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艺心得体会

陶艺心得体会

陶艺心得体会
陶艺心得体会

陶艺之旅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

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设计,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如果说一般雕塑在完成了形体塑造之后,便已基本上显示出它最终形体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话,那么陶艺雕塑则大不一样。也就是说,现代陶艺雕塑在进行艺术塑造的同时,还须介人相应的成型、施釉、烧成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审美表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要成分。总之,陶艺雕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12402103.html,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作者:司忠辉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本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 的陶瓷艺术。 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尽管在商代制陶工艺没有明显进步,艺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战国到东汉,逐渐的走向成熟,出现了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而且它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同时,在秦汉时期,制陶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朝时的陶俑造型逼真,深刻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彩陶方面,汉代彩陶一改奔放热烈的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艺术表现力强。 到了隋唐时期,经济的高度发达,民族的大一统使得唐朝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空前繁荣。而在陶瓷艺术中,最能代表这种盛唐气息的便是唐三彩。它多用于陪葬,作为一种冥器,它的实用性远不如当时的青瓷、白瓷。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的白瓷,到隋朝时,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至唐朝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浅论中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关系

浅论中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关系 袁呈燕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一、简述中国传统陶艺 中国的传统陶艺的诞生与发展是以实用为先 导的,因此,中国的传统陶艺必须符合人类心 理的或生理的机能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使传统 陶艺极力追求釉面的光洁、无暇.造型的完整、 优美。装饰的富丽堂皇或朴素简练。这种种要 求需要材料和工艺流程规范化。陶瓷工艺品生 产的规范化与审美欣赏的原始化构成了陶艺 最初的传统规范。我们在习惯上把这种陶瓷艺 术称为传统陶艺[1]。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可以说传统的制陶工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 展而逐渐进步。在它本身凝聚了人类智慧,而 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的文化品格也揭示出东 方传统陶艺最深刻最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 图1 白瓷莲瓣纹陶 中国拥有渊源流长的陶瓷文化,无论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彩陶文化,还是唐宋以来各大名窑灿烂多姿的制瓷艺术,都极具光芒。如秦代陶俑生动逼真;汉代陶俑优美豪放;唐三彩华丽丰满、富于情趣;宋代的青瓷和白瓷典雅、朴实。尤其是明清两代,制瓷工艺技术空前繁荣,陶瓷制作的分工日益明晰,制作技术更加精深刻,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它最内在的本质、它对生命的感悟、对丽、气韵淋漓,绘画技巧成熟,其作品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境界。在人类的文明史上,陶艺的历史几乎和绘画一样的悠久,中华民族为世界陶艺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它最内在的本质、它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美地表现在了陶瓷艺术传统之中。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那高超技艺、娴熟的装饰,以及那完美的造型都表现了创造者的智慧和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如(图1)的白瓷莲瓣纹陶体现的就是传统陶艺中的力求完美和精致。中国传统陶艺受传统的影响,着重追求严谨和整齐、刻意求工、力求完美,达到人为加工的完善从而限定在一定的审美标准中没有突破,忽视了材料的自然属性,更忽视了人与陶艺之间的精神关系,而现代陶艺则表现了传统陶艺的否定,以及对传统审美标准、评判标准的的自我突破。 传统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曾经发生的和当下正在发生的,等到将来的都可以称作为传统。 二、简述中国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什么?不同的个人都对现代陶艺有着不同的认识,我认为现代陶艺是以陶瓷材料为媒介、以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强调当代哲学思想、关注人的倩感时间的一种艺术形态[2]。它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它与传统陶瓷有着血缘上关系。 现代陶艺是一种新的艺术门类,是从传统陶艺中衍生出来的,现代陶艺中的“现代”一词不仅是指时间上的概念,更主要的是指一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的突破和变化,而且是相对的,我们的现代也将成为后人的过去。 中国的现代陶艺起步比较晚,自80年代以来,由于与外界频繁的接触,中国现代陶艺才迅速的走出实用美术的价值范畴,更多的打上了反传统的烙印。到了90年代中国陶艺则开始出现了比较纯正的学术探索阶段。中国陶艺家们开始意识到一味移用西方现代艺术趣味并不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盘条———个性绽放 陶艺制作的第一节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 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了一下旁边的同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

