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深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深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深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遵义县第三小学张文涛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便是这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感”二字,如其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①,总目标之中要求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后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对语感的培养就更见具体、明确了。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②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当今语文教育的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重新审视、重新定位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语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我国最

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他曾对语感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解释:“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 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两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两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可见,在夏丐尊先生看来,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而王尚文先生则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③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④语感敏锐的人,不仅能够把握言语对象的字面意思,而且还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以及弦外之音、音外之意。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日益频繁的交往中,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往往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人们之所以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以及从语句或一段的开头即能预测出整个语句或语段的

趋向,可以在一瞬间辨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色彩感情,正是凭语感。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可以说,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既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经之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汉语言文字固有的音韵美、意境美、文章结构的严谨美,都需要通过有指导、有要求的反复吟诵,品尝“文中味”,悟出“文外意。”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1、范读

夏丏尊先生说:“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教师的范读,体现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表情、语气、语调、

体态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会看得到,听得清,可以模仿、学习。教师读得好,可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起到“情染语感”的作用。有位老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用诵读创设情景,使学生觉得仿佛在送行的人群中,教师也恍若置身十里长街。然后再用哀婉的语调朗读着:“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随后问:“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是赞美的语调,为什么老师读得反而低沉了,轻了,慢了。”教师意在读中激情。学生动情地说:“因为这种幸福人们再也享受不到了!”“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再也看不到了!”“悲痛中回忆快乐,使我们悲上加悲!”

2、自由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自由朗读比齐读更加有效。朗读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感受来读,边读边品味课文的感情,如果觉得还存在没有充分领悟的地方,可以慢慢读,多读几遍,从而不断加深学生的感受。《黄继光》一文中,有一组重点句子:“他感到指导员在看着他,战友们在看着他,朝鲜人民在看着他,祖国人民在看着他,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一位老师教学时,抛开繁琐的提问和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个句子,去体味文意,领悟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声随着排比的推进,由小到大,感情也越来越强烈。当读到“黄继光站起来了”时,“站”字很自然地吐出了最强音。此时,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崇高形象也“站”在了学生的心中。

3、分角色读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朗读中可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受。如《狼和小羊》一课,狼说得话要嗓子粗,声调高,语速快,还读出恶狠狠的、蛮不讲理的神情;而小羊说的话要读得慢而轻,读出善良、温和与可怜。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与主人公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对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的真切深刻,不但培养了朗读的热情、兴趣,还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4、引读

有的班级学生朗读整体较弱,语感普遍不强,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不能很快产生共鸣。此时可用“引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相对集中感悟某些重点词句,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炸暗堡”部分:师: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冲上来了,可是,敌人的机枪还在扫射。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

生:昂首挺胸,站住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师: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生: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师:1秒钟,2秒钟……董存瑞——

生: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师: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仿佛看到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的

上空高高飘扬,他用尽力气高喊着——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此段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引读”下通过对董存瑞炸暗堡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集中感受,在学生的情感深处刻下了一个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惜粉身碎骨的光辉形象。

(二)品词析句,训练语感: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朱熹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见《朱子语类》)。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由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着力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品析文本,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在文本、师生、作者和编者间形成平等的对话,感悟用词的准确性,感悟语句的意境,体验语句的情感,增强语感的灵敏度。具体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加、减、调、换”等方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

1、加。就是加进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再与原句比较。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一句,让学生在“走”前面加上“我们”,把这句话改为“班长斩钉截铁地

说了一声‘我们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然后比一比,两句话在情味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领悟到在当时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一个“走”字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2、减。就是把原句中的某个词语减去,再与原句比较。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开来的方向”一句。把句子中的三“都”去掉,然后与原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明白这三个“都”不写,句子也通,意思也一样,但情味就大不相同了。有了这三个“都”,就突出地表现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爱戴是一致的,是人同此心,无一例外的。

3、调。就是把前后几个词语调换位置,然后进行比较。”《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有这么两句话:“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这里的“眺望”和“望望”都是看的意思,能不能调个位置?学生通过调序朗读,通过思考,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原句比较,就知道这两个词不能换位置。因为,是由于他们与日寇英勇顽强的搏斗,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安全转移,“眺望”写出了五壮士心中充满的无比自豪,和对人民对部队的无比热爱、留恋。回头“望望”向上爬的敌人,表达了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蔑视。

4、换。就是将句子中某个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然后进行比较。《燕子》中有这么一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正在演奏的曲谱啊。”为让学生体会到“痕”字好在哪里,可先启发学生思考:电线一般用什么量词?(根)然后换成“根”后与原句

