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争夺、较量。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注意:诸子百家正是代表不同阶层和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礼贤下士。“士”们受到重用并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治国平天下。(法家的管仲、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孟子虽未受重用,可也是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之道。)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影响:

1、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秦国商鞅变法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分界点,这场变法正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第8课百家争鸣

宁国市河沥溪初中“五航远行”教学模式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航 课堂练习: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3、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4、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远航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6、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 儒家 战 国 《孟子》提出“”,要求统治者用“ 还主张自然资源利用。 荀子主张按去办事墨家战国主张“”、“”,支持正道家战国要顺其自然,“”。 法家战国末期主张,反对,提 提出建立国 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护达标检测: 1、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列举各学派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阅读后,请回答:

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诸子”,什么是“百家”,什么是“百家争鸣” 2、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主要思想观点及代表人物; 3、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 4、通过课内的诸子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塞翁失马”的FLASH 2、这个故事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老子告诉我们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象老子这样有学 问的人还有很多,历史上把他们称为“诸子百家” 二、教与学过程 1、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数量多,例如:阴阳家、杂家、名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孙子和孙膑是“兵家”的代表,墨子是“墨家”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 (2)、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希望按照本阶级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和社会做出解释,于是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所谓的“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产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1)、提问:假如你是一位经历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长者,请把你在这两个时期中最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分春秋和战国回答) (2)、时代背景(投影) 3、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投影) (1)、针对当中比较难理解的观点,有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 (2)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投影) (3)、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一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此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4、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三、小结:各抒己见 四、作业:课本82页第2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百家争鸣》 第一课时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进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4)文化:私学兴起 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 影响:积极:对当时:①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②推动了教育和儒学思想的发展; 对后世:儒学独尊,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对中国的历史文化 影响深远 消极:儒学独尊扼制了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束缚了人民的思想 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造纸术: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领先于世界?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较早确立封建制度 (2)经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3)对外:清朝以前,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5)中华民族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甲骨文——殷商时代 2、金文——殷商时代 3、小篆——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4、隶书——始于秦朝,通行于汉魏) 5、楷书(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正) 6、草书——奔放跃动 7、行书——盛行于晋代(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1、秦代篆书家——李斯 2、东晋“书圣”——王羲之(擅草书、行书) 3、唐代:欧职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怀素和张旭之的狂草 4、北宋四大书法家 5、元代赵孟頫(赵体) 6、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概述唐朝到清朝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演变,并归纳其日趋世俗化的表现和原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世俗化的表现: 柳永的词大量吸收俚俗口语,多写城市的繁荣和男女的悲欢离合; 宋代民间兴起了散曲,其庄谐杂出,可雅可俗; 明清时期在宋代话本的基础上小说达到繁荣阶段,适应了广大民众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原因: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考试 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题,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 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读世界局部区域圈,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为世界著名海峡或运河,其中位于东半球的共有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C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l、8)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④为巴拿马运河, 位于西半球,故选C。 2.图中甲为阿拉伯半岛,这里的居民主要为 A.黄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棕色人种【答案】C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3) 【解析】本题从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中即可找到正确答案,故选C。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I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②接近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我国1月O℃等温线大致经过该界线 ④和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基本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5、6) 【解析】I界线为南北方地理分界线,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大致吻合。故选B。 4.以下为北京、杭州、乌鲁木齐、西宁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属于杭州的是

【答案】C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5) 【解析】杭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气温在0℃以上,降水较多,故选C。 阅读《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表》,回答5—6题。 浙江省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表 5.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A.地区分布不均 B.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C.浪费破坏严重 D.林地多,但耕地比重小 【答案】D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8、9、37) 【解析】本题从材料数据中可直接得出结论,答案为D。 6.浙江省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2015年3月1日,《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正式施行。下列关于我省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较大②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 ③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④城镇及工矿建设不当,致使地表裸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5、38) 【解析】本题要注意从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分析原因,正确答案为A。7.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百家争鸣优秀教案

百家争鸣 一、课题:百家争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然后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 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 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百家争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的运用。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式 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本课头绪纷繁,涉及到百家争鸣众多的人物及其主张。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可通过师生共同设计“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的环节来达到目的。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用具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 五、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物:

他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鲁国一个大夫,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而当时礼乐制度规定,八排六十四人的乐舞队伍只能天子才能享用,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当这个人物知道这件事后,气愤难忍,大发感慨道:“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那么天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他是谁?他为什么会那么气愤? 孔子。这个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为什么孔子知道这件事后会那么生气?(因为孔子很重视礼乐制度,重视人的尊卑等级。) (二)讲授新课 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提纲)

