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

辨析题

1)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学校内部。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借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该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是错误的。

2)科学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

通教育学》的出版。

参考答案:正确。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制度化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出现了学

校。

参考答案:错误。典型特征是建立了学校制度,即学制。时间大约是19世纪下半期。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学校,典型表征是建立了学制。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事实只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但不是全部对象。

5)学制是指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校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它发生在学校系统内部。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种种规范、规则、和规定的总和。教育制度包括学制,但并不就是指学制。因此是错误的。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

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

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错误。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8)人口数量直接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

的规模和速度。

参考答案:错误。人口的数量只起到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生产力水平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这种支付能力不仅表现在教育经费的绝对数值上,也表现在国民总收入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上。教育经费的投入的数量直接运行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实体和可能,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需要。

9)教育决定人的命运。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虽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一种外在因素。决定人的发展和命运的是人的个体因素,即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从来都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人在适应环境时,对环境具有改造和选择的功能。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

的基本途径,人正是通过活动,使人的发展

由潜在性因素向现实性因素转变。

10)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参考答案:正确。教育领导权是国家政权的

有机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中,某一个阶级掌握了政权,就必然会对教育权进行控制。可以通过组织手段和体制对教育部门直接

行使领导职能;可以通过任免教育部门的领导者和教育者来达到控制;也可以通过方针政策、法规的制定来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11)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

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错误。升学教育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方方

面面。

1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

用。

参考答案:错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13)教学研究方法不同于教育研究方法。参考答案:正确。教学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教

学科学或理论为参照的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教学还要研究教育中活动中的其

他问题,如:教育的本质等教育哲学问题。

14)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参考答案:正确。卢梭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

育家,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15)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参考答案:错误。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使用

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研究结果更具有一般性;但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越大,回带来许多困难,可能造成更大的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象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物力上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1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

的变量。

参考答案:错误。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

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

量之外的所有变量。无关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的变量,但有时无关变量会对因变量发生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17)义务教育是指初等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

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为6-12岁儿童。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与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教育。初等教育只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8)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参考答案:正确。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

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又称为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强制性是其最本质的特

征。此外义务教育的特征还有普遍性、基础性、免费性、公共性等。

19)我国现行学制属于双轨制。

参考答案:错误。我国的学制是分支型的,

综合了单轨制的纵向结构和双轨制的横向

结构。小学、初中不分流,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读普通高中,进而读大专院校;另一部分就读职业高中和职业大专院校。

2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

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

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

想或规定。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原

则和行动指南(指针)。它是制定各项教育政策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方针的内涵比教育目的更加广泛,教育方针具有政策指向性、行政命令性;教育目的具有核心指导性、概括统一性。

21)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参考答案:错误。智育主要是指包括各门学

科的知识教育,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发展,各种智力培养的教育活动。(知识点是"智育的内涵")

2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平均发展。参考答案:错误。人的全面发展本义是指人

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后扩展为包括人的道德意向和志趣、个性发展,指人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其本质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德智体的充分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

23)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

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知识点是"

美育的含义")

24)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参考答案:错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

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因为考试能够确定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与水平,但考试成绩不是素质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志。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方法,素质教育也要进行考试,不能把考试与应试教育同等理解

25)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正确。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

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知识点是"德育的途径"。)

26)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

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

上。

参考答案:错误。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

条件,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但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的工作,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27)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过程。参考答案:错误。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

识过程。首先,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习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次教学是人类许许多多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

体认识形式,具有其他认识形式所没有的特殊性。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间接性。教学认识的客体是教材,学生是通过认识教材来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

的的。(2)引导性。教学认识是有教师引

导的认识。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简捷性。人类一般的认识活

动往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的认识走的是一个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认识的再生产。(4)交往性。教学活动是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因此,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28)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

参考答案:错误。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

师备课要做到“三备”,制定好三种计划。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一般可以分为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课的结果是编写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这一命题缩小了备课的内涵。

29)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参考答案:正确。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自身言行、评价手段等有意无意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

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0)学生的学习应以直接经验为主。

参考答案:错误。学生学习应该是以间接经

验为主。学生主要是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再应用和证明。但是直接经验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和前提,直接经验的丰富有利于间接经验的有效学习。

