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几种落地试验测试标准汇总

十几种落地试验测试标准汇总

十几种落地试验测试标准汇总

落地试验测试程序书

落地试验(Drop Test):为验证产品结构状况、包装方式及包装材料对产品

的保护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而根据相应的重量依一定标准的高度和方式进行对角、

边(棱)、面测试,以对成品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跌落损坏之进行模拟测

试确认。

一、试验说明:

每个制令批生产均须做落地测试确认,而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

销售地区有不同的落地标准。目前我们公司常用的有十六种标准,而一般客户则

使用《美国内陆安全运输协会》之落地标准。此外,个别机种参见《成品检验规

范》要求作测试。

二、试验人员:

品管人员做本试验。

三、试验方式:

采用CY-6018落地试验仪进行测试。根据相应的标准和重量依一定高度对角、棱、面进行测试。原则上以最为脆弱的装订(或粘胶)棱之角作测试,再以角延伸

的三个棱测试,然后测试面。在测试棱和面时从短棱到长棱,从小面到大面进行

测试。

各客户落地试验具体标准详见附页。

四、试验结果评估和判定:

对试验后的产品,其结构性能、电气性能和功能方面依《成品检验规范》要

求作检测判定,而包装材料则可视其损坏的程度进行评估(原则上不作判定,但

损坏的包装材料不可再使用),同时反馈给技术、采购、IQC作改善,改变包装

之材质和包装方式的合理性。若一经出现不良状况须及时知会技术、品工进行对

策改善,并以书面报告反馈给各相关单位共同落实解决,以确保成品质量管控。

五、试验记录:

附页(各特殊客户落地试验标准如下)

1.“美国内陆安全运输协会”包装货物试验标准(含整箱与单体测试):试验品重量(kgs) 试验高度(cm) 试验方式:按“一角三棱六面”测试

0.453-9.51 76.2 如图所示:

2为装订(或粘胶棱);1为试验角;2、3、4

为试验棱;其余六个面为试验面。

9.51-18.56 60.96

试验程序为:依次为角-棱-面,从短棱

到长棱,从小面到大面。

18.56-27.63 45.72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张念超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从淮南到淮北,地应力测试做了五个孔了,成功率60%。虽然成功率刚刚过半,但这都是我们课题组在没有任何前辈莅临指导的情况下,经过多个井下不眠之夜,独立摸索完成的。虽然做地应力测试比较苦,但是虽苦犹乐,因为我们又掌握了一样新知识,新技术。 现根据我们在朱集矿和孙疃矿做地应力测试的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如下: 1、地质钻打孔。 1.1步骤: (1) 地点选取。选取整体岩性较好区域的巷道,安设测点。测点巷道内应水电方便,地质钻工作时应不影响巷道运输。 (2) 打孔取芯。使用75/105型地质钻机,配直径为42mm/50mm的接长钻杆,并运用特制的取芯套筒(长度为2m和1m,直径为127 mm)及平钻头(直径为127 mm),在所测巷道岩壁上打直径为127 mm的水平钻孔,至巷道跨度的2~3倍深处,以保证应变计安装位置位于原岩应力区。当钻孔至预定长度时,取出岩芯,并编号套袋保护岩芯。 (3)打空心包体孔。利用自备的钻头(直径为127 mm),其上带有长370mm,直径36mm的小钻头,打同心小孔并取岩芯,同时将孔底磨平,并用锥形钻头打出7cm长的喇叭口,小孔深35~40cm。此小孔一杆打到底,钻孔过程中,必须利用2m长岩芯管定向。 (4) 冲洗钻孔。小孔成形后,抽出钻杆5cm,用钻机的水管冲洗。 1.2注意事项 (1) 钻孔要稍向上倾斜,并测量倾斜角度确切数值,一般控制在3°~5°,以便排水并易于清洗钻孔; (2) 打孔要一次用一种钻头,不要先打孔再扩孔,因为孔长度较大,容易导致两钻头轴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产生台阶,安装时定位器会被卡住,孔就废掉了。 1.3仪器准备 (1) 矿方准备:75/105型地质钻机;42mm/50mm钻杆;长度2m和1m,直径127 mm 取芯套筒;直径127 mm平钻头,岩芯箱:1000mm×500mm×150mm。 (2) 矿大自备:记号笔;记录本;塑料袋;直径127 mm带有直径36mm的小钻头

