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书籍设计中特殊材质的运用

浅谈书籍设计中特殊材质的运用

浅谈书籍设计中特殊材质的运用
浅谈书籍设计中特殊材质的运用

浅谈书籍设计中材质的运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书籍一样不可或缺。在这个追求美的时代中,书籍设计的重要性也自然的突出出来。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伴随着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在将知识传播给读者的同时,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因此,好的书籍不仅仅提供静止的阅读,更应该是一部可供欣赏、品味、收藏的流动的静态戏剧。

对于书籍装帧设计,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和想法,有的注重色彩的使用,用抽象的图形和个性的色彩来表达书的内容,有的注重造型的完整来述说一本书的故事。从书籍装帧的完整意义上来说,没有书籍装帧就不可能有书籍,这甚至是精神离不开躯体一样,即使把书籍装帧狭限在美术范围内,没有书籍装帧,书籍也将流于简陋而缺乏美感,白纸白皮的形貌是不难想象的。但是,好的信息犹如美味一样,需要好的环境和好的盘子盛装才会给人以享受,书籍书籍装帧中材质的运用犹如好的环境,对于书籍的信息表达一样重要。

第一章书籍制作中材质运用的发展史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和材质。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式和一种特殊材质。(一)甲骨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后来虽然在陶器、岩石、青铜器和石碑上也有文字刻画,但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故不做详谈。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文。古巴比伦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版上,再把黏土版烧制成书。

(二)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

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

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

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

会的用品。

(三)竹简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

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

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

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四)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

致相同。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缣帛作为书写材

料的记载,《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字诂》中

说“古之素帛,以书长短随事裁绢”。可见缣帛质轻,

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

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

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①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古籍善本卷》,北京出版社,

2002。)

(五)纸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

现了纸。《后汉书?蔡伦传》中载:“自古书契多编竹

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古人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所造,其实在他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技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品。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化,它又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当时古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用纸莎草制成,在很长时间内,西方很多国家都用这种纸。中世纪以后羊皮纸代替了它。羊皮纸的出现,给欧洲的书籍形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如果只强调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这一概念,来为书籍下定义的话是不够的。石碑刻有精美的文字,布局可谓考究,大多还装饰以纹饰,标题、正文、落款等内容形式颇有书感,但是,石碑过于庞大,不易移动和传播交流,与真正意义的书籍难以相提并论。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替代其它载体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②孙彤辉《书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第二章书籍设计中材质的个性化运用

人类的发展史,可谓是一部材质的发展史。翻开艺术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通过特定的材质体现各个时代文明水平和发展历程。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大工业时代以及今天丰富多彩的信息时代,每一次新材质的出现都会给人类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材质对于艺术行为而言,它既是可视可触的有形材质,也是可听可嗅的无形材质,甚至我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可以被定义为艺术的表达媒介———材质。它的概念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与延伸。艺术家选择材质首先是基于作品

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一切为如何准确有力地表达这一精神内涵去选择、去并置。其次,对这种材质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和设计者对材质的敏感性、使用它的水平及对材质是否具有个人独到的见解。材质所引申的意义不只是让我们去直觉地感受和简单的运用,而是要求我们对材质原有属性、材料新的功能和价值加以深层地认识和把握,使材料不仅能在视觉和功能的层面上攻写艺术和设计的含义,更在观念上为现代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在很多现代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合理而大胆的选择不同材料及对材质肌理的独特处理和贴切的组合,启示着人们对材质的大胆利用和勇于发现。

当我们为一本书籍设计的美所感动时,往往追问荡漾在书籍形态之上的美感来自何方?那贮藏在装帧形态之内的神秘征服力,散发出的无限情趣与诱惑,源头来自哪里?冷静分析就不难发现,虽然构成书籍装帧艺术之美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书籍设计材质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必定起着一种不可缺少的关键作用。

一本书给人的感受不仅来自于书籍自身的精神价值和精美的设计,同样,合理考究的工艺材料的选择、运用、组合,也能产生强烈的表现力。材料以肌理、质地、色彩的不同可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诱导读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应重视材料的视觉分量,与手指之间的冷暖感觉。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肌理效果,有光的、无光的、粗糙的、细腻的;有冷的、有暖的;有软的、有硬的。材料在视觉上、手感上都必须与书籍的内容在本身的意识形态上达到统一。

第三章纸张材质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

在现代的书籍设计中,以纸张作为书籍主要材质是最常见的了。是因为它更方便,材料本身的成本也相对最便宜,且对批量印刷和传播最为实际和广泛。

以纸张为表达形式的装帧材料之美,也是一种工巧之美.我们从“绢纹”、”蜡纹”,“毡纹”。“岩纹”等特种纸表面凸凹而有序的肌理中,从”星光透明”、”纱影”、“彩虹”等半透明特种纸的朦胧和奇妙中,从“金银箔”、”金银丝卡“等特种纸的光泽上,从”典雅系列”等手揉般的无序粗野的皱纹上,都可以看到人类在造纸工艺上的无所不能。

当今的特种纸工巧之美,充分体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中国古代名言所要表达的内涵。装帧材料的工巧之美,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无穷智慧,体现了人的智慧与天、地、材共同凝聚的成果,在它的美感中,我们欣赏到了天然与人力天作之合的结晶。

