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下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下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下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下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下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师:王霞

第5周第2课时总课时:10

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主要讲述了两宋(北宋、南宋)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情况以及

相互之间的关系,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相应较多。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金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难点:对于澶渊之盟、岳飞抗金的评价

对于澶渊之盟学生往往从民族情绪出发,容易忽视其积极的一面;而对于岳飞,学生往往不

能正确区分民族英雄的说法。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渴求旺盛,已不单纯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这一课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普遍感兴趣。对本课中的岳飞、杨家将等故事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能说出一二来,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本课的学习。但这一时期政权较多,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容易理不清线索。

(3)学生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史实的理解尚缺乏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认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掌握辽、宋(北宋、南宋)、夏的建立者和民族,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和议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如澶渊之盟)和历史人物(如岳飞),培养学生正确评价

史实和历史人物的能力,能够初步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内民族战争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及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

能力,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启发学生认识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成员,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判断他们之间的战争性质,不能用“异族、侵略”等说法,可以从“正义”或“非正义”的角度进行分析

2、通过阐述岳飞、宋高宗、秦桧等史实,指出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如岳飞抗金),流芳百世;而丑恶行径的罪行(如宋高宗、秦桧),遗臭万年。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巧用材料、哲理名言,成语故事,创设情境导学法、讲解法、联想法、归纳法、图表法、纲要信号法。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媒体教具: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歌曲《精忠报国》感受岳飞生活的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问:“精忠报国”与我国古代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呢?(生答:岳飞)

教师指出: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抗金大英雄。他生活在十至十二世纪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那时候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与汉族一起,演绎了一场民族政权并立的大剧。

这节课,我们就拉开这个大幕来了解一下那时的历史。

【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大家注意:这一时期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辽、西夏和北宋并立的时期;第二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一)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电脑显示“契丹人引马图”,出示材料: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十畋猎是生涯。

指导学生得出契丹人的生活特点。教师结合动画说说契丹的兴起(地区、民族、时间、建立者、首都)。

(2)关于五代十国时期,引导学生回顾旧课,指出:唐灭亡后,中原和南方地区出现分裂局面。提问:中国分裂时期还有哪些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3)电脑显示“赵匡胤”图,学生结合动画说说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及意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因而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可以让学生看图得出此结论)

赵匡胤即位后,为了加强兵权,做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杯酒释兵权。

视频:杯酒释兵权指出宋太祖的目的

3、北宋和辽的战争,尤其强调“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显示“澶渊之盟”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学生讨论及分析后,

教师归纳:(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显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宋夏和战)。

(二)、第二阶段:金和南宋的对峙

1、电脑显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并在此图右下角出示字目,教师指图讲解金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灭辽及北宋);南宋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时间、建立者、首都),教师通过地图对比说明北宋与南宋的区别。

2、南宋与金的战争,介绍岳飞其人其事以及其值得后人景仰的事迹。

3、如何评价岳飞?重点强调岳飞不属于民族英雄。

4、宋金议和以及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学生活动: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教师活动:如果你生活的南宋时期,你生活的谁的统治之下?

【教学小结】

1、展示图片,让学生明晓此一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列表总结本课内容:

2、思维整合:1与北宋并立的政权:

2于南宋并立的政权:

【当堂演练】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1115年,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的是()