软件测试标准及方法

软件测试方法 β测试_Beta测试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α测试_Alpha测试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可移植性测试 可移植性测试,英文是Portability testing。又称兼容性测试。 可移植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被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软件平台上。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用户界面测试是指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等。UI 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确保用户界面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用户分析软件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合乎用户期望或要求。它常常包括菜单,对话框及对话框上所有按钮,文字,出错提示,帮助信息(Menu 和Help content)等方面的测试。比如,测试Microsoft Excel中插入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

跌落测试国家标准2017

跌落测试国家标准(2017) 跌落测试国家标准 跌落实验标准,跌落方式都是一角、三边、六面之自由落体,至于跌落的高度是根据产品重量而定,有分90cm、76cm、65cm几个等级! 包装货物重量(lbs)/(㎏)落下高度(inches)/(㎝)1~20.99lbs(0.45~9.54㎏)0in/(76.20㎝) 21~40.99lbs(9.55~18.63㎏)24in/(60.96㎝) 41~60.99lbs(18.64~27.72㎏)18in/(45.72㎝) 61~100lbs(17.73~45.45㎏)2in/(30.48㎝) 4.2跌落试验 4.2.1任务说明 该项目测试移动台结构强度,抗跌落破坏的能力,以降低返修率。 4.2.2测试方法

4.2.2.1参照标准 GB/T2423.8-1995,Test Ed 4.2.2.2测试工具 跌落试验机,如无该设备,也可用手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需要一定经验)。 4.2.2.3测试参数 试验表面:水泥地或钢质板 跌落高度: 普通移动台120cm(关机状态) 100cm(开机状态) 特殊移动台80cm(关机状态) 60cm(开机状态) 跌落位置:10(4角6面) 测试应力:每个位置跌落1次,不同手机选择不同跌落位置(尽量选择易损坏方向) 测试样品数:3(研发样机试验)/5(鉴定试验)

注1:特殊移动台指大屏幕PDA移动台等(显示屏可见面积不小于机壳正面表面积40%或25cm2)。 4.2.3通过准则 表2跌落试验判定准则 测试后的判定准则 1无功能性的损坏,应仍能正常使用 2内部无破损,无脱落器件无功能性的损坏,应仍能正常使用 3外壳无破裂或者碎裂,轻微磨损和轻微裂纹是允许的 4关机跌落时电池允许脱离主体;开机跌落时,电池允许脱开不超过4次。 5上下盖不能移位,不能开口(能简单压合的上下盖开口现象允许) 6有翻盖的移动台,翻盖不能脱离主体 7天线无明显变形 4.3振动试验(移动台) 4.3.1任务说明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一机械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随机振动测试 试验设备:振动仪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样品不包装,处于通电状态,牢固固定在测试台,试验参数:频率范围5-2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频率范围20-50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20Hz处),其它-3dB/℃T .轴向:三个轴向,持续时间,每方向1小时,共3小时,持续时间结束,取出样机进行测试后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裂开异常。 D包装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模拟运输过程中振动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试验设备:振动测试仪 试验样品:2 carton 试验内容:振动宽度(Vibration width):2mm/2.8g;扫周率(Sweep Frequency):10 to 30Hz;方向(Direction):六个面(x.y.z axis);测试时间:30分/每个面(30 Minutes per axis),测试完成后检验产品的外观结构及各项功能。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异常。 E自由跌落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搬运期间由于粗造装卸遭到跌落的适应性 试验设备:跌落实验机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带附件,处于导通状态。从1M的高度(如果LCM面积超过产品表面积的60%,跌落高度为50CM),初速度为0并自由跌落于光滑混凝土地面上,每面跌落3次,6面共计18次,试验结束,取出样品进行试验后检查。 判定标准:测试后手机基本功能、性能正常,外观、结构正常。马达振动无异常。 F裸机跌落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使用生产轻微撞击的性应性 试验设备:水泥地面 试验样品:6SETS

