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物理知识整理

原子物理知识整理

原子物理知识整理
原子物理知识整理

原子物理知识整理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①绝大多数a 粒子穿过金箔后沿原方向前进;

②少数a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③极少数a 粒子偏转角超过

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

实验解释:少数a 粒子出现大角度偏转,是需要很强的相互作用

力的,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电荷集中到很小的核上。又因为绝大部分粒子不发生偏转,

说明原子内部很空的。

2.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a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原子中全部的正电荷和

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

绕核高速旋转。

3.天然放射现象

1896年,贝克勒耳首先发现天然发射性现象,居里和居里夫人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

元素钋(Po)和镭(Ra)。天然发射性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揭示了原子

核也是可分的。

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

4.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流({He),射出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一,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小,一张薄铝箔

或一张薄纸就能将它挡住,但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很容易使空气电离。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速度接近光速,贯穿本领很大,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电离

能力较弱。

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电离能力最小。

5.α衰变与β衰变

(1)在放射性元素的核中放出α粒子即He 42的衰变称为α衰变。通式如下:

He Y X M

z M

z 4242+→-- (2)在放射性元素的核中放出β粒子即{e(电子)的衰变称为β衰变。通式如下:

e Y X M Z M

Z 011-++→

思考:放射性物质α衰变放出α射线,β衰变放出β射线,那么,γ射线是怎样产生

的?

6.半衰期: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符号:τ。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同;半衰期的长短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

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未衰变核数的计算关系:N=N 0(1/2) t/τ;

7.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a .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b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8.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二者统称核子。质子是氢原子核,带一个单位的

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都等于一个质量单位。

例题精析

1. 如图所示,阴极射线管(A 为其阴极,受热后会激发出电子)放在蹄形

磁铁的N 、S 两极间,则射线管中要形成高速电子流,接直流高压电源正

极的应是_________极(选填“A ”或“B ”),此时荧光屏上的电子束运

动轨迹________偏转(选填“向上”或“向下”)

2. 如图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 o )放出的射线χ1,轰击铍(Be 94)时会产生粒子流χ2,用粒

子流χ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χ3,经研究知道 ( )

(A)χ1为α粒子,χ2为中子.

(B)χ1为α粒子,χ3为质子.

(C)χ2为质子,χ3为中子.

(D)χ2为质子,χ3为光子.

3. 如图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图.A 为放射源,F 为铝箔,s 为光屏,M 为显微镜,

氮气可以从阀门T 充入.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充入氮气前,要抽空装置中的空气

B .充人氮气前,要调整铝箔的厚度,使S 上能够看到a

粒子引起的闪烁

C .充入氮气后,要再调整铝箔的厚度,使S 上能够看到

质子引起的闪烁 ,

D .充入氮气后,无需调整铝箔厚度,如S 上能看闪烁,则说明有质子穿过

4.关于α粒子的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α粒子的散射实验用金箔的原因之一因为金原子核带电量多,对a 粒子的库仑力大一

些,效果明显些

B .α粒子的偏折原因之一是由于受到原子核内正电荷的排斥,二是与原子中的电子发生

碰撞

C .α粒子的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建立了完美无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可以把原子核比作太阳,电子比作绕太阳旋转的行星。

5. U 238

92要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才能变成Rn 222

86?

6. 在下列四个核反应式中,X1,X2,X3和X4各代表什么粒子?_

(1)113854953810235

923X Xe Sr n U ++→+ (2) n He X H 1032221+→+

(3) 3234

9023592X Th U +→ (4) 427

13422412X Al He Mg +→+

7. 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 )。

A .原子核外电子大小

B .电子运动速度

C .原子的大小

D .原子核的大小

8. 以下可以被电场加速的射线是( )。

A .阴极射线

B .X 射线

C .γ射线 D. α射线

9. 电子是由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质子是由_______发现的;中子是由______发现的。

4

10. α粒子的散射实验的意义

A ·说明了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B .提示了原子核也有其本身结构

C ·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

D .奠定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11.用α粒子轰击铍时,得到C 126,同时放出一种射线,

