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我国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36卷 第2期2001年2月

钢 铁

I RON AND ST EEL

V o l.36,N o.2

February2001我国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

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陈登福 白晨光

(重庆大学)

摘 要 要实现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冶金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次资源和能源进行全量和高附加值的利用,进行冶金“三废”处置和净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节能降耗。此外,还应积极进行与环境协调性好的冶金新工艺新流程的开发。

关键词 钢铁冶金 清洁生产 资源综合利用α

CL EAN PROD UCT I ON IN IRON AND STEEL IND USTRY

IN CH INA AND COM PREHENSIVE UT I L IZAT I ON OF

M ETALL URGI CAL SECONDARY RES OURCES

CH EN D engfu BA I Chenguang

(Chongqing U n iversity)

ABSTRACT In o rder to realize the clean p roducti on and the su stainab le developm en t of iron and steel indu stry,the secondary m aterial and energy resou rces resu lted from m etallu rgical p rocesses have to be u tilized to tally and w ith great added value.T he study of the new techno logy of w aste dispo sal and pu rificati on fo r energy saving as w ell as decreasing con sum p ti on has to be done.In additi on,the research shou ld be carried ou t fo r the new p rocess and m ethod in m etallu rgical p roducti on w h ich is environm en t friendly.

KEY WOR D S iron and steel indu stry,clean p roducti on,com p rehen sive u tilizati on fo r m etallu rgical secondary resou rces

1 前言

钢铁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工序多、流程长、设备规模大、资源密集、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钢铁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年钢产量超过了1亿t,并且近10年来企业在环境保护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能降耗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总体装备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生产工艺技术还较落后,尤其是环境配套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还比较差,某些中小企业甚至连基本的除尘设备和水处理设备都没有很好地配置。因此,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从总体上说是比较严重的。

要提高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充分挖潜节能降耗,显著提高冶金二次资源的再利用率,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显著降低钢铁企业排除的环境污染物的水平,实现清洁生产,笔者认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2 钢铁工业现有流程的清洁生产

在可预见的将来(如到2010年),钢铁产品主要依靠铁矿石、煤为主要原料的高炉—转炉—连铸—热轧流程和主要依靠废钢为原料的电炉—连铸—热轧流程生产[1]。针对钢铁工业的现有流程,要实现清洁生产而且使产品又具有竞争力,钢铁企业必须大幅度地降低原材料消耗,节省能源,减少生产中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最大限度地进行二次资源的综合

α()

利用,建设冶金“三废”处理和利用的循环流程如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等设施,提高钢铁制品的质量,降低钢铁的消耗量。

211 冶金煤气及其热值的充分利用

冶金生产过程排放的煤气,包括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电炉及铁合金炉的烟气等。这些煤气或烟气的温度较高,含有大量的物理热和化学热,是一种良好的能源。同时,冶金炉煤气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的比例很高,如利用得当是很好的化工资源。因此,应大力加强煤气利用的研究。

目前,冶金炉煤气主要用作冶金厂内部的燃料,比如用于热风炉的换热、加热炉内对钢锭的加热等。一般说来,冶金生产所产生的煤气量远大于冶金企业所使用的煤气量。富余的部分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利用。

要使冶金炉煤气得到充分利用,必须要有良好的除尘设施和煤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处理设施。煤气中的粉尘含量和硫化物等的含量必须小于所规定的标准(因为粉尘对管道和设备具有磨损和腐蚀作用;硫化物等在钢锭加热时对钢锭的表面质量产生有害影响,并在煤气制取化工产品时对催化剂具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国内目前的现状是由于环保设施不过关、煤气储存设备的容量不足、利用途径不多和利用量不足等原因,煤气的回收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相比之下,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的难度更大。1995年,我国高炉煤气的回收率仅为86%;转炉煤气的回收率为47m3 t[2],宝钢、武钢转炉煤气回收的水平较高,而攀钢、重钢等大型企业和许多中小型企业则没有回收。据统计,国内41家15t以上转炉的厂家中,回收煤气的仅有16家[3]。因此,加强转炉煤气回收及其利用的研究刻不容缓。

煤气余热利用的研究。从节能的角度出发,煤气的物理热应通过余热锅炉和烟气管道的冷却充分地回收和利用,或将煤气的余热和余压用于发电而回收能源。

煤气经过一定的处理和转换用作城市的供热和取暖技术的研究。由于安全的原因,煤气应进行一定的处理和转换用于供热和取暖。

煤气用作制取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研究。焦炉煤气中含有CH4的比例较高,可采取近似天然气的工艺制取合成氨,目前国内有少数厂家(如攀钢等)生产。高炉煤气中由于含有的CO比例不高(15%~25%),而含有的N2量很高(55%~60%),制取化工产品从经济的角度来说难度较大。转炉煤气含

有CO的量很高(依据煤气收集方式的不同达60%~90%),从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化工资源。

转炉煤气可以用作制取合成氨、尿素、甲醇等产品。其基本原理是使CO产生变换反应

CO+H2O?H2+CO2

这一反应是一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控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当制作合成氨时,要求反应进行彻底,在合成塔内经脱硫和脱CO2后与制氧机的副产品N2在催化作用下合成氨。N H3与脱下的CO2合成尿素(CO(N H2)2)。控制上述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使其部分转化为H2,再经脱硫和脱CO2后,将CO 和H2的混合气体合成甲醇。据理论估算并考虑到生产效率问题,年产100万t的转炉炼钢产生的煤气可合成氨约5万t,并可生产约10万t的CO2。若年产600万t钢的企业,其煤气可合成氨30万t左右,相当于国家的一个大型或特大型氨厂的产量,并且炼钢工艺和此合成氨工艺产生的N2和CO2的量对尿素合成所需的量来讲是足够的。因此,用转炉煤气制造尿素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此外,利用冶金炉煤气中的CO还可制作碳黑、草酸等许多其他化工制品[4]。

对于电炉烟气的利用,国际上很重视。90年代以来,相继开发出了双炉壳电炉、手指式竖炉电炉、炉料连续预热电炉(Con steel Fu rnace)等多种方法对电炉烟气的物理热和化学热进行利用。我国新建和即将投产的一些电炉如宝钢、安阳钢铁公司、沙钢、珠钢和贵阳钢厂等单位具有电炉烟气预热废钢的功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将国内已生产多年的电炉的烟气利用起来。据国外文献报道,对超高功率电炉,废钢在密闭容器内预热,预热后的温度可达到300~500℃,烟气中含有很高氧化铁的粉尘将大部分被废钢过滤而进入电炉内当作原料使用,冶炼时间缩短8m in,耐火材料消耗下降17%,节电50 k W?h t[5]。因此,电炉烟气预热废钢的方法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提高电炉工艺的竞争力均有重要意义。

电炉烟气中的粉尘含有较高的锌、铁和其他氧化物等物质,粒度细,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目前世界上对电炉粉尘利用的研究很重视。除废钢预热技术可明显降低电炉粉尘的排放外,德国德马克公司开发了转底炉—埋弧电炉、瑞典M efo s开发了空心电极直流电弧炉、德国鲁奇公司开发了回转窑及循环流化床处理含锌粉尘技术。也可将电炉粉尘和碳粉喷吹到高炉或其他熔融炉中代替一部分原燃料,

?

