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妊娠期用药

妊娠期用药

妊娠期用药
妊娠期用药

一、常见妊娠期禁用药物:

1、异维A 酸:高度致畸,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心脏,胸腺,眼等器官畸形;

2、米索前列醇:可引起先天畸形,第六脑神经麻痹,流产等;

3、甲氨蝶呤:在妊娠早期用药引起流产率高,尚可导致颅面部或骨骼缺陷;

4、华法林:可引起华法林胚胎病,导致胎儿宫内发育受限,鼻骨发育不良,椎骨异常;

5、麦角胺:可引起先天畸形,子宫收缩;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导致胎儿颅骨发育不良,肾功能衰竭,羊水过少甚至胎儿死亡;

7、硝普钠:可引起胎儿氰化物中毒危险;

8、喹诺酮:可引起儿童关节病;

9、四环素类:在骨骼和牙齿发育过程中与钙紧密整合;在妊娠20 周后引起骨骼和牙齿颜色的改变;

10、抗癫痫药:所有长期应用的抗癫痫药物(AED)可引起相似的畸形(口面部裂,先天性心脏病,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等);

11、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神经性耳聋;

12、酮康唑(全身用药):目前全身治疗可影响男性胎儿的生殖器发育;

13、胺碘酮:母亲长期应用胺碘酮有引起新生儿甲状腺功能障碍或甲状腺肿的潜在危险,这种危险与母亲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

14、其他:环磷酰胺、他莫昔芬、放射性碘、雄激素等。

二、妊娠期常见疾病用药:

1. 妊娠期使用抗生素首选推荐药物:

(1)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甲氧西林、青霉素G 和青霉素V);(2)头孢菌素类(妊娠期广泛应用);

(3)克林霉素;

(4)大环内脂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妊娠期尽量不要用的抗生素:(1)卡那霉素、链霉素:可引起先天性耳聋;(2)喹

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 所有喹诺酮类药物对骨骼、软组织和软骨均有较高亲和力,通常在妊娠期禁用;(3)四环素类:在骨骼和牙齿发育过程中与钙紧密整合;在妊娠20 周后引起骨骼和牙齿颜色的改变。

2. 妊娠期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妊娠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可能少的影响子宫胎盘灌注并避免对胎儿、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常用药物:拉贝洛尔:为α 及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发挥作用时外周阻力下降,心排血量一般不降,心率减慢,心

肌收缩力下降,血压降低,肾血流量增加而胎盘血流量不减少,并可对抗血小板凝集,促进胎肺成熟。甲基多巴:该药物能透过胎盘屏障,目前尚未发现胎儿毒性,孕期可以应用。其可导致产后抑郁,分娩后应该用其他降压药物,该药起效较慢,需要迅速降压时不宜选用。硝苯地平:啮齿类动物实验有致畸可能,但在人类中无相关报道,故早孕期慎用,妊娠中晚期常用,但长期用药有减少子宫血流,引起胎儿缺氧的可能性。其副作用为心悸、头疼,与硫酸镁有协同作用。其他:尼莫地平(具有选择性扩张脑血管的作用);尼卡地平;酚妥拉明;硝酸甘油(主要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治疗);硝普钠(该药的代谢产物为氰化物,对胎儿有毒性作用,仅适用于其他降压药物无效的高血压危象孕妇)。

3. 妊娠期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妊娠期止泻药:蒙脱石散:该药不进入血液循环,对妊娠期孕妇服用安全,但过量服用易导致便秘。盐酸洛哌丁胺:B 类,需注意,虽盐酸洛哌丁

胺无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但孕妇(尤其是妊娠早期)使用时仍应权衡治疗作用和可能潜在的危险,因为有一些证据表明该药在妊娠早期使用可能与先天畸形有关系,故妊娠早期建议避免使用该药。

慎用药物:(1)奥美拉唑:C 类,动物实验未发现本药有致畸性,但高剂量时胚胎、

婴儿死亡率和流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有应用本药孕妇出现婴儿先天性异常的报道,故孕妇禁用;(2)枸橼酸铋雷尼替丁:C 类,动物实验未发现有致畸性,但缺乏人类用药研究,不建议孕妇使用;(3)胶体果胶铋:C 类,孕妇禁用;(4)(吗丁啉)多潘立酮:C 类,建议避免使用;(5)莫沙必利:孕妇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建议避免使用;(6)硫酸阿托品:C 类,孕妇静脉注射本药时可引起胎儿心动过速,孕妇使用时应权衡利弊;(7)奥沙拉泰:C 类,孕妇慎用;

4.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首选方式: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干预及运动疗法)首选药物治

疗:胰岛素(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未达标的首选)。普遍认为妊娠期不宜应用口服降

糖药,磺酰类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低血糖。

5. 妊娠期甲亢用药首选用药:妊娠早期优先选择丙硫氧嘧啶(PTU);妊娠中晚期优先选择甲巯咪唑(MMI)。初始用量PTU 400 mg/d,病情减轻或稳定后(一般4~6 周)应逐渐减量至初始剂量的25%,不可骤然停药。

6. 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甲硝唑为首选用药(B 类),哺乳期如需全身用药则建议用药24 h 内暂停哺乳。