浅谈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

浅谈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 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和语感形成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加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与积累可为以后的语文知识掌握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个人写作、说话风格。然而小学生知识面窄,甚少接触语法常识与历史典故等。加之,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仅干巴巴地介绍文章的体裁、结构、段落层次,给学生罗列几条无血无肉的筋骨。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课文中语感的分析和感受,也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最终将一篇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讲得沉闷无味。因此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直觉感知 具有较好语感的人在面对语言材料时可透过字面意义了解深层含义并产生丰富联想和情感共鸣。在写作时,展开丰富联想可以顺畅地表情达意,并形成个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基调。学生平时应注意词语的积累,进而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明锐感知能力。 (二)实现学生逻辑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文章中的描述性语言会使学生在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及心理学上所谓的形象思维方式,经过整理加工,对言语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就会产生理性认识,及逻辑思维方式。语感正是逻辑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因此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小学语文教育中,增强预感的培养,旨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观。语感与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

初中英语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初中英语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表时间:2011-08-22T10:43:02.077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彭少峰[导读]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同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彭少峰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英语语感包括听说活动中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由听说内容带来得情感体验等,所以语感是建立在听说训练上的,但语感又高于听说活动。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同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作为一门外来语言的学习课程,没有和汉语一样的母语环境,其学科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学好一种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的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途径,也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总是很有限的,在离开校园以后,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他们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离开学校后的他们就如同折断翅膀的飞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2、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年半载所能够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二、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三、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词句、对话等教学活动中自然有机地进行 1、在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把语音视为语言教学的基础,把语音教学视小学启蒙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重视语音教学,把好语音关,并在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如在字母和音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注意音标发音的细微差别。 2、在词句中优化语感 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音标和拼读方法,先试读,教师做必要的纠正,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在教词中,把升降调一起教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重音,使学生养成习惯,以便在读语句或对话时,语调升降比较自然流畅。 句子是能表达比较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人们在用句子表达一个意思的同时,会自然的融入自己的喜怒哀等情感,于是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便产生不同的句意。所以在句子教学中,还要加入人的思想感情。如教学"How do you do?"时,除了要求学生读起来连贯、流畅并用降调外,还应加入自己的感受,要表现出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从而深化语感。 四、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浅谈小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12-11T14:05:54.14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10月供稿作者:赖桂华[导读]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万全中心校阳源小学赖桂华【摘要】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关键词】语文语感;深情朗读;语言积累【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13-01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什么是语感呢?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让学生深情朗读,触发他们的语感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朗朗进入课堂。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语感不是空洞地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 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能促进广泛浏览。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3.在训练中培养语感。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四、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表述的准确性,语言人类用于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师运用的语言进行表述时,应该是准确、恰当、清楚的,能很好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的教学语言。“准确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语言科学性的体现。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但传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而且给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带来一定明晰性,同时感受知识的美,语言美,有效提高语感能力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发表时间:2011-08-01T17:10:55.0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0月上供稿作者:袁贵琴[导读]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开始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再由教师要求学生重点对前三自然段进行重复朗读。 ◆袁贵琴陕西省富县北道德中心小学727500 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我们知道,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其过程就是操作和重复,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达到对语言文字的默契和领悟。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笔者谈几点拙见: 一、引导学生勤于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为本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前提。 二、养成阅读思考习惯 “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联系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更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融于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不同。 例如,《丰碑》一课语言朴素、感情浓烈,是歌颂军需处长大公无私的课文。学生熟读课文后都有自己的感受,而我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们仔细回想,觉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我知道,讲的是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生:我知道,讲的是一个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将军和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师: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去感受文章呢? 通过阅读课文中对军需处长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描写,引起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关注,从而以课文关键人物的“情”导出学生的“情”。在“导”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导读中感悟、质疑、实现、掌握,促进学生自悟自得,深刻体会、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中要善于想象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世界,并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情感。 四、朗读时要带有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入情入境,让主体的思想感情与文章融为一体,细细品味,体味文章的气韵和语言美。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特别讲究一个“情”字,“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语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而小学生更是情感尤物。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觉、去体验,加之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学生情感的波纹就会涌动起来。如指导朗读《小珊迪》中男孩卖火柴时的语言,就要根据课文中男孩语言的变化,体会男孩急于卖出火柴的迫切心情,感受这个可怜的小男孩饱受饥寒的处境。通过指导,学生的感情沉浸在这催人泪下的气氛中,仿佛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男孩就站在自己面前,对小珊迪的同情油然而生。用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 五、阅读中学会品味 一篇优秀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确定、作品意境的深邃、景物描写的形象都源自文字表达的贴切、形象。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甚至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品味、归纳、比较、概括的习惯,其语感是不难培养出来的。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开始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再由教师要求学生重点对前三自然段进行重复朗读。学生朗读后,并不难悟出其中的意境。作者在文章中描写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细细品味“精神”一词,原本用于写人的精神状况,本文中却用于描写花,作者的创作手法既有“赏花”之举,又有“喻己之情”。推敲“精神”一词的妙用,可以领悟作者的心声。再写“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两句,说明了溪流与洞存在直接关联,文章中“迎”字的出现,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溪声时时变换调子”一句描写的是溪流,却说出了双龙洞周围迷人的环境。通过“读”抓住文章重点的句、段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增长语言鉴赏能力。 六、养成积累的习惯 语感的培养本身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多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 加之小学生记忆力强,因此,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读出其中的韵味,体验其中的美妙,直至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其语言库存,并从积累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特别是对相同主旨,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更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高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高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那么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小学生虽然所懂的英语知识并不多,但他们处于学英语的起步阶段,如果能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语感,逐步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那将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下面就我个人的教学经历,谈谈是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语感的: 一、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 对小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战场,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对学生进行足量的英语输入,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老师的课堂用语要尽量使用英语,有些老师为了方便,总喜欢用中文来组织教学,或者有些老师总是怀疑学生是否能听懂,在说完一句英语以后总喜欢用一句中文来进行说明,这样下去会形成习惯,学生会依赖你的中文解释,而不注意去听英语,这就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听力感觉。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