8

6

?钢 铁 第36卷

降低液态金属的成本[6]。还应探讨电炉粉尘制作高附加值氧化铁红等的技术。

同样,利用铁合金炉的烟气,可在竖炉或回转窑内对铁合金生产所用原料进行预热。

212 冶金炉渣的全量和高附加值利用

钢铁生产中的冶金炉渣包括高炉渣、转炉渣、电炉渣和铁合金渣等,目前大部分均得到了利用。但冶金炉渣远未达到全量和高附加值的利用水平。特别是我国共生复合矿炉渣的利用率还很低,而这些炉渣中还含有多种宝贵资源。如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钛的回收不到10%,钒仅40%左右,其余10多种元素尚不能回收,其高炉渣中含有24%左右的T i O2;白云鄂博复合铁矿的稀土元素的利用率仅3%,铌的回收率<5%[7]。因此,应重点研究如何经济地从这些炉渣中分离和利用其共生的金属元素,以及通过共生元素的分离全量经济地对炉渣进行综合利用。

我国的冶金渣广泛用作制造各种类型的矿渣水泥。

应加强冶金炉渣利用方法和利用经济性的研究。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才能得到较好的推行。冶金炉渣依据冷却工艺的不同(急冷、慢冷和半急冷工艺)还可以用作高速公路的路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漫反射性能,道路明亮)和铁路道渣、轻质混凝土的膨胀矿渣轻骨料(可用于高层建筑建设,具有重量较轻、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隔音性能)、农业肥料(可作为硅钙肥或土地改良剂使用,可供给农作物微量元素并可提高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矿渣铸石和矿渣微晶玻璃(具有很高的耐磨、耐蚀、高强度和高的绝缘性能)、矿渣棉和连续纤维(可作为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隔音材料和防火材料使用)等。

转炉渣中含有较高数量的铁(其比例可高达20%),是一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资源。转炉渣用得较广的还是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使用。应针对转炉渣含铁高的特点,研究渣铁分离的工艺和方法、渣铁分离后的利用问题。当采用某种工艺如风淬炉渣时,炉渣中的渣铁不易分离,这给制作水泥带来了困难,目前重钢七厂的情况正是如此。转炉渣也可返回烧结和制作球团,但应研究磷富集和转炉渣加入的最高比例问题[8]。

矿渣微晶玻璃(晶粒度<015~110Λm)是以矿渣和玻璃原料为主制成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煤炭、机械制造和建筑装饰等行业。目前国内有几家单位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开发和能经济地生产出具有各种色彩的满足人们需求的微晶玻璃产品。213 钢铁生产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冶金生产工艺的典型废水主要包括焦化废水、炼铁炼钢废水、轧钢废水、酸洗废水或废液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主含氧化铁的尘泥或氧化铁皮、有毒物、油类物质和酸类物质等。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冶金废水的净化处理水平,提高废水净化后的循环利用率,对分离出来的尘泥、油类等物质进行全量综合利用,并尽可能发挥出这些物质二次资源利用的经济水平。

废水的处理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化法三类。将现代生物技术用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在近10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实践已证明此法是一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俱佳的、能源消耗少的解决严重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手段[9]。应大力加强废水生化净化处理新方法的研究。如对焦化废水,应开展节能型的、工艺简单的脱酚、脱氨和脱氮新方法的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对冶金废水生化处理高效生物菌种的筛选工作。

对高炉或转炉湿法除尘后废水中分离出来的瓦斯泥、转炉尘泥、轧钢废水分离出来的氧化铁皮(铁鳞)等应进行全量和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除通常用作烧结的原料外,应研究用作高附加值产品如作铁红、粉末冶金材料、CO转换为H2所用的催化剂和海绵铁等的技术。

应经济地处理和分离热轧和冷轧废水中油类物质、从酸洗工序产生的废水或废液中回收酸类物质并进行利用的研究。

214 加强废气的治理,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应完善对废气或烟气的收集方式和除尘技术的研究。废气收集过程中进入的空气应尽量少,以充分利用烟气的物理热和有用的化学成分。除经济上的考虑外,还应研究对废气的不同除尘方式的净化程度和对环境二次污染的影响,以便优化和改进现有的除尘方法。比如,对转炉煤气的除尘,通常采用的方法为湿法除尘,但研究和实践表明,L T干法除尘净化与湿法比较则具有突出的优越性[10]。

冶金企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的气态污染物如SO2、NO x等浓度比较低。因而,要经济地进行处理和净化具有相当的难度。今后应从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两方面综合研究去除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方法。特别应该提倡利用钢铁联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包

?

9

6

?

第2期 陈登福等:我国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括二次资源处理和净化所排放的污染物。比如,对于含SO2烟气的净化,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还是碱液吸收法。研究对钢铁企业自备火力发电厂和烧结厂排放SO2较多的烟气,用转炉炼钢工序煤气湿法处理后含Ca(OH)2的碱性废水(只要pH>7即可)处理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并可减少资源的消耗[11]。

应重视钢铁企业内部自备燃煤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的利用技术研究。现在,粉煤灰主要用作水泥添加剂、铺路、新型墙体材料等。但总的来说,我国粉煤灰的利用率还很低。粉煤灰中由于含有较多的碳质材料、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铝等,还含有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微珠。研究如何经济地分离这些物质并对分离出的物质进行较高附加值的利用是很重要的。

总之,对钢铁企业废气的治理,其技术的发展应该是处理后的废气含尘量和气态污染物的残存量低,能够充分利用废气中的物理热和化学物质,治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15 节约能源和原料消耗

节能降耗是钢铁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挑战,我国钢铁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节能降耗已成为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钢铁企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排放的二次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改革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的工艺。因此,对能明显降低钢铁企业消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应进行重点研究。