A.阿保机B.阿骨打

C.元昊D.耶律德光

4.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堰城大捷B.南宋收复建康

C.南宋开始D.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七、作业:学习检测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标要求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片段。提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你知道萧峰是什么人吗?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中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部电视剧中曾出现过辽、西夏、大宋、大理等政权。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生活在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大约从10世纪初到1276年南宋灭亡,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伐并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政权吧! —、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展示唐朝疆域图和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 提问:当时五代有哪些?在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主要有哪些政权对峙? 过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北宋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状况,但是依然存在各种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 填写宋、辽与西夏、金的建立各种政权建立的表格 (二)民族大家庭 1、契丹族(辽) 图片展示契丹的兴起地图与青牛白马传说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我们通过这首诗,看出契丹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行营到处即为家,四时畋猎是生涯。(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思考和分析: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隋唐时期,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来到契丹地区,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契丹地区经济的发展;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慢慢强大起来。(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 2、党项族 展示西夏地图与党项族人民图片。讲述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 党项首领,元昊,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复习卷: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 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 解析:选D 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贸易往来,以及西夏和金货币的发展状况,所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少数民族商业发展的面貌,故D项正确;A项概括不全面,而且活跃商业市场材料体现不明显,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相关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 ) A.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奠定了基础 B.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C.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D.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解析:选D 从材料“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以看出该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由此可知,该发明是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外传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A、C两项是火药的意义,B项是指南针的意义,均排除。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解析:选C 南宋“营田”的实行使流亡的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资料,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这有利于减少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并未缓解土地兼并,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是商品经济,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并未体现税收政策的改变,D项错误。 4.北宋初年对外戚、宗室皆授以各类官爵领取俸禄,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其目的是( ) A.强化皇族特权地位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防止权贵专权乱政D.完善政务决策机制 解析:选C 根据材料“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并结合所学宋代崇文抑武、分化事权可知,宋朝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权贵专权乱政,威胁皇权,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限制皇族的特权,A项排除;材料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无关,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务决策机制,D项排除。 5.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禁令,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也需要发展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代表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及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紧紧把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社会,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它不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不仅是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失落。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伟大事业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八十多年来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以及那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这种革命的精神、理想、信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这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我们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公开课教案: 组别:政史系教研组 授课老师:刘启华 科目:历史 课题: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2013年4月3日下午第一节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古诗文诵读,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首诗: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记叙的是那段历史?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安史之乱)使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后来虽然把安史之乱平定下去,但却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节度使)割据混战起来。混战的结果是唐朝灭亡,藩镇纷纷称帝,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契丹的兴起与陈桥兵变 问题一: 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你知道“赵匡胤穿黄袍──改朝换代”的歇后语出自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阅读第一节《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学生阅读45页“导入框”和本目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做标注,然后讨论回答: 1、契丹族的政权怎样建立起来?(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政权建立情况怎么样?(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3、赵匡胤怎样称帝并加强了自己的统治?(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4、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 教师过渡讲解: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辽宋夏的和战: 问题二:同学们知道“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吗?这一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吗?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 学生阅读46-47页内容《辽宋夏的和战》,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第2题: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 过渡讲解: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金和南宋的对峙 问题三: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政权灭亡的?你知道这一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其杰出首领是谁?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南宋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过哪些胜利?你还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尽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由来吗? 阅读第三节47-49页课文和50页“自由阅读卡”《金和南宋的对峙》,先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1-3题:然后根据“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讨论回答第4-8题; 1、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后期迁到中都)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相融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时代精神离不开民族精神,需要从民族精神中汲取养分。民族精神也离不开时代精神,需要用时代精神丰富自身的内涵,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

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裕,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宛如长河,从远古时期的发源,到古代社会的发展,再到近代社会的浴火重生,不断丰富和升华,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一往无前、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民族精神都是一种强大力量,召唤着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和衷共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单元综合检测(三)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B卷)

单元综合检测(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B卷) 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范仲淹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庆历新政。“参知政事”这一职务相当于() A.宰相B.副宰相 C.诸侯王D.钦差大臣 解析:选B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分割相权,故选B项。 2.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 A.枢密院掌管军政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 解析:选A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因此宋太宗派兵伐辽,只与枢密院商议,而中书不预闻,枢密院享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故A项符合题意。 3.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B.西夏 C.金D.元 解析:选A根据材料“11世纪初期”“岁币”“30万两”等信息可知,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每年送给辽“岁币”,A项正确;1044年,宋夏达成“庆历和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宋金发生战争是在12世纪,排除C 项;宋元战争发生在13世纪下半叶,排除D项。

4.北魏实行“均田令”、辽实行“蕃汉分治”和西夏仿唐宋建制,其最大意义是() A.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B.巩固了中央集权 C.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D.维护了国家统一 解析:选A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措施均属于学习汉族先进封建典章制度的举措,其最大意义是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据史料记载,岳飞曾经下决心要“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该诗句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靖康之变B.庆历新政 C.澶渊之盟D.绍兴和议 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的“行复三关迎二圣”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是1127年金灭北宋,虏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变”。 6.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南移B.大量人口的南迁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自然条件的优越 解析:选C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体现了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政府财政依赖之地和文化人才聚集之地,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 7.南宋诗人艾可叔《木棉》里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 A.南宋棉纺织已经规模化生产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 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 解析:选D依据材料“车转”“纺雪”“弹云”及“机杼终年织妇勤”可知,南宋时期棉纺织业有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南宋时期棉纺织业生产仍是个体进行,并未规模化生产,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的“男耕”信息,B项错误;C项“普遍”一词过于绝对。 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该科技成就()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满分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单选题 1.()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依据。(3.0分) A.爱国精神 B. 民族精神 C. 时代精神 D.集体精神 答案:B 2.()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3.0分)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C.集体精神和爱国精神 D.集体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案:A 3.时代精神的核心是()。(3.0分) A.改革创新 B.开拓进取 C.稳中求进 D.解放思想 答案:A 4.时代精神的核心是()。(3.0分) A.改革创新 B.开拓进取 C.稳中求进 D.解放思想 答案:A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3.0分)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族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A 6.()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当代文化依据。(3.0分) A.爱国精神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集体精神 答案:C 7.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3.0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立足自身、放眼世界 C.开拓创新、求真务实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B 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3.0分)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族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A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来把爱国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个人要以()为根本。(3.0分) A.自身修养 B.服务社会 C.物质积累 D.忠于国家 答案:D 10.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3.0分) A.全球文化是动态的、开放的 B.全球文化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 C.全球文化相互激荡也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也相互交锋 D.特殊性的民族社会、民族文化与普遍性的全球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并生 答案:D 11.()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七下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年级:初一课题: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师: 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二、【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观看电视《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对宋与少数民族政权有较深的了解,对岳飞更是敬仰有加,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4、思维目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本课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还可指导部分学生自主收集各种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历史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提升训练(三)