关于这种射线的下列说法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它来自原子核

B .它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C .它在磁场中不偏转

D .一种带电粒子流

12.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贫铀炸弹,贫铀是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

分为铀238,密度为钢的2.5倍。贫铀弹除杀伤力极大以外,爆炸后的残留物可长期对环

境起污染作用,其原因是( )。

A .残留物存在放射性

B .铀238的半衰期很长

C .铀238的半衰期很短

D .铀238放出的射线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破坏作用

13、关于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中反应进行时间的一半等于半衰期。

(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等于半衰期。

(C)对放射性元素施加压力或增高温度,会使它的半衰期变短。

(D)半衰期不因外界环境条件而变化,当它与别的物质组成化合物时,放射性仍存在,半衰

期仍不变。

14、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和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15. 卢瑟福在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时,不考虑α粒子与电子的碰撞影响,这是因为

(A )α粒子与电子之间有相互斥力,但斥力很小,可忽略.

(B )α粒子虽受电子作用,但电子对α粒子的合力为零.

(C )电子体积极小,α粒子不可能碰撞到电子.

(D )电子质量极小,α粒子与电子碰撞时能量损失可忽略.

16. 物理史上,有许多规律的发现或学说的建立并非一位科学家独自完成的,而是在科学家

们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印证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由卡文迪许在实验室证明并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

(B)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后来由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测出了光速

(C)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由他学生卢瑟福通过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予

以证实

(D)贝克勒耳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后来一些科学家利用放射线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

相继发现了原子核内存在的质子和中子。

17. 中子比质子更容易击中原子核的原因是:( )

A 、中子体积较小

B 、中子速度较大

C 、中子能量较大

D 、中子不带电荷

18、下列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的:( )

A 、γ射线探伤仪

B 、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油管的漏油情况

C 、利用钴60治疗肿瘤等疾病

D 、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检测放射性元素在农作物内转移和分布的情况,

找出合理施肥的规律

1、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把某种金属板连在验电器上, 第一次, 用弧光灯直接照射金属板, 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第二次,在弧光灯和金属板之间插入一块普通的玻璃板,再用弧光灯照射, 验电器指针不张开,由此可以判定, 使金属板产生光电效应的是弧光灯中的

(A)可见光成分 (B)紫外光成分 (C)红外光成分 (D)无线电波成分 ( )

2、我们经常看到马路施工处挂着红色的警示灯,这除了红色光容易引起人的视觉注意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红色光 ( )

(A )比其它色光更容易发生衍射. (B )比其它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

(C )比其它可见光更容易发生干涉.

(D) 比其它可见光的速度大

3、 如图所示,(A)b 两幅图分别是由单色光照射圆

孔屏和肥皂膜后所观察到的图案.两种图案虽然不一样,但却共同反映了光具有 性;产生图

案a 的条件是圆孔屏上圆孔的大小要和单色光的_________________差不多.

4、 如图所示为某放射性元素发出的两种射线(A)b 在电场中的偏转情

况。其中a 为_________ 射线,b 为__________射线。

5、如图所示,锌板在紫外灯照射后,关掉灯,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1) 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版接触,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将___________(选填“增

大”“减少”或“不变”)使静电计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静电计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偏转。

6、某同学使用激光器作光源,在不透光的挡板上开一条缝宽为0.05 mm 的窄缝,进行光的衍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他在光屏上看到的条纹是图乙中的 ( )

7、. 粒子击中氮14核后放出一个质子,转变为氧17核(O 178)。

在这个氧原子核中有( ) (A)8个正电子 (B)17个电子 (C)9个中子 (D)17个质子

8、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 )

(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少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9、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其中一缝挡住,则屏上条纹不变,只是亮度减半

(B)若将其中一缝挡住,则屏上无条纹出现

(C)若将下方的缝挡住,则中央亮度的位置将下移

(D)分别用红蓝滤光片挡住,屏上观察不到条纹

激光器

(A )