在成本许可的条件下,纸,尤其是特种纸,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纸的特征、纹理、色质、克数、印刷效果,对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令人惊叹不已的。在书籍材料的设计中,纸张和印刷工艺都应该作为思考的要素,纸张本身的特性有助于更充分的表现设计意图。运用不同的纸张或不同材料的组合、配置,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更好、更完美的实现视觉及触觉的传达,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视觉与强烈的触觉效果,从而使书籍的知识性和艺术性的信息传递量得到增殖。(③芦影《平面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书籍装帧的工巧之美,不仅体现在印制与装订工艺上,而且也体现在装帧材质的工巧之美上。今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已经认识到材质本身工巧之美的魅力,把材质的工巧之美,融入在书籍装帧的整体美感之中,成为装帧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过去,设计师常常抱怨我们的书不如发达国家的漂亮,装帧材质的落后确实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我国经济的腾飞极大地促进了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这种促进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装帧材质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越来越接近,我们的一些优秀图书的装帧材质之精美,甚至赢得西方出版家的称赞;其次,装帧材质的现代化,促进了书籍装帧设计观念的升华,我国书籍的装帧材料越来越讲究档次,讲究品位,讲究材质的文化内涵。材质已经成为表达书籍装帧设计创意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物质的不断丰富,从根本上改变着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面貌。

材质之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不能无限夸大。要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需要训练和修养的积累的。但设计师们必须承认材质美,它是可以独立存在,并在一般情况下成为构成艺术作品美感的基础形式,装帧材质的美,虽然也属于最初级的审美,但是,同样也是构成书籍装帧设计之美的基础要素之一。(④《印刷之光--光明来自东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第四章特殊材质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

现代书籍设计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材料化,用于书籍设计的材质不仅有纸材,还有塑料、金属、木材、织物、皮革等。各种材质的质感、色彩、肌理能表现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动。那种以绘画形式的封面和千篇一律的正文版式为基点的装帧只一个外包装。书籍设计应包含:书籍形态策划、信息内容编织、视觉图文构成、纸张工艺的设定……从“皮肤”到“血肉”的三次元的有条理的体现,以往的观念割裂了外表与内在的呼吸关系。书籍中材质的运用往往是决定整个书籍给人信息表达的基本形态,制作书籍的材料为书籍的使用者提供了第一环境。犹如一道美味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总是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千差万别的书籍制作材质,更是会赋予书籍不同凡响的效果。

书籍设计中特殊材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质的“个性”选择和运用会给整个书籍以一种特有的“气质”,把这样的书籍呈现读者面前会让读者有全新的阅读感。我个人认为特殊材质在书籍设计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

1.增强书籍的阅读新鲜感。主要是体现在读者面对传统的纸制书籍早已经厌倦了,有了不同的材质的书籍可以叫读者有面对新鲜事物的惊奇感觉,有助于增强阅读的快感。

2.有助于书籍本身的信息传达。书籍的设计虽受制于内容主题,但绝非狭隘的文字解说或简单的外包装。设计者应从书中挖掘深层涵义。觅寻主体旋律、安排节奏起伏,在时间艺术中体现空间感受;运用理性化的意识捕捉住表达全书内涵的各类要素;到位的书籍形式、严谨的文字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时间感受的余白、合理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材料运用……构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新观念、新形态。现代书籍多是以廉价方便的纸作为材质,它的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是致命的。它只能从版式创意上给书籍内容以表达传递,不能叫读者从书籍的外在形式上有所感受。而特殊的材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办到。比如说书籍本身的内容是佛教的经文,那么运用玻璃和木制的材料就更能体现佛家的清净自然的意境。不同材质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皮毛的柔软、温暖、女性气息浓;金属的坚硬、冰凉、时代感强;布的朴实、温馨、怀旧;木头的中性、古朴、沉稳;玻璃的清透、轻

盈、神秘。好好的理解材质利用材质,往往能为设计锦上添花。冯骥才的《灰空间》一书,设计师设计的非常简洁,没有任何插图,只有左下角书名和作者签名,但是此书给人的感觉却很厚重并且高档。其关键就在封面所用的有肌理的艺术纸张上,感觉空灵却不单薄。试想大片的留白空间,如果运用在普通的铜板纸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然,相对普通纸材质它们的成本和便携性就不够了,但作为礼品书和发行量较小的书籍完全可以改变书籍的材质。从视觉本身的意识形态改变,突出“书”自己的特性。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3.材质能满足书的功能性。我看到一则有关新闻,说有一家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浴室读书用的塑料制书”。这些书如果被水沾湿也不会撕破,页面不会黏上。

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塑料的特性和浴室书的要求不谋而合。其实这种从功

能出发选择材质的范例很多。比如婴

儿用的布书,全部由各色布手工制成,

内页图画都具有立体效果的布画,图

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婴儿喜欢撕

扯书页,对书的信息量要求不大,但

对安全性要求很严。布做的书耐撕扯,

柔软而安全,视觉效果好,宝宝翻看

也方便。(⑤黄余田论文《书籍设计

的立体之美》第四段)

许多优秀的装帧作品,在读者面前都

很“抢看”,更是“耐看”的,它们的形

式美感能将读者引入更深一层的遐想之

中。要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就要追求文化

内涵和艺术上的高格调。书籍装帧设计是

一种“命题作文”,它的形式材质从属于

书的内容,又不能直观地再现内容;它不是现实生活的模拟,也不是书的内容的具体图解。想在一幅有限的画面内,跟读者说明白书稿的全部内容,这是不现实的。装帧设计的审美创造活动难度也就在此,它有相当的被动性,必须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也就决定了装帧设计的特殊形式:以最明确的材质来创造最大的视觉空间,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所以讲,要在书籍设计中运用好材质。只有把材质和书本身的内涵和价值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的,符合读者审美的书籍装帧设计来。

