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及复习资料套装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及复习资料套装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及复习资料套装
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及复习资料套装

《体育及健康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体育学科的知识及能力。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及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及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及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及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及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掌握初中体育及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了解体育及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及要求

(一)学科知识及能力

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及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及功能、目的及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及结构。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资源开发及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及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及竞赛的特点、组织及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及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及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及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基本特点,熟悉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训练方法及手段,掌握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4.了解运动项目(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健美操和武术等)的起源及发展,了解不同项目竞赛活动的组织及裁判法,掌握发展身体素质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运动技术(教材)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田径类主要掌握跑、跳、投等项目的主要技术结构、动作要点和练习方法;体操类主要掌握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等项目的技术结构、动作要点和

练习方法,并能正确运用保护及帮助方法;球类主要掌握篮球、排球和足球等项目的主要技术结构、动作要点及练习方法;健美操主要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及分类体系、组合及成套动作创编方法和练习方法;武术主要掌握徒手(如青年拳)、太极拳及持器械(如初级剑)动作的基本技术、技法和练习方法。

(二)教学设计

1.能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运动技能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初中体育及健康教材进行梳理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2.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策略。

3.掌握教案设计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恰当地表述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4.能够合理选择多种体育及健康教学资源。

5.能够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按照教案设计的要求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2.能够创设合理的体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体育的感悟和体验。

3.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能够合理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掌控教学过程。

5.能够适时地对教学活动及效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合理布置课后练习。

6.能够实施课堂教学安全措施,妥善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

7.能够合理利用多种体育教学资源。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对学生学习体育及健康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在知识、技能、体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能够对运动技能和体质进行评价。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和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类型,初步掌握定性和定量评价方式及方法,并能够在体育及健康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三、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题:约47%非选择题:约5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教师应该强调动作的哪个环节?

A.次要环节;

B.细节结构;

C.主要环节;

D.全部环节。

2.简答题

简述运动营养补充有哪些误区。

3.案例分析题

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为中等,平时很喜欢踢足球,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

问题:

(1)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提出解决的方案。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提供的条件,请设计出15分钟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法及组织。

某初中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36人,学习内容为跳远的腾空步动作(新授)。现有田径场一个,内有标准沙坑一个、起跳板两块。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及健康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试题(初

级中学)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体育锻炼促进骨的生长及下列哪一项有关?( )

A.骨外膜 B.骨内膜C.骺软骨D.关节软骨

2.发展肱二头肌力量可采用的练习法是( )。

A.负重弯举 B.负重深蹲C.悬垂举腿D.俯卧撑

3.下列选项中.属于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是( )。

A.心脏 B.脾脏C.肝脏D.肾脏

4.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适合从事的竞技项目是( )。

A.马拉松 B.跳高C.短跑D.铅球

5.过度训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及下列哪一结构损伤有关?( )

A.气血屏障 B.胃黏膜屏障C.滤过屏障D.血睾屏障

6.800米跑的过程中参及的供能系统主要是( )。

A.乳酸能系统 B.磷酸源系统和乳酸熊系统C.有氧氧化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和乳酸能系

7.下列哪种离子参及肌肉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 )

A.Ca2十 B.K+ C.Na r D.Cl-

8.抗阻训练主要改善下列哪一器官的功能?( )

A.支气管 B.骨骼肌 C.胸腺D.前列腺

9.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

A.心脏的泵血功能 B.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C.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D.骨骼肌的分泌功能

10.气体交换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呼吸肌的舒缩供能 B.气体的分压差

C.肺的弹性回缩力 D.胸内压

11.有氧耐力训练常采用的方法除持续负荷法和间断负荷法外,还有哪一种方法?( )

A.低氧训练法 B.热环境训练法C.高氧训练法 D.冷环境训练法12.真稳定状态时,机体供能形式以下列哪种为主?( )

A.无氧代谢供能 B.乳酸供能C.有氧代谢供能 D.脂肪分解供能13.运动前的营养补充宜采用( )。

A.高糖高脂 B.高糖低脂C.低糖高脂 D.低糖低脂

14.闭合性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应立刻采取哪种处理方法?( )

A.热敷 B.冷敷C.按摩 D.擦红花油

15.前臂出血,有效的压迫止血的部位是( )。

A.尺动脉 B.桡动脉C.肱动脉 D.腋动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16.简述运动员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征。

17.简述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18.如何评价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19.某中学初一(3)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为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王老师在这节课的准备活动部分组织学生围绕圆周(R=10m)进行慢跑热身,引导学生沿着圆周做行进间徒手操。在课堂的运动技能教学部分。王老师站在圆周直径的三分之二处,面向多数学生讲解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并进行了一次示范。王老师还安排了学生做原地双手无球前掷的动作训练,以掌握技术要领。(教学组织形式见图l)

问题:

