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olex端子压接

molex端子压接

molex端子压接
molex端子压接

Molex端子压接工艺

介绍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这里

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 压接高度过小

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连接器制造商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0.002"。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或工具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图I)或过大(图II)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2. 压接高度过大

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 中所示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3. &

4. 绝缘压接区过小或过大(图III 和图IV)

由于绝缘类型和厚度的多样性,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不会提供绝缘层的压接高度。绝缘压接为导体压接区提供应力释放,这样在线缆弯曲时不会使线芯折断。过小的绝缘压接区会使绝缘压接区中的金属应力过大,削弱其应力释放功能。

大多数类型的压接工具可以独立于导体压接高度而调节绝缘压接高度。正确的调节使得端子夹紧绝缘层至少180度,并且不会刺穿绝缘层。在端子的绝缘压接件的外径与线缆绝缘层的外径接近相同时,最好的方法是IDT技术。

5. 松散的线芯

全从线缆上去除,直至准备用端子压接在线缆上,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小线芯松散问题问题。

6. 剥线长度过短

大剥线设备的剥线长度至该端子的规定值。

7. 线缆插入过深

与过短的剥线长度相关的另一个压接问题,出现在线缆插入压接区过深的情况下。如图VII 所示,绝缘层向前过深地插入绝缘压接区,导体伸出至过渡区。在实际应用中,这可能引起三种失效模式。其中两种是由于导体压接区中金属间接触减少,使得额定电流和线缆拉拔力降低。

金属与塑料的接触没有金属间接触牢固,而且它不导电。

第三种失效模式在连接器接合时可能出现。如果线缆伸出至过渡区过深,插针端子的尖端碰

撞上线缆,可能会阻止连接器完全就位,或者可能导致插针或插孔端子弯曲。这种情况称为?

端子碰撞?。

在极端情况下,即使端子在外壳内完全就位,但是会被推出外壳背部。要解决这个问题,确

认没有使用过大的力将线缆插入压接机而使之越过压接机的线缆止口,或者调节线缆止口的位

置使之正确地轴向定位已剥皮的线缆。

8. "香蕉" (过度弯曲) 端子

最形象的压接问题之一称为"香蕉"压接(图VIII),因为压接端子呈香蕉形状。这使得端子很难插入外壳中,可能引起端子碰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调节压接机上的限制销的位置即可。这个小销位于压接机中,在压接区压接在线缆上时接触端子的接合区。在压接过程中,端子一端的大量金属(在压接区中)移动。如此大的作用力趋向于强迫端子的前部上翘,除非被适当的"限制销"所限制。

9. 压接过于靠前

比较明显的一个压接问题是过渡区的局部被损坏,如图IX所示。在图示的端子中,竖直的突起部分是称为"端子止口"的设计特征。其功能是防止端子过深地插入外壳。如果止口被完全损毁,实际端子会被推向一直穿过外壳。

解决方法比较简单。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端子和金属条(当你从制造商处收到货时端子所连接的金属条)相对于压接机的位置不正确。只需放松可互换工具的基板,然后重新对准压接机,即可解决问题。

10. 喇叭口过小

喇叭口(图X)的正确尺寸是接近端子材料厚度的2倍。例如,如果端子由厚度为.008"的材料制成,喇叭口应当约为.016"。虽然几千分之一英寸的偏差不会在本质上影响端子的性能,如果缺少喇叭口,或者小于端子材料厚度,会有割断线芯的危险。保留的线芯减少会降低端接强度。要校正该问题,确认压接设备上的冲头和砧座正确对准。

11. 喇叭口过大

如果喇叭口过大也会出现问题(图Xl),因为这会减小端子压接区与线缆接触的总面积。线缆与端子的接触面越小,线缆拉拔力越小。如果压接高度正确,那么可能是由于工具磨损引起的问题,应当予以更换。