浅谈书籍装帧中的设计

浅谈书籍装帧中的设计 书籍排版是平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以P(面)为单位,在书籍排版中,每一个版面都是由不同大小的文字、图注以及表注等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组成的。但是在同一本书刊中,正文字号大小、行距和行长等必须是统一的,要保持版心的一致性。处理好标题、页码、正文、注文和图注以及表注相互之间的关系,使组成的版面主次分明、协调、美观、可读性好。 版式设计 书籍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核心部分,读者与书籍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版式的基础上的,阅读也是通过版式来实现与读者接触与沟通的。一个好的版式设计不但能便于阅读,更重要的是版式的艺术处理要融人书籍的内容表现,体现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所以,从根本目的来说,书籍版式设计比封面还要重要,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这使得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版式在中国传统的书籍中采用的竖(直)排形式,就是文字自上而下,行序自右而左。自从20世纪前后欧洲的横排形式的书籍版式形式传人中国,书籍版式采用横排日益增多,现在除了古籍和少数不宜横排的书籍外,大部分出版物都采用横排的版式。它的文字字序是从左而右,行序是从上而下,这样的版式更适合人的生理习惯与阅读。 版式的设计总的来说,要做到两点:一是版面的“易读性”、内容的“可读性”、图片的“可视性”,也就是说,书籍的内容要如实艺术地表现出来,符合读者阅读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戛二是版面要富有“艺术性”,版面不仅要做到“易读”,

而且还要“美观”,不仅字迹清晰,便于阅读,还要通过设计为读者营造一个愉悦的读书氛围,使读者享受读书的快乐。 封面设计 创新与发展是现代设计的灵魂。面对今天数万种繁花似锦的图书,传统形式与现代形式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为创新、发展获得强有力地表现力和感染力。当人们在谈及优秀的装帧设计时,往往自然而然地用封面设计取而代之。封面是整本书籍的门面,封面设计做的好,很容易吸引读者,相反,如果封面设计做的不到位,就算是书籍内容再精彩,没有读者去翻阅,也不能算是一本成功的书籍。 不管封面本身用什么手法表现,它必须服从这本书的精神内涵,服从装帧的整体效果,而不能唱独角戏。我们知道,一本书的整体并不是由一个包封,一个封面,一个环衬所能囊括的。而在它们的下面,存在着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就是具体反映书籍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版面设计、插图、字体字号的设计,要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设计工作者所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环节,任何优秀图书的设计都不能逾越这环节。所以,应当使它们互相配合,统筹考虑,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同时各部分又占有各自的位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装帧艺术是版面设计艺术、插图艺术、字体艺术和封面设计艺术的综合工程,而封面设计又首先在塑造整体形象上起着关键作用。 书眉的设计 页眉是在版心以外天头附近的空白处表述书名、部、章、节标题的简单文字。通过页眉可以了解书页与其所在章、节的关系,方便了读者的翻阅。

书籍设计中的材质选择

书籍设计中的材质选择 摘要: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思考行为。本篇文章由古及今,对书籍设计材质的演变进行细致的论述,与此同时运用丰富的实例,体现材质的选用对把握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设计者更加意识到只有掌握了对书籍材质的正确选择,才能把看似单一的文字载体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才能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作品的同时领略材质的美感,使文字作品在材质美的衬托下令其升华。 关键词:书籍设计;材质;形式;应用 Selection of material in design of the book LIU Xi-sheng (Shenzhen Polytechnic , Shenzhen 518055) Abstract: Design of the book is a kind of action which is integrative advisement. Articles from antiquity to today, process for painstaking discuss as per material of evolvement of book design and handle with large number of illustration to explain some important function . Furthermore, designer will understand that is important for choose the material. Thus, reader will taste the art not only in writings but also in material. The material should make the works sublimation gradually. Key words: book design ; material ; modality ; Selection ; application 书籍是人类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文化永恒的生命体。每当人们手捧读物逐页翻阅时,柔软或坚硬的外观、亮丽或素雅且独具个性的装帧材料,在不经意间给读者带来种种书籍内容以外的感受和联想。这就是书籍材质带给我们的阅读之美,一种情操的陶冶,一种生活的感悟,一种对世界重新的审视与认知。书籍是由封面包裹着的,只有打开它才能了解它的主题。它又不同于图片,能够直观地被很多人理解和接受。读书完全是个人的事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眼睛和手总是要不停地处于运动之中。所以我们说,一本书是两方面结合的产物:即体现个性的设计方式又体现个性的书籍内容。[4] 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思考行为,它不仅考虑书籍的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字体、图像、饰文、空白、线条、页码、版权等方面,同时对材质的选择也是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材质,简单的理解就是指材料的质地及其质感,是我们视觉所感受到的一种外观现象。它是把材料本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以此让读者在欣赏文字作品的同时领略材质的美感,使文字作品在材质美的衬托下令其升华。自古以来,文字是构筑信息形态的基本元素,