检测标准和方法

各种水质检测方法 1、【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 2、【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T11913-1989 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3、【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4、【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5.【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6.【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7.【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 8.【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GB/T13200-1991 9.【悬浮物(SS)】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 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2.【全盐量(溶解性固体)】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HJ/T51-1999 13.【总硬度(钙和镁总量)】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GB/T7477-1987 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1892-1989 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 16.【生物需氧量】水质生物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T7488—1987 17.【氨氮】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7479-1987 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18.【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7480-1987 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 19.【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7493-1987 20.【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1987 21.【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1989 22.【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 23.【磷酸盐】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4.【硝基苯类】还原-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25.【苯胺类】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11889-1989 26.【游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 27.【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 28.【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1987 29.【氯化物】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11896-19879 30.【硫酸盐】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T11899-89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

C-NCAP与各国NCAP对比

C-NCAP与各国NCAP对比 个人总结: 侧碰:移动小车以50km/h的速度撞击驾驶室侧的一面,是目前所有NCAP机构都采用的项目,唯一有区别的是美国NCAP,NHTSA结合美国车辆普遍较重、车速较快的国情,选用了自重更大、速度更快的移动式障碍,并将角度设置在27°的斜角碰撞。 柱碰:是欧洲NCAP体系下的独有项目。测试车辆以29km/h的速度横向移动撞向固定的刚性柱子(类似于事故中侧撞电线杆一类的物体),这项测试重点是检测车身的刚性。这是由于欧洲道路狭窄、路边树木茂密且粗壮的特殊路况而制定的项目。 行人保护:

小重叠面碰撞:25% 鞭打试验:不同头枕,伤害对比 车顶静压测试:(新数据库-表2-碰撞之后最终的车辆情况-车顶着地) IIHS认为:当车辆翻滚时,车顶对于车内乘员的保护作用相当重要。而车顶承压能力测试能够很好地反映车辆的翻滚安全性。当车顶承压能力达到4倍车辆自身重量时,车辆的翻滚安全性较好。测试时,一块铁板会被压向车顶的一侧,直至车顶溃缩5英寸为止,此时测量车顶受到的压力值。IIHS的这项测试从1973年便开始进行,但当时的标准低很多,仅要求车顶承受1.5倍车重即可。而现在新的标准已把车顶承重许可值提升至4倍车重了。 安全辅助装置:主动刹车,盲点辅助,车道偏离(新数据库-表17和27) 盲点辅助 其他辅助装置:酒精锁死系统,驾驶员注意力分散控制,行人主动安全系统,智能刹车灯(新数据库-表27)

2010年对比

正文: 纵观汽车的发展历程,在前期各厂商还处于追求汽车性能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提高,经济环保的理念又不断深入。然而,性能可以不高、经济性可以不好,但车绝不可以不安全,可见安全是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目前国际上较权威的碰撞标准有美国的NHTSA、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以及欧洲的E-NCAP,中国也在2005年正式推出了C-NCAP标准,我们希望通过对比看到我们的碰撞标准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 NCAP是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的缩写,即新车评价规范。1978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国内车辆进行的正面碰撞测试为日后的NCAP奠定了基础,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制定了相关的NCAP。目前全球最具权威性和最严格的欧洲NCAP由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牵头,其性质是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0 引言 地应力(in-situ stress),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雷化南,等译.1976)。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因此,岩石中的原地应力是由主动施加的力和积蓄的残余应变两者引起的。 地应力测量(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一项综合性的测试,可以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对比使用,才可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即使如此,地应力测量中也往往会出现同一测点测量值分散的情况。 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1 地应力测量在国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人们最初对地应力概念的认识以及地应力测量技术的发展都源于早期的矿山工程建设,最早的原位地应力测量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美国人劳伦斯(Lieurace)在胡佛坝(HooverDam)下面的一个隧道中采用岩体表面应力解除法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原岩应力的测量。此后,地应力测试技术一直停留在岩体表面应力测量上,发展十分缓慢,在20世纪50年代,哈斯特(Hast)采用应力解