7.念珠菌性阴道炎:首选用药为制霉菌素及克霉唑,不用全身治疗,仅用局部治疗。

8.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治疗过程中要对培养的支原体、衣原体进行药敏测定,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最为可靠。推荐用药:红霉素。

9. 妊娠期使用止疼剂首选推荐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待因(广泛用于急镇痛)、对乙酰氨基酚—氢可酮、哌替啶、吗啡,可待因,氢可酮;当首选药物禁忌时可选用:芬太尼、布洛芬、吲哚美辛(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在妊娠32 周前短期使用没有危害)。

10.妊娠期止吐剂的应用:首选推荐: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11. 妊娠期使用抗哮喘药首选推荐药物:氨茶碱、(舒喘灵)沙丁胺醇(妊娠期广泛使用)、沙美特罗、博利康尼、倍氯米松二丙酸酯、泼尼松(仅有5%~10% 通过胎盘)、色甘酸钠(广使用)。

12. 妊娠期抗凝剂的选择首选推荐用药:低分子量肝素。禁用药物:华法林。

妊娠期用药安全

妊娠期用药安全 孕妇罹患疾病需积极、合理地用药治疗,否则病情发展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然而所用药物又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程度与药物本身及用药时的胎龄密切相关。 1.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妊娠期妇女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其身体系统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此时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都可能出现与非妊娠时有所不同。 吸收 妊娠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活动减弱,使口服药物吸收减慢,达峰时间滞后,生物利用度下降。而潮气量、肺泡换气量增加及局部皮肤、粘膜血流量增加,可使经肺或皮肤粘膜吸收的药物吸收加快并增多。 分布 妊娠期妇女血浆容积增加约50%,体重平均增长10~20kg,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都有所增加,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此外药物还会经胎盘向胎儿分布。因此,药物同等剂量下,妊娠妇女的血药浓度低于非妊娠妇女,这一影响如果没有其他药代动力学变化补偿,妊娠期药物剂量应高于非妊娠期。 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而妊娠期肝药酶系统功能变化,使肝脏生物转化功能下降,容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故孕妇在应用经肝药酶代谢的药物需格外谨慎。 排泄 妊娠期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均有增加,使药物经肾脏的消除加快,这对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有重要意义。如氨苄西林、红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在妊娠期有所降低,为了达到所需的抗菌浓度,需要适当增加给药剂量。2胎盘与药物转运的关系 胎盘附着于子宫壁上,建立起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两者互不相通,藉由胎盘屏障进行母体与胎儿间的物质交换。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通过胎

盘,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离子化程度,母体与胎儿体液中的ph不同都会影响药物的通透速度。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容易透过。值得指出的是,若孕产妇患感染性疾病,感染、缺氧能破坏胎盘屏障,能使正常情况下不易透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变得容易通过。 3药物对妊娠期不同阶段胎儿的影响 妊娠早期 受精后18天左右为细胞增殖期,此阶段胚胎的所有细胞尚未进行分化,对药物无选择性表现,致畸作用无特异性地影响细胞,其结果为胚胎死亡、流产或成活发育成正常个体,因此在此期间几乎见不到药物的致畸作用。 妊娠3周至3个月是胚胎器官的分化时期,胎儿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四肢及生殖系统相继发育。此时如受到药物影响可能产生形态或功能上的异常而造成畸形。这一时期的药物致畸作用与器官形成的顺序有关:妊娠3~5周,心脏、肠、骨骼、肌肉等均处于分化期,致畸药物在此期间可影响上述器官或系统。如沙利度胺可引起胎儿肢体、耳、内脏畸形;叶酸拮抗剂可导致颅面部畸形、腭裂等;氮芥类药物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指趾畸形。 妊娠中后期 妊娠3个月之后,器官形成过程已大体完成,而牙、中枢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还在继续分化发育,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上述各个系统。如妊娠5个月用四环素可使婴儿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骨骼生长障碍;服用镇静、催眠等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可抑制胎儿神经活动,甚至影响大脑发育;使用华法林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胎儿严重出血甚至死亡;分娩前应用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循环障碍和灰婴综合征。 4药物妊娠毒性分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将药物分为A、B、C、D、X五个级别,A~X级致畸系数递增。其中A级为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如各种水溶性维生素,正常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A、D、枸橼酸钾、氯化钾等。B级为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C级为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不良反应,但在人类利用中无对照资