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原因、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上,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出现;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纷争,士大夫阶层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社会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④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出现了私人讲学。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影响 ★儒家学派 (一)孔子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时代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与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春秋末年,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诸侯争霸、兼并的战争频繁,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 ②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③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时期,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儒学提供了条件。孔子把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2、孔子的思想主张 (1)哲学方面①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②对“鬼神”的态度: (2)政治方面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3)教育方面①思想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②实践上: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教育对象范围。逐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3、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二)孟子 (1)孟子的思想主张:政治思想――①“仁政”学说(核心);②重民思想:“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论;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2)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的知识点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政治、经济变革引起思想学术变革 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方案(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新旧社会交替);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人才 阶级:士”阶层崛起和受重用 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之地稷下学宫) 1、儒家 (一)、代表人物: 春秋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学 孔子的政治思想:(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核心:仁 “仁”的含义:即“爱人”,孝悌、爱人、忠恕。“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贴民情,主张“为政以德” 实现“仁”的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别人) “克己复礼”(对自己)修身方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 政治上表现:“为政以德”(以德感化反对苛政,爱惜民力,体贴民情,) 以礼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礼”即周礼:君臣父子,四勿 “正名”(希望回复奴隶社会秩序)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1)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方式:首创私学 教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以礼,杏坛说仁、接续文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孔子思想的评价

历史上的三个百家争鸣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百家争鸣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第一次,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次,起于三千年前的春秋末期,贯串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竞争的时代。由于经济发展和时代需求,教育、文化空前普及,“士”这个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标志性的文化巨人们比肩继踵而出,儒、道、墨、法之外,还有若干家大师。种种因素表明,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是从这个时代开始。 中国最近一次的百家争鸣,是在距今八十多年前的五四时代。产生了区别于封建思想、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成果,出现了划时代的、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师,标志着苦难深重的中国,以全新的文化大国面貌而崛起。 上述两次文化繁荣昌盛,无庸置疑,也不须赘述。 王母的蟠桃,三千年一结实,中国文化的大繁荣,真如瑶池仙果一样稀有吗? 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众彩纷呈,每隔千年出现一次繁荣昌盛,应该合乎情理。 其实,距今一千年的北宋,也具备了文化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首先,经济空前发达,国家年收入超过七千万两白银,“国家干部”的工资,属于历代最高;其次,教育空前普及,开科取士人数众多,选拔规则完备,士子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公务员”考试成为求教读书的巨大推动力;从而,北宋以四大发明俱备的实力,科技水平领先于当时世界;再者,首次实现“三教合一”,又各家分门别

派,封建王朝的朋党之争,本不是优良传统,但学术上的内斗,也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拥现出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大师。 可惜的是,北宋这个辉煌的朝代,被不可思议地灭亡了,它的光辉文化史,随之陪葬于其末代皇帝骇人听闻的腐败。它的文化含金量,也被莫名其妙地贬低了。到二十世纪前期,史学教授钱穆一句“积贫积弱”,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盖棺定论。现今的人们,只能从拍卖场上的天价,才会去估量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 每千年一勃兴的文化繁荣昌盛,在世界上,足够一个文化大国身份了。 然而,北宋的灿烂文化,因被草原民族的残暴蹂躏而贬值;五四的光辉传统,随着旗手被冷落而改换门庭。 漠视已有辉煌,无视眼前巨匠的现象,反映出文化上的幼稚。 处在新世纪之初的今天,我们要打造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多少路要走呢? 从历史筛选出的软、硬条件,我们都不妨参照一下。 要有雄踞世界的文化,第一个问题是,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 办教育,经费是基础。并不是花钱越多越先进,而在于愿否在教育上投入。看看教育经费在国家计划中所占份额,就可一目了然。比比这个份额在世界各国的排名,就会测量出我们算不算“教育大国”。若干年来,“国家有困难”,几乎形成中国教育的专用语,其微言大义,就是“国家不在这里真花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 【学习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诸子百家在当世和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第二部分为“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一、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 1.阅读教材找出老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教材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4.材料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 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据材料,“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二、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1.阅读教材,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学派姓名 孔子 儒家 孟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历史地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墨家法家兵家墨子韩非孙武 2.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视?【自主构建】