测试项目及收费标准 (理化性质试验)

测试项目及收费标准 (理化性质试验) 检测周期 / 费用 (工作日/元(RMB)) 序号 项目名称 样品量 17025 GLP 备注 1 熔点/熔点范围 melting point/melting range 50g 15/1000 45/1500 2 沸点 Boiling point 500ml 15/1000 45/2500 3 密度 density 固体:200g 液体:200ml 固体:15/1000 液体:15/500 固体:45/2000 液体:45/1000 4 蒸气压 Vapour pressure 1000ml 15/1000 45/2000 一个温度点 5 表面张力 Surface tension 100ml 15/1000 45/2000 6 水溶性 Water solubility 100g 90/8000 90/12000 需要客户提供试验样品水 溶液的分析方法,如客户不 能提供,需要另行委托定量 分析方法,费用另计。 7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Partition coefficient (n-octanol/water) 20g 90/8000 90/12000 需要客户提供试验样品水 溶液的分析方法,如客户不 能提供,需要另行委托定量 分析方法,费用另计。 8 闪点 500mL 15/1000 45/2000 第 1 页共 5 页

Flash point 9 易燃性(固体) Flammability(solids) 非金属:300g 金属:1000g 15/1500 45/3000 10 易燃性(气体) Flammability(gas) 100L 30/8000 60/16000 11 易燃性(与水反应) Flammability (contact with water) 固体:50g 液体:100mL 15/1000 45/2000 12 固体和液体的发火性 pyrophoric properties of solids and liquids 固体:50g 液体:100mL 15/1000 45/2000 13 爆炸性 Explosive properties 700g 20/11000 50/25000 14 自燃温度(液体和气体)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liquids and gases) 液体:200ml 气体:(3-5)L 20/3000 50/6000 粘稠液体不适用测试。 气体需要以钢瓶(气罐)方 式储存的气体,并配有阀门 与减压控制装置。 15 固体相对自燃温度 Relative self-temperaure for solids 50g 15/2500 45/5000 16 氧化性(固体) Oxidizing properties(solids) 1000g 15/4500 45/9000 17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聚合物的数 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tht and molecular weitht distribution of polymers 20g 30/5000 60/10000 18 GPC测定聚合物低分子量部分的含量 Low molecular weight content of a 20g 30/5000 60/10000 第 2 页共 5 页

E-NCAP 与C-NCAP对比 实车对比

揭开NCAP的面纱对比中欧两种碰撞测试 我想现在没有人买车会不注重安全性了吧?大家在选车的时候,经常会问的一句话是:这车禁撞吗?而给你答案的人往往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禁撞。截止到目前为止,能够客观反映一辆车安全性能的恐怕只有碰撞试验。到底是底盘结实管用还是铁皮厚管用?这不是碰撞试验要解释的问题,而碰撞测试的目的却更加直接:在同样的条件下,哪款车更安全? 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个中国自己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而在世界上,还有EURO-NCAP欧洲新车评价规程、NHTSA-NCAP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新车评价规程、J—NCAP日本新车评价规程等。而其中最具权威、名气最大的就是欧洲的EURO-NCAP,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测试的项目和标准上,我们的C-NCAP和它有哪些不同、谁更合理、以及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一些车型,在两项测试中的表现又有何不同。 ●碰撞试验有所不同 C-NCAP的测试分为三个项目,分别是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三项。以下简称正撞、40%正撞、侧撞,正撞的时速为50khp,40%正撞的时速为56kph,侧撞的速度为50kph,需要注意的是,侧撞使用的是模仿侧向车辆的移动台车。 『C-NCAP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国外已经不再使用』

『C-NCAP的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速度为56kph』 『C-NCAP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速度是50kph』