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妊娠 妊娠期用药时,大多药物都能通过胎盘,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其生理情况有异于成人,如孕妇用药不当,可能对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或致胎儿脏器损伤和功能异常。然而,若不加分析,对患病的孕妇一概不用药,也可能因此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所以要提倡合理用药。现将妊娠期的药物使用问题介绍如下。 1 妊娠期的用药原则 (1)妊娠期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包括保健药品。(2)根据孕周大小即胎儿所需发育时期考虑用药,如怀孕3个月以内是胎儿器官发育重要时期,用药要特别慎重,可以推迟治疗的尽量推迟到这时期以后。(3)根据药物可能对胎儿影响程度不同,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起用,如妊娠合并甲亢,选用先后程序可为:镇静剂(安定)、β受体阻滞剂(可替洛贝)、抗甲状腺代谢药(丙硫氧嘧啶)。(4)新药和老药同时有效时,能用效果肯定的老药,就避免使用尚未确定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新药,能用小剂量药物就避免用大剂量药物。(5)孕妇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也应该尽量选用确经临床多年验证无致畸作用的A、B类药物。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孕期用药完全性分为5级。A级药物对孕妇完全,对胚胎、胎儿无危害,如适量维生素A、B1、B2、C、D、E等;B级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危害,如青霉素、红霉素、地高辛、胰岛素等;C级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方能应用;D级药物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X级药物可使胎儿异常,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6)为防止药物诱发胎儿畸形,在妊娠前3个月,不宜用C、D类药物(动物C和人体D有危害的证据)。(7)孕妇在抢救等特殊情况下使用C、D类药时,应给予真实、确切的说明。如血清制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给予葡萄糖酸钙(A类)、扑尔敏(B类)无效时,只好使用氟丙嗪(C类)、地塞米松(D类)等药物,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8)如遇妊娠合并癫痫,鉴于如孕期癫痫频繁发作,本身对母婴损害很大,所以为控制癫痫发作治疗用药(D类),使用药物剂量要调节至控制病情发作的最小剂量。孕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D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C类)治疗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妊娠着床后的20天之内用药,对胚胎没有影响或直接杀死胚胎;器官发育阶段(孕3~8周)是胎儿的主要致畸阶段,药物特别是有害药物在此期进入胚胎,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或可致流产,产生致死的或永久性的真畸形。器官形成期之后的孕中、后期给药,一般不会致畸,但是却可改变胎儿器官和组织的生长和功能。药物弥散或通过胎盘的方式进入胎儿体内,孕妇服药后脐静脉中药物浓度高于动脉血中的药物浓度。但母体血液与胎儿组织之间的平衡至少需40 min,分娩前数小时,可通过胎盘的药物(分娩时通常应用局麻药),应小心使用避免胎儿中毒,因为断脐以后新生儿因代谢和分泌功能未成熟,其肝或肾清除药物的速度相当慢。

儿科药物手册

儿童肿瘤科常用化疗药物手册 儿童肿瘤科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甲氨喋呤 英文缩写:MTX 【用法与用量】 用法:可用于静脉、动脉、肌内、鞘内注射。 用量:一般静脉剂量:15~30mg/m2;静脉大剂量:3g/m2;鞘内注射剂量:6mg/m2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口腔炎等; 2.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3.肝肾功更损害:黄疸、高尿酸肾病、血尿; 4.长期用药可出现咳嗽、肺炎或肺纤维化; 5.脱发、皮肤发红、皮疹 6.鞘内注射后可出现视力模糊、眩晕、头痛等。 【注意事项】 1.大剂量MTX需水化和碱化,24小时尿量不小于3000ml,尿PH值应大于7; 2.大剂量MTX需用输液泵维持12小时,于用药后36小时遵医嘱定时给予CF 解毒; 3.定期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 4.与5-Fu同用时,应先用本品 5.用药期间使用1%的碳酸氢钠漱口,加强口腔卫生及肛周皮肤护理 6.配制后药液常温可保存24小时 【禁忌症】 已知对本品高度过敏者禁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环磷酰胺 英文缩写:CTX 【用法与用量】 用法: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用量:成人剂量每次500~1000mg/m2;儿童剂量每次10~15mg/m2。 【不良反应】 1. 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较血小板减少常见,最低值在用药后7~14天,2~3周后恢复; 2. 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3.大剂量环磷酰胺应用时可致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少尿、血尿、蛋白尿; 4.其他反应包括脱发、口腔炎、中毒性肝炎、皮肤色素沉着等。 【注意事项】 1.本品代谢物对尿路有刺激,用药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2.大剂量应用时应水化、利尿并给予尿路保护剂美司钠; 3.定期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 4.环磷酰胺水溶液仅能稳定2~3小时,应现用现配; 【禁忌症】 1.过敏者禁用; 2.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3.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或禁用。

(仅供参考)2017妊娠期感冒治疗用药安全

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重 指南意见:2011年ACIP 《流感的 抗病毒治疗和药物预防》: 治疗重点:抗病毒+退热 孕妇是流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 群,对于疑似或确诊为流感的 妊娠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 物(应早于病原学结果)。 病 毒 感 冒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症状重自限性疾病 指南意见:2012年《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指出: 应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有: 1、退热剂; 2、减充血剂、抗组胺药; 3、镇咳、祛痰药 妊娠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改变会导致心率和耗氧量的增加及肺容量的减少,而免疫系统的变化会导致细胞介导免疫功能降低。

抗流感病毒药物——C级 离子通道M2阻滞剂——仅对甲型流感有效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目前,大多数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对金刚烷类药物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甲、乙型流感均有效 奥司他韦(达菲,口服):应用较早,治疗优选药物。 扎那米韦(依乐韦,吸入剂):可能是妊娠妇女的首选预防性药物(Grade 2C)。哮喘患者禁用。 帕拉米韦(静脉)

退热剂 过热(包括发热):是流行性感冒的常见临床表现,并且也是某些出生缺陷及其他婴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娩时发热是新生儿癫痫发作、脑病、脑性瘫痪和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发热的治疗药物有: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布洛芬 ?其他:复方制剂、中成药