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 拉坯——旋转的舞蹈 第二次制作课我就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藐视它。当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泥巴揉成长长圆圆的形状,该往拉坯机上“砸”了,要求是砸到正中间,可在我砸了两次之后,我发现它就爱往拉坯机边缘上粘,我该怎么砸,唉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让它比较稳固的粘在拉坯机上了。那就开始拉坯吧。那泥巴随着拉坯机转啊转,我的手就推啊推,大约用了半个小时,那泥巴的位置终于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战斗期间,是何其惨烈,泥巴带着我手上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个子不算矮,那围裙穿着和没穿差不多,我的裤子就无处躲闪了,可想而知,我虽是战斗的胜利者,可代价也是惨痛的。总算到中间了,可以拉了吧。刚开始有个小碗的雏形时,我满怀信心能把它做成平时吃饭用的碗,可当它又长大了一倍时,就不协调了,全身上下不是一起运动的,结果就在下面转的快,上面追不上的情况下,碗消亡了,变成杂乱无章的泥片了,它是这场战争的见证者,也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不得已只能把它放进泥桶。接下来 我的要求降低了些,我把杯壁(或者碗壁、瓶壁)做的厚一些,之

陶艺课学习心得

陶艺总结心得 通过几个月时间的陶艺课的学习,我开始对陶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慢慢地了解到老师所说的陶艺就是玩魔术,深深的体会到陶艺的魅力。 很幸运选上这门陶艺课程,当我们来到老师的陶艺工作室,觉得会有一种震撼,原来陶艺可以是这样,这样的神奇。眼前的这一幕幕不由激起了对陶艺浓厚的兴趣,最质朴的陶土,经历陶冶塑造,就成为了艺术,这又是怎样一个陶的升华历程? 在这个陶艺制作中,我觉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因为晓得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拉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何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何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慢慢地靠近泥土,却好像感觉这块泥土在甩我是的,我不能控制它。好在我持着心平气和的心态,最后,我能较好地控制这块土,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东西的形状,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我想到了一位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回忆起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就会很开心和激动不已。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此次陶艺制

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十一月底,我们来到江西最富盛名的城市——景德镇寻访陶瓷意蕴。景德镇是江西的代表,这是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的,陶瓷让景德镇名传千古,曾创造中国陶瓷史辉煌的景德镇,其陶瓷创作的立身之本和“根”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大量接触现代美术的我们来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文化根源的洗礼,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作品提醒我们景德镇之所以久盛不衰——因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陶瓷的制作是一件艺术品精雕细琢的极致体现,陶瓷作为一种艺术载体,与其他艺术品相比,具有制作材料特殊、制作工艺特殊、生产工艺的难以掌握性等特点。古时的陶瓷产品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瓷工流下的汗水,拉坯、上釉以及将瓷坯送入窑中进行煅烧,其辛苦远非创作国画作品所能比拟。一件陶瓷精品的出炉,并不亚于人类十月怀胎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它是经过艺人用生命在进行创造、并经历火之升华才得以完成。过小明称景德镇仅凭陶瓷制造这单一产业,便可让老镇的兴旺与盛名延续千年之久,足可证明陶瓷的不凡之处。 我们这次的旅程,幸得一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研究生陪同讲解,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许多家庭作坊,并且详细的介绍了瓷器的四大构成要素:坯、釉、彩、法。例如釉上彩综合式是将两种以上釉上彩绘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式。例如新彩与粉彩的综合、墨彩与刻瓷的综合。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釉下褐彩、釉下黑彩等。如果任意将上述两种形式和技法结合起来,形成两种艺术效果的综合效应,即是釉下彩综合式。我们常常在电视节目上听到的名词,清华釉里红,到那里才得到讲解:实际上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它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两者的长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 而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却不是传统的技艺的精湛,而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里的留学生工作室,那里的陶瓷作品没有束缚,充满了趣味,毛主席可以是陶瓷做的,头与身体的比例失衡,陶瓷也可以组合成一个远古的生物,仅凭印花,也可以制作出几十上百种陶瓷的组合,这让我们想到,景德镇的传统会不会受到冲击? 显然,通过几天的观察,传统技艺在景德镇占据了主导,瓷器的创意,可能在表面的装饰上比较显见,景德镇是陶瓷综合装饰艺术诞生和发展的地方,同时也是产生和造就陶瓷综合装饰的摇篮,景德镇拥有陶瓷综合装饰艺术辉煌的昨