而EURO-NCAP现在已经没有100%的正面碰撞试验,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碰撞都只是车辆的一部分,所以EURO-NCAP只有正向40%的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而且EURO-NCAP正撞的时速更高,为64kph。 『EURO-NCAP只有正向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速度为64kph』 从09年开始,侧面柱碰撞(Pole side impact)已经成为EURO-NCAP的一项强制性测试,因为研究发现,欧洲有1/4的严重致命伤害发生在侧面碰撞,其中有许多这样的伤害是在车辆移动到另一边或者装上类似树、墙这样的狭窄物体时发生的。在测试时,EURO-NCAP让车辆用B柱部分以29kph的速度撞上侧面放置的直径为254毫米的圆形铁柱,以模拟可能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这项测试虽然速度不快,但对车辆的损坏和对车内人员可能造成的损害更大,因此也比我们现在使用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科学。

矿山地应力测试方案

- 矿山地应力测试工作方案 省XXXXXX勘察院 2015年4月

目录 1 前言 (2) 2 地应力的基本原理 (2) 2.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2) 2.2 地应力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 (3) 2.3 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5) 2.4 我国地应力场的区域划分 (8) 3 水压致裂法试验介绍 (9) 3.1 水压致裂法基本原理 (9) 3.2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主要设备 (14) 3.3 水压致裂法测试步骤 (15) 4 测试结果 (17) 4.1 参数确定 (17) 4.2 现场实测 (18) 5 测试成果综合分析 (21) 5.1 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21) 5.2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量级 (21) 5.3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21) 5.4 侧压系数及应力构成分析 (21) 5.5 分析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岩层深度的关系 (22) 6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23) 6.1 有限元数学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法基本原理 (24) 6.2回归结果分析 (25)

1 前 言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和其他各种地下或露天岩土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 地应力是所有地下工程,包括地下采场、巷道地压显现的根本来源。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天然应力,也称原岩应力。在没有开挖工程扰动的情况下,岩体处于原始平衡状态。地下巷道或采场的开挖,打破了原始平衡状态,导致地应力的释放,从而引起岩体的变形和向自由面的位移,引起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围岩的过量位移和应力集中将导致围岩局部的或整体的失稳和破坏,这就是地压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因此,从本质上来定义,地压就是岩体因受开挖扰动而产生的力学效应。它与岩体的受力状态、岩体结构和重量、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时间等因素有关。 2 地应力的基本原理 2.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蓄存在岩体部未受扰动的应力,称之为地应力(Insitu stress 或Geostress),它是岩体中存在的一种固有力学状态,是岩体区别于其它固体如土体的最基本特征。 地应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地质学家海姆(Heim ,1905-1912)提出。他认为,岩体中有应力存在,并处于近似静水压力状态。应力的大小等于上覆岩体的自重,即岩体中各个方向的应力均等于H γ(γ为岩体的重度,H 为研究点的深度)。此后,金尼克(1926)又根据弹性理论分析,假定岩体是均匀、连续的弹性介质,提出岩体的铅垂应力为H γ,而水平应力应等于H γμμ -1的假说(μ为岩石的泊松比,μ μ-1为侧压系数)。按照金尼克的理论,海姆假说只是金尼克假说在5.0=μ时的一个特例。 然而,随着地应力现场实测资料的积累,表明在浅层的地应力并不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CPE质量检验 目录 一、原料检验 1.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2. 原料采购标准 3 .原料标准和试验方法 4. 原料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5. 原料的分析 6. 原料的采样 7. 原料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二、中间控制检验 1. CPE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2. CPE中间控制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液氯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4. 中间控制项目的分析 三、产品检验 1. 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 2 .产品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氯化聚乙烯的分析 4. 产品结果的判定 5. 产品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6. CPE采样 7. CPE用包装袋采购及检验规定 四、分析专用仪器信息、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1. 分析专用仪器 2. 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 与分析专用仪器安装相关的公用工程 4. 分析专用仪器目前使用状况