12. 尾料过长

在压接过程中,尾料从端子上裁切下来。如果保留的尾料过长(图XII),就会出现问题。当端子插入外壳中时,过长的金属尾料会伸出至连接器的后部,在施加较高的电压时引起连接器的相邻触点之间的电弧。如果端子前部的尾料过长,会干涉连接器的接合和引起"端子碰撞"。

解决方法比较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基板,使端子在压接机中正确居中。端子没有正确居中的另一个标志是喇叭口没有正确成形。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喇叭口与尾料的工具具有空间关系。

13. 倒钩弯曲

尽管倒钩弯曲并不一定是不正确的压接过程产生的,但是连接器还是会失效。倒钩(图XIII) 可能向内或向外过度弯曲,这会影响端子完全锁入塑料外壳的能力。倒钩的损害可能是由于端子从卷轴上展开时,压接机的转轴固定器上的摩擦轮过紧,也可能是端子压接在线缆上之后的搬运引起的。通常已端接的线缆会捆扎成束,库存或运输至工厂的另一个地点。在捆扎过程中,或者每根已端接的线缆从线束中取出时,倒钩也可能会弯曲。

如果是在压接机上出现损坏,那么需要调节摩擦轮的松紧度,只需保持端子卷轴不会由于其自重而展开即可。如果问题出在捆扎过程,需要采用更小的线束或改进搬运程序。

准则

1. 为您的应用要求选择正确的连接器。

2. 使用端子制造商指定的压接工具。

3. 正确调节和维护压接工具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定期更换置换金属的零件(例如导体和绝缘体冲头、砧座和端子裁切刀)。

接线端子压接

一、应充分了解所要操作的冷压端子,熟悉其操作方法,以保证正确操作;对不具备防误操作的冷压端子,应采用色码或标记予以标识,或在连接前合适型号是否对应,并保证相互连接时正确定位;应特别注意防止带针插座的误插合,否则将损坏冷压端子,并导致意外电接触;应确保冷压端子连接到位,在不易检查的特殊场合,应在相应的操作规程中做出详细的规定,并可通过窥镜进行检查。 二、冷压端子端接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端接规范或要求进行端接和检查,并按对应的节点序号端接。选用的电缆导线间的最大绝缘层厚度应与接触件间距匹配,电缆线芯应与接触件接线端匹配,当接触件间跨、并线处理。 三、焊接时应根据裸线直径来选择相应功率的电烙铁,每个接触件的焊接时间一般不超过5S,应注意不要让焊剂渗入绝缘体,以免造成产品绝缘电阻下降。 四、冷压端子处于分离状态应分别装上保护帽或采取其他防尘措施;如果冷压端子连接后长期不分离,可在插头和插座之间打上保险。 五、清洗冷压接线端子时,可使用蘸着无水乙醇的绸布进行,晾干后使用。不允许使用可能对连接器产生有害影响的丙酮等化学溶剂。 六、冷压端子连接或分离时,应尽量使插头和插座的轴心线重合,并且要扶正电缆,避免插头受到切向力的作用,防止电缆下垂导致连接器的损坏。 七、冷压端子在未正确连接或完全锁紧前,禁止通电。

八、在冷压端子的固定、线束的夹紧等场合,使用螺纹连接时应有防松装置(防松螺钉、防松圈、保险丝等)。 九、验收和检测冷压端子时,应按产品有关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验收和检验已使用过的电连接器,应在产品有关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基础上降低要求进行,使用的工装冷压端子应完好无损,性能合格;探针应符合标准要求,否则易造成插孔损伤。 操作方法 1.1剥去导线的绝缘层 1.1.1使用工具 剥线钳,电工刀,螺丝刀,卷尺。 1.1.2技术要求 剥去导线(电缆)绝缘层时,不得损害线芯,并使导线线芯金属裸露。绝缘层剥去的长度应符合图1~图3的要求,使用笼式端子免冷压端子时绝缘层剥去的长度应符合表1规定的要求;非正面接线及其他笼式弹簧接线不知道剥线长度时,先把专用螺丝刀插入冷压端子的工艺方孔中,使冷压端子弹簧孔张开,把电线插到冷压端子圆孔最深处(遇到阻力为止),取出专用螺丝刀,插入专用螺丝刀,取出导线,此时导线压痕距离导线端头的长度即为该冷压端子端线长度。 1.1.3检验方法