陶艺课心得

我的陶艺课学习心得 陶艺实践课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理论方面、技法和创造力都非常重要。只可惜时间有些仓促。我非常喜欢这次的陶艺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很幸运当代陶艺艺术家何跃先生给我们指导此次的陶艺课程,当我们来到何老师的陶艺工作室,觉得会有一种震撼,原来陶艺可以是这样,这样的神奇。眼前的这一幕幕不由激起了对陶艺浓厚的兴趣,最质朴的陶土,经历陶冶塑造,就成为了艺术,这又是怎样一个陶的升华历程? 在这个陶艺制作中,我觉得无论是泥雕盘还是拉坯,都需要耐心,这个很重要。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因为晓得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刚开始,何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制作过程及规定,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 第一节课是拉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何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何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慢慢地靠近泥土,却好像感觉这块泥土在甩我是的,我不能控制它。好在我持着心平气和的心态,最后,我能较好地控制这块土,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东西的形状,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我想到了一位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

学校陶艺工作总结

学校陶艺工作总结 篇一:陶艺教学总结 篇一:陶艺教学总结1 陶艺 教学总结 美术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在教育教 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尤其在陶艺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 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学校陶艺特色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陶艺教学走在了 莱州的前列。 一、明确目标,探 究课堂教学策略。 陶艺课作为我校的 校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探索以陶艺为载体、课题 引领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尝试促进儿童和谐全面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学校、教师

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 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深入的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策略,寻求陶艺教学途径。实现了对学生以 下目标的培养: 1.让学生走进陶艺 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 2.生动直观地了解 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陶艺制作的 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 4.通过一系列活动,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抓课堂教学主 阵地,促陶艺教学发展.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我学校加强教 师陶艺教学研究,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陶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1、落实好陶艺教材。 学期初,美术组教师积极组织对各级陶艺教材进行研究整合,美术老师们通研教材,使教师

对本学期的陶艺教学做的心中有数。 2、开展集体备课活 动,加强陶艺教案检查。每周两节课,组织集体备课。 3、继续加强人人上 陶艺课,学校安排把陶艺课(每周每班一节),和陶艺小组课(每周两节)纳入正课统一由 教导处进行管理,使陶艺课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自身陶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对陶 文化的了解,更好、更系统地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制定了针对教师的陶艺培训 活动。通过几次培训,使老 师对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制作水平,也为老师的陶 艺教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四、提高认识,促 进陶艺特色氛围形成。 1、建设大陶艺教室: 今年,学校对开展学生们喜爱的陶艺课,又进行了大的投入,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节能电窑, 新增加了一间陶艺教室为新陶艺教室,又添置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大

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教学总结 授课教师:KK 一、课程名称:陶艺 二、授课时间及班级:2014年下 20班 三、周课时:4节/周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熟悉陶艺名家作品,掌握陶艺基本技法,能独立设计创作简单陶艺作品并具备陶艺鉴赏初级水平,能从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陶瓷的魅力并获得快乐。 五、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指导法 2、教学效果: 新生对陶艺充满好奇与激情,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师生合作默契,共同享受陶艺的艺术魅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问题: (1)、一周两节课时时间太少,好不容易盼来陶艺课,但加工泥料,构思设计又花了点功夫,真正用于创作的时间就更加有限。好不容易在反复修改中找到感觉想要大施手脚,下课铃又响了。像样的陶