六、需要青岛海晶提供的资料 1. 原料标准及试验方法 2.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3. 分析专用仪器档案资料(仪器说明书,采购资料,使用状况等) 4. 分析试剂和玻璃仪器采购厂家信息 CPE质量检验 一、原料检验 (一)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1. 高密度聚乙烯(HDPE) LG公司HDPE 熔融指数MI5(CE6040)=0.45±0.05g/10min 190℃ MI5(CE2030)=1.5~2.0 g/10min 190℃ MI5(CE2080)=1.4±0.2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2% ≤63μm <5%(CE6040)<15%(CE2030) 125—315μm >60%(CE6040)>50%(CE2030/CE2080) 125—250μm >55%(CE6040)>45%(CE2030/CE2080)熔点(DSC)法133℃—139℃(CE6040) 131℃—137℃(CE2030 GE2080)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化工三厂HDPE 熔融指数MI5(L0555P)=0.50±0.10g/10min 190℃ MI5(L2053P)=1.6—2.4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5% 过筛 <125μm ≤5% 熔点(DSC)法136℃—139℃(L0555P ) 131℃—136℃((L2053P)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N220P)=0.60±0.10g/10min 190℃ 熔融指数MI5( ( MI5((N230P)=2.0±0.20 g/10min 190℃

NCAP碰撞星级指标介绍

五星的标准 NCAP碰撞星级指标介绍 C-NCAP机构及安全碰撞测试介绍(图) C-NCAP(China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中国新车评价规范) 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 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了C-NCAP的试验和评分规则。与我国现有汽车正面和侧面碰撞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相比,不仅增加了偏置正面碰撞试验,还在两种正面碰撞试验中在第二排座椅增加假人放置,以及更为细致严格的测试项目,技术要求也非常全面。C-NCAP对试验假人及传感器的标定、测试设备、试验环境条件、试验车辆状态调整和试验过程控制的规定都要比国家标准更为严谨和苛刻,与国际水平一致。今后,C-NCAP还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完善。 汽车企业普遍对C-NCAP的推出表示重视,认为对提高汽车安全性很有意义,也符合中国实际,肯定会成为企业产品开发的重要依据。C-NCAP在筹备过程中就已受到国外的关注,一些国外公司已经开始对应C-NCAP进行深入研究和试验,国外NCAP机构也对C-NCAP结合中国情况的试验和评分规程给予肯定。 NCAP是最早在美国开展并已经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运行多年的新车评价规程,一般由政府或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按照比国家法规更严格的方法对在市场上销售的车型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分和划分星级,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由于这样的测试公开、严格、客观,为消费者所关心,也成为汽车企业产品开发的重要规范,对提高汽车安全性能作用显著。近年,更多国家(如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开始重视和建立本国的NCAP。严格的试验条件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的重要前提,因此,国外NCAP试验室普遍都具备高水平的测试设备和专业能力。但是,各国NCAP在组织实施方式、试验规程和评分方法上都有明显不同,这与各国在法规体系、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和车辆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密切相关。显然,盲目照搬国外做法来建立中国的NCAP是缺乏科学分析基础和不切实际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独立性的综合性汽车科研机构,是政府授权组织制订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和参与国际协调的核心技术机构,在国内外汽车业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汽研中心自1999年开始,累计已进行过多达1200多车次的实车碰撞试验,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一机械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随机振动测试 试验设备:振动仪 试验样品:3-4PCS 试验内容:被测样品不包装,处于通电状态,牢固固定在测试台,试验参数:频率范围50Hz,功率频谱度98M/S2;频率范围10-50Hz,功率频谱度98M/S2(50Hz处),8小时,持续时间结束,取出样机进行测试后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裂开异常。 D包装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模拟运输过程中振动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试验设备:振动测试仪 试验样品:1 crate 试验内容:振动宽度(Vibration width):2mm/2.8g;扫周率(Sweep Frequency): 50Hz;方向(Direction):六个面(x.y.z axis);测试时间:1. 3 h和/每个面,测试完成后检验产品的外观结构及各项功能。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异常。 E自由跌落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搬运期间由于粗造装卸遭到跌落的适应性 试验样品:3 PCS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带附件,处于导通状态。从1M的高度(如