浅谈书籍的封面设计

万方数据

浅谈书籍的封面设计 作者:徐冲 作者单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名: 文学与艺术 英文刊名:WENXUE YU YISHU 年,卷(期):2010,2(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沈斌广告装潢设计 2.高空.周臻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李冰思想符号的延伸——论文字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科技咨询导报2007,""(1) 书籍的封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具有其独特地位,其区别于其他平面设计种类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封面上不能省略和弱化书名,这也就意味着不能省略和弱化文字符号.书名文字最能代表一本书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的个性.通过文字的定义和特性来看,文字具有传达作用和传载人类思想意识活动的作用.这个作用决定了文字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不可省略和弱化的地位.文字符号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可以与文字符号本身的思想传达效果完美结合的.强调文字符号的重要作用并不排斥其余的设计要素,只有使这些众多的设计元素做到和谐共存,共同居于一个统一的形态之中,才能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2.期刊论文方静.FANG Jing在符号与艺术之间的文字游戏——《天涯》封面设计浅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 文字不单是一种表意的工具,象征的符号,在设计上来说,也具有"形"和"态"的属性.通过精心的构思,艺术化的组织,超越其外形表象,可以将文字以一种复杂化、多元化、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天涯》的封面设计利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和模糊性特征,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内含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创造出了独特的美感和形式. 3.期刊论文杨仲文.YANG Zhong-wen浅谈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23(3) 本文具体分析了文字和图形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期刊论文姚毅科技图书封面设计的味道-中国市场2010,""(39) 科技图书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个分类,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通过文字、图形、图像组合与色彩搭配,营造各种形式以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科技图书封面设计的重要特点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本文就科技图书封面设计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性进行了探讨. 5.期刊论文王静一浅论书籍中的封面设计-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艺术要求也不断提高.立意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起关键作用.封面设计的构图,是表达立意的语言.深邃的立意,只有通过完美的构图、精巧的造型才能体现出艺术效果. 6.期刊论文宋洋书籍装帧封面设计中的艺术技巧-致富时代(下半月)2009,""(10) 一直认为,阅读一本书,就好似看一部电影.有序幕、开篇、起伏、高潮、过渡、落幕,是类似于擅长商业大片运作的导演一手掌握的节奏.那么书的设计者也好似电影导演.如何使书的浏览更富于生趣?这是设计者始终要关注的,正因为此,设计书籍封面的艺术技巧的魅力也在于此. 7.期刊论文李至中国现代文学书籍封面设计探析-大众文艺2008,""(12) 书籍的封面谓之"书衣",书籍首先借由"书衣"向读者传达书本的信息内容,因此书籍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书籍封面设计的艺术特色以及其中主要的创作手法,重点分析了书籍封面设计中注重文字设计、简练概括的巴彩搭配以及以图解意地引导读者等问题. 8.期刊论文王媛桂林抗战书籍的封面设计-艺术探索2010,24(2) 抗战时期,桂林出版印刷业的繁盛,带动了书籍封面设计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或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通过对书名、作者名、出版信息等文字的编排和组织,形成形式感,达到封面设计的目的;或以图形、符号等为主,辅以必要和相关的文字,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并结合时代背景和书籍内容进行设计.总体来看,不管以哪一种形式为主要设计元素,均以简洁与朴素为主要特点. 9.期刊论文俞放.沈燕平衡对称在封面设计中的应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 由于书籍本身结构的对称性,因此,平衡对称广泛应用于封面设计中.文章详细论述了在封面设计中形状、颜色、主次、图片,文字及封面封底等的平衡对称的运用,并指出了平衡对称只是众多设计方法中的一种.如何准确地表现图书的主题思想,将设计者和编辑、著作者的想法有机地协调起来仍然是设计者的第一选择,设计方式只是实现此目的的手段而已. 10.期刊论文但丹.汪玲期刊封面设计中的情感思维-科技创业月刊2009,22(9) 封面设计中的情感思维影响着期刊的"第一印象"、"服务质量"、"形象效应".从情感思维能引起读者产生正面情感、影响文字内容表达、反作用于读者的特点来分析情感思维在期刊封面设计中的运用,并指出在运用中应注意控制设计者对情感思维的自我意识、把握大多数读者的情感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71633891.html,/Periodical_wxyys201002063.aspx 授权使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dbsdt),授权号:415df17f-bb44-4e6a-af7d-9e5800074d51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6日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 摘要: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本文从字体、图形、与色彩三个层面来对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当时的设计形式,并挖掘其潜在的艺术价值。 关键字:民国书籍;封面设计;视觉特征;艺术价值 一、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及阶段性特征 中国书籍的发展,至民国成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书籍形式甲骨文到竹与木连成册的“简策”再到丝织品和简牍的出现,至清时期已形成完备的书籍设计范式,逐步形成了“古朴典雅”极具中国韵味的特有形式;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重大革新。 1.1新旧交替时期 民国初建至五四运动前夕。此时期,由于西方思想和一些技术进入中国,文艺作品新旧杂陈,书籍艺术也出现新旧交错的面貌,许多书刊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装饰形式。“清末四大小说杂志”封面虽未完全脱离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小说插画样式,但与传统书籍装帧已有不同,俨然受到西方装帧设计的影响;另外,文房四宝、花卉鸟兽等也是当时常用来装饰书封面和封底的图案。这一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设计手段还不算成熟,属于民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期。 1.2繁荣发展时期 五四时期至七七事变。“五四”运动爆发,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传播,形成了大众社会的新时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变得异常活跃,书籍装帧设计渐渐脱离传统样式,开始向现代书籍的出版方式和设计形态转变。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艺术家创作风格精彩纷呈,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3稳步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中国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激起了全国人民民族意识高涨。因此在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写实主义、民族主义。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装倾艺术受时代条件影响,作为政治武器,摈弃了繁重的装饰,图案简洁、生动、立意明确,反映出了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积极的革命斗争精神 二、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点 2.1.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文字设计

[之美,书籍,材料]材料之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材料之美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材料是书籍设计和内容的载体,是书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而也获得了当代设计师的重视。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增加,材料工艺渐渐成了影响书籍审美的重要因素。因此,书籍设计应从内涵出发,配以恰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书籍设计内涵与形态的完美结合。 一、材料在书籍设计中的理念与创新 1.书籍设计的创新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开始追求审美意识。传统的书籍设计只重视封面设计和内容排版,可是大众要求书籍设计除了重视外在形态外,还要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有更多的个性审美艺术。因此,大胆的设计师,敢于打破纸质书籍的范畴,运用新型非纸质材料设计图书,通过皮革、塑料、金属、木头、纺织材料等媒介进行设计。新型书籍所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本图书,更是一件工艺品,满足日益有个性化需求的大众读者。 2.书籍设计中材料的特殊性能 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是信息传递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在书籍的设计中,合适的材料所体现出的性能可以被视为审美对象,书籍设计中通过创建材料产生的自然美,是图书设计与设计审美需求的完美结合。 在艺术设计中,不同形态特质的材料所展现的视觉或触觉,通过不同的途径所传递的真实感,就叫做质感。书籍材料的质感,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并引起共鸣。在吕敬人先生所著《书艺问道》中曾提出:“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的功能。”一件出类拔萃的书籍设计作品,无论是从护封到内封,还是从扉页到内页,都会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由于选择材料的恰当、合理而带来的独特体会。 3.特殊材质给书籍设计的独特质感 一本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会给人各种各样的触觉感受。材料表面特性对触觉的刺激性可以影响人的审美心理,在不同的材料表面上会产生不同的触感。 二、材料与书籍设计的应用 1.纸材也具有多样性 虽然现代制作书籍的材料多样,但是纸张材料仍然最为重要,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还能衬托出非常愉悦的气氛。 纸张可以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带给读者不同的空间感和视觉感。一张简单的纸,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折,能形成一个可开放性的空间,这个翻开的动作会让读者在无形中参与互