单元提升训练(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B.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 C.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解析:选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与材料中“不与朝政”“不领省职”相符,故A项正确。 2.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 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解析:选A。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 3.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解析:选B。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废立,因此选B项。 4.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升,故选D项。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并不代表粮食产量的降低,A项错误;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是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项错误。 5.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

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论文题目: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学生姓名:周淑菲 学生学号:20122506310042 所在学院:旅游学院 年级专业:大一级市场营销专业 任课教师:丁艳平 完成日期:2012 年12 月19 日

浅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周淑菲,2012市场营销(旅游方向)专业) 【内容摘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与为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社会发展需要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努力,更需要整个时代精神的促进!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的任务之一便是将时代要求注入民族精神中去。 【关键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发展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国内),统一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世界)。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我们做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要在学习中,从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领略我们国家伟大的民族精神,明白肩头担负的重担,将两者相结合,为自身发展,为国家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一、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㈠、民族精神的内涵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各个时期,民族精神是拥有不同内涵的。这也正是民族精神时代性的体现: ⒈百家争鸣时期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勤劳勇

统编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 皇帝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盐铁度支户部 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 1.C 解析:宋朝建立后,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称二府,分别负责行政和军事。中央政府还设置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管理财政赋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是为了加强皇权。同时,宋朝通过设立禁军、派文官做知州、设置转运司等,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秦朝、汉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还设立中朝。明朝废除宰相,分权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设置内阁。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D 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包拯为情境考查北宋的政治制度,需要对北宋中央二府三司的职能有较细致的理解。转运使负责将地方的财赋税收集中到中央,不是“位同宰相”。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是兵部正职之外的次官。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一般由文官充任。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负责行政;枢密使负责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故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3.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A 解析:宋太祖自身是统兵大将,通过“皇袍加身”夺取了皇帝的位置。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自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接受赵普的建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司管理地方的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在中央还分割宰相职权,巩固统治,加强皇帝对行政、军事、财政等的控制。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 4.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 )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4.B 解析: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秦朝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 5.《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 A.党项B.蒙古C.契丹D.女真 5.C 解析:这道题考查古文材料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简单。材料中已经告诉了“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对应教材学习的契丹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采取“因俗而治”的办法,接受汉族农耕及管理制度,又保持契丹游牧生活的特点,“得其宜矣”。女真人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蒙古人统一全国后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地方管理。党项人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只有契丹是根据地域设置南北面官。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6.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摘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崇高精神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它们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创新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因此,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中国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伟大精神。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国魂,其中民族精神是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三)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论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论 作者:金德万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一不重视精神的力量,在强调物质生产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无不充分肯定精神思想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所具有的巨大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曾经这样论述革命理论和时代精神推动文明进程的积极作用:“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定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这一理论判断告诉我们,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革命理论的最高概括──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现实世界相接触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能量。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无产阶级在理论上的成熟使其从自发进入自觉的境界。哲学也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一旦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实践,那么这个哲学、这个时代精神就成为一般的哲学,成为所有的时代里都普遍适用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那时候,“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不断弘扬民族的、革命的崇高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曾提出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在解放初期,他又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注重在党员和全国人民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十分重视精神思想的范导作用。他曾经提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他还联系新时期的实际,概括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五种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他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说:“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古诗文诵读,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首诗: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记叙的是那段历史?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安史之乱)使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后来虽然把安史之乱平定下去,但却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节度使)割据混战起来。混战的结果是唐朝灭亡,藩镇纷纷称帝,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契丹的兴起与陈桥兵变 问题一: 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你知道“赵匡胤穿黄袍──改朝换代”的歇后语出自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阅读第一节《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学生阅读45页“导入框”和本目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做标注,然后讨论回答:

1、契丹族的政权怎样建立起来?(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政权建立情况怎么样?(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3、赵匡胤怎样称帝并加强了自己的统治?(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4、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 教师过渡讲解: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辽宋夏的和战: 问题二:同学们知道“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吗?这一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吗?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 学生阅读46-47页内容《辽宋夏的和战》,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第2题: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 过渡讲解: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金和南宋的对峙 问题三: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政权灭亡的?你知道这一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其杰出首领是谁?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南宋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过哪些胜利?你还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尽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由来吗? 阅读第三节47-49页课文和50页“自由阅读卡”《金和南宋的对峙》,先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1-3题:然后根据“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讨论回答第4-8题; 1、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后期迁到中都)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3、南宋政权是怎样建立的?(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