退热剂 解热镇痛药:妊娠期间短期药物治疗首选的疼痛缓解剂/退热剂(Grade 2C) 对乙酰氨基酚(C级)——无抗炎作用 有个案报道提示,妊娠期间经常使用本药可能与幼童时期的哮鸣和哮喘、后代隐睾症(用药时间>2周)有关。 美国新生儿缺陷预防研究机构(NBDPS)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发热的妊娠早期妇女单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并不会导致新生儿缺陷风险增加(11610 : 4500),还可能会减少因发热导致的神经管缺损、唇裂、腭裂等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用药疗程未做推荐。说明书指出:用于解热连续应用不宜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

孕期哺乳期用药指南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的皮肤科合理用药 全网发布:2011-06-23 19:34 发表者:宏翔9117人已访问 国外 例一:60年代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在德国等欧洲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岀生了万余名畸形儿。经大量回顾性调查发现,这些婴儿的母亲在怀孕的第3?8周服用过中枢性镇静药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商品名:反应停)。该药不仅有很好的镇静安神作用,而且对制止妊娠反应有特效,故不仅被制成多种复方制剂,还作为100多种食品、饮料等的添加剂,很受孕妇青睐。回顾性研究证实,孕妇在受孕后第39天(从最后一次月经开始后的第14天算起)服用该药可发生海豹肢畸胎,而在第34?38 天服用可发生双耳和颅神经畸形,第40?50天服用可发生无胆囊及心脏、小肠畸形,50d后服用则对胎儿 影响不大。 国 自60年代初反应停事件以来,人们对妊娠期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已明显增加。我国药物所致畸形儿数量也十 分惊人。据1989年11月11日《健康报》载:1987年全国人口统计表明,该年出生婴儿有33.8万人为畸形,其中约1万人被确定为药物引起。 第一部分妊娠期皮肤科合理用药 一、药物致畸及对胎儿的其他影响 (一)定义致畸剂被定义为一种当暴露在其中时,能导致胎儿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物质。 (二)可能致畸的药物 1 .反应停(沙立度胺,thalidomide )是控制麻风反应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发现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反应停事件之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各国药品管理法规都增加了相应的法律条文,新药研制中要求必须把致畸实验作为基础研究项目,未作该项目研究或该项目不符合标准者均不批准生产。 2 .抗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察证实,抗癌药中的甲氨喋吟、6-巯基嘌吟、环磷酰胺、苯甲酸氮芥和白消 安,激素中的睾酮、孕酮和乙烯雌酚等药物肯定有致畸作用。 3 ?其他致畸药物口服避孕药及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痫酮等可能有致畸作用,而氯氮卓、地西泮、阿司匹林、水酸钠,减肥药左旋苯丙胺、止咳药、吸入麻醉药,巴比妥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也与致畸的发生有 关。

妊娠期用药问题

妊娠期用药 妊娠期用药问题受到重视的原因 1.化学合成药物的不断增加,有的药物在妊娠期的使用已发现有致畸形作用。 2.妊娠期用药的情况普遍存在,知情/不知情/主动/被动。 3.烟、酒、药瘾、放射对子代健康影响的认识逐渐深化。 4.妊娠期中药的应用也存在隐患。 典型事例(Ⅰ) 1.Thalidomide反应停:镇静、催化剂50年代末在西德、英国等地开始使用,孕妇为用药对象之一。 典型事例(Ⅱ) Diethylstilbestrol DES 己烯雌酚、乙底酚 50年代初在早期妊娠时曾以大量DES治疗流产,量达1-300mg/日。1953年已有研究证明其无效性,60年代发现曾在早期妊娠时用DES的孕妇与其子代的女性在以后发生阴道腺病及阴道透明细胞癌(6-27)。1971年FDA禁止使用。 人类畸形的原因(%) 遗传20 染色体异常 5 环境因素10 放射<1 感染2-3 (风疹,巨型细胞病毒,弓形体等) 药物及化学物质4-5 多因素/不明65 (如先天性心脏畸形,神经管畸形,面裂等) -------------------------------- 妊娠期用药 妇女妊娠前6个月内用药15% 妊娠第2-3个月用药20% 妊娠期平均用药3.8个处方(Heinonen等,1983) 妊娠期曾用药者3-10种75% (Qairk等,1986) -------------------------------- 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表现为以下结果: 1.受精后1周着床,2周形成胚泡: 这一阶段是“全”或“无”的影响,即自然流产或无影响。 2.受精后3-8周是大多数器官分化,发育,形成的阶段,最容易受药物影响,发生严重畸形。 3.受精8周(孕10周)以后至14周(孕16周)仍有一些结构和器官尚未完全形成,用药后也可能会造成某些畸形(腭和生殖器)。 4.孕16周以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表现为功能异常或出生后生存适应不良。 ------------------------------ 药物对胎儿毒性的判断

切记!这些药哺乳妈妈千万不能用!当心伤了宝宝!