浅谈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1633891.html, 浅谈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 作者:谭美玲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2期 摘 ; 要: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信息流通渠道的多样化,书籍已不是信息流通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图书的装帧就成为吸引读者、提升书籍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高度发展,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使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多样化不断的更新,对封面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突破传统寻求新思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主动权,发挥独特性和创新性,才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关键词: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构图 中图分类号:J524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175-02 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一种传统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要想在局限的开本当中展现方寸之美,必须巧妙地运用各种构成元素,例:一根线、一行字、一幅插图、一个抽象图案等。把握整体来实现设计者的创意。这就需要设计者在对一本书进行设计之前应做到熟悉该书的内容、思想、风格等。从而概括主体,并按自己设计意图进行,往往仅阅读理解书籍内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深入角色、深入理解、换位思考,做到真正理解其含义和读者对其需求“悟之愈深,画之愈切”,才能深得其法,这也是书籍立意的基础。书籍的封面设计可以从创意构思和构图形式内外两方面入手。 一、书籍装帧——封面设计创意构思 创意构思的表现可以说是书籍的封面灵魂和思想,也可以说是立意的体现。所谓立意,即指封面作者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感受,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的想法。书籍内容也是封面立意的根基,对内容、主题理解的越深,在立意中就越有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服”方式的选择。合理恰当说服方式能影响读者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最佳效果。 (一)联想与想象 美学家王朝闻说:“联想和想像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联想与想象也就是视觉艺术思维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可把联想和想象分为,回忆联想和创意联想。回忆联想就是通过以往的方生过的经验和基础利用方法来从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形象。而创意联想就是要以点带面高度概括,冲破思维局限性。但并不是胡思乱想,任何的艺术创作联想和想象都是有特定的规律性,联想和想象如何应用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是大众能否接受和认可。一幅成功的封面作品,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封面的寓意,通过图形展开艺术联想。由表其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滴水汇成

浅谈书籍设计的视觉流程特征

浅谈书籍设计的视觉流程特征 发表时间:2011-09-22T08:39:17.20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华慧 [导读] 书籍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门类,它是以传达文化信息为主的传达设计。 华慧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人们在阅读一种信息时,视觉总是有一种自然的流动习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视觉流程往往会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方向感,它无形中存在着一种脉络,好似有一条流动的线,一股气贯穿其中,使整个阅读过程的运动趋势有一个主旋律。书籍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门类,它是以传达文化信息为主的传达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门类之一的图书设计也具备视觉流程设计的一切特征。 关键词:书籍设计;视觉流程 书籍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门类,也具备视觉流程设计的一切特征。比如,一本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走近它,拿起它,看封面上的书名,看书脊之后,再把书转过去看封底的设计,又翻过来看封面,继而翻阅图书。在翻动时,封面、环衬、扉页、正文都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在进行书籍设计时也应以视觉流程设计的原则为指导,考虑如何合理构图,安排整体的节奏和前后书页间的调性对比,从注意力的捕捉到最后印象的存留,形成诸要素在视觉运动法则规定下的时空定位。由于视觉兴趣作用力的区域优化,图形、图像、文字等构成因素的布局,信息强弱的方向性诱导,形态动势的心理暗示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视觉运动的某些规律。将这些规律应用于设计,形成了诸要素在视觉运动法则下的空间定位,即视觉流程设计。而且书籍设计在原本就有时间顺延关系的动态视觉传达中,除了每个单幅的页面本身需要考虑视觉流程外,按观看时间先后排列的各个页面之间就更需要考虑视觉流程的问题了。 一、书籍版面的视觉识认方式 1.影响阅读的因素 (1)可视性。白纸黑字效果最佳,米黄色纸印深灰色字阅读时间最持久。人的最佳阅读距离为30cm,识认最细线宽度为0.09cm,否则视觉分辨困难,所以7 级以下字不宜用。最大有效视角左右为160°,上下为65°,最适合眼球肌肉移动的视角度左右为114°,上下为60°,这些数据成为书籍设计的科学依据。信息接受与视觉认知效果成正比,视线移动快慢直接影响判读力的高低。 (2)注目性。当知觉受到刺激时所引起的注意程度,依据感 受与刺激强度影响,注目性愈高,感受愈强。根据崔斯曼的注意 力研究,区域识辨的基本特征是色彩、形状、大小、虚实、封闭。 (3)识认性。人们对文字的辨识,会受到认知因素影响,除靠已有经验知识避免错觉产生外,还有赖于字形的明显效果。如对 1.2.4.7的判断力要强于对3.5.6.8 的判读,这是因为后者形体过于接近,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据日本世原氏野的“数字字体粗细易读”研究发现,粗体直线形笔画比弧线形清楚,字越小时,直线字体越显得清晰。因此这些年来,简洁的中圆体一出现,立刻得到广泛的运用。(4)易读性。易读性是指易了解、读得快、又不易产生疲劳。易读性涉及方向、字级、字体、字间距、行距等组版方式,和印刷的效果,和读者所读的内容及阅读能力等因素有关。 (5)了解性。了解性是指读者在其知觉域内,对信息理解的反应。阅读时,并非逐字读,而是将单句组成文字群,人们对文字群的接受范围,称为“知觉域”。书刊文字信息的传达,运用迅速、简洁、易读的手法减少视觉疲劳及字群混淆现象,减少阅读障碍,使阅读舒畅,增加阅读乐趣。 2.营造阅读氛围 根据视觉形象将素材及条件做分类或简化的处理,降低阅读识辨的难度,提高读者的兴趣,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正文的陶醉状态,得到最佳审美享受。趣味性是好奇心的延伸,富于变化而有趣味的版面容易给人带来切不断的视觉效果。版面是书刊的“面孔”,书刊的外观及版面形式首先要能够被众接受。设计是对文字、图像等要素进行分析,预测估计清晰传达的可行性,除文字内容外,还要添加感性特质。 二、视觉的运作方式 自古以来中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及思考方式就有差别。东方人阅读诗书,是从上至下点头式直线阅读,连思考都沿“是”的直线进行;西方人阅读圣经,是从左至右的摇头式横线阅读,思考是沿着“why”(为什么)的横线进行的。而现代书籍,特别是在电子媒体出现后,人们开始排斥直线阅读,带来了跳动式及选择性的阅读。 1972 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休伯(Hubbell)和魏琴(Wiesel)经过研究指出,视觉角度仅为5°,但在检视搜索时,上下、左右可扩大达到60°。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形的观测,是按由点到线到面的运作方式进行的。视觉对光环、光点、轮廓、直线、边迹容易产生敏感,视觉系统传播信息的方式,是一站接着一站进行的,这种层层叠加的传递形式被称为阶序运作。 眼睛受制于生理条件,左右移动比上下移动要快和省力得多,由于视神经焦点集中在人视觉左侧方向,西方式横向的编排较符合视眼球生理运动及神经焦点运作,并且视觉流程与翻书方向也是一致的。东方式直排则行距要宽一些,以便提高阅读速度,弥补不足。 三、书籍设计与视觉流程设计 视觉流程既是一个视觉传达过程,也是一)个感知过程,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被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觉。设计作品要引人注意,最重要的是第一感觉。即在最初的10~15 秒钟的关键时间内对受众的视线产生吸引力。书籍设计应通过文字、图像、色彩等设计语言的编排及对比、统一、律动、新奇、夸张、反复、特异等手法的运用,以及各种表现技法和装帧材料、装订制作工艺,达到瞩目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既应加强艺术性以助于视觉捕捉,又不能用审美替代信息传达。 第二阶段:感知过程和信息传达。这是视觉流程设计的主体部分。要求将各种信息载体遵循视觉运动法则进行编排、组织与处理,表现形式的特点、传达内容的层次、体现流程的节奏,都需要清晰明确。信息载体在视觉上的要求是:形迹清晰可辨易认,次序循规合理;意义明确、易解读;节奏变化有致、悦目;个性特征突出、易记。视觉流程设计中最活跃、最有动力的因素应是一个贯穿整个视觉流程的视线诱导媒介,如借助形态动势、视觉方向延伸、指示标志、说明文字编排的指向等,使视觉按一定的方向顺利地运动,由主及次、由大到小,把设计的各构成要素次第地串联起来。 第三阶段:印象存留。这好像“压轴戏”,也像文章的结尾。不仅仅好的开头重要,结尾也同样至关重要。结尾部分应把人的兴趣推向