(B )

C ) (

D )

图1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 一、波粒二象性 1、热辐射:一切物体均在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故叫热辐射. 特点:1)物体所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情况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即同时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但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较强,某些较弱,分布情况与温 度有关。 2)温度一定时,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不同。 2、黑体:一切物体在热辐射同时,还会吸收并反射一部分外界的电磁波。若某种物体,在热辐射的同时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做黑体(或绝对黑体)。在自然界中,绝对黑体实际是并不存在的,但有些物体可近似看成黑体,例如,空腔壁上的小孔. 热辐射特点吸收反射特点 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材 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 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不反射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1)温度一定时,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2)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均增加。 3)温度升高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4、能量子:上述图像在用经典物理学解释时与该图像存在严重的不符(维恩、瑞利的解释)。普朗克认为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ν εh =) 10 63 .6 (34叫普朗克常量 s J h? ? =-.由量子理论得出的结果与黑体的辐射强度图像吻合的非常完美,这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5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效应由赫兹首先发现。 爱因斯坦指出: ①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 ε=h ν,其中h=6。63×10-34 J ·s 叫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 ②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个光子会被一个电子吸收,吸收的过程是瞬间的(不超过10-9 s ).电子在吸收光子之后,其能量变大并向金属外逃逸,从而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③ 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不会有一个电子连续吸收多个光子的情况,该过程需要克服金属内部原子束缚做功(逸出功W 0,其大小与金属材料有关),然后才有可能从金属表面飞出。因此在只有当一个光子能量较大时,电子才会将其吸收并从金属内部飞出,否则电子无法克服原子束缚从金属中逸出。由能量守恒可得光电效应方程: 0W h E k -=ν ④ 决定能否发生光电现象的决定因素是极限频率而不是光的强度。光的强度只会影响从金属中逸出的电子数目。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极限频率).截止频率的大小与金属种类有关。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入射光中光子总数目. 若ν≥c ν,无论光照强度如何也会有光电效应现象产生 若ν<c ν,则无论怎样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有光电效应产生 知识拓展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光照条件不变时,若正向电压升高,则电路中的光电流会随之变大,当正向电压调到某值后电路中的电流不再增加,该电流叫饱和电流。饱和电流大小反映了入射光的强度(光子数目)。在光照条件不变时,若反向电压升高,则电路中的光电流会随之变小,当反向电压达到某值后,电路中的电流变为零,这个电压叫遏止电压。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 e W e h U c 0 -=ν0(W h E k -=ν由) 得出和00W h eU E eU c k c -=-=-ν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 点分析一、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说明原子可再分 2、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 —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

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6、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 mc E? = ? 7、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8、密立根:油滴实验——测 量出电子的电 荷量 二、核反应的 四种类型 类型可 控 性 核反应 例 衰 变 α衰 变 自 发 β衰 变 自 发

人工转变人 工 控 制 H o He N1 1 17 8 4 2 14 7 + → +卢 瑟福 发现质子 n C He Be1 12 6 4 2 9 4 + → +查 德威 克发现中子 n P He l1 30 15 4 2 27 13 A+ → +约里 奥.居里夫妇 e Si P0 1 30 14 30 15 + →发

重核裂变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轻核聚除 变氢 弹 外 无 法 控 制 提醒: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

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出核 反应方程 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三、三种射线比较 种 类

速 度 0.1c 0.99c C 在电磁场中偏转与a射 线反向 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最弱, 用纸能 挡住 较强, 穿透几 毫米的 铝板 最强, 穿透几 厘米的 铅板 对 空 气 的 电 离 作 用 很强较弱