切记!这些药哺乳妈妈千万不能用!当心伤了宝宝! 在我国,医生通常会建议,如果有条件,应至少哺乳到宝宝6 个月;在美国,儿科医师协会推荐的时间是1 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时间更长,要到2 岁。但是在漫长的哺乳期中,妈妈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生病。这个时候用药,总会担心影响乳汁,而不用药,病情又得不到改善。该怎么办呢?这次,决明子为你准备了一份良心哺乳期用药指南。 一、这些药,哺乳期绝对不能吃1、抗生素 哺乳期应尽量避免使用的抗生素包括: 四环素,会影响婴儿的骨骼与牙齿生长,可能导致四环素牙(牙齿泛黄); 氯霉素,可以通过乳汁进入胎儿体内,损伤骨髓的造血机能;磺胺类,经乳汁进入宝宝体内的磺胺类药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造成脑核黄疸,影响孩子大脑发育。氨基糖苷类,这类药物会影响听神经发育,可能会导致宝宝耳聋。 如果哺乳期有感染性疾病,如各种炎症,千万不要自己盲目服药,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清楚究竟是那种病菌的感染,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菌,选择适合哺乳期的安全的抗生素。 2、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也叫病毒唑,在孕期使用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在哺

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没有临床数据支持,而且此药从身体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几周的时间,应该在哺乳期避免使用。 3、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通常包含两类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优思明、妈富隆等。哺乳期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会抑制泌乳,导致妈妈产奶量减少,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器官发育,可引起男婴乳房增大,女婴阴道上皮增生。哺乳期妈妈应采用其他方法避孕。 4、复方感冒药 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新康泰克、百服宁等,一般都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两个成分通过乳汁对宝宝尽管产生不了什么危害,但都可以导致奶量减少。 二、哺乳期用药要点1、注意观察药品的半衰期 我们吃下的药物,会随着时间逐渐排出身体,血液中药物浓度降到最高时候的一半浓度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作「半衰期」,用来衡量一种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长短。妈妈们可以通过说明书上所提供药物半衰期,来调整用药和哺乳的间隔时间。比如药物说明书上写「服用后2 小时达到峰值,半衰期为6 小时」,那么就要: 尽量避免在服用后2 小时这段时间内进行哺乳; 最好将哺乳间隔调整为6 小时; 在下一次哺乳之后,再行服药。

2014年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考试试题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28小题.每题1.0分,共28.0分。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第1题 妊娠合并糖尿病首选的药物为 A 甲苯磺丁脲 B 胰岛素 C 格列吡嗪 D 二甲双胍 E 阿卡波糖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下列哪一个不是怀孕4~9个月应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 A 阿司匹林(长期或大量) B 口服抗凝剂 C 口服降血糖药 D 头孢菌素 E 磺胺类抗生素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关于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 水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胎盘 B 小分子量药物扩散较快 C 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经胎盘渗透较快

D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力与通过胎盘的药量成正比 E 胎盘血流量小则转运增加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关于孕妇用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抗甲状腺药如硫氧嘧啶可影响胎儿甲状腺功能,导致死胎等 B 孕妇应摄入尽可能多的维生素D及钙 C 对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临产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可引起溶血 D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胎儿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 E 受精后3周至3个月是药物致畸的敏感期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关于妊娠期药物动力学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妊娠期因孕激素影响胃肠系统的张力及活动力减弱,肠道吸收药物变慢,吸收峰值推迟 B 正常妊娠期血浆容积增加,使药物稀释程度增加 C 妊娠期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药物蛋白结合能力增强 D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降解的药物可能减少,从胆汁排出减慢,药物从肝脏清除减慢 E 因肾血流量增加,从肾排出的药物增加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下列药物,除了 A 维生素B1

常用药物妊娠期分级

常用药物妊娠期分级药物的致畸性与胎儿生长发育阶段有关,一般认为妊娠初期头3个月是形态发育期,亦称畸形临界期,为产生畸形的主要阶段,此阶段应用有致畸毒性的药物,可导致器官结构(如外观、形态、组织重量)的异常和缺陷。为防止诱发畸胎,在妊娠头3个尽量避免服用药物,特别是已确定或怀疑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如必须用药,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选用通常认为无致畸作用的药物,对致畸性尚未完全认识的药物,尽量不要服用。在妊娠中、后3 个月是胎儿体内酶形成及完善期,该阶段使用某些药物可引起酶形成不足或导致基因突变,会使物质代谢停滞于某阶段而发生机体功能的缺陷。致畸药物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器官结构的完整性,尤其是脑的发育。妊娠期安全、合理、恰当地使用药物,需具备下述条件: ●用药指征明确 ●已证明对灵长类动物胚胎是无害的。 ●处方前要清楚妊娠周数。 ●选用对药物体内过程有清楚说明的药物。 药物妊娠期分级概念 1979年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将其分为以下5级,并用符号“♀”来表示,如妊娠期A级显示为:“(♀=A)”。 A级:在设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在妊娠头3 个月未见到药物对胎儿产生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在其后6 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属于该类的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是最安全的一类。 B级:在动物繁殖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药物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并未在设对照的、妊娠头3 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在其后6 个月有危害性的证据),多种临床用药属于此类。 C级:对动物及人均无充分研究,或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畜有危害性(致畸或使胎盘死亡),但没有对人类的有关观察报道,这类药物临床选用最困难,而很多常用药都属于此类,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D级: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绝对 有益(例如用该药来挽救孕妇的生命,或治疗用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 X级:已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期禁用的药物。 常用药物妊娠期分级 抗微生物药