对高炉冶炼,要加强对减少焦炭的用量,增大高炉喷煤比等的研究,以提高效益,降低炼焦工序对环境的污染;对转炉和电炉炼钢,进行提高废钢入炉温度(预热)、电炉泡沫渣熔炼等的研究;加强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冶金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强化管理;尽力实现连续铸钢工艺,减少模铸钢水的比例;重点实现高温连铸坯的连铸热装技术和连铸直接轧制技术,对线材的生产实现由小方坯连铸和一火轧制成材的技术;高度重视近终型连铸技术的研究工作。

216 开展综合评价,对污染严重的工序进行重点治理

从系统优化的观点出发,开展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环境负荷综合评价的研究工作[12],找出某一污染物和总的污染程度大的重点排放工序。以利于提高钢铁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更好地实现钢铁企业的清洁生产。

比如,对废气中SO2的污染,研究表明,在烧结和自备燃煤电厂工序排出的最多[11]。因此,对废气中SO2的治理应重点考虑上述两个工序。

3 发展对环境污染小的钢铁制品生产新流程应研究和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新流程,大幅度地减少“三废”的排放量,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使冶金生产持续健康地发展,促使钢铁生产更好地与环境相协调。

311 采用熔融还原工艺

目前比较成熟的熔融还原工艺为奥钢联与德国Ko rf公司开发的Co rex法。此法是一种使用铁矿石和廉价原煤直接生产铁水的新方法,可节约大量宝贵的焦煤资源,省去了烧结和炼焦工序,亦不需要热风炉。Co rex装置产生的SO2的量少。该装置也产生H2S,但大部分被还原竖炉中的熔融铁吸收,因此排放的气体中硫的含量低。由于没有炼焦工序,因而Co rex法排放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很低;并消除了传统炼铁工艺产生氰化物的危险。据报道,Co rex工艺比传统的高炉 焦炉法对环境的影响下降了98%[13,14]。

我国对熔融还原炼铁法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今后对熔融还原技术还应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和引进熔融还原工艺

312 发展电炉—薄板坯生产流程

薄板坯连铸技术1989年在美国N uco r公司正式投产。此技术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一种低投资、低能耗、低成本的重大新技术。从环境的角度来讲,薄板坯连铸能够大幅度地节省能源。由于能够实现连铸连轧,大大简化轧制工序(只需部分精轧),因此能耗很低。据S M S的资料,传统连铸热轧工序能耗为120~130kg标准煤,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能耗仅为50142kg标准煤[15]。

薄板坯连铸与电炉配套的短流程工艺,无论是从保护环境的眼光或者是从降低生产和投资成本的角度来说都是目前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前面省去了烧结、炼焦、炼铁工序)。这种流程中,电炉一般配置为超高功率交流或直流炉,并配有固体原料的预热装置。

这种流程急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经济地获取替代废钢的原料、稳定高质量地实现薄板坯连铸工艺、连铸连轧中的基本金属学问题与连铸连轧的衔接问题等。

?

7

?钢 铁 第36卷

313 开发碳化铁产品替代废钢

由于电炉 薄板坯短流程的发展,优质废钢日益短缺。开发替代废钢的炼钢原料日益迫切。碳化铁是铁精矿粉经天然气改制还原后得到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Fe3C(含量为88%~94%),其余为脉石和铁氧化物。同海绵铁、热压块铁相比,碳化铁的最大优点是碳含量高,当用作电炉炼钢时可大幅度地降低电耗,冶炼时的碳氧反应对熔池具有良好的搅拌作用。采用铁精矿为原料生产的碳化铁含磷低,几乎不含硫,并且碳化铁还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16]。

我国的四川、重庆、新疆、海南等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为碳化铁的生产提供理想的还原气。应积极开发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碳化铁生产技术。

4 结论

钢铁生产是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要有效降低冶金企业的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促进钢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需进行冶金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大力开展相关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使之更好地与环境相协调。要充分地利用冶金炉的煤气及其热值,对冶金炉渣、除尘净化得到的粉尘和尘泥等资源进行全量和高附加值的利用,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循环利用率,推广连铸和连铸热装、连铸直轧工艺并对各工序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对钢铁生产新流程如熔融还原、电炉 薄板坯短流程等技术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殷瑞钰,蔡九菊1钢铁生产流程与大排放1钢铁,1999,34(5):61~651

2 刘焕俊1冶金工业节能对策及目标1中国冶金,1997,(4):7~101

3 蒋汉华,李克然1节能是发展钢铁工业的基础工作1冶金能源,1997,16(6):8~111

4 三废治理与利用编委会1三废治理与利用1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1

5 李家瑞,李文林,朱宝珂1钢铁工业环境保护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

6 吴 铿,杨天钧,H1W1Gudenau1采用喷吹方法处理钢铁厂的细粉尘1钢铁,1999,34(12):60~661

7 王文忠,车传仁1关于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的几点思考1中国冶金,1996,(2):35~371

8 汪正洁1烧结循环使用转炉渣磷富集的探讨1钢铁,1997,32(9):65~671

9 陈 坚1环境生物技术1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

10 金奎序,瞿 华1大型转炉煤气干法与湿法净化回收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1钢铁,1998,33(10):64~671 11 宋伟民1钢铁联合企业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探讨1钢铁,1999,34(7):66~691

12 陈登福,刘江龙,丁培道1转炉炼钢法的环境负荷1兰州大学学报,1996,32(环境材料专辑):79~821 13 范 虹,宋安宁1冶金环保的曙光—Co rex工艺1环境保护,1996,(4):43~451

14 焦晓渝1试论冶金工业的清洁工程1钢铁,1998,33(4):61~641

15 陈登福1薄板连铸坯的温度与应力状态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重庆:重庆大学,19971121

16 倪红卫,苍大强1碳化铁—新型的直接还原铁产品1钢铁,1997,32(9):14~161

(上接第59页)

参 考 文 献

1 何忠治1电工钢1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1

2 吴 勇1立方织构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北京:北京科技大学,19951

3 宛德福,马兴隆1磁性物理学1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1

4 Szpunar J,O janen M.T exture and M agnetic P roperties in Fe2Si Steel1M etal.T rans11975,6A:561~5671

?1

7

?第2期 陈登福等:我国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和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HJ/T189-2006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2006–7–3 发布 2006–10–01 实施

目次.............................................................................................................I (1) (1) (1) (4) (4) (8) (10)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钢铁联合企业和电炉钢厂(短流程)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每3~5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项。考虑到氮肥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和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特点,本标准对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定为生产工艺装备与技术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指标、产品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共6类,并根据钢铁生产长/短工艺流程分别确定每一类中的具体考核指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清洁生产中心、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法规问题探讨范文

