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煜之虞美人诗词赏析

李煜之虞美人诗词赏析

李煜之虞美人诗词赏析
李煜之虞美人诗词赏析

教学反思——李煜之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是李煜的绝命词。据说,李煜写好这首词虞美人后,在他生日的七月七日晚上,在寓所里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声传于外。宋太宗命降臣徐铉去看望李煜。李煜见到徐铉,拉着他的手大哭一场,随后坐下来,一句话不说。最后忽然叹了一口气说:“我后悔杀了潘佑、李平。”(潘佑和李平都是南唐的忠臣和主战派的代表)。徐铉回去就向宋太宗做了汇报,宋太宗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于是,就命秦王赵廷美赐李煜'牵机药’,将他毒死。

清代诗人郭麟曾感慨李煜之身世遭遇,为之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后以“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之意改名李煜。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号钟隐、莲峰居士。他之所以会取这样的号是因为他想远离政治中心,躲避大哥李弘冀的猜疑,可是在政治的争斗当中李弘冀害死了叔父李景遂,随后李弘冀暴毙,李璟的第二子至第五子皆早亡,皇位就这样落到了李煜的身上。而他那位写出“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的父亲给他的已然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所以说李煜在政治上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的这个幸运与不幸都成就了他在词创作上

的巅峰。其实,李煜不仅在词的造诣上颇高,而且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人们常把他称之为“千古词帝”。他的词作在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从这一点上来看可以说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所以王国维评价李煜后期的词作时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正是因为李煜后期作品以亡国之痛写出了自己的内心的情感波澜,逐渐改变了“词媚”的现状。如果说李煜做个纯粹的艺术家,他未必能写出像《虞美人》(春花秋月)这样的作品。应该是“薄命君王”成就了这个“绝代才人”。

在李煜众多词作中这首虞美人是最广为人知的,词很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教学中对于诗词的鉴赏我认为始终都是围绕着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展开的。我们赏析诗歌就是透过诗歌的语言去追寻诗人内心之志,学习诗人表达思想情感时所使用的技巧进而在自己写作时加以运用。其实这一学习目的可以推广至一切文学艺术形式的学习上。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李煜的这首小词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一、思想情感

1、宇宙的永恒与无常。

宇宙的永恒与无常是李煜在这首词的开端以极为简洁的四个字“春花秋月”就道出的这一全人类所共有的同感。我们在讲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人面对自然万物常有一种兴发感动在里面,这也是多情敏感的诗人异于常人的地方,而这份感动在千百年的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沉淀,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意蕴或者说相似的情感体验。比如说“仰观宇宙之大”时常觉自己的渺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发出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慨叹。杜甫在《望岳》中也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在他的《赤壁赋》中也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情感抒发。而面对江河的流淌自从孔夫子发出“逝者如斯夫”这哲人的浩叹,后世文人便吟咏不尽,如“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我们仅以古人观于“天地”,“山川”为例,略举教材中几句诗来证明时代可以不同,诗人经历可以不同,但是面对世间事物他们会有一种共感,而这种共感是

我们学习文学作品的人也应该具有的情感要素,这是我们穿越千年解读诗人的“钥匙”。

我们说李煜在这首小词的开端便以“春花秋月”四个字写出了古今全人类都应该有的一种共感——宇宙的永恒与无常。近代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匆匆》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写出了春花的去了再来的这一特性,写出了春花的永恒,而我们的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的人生却是无常的。而多情敏感的诗人面对一岁的春花常贪恋她的逝去又常作伤春之语,所以仅“春花”二字就道出了世间的永恒与无常之形态。而“秋月”亦是如此,月之阴晴圆缺来隐喻人生之变化无常,李白的一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又写出了月的永恒,以永恒之月对无常之人生,其悲凉与无奈变成了多情之人的共感了,这便是李煜在《虞美人》开篇给与我们心灵的震颤和暗合。

2、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又是这首小词所表露的情感之一。李煜由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之囚,我认为正是政治上的失意造就了他在词创作上的非凡成就。可是我们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原因和自己立身处世的谨言

慎行。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唐太宗之言也道出了中学阶段教科书所讲篇目多古今文人流

落不偶之作的原因,也是在李煜《虞美人》中我们为什么要讲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了。欧阳修《伶官传序》讲:“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就是李煜亡国之痛的原因之一,我们之所以要去感受这些情感张力,其实就是要避免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局面的出现。

二、表达技巧

1、乐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是古典诗词很常见的表达技巧之一,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这些诗句对于中学生来讲都很熟悉,当我们有意识的去注意诗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时,对这种表达技巧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看诗词时看到的是诗人的语言,是诗人所看到的景,而诗人视觉所看到的是他对于世界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我们透过诗人的语言所看到的诗人所看到的东西,我们的感觉,大众的审美体验便是“以乐景写哀情”中的“乐景”,而当我们追寻诗人内心之“志”,也就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时,个人情感的“喜”与“哀”和大众审美视野下的“景”之间产生的反差就造就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或者讲是“衬托”中的“正衬”或“反衬”。李煜的这首小词中“春花秋月”便是春秋两季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美景,但词人的“何时了”所透露出的李煜个人作为亡国之君的情感体验是痛苦的,哀伤的,所以在这首词当中我们讲“乐景写哀情”。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也是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考的一种表达技巧。虚实结合顾名思义是“虚”与“实”的结合,也就是“对比”。“虚”与“实”相对,“虚”为“想象”,“实”为眼前真