31)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

参考答案:错误。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

务而采用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授信发展而共同活动的办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32)“教书育人”的意思是先教书后育

人。

参考答案:错误。教书育人是指在教学要遵

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指导、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还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教书与育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没有先后之分,这一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教书和育人同时进行,不能先教书后育人。

33)备课就是教师编写教案。

参考答案:错误。编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部分。教师备课要做到“三备”,制定好三种计划。三备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一般可以分为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课的结果是编写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编写教案时备课的结果,但不等于备课。

34)德育要从知开始逐步形成情、意、

行。

参考答案:错误。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不断转化和提高的过程,从知到情到意到行的过程。知、情、意、行四个品德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知、情、意、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相互代替。但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性,并不一定从知到情到意到行的过程。可以从薄弱环节入手,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或行任何一处开始。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从哪里开始要实际情况而定。

35)坚持集体教育就不能考虑个人情况。参考答案:错误。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

合是德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要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的风气等来影响个体,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促进集体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是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个人发展又是集体形成的条件。集体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因此,必须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36)德育过程也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养的统一活动过程。品德成过程是知、情、意、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以及受

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教师)根据社会提出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从活动方式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过程;从影响因素看,是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有自觉因素的影响,也有自发因素的影响;从形成结果看,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从活动方式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从影响因素看,是学生主要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从形成结果看,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

37)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

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参考答案:错误。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在学校全部工作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38)正面引导就不能批评学生。

参考答案:错误。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

合是德育的基本原则。正面引导要求说理启迪,疏通引导,启发自觉,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但不是不能批评学生,正面引导时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以使学生品德健康发展。这种纪律约束包括批评与处罚等等。正面引导应该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39)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

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

学习的效果。

参考答案:正确。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

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40)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参考答案:错误。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知识点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41)内在联系策略是学习的组织策略。参考答案:错误。

42)概括化理论是由桑代克提出来的。参考答案:错误。

43)联觉与感觉对比这两种现象是一样

的。

参考答案:错误。

44)暗适应与明适应是无区别的。

参考答案:错误。

45)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抑制属于

逆向负迁移。

参考答案:正确。

46)根据迁移的范围,可以把迁移分为

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参考答案:正确。

47)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为非指导性教

学模式。

参考答案:正确。

48)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

可能性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49)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是两种不

同的动机理论。

参考答案:正确

50)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

成分是在最初的学校中建立起来的。

参考答案: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

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5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指学生观。参考答案:错误。

52)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由同一位

心理学家提出的。

参考答案:错误。

53)注意的稳定与注意的起伏是有区别

的。

参考答案:正确。

54)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经验的消

失。

参考答案:错误。

55)与粘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

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

参考答案:错误。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

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应该是安静型。

56)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

物的赞扬,这些情感内容是理智感。

参考答案:错误。题目所述为美感。理智感

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57)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

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方面。

参考答案:正确。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

统一的良好心理状态。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2020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

资格证辨析题60道 导语:辨析题是中学科目二考试的必考题型。题目数量为4道,每题8分,共计32分。这种题型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作答。下面是整理的练习题,供大家平时练习使用。多练多写,考试才能有话可说。 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说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说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故该说法正确。

4.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说法错误。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题干中应该是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而非政治经济制度。 故该说法错误。 6.生产力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因此,题干中应该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故该说法错误。 7.遗传具有可塑性。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它会随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 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20162012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与简答题历年真题和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 辨析题 2016 年上半年辨析题: 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此外,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此观点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工作记忆也称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要比瞬时记忆长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而且短时记忆idea容量是很有限的。而信息只有进入到长时记忆时才能持久的保持,保存时间可以到达几天、几年甚至终身难忘。题干将工作记忆等同于长时记忆,因此说法错误。

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说面馆智力水平是影响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但是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知识结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和集体、教师等因素,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 2015 年下半年辨析题: 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2.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这句话是正确的。 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句话是错误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习上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6、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首先,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 (1)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

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

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 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的主导作用。 24.液体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25.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优路网校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优路网校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6分)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是D,从近几年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题来看,考教育发展史及教育学发展史的客观题每年都会有。其中,关于著名教育学者的论著、观点均需要考生重点掌握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2、正确答案是C,斯宾塞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实证主义者,他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