艺作品需要充足的时间去修饰它,完善它,一周两节课的时间不够用,学生往往大呼不过瘾,令人遗憾。 (2)、陶艺室设施一般,只配有两个水龙头,缺少练泥机和专用小窑炉,所以学生做作品并不能尽兴,不能随做随烧,随做随用(泥)一定程度上有损创作积极性。 (3)陶艺室空间大,搞卫生麻烦,且粉尘多,影响创作。 (4)没有合适教材,教师备课存在难度,不能系统化,标准化和秩序化。 改进措施: (1)开辟第二课堂或增加课时,确保学生无后顾之忧,拥有充足时间进行陶艺创作; (2)在学校无增加预算购置新机的情况下,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烧窑衔接工作,确保学生作品能随做随烧,保证本周结束创作后三四天就能看到烧成效果,激发创作热情; (3)做好学生心理建设工作,帮助学生意识到打扫陶艺室也是陶艺人自我修养的学习一部分,需要做好这门功课才能更好的做好陶。并且也会纳入平日成绩; (4)积极收集平时上课素材,自编适合本部门学生的陶艺教材,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陶艺创作水平。

关于陶艺心得总结5篇

关于陶艺心得总结5篇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做陶艺。当我们走进一家陶艺馆时,发现这里除了店主外,空无一人,冷冷清清的,我心里暗暗地想:“这里肯定不好玩!”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关于陶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关于陶艺心得体会1 今天放学后,我来到“童画乐园”上第一节陶艺课。 一上课,老师首先给我了一大块深棕色的“泥巴”,还告诉我它不是什么“泥巴”,而是陶土。 老师让我把那块陶土使劲扔一扔,揉一揉。让我不要“心慈手软”,把它想象成一个仇敌。于是,我把这个“仇敌”使劲地又压又揉,还“轰——轰”地拼命扔陶土,我的手不一会儿就变得脏兮兮的,沾满了陶土。然后,老师又让我取一小块陶土,并且让我把它搓成圆形。接着,老师让我用大拇指在上面弄一个小洞洞,让我自己看看可以做什么。噢!原来老师让我做一个杯子、碗或者是一个盆呀!我决定做一个小花盆。于是,我便仔细地用手捏洞洞四周的陶土,一个小花盆的基本造型便完成了。但是,小花盆四周的“盆沿”都想没吃饭似的,软绵绵地“趴”了下去。老师赶紧告诉我“补救”方法:把“趴”下去的地方撕开,让后再捏在一起。

小花盆这才重新“站”了起来。我又把小花盆装饰了一下,我先搓出了两根细细长长的“面条”。然后,我把刚刚搓好的“面条”围在小花盆上。为了让小花盆看起来更生动一些,我把其中一根“面条”摆成了好看的“波浪线”形,还用雕刻刀在上面刻出了好看的花纹。 最后,我又用雕刻刀刻出了一个个不同表情的小人脸,并“贴”在小花盆上,小花盆便做好了。老师又让我在小花盆里“种”几朵花,还可以“养”一些小昆虫。于是,我便开始动手做花。我首先卷出一个小小的“玫瑰花蕊”,然后,按顺序一层一层地做好“玫瑰花瓣”,最后,做出“玫瑰花”的“叶子”和“茎”,并把它们粘在一起,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便做好了。接着,我又做了两朵“玫瑰花”和两只“小蜗牛”,并把它们放进小花盆,一个完完整整的小花盆便大功告成了。 老师拿出手机,给我的小花盆拍照。并且表扬我做的不错,要给以后来上课的学生看呢! 做陶艺课真有趣! 关于陶艺心得体会2 陶艺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但谈起做陶艺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哩!

