秀才被一条小沟挡住去路。他翻开书仔细看,却怎么也找不出过沟的方法。一老农告诉他,跳过去就行了。秀才听了他的话,双脚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在沟中。老农说,不那么跳。说罢,他单脚起跳,一跃而过。秀才看了埋怨道:“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该说跃,不能说跳。” (2)湍急的河上有一位哲学家和船夫乘小船过河。哲学家说:“船夫,你学过外语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你研究过历史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摇摇头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你学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一阵狂风把船吹翻了。船夫说:“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将失去整个生命!” A.人贵有自知之明。 B.在别人遇到危险时不能袖手旁观。 C.妄自尊大没有好下场。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E.知识分子不应轻视劳动人民,应虚心向他们学习。 F.理论知识若不和实践结合,便是无用的知识。 答案:F 3.分析下面短文的创新表现。 学会选择 在山谷中有一群天使,她们决定各种的花开成什么颜色、什么模样。有一朵美丽的蓓蕾,是天之骄子,特别蒙受天使们的照顾,天使们决定让它自行决定要开成什么颜色、什么模样,让它有自由的选择。没想到,那朵蓓蕾因为选择太多了,最后什么也决定不下来。在花季过了之后,天使们在山谷中发现了一朵未开放便枯死的蓓蕾,不曾体会开花的滋味,更无法散出芳香。 走在人生的路上,总是要面对许多路口,这时我总会想起这个故事,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选择,不要在矛盾中停留太久,要勇往直前。 别让犹豫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那样反而开不了美丽的花,不是吗? 答案示例:这则短文通过一则寓言故事来说明要学会选择,不要犹豫,不仅将道理讲得清楚明白,而且也形象感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给下面这则材料续写一个点评式的结尾。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大袋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仅给他们每人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地抱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 它们又往前走了很远也再没有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5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乘法口诀从小到大的顺序,而是直接从中间5的乘法口诀开始学。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是因为学生对5个5个地数比较容易理解,又有生活经历,同时也易于凸现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 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其他的乘法口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3个: ①让使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知道编制口诀的方法。 ②使学生记住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概括并记住5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讨论、动手操作活动的学习方法,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诀,(三)、实践运用,巩固深化,(四)、总结提炼,课后延伸。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口诀活动的兴趣,我直接利用学生身体上的一部分“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手,并提出:“5个小朋友都要画一只手在纸上且一个手指都不能少画。”这一设计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初步感知5个5个的含义,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而且又是运用了自己身体上的一部分,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可能会用5个5个地加,也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就用前面学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最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来的?让学生领会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用加法是很麻烦的,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能算得又对又快,于是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学习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初步掌握5的口诀。 2.能准确熟练地使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并且会用五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5的口诀,能准确熟练地使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并且会用五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2+2+2+2+2 2. 读出下列乘法算式,并说出它表示的含义: 4×3读作:(),表示()个()相加, 或()个()相加。3×3读作:(),表示()个()相加。 5×2读作:(),表示()个()相加, 或()个()相加 7×2读作:(),表示()个()相加, 或()个()相加。

(二)新课讲授 1,多媒体出示手的谜语。 2,从生活出发,我们的手每天都要用到,不过我们却不知道我们的身体也有数学。多媒体出示手的图片。 3,一只手有多少根手指呀?同学们会一起说5根,紧跟着提问,一只手有几个五?一个五!那么用乘法表示的话是? 1*5或5*1.出示口诀:一五得五 4,紧接着出示2只手,3只手……5只手。并且让孩子们总结出口诀:二五一十,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并且 让孩子们说出每句口诀的含义。 5,多媒体出示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6,大家齐读口诀。 7,出示练习 一五() 二五() 三五() 四五()

五五() 8,然后通过闯关活动,加深对5的口诀的记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 知识拓展 算一算填一填说一说: 5×2+5=()5×3+5=()()×()+5=25 ()×()= 20 5×3=()5×5=()

(新)江苏泰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

江苏省泰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我曾躺在扬子江边的大堤上,静听江涛拍岸的声音。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 ch è( )的清溪,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倒y ìng ( )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tu ān ( )、奔腾在崇山狭谷之间的险滩。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形成了茫若无y á( )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摘自黄药眠《祖国山川颂》)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近日,我市举办“书香溢马洲”闪读活动,闪舞、闪读、闪歌三个环节吸引了近100名文化志愿者报名参加。 B .《丑孩》是中国农村版《淘气包日记》,是一部献给大人也献给孩子的苦难小说。 C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D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如愿以偿.... ,考上了北京大学。。 B .一些沿海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现在的景象日新月异,和内地相比真可谓世外桃源.... 。 C .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 ,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D .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 ,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为川者决之使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恶务本。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⑤山水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之常物,如《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蝉、猿的悠然自得写出山的生命力;《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面月光、水中月影突出水的静态美。 5.名著阅读。(6分)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