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

建筑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及放样

挡土墙施工前首先做好地表排水和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施工前先将

墙后地表的虚方全部清除,并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同时对挡土墙的横

断面重新放样,若发现实地墙趾地面线与设计横断面有较大出入,应及时

反馈设计部门处理。当挡土墙位于平曲线范围内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

放样精度,使墙面顺滑过渡。

2、基坑开挖

开挖前,首先作好场地临时排水措施,雨天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基

础的各部份尺寸、形状以及埋置深度,均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坑

不得连通开挖,应采用跳槽开挖,以防基坑坍塌。当基坑深度大于

5m时,应加设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基坑边坡的稳定,又利于基坑开挖。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浸泡,以免削弱

基底承载能力。

一般土质基坑,挖至接近标高时,宜保留50cm的厚度,在基础浇筑前再

突击挖除。基坑开挖后,应采取排水措施,以免积水。

3、基底处理

当基底为土质(如碎石土、砂砾土、砂性土、粘性土等)时,应将其

整平夯实,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是松软的土应全部予以清除,若承

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换以透水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并夯填至设计标

高,方可进行挡墙片石砼的浇筑。对于岩石地基,若发现岩层有孔洞、裂

缝,应视裂缝的张开度以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水泥或其他双液型浆

液等浇注饱和。

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基底地质与设计情况有较大出入或岩层地基的

岩层结构面存在外倾和软弱层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设计部门。

4、现浇砼基础

按挡土墙分段长,整段进行一次性浇灌,但是在挡土墙高度方向可分

层多次进行浇注,在清理好的垫层表面测量放线,立模浇灌。

基础采用 C15片石混凝土现浇,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拌制,当混凝土

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砼振捣采用

插入式振捣器,砼振捣应充分密实,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

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当混凝土基础表面硬化以后,要对墙身部分进行预埋石笋,以便基础

与墙身更好的相结合。当混凝土强度达到50%时,则进行涵洞基础模板的

拆除与墙身模板的安装。

5、现浇墙身砼

在浇注砼前,必需提前准备粒径大于15cm的片石;且原材料及砼必

须符合项目部实验室配合及设计比要求,石块无破损、强度符合设计要

求。

墙身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支撑采用φ50钢管,纵横向布距不大于

1m,支撑的横向钢管接头应错开,上下不得在同一直线上,内外模的横竖

带均采用双根钢管。模板支撑好后,表面应光洁无错台,模板接缝加贴密

封胶条,并采用φ 16拉杆内外对拉,拉杆外套塑料管,模板拆出后拔出重

复利用。墙身模板视高度情况分一次立模到顶和多次立模的办法,一般 2 米高之内为一次立模,超过2米高的可分多次立模,亦可一次立模。

本挡土墙墙身采用 C15片石混凝土,在施工前,应准确计算砼、片石

的具体数量(片石掺量按规范要求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 25 %)。片

15cm的石块,且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

石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的石块,石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及混凝土的强度。

片石砼施工时,用装载机装运到砼浇筑地点,或直接用车辆运送到浇

筑地点,然后人工搬运至混凝土当中。严禁装载机直接倾倒片石,以防片

石砸坏模板。

在施工墙身砼时,按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力下到墙身内

对砼进行振捣和栽种片石。砼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砼浇筑

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不大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

或能重塑的时间,并且不能形成明显的施工冷缝。

浇筑片石砼时,先在基础顶面浇筑30cm的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

10~20cm。栽种片石

振捣密实,密实后按梅花状形式栽种片石,石块净距

时,片石大面朝下,小面朝上(即:大头朝下,小头朝上)的方式栽种。

石块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分布均匀,距模板内面的净距不小于

15cm。片石栽种完成后,进行第二层砼的浇筑,砼振捣好后,进行第二层片石的栽

种,以此类推。现浇砼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

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砼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架立墙身模

板。

当砼落高大于 2.0m时,为防止砼离析,应采取下列保证措施:

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b、当倾落高度超过 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倾落高度超过 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的不同高度设多向挡板)。

c、在串筒出料筒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砼浇灌完且表面进行收浆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不得小

于 7天,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特别

6、施工缝、沉降缝及泄水孔的处理

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注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

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 1)应凿除处理层砼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

( 2)经凿毛处理的砼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注层次砼前,对垂

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度为

10-20mm的 1: 2 的水泥砂浆。

( 3)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注成或凿成台阶状。

( 4)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注砼。

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

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砼时,不得低于

2.5Mpa.

本段挡土墙的沉降缝宽2cm(施工时缝内夹 2公分厚的泡沫板或木板,施工完后抽出木板或泡沫板)从墙顶到基底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沥

青麻丝。

按设计要求,此段挡土墙泄水孔采用φ10PVC管 ,孔眼间距为 2~3m,上下排交错呈梅花形设置,具体间距可根据现场泄水量进行调整,衡重式

挡墙上下墙连接处必须设置泄水;最下一排泄水孔出水口应高出地面

0.3 米。为了保证挡墙墙背排水顺畅,在挡墙墙背底排泄水孔进口处设置纵向

碎石盲沟 ,在碎石盲沟底部设置纵向φ10带孔 PVC排水管 , 排水管外包

250g/m2无纺土工布包封 ,带250g/m2无纺土工布 ,带孔排水管两端用二层

孔排水管与底排泄水孔采用三通接头连接,以保证盲沟通过泄水孔把墙背

水排出路基,碎石盲沟底部应铺设0.3~ 0.5米厚的粘土隔水层并夯实,

3%~5%的向外坡度,以防止台后水渗入基础;泄水孔在墙身断面方向应有

以利于墙后渗水的迅速排出,不得有堵塞现象。除底排泄水孔外其余泄水

孔进口端应用 40×40cm的 250g/m2无纺土工布包裹,以免泄水孔道淤塞。

7、墙背填料填筑

为保证挡土墙的正常使用和经济合理,墙背填料应采用渗水性强的砂

性土等材料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不应采用粘土作为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

高液限粘土、腐殖土、淤泥和冻土块等不良填料,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

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浸水挡土墙墙背应全部用水稳性和

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施工前,墙背填料应先进行土质试验,确保填料

建筑

的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墙背填土必须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必须设台阶。墙

后回填要均匀,摊铺要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逐层填筑,逐层碾压夯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不允许向墙背斜坡填筑,以防止墙后台

背积水让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压实时应避免墙身受较大的冲击影

响,临近墙背 1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操作;在靠近挡墙墙顶

内侧处应使用不大于1吨的小型振动夯实机械夯实填土,不应采用重型设备辗压,以免辗压时重型设备的重量使墙背压力暂时性或永久性增加,压

实度要求不小于 95%,路床 80cm深度范围的压实度要求不小于

96%。若墙后碾压空间受限制时,应采用浆砌片石予以回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