做陶艺的体会

陶艺之旅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 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设计,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如果说一般雕塑在完成了形体塑造之后,便已基本上显示出它最终形体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话,那么陶艺雕塑则大不一样。也就是说,现代陶艺雕塑在进行艺术塑造的同时,还须介人相应的成型、施釉、烧成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审美表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要成分。总之,陶艺雕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篇二:对陶艺的感悟 对陶艺的感悟 在很小的时候,用一些胶泥制作一些小动物或者厨房里的应有尽有的东西。当时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游戏。上高中的时候看一些书上的有关陶艺的图片。对于陶器的喜欢就此产生。我喜欢它身上那种远古的气息的红色,就像沉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气息。也许是由本人的性格决定的吧,喜欢古老的事物,那种老老感觉的东西对我的吸引力最大,因为那是历史的沉淀,也是记录历史的唯一的见证历史的东西。 当我知道有陶艺这门课的时候,简直欢喜的不得了。因为我还没有真正的接触过陶艺,仅仅只是在电视上做陶艺的过程,是那么的令人向往。自从上了陶艺课,我才真正地了解到和领悟到陶艺的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灰陶、磁山文化的红陶、仰韶文化的彩陶、悠久历蛋壳黑陶、商代白陶、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旧时的陶器只是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欣赏价值。但是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的提高,以及文化的日益提高,制造出来的陶器具优美的造型,各个朝代各个时期,都具有

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doc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

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对现代与传统陶瓷的了解与看法

对现代与传统陶瓷的了解与看法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主要区别是它从过去实用加审美的原则走向纯粹的审美需求同情感表达,它扩充了传统陶艺的审美范畴,把粗砺、残缺、怪异的观念引入陶艺,把特殊的烧成方式以及个性化的材料把握所演化出具有个人视觉符号的特点引入陶艺。在这样的前提下,陶艺的技术不会因为实用功能的消失而减弱,反而却是由于个性化技术的提倡而变得复杂而多样化。即从过去单一的被广泛审美认同下形成的普遍技术转变为具有个人符号的个性化的技术。随着时代的跟新,也随着人们艺术思维的提高,慢慢就发展成今天材料与想法的艺术结合。 其实,它的造型也是不断地 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入清以后,特别是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又如,我们常见的口小、肩丰、圈足的梅瓶,它也随着不同时代而变化。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当代陶瓷的变新

所谓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照,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 关于现代陶艺在中国又被称为“观念陶艺”、“前卫陶艺”,它的特点陶艺家白明是这样表述的 给人仅仅是观念上的怪便!也是意识失态的转变,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

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条———个性绽放 陶艺 制作的第一节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 来,带着只是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 们太嫩,还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 啊,刻的,,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 扩展口径变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 没碎,不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 一点歪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 是太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 老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了 一下旁边的同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 而且收口也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 普通的圆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 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小脚 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 拉坯— —旋转的舞蹈 第二 次制作课我就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 藐视它。当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 而我只是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 把那些泥巴揉成长长圆圆的形状,该往拉坯机上“砸”了,要求是砸到正中间,可在我砸了两 次之后,我发现它就爱往拉坯机边缘上粘,我该怎么砸,唉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让 它比较稳固的粘在拉坯机上了。那就开始拉坯吧。那泥巴随着拉坯机转啊转,我的手就推啊 推,大约用了半个小时,那泥巴的位置终于可以入眼了,我跟泥巴战斗期间,是何其惨烈,泥 巴带着我手上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啊甩,个子不算矮,那围裙穿着和没穿差不多,我的裤

陶艺:手工制作(泥板成型)课程小结(精)