妊娠期用药同意书

妊娠期妇女因病治疗用药知情同意书 依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建议,孕期中的用药共可分为A、B、C、D、X五类: A: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 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类药物,常用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三嗪和重症感染时抢救用的头孢他定等都是B类药。另外,洁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类药。 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 X: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温馨告知 1、限于目前医学水平所知,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 2、如有可能,建议怀孕的前三周及妊娠期间尽量不要使用任何药物。 3、药物不仅可以在妊娠母亲身上发挥作用,也会在胎儿身上发挥作用,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测的不良后果;中草药配伍处方因其所含生物碱成份复杂,其产生的后果更不能预测。 4、女士怀孕时的药物代谢将比非怀孕的时期明显要慢。 5、孕妇您现患有疾病,如果不用药治疗,也会因疾病本身及其发展而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危及母子生命安全。 孕妇及家属在医生的解释下,已清楚理解上述内容,决定: ①同意并要求使用药物治疗。 ②同意并要求使用药物治疗,并要求应用中草药配伍处方治疗。 ③不同意使用药物治疗。 孕妇本人签字:年月日孕妇授权代理人签字:代理人与孕妇的关系年月日经治医师签字:年月日

妊娠期用药同意书

妊娠期用药同意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妊娠期妇女因病治疗用药知情同意书 依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建议,孕期中的用药共可分为A、B、C、D、X 五类: A: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 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类药物,常用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三嗪和重症感染时抢救用的头孢他定等都是B类药。另外,洁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类药。 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 X: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温馨告知

1、限于目前医学水平所知,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 2、如有可能,建议怀孕的前三周及妊娠期间尽量不要使用任何药物。 3、药物不仅可以在妊娠母亲身上发挥作用,也会在胎儿身上发挥作用,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测的不良后果;中草药配伍处方因其所含生物碱成份复杂,其产生的后果更不能预测。 4、女士怀孕时的药物代谢将比非怀孕的时期明显要慢。 5、孕妇您现患有疾病,如果不用药治疗,也会因疾病本身及其发展而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危及母子生命安全。 孕妇及家属在医生的解释下,已清楚理解上述内容,决定: ①同意并要求使用药物治疗。 ②同意并要求使用药物治疗,并要求应用中草药配伍处方治疗。 ③不同意使用药物治疗。 孕妇本人签字:年月日孕妇授权代理人签字:代理人与孕妇的关系年月日经治医师签字:年月日

妊娠期合理用药试题 及答案

妊娠期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题) 1、妊娠合并糖尿病首选的药物为(B) A 甲苯磺丁脲 B 胰岛素 C 格列吡嗪 D 二甲双胍 E 阿卡波糖 2、下列哪一个不是怀孕4~9个月应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D) A 阿司匹林(长期或大量) B 口服抗凝剂 C 口服降血糖药 D 头孢菌素 E 磺胺类抗生素 3、关于妊娠期药物动力学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 妊娠期因孕激素影响胃肠系统的张力及活动力减弱,肠道吸收药物变慢,吸收峰值推迟 B 正常妊娠期血浆容积增加,使药物稀释程度增加 C 妊娠期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药物蛋白结合能力增强 D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降解的药物可能减少,从胆汁排出减慢,药物从肝脏清除减慢 E 因肾血流量增加,从肾排出的药物增加 4、妇女妊娠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错误的是(B) A 口服药物吸收延缓 B 胃酸分泌增加 C 血药峰浓度峰值常偏低 D 胃肠蠕动减慢、减弱 E 血药峰浓度延迟出现 5、妊娠期妇女的药物体内分布特点错误的是(C) A 血容量增加 B 药物分布容积增加 C 血药浓度偏高 D 血药浓度相对较低 E 药物需要量高于非妊娠妇女 6、妊娠妇女与非妊娠妇女相比(C) A 血容量减少 B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C 药物代谢率降低 D 肝血流量减少 E 药效降低 7、哺乳期妇女使用比较安全的药物是(B) A 红霉素 B 甲硝唑 C 磺胺类 D 头孢菌素 E 喹诺酮类 8、关于药物从乳汁排泄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C) A 水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乳汁排泄 B 小分子量药物乳汁排泄较大分子量药物少 C 离子化程度高的药物经胎盘渗透较快 D 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力与进入乳汁的药量成正比 E 乳房血流量小则转运增加 9、妊娠期妇女口服药物吸收增加的是(E) A 维生素A B 乙酰水杨酸 C 硫酸亚铁 D 红霉素 E 以上都不是 10、哺乳期用药时,药物在乳汁中排泄的影响因素之一是(D) A 药物吸收率 B 母体组织通透性加强 C 药物蓄积,肝、肾代谢减慢 D 相对分子量小于200的药物可以通过细胞膜 E 血液稀释,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11、关于药物对孕妇的影响,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D) A 静脉注射大剂量四环素治疗肾盂肾炎,可引起爆发性肝脏代谢失调,死亡率很高 B 妊娠后期应用红霉素十二烷基硫酸盐引起阻塞性黄疸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 C 需要解热镇痛药时,应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而不是阿司匹林 D 对泻药、利尿药等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E 若患有结核、贫血等疾病,合理的治疗对胎儿有利 12、关于孕产妇合理用药,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 妊娠妇女用药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能用药 B 怀孕期间容易缺钙,应大量补充维生素D C 中草药毒副作用小,可以放心服用 D 孕妇患有结核、贫血、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应及时合理地治疗 E 因孕妇血浆容积增大,必须加大药物剂量才能发挥治疗作用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已日益受到重视。妊娠期、哺乳期如何选择药物,已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妊娠期用药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用药等同于母婴同时治疗。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肓期,其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如果用药不当,对胎儿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胎儿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通过乳腺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组成一个生物学和药动学整体。因此,妊娠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不仅存在于母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一)妊娠母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常偏低。另外,早孕时有些呕吐频繁的孕妇其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妊娠期心输出量和潮气量增加,导致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可促进肺吸收,因此吸入给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 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血药浓度要低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源性皮质激素和胎盘激素所占据,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下降,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体外试验表明妊娠期药物游离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 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4. 药物的排泄孕妇随心搏出量和肾血流量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肌酐清除率也相应增加,从肾排出的过程加快,尤其某些主要从尿中排出的药物,如注射用硫酸镁、地高辛等。但晚期和妊高症患者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影响,又使由肾排出的药物作用延缓,药物排泄减慢减少,反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若孕妇采取侧卧位,可促进药物经肾排泄。