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种类与使用

?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种类与使用烫印材料是指在纸张、织品、皮革、涂布面、塑料类等封面材料上,用热压 方法烫压上各种图文所使用的材料,也包括各种烫印助粘材料。 用加热、加压方法将粘结材料熔融后,把各种金属箔等烫印到各种物品上, 取得理想的装饰加工方法,在我国已延续了几个世纪,在书籍封面上使用也有上 百年的历史了。我国最早采用的烫印材料是单张形式的金属箔和粉片,后来由于 印刷装帧事业的发展及装帧材料的不断更新改进,出现了电化铝、色箔等烫印材 料。这些物美价廉的新型材料,很快取代了纯金属箔类烫印材料。 (一)烫印材料的种类 1.电化铝箔 电化铝箔是一种在薄膜片基上经涂料和真空蒸镀复加一层金属箔而制成的 烫印材料。其包装形式为卷筒式。电化铝箔可代替金属箔作为装饰材料,以金和 银色为多。它具有华丽美观、色泽鲜艳、晶莹夺目、使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在 纸张、塑料、皮革、织品、涂布料、有机玻璃等材料上烫印。电化铝箔是60年 代中期由日本传到中国的,较早投入生产的有上海、北京、福建等地。30多年 来电化铝箔已成为一种人们所熟悉的装帧材料了。 ①电化铝箔的构成。电化铝箔是在12、16、18、20μm厚,500~1500mm 宽的聚脂薄膜(国内一般用16μm厚,500mm宽的薄膜)上涂布脱离层、色层、经 真空镀铝再涂布胶层,最后通过成品复卷而制成的。国产电化铝箔一般为4~5 层。 电化铝箔的第一层是基膜层。国内一般采用16μm厚双向拉伸的聚脂薄膜; 主要作用是支撑依附在上面的涂层和便于烫印加工时的连续动作。基膜层在烫印 过程中不能因温度上升而发生变形,应具有强度大、抗拉、耐高温等性能。 电化铝箔的第二层为脱离层。一般用有机硅树脂等涂布而成。主要作用是在 烫印(加热加压)后,使色料、铝、胶层,能迅速脱离聚脂薄膜而被转移粘结在被 烫印物体的表面上。脱离层要有较好的脱离性能,否则会使烫印后的图文模糊不 清、露底发花,影响烫印的产品质量。