手工制作二课程小结 专业班级:陶艺三班 姓名:段琰 学号:201110112323 结课了,在何善影老师缜密的课程安排和细心的指导下,我 们度过了四周愉快而充实的手工制作课程。老师是华侨,课堂上与我们交流了许多美国制作陶艺作品的方法和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这也让我们在第一周便意识到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将陶艺专业学习好,不仅要把握好天时地利就近努力汲取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的精华,还要多关注全世界陶艺发展的动态和优秀陶艺大师的作品。 我们的手工制作课程主要是泥板成型。也就是以压好的泥板为基础来建构我们的作品。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在之后的实践中让我们叫苦不迭。作为一个初学者,你会发现苦的不是你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创作,而在于花更多的时间在修修补补上。从最开始大大咧咧总是一不小心就碰碎、捏碎抑或摔碎了自己或同学的珍贵的作品后,大家变得细心起来。让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陶艺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有多么伤不起,“裂”字令我们多么神伤。 第一周的第一堂课,是咱们与何老师的见面会。老师用大屏幕展示完她的作品后,提出了三个问题并要求我们每人写份小纸条回复给她。三个问题分别是:一、你觉得什么是创意、设计?二、想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三、为什么来学习陶艺。这些问题有的可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思考是真的很有必要,并且思考这些问题本是我们进大学前的必修课。 之后老师带我们来到教室,教了我们压泥机的使用方法。因为泥巴的特性,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压裂。而想要将泥完美地压成一份均匀的泥板,压泥机就成了很棒的选择。其次,我认为新泥是压泥的最佳选择,因为其干湿程度刚好适合。在压的时候,还要注意,想要1CM厚不能一次性调到刻度2,而要从刻度4开始,然后到3,再至2,最终将泥板逐渐压薄。

关于传统陶艺课程心得体会

关于传统陶艺课程心得体会 至此,我也终于接触了本专业最直接的课程,这个课程对我来说算是整整等了三年吧。似乎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曾记,小时候每每玩到饭点,奶奶就会站在村头开始叫喊我的名字,我也就一溜烟的跑去厨房,先去蹭上的一口吃的,拿起一个饭碗,盛上一口井水,回味无穷,那时的我,可能还没意识到,我日后会跟这饭碗打起了交道,我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饭碗,竟会有这么大的能耐。 一件成熟的陶瓷作品,要有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帮助下度过种种难关,披荆斩棘来到你的手中,就如同十月怀胎一样生下的孩子亲近,珍惜。陶瓷,这是她独特的神秘性,让古今中外多少人,为她倾覆一切,于是带着一份极大的好奇心,慢慢走进陶瓷的世界,感知她的魅力。于是我也开始明白了,那些陶瓷艺术家所要面对的是多大的难题。课程结束,我也算是入了门,当然日后的修行还是要靠自身。中国传统陶艺中有许多的讲究,从泥料到釉料,从拉胚到烧成。一环扣住一环,一环也不能有任何的失误,到烧成环节,还要三分看运气,谁也不清楚釉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原来这饭碗并不是那么好吃的。 当然,学东西都是从简到繁,我们也是一样,从揉泥到用釉一步一步走来。在学院,我们不用像传统工艺传承那样,先揉上几年的泥,打上几年的杂,找到自己的路子,一路干下去,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学院的教学模式必然跟手工作坊是两码事,不过我们确实要承认,传统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下的学徒,在工艺技巧方面的掌握要比我们