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法规问题探讨 张德明乔繁盛王荃 (中国矿业联合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北京,)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矿产资源开发也会对环境带来负 面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被再次利用的资源统称为矿山二次资源,它包括二次矿产资源(如各类尾矿、废石、废渣)、二次水和气资源(如矿坑水、工艺废水、废气)、二次土地资源(如压占、扰动和破坏的土地)、二次生态环境资源等。 矿山二次资源中最为重要的是矿山尾矿、废石等二次矿产资源。它们不仅 造成了资源浪费,并破坏、压占土地,污染生态环境,甚至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因此,从根本上治理矿山环境的重要环节,是开展二次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以二次矿产资源为重点,探讨我国矿产资源及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政策法规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与二次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且多为共伴生综合矿产。但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共伴生资源综合 利用率不到20%。全国开展综合利用的国有矿山不足其总数的10%,大量有用 资源进入尾矿、废石中,使其成为可进一步综合利用的二次矿产资源。 截止2000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53 063 个。据不完全统计, 1949~2000 年底,全国各类矿山产出各类矿废石162.3 亿t,其中煤矸石35.6 亿t,铁矿废石94 亿t,有色金属矿废石25 亿t,金矿废石4.6 亿t,化工矿废石3 亿t。全国矿山累计堆存尾矿50 亿t,并以每年排放3 亿多t 的速度增长。其中铁矿尾矿26 亿t,有色金属矿尾矿21 亿t,金矿尾矿2.7 亿t,化工矿尾矿0.3 亿t。此外,全国堆存粉煤灰12 亿t。

资源综合利用

【编者按】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将显著增长,预计年产值达1.2万亿元以上,每年可以带动5千亿元以上的直接投资。在国家多项利好政策的鼓励下,资源综合利用这个利国利民的“双赢”产业,喷薄欲发。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喷薄欲发 ——专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 文/本刊记者方蔓莉 “资源综合利用是促进‘减量化、资源化、再制造’的基础和核心,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在接受《深圳循环经济》专访时表示,“可以说,资源综合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主要内容”。 “前50年看原生(资源),后50年看再生”,王吉位笑言。他预测“十二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将显著增长,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的3%-4%,就业人数预计达3000万人。“整个产业会有巨大发展,初步预计每年可以带动5千亿元以上的直接投资,投资空间相当大”。 产业发展5年一大步 《深圳循环经济》:请您谈谈近年来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所取得的进展。 王吉位:首先是对该行业的认识不断提高。观念决定一切,“十一五”期间,国家从上到下都越来越重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前是被动地去消纳废弃物,现在则是主动地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其次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资源综合利用从投资到产值都不断扩大,近两年国家在安排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中就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据了解,2009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将近1万亿。 然后是资源综合利用量不断加大。以粉煤灰和煤矸石为例,2009年综合利用分别约4亿吨和3.6亿吨,综合利用率均达到68%,比“十五”末相比分别增加约3个和8个百分点。以脱硫石膏为例,据“十一五”后期数据计算,综合利用量也在稳步提升,到2009年综合利用约1900万吨,同比2008年增加了近百万吨的利用量。再以再生有色金属为例,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为633万吨,相当于1998年全国有色金属的总产量(616万吨),占当年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4.3%左右,已经成为有色金属产业资源的重要补充。 再者,利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从矿山尾矿到工业“3废”,从农林剩余物到城市生活垃圾,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最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工业企业正在实行经济转型,一些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经形成,新兴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正在建设。 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深圳循环经济》:“十一五”以来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有哪些具体政策支持?这些支持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发布时间:2014-04-08 15:35:41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物质材料,其保证程度关系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矿产资源。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68种,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价值的14.6%,居世界第3位。然而,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53位。面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经济快速增长下我国矿产危机日益明显,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主要表现有:①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②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突出。为了缓解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成为亟需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现状,指出了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在高效清洁利用领域取得的进展及主要技术突破;最后,对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矿产分布不均,优势矿产大多用量不大,而一些重要的支柱性矿产多为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需要长期依赖进口。(2)贫矿多富矿少:低品位难选冶矿石所占比例大,如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锰矿平均品位仅22%,离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相差甚远;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磷矿平均品位仅16.95%;铝土矿几乎全为一水硬铝石,分离提取难度很大[9]。(3)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以铜矿为例,我国迄今发现的铜矿产地90 0余处,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仅占3%,中型矿床占9%,小型矿床多达88%。(4)单一矿种的矿床少,共生矿床多,据统计我国的共、伴生矿床约占已探明矿产储量的80%。目前,全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资源。鉴于我国矿产资源“三多三少”的特征,加上认识和技术上的不足,我国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矿业的粗放式经营,人们大多对我国的矿产资源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矿山企业盲目开采,对共(伴)生矿物及尾矿等不利用或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分别仅为30%和3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我国金属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约10%,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利用率;我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总体偏低,如粉煤灰的利用率为48%,煤矸石为38%。在品种上,我国综合利用的矿种只占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矿种总数的50%左右。在数量上,我国铜铅锌矿产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平均为5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80%以上,相