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精编WORD版

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光学 一、光的折射 2.光在介质中的光速:n=n/n 1.折射定律:n=nnn大角 nnn小角 3.光射向界面时,并不是全部光都发生折射,一定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4.真空/空气的n等于1,其它介质的n都大于1。 5.真空/空气中光速恒定,为n=3×108m/s,不受光的颜色、参考系影响。光从真空/空气中进入介质中时速度一定变小。 6.光线比较时,偏折程度大(折射前后的两条光线方向偏差大)的光折射率n大。 二、光的全反射 1.全反射条件:光由光密(n大的)介质射向光疏(n小的)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其求法为nnn n=n 。 n 2.全反射产生原因:由光密(n大的)介质,以临界角C射向空气时,根据折射定律,空气中的sin角将等于1,即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sin空气角”将大于1,即产生全反射。 3.全反射反映的是折射性质,折射倾向越强越容易全反射。即n越大,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4.全反射有关的现象与应用:水、玻璃中明亮的气泡;水中光源照亮水面某一范围;光导纤维(n大的内芯,n小的外套,光在内外层界面上全反射)

三、光的本质与色散 1.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频率、光速满足n=nn(频率也可能用n表示),来源于机械波中的公式n=n/n。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不变,光速与波长同时变大或变小。 3.将混色光分为单色光的现象成为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其本质是频率不同,或真空中的波长不同。同时,不同颜色的光,其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不同。 4.色散的现象有:棱镜色散、彩虹。 5.红光和紫光的不同属性汇总如下: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原 子 物 理 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 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__模型. 2.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 4.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集中存在着对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 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 B.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有的甚至被反弹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D.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表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 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二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结构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 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为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玻尔提出了三点假设,后人称之为玻尔模型. 2.玻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⑴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__________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_______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________. ⑵ 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________________. ⑶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______子的不同轨道.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公式 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对于氢原子,其能级公式为:______________; 对应的轨道公式为:12r n r n 。其中n 称为量子数,只能取正整数.E 1=-13.6eV ,r 1=0.53×10-10m . 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称为_______,对应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 图1-1 a b c 原子核 α粒子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原子物理知识点讲解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注意:从金属出来的电子速度会有差异,这里说的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来的光电子。③ 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 s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 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③遏止电压U 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 向电压U 0满足:02 max 2 1eU mv =,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二、光子说 1、普朗克常量 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 的整数倍,hv 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 辐射频率,h 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2、光子说 在空间中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ε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hv =ε,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v 是光的频率。

原子物理知识点讲解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注意:从金属出来的电子速度会有差异,这里说的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来的光电子。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③遏止电压U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 1 U0满足:-mv max =eU o,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2 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 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二、光子说 1、普朗克常量 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辐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2、光子说 在空间中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hv,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v是光的频率。 三、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VW.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做的功。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 子 物 理 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 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 ______________模型. 2.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 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结果: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 4. 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集中存 在着对 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 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 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 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 的核,叫 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 转. 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 B . 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有的甚至被反 弹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 偏转 D.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如图 1-1所示表示了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 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 线表示 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 c 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原子核 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α粒子 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图1-1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结构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为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玻尔提出了三点假设,后人称之为玻尔模型. 2.玻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⑴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__________的能量状态中,在 这些状态中原子是 _______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 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 ________. ⑵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________________. ⑶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 ______子的不同轨道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 连续的.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 公式 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对于氢原子,其能级 公式为 :______________; 对应的轨道公式为: r n n 2 r 1。其中n 称为量子数,只能取正.E1=-13.6eV ,r1=0.53×10-10m .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 子 物 理 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 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__模型。 2。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 4。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集中存在着对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 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 B.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有的甚至被反弹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D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1—1所示表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 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二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结构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 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为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玻尔提出了三点假设,后人称之为玻尔模型. 2.玻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⑴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__________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_______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________. ⑵ 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________________。 ⑶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______子的不同轨道.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公式 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对于氢原子,其能级公式为:______________; 对应的轨道公式为:12r n r n =。其中n 称为量子数,只能取正整数。E 1=-13。6eV ,r 1=0。53×10-10 m . 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称为_______,对应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较高能量状态称为_______,对应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 4.氢原子核外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与其能量相对应 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库仑力(量子化的卫星运动模型) 由r v m r e k F 222 ==库得动能r ke mv E k 2 22121==, 即r 越大时,动能________。 又因为12r n r n =,21 n E E n = 即量子数n 越大时,动能_______,势能______,总能量_______. 5.用玻尔量子理论讨论原子跃迁时释放光子的频率种数 氢原子处于n=k 能级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时,可能产生的光谱线条数的计算公式为:2 ) 1(2 -= =k k C N k 例1: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 ) A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图1-1 c 原子核 α粒子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波粒二象性 1、热辐射: 一切物体均在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故叫热辐射。 特点: 1)物体所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情况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即同时辐射各种 波长 的电磁波,但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较强,某些较弱,分布情况与 温度有关。 2)温度一定时,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不同。 2、黑体: 一切物体在热辐射同时,还会吸收并反射一部分外界的电磁波。若某种物体,在 热辐射的同时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而不发生反射, 这种物体叫做黑体 ( 或 绝对黑体 )。在自然界中,绝对黑体实际是并不存在的,但有些物体可近似看成黑体,例如, 空腔壁上的小孔。 注意,黑体并不一定是黑色的。 热辐射特点 吸收反射特点 一般物体 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 材 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 料的种类及入射光波长等因 素 有关 黑体 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 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 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 不 反射 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均增加。 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4、能量子 :上述图像在用经典物理学解释时与该图像存在严重的不符 (维恩、 瑞利的解释) 普朗克认为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 ε 叫做能 量子. h (h 6.63 10 34 J s 叫普朗克常量 ) 。 由量子理论得出的结果与黑体的辐射强度 图像吻合的非常完美,这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原子物理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 律: 1)温度一定 时, 2)温度升高