书籍封面设计四个基本要素

书籍封面设计四个基本要素.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书籍封面设计四个基本要素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类的智慧积淀、流传与延续,依靠书籍。书籍给人们知识与力量。古人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而面目可憎也”。足见书籍作为精神食粮有多大的教育启迪作用。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载体的存在是不能没有装帧的。书籍的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应该说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装帧与它相适应。在我国,通常把书籍装帧设计叫做书的整体设计或书的艺术设计。 封面设计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与读者见面,第一个回合就依赖于封面。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好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徕读者,使其一见钟情,而且耐人寻味,爱不释手。封面设计的优劣对书籍的社会形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作为职业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对书籍的封面设计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封面设计一般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以及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 一、封面的构思设计: 首先应该确立表现的形式要为书的内容服务的形式,用最感人、最形象、最易被视觉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封面的构思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弄通书稿的内涵、风格、体裁等,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构思的过程与方法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想象: 想象是构思的基点,想象以造型的知觉为中心,能产生明确的有意味形象。我们所说的灵感,也就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与结晶,它对设计构思是一个开窍的源泉。 2、舍弃: 构思的过程往往“叠加容易,舍弃难”,构思时往往想得很多,堆砌得很多,对多余的细节爱不忍弃。张光宇先生说“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就是真切的经验之谈。对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形象与细节,坚决忍痛割爱。 3、象征: 象征性的手法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语言,用具象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也可用抽象的形象来意喻表达具体的事物,都能为人们所接受。 4、探索创新:

浅谈书籍封面的色彩美学

浅谈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美学 摘要:书籍的封面除具有保护书籍的功能之外,主要是通过其艺术形象来体现书籍的主题,反映其内在精神。它影响着读者对图书的认知和赞誉。色彩作为封面的视觉元素之一,常常先于图文拨动读者思想感情的琴弦。它与书籍的内容、性质、写作风格密切关联。本文通过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作用来探讨合理运用色彩,使其与立意、文字、构图和谐统一,以便充分发挥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视觉效应, 引起读者的深刻共鸣。 关键词:书籍封面色彩美学形式应用发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传播人类文化信息的最主要的载体,承载着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书籍装帧艺术是融合了各种元素的整体,色彩、图形、文字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书籍的封面设计作为书籍精美的装饰,也可以把书籍的内容高度概括成为形象。它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通常,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最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就是颜色了,其次才是图像和文字。“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有时我们购买一本书,不仅是因为书的内容,还可能为封面的优美而动心。由此可见,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封面除了以艺术形象来反映书籍内在精神外,它还肩负着特别的广告任务,读者很容易把视线停留在五彩纷呈的封面上。 色彩是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主要艺术语言,对于书籍封面意境和情调的营造更加多元化、准确化。色彩通过艺术形象的美反映出书籍的内容、性质,在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呈献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下先就色彩的美学特质简明说一下。 一、色彩的形式美 亚力士多德从美学角度提出:“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一个美的事物,它的各部分的都是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美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体现它们。”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形式同样要结合其构成形式来进行搭配。 (一)、色彩的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的构成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不同的对称形式,呈现不同的形态排列形式。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书籍封面上对称的色彩搭配给人以庄重、大方、安定、温和、安静等相对平稳的感觉,但是也容易使人产生平淡、缺少活力、呆板、单调、无味等不好的感觉。 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活泼、丰富、多变、有情趣、自主、生动的。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和方案(二)、色彩的比例与节奏 色彩的比例是色彩局部与整体之间大小、面积、长短的形态变化,色彩的比例在书籍封

[教材]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

[教材]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 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 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 书籍作为文字、图形的一种载体,是不能没有装帧的。书籍装帧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应该说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装帧与它相适应。在我国,通常把书籍装帧设计叫做书的整体设计或书的艺术设计。 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与读者见面,第一个回合就依赖于封面。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是一位不说话的推销员。好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徕读者,使其一见钟情,而且耐人寻味,爱不释手。封面设计的优劣对书籍的形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封面设计一般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以及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色彩和构图。 一、封面的构思设计: 首先应该确立,表现的形式要为书的内容服务。用最感人、最形象、最易被视觉接受的表现形式,所以封面的构思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弄通书稿的内涵、风格、体裁等,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构思的过程与方法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想象:想象是构思的基点,想象以造型的知觉为中心,能产生明确的有意味的形象。我们所说的灵感,也就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与结晶,它是设计构思的源泉。 2、舍弃:构思的过程往往“叠加容易,舍弃难”,构思时往往想得很多,堆砌得很多,对多余的细节爱不忍弃。张光宇先生说“多做减法,少做加法”,就是真切的经验之谈。对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形

象与细节,坚决忍痛割爱。 3、象征:象征性的手法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语言,用具象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意境,也可用抽象的形象来意喻表达具体的事物,都能为人们所接受。 4、探索创新:流行的形式、常用的手法、俗套的语言要尽可能避开不用;熟悉的构思方法,常见的构图,习惯性的技巧,都是创新构思表现的大敌。构思要新颖,就需不落俗套,标新立异。要有创新的构思就必须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二、封面的文字设计: 封面文字中除书名外,均选用印刷字体,故这里我主要介绍书名的字体。常用于书名的字体分三大类:书法体、美术休、印刷体。 1、书法体:书法体笔划间追求无穷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到的个性,且字迹多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具有名人效应,受到广泛的喜爱。如《求实》、《娃娃画报》等书刊均采用书法体作为书名字体。 2、美术体:美术体又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外型的规整,点划变化统一,具有便于阅读便于设计的特点,但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在这方面有所不同。它强调自由变形,无论从点划处理或字体外形均追求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变化丰富、个性突出、设计空间充分、适应性强、富有装饰性的特点。不规则美术体与规则美术体及书法体比较,它既具有个性又具有适应性,所以许多书刊均选用这类字体,如:《知音》、国外的《NEWYORK》等。 3、印刷体: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吸纳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规则,大大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力,而且借助电脑使印刷体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弥补了其个性上的不足。如《译林》、《TIME》等刊物均采用印刷体作为书名字体。 有些国内书籍刊物在设计时将中英文刊名加以组合,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如《世界知识画报》用“W”和中文刊名的组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刊名的视觉形象并