果LCM面积超过产品表面积的60%,跌落高度为50CM),自由跌落于光滑混凝土地面上,每面跌落1次,共计6次,试验结束,取出样品进行试验后检查。 判定标准:测试产品功能、性能正常,结构正常。 F裸机跌落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使用生产轻微撞击的适应性 试验样品:3 PCS 试验内容:产品跌落在水泥地面,跌落高度:1M。跌落方式:产品的六个面每面跌落1次为一个循环;总共6个循环,方向(Direction):六个面(x.y.z axis)跌落顺序: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下侧面---前侧面----后侧面,每个循环跌落测试后检验产品的结构及各项基本功能。全部循环后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判定标准:不允许产品表面有任何程度爆裂,壳离及变形,壳内无杂物,功能测试无异常。二.存储温度测试标准 A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3PC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6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试验后检测。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3PC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2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放置期满,被测样机进行试验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三.高低温测试标准 A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3PC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20±3℃,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ASTMD标准试验方法

A S T M D标准试验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ASTM D1238标准试验方法 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挤压 1。范围* 本标准采用率的测定 熔融挤压热塑性树脂使用挤压塑性计。在指定的预热时间,树脂挤压通过模具与指定的长度和孔直径规定条件的温度,负荷,和活塞位置在桶。四个程序描述。类似的结果获得了这些程序间轮转测量几种材料和 在15节中描述。 个程序是用来确定熔体流动速率(熔体)的热塑性材料。测量的单位克/ 10分钟(克/ 10分钟)。它是基于质量的测量材料的挤出模具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它一般用于材料具有熔体流动率下降至50克/ 10分钟 (见注1)。 个程序是一个自动定时测量 用于确定熔体流动速率(熔体)以及熔体容积率(术)的热塑性材料。熔体流动速率测量与程序的报告在克/ 10分钟。术测量报告在立方厘米/十分钟(立方厘米/ 10分钟)。程序测量为基础在测定材料的数量从挤压模具在一段特定的时间。该卷转换一个质量测量的再乘以融化密度值为材料(见注2)。程序是一般使用的材料具有熔体流动速率从克/ 10分钟。 个程序是一个自动定时测量 用于确定熔体流动速率(熔体)聚烯烃材料。它一般是用来作为一种替代程序对样品具有熔体流动速率大于75克/ 10分钟。 程序涉及使用一种修改模具,一般被称为“half-die,“其中有一半的高度和半内部直径的模具标准规定使用 程序,从而保持相同的长度直径比。测试程序类似的程序,但所获得的结果与程序不应假定这些结果的一半制作方法 个程序是一个multi-weight测试通常称为作为一个“流量比”(识)试验。程序设计允许制造商决定采用两根或三不同试验载荷(无论是增加或减少负载 在测试)一管材料。容量是一个 无量纲数除以熔体在高负荷试验的熔体在低负荷试验。结果从multi-weight不得直接比较试验得出的结果的程序或程序B。注意1-polymers具有熔体流动速率小于或大于900克/ 10分钟可测试程序在本试验方法;然而,准确的数据尚未开发。注意2-melt密度密度的材料在熔融状态。这是不可混淆标准密度值的材料。参见 表3。 注意3-this测试方法和标准1133地址相同此事,但不同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并非旨在解决安全问题,如果有的话,与它的使用。它的责任是对用户建立适当的安全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和确定适用限制使用前。 操作程序 选择条件下的温度和负荷从或按照材料规格。在多个测试存在的条件,试验条件应当约定实验室。如果测试的条件是不知道,选择条件,导致流量的 - 50克/ 10分钟。 检查清洁度(见挤压式塑性计注10)。所有的气缸孔表面,模具和活塞的应无任何残留物从以前的测试。