5 光电效应: 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 射出 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效应由赫兹首先发现。 爱因斯坦指出 : ①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 子. 光子的能量为 ε= h ν ,其中 h= 6.63× 10- 34 J · s 叫普朗克常量, ν是光的频率; ②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 一个光子会被一个电子吸收, 吸收的过程是瞬间的 (不 -9 超过 10-9 s )。电子在吸收光子之后,其能量变大并向金属外逃逸,从而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③ 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不会有一个电子连续吸收多个光子的情况, 该过程需 要克服金属内部原子束缚做功(逸出功 W 0,其大小与金属材料有关),然后才有可能从金 属表面飞出。因此在只有当一个光子能量较大时,电子才会将其吸收并从金属内部飞出, 否则电子无法克服原子束缚从金属中逸出。 由能量守恒可得 光电效应方程 : E k h W 0 ④ 决定能否发生光电现象的决定因素是极限频率而不是光的强度。 光的强度只会影响 从金属中逸出的电子数目。 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 (极限频 率 ).截止频率的大小与金属种类有关。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照射到金属表面 单位面积上入射光中光子总数目。 若ν≥ c ,无论光照强度如何也会有光电效应现象产生 若ν< c ,则无论怎样增加光照强度,也不会有光电效应产生 知识拓展之 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在光照条件不变时, 若正向电压升高, 则电路中的光电 流会随之变大, 当正向电压调到某值后电路中的电流不再增加, 该电流叫饱和电流。 饱和电 流大小反映了入射光的强度(光子数目)。在光照条件不变时,若反向电压升高,则电路中 的光电流会随之变小, 当反向电压达到某值后, 电路中的电流变为零, 这个电压叫遏止电压。 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 h W 0 e e (由E k h W 0 和 eU c 0 E k 得出 eU c h W 0) U c

原子物理知识学知识题目解析(褚圣麟)

1.原子的基本状况 1.1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 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 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 2min 202 1 21()(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 --???=???+???14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 2 min 04p Ze r K πε= 192 9 13619 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1.1410-?米。 1.4 钋放射的一种α粒子的速度为71.59710?米/秒,正面垂直入射于厚度为710-米、密度为41.93210?3/公斤米的金箔。试求所有散射在90οθ>的α粒子占全部入射粒子数的百分比。已知金的原子量为197。 解:散射角在d θθθ+之间的α粒子数dn 与入射到箔上的总粒子数n 的比是: dn Ntd n σ= 其中单位体积中的金原子数:0//Au Au N m N A ρρ== 而散射角大于090的粒子数为:2'dn dn nNt d ππ σ=?=?