二次资源利用论文

二次资源利用论文 姓名:田川 班级:矿加08-2班 学号:06082480

废橡胶循环再利用 矿加08-2班田川 06082480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废橡胶的现状,对废橡胶的再生方法做了详细介绍,从而做好废旧橡胶(含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帮助。 关键词:废旧橡胶再生利用 1.废旧橡胶( 包括废旧轮胎)的现状 废橡胶是废弃聚合物一种,是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旧橡胶(含废旧轮胎)的产生量与日俱增,随意丢弃、堆放废旧橡胶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也比较突出,废旧橡胶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废旧轮胎形成的“黑色污染”正在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条轮胎报废,仅美国每年就产生近三亿条的废旧轮胎,经过几十年的累积美国的废旧轮胎多达三十亿条。中国是世界上的轮胎生产大国,2000年轮胎产量超过1亿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每年生成的废旧轮胎达4000万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郊结合处都能见到绵延上千米、像小山一样的废旧轮胎堆积点。越积越多的废旧轮胎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经过日晒雨淋,极易滋生蚊虫、携带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病菌,传染急病,此外还容易引起火灾。可见废旧轮胎是恶化自然环境、破坏植被生长、影响人类健康、危及地球生态环境的最有害垃圾之一,这种“黑色污染”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白色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重大社会问题。 2.废旧橡胶的分类 废橡胶一般按橡胶制品的品种分类,其种类其所使用的主要橡胶品种有以下几种: ⑴轮胎类 ⑵胶管和胶带类 ⑶胶鞋类 ⑷工业杂品类 3. 废旧橡胶的循环再利用情况 (1)原形改制 通过捆绑、裁剪、冲切等方式,将废旧橡胶(主要是废旧轮胎)改造成有利用价值的物品。最常见的是用作码头和船舶的护舷、沉入海底充当人工鱼礁、公路缓冲带等。该方法消耗的废旧轮胎量不大,只能当作是一种辅助途径。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推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最为重要的工作方向,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需要矿产企业、综合利用观念以及基础化的资源保护工作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够整体上促进我国综合利用效果突出。那么,基于这一方面而言,针对现今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关的改进对策,为促进我国取得良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标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就我国矿产资源的存在现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储存量比较大,但是贫矿多,富矿少,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本身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现今开采多一点,则意味着将来的实际运用将会少一点。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尤其是我国在竭力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利用之一,必须能够在当前矿产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创新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浪费现象的出现。 1、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我国而言,已经发现的矿产种类数量达到172种,而且80%的矿产其储存量已经被探明。总体上而言,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总体上可以划分为能源、金属、非金属以及水汽等矿产资源,这些矿产唔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实际开发利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则是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力图能够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和工程科学建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此外,则是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则是矿产资源的二次利用,二次矿产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围绕第一次矿产资源开采和选矿利用工作完成后,对于周围存在的废石、煤矸石、选矿废水、尾矿、废气等各种废弃物运用相关的技术进行二次使用,实现废弃物的充分使用,有效的降低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矿产资源的二次利用,能够在资源经济与管理手段充分使用的基础上,减少对资源开采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就目前的应用而言,资源的二次利用是价值开发较大的资源综合使用方式之一。 2、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资源保护力度仍需加强,产业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则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产的相关企业普遍存在着急需促进自身船业结构升级的现状。这主要是,我国矿产资源在全力资源市场中价格竞争力本身是比较弱的,而且在现今全球产能总体过剩的条件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出现跌落的问题。而且,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相关的工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矿产企业的竞争力交托,而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矿产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doc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篇一: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开发利用综合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杭州*********有限公司XX年2月各位领导、专家: 我公司自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来,充分利用本地和附近地区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护资源、减少了非再生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企业概况: 杭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建材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XX年4月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位于*****区红山农场创业路*****号(*****内),厂区占地20余亩。 公司现有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拥有2XHZS180混凝土搅拌组2套流水线,可提供各种标号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方。公司配备了具有建筑业企业三级资质的试验室装置一套,引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十名,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企业强抓内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车队管理、员工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为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只有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服务才能占领和开拓市场。公司坚持以管理促进发展,用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相关混凝土国家标准的规定,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 对产品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职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成效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公司杭宏砼政(XX)8号文件确定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规定,因此从公司领导到具体操作者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套、各项措施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公司定期组织中层以上的骨干召开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我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C40及以下各等级混凝土废弃资源兑掺比例均高于30%以上。 (二)抓好工艺配方,优化资源配置 我公司配置的混凝土生产设备,在同行中较为先进,配