成熟太多,但相对的是,在美学观念方面,我们是要占一点优势的,当然美的观念,是每个人不同的观点,或者说我们要多一点艺术性和创造性。 其实在我看来,目前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种速成,简单学习基础知识,在用一份独特的审美观念去塑造一种东西,你不得不承认,抛开利益方面,我们或许比一般的淘吧的东西更具有一些韵味,不过,我们也只能与他们相比。现在想想,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 中国传统陶艺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一般来说,带上中国传统,这几个字都是要很有很多规矩讲究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矩也做不成方圆,你保证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舒适安全阳光的环境,那他大多数还是会给你一个好的结果。于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事,也掌握了一些传统的规矩,当然美术生大多还是不喜欢守规矩的。但我认为在学习此类课程时应该是有一种对文化的敬畏之心,要有些规矩可言,再到之后的现代陶艺,当代陶艺的时候,那就最好不要守规矩才对,每个课程都拥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和体验方式。也应怀着一种不同的创作理念去探求摸索,但同时最基本的还是要有,比如说,认真的学习态度等。 有人说读了中国陶瓷史就相当于读了中国的历史,陶瓷在中华儿女成长历程中占据了一定的笔墨,进而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的兴趣和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及一些触类旁通的辅助知识,就拿说做一个茶壶,茶壶做是做了,当你用的时候是在给茶做服务,你做的好不好,要问茶满不满意,进而就牵扯到茶的相关知识等等,但倘若你

陶艺学习心得体会

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 制作心得体会 盘条———个性绽放 陶艺制作的第一节 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 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 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 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 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 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 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 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

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 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了一下旁边的同 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 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 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 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 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 拉坯——旋转的舞 蹈 第二次制作课我就 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藐视它。当 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 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

2021年做陶艺的心得体会600字

做陶艺的心得体会600字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下面由来给大家 ___做陶艺的,欢迎大家参阅。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做陶艺。当我们走进一家陶艺馆时,发现这里除了店主外,空无一人,冷冷清清的,我心里暗暗地想:“这里肯定不好玩!” 这时,店主看到了我们,就乐呵呵地迎了上来,热情地给我介绍起来,还详细示范了一下陶艺的具体做法。 听完介绍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陶艺机前。首先,我将一团泥球放在陶艺机的转盘上,再打开开关,让它快速旋转起来。然后,我再往手上蘸了点水,握成喇叭形后,罩住泥球,大拇指往里一伸,再往上一捋,一个美丽的细颈杯就做成了。但就在我洋洋自得的时候,衣袖不小心碰了一下杯子,杯子就从最细处裂开了。 我很不甘心,就请叔叔给我重换了一个泥球,又做起了泥杯,这次我不敢再将杯腰收得太细了。我轻轻地将杯腰收了一点后,就开始做杯口,但在用手蘸水时,又不小心碰了一下杯子,哎呀!杯子被碰

了个大豁口,万般无奈下,我只好又重做了。于是,我又堆了个泥球,并稍稍晾了一下,做了起来,在做杯口、杯腰时,我用叔叔教的方法,一点一点缩,一点一点收,“哈哈,杯子最后终于做好 了!” 就在这时,我的同学谢雨彤和她的好朋友也来玩陶艺了,不一会儿,她就做好了一个碗,我仔细瞧了起来,惊喜地喊到:“你做得真好!……” 就在我和同学高兴地说话,欣赏我们的作品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时间不早了,该去上兴趣班了!” 唉!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但千万别让我爸爸妈妈知道,那就是,当我做喜欢做的事情时,比如:看书、画画、弹琴和去跟同学玩时,令我最头疼的事,就是爸爸催我去上兴趣班,什么兴趣班啊,简直就是无聊班嘛! 唉!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告别同学,离开陶艺馆,去上兴趣班了。 上上周,妈妈带我去做我向往已久的陶艺,我开心急了,终于可以体验一把动手的乐趣了,我一路上又蹦又跳。

我国传统及现代陶艺介绍

我国传统及现代陶艺介绍 中国陶瓷艺术年代久远,以下是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及陶艺发展介绍。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传统陶艺 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釉下彩 -青花(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釉里红…等。 釉上彩 -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通常为白色)后,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康彩…等。在经验上,在进行多次烧时,应从最高温烧到最低温,以确保发色准确。 现代陶艺 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 - 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 - 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现代陶艺 - 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型态的结合,让陶瓷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使得陶瓷艺术更加有内涵。 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与釉烧技术的发展,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绝对,所以硬要用任一种分类的原则来规范陶艺的种类,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陶艺发展 目前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既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