是可感之物。这种表达技巧在“思乡怀人”和“咏史怀古”题材的诗歌中最为常见。比如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其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便是想象所思之人的举动,便是虚写的成分。与上片之实景放在一起就是“虚实结合”了。杜甫的诗歌《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也有虚写想象的成分在里面。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⑷,只缘一曲后庭花。”亦是如此。而李煜之《虞美人》只是变“思乡”为“思国”,变“怀人”为“追忆往事”,如此看来就不难理解李煜在这首小词当中所使用的“虚实结合”了,不难理解他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呈现给读者的一组组对比,和那字里行间的悲痛和无奈。

所以在给学生们讲李煜的《虞美人》之后,我一直在想课堂上我们讲的不应该只是一篇课文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而是一种情感穿越千年的魅力,古人与今人的共感碰撞的火花,是一种表达技巧在无数诗篇中宣泄诗人们情感被常用不衰的诱惑。

《虞美人》教学设计方案

《虞美人》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科:高中语文 年级:高二 册别:选修 章节: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作者李煜及其词作特点; B、领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B、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以及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词作的艺术技巧,提高对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思路: 以学生诵读为主,在诵读中领悟诗歌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

适当启发和引导。抓住诗歌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此外,注重与课外诗歌的迁移性比较阅读。 五、教学内容: 1、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3、诵读诗歌,听名家朗读,在听读中感受诗情。 4、把握诗歌写作思路,抓住诗眼“愁”从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 5、鉴赏品析诗句,把握诗歌上下阙主要内容及写作手法。 6、名句欣赏。 7、探究主要艺术手法。 8、课外拓展练习,通过对比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 9、音乐欣赏:《虞美人》,结束本课教学。 六、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七、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效率。 八、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播放古筝曲《虞美人》)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一句,道出了李煜的双重身份,他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作为“好声色而荒废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的人生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血泪凝铸的诗篇,《虞美人》就是最为人所熟悉的一篇。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设计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设计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抓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

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词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二)能力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分析李煜诗词的特点及情感; 2、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演奏的。今天就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进李煜,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唱出《虞美人》。(播放音乐) (二)整体感知 1、《虞美人》这首词传达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2、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找诗眼) 【明确】愁 (三)知人论世 想要理解李煜这种深刻又恼人的愁,我们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词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二)能力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 3、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分析李煜诗词的特点及情感; 2、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演奏的。今天就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进李煜,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唱出《虞美人》。(播放音乐) (二)整体感知 1、: 2、《虞美人》这首词传达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3、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找诗眼) 【明确】愁 (三)知人论世 想要理解李煜这种深刻又恼人的愁,我们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 政治无能,却才华横溢,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妙解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虞美人 教案2

虞美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虞美人》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三、整体把握(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朗诵此词,请别的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做出评价。 2、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虞美人》赏析(通用)

《虞美人》赏析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虞美人》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所共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回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水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周星驰那叫俗文化,像可乐一样只有那么一股子气,后来啥也没有。苏轼此时“故国神游”“雄姿英发”,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所共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回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水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周星驰那叫俗文化,像可乐一样只有那么一股子气,后来啥也没有。苏轼此时“故国神游”“雄姿英发”,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虞美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 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 ,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 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 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word版本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 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通:阑)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持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很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但仅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即使“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仅仅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虞美人》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 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 人是谁? 【展示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 姓名:李煜 生辰: 937 年七月初七 祭日: 978 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 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 【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无限悲哀伤感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 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 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 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南唐】作者:【李煜】体裁:【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

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人教版高中语文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黎思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虞美人教案李煜

虞美人教案李煜 【篇一: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虞美人》 授课时间: 2013年 5月 29日星期三第 4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公开课 授课班级:高二88班 授课地点: 88班教室 授课教师:罗瑢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难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 诗词的兴趣; 3、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冰冷的月光,寂寞的梧桐深院,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南唐美丽的 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无法整理这些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 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 的词呢,让我们来静静地聆听这首《虞美人》。(播放歌曲《虞美人》,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搭建 学生与作者沟通交流的平台。)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歌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 煜的生活,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二、走近李煜(知人论世) 1、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 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 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 风疏朗。 2、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 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 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 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诵读课文、因声求气(把握节拍和韵脚) 1、注意把握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找出韵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学生齐读课文 四、探究课文、整体感知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情感 的关键词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明确:“愁”。用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来体现。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 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异国他乡的“春花秋月”是对他这个亡国之 君来说是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和心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内 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