二次资源开发与利用

1.什么是二次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 二次资源: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且人类可采取工艺措施从这些物质中回收有用的成分和能源。自然资源:是物质与动力天然来源,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2.二次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技术应是可行的 2.二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应是合理的 3.废物应尽可能在排放源就近利用,以节省废物在贮放、运输等过程的投资 4.二次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因为具有与之相竞争的能力。 3.对固体废弃物进行二次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1.提取各种金属 2.生产建筑材料(生产碎石,生产水泥,生产硅酸盐建筑制品,生产铸石和微晶玻璃,生产矿渣棉和轻质骨料) 3.生产农肥 4.回收能源 5.取代某种工业原料。总之,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对于减少和消除固体废物的危害,保护环境,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有重大意义。 摩擦与弹跳分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各组分的摩擦系数和碰撞恢复系数的差异,在斜面上运动或与斜面碰撞弹跳时,产生不同的运动速度和弹跳轨迹而来实现彼此分离的一种新技术。 磁流体:是指某种能够在磁场或者磁场与电场联合作用下磁化,呈现似加重现象,对颗粒具有磁浮力作用的稳定分散液。 浮选:是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中的重要工艺方法,主要用于分选出不易被重力分选所分离的细小固体颗粒。 重力分选:是将物料给入活动或流动的介质中,密度的差异导致颗粒运动速度或运动轨迹不同,因为可分选出不同密度产物。 磁力分选:磁力分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和永磁的磁力分离,该方法是在皮带机端头设置一个电磁或永磁的磁力滚筒,当物料经过磁力滚筒时,可将铁磁性物质分离。另一种是磁流体磁力分离。拣选:是利用物料之间的光性、磁性、电性、放射性等拣选特性的差异,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5.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工序? 预处理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破碎、筛分、粉磨、压缩等工序。 6.二次资源开发的基本方法分几种,各有哪些具体方法,其工作原理? 基本方法:1.物理方法处理技术:重力分选(概念略),浮选(原理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加入各种浮选剂,并进行机械搅拌,使悬浮固体附在空气泡或浮选剂上,随着气泡一起浮到水面上,然后再加以回收),磁力分选(概念略),电场分选(是在高压电场中利用入选物料之间电性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拣选(概念略)摩擦和弹跳分选(概念略)2.化学方法处理技术:煅烧(是天然化合物或人造化合物的热离解或晶型转变过程,此时化合物受热离解为一种组成更简单的化合物或发生晶型转变),焙烧(在适宜气氛条件下将物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矿物原料中的目的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工艺过程),烧结(是将粉末或粒状物质加热到低于主成分熔点的某一温度,使颗粒粘结成块或球团,提高致密度和机械强度的过程),溶剂浸出法(将固体物料加入液体溶剂内,让固体物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有用金属溶解于液体溶剂中,以便下一步从溶液中提取有用金属。)热分解(是利用热能切断大分子量的有机物,使之转变为含碳量更少的低分子量物质的工艺过程),焚烧(是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控制的燃烧方法),辐射处理(用r射线和电子束辐射固体废物,以达到杀菌、消毒目的的一种无毒化处理方法)3.生物方法处理技术:沼气发酵(是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和保持一定的水分、温度、酸和碱度等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堆肥(是将人畜粪便、垃圾、青草、农作物的秸秆等堆积起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堆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高热,已达到杀灭寄生虫和病原菌的目的),细菌冶金(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使矿石或固体废弃物中的金属溶解出来,从而能够较为容易地从溶液中提取所需的金属) 7.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铜的低品位矿、氧化矿的工艺过程是怎么样的,其中浸出的具体方法有多少种方法?各种浸出方法的概念? 浸出分为:堆浸:将开采的矿石或破碎至一定粒度的矿石堆成堆,在堆得表面喷洒浸出剂,浸出剂渗过矿堆时将铜溶出,浸出液自流到集液池。地浸:生物浸出: 8.细菌在浸矿过程中主要有哪两种作用? 一是直接作用,即细菌直接与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矿发生作用,使硫化矿中的金属氧化而浸出。这一过程主要是靠细菌内特有的氧化酶能过催化或氧化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并使其晶格结构破裂,将有价金属浸出。二是间接作用,即细菌将溶液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将s氧化成硫酸后进一步与硫化矿发生化学反应,浸出铜,铁等有价金属,。 9.采取堆浸强化浸出的方式从金的低品位矿,氧化矿,尾矿中提金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对于细粒或粘土含量高,渗透性差的矿石,采用制粒预处理技术,来提高矿堆得渗透性,加快浸出速度,提高浸出率。○2采用“分段分层筑堆,交叉喷淋,多级逆流浸出|”工艺,同时筑堆过程中向矿堆通入空气,铺设集液管道,提高矿堆得渗透性,提高浸出效果。○3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滴淋和喷淋技术,均匀布液。○4堆浸过程中加入氧化剂,增浸剂,湿润剂等助浸剂,加速金的浸出。 10.从尾矿回收有价成分的方式有哪些? 1.在现有选厂基础上扩建回收车间,将选厂产生的尾矿直接送到该车间,从尾矿中回收有价成分 2.在堆存多年的老尾矿场附近新建选厂,将老尾矿厂作为二次资源采出,送到选厂中处理,从而选出有价成分即精矿,即建立单独的尾矿再选厂 3.利用可移动的选矿机组,在尾矿库附近就地回收有价成分取得精矿 4.利用化学选矿方法,比如堆浸、槽浸、原地溶浸等技术从尾矿中将有用成分转入液相进行回收等。 11.我国采用尾矿作为建材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1.利用尾矿生产墙体材料 2.利用尾矿生产水泥 3.利用尾矿生产玻璃及玻璃质制品 4.利用尾矿生产建筑陶瓷制品 5.利用尾矿制作无机人造大理石 6.利用尾矿生产耐火材料 7.用作混凝土粗细骨料和建筑用砂 8.用于铺筑路基、基础垫层材料和路面沥青掺混料。 12.我国尾矿建材和制品主要分为哪几个类型? 熔制型尾矿建材、烧结型尾矿建材、水合型尾矿建材、胶结型尾矿建材4个基本类型 13.熔制型尾矿建材、烧结型尾矿建材、水合型尾矿建材、胶结型尾矿建材的概念、工艺过程,各包括哪些建材? 熔制型尾矿建材的工艺过程:1.配料2.混合料制备3.熔化4.澄清与均化5.冷却6.成型7.退火 烧结型尾矿建材的工艺过程:原料处理—配料—坯料制备—成型—干燥—焙烧—后处理 水合型尾矿建材的工艺过程: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料—搅拌—消化—成型—静停—蒸压—成品。胶结型尾矿建材工艺过程:配料、搅拌、成型、养护。 14.泡沫玻璃的生产方法有哪些?生产泡沫玻璃的烧结法? 生产方法有:烧结法和熔体直接发泡法。烧结法是先将熔融的玻璃液,倒入水中,炸裂成粒,然后与发泡剂混合磨细,再在耐热模具中加热烧结和发泡,最后经退火形成制品。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的相关研究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的相关研究 摘要:虽然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运用, 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现有的资源综合利用率,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 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根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分析我国 目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关于提升矿产资源实 际利用效率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运用,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 有效转变。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与对策 前言 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繁荣和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 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矿产资源文明观、产业观等新型的矿产资源观念,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 及改革经济体系,解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若干问题。 一、探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首先,加大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我国虽然矿产资源总量大,但是同样人口也多,因而具体计算下来,人均占 有率少,这就和一些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情况差不多。另外,我国的矿产资 源在天然条件上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会比较差,由于我国的地貌地形复杂多变, 矿产资源在分布上也不均匀,这就导致在开采和加工时难度增大,也同样导致资 源的一定程度的浪费,这一特殊的矿产资源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矿产资源 的综合利用,节省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的发展。 其次,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目前的中国还属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对矿产资源的需 求也不断的上涨,根据我国未来的发展预测,工业化的进程将会持续很长的一段 时间,产业的发展导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加大力度进行矿产资 源的综合利用能够缓解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有效 的缓解资源的供给压力,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 再次,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缓解我国环境与生态 危机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发了很多环境和资源问题,未来的工业和城市发展 进程中,如果我国继续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会导致矿产资源很难 维持,另一方面也会给环境带来很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中 涉及到的污染物净化以及变废为宝等方面既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能够缓 解我们在发展进程中的压力。 二、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矿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综合 回收利用率也仅只有30%,而矿业发达国家的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1]。 这就说明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同时表示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还有很大 的提升空间。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矿产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 利用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只有深挖其中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真正