C-NCAP鞭打试验新规

C-NCAP鞭打试验新规 9月2日,C-NCAP发布了2012年度第三批碰撞成绩,除了碰撞成绩外C-NCAP新规也颇引人注意。《C-NCAP 管理规则(2012 年版)》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按照C-NCAP三个月发布一次碰撞成绩的时间来看,9月2日发布的第三批碰撞成绩,为C-NCAP使用新规以后的第一次成绩发布。 《C-NCAP 管理规则(2012 年版)》最大的变化有5点:1、增加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2、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速度由56km/h 提高到64km/h;3、后排假人的评价定量化,即对于三项碰撞试验中的后排成年女性假人,依据每个假人的指标给予最高2分的评分;4、增加对于汽车电子稳定控制装置(即ESC)的1 分加分;5、评价总分由51 分修改为62 分,星级划分标准进行修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C-NCAP的各个碰撞评分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C-NCAP的评分项目主要有四大项: 1、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2、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3、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4、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以下简称“鞭打试验”); C-NCAP中最高得分为62 分,其中,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以及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每项试验满分为18 分,三项试验总得分满分为54分。鞭打试验满分为4分。对安全带提醒装置有1.5的加分,ISOFIX装置分别有0.5分的加分、对侧气帘(及侧气囊)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分别有1分的加分。 根据总分,按照以下星级评分标准对试验车辆进行星级评价:总分星级 针对C-NCAP成绩的主要来源,我们将逐一解释主要测试项目的分数评定方法。

ASTM-D1238-2010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1238标准试验方法 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挤压 1。范围* 1.1本标准采用率的测定 熔融挤压热塑性树脂使用挤压塑性计。在指定的预热时间,树脂挤压通过模具与指定的长度和孔直径规定条件的温度,负荷,和活塞位置在桶。四个程序描述。 类似的结果获得了这些程序间轮转测量几种材料和 在15节中描述。 1.2个程序是用来确定熔体流动速率(熔体)的热塑性材料。测量的单位克/ 10分钟(克/ 10分钟)。它是基于质量的测量材料的挤出模具在一段特定的时间。 它一般用于材料具有熔体流动率下降0.15至50克/ 10分钟 (见注1)。 1.3个程序是一个自动定时测量 用于确定熔体流动速率(熔体)以及熔体容积率(术)的热塑性材料。熔体流动速率测量与程序的报告在克/ 10分钟。术测量报告在立方厘米/十分钟(立方厘米/ 10分钟)。程序测量为基础在测定材料的数量从挤压模具在一段特定的时间。该卷转换一个质量测量的再乘以融化密度值为材料(见注2)。程序是一般使用的材料具有熔体流动速率从0.501500克/ 10分钟。 1.4个程序是一个自动定时测量 用于确定熔体流动速率(熔体)聚烯烃材料。它一般是用来作为一种替代程序对样品具有熔体流动速率大于75克/ 10分钟。 程序涉及使用一种修改模具,一般被称为“half-die,“其中有一半的高度和半 内部直径的模具标准规定使用 程序,从而保持相同的长度直径比。测试程序类似的程序,但所获得的结果与程 序不应假定这些结果的一半制作方法 1.5个程序是一个multi-weight测试通常称为作为一个“流量比”(识)试验。程序设计允许制造商决定采用两根或三不同试验载荷(无论是增加或减少负载 在测试)一管材料。容量是一个 无量纲数除以熔体在高负荷试验的熔体在低负荷试验。结果从multi-weight不得直接比较试验得出的结果的程序或程序B。注意1-polymers具有熔体流动速率小于0.15或大于900克/ 10分钟可测试程序在本试验方法;然而,准确的数据尚未开发。注意2-melt密度密度的材料在熔融状态。这是不可混淆标准密度 值的材料。参见 表3。 注意3-this测试方法和标准1133地址相同此事,但不同的技术内容。 1.6本标准并非旨在解决安全问题,如果有的话,与它的使用。它的责任是对用 户建立适当的安全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和确定适用限制使用前。 操作程序 9.1选择条件下的温度和负荷从8.2或按照材料规格。在多个测试存在的条件,试验条件应当约定实验室。如果测试的条件是不知道,选择条件,导致流量的 0.15 - 50克/ 10分钟。 9.2检查清洁度(见挤压式塑性计注10)。所有的气缸孔表面,模具和活塞的应 无任何残留物从以前的测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