端子标准培训_图文 端子压接标准

端子标准培训_图文端子压接标准端子标 准培训 端子标准培训_图文端子压接标准 端子压接标准图例 一个好的端子既能保证机械强度的完整性又能满足电子方面的要求,下面将以图片的形式介绍端子压接的标准及不良品。 导线不能为了与接触面相适应而进行任何方式的剪切或修改,导线不能在压端子之前镀锡,除非特有说明。不管是用什么模具,所有的压接要求都必须符合供应商的要求,例如:压接高度,拉力测试等。 为更好的理解,可以参考相应的连接器或是端子的厂家的要求和指导说明,所有的压接的端子都必须符合行业标准,例如EIA IEC NEMA UL或其他指定的。 1 一( 端子部位介绍 图1与图2中是各序号对应的名称 1( 绝缘端检查窗口 2( 承接口 3( 导体检查窗口 4( 锁片 5( 绝缘压接区 6( 导体压接区 7( 端子对接区 8( 端子切断区9( 端子终止区 (图 1) (图 2) 2 二( 端子压接标准 1(绝缘皮包裹要求:导线绝缘皮末端要超过绝缘压接区,在绝缘压接区与导体压接区中间位置。绝缘皮要求很平整的形成 完全被包裹而且是不能切断或是破环绝缘皮,不能破环绝缘外套。

假如有不同的导线,所有导线的绝缘皮都必须超过绝缘压接区 (如两根及以上的连压)。 图 3 所示是绝缘皮的标准包裹及所在位置,即绝缘端检查窗口的中心位置(图 3) 图 4 中所示的 4 种情况是不符合标准要求但可以接受 (1)只要绝缘压接压接区没有被切断,破坏,深入到电线绝缘表面,绝缘表面的微小的变形可以接受 (2)绝缘压接扣对电线绝缘外套提供了 180 度的外围包裹,而且压接区的两头在电线绝缘外头的顶部连接 (3)绝缘压接扣没有在顶部连接,但是环绕了电线,在顶部留下少于 45 度的开口 (图 4) 图 5 中所示的两种情况是不符合标准要求但可以接受,1 是导线绝缘体压接区边缘,2 是导线绝缘皮在绝缘压接区的检视窗边入绝缘端检查口区域(两种情况都需要用放大镜可以看到线)。 皮太靠近导缘,没有进绝缘层和导 (图 5) 以下列出了几种常见的不合格示例: 3 图 6 所示属不合格,绝缘压接区碰到了导线里面的线芯。 4 (图 6) 图 7 所示属不合格,绝缘压接区要求有不少于 180 度包裹绝缘皮时才符合要求。 (图 7) 图 8 所示属不合格,绝缘端子包裹绝缘层要求在顶部的开口不能大于 45 度角。 (图 8)

欧式管形端子压接接线工艺作业指导书

欧式管形端子压接连线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导线截面积0.5mm2~10mm2铜质导线、低烟无卤导线、耐高温导线的欧式管形端子的连接。 1.操作方法 1.1剥去导线的绝缘层 1.1.1使用工具:剥线钳,卷尺。(图1-图3) 图1 确定导线的剥线长度,按照钳口处的刻度,调节橘色滑块 注意:剥线长度的正确,直接影响到接线质量,后果相当严重! 图2

●通过调节上部的橘色滑块,对应不同导线的绝缘皮厚度 注意:如果位置不正确,将无法剥除绝缘皮,或损坏导线 图3 ●将导线一端顶至橘色滑块,按动手柄,剥线就能够顺利完成 1.1.2技术要求: 剥去导线(电缆)绝缘层时,不得损害线芯,并使导线线芯金属裸露。如(图4);剥线长度以端子型号为准。 图4 1.1.3检验方法: 采用笼式端子接线时,应保证导线绝缘层要进入端子的圆