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呼应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广义狭义教育辨析/教育的属性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例: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例: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

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六)教育目的概念的辨析(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1.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2.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这句话是正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这种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七)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辨析) 1.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2.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3.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 (4)学科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化。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性 (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容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容 1. 本体性知识 2. 条件性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4. 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语言能力 3. 教学交往能力 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 教育研究能力 6. 创新能力 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进行教学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六)得出结论 (七)撰写成文 9.文献检索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容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订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很多学生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要把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7.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永久保存(错误)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一分钟的记忆,且保持在无复述情况下,只有2.5-20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持。 8.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错误)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

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冲刺必备 伴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形势逐渐成熟,未来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同学,特别是师生会面对新的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在此,根据试点地区的历年考试情况,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进行简短的考情分析,并对2015年下半年的考情做一定的预测。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分值现已基本定型,分别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选题21题,一题两分,出题顺序基本上按大纲的章节排列顺序。辨析题四题,一题八分,难度相对较大。简答题四题,一题十分。材料分析题两题,一题十八分。以下我们按照这个顺序,逐一进行考情分析。 首先,由于单选题的考点比较多,基本上都有涉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章。其次,辨析题。从12年到15年上半年以来,除14年考过第八章班级管理一题外,辨析题涉及到的考点分别集中于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七章。第一章考过的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及教育功能等。第三章涉及到教学的本质、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第四章涉及到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动机、定势、知识与能力。第六章涉及到德育的定义、过程、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等。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除15年,每年都进行了考察。再次,简答题,涉及到的考试围比较广,但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特别是中学课程这一章节,考频较高,这几年考试中出现了五题。最后,材料分析题主要集中于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其他章节偶有涉及。12年为教学原则、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德育原则和方法,13年为德育原则和方法、创造性思维、启发性教学原则及气质,14年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学习迁移、德育原则等、15年为德育原则、功能固着,故材料分析题考频相对较高的是中学德育这一章。 综上所述,在15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第一章为客观题的重要章节,偶考主观题。第二章多为主观题,考频高。第三、四章,客观题和主观题皆有涉及,特别是材料分析、简答题等。第五章以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居多,第七章尤为引起重视,VIP章节,主观题的热门考试章节。第六章和第八章考频相对不高。同时,根据15年上半年的考题来看,以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容难度会逐渐加大,考点越来越细,综合知识要求高,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对常规重点的识记,还要对一些冷门知识点进行重视和掌握。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⑤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⑥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四个统一】 9.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第一,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第二,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第四,课外辅导。第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点(全)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1.教育的功能(辨) 按教育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的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2.教育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规模速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辨析)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知识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简答):传承(传递和保存、活化)、改造(选择和整理、提升)、传播交流和融合、更新和创造。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般来说,教育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为一定的文化所影响,但教育又常显示出其自身所特有的形式和发展轨迹。这是因为,作为教育活动主题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人,而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的独立性,从而也决定了教育的独特性。 我们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

况与需求的制约,也就是说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简单、辨析):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这里出辨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7)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辨析):顺序性(不可凌节而施)、阶段性(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个别差异性(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互补性(某一方面有缺陷,正常人没有互补性) 3.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辨析):(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因此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或产生的变化。 (2)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辨析、简答):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辨析) 二者没有孰轻孰重、谁对谁错的问题,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辨析、简答)

教育知识和能力辨析题题库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 错误。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 错误。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 正确。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案。 【答案】 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案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案,而在注入式教案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案。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 错误。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 正确。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答案】 错误。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 正确。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案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 正确。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案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答案】 错误。理由:心理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答案】 正确。理由: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辨析题复习资料

1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1. 学生观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 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这些内容单独去记忆,工作量很大,所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口诀是:“两独一发”。记住学生观的大框架,然后理解记忆每一条所蕴含的意义。 2.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我们提供的口诀是:“四者一社区” 。这样大家就能够快速记得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该要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3.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我们可以以“四个转向”或者是“学习过人”口诀去进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就可以快速、有效地记住这些教师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几个知识点。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6 、实验法7、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教学原则和基本要求, 1、直观性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 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 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