先秦百家争鸣的条件有哪些

先秦百家争鸣的条件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历史进入了一次重要的巨变时代, 这一时期, 中国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大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化, 新兴的地主阶级替代了奴隶主阶级, 社会动荡, 诸候割据, 列国纷争。旧的政治道德观念、伦理法则已被历史潮流所淘汰, 新的学术的大争鸣, 思想文化领域第一次出现了文化百花园的空前盛世的局面, 国家的稳定, 秦皇汉武一统天下的确立, 中国走上了一条大一统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的道路。适应这一集权政治的需要,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百家。从此百家争鸣局面结束了, 致使其在后世封建社会很少重现。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出现。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这就是经济、社会结构解组,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士”阶层的形成与天才的涌现。 一、经济、社会结构解组 中国思想文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有一个共同规律:或者是社会经济大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或者是社会大变革, 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转折刺激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百家争鸣”却遇到了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双重因素发生作用, 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学术思想繁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大发展, 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铁和发现和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大约春秋初年,我国就发明了冶铁技术,铁的硬度提高,适用于制造各种农具和手工用具。冶铁技术发明后,铁器以其锋利,坚硬取代青铜器开始广泛使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到战国后期,基本完成了铁器的普及过程。铁器的使用, 对农业和手工业等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恩格斯认为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 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 其次, 牛耕的出现。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农业生产靠手工劳动进行的时代, 耕牛是农业生产中最强大的动力。战国时期, 牛耕进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 阅读精选(1):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影响: 1、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构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秦国商鞅变法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分界点,这场变法正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阅读精选(2):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繁荣带给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争夺、较量。对社会变革发表不一样的看法。(注意:诸子百家正是代表不一样阶层和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礼贤下士。“士”们受到重用并期望用自我的思想治国平天下。(法家的管仲、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孟子虽未受重用,可也是周游列国宣传自我的治国之道。)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阅读精选(3): 谈周分封制于“百家争鸣”的影响 本来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不需多说,学者也早有研究定论。关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之构成,其中原因颇多,各家归纳,虽说是各有风格,但观点颇为一致,没有讨论的缘由。然前段时间语文课上,老师对于此问题的归纳,却有遗漏,在此,我做些补充。 大部分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注重于周末年以及春秋始这段时期的各种因素,归纳起来大抵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使上层知识分子流落民间,致使民间构成了大批的知识分子集团;其二周末礼崩乐坏,底层士族从宗教礼法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的社会身份,能够参与更多地社会事物;其三诸侯争霸,急需人才,刺激了民间知识学派的兴起;其四,兼并战争使得各地孤立的文化习俗得以融合,同时得以超多传播;其五,社会四分五裂,没有统一,造成了学术不统一。以社会现状出发,剖析事物缘由,也是就事论事,但如果只关心事物构成的近期原因,而忽略长期因素,那么解释是否就会缺失而变得不完美。语文课上老师的解释亦是如此,并非我认为老师的解释有错,只是认为,要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构成,不能单纯局限于当时时期的近况,于是我认为,周朝的分封制对于春秋“百家争鸣”的构成亦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我们对周的分封制进行简单的了解。周武王伐纣而建周,以分封而治天下,封诸侯五十余,如姜尚封齐王,周公封鲁,另有陈、宋、卫、晋等,周领土北至甘肃,东至大海,以黄河中游为政治文化中心。当时,周朝领土上大部分是蛮夷人,而且各地风俗不一,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后,命各诸侯按照自我的意愿治理邦国。我们以齐鲁为例,齐国和鲁国大致在今山东一带,当时为东夷人,可谓文化风俗一致,可齐国和鲁国的治理却大相径庭:周公以《周礼》治鲁,三年使鲁国人民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人人以礼相待,过着规规矩矩的生活,而姜尚本就是东夷人,他入乡随俗,以夷治夷,保存了当地人民尚武和竞争的精神,还大力发展以渔盐为主的经济,能够说,在姜尚和周公的治理下,齐国和鲁国已经变成了截然不一样的两种面貌。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整个周朝出现了,各地文化不一且繁荣发展的局面。当时齐国和郑国的民风比较开放,而鲁国则相对保守,我们来看一个事例,齐僖公时,他的儿子齐诸儿和女儿文姜(两人为同父异母的兄妹)发生了乱伦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百家争鸣现象

浅谈“诸子百家”现象 摘要: 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及战乱不同,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方面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黄金时期”。先后出现了儒道墨法等各个学派,即所谓“诸子百家”,进而产生了所谓的“百家争鸣”的现象。思想文化的如此繁荣,这在之前从未出现,在之后由于统治者对思想方面的压制也不复出现。诸子百家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左右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而我们今日所说的中国文化,大部分就是在这一时期扎根发芽,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 诸子百家产生影响 正文: 人们时常说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恩格斯在盛赞文艺复兴运动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天翻地覆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也处在这样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群英荟萃的时代。 那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们在表现出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强烈的独立意识,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群体品格。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孔子、孟子、曾子、旬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以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孙子等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公孙龙、施惠为代表的名家思想,以鬼谷子、苏秦、张仪等为代表的纵横家思想等构成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奠基的时期。他们的这些人格魅力和智慧之光,不仅作用于当时,而且永远地照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程。 “诸子百家”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天子的暗弱,诸侯们逐渐开始争夺霸权。不久后,春秋时代四大国:齐楚秦晋相继崛起,相互争夺霸权。再到春秋后期,多数诸侯国内部也都出现了士大夫权倾国君的局面。在旧的社会体系崩溃的时候,新的思想必须出现以使得人们的心理去除因为没有精神依靠而形成的恐慌,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新的民族思想支柱。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此外,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主要基地稷下学宫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影响最深刻的无疑是儒家。儒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优良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严重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学派 墨家 儒家代表人物 墨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