浅析儿童书籍的趣味性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儿童书籍的设计现状………………………………………………( 1 ) 二、儿童书籍的趣味化设计要求……………………………………( 2 ) (一)儿童的阅读心理……………………………………………( 2 ) (二)趣味化设计在儿童阅读中的作用………………………( 3 ) (三)趣味化设计与儿童书籍市场的开拓……………………( 4 )三、儿童书籍的趣味化设计表现形式………………………………( 5 ) (一)造型的趣味化设计………………………………………( 5 ) (二)色彩的趣味化设计………………………………………( 5 ) (三)图案的趣味化设计………………………………………( 6 ) (四)结构的趣味化设计………………………………………( 7 ) (五)材质的趣味化设计………………………………………( 8 ) (六)装饰品与附属品的趣味化设计……………………………( 9 )四、总结…………………………………………………………………( 10 )参考文献………………………………………………………………… ( 11 )致谢…………………………………………………………………… ( 12 )

浅析儿童书籍的趣味性设计 摘要:儿童书籍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儿童的审美心理是在多次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这个特定的年龄层,他们拥有自己的审美要求。因此,儿童书籍设计除了要传承科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外,还要考虑到书籍的趣味性的创新。由于儿童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在进行童书设计时,多关注他们的特点和兴趣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突出童书设计的趣味性。儿童书籍的趣味性能够在清除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并能陶冶他们的性情。 关键词:儿童书籍;趣味性;色彩;装帧设计

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书脊设计

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书脊设计 摘要 书脊又称“脊封”是书籍装帧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封面和封底连接部分的设计,是书籍之眼,当很多书籍都放在书架上的时候,我们看见的都是书脊,是书籍指引我们需要的哪本书,书脊具有向导读者提供书籍的外观和作者等信息,对书籍传播和销售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书籍;书脊;功能性;艺术性;视觉性 the abstract Also called "spine" is sealed ridge in book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ver and bottom connection parts design, is the eye of the books, when many books on the bookshelf, we saw the spine is, we need to guide books which book, with guide provides readers with spine books and appearance of the author, on the book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has a pivotal role. Keywords: books, Spine, Functional, Artistry, visual 在这个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凭借各种媒体,便可以了解一切,即使如此,人们依然没有减弱书籍的热爱,我们知道虽然现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都在努力扩大展示空间,但是仍然赶不上书籍出版品种和数量的增长。因此也致使书籍的出版和发行竞争激烈,书籍能够平面放在书架上机会越来越少,供人们选择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人们只能直接看见的就是书脊部分。因此书脊色彩、立意和式样设计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视觉感受,由此说明书脊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怎样让读者在书架上从那些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书籍,这些还得让设计师们要重视书脊部分的设计,从而显现出书脊设计的功能性、视觉性、以及艺术性在书脊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 ①丁建超.《书籍设计》[M].中国水利电子出版社,2004年

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以《私想着》为例

第2卷第1期Vol. 2,No.l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Academic New Vision of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2017年3月 Mar. 2017 ?艺术作品与研究? 浅谈书籍装帧设计— —以《私想着》为例 马晓宇 (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1) 摘要:在当前书籍装帧设计所处的繁荣发展时期,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冲 击,与此同时,过分的注重材料,却忽视了书籍的主题和内容。本文通过梳理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和影响书籍装帧设 计的各种因素,并通过解读《私想着》,分析研究如何延伸书籍的文化意蕴,合理的体现材料的质感魅力,达到书籍美 与内容完美融合,造就书籍之美。 关键词:书籍装巾贞设计;刘春杰;黑白木刻 中国分类号:T S881 -4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Talk on the Design of Binding & Layout of Books ------Taking “Private Thinking” as an Example Ma Xiaoyu {School of A rts,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1 china) Abstract:In a p e rio d o f pro sp e rity and developm ent o f the cu rre n t book design, a va rie ty o f new m aterials and new technology has brough t the ric h visu a l effect and im p a c t fo r us at the same tim e, too m uch em phasis on m a terial, b u t ignore the them e and con tent o f books. By com bing the de velopm ent o f book b in d in g design and various factors in flu e n c in g the book design, and through the in te rp re ta tio n o f "p riv a te th in k in g", analysis o f the c u ltu ra l im p lic a tio n o f how to extend the books, reasonably re fle ct the m a terial texture beauty and charm, to book the pe rfect b le n d o f content, to create the beauty o f books. Key words: Book d e s ig n;L iu C h u n jie;B la ck and w h ite w oodcut l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与现状我国书籍装帧设计起源并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 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竹简木牍、缣帛和纸张等 几个阶段的长期演变过程,逐步形成了素雅古朴、版 面清晰悦目等独特的东方风格。而装订方法经历过 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几 种发展演变过程,这些装订方法并延续至今。到了近 现代以后,随着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各种国际国 内的交流使得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封面、版式、插图都 有了巨大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日本著名书籍装帧 家杉浦康平提出了“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包括内 文编排、文字、字体、字号、标题、目录、扉页、封面、函套、腰带到版权页的设计,并对所有用纸、材料进行选择,设定印刷装订工艺,进而连书籍的宣传品种也 成为设计的对象”,这一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慢慢地接 受。我国也涌现了大批的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诸 如吕敬人、吴勇、朱赢椿、陆智昌等。而每位设计师的 设计风格独特迥异,从而让中国的书籍世界绚烂多 彩。而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电子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 今天,促使书籍装帧设计进入到一个繁荣的发展时 期。 2影响书籍装帧设计的因素 书籍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对文 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书籍装帧设计作 为一门设计艺术,要求除了突出书籍自身的内容以 外,还要运用设计为读者构筑丰富的审美空间,使读 收稿日期:2016-11-3 作者简介:马晓宇(1986-),女,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美学。E-m a il:526398275@qq.C〇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