二、在开展语音语调训练方面 语音教学对初学者是至关重要的,能扫平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英语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语音语调是关键,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音标教学,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注意音标发音的细微差别,将近音字母编成绕口令,从而在明快的节奏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自然地渗透语感。在语音语调训练这方面要做到“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这16个字使我受益匪浅。如我在教授单词采用了单词直拼教学,告诉同学们这些单词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发什么音,同学们很轻松地根据老师的读音拼出了单词,效果不错 三、在拓展英语思维方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模仿,可塑性强,而且形象思维好。针对学生的这些年龄阶段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坚持他们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角色体验来体验英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我们知道,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并且与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教学时我们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竭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有关英语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在巩固、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来完善自身的语言体系结

谈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谈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朱丽琴 摘要:综观当前的小学英语教育,普遍将一年级作为英语起步阶段,虽然在当前学英语热的潮流下,启蒙阶段提早了,一些幼儿园也将英语引进了课堂,当小朋友背着书包走进小学课堂的时候,定能给你一些“水果英语”、“动物英语”,又或是“文具英语”等等。但他们的语音语调都理想吗?纯正吗?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这给我们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若再加上以往传统的呆板识字和套用语法规则的教学形式,强迫学生生记硬背,如此单调乏味,空洞枯燥的学习怎么会让学生习得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关键词: 英语语感语感的重要性语感培养目标语感培养的方法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言不明,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四五岁的儿童虽然并不懂语法规则,但已能熟练地说话,他所依靠的就是长期在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自然形成的语感。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节三年级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些很漂亮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整堂课的学习气氛都很浓厚。但课后询问了几个

小朋友,你对这节课的单词都掌握了吗?其中有两个小朋友的回答却让你哭笑不得:有点忘记了,但写了“读音”。这个回答倒是精彩!一看,却发现小朋友所谓的读音正是我们要杜绝的“白字”!如果让它在英语学习中猖獗地生长,那么我们的小学生还能学好英语,还能有纯正的语音语调吗?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把握不住语感的本质,从而导致英语教学“高投人低收效”的尴尬局面。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虽然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总让人感到不自然、不地道,甚至是拗口。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却也是真实存在的。不免引起深思,使得英语语感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了。 由于小学英语教育的特殊地位及对象,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语感并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并通过教育实践观察,我认为小学英语语感的培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语音方面:发音准确,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律;能根据拼读规律猜字音,拼写单词;重音、连读正确、自然。②语调方面:语调自然,富有感染力,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情于语;在相应语境下选用合适的语调;注意名词单复数形式的选用、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和动词在不同情况下所发生的形式上的变化。③语义方面,有较为丰富、形象的语义感,即对抽象的英语单词有较为立体的感知。④体态语方面,在言语过程中能适当加入正确自然的体态语加强沟通。每位老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本班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语感培养目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明确的语感培养目标,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前段时间与同事讨论,谈到学生语音语调的问题,都感到孩子普遍缺乏英语语感,他们的听说话动中的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几乎没有,由此在听说内容时不能很好的表现出相应的情感,体验等。因为语感是建立在听说基础上的,但语感又高于听说活动,因此鉴于语感是对语言内涵的感受与体验的一种外在表现,所以在小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摘要】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对祖国的语言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语感的培养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语感。 【关键词】小学生;语感;培养 “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郭沫若语);“强烈敏感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夏丐尊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老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语文界老前辈的话,不但为语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认定了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