妊娠期用药同意书

妊娠期用药同意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妊娠期妇女因病治疗用药知情同意书 依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建议,孕期中的用药共可分为A、B、C、D、X 五类: A: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 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类药物,常用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三嗪和重症感染时抢救用的头孢他定等都是B类药。另外,洁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类药。 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 X: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温馨告知 1、限于目前医学水平所知,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 2、如有可能,建议怀孕的前三周及妊娠期间尽量不要使用任何药物。 3、药物不仅可以在妊娠母亲身上发挥作用,也会在胎儿身上发挥作用,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测的不良后果;中草药配伍处方因其所含生物碱成份复杂,其产生的后果更不能预测。 4、女士怀孕时的药物代谢将比非怀孕的时期明显要慢。 5、孕妇您现患有 疾病,如果不用药治疗,也会因疾病本身及其发展而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危及母子生命安全。 孕妇及家属在医生的解释下,已清楚理解上述内容,决定: ①同意并要求使用药物治疗。 ②同意并要求使用药物治疗,并要求应用中草药配伍处方治疗。 ③不同意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妊娠期分级

常用药物妊娠期分级 3.1抗微生物药 奈替米星(D )庆大霉素(C )大观霉素(B ) 妥布霉素(D )阿英西林(B )氨节西林(B ) 克林霉素(2:B )林可霉素(2:B )磷霉素钠(2:B ) 利巴 韦林(早:x )阿昔洛韦(早:B ) 环丙沙星(早:C )米诺坏素(早:D ) 氧敷沙星(2:C;禁用妊娠早期) 诺鼠沙星(早:C-妊娠期慎用,尤其妊娠早期) TMP 、SMZ 、SD (早:C;D-如在临近分娩时使用) 3.2心血管与造血系统用药 氨力农(早:C )硝苯地平(早:C )多巴酚丁胺(早:B )西地兰D (早:0 硝 酸异山梨酯(早:C )氨氯地平(早:C )西拉普利(早:D )普罗帕酮(早:C )硝酸 甘油(2:0 单硝酸异山梨酯(早:C ) 贝那普利(早:C;D-如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早:C;D-如在妊娠中、晚期使用) 青霉素V 钾(B )哌拉西林 (B )阿奇霉素(B ) 红霉素(B )克拉霉素(C ) 螺旋霉素(C ) 美她霉素 (D) 氨曲南(B ) 伊曲康哇 (0 酮展咬(0 特比奈芬 头胞氨节(B )头胞拉定(B ) 头胞她定 (早:B ) 头胞曲松(2:B )万古霉素(2:B ) 利福喷丁 (早:C ) 利福平(2:c )异烟脐(2:C ) (2:0 咄嗪酰胺

美多洛尔、卡维地洛(2:C;D-如在妊娠中、晚期使用) 比索洛尔、拉贝洛尔(2:C;D-如在妊娠中、晚期使用) 氯沙坦钾(早:C;D-如在妊娠中、晚期使用)利血平(2:0 特布沙嗪、酚妥拉明(早:C )嚏氯匹定(早:B )阿司匹林(早:C;D-如在妊娠 晚期大量使用) 布美她尼、咲嚏米、氨苯蝶啜(早:C;D-如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 非诺贝特(早:C )氛伐她汀、洛伐她汀(早:x )双喘达莫(早:C )去氨加压 素(早:B )桂利嗪、己酮可可碱(早:C )抑肽酶(早:B )凝血酶(早:C )重组组 织型纤溶酶原(罕:C )伊诺肝素(早:B )重组链激酶(罕:C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早:C ) 尿激酶(早:B ) 3.3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2:0异丙托涣鞍(早:B )福英特罗(早:C )特布 (早:B )氯化铁(早:B )布地奈德(早:C )色甘酸 伪麻黄碱(早:C )二丙酸倍氯米松(2:0 3,4镇痛、解热镇痛、抗炎及抗痛风用药 吗啡、可待因、喷她佐辛(早:C;D-如在临近分娩时长期、大量使用)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早:B;D-如在妊娠晚期或临近分娩时使用) 咄洛昔展、纾林酸(早:C;D-如在妊娠晚期或临近分娩时使用) 吟]味美辛(早:B;D-如持续使用超过48小时,或在妊娠34周以后使用) 别嚟吟醇(早:C )曲马多(2:0对乙酰氨基酸(早:B ) 3.5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引哒帕胺、 氢氯嚏嗪(早:B;D-如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 伊贝沙坦、 缆沙坦(早:C;D-如在妊娠晚期或临近分娩时使用) 尼卡地平、 非洛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早:C )、 茶碱(2:0沙丁氨醇 她林(罕:B )乙酰半胱氨酸 钠(早:B )右美沙芬(早:C )