(完整版)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 一、 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 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 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 mc E ?=? 7、 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 8、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 二、 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提醒: 1、 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 接。 2、 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 出核反应方程 3 、 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提醒: 1、 半衰期: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 2、 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 单质、化合物)无关

3、 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个别原子核经多长时间衰变无法预测,对个别或极少 数原子核,无半衰期而言。 4、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工业、摊上、农业、医疗等(2)作为示踪原子 四、 原子结构 1、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 m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 m 。 (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玻尔原子模型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具有确定能量的未定状态叫定态。原子处于最低能级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的状态叫激发态。 (2)频率条件: 高能m 到低能m 态:辐射光子λ c h E E hv n m =-=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 五、氢原子光谱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 )为里德伯常量(1722101.01R ..R .,54,3n )n 1-21R(1 -?===m λ 2、 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1)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3,2,1(1 12==n E n En 其中E 1 =-3.6ev (2) 氢原子的半径公式:...)3,2,1(12 =?=n r n r n ,其中r1=0.53×10-10 m (3) 氢原子能级图: 提醒: A 、 原子跃迁条件:n m E E hv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 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 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时,只要入射光的能量 eV E 6.13≥,原子就能吸收,对于实物粒子与原子作用使原子激发时,粒子能量大于或 等于能级差即可。 B 、 原子跃迁发出的光谱线条数2 ) 1(2 -= =n n C N n ,是一群氢原子,而不是一个,因为某一个氢原子有固定的跃迁路径。 六、核力与核能 1、核力:原子核内核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特点:强相互作用、短程力,作用范围1.5×10-15 m 之内 3、核能 (1)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他的质量成正比。即2 mc E = 含义:物体具有的能量与他的质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质量也增大,物体的能量减小,质量也减小。 (2)核子在结合成核子时出现质量亏损m ?,吸收的能量也要相应减小。2 mc E ?=? 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m ?,吸收能量2mc E ?=? (4) 获得方式: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约要大3-4倍。 1 -13.61 2 -3.40 3 -1.51 4 -0.85 5 -0.54 ∞ 0 n E /eV 图3

(完整版)3-5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检查重点: 1.光电效应 2.玻尔原子假设与能级跃迁规律 3.半衰期 4.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及其计算 5. 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贡献) 第17章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一、黑体辐射与能量子 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 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能量子 (1)定义: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 (2)能量子的大小:ε=h 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h =6.63×10- 34 J ·s. 二、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现象 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 ν,其 中h 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10- 34 J ·s. (2)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 其中h ν为入射光的能量,E 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0是金属的逸出功.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3)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该金属的逸出功. 5.由E k -ν图象(如图)可以得到的信息 (1)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c . (2)逸出功:图线与E 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E =W 0. (3)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 =h .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康普顿效应:在研究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康普顿认为这是因为光子不仅有能量,还有动量;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光子的动量:由于光子的能量是h ν,由相对论知E=mc 2 ,因此m= 2 c h ν,动量p=c h ν=λh 。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 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 原子 1.1.1、原子的核式结构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 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γh =E 2-E 1 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 和运动初速率v 需满足下述关系: π2h n rmv =,n=1、2…… 其中m 为电子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不连

2020高考复习-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1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 一、 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 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 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mc E ?=? 7、 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 8、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 二、 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提醒: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 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出核反应方程 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三、三种射线比较 2

提醒: 1、半衰期: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 2、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3、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个别原子核经多长时间衰变无法预测,对个别或极少数原子核,无半衰期而言。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工业、摊上、农业、医疗等(2)作为示踪原子 四、原子结构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 (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玻尔原子模型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