(1)请分析该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5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3、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脉络: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于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4、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A、教育与人口:教育对人口数量有制约作用;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口素质)的基本途径;教育可以实现青少年人口的职业分流,调整社会人口的职业构成;特定人口(亚人口群体,如残疾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等)与教育。 B、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促进劳动力和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 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化进程。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D、教育与精神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A、教育与人的发展 B、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佛洛依德,威尔逊,格赛尔,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外铄论(荀子“人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一打健康的婴儿,可以培养出小偷至领袖的各类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阶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试性质 (1) Ⅱ、考试说明 (1) Ⅲ、测试内容与要求 (5) Ⅳ、模拟试卷与答案 (11) 试卷一(信息技术基础) (11) 试卷二(信息技术基础) (18) 试卷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25) 试卷四(多媒体技术应用) (29) 试卷五(网络技术应用) (33) 试卷六(网络技术应用) (37) 参考答案 (4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Ⅱ、考试说明 1.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命题依据。201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内容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根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考生可从“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 3.考试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将学业水平要求定为三级标准,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A级: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级: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级: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4.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实行闭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考生的试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智能生成,考生答题的所有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

中考考试内容大纲

中考考试内容大纲 科学之旅有趣的声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光的色散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二、生活中透镜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二、电流和电路三、串联和并联四、电流的强弱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功勋卓著的电与磁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变阻器 第七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 关系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 电功率 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与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 电与磁 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生磁四、电磁铁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六、电动机七、磁生电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古老而现代的力学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利用

教师资格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大纲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着名教育家的代表着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D)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A)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B)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D)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B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D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中速度与加速度的投影表示方法。 2掌握从质点运动学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从质点加速度求速度和坐标的方法,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3用矢量讨论抛体运动。 (二)牛顿运动定律 1掌握力、惯性质量、惯性参考系、动量的概念。 2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结合应用微积分,熟悉应用牛顿运动三定律求解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3掌握冲量、功、质心的概念,掌握变力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的平面曲线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定律,掌握使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平面运动的力学问题。 5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能定理和质点系的功能原理。掌握对心碰撞的基本规律,并能准确用于处理相关力学问题。掌握火箭运动的基本特点。 6掌握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三)万有引力定律 1掌握引力质量的概念,了解引力常量的测量,理解地球自转对重量的影响。 2熟悉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内容。 3掌握有心力作用下,运动质点角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特 4掌握引力势能的概念,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熟悉三种宇宙速度的推导。 (四)振动与波动 1掌握描述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的关系。理解旋转矢量法。2掌握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简谐振动的x-t图线和相轨道。 3掌握同方向同频率和互相垂直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振动的规律。 4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熟悉平面简谐波方程的各种数学形式及波动方程的数学形式。掌握波与波速的基本概念,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5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增强和减弱的条件。 6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7熟悉阻尼振动三种可能的运动状态,掌握受迫振动的运动特征。 二、热学 (一)温度和基本热现象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C 】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 】 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 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B 】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 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A 】 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 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B 】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D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 】 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 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B 】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1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B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B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

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⒈有理数 考试内容: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实数 考试内容: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考试要求:(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⒊代数式 考试内容: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考试要求:(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析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⒋整式与分式 考试内容:整式,整式加减,整式乘除,整数指数幂,科学记数法.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大纲 纲要内容知识点及技能要点 目标要求 备注识 记 理 解 掌 握 应 用 信息概述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含义;常见的信息标识符; 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等 信息的特性√√ 信息处理信息的获取√ 获得信息的途径,收集信息的方 法;会选用适当的信息采集工具, 如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 机、录音机等获取信息 信息的传输√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 信息的存储√ 生活中常见的存储信息的载体如 报纸、图书、光盘、磁带、硬盘、 U盘等 信息的处理√使用不同的工具处理信息 信息的应用√ 信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对生活的影响等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计算机中的数制√√ 数制的概念,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 的原理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 的关系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信息的存储单位√ “位”“字节”的概念;常见容量 存储单位KB/MB/GB/TB等 计算机的信息编码√国际通用的编码系统、国标码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含义及组 成 √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 活、学习、工作中的应 用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等 中学生信息素养中学生对信息社会的 适应能力 √√ 运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 力、信息免疫能力等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技术可能带 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常见 计算机安全问题如病毒、黑客、传 播有害信息、窃听、越权存取等; 信息安全意识的树立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 公约 √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发展史√ 早期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发 展的几个时代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 用 √ 常见人工智能的实例;中学生机器 人活动 认识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感器等 仿真编程√基本的前进、停止、左右手规则等 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等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 设备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故 障诊断程序及其他服务性程序等计算机应用软件√ 杀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计算机 病毒的危害;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 施;常见杀毒软件 其他常用软件√√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概念及作用√√常见操作系统√√ Windows 操作系统桌面√ 窗口√√ 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鼠标√ 键盘 √√功能键组合键的应用;指法、坐姿 等;中文输入法的应用;智能输入 法的特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 操作 √√√ 系统资源管理√ 控制面板√键盘、鼠标、桌面、用户等的设置常用附件程序的应用 √√画图程序、Windows MediaPlayer、 录音机、记事本等的简单应用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软件安装和卸载的常规方法;软件 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文字处理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 常用文字处理软件√ Word、 Wps等文字处理软件的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6年4月 目录 简介 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 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流程 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资源准备 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 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三、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设施的使用 三、教学中的交流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附录1:题型示例 附录2:考试大纲与能力标准双向对应细目表 附录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简介 一、考试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NTET,以下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初级)。 二、考试目的 以“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立承办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试工作的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等。省级承办机构下设考点,负责考生的报名、考试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为机考,考试及评分均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中列举的教学案例和选用的素材针对不同学科、学段,并由此形成考试科目。应试教师可在报名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类见表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软件种类及版本见考试要求中的相关部分。 表 1 考试素材分类与考试对象