妊娠期用药分级

1、概述 妊娠期用药对母儿的安全性历来为医生和孕妇所关心。妊娠期孕妇难免不使用药物,据统计,妊娠期用药的妇女高达80%左右,所以不但是妇产科医生,还有内、外科医生都应该知道各科常用药物是否可以在孕期使用和如何使用。 2、妊娠期用药的FDA 分类及其标准 对妊娠期孕妇用药的药品安全性分类有好几种办法,其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 D A ) 制订的标准,涵义明确、科学客观,所以广为各国医生所接受。F D A 将药品的安全性分为A 、B 、C 、D 、X 五类,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现将F D A 5 个等级分类标准叙述如下。 2.1 分类A :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 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 ,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 2.2分类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 较不育为轻) ,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 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 2.3 分类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2.4 分类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 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 效) 。

2.5 分类X: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 大于任何有益之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3、各分类药物的简单介绍 3.1 分类A等级: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但是在正常范围剂量的维生素A是A类药物,而大剂量的维生素A,每日剂量2万IU,即可致畸,而成为X类药物。 3.2 分类B等级: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 类药物,常用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三嗪(cefatrizine,商品名为菌必治或称罗士芬)和重症感染时抢救用的头孢他定(ceftazidime,商品名为复达欣)等都是B 类药。另外,洁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 类药。 在此,有必要对甲硝唑做一些介绍,众所周知甲硝唑是一种治疗滴虫病的药物,但它又是一种优良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疾病的药物。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它对 啮齿类动物可以致畸,不过对于人类,长时间积累的大量临床资料中证实在早期 妊娠时应用并未增加胎儿的致畸率。所以在FDA妊娠期药物分类中甲硝唑置于B 类中。在抗结核药物中,乙胺丁醇是B 类药。在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吲哚美辛( 消炎痛) 、双氯芬酸( 扶他林) 、布洛芬( 芬必得) 均属B 类药。但要注意的是,妊娠3 2 周后,服用吲哚美辛有可能使胎儿发生动脉导管狭窄或闭锁,以致胎儿死亡。32 周后不应再服吲哚美辛。在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洋地黄、地高辛及毛花甙丙( 西地兰) 均属B 类药。对胎儿有损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强地松也属B 类药。

妊娠期用药FDA五级分类法6页word

妊娠期用药FDA 五级分类法 临床诊疗指南与标准 1 概述 妊娠期用药对母儿的安全性历来为医生和孕妇所关心。妊娠期孕妇难免不使用药物,据统计,妊娠期用药的妇女高达80%左右,所以不但是妇产科医生,还有内、外科医生都应该知道各科常用药物是否可以在孕期使用和如何使用。 2 妊娠期用药的FDA 分类及其标准 对妊娠期孕妇用药的药品安全性分类有好几种办法,其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 D A ) 制订的标准,涵义明确、科学客观,所以广为各国医生所接受。F D A 将药品的安全性分为A 、B 、C 、D 、X 五类,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现将F D A 5 个等级分类标准叙述如下。 2.1 分类A :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 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 ,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 2.2分类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 较不育为轻) ,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 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 2.3 分类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2.4 分类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 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 。

2.5 分类X: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3 各分类药物的简单介绍 3.1 分类A等级: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但是在正常范围剂量的维生素A是A类药物,而大剂量的维生素A,每日剂量2万IU,即可致畸,而成为X类药物。 3.2 分类B等级: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 类药物,常用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三嗪(cefatrizine,商品名为菌必治或称罗士芬)和重症感染时抢救用的头孢他定(ceftazidime,商品名为复达欣)等都是B 类药。另外,洁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 类药。 在此,有必要对甲硝唑做一些介绍,众所周知甲硝唑是一种治疗滴虫病的药物,但它又是一种优良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疾病的药物。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它对啮齿类动物可以致畸,不过对于人类,长时间积累的大量临床资料中证实在早期妊娠时应用并未增加胎儿的致畸率。 所以在FDA妊娠期药物分类中甲硝唑置于B 类中。在抗结核药物中,乙胺丁醇是B 类药。在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吲哚苏辛( 消炎痛) 、双氯芬酸( 扶他林) 、布洛芬( 芬必得) 均属B 类药。但要注意的是,妊娠3 2 周后,服用吲哚苏辛有可能使胎儿发生动脉导管狭窄或闭锁,以致胎儿死亡。故32周后不应再服吲哚苏辛。在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洋地黄、地高辛及毛花甙丙( 西地兰) 均属B 类药。对胎儿有损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强地松也属B 类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