二次资源利用全手工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二次资源的定义:在社会的生产、流通 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 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综合利用、回收等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二次资源的分类:按来源:生产性二次资源和生活性二次资源;按物质属性:有害物质和一般物质;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形态:固体二次资源和非固体二次资源。 2、固体二次资源按来源分为:矿业固体二 次资源、钢铁冶金固体二次资源、有色冶炼固体二次资源、化工固体二次资源、煤系固体二次资源、特殊固体二次资源。 非固体二次资源:二次水资源和二次气资源。第二章基本原理 1、焙烧:在适当气氛和在低于物料熔融温 度下,对物料加热而完成的某种化学反应过程。大多是后续冶炼或提取的主要工序。 焙烧基本原理:焙烧可分为氧化焙烧、硫酸化焙烧、氯化焙烧和还原焙烧等,其共同特征有四个:1反应气体通过向围绕着固体反应物表面的气膜层扩散到固体的外表面,即外扩散。2反应气体进一步通过固体反应产物层的孔隙扩散到固体产物-固体反应物之 间的界面,即内扩散。3反应气体在固-固界面上的吸附并与固体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以及气体反应物从反应界面上的解吸。4气体产物通过固体产物层的孔隙向外表排出。影响因素:孔隙率、比表面积、微孔的大小与分布均匀性等。 2、氯化焙烧:高温下采用氯化剂与二次资 源中某些组分发生作用生成氯化物,再利用各氯化物挥发温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的过程。对象有氧化物、碳化物、硫化物及金属或合金。缺点是对设备的腐蚀大;优点是流程简单、处理能力强。 MeO+Cl2=MeCl2+1/2O2 MeS+Cl2= MeCl2+1/2S2 3、超细粉碎技术是采用气流、液流或其他 机械力,在外力场的冲击、挤压、碰撞、剪切、摩擦等作用下,使大颗粒固体二次资源物料破碎成超细微粒的技术。 超细粉碎设备:喷射粉磨机、气流磨、搅拌磨、振动磨、胶体磨。 第三章固体二次资源 1、矿业固体二次资源主要是指废石和尾矿。主要的有自然元素矿物、含氧盐矿物、及类似化合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等。 2、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分类:简单氧化物、复杂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分为:简单硫化物、复硫化物和含硫盐。 3性质:(1)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表面性质等,主要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但与生成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2)化学性质:矿物的可溶性和氧化性。 含铁尾矿中有价组分:赤铁矿、菱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等。 第四章钢铁冶金钢铁冶金固体二次资源的 利用 1、钢铁冶金钢铁冶金固体二次资源包括: 高炉渣、钢渣、铁合金渣、含铁尘泥、钢铁冶炼含锌粉尘等。 2、铁合金渣的利用途径:从渣中分选回收 有价金属、用作冶炼铁合金的原料、用作炼钢炼铁的原料、用作建筑材料和生产铸石等。 3、含铁尘泥包括:烧结原料在转运、烧结 过程中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尘称为烧结尘泥;在高炉煤气净化过程中,重力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尘称为瓦斯灰,文氏管洗涤产生的粉尘称为瓦斯泥;高炉出铁场收集的粉尘,称高炉出铁场粉尘;炼钢厂的含铁粉尘一般包括转炉污泥、转炉电除尘、转炉蒸发冷却器粉尘、转炉二次布袋除尘、铁水预处理尘、电炉布袋除尘、电炉机力风冷除尘、各种精炼炉粉尘以及烟道、沉降室收尘等;在钢坯压制过程中产生的铁鳞称轧钢铁皮,在轧钢废水循环利用中沉淀池回收的污泥称轧钢 二次污泥或水渣。 含铁尘泥的利用途径:1烧结球团法做炼铁原料,大循环利用路线;2炼钢粉尘作炼钢炼钢化渣剂,小循环利用路线;3直接还原处理;4湿法处理工艺 4、含铁尘泥的组成和性质:冶金尘泥含铁 较高,TFe30%~70%,另外部分粉尘还含有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矿业#综述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葛振华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中图分类号TD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051(2003)07-0001-03 PROBLEMS FACING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HINA p S MINERAL RESOURCES AND S OLUTION Ge Zhenhua (I nformation Center,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 ces#Beijing100812)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自然资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 近20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先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已制定了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一批重要的资源综合利用立法工作也在进行之中。与此同时,地方人大资源立法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一些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法规陆续出台。这对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11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成绩喜人,但综合利用率仍相对较低 在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我国现已建成六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金川多金属共生矿、包头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及稀土矿、湖南柿竹园多金属共生矿、广西大厂多金属矿、辽东硼镁铁矿等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攀枝花铁矿对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已使我国从钒的进口国转变为世界第四产钒大国。 从矿业开发的各部门看,资源综合利用成绩不菲。有色金属行业70%以上共伴生有价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利用。综合回收的元素近40种,综合回收的金属量占同期开发金属总量的15%以上。综合利用产值已占全行业总产值的15%。如有色企业每年综合利用的硫占全国产量的40%;伴生金占全国产量的10%;白银占全国产量的80%~90%;铂族金属几乎全部是由冶炼厂综合回收的。煤矿系统共伴生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30%,已建成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40余个,年产共伴生矿产品近170万t。煤层气年利用量达415亿m3,综合利用率为74%。石油工业已建成油田伴生气轻烃组分回收处理能力74亿m3/a,天然气硫磺回收处理能力15万t/a。 尽管与此,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左右,全国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矿山只占其总数的1/3,综合利用率只有20%左右。近5年来,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基本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112工业/三废0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很快,可固体废弃物积存量仍不断增长 在工业/三废0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到2000年基本实现了/九五0计划的目标。工业/三废0产值超过了250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45%以上。 199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516%,比1991年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117%。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9640万t,比1991年的22284万t,增长了33%。 粉煤灰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长期以来是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重点之一。全国公用电厂粉煤灰产生量由1990年的6779万t,增加到1998年的10745万t,年均递增496万t,年均增长率为6%。 1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 一、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综合利用共生、伴生资源生产的产品 1.煤系伴生的高岭岩(土)、铝钒土、耐火粘土、膨润土、硅藻土、玄武岩、辉绿岩、大理石、花岗石、硫铁矿、硫精矿、瓦斯气、褐煤蜡、腐植酸及腐质酸盐类、石膏、石墨、天然焦及其加工利用的产品; 2.黑色金属矿山和黄金矿山回收的硫铁矿、铜、钴、硫、萤石、磷、钒、锰、氟精矿、稀土精矿、钛精矿; 3. 有色金属矿山回收的主要金属以外的硫精矿、硫铁矿、铁精矿、萤石精矿及各种精矿和金属,以及利用回收的残矿、难选矿及低品位矿生产的精矿和金属; 4.利用黑色、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尾矿回收的铁精矿、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钨精矿、铋精矿、锡精矿、锑精矿、砷精矿、钴精矿、绿柱石、长石粉、萤石、硫精矿、稀土精矿、锂云母; 5.黑色金属冶炼(企业)回收的铜、钴、铅、锌、钒、钛、铌、稀土,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回收的主要金属以外的各种金属及硫酸; 6.磷、钾、硫等化学矿开采过程中回收的钠、镁、锂等副产品; 7.利用采矿和选矿废渣(包括废石、尾矿、碎屑、粉末、粉尘、污泥)生产的金属、非金属产品和建材产品(*1); 8.原油、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回收提取的轻烃、氦气、硫磺及利用伴生卤水生产的精制盐、固盐、液碱、盐酸、氯化石腊和稀有金属。 二、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 (一)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品 9.利用煤矸石、铝钒石、石煤、粉煤灰(渣)、硼尾矿粉、锅炉炉渣、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江河(渠)道淤泥、淤沙生产的建材产品、电瓷产品、肥料、土壤改良剂、净水剂、作物栽培剂;以及利用粉煤灰生产的漂珠、微珠、氧化铝; 10.利用煤矸石、石煤、煤泥、共伴生油母页岩、高硫石油焦、煤层气、生活垃圾、工业炉渣、造气炉渣、糠醛废渣生产的电力、热力及肥料,利用煤泥生产的水煤浆,以及利用共伴生油母页岩生产的页岩油; 11.利用冶炼废渣(*2)回收的废钢铁、铁合金料、精矿粉、稀土、废电极、废有色金属以及利用冶炼废渣生产的烧结料、炼铁料、铁合金冶炼溶剂、建材产品; 12.利用化工废渣(*3)生产的建材产品、肥料、纯碱、烧碱、硫酸、磷酸、硫磺、复合硫酸铁、铬铁; 13.利用制糖废渣、滤泥、废糖蜜生产的电力、造纸原料、建材产品、酒精、饲料、肥料、赖氨酸、柠檬酸、核甘酸、木糖,以及利用造纸污泥生产的肥料及建材产品; 14.利用食品、粮油、酿酒、酒精、淀粉废渣生产的饲料、碳化硅、饲料酵母、糠醛、石膏、木糖醇、油酸、脂肪酸、菲丁、肌醇、烷基化糖苷; 15.利用炼油、合成氨、合成润滑油、有机合成及其他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废催化剂回收的贵重金属、絮凝剂及各类载体生产的再生制品及其他加工产品。 (二)综合利用废水(液)生产的产品 16.利用化工、纺织、造纸工业废水(液)生产的银、盐、锌、纤维、碱、羊毛脂、PVA(聚乙烯醇)、硫化钠、亚硫酸钠、硫氰酸钠、硝酸、铁盐、铬盐、木素磺酸盐、