主体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诵读是,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逐步地感受语言的内蕴,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 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品味,使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出优劣来,在比较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对于学生从不自觉地掌握语言提高到自觉掌握语言极为重要。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单靠学生自己能形成的,它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密切相关,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语感能力,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到自觉地学习,也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书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表时间:2011-06-22T14:43:54.283Z 来源:《时代英语报教学研究月刊》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景清华 [导读]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 景清华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我认为不仅阅读应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幼儿学会母语的事实能充分说明“泛”的重要作用。在“泛”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逐渐改正错误,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当然,“泛”不等于“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泛”的实践尽量在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范围之内。 三、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五、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字。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中式英语是指仿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七、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搞好英语课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

浅谈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作者姓名:王佩文 专业:汉语言文学 2014年 4 月15 日

浅谈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On the sense of language and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4) 一、语感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4) 二、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5) 1.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5) 2.语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 (5) 3.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6) 1.从范读中传语感 (6) 2.从朗读中悟语感 (6) 3.从阅读中领语感 (7) 4.从想象中升语感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谈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王佩文

[摘要]∶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过分析语感的含义,探索语文实施语感教学的意义和方法,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的感悟创造,提出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从读中进行语感的锻炼,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感培养生活体验言语实践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On the sense of language and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WangPeiWen Abstract: Language sense is a sensitive feeling for langua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sens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cusing on students' practice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 the feeling of creation, propose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language sens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rom reading in Chinese teaching for language sense in the exercise,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study Chinese, thus better for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Language sense, cultivation Life experience , Language practice ,The language knowledge ,Chinese teachin g 前言

[小学语文教研组讲座学习材料小学生良好语感形成]

[小学语文教研组讲座学习材料小学生良好语感 形成] 几年来“语感”一词的“点击率”比较高,《课标》中也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什么是语感?不同的人在对语感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就是“语感”。其实,早在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淑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后来又有人分别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认识语感。我们认为王尚文先生对“什么是语感”的阐释精辟且全面。他说:“语感是一种言语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生成能力。”这就包括输出性(说写)语感和输入性(听读)语感两个方面,不同于以往那种只侧重于从输入性语感一个方面来对语感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语感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通俗地说语感就是指用语言交流时所表现的对语言表达的理

解、使用习惯等,它集中表现了言语表达者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可见语感从本质上讲是言语表达者对语言的表现,是与语言共生存的,其表现因素主要包括语义、节奏、思维、辞藻、和心理五种。这就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单一或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口语表达、辞藻的运用等都有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认识语感的重要性?80年代初,研究者只是把语感作为阅读感知的基础或阅读感知的一个因素来认识,也并未将其视为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予以重视。进入90年代以后,研究者对语感日益重视,以至于超越了阅读的范围,并且被有的研究者视为是言语能力的核心。认为“语感是实际上左右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在所有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抓住语感这一根本,语文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培养读、写、听、说等言语能力这一任务”。由此进一步提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鉴于研究者们对语感重要性的认识,他们创建了自己的培养模式,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不成熟。这就是语感研究及培养途径的现状。

浅谈语感的培养

浅谈语感的培养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庆同校区边晓华内容摘要: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 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感诵读生活规律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来进行语感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诵读体味,形成语感。 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现在语言学习普遍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造成学生语感能力较弱。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语言范例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在朗读中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表现出来,同时探究一些语言规律,譬如领会词句的意思,把握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语序、标点、停顿的作用等,经过反复体味进而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分辨出言语的细微差别,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些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滋长、积累的过程。唯有如此,良好的言语习惯才会养成,语言修养才会加强,最终具备良好的语感。 a、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声请并茂地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

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人格塑造策略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激越,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言”而大谈什么语感培养。学诗的功夫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得塑造优秀的人格。 尽管语感能力的形成转化过程寓有人格的自我选择、

自我参照、自我完善机制,但这并不意味语文教学于良好人格的培养是无所作为或可有可无的,相反,其深刻的审美体验能力却为语文教学赋予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人格塑造优势。 二、促进个性发展策略 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的头脑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比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未必非得把学生驱入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认识其“反抗”意义的思维峡谷不可,如果有同学从人性方面去考察,得出那是本能的“挣扎”也不能否定;读《荷塘月色》,有学生只为朦胧、宁静、优美的意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