初中语文考试大纲1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现代汉语 (一)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基本概念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音节、汉字、造字法、语素、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 (二)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基本原理 主要有: 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 2.声母的发音,韵母的发音,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与声母的搭配),音节的拼写规则(Y 与W 的使用、隔音符号的用法、音节连写),变调(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3.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 4.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5.词义的性质(词义的模糊性和民族性) 6.成语的特征、来源和运用。 7.词汇的发展变化(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义的演变)等。 (三)现代汉语知识的综合运用 主要有: 1.同义词的辨析(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的差异)。 2.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复杂句子。 3.短语的常见结构类型分析(主谓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连谓短语)。

4.复句逻辑关系分析(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等) 5.词语的锤炼(声音的锤炼,包括平仄、韵脚、叠音)。 6.句式的选择(整句和散句的选择、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7.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仿拟、排比、反复等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等。 二、古代汉语 (一)理解基本概念,了解重要典籍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本义、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词类活用反切注音法四声平仄古书的注释术语(传笺疏等)《说文解字》等 (二)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及特殊现象 主要有: 1.常用汉字所一、使用的造字方法的准确判别。 2.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 3.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 4. 常见副词的用法特点(程度副词“少、颇”,范围副词“皆、悉但、特仅”情态动词“且固盖岂”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 5.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等)。 6.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主谓倒序、谓宾倒序、状谓倒序、介宾倒序判断句被动句等) 7.对仗的基本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希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f713993456.html,/ntce/《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掌握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201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3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Ⅰ.考试性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 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 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 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 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2014年山西中考科目说明 物理 一、命题原则 1.依据《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物理学业考试要体现物理课程的性质: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考查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思想和方法,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试题命制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公平性 物理学业考试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物理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试题的背景材料应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3.试题设计合理、有效,体现科学性 试题的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合理,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题意明确且无歧义,语言表述尽量采用多种形式,具有亲和力。要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避免在试题的背景或答案中出现与生活经验和科学原理相悖的情形。要重视解题过程的考查而远离繁琐的计算。 4.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体现发展性 试题内容应反映物理学近期发展的前沿动态,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我国科技领域新成就,应反映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要命制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同时要把握好试题的开放度。加大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5.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体现导向性

(一)依据《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考试内容按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五个部分要求如下: (二)《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必做的20个学生实验: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8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9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1.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2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4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5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6.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17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1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高级中学) 注: 1.2018 年教师资格笔试报名在9月4日开始; 2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 提高教师认定门槛, 加大了考试难度, 笔试通过率只有30%左右; 3.想考证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吧!备考同学请认真看下下面考试大纲作有针对性复习,预祝考试成功!主页中有2017 年国考考试真题,建议下载熟悉题型.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 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 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 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课程目标, 针对高中学生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内容, 制定具体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个体差异, 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特点,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设

计多样化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 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 恰当选用相关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获得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信息意识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基本知识与方法, 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 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 目标.

《综合素质》(中学) 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目录: 1.考试目标 2.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3.试卷结构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 (笔试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的年份是()。 (A)1936年(B)1946年(C)1956年(D)1966年 2、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 (A) 信息(B) 信息技术(C) 通信技术(D) 感测技术 3、下面设备中,哪个是输出设备()。 (A) 光笔(B) 显示器(C) 鼠标(D) 手写板 4、RAM 有()特点。 (A) 断电后信息消失(B) 信息永远保存 (C) 不能由用户写入(D) 速度慢 5、在Windows98窗口中,用鼠标拖动( ) ,可以移动整个窗口。 (A) 菜单栏(B) 标题栏(C) 工作区(D) 状态栏

6、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A) PowerPoint (B) 操作系统 (C) Windows (D) Dos 7、bit的意思是()。 (A) 字(B) 字节(C) 字长(D) 二进制位 8、二进制数1101转换为十进制数为()。 (A) 12 (B) 13 (C) 14 (D) 26 9、在Windows 98中,“任务栏”是()。 (A) 只能改变位置不能改变大小 (B) 只能改变大小不能改变位置 (C) 既不能改变位置也不能改变大小 (D) 既能改变位置也能改变大小 10、在Windows98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若文件夹图标前面含有“-”符号,表示()。 (A) 含有未展开的子文件夹(B) 无子文件夹 (C) 子文件夹已展开(D) 可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