清洁生产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钢铁行业(转炉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钢铁行业(电炉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一、术语和定义 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 炼钢 指利用氧气来氧化炉料(主要是生铁)所含杂质的复杂的金属提纯过程。 3 转炉炼钢 指利用吹入转炉炉内的氧气与铁水中的元素碳、硅、锰、磷反应放出的热量来进行冶炼钢水的过程。 4 电炉炼钢 指利用电能做热源在电炉内进行冶炼钢水的过程。 5 转炉炉衬寿命 指转炉炉衬自投入使用起到更换新炉衬止的一个炉役期间的炼钢炉数。 6 转炉溅渣护炉 指在转炉出钢后留滞部分终渣于炉膛内,在溅渣开始前向炉内加入炉渣调整料,调整炉渣成分及粘度至适宜范围,然后用高压氮气将渣液吹溅涂敷在炉衬表面形成溅渣层,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 7自动化控制 指在炼钢三级自动化控制设备基础上,通过完善控制软件,开发和应用计算机通讯自动恢复程序、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系数优化等技术,实现炼钢从冶炼条件、冶炼过程控制,直至终点前动态预测和调整,冶炼控制设定的终点目标的全程计算机控制,实现炼钢终点成分和温度控制目标,缩短冶炼时间,提高钢水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8钢铁料消耗 指入炉的生铁料量与废钢铁料量之和同合格钢水产量之比。 9 炼钢工序生产取水量 指炼钢工序(含精炼与连铸工序)每生产1t 钢水所消耗的取水量。 10转炉工序能耗 指报告期内,转炉工序(不包含精炼和连铸)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扣除工序回收的能源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电力折标煤系数取0.1229kgce/kWh。 11电炉工序能耗 指报告期内,电炉工序(不包含精炼和连铸)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电力折标煤系数取0.1229kgce/kWh。 12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量 指转炉工序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所回收的转炉煤气量和余热蒸汽量折标准煤量之和。13水重复利用率 指炼钢工序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14钢水合格率 指合格钢水产量占钢水总产量的百分比。

第1章固体二次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

第1章固体二次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

1 二次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1.1固体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固体二次资源包括矿山尾矿、冶金渣尘、化工渣、粉煤灰等,其资源种类纷繁复杂,其物理化学性质各异。 1.1.1物理性质 1.1.1.1几何特征 固体二次资源物料的几何特征主要包括颗粒的大小、外形、表面形态(如表面粗糙度、孔隙度等)及比表面积等。颗粒的形状,将影响到它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界面化学行为、流变性质、滤渣的孔隙和滤饼的比阻等。单个颗粒的几何特征及颗粒群的粒度组成是固体二次资源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1)颗粒的大小 固体二次资源通常是碎散物料群体,构成该群体的颗粒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在技术上可引入“粒径”、“粒度”、“粒级”、“粒度组成”及“平均粒度”等概念来描述其粒度特性。 粒径和粒度是用来表示颗粒大小最常用的两个术语。粒径是以单颗粒为对象,表示颗粒的大小;而粒度则是以粒群为对象,表示所有颗粒

大小的总体概念。 在固体二次资源利用中,对粒群大小的描述,常用平均粒度的概念。粒群的平均粒度是表征颗粒体系的重要几何参数,两个平均粒度相同的粒群,完全可能具有差异很大的粒度组成。描述粒度特性最好的方法是查明粒群的粒度组成,它反映了粒群中各种颗粒大小及对应的数量关系。 (2)颗粒的形状 颗粒的轮廓边界或表面上各点的图像,称作颗粒的形状,颗粒的形状是颗粒的大小外又一个重要的几何特征。主要包括球形、针状、不规则体、多角状、枝状、纤维状、多孔状及浑圆状等,也可用形状系数和形状指数等定量方式进行描述。固体二次资源利用中各作业的性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物料颗粒的形状。 (3)颗粒的比表面积 颗粒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物体的表面积,称为该物体的比表面积或比表面。 比表面积是衡量物质特性的重要参量,其大小与颗粒的粒径、形状、表面缺陷及孔结构密切相关;同时,比表面积大小对物质其他的许多物

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工商税务)

填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享受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的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说明 纳税人根据税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85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填报本年发生的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情况。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行次按纳税人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的不同产品名称分别填报。 2.第1列“生产的产品名称”:填报纳税人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名称。 3.第2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取得时间”:填报纳税人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时间。 4.第3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有效期”:填报证书有效期。 5.第4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编号”:填报纳税人取得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编号。 6.第5列“属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类别”:填报纳税人生产产品综合利用的资源属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类别,如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废水(液)、废气、废渣或再生资源。 7.第6列“综合利用的资源”:填报纳税人生产产品综合利用的资源名称,根据《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综合利用的资源名称填报。

8.第7列“综合利用的资源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填报纳税人实际综合利用的资源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 9.第8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标准”:填报纳税人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在《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技术标准。 10.第9列“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总额”:填报纳税人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总额。 11.第10列“综合利用资源减计收入”:填报第9列×10%的金额。 12.第10行第10列“合计”:填报第10列第1+2+…+9行的金额。 四、表内、表间关系 1.表内关系 (1)第10列=第9列×10%。 (2)第10行第10列=第10列第1+2+…+9行。 2.表间关系 第10行第10列=表A107010第16行。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f7152899.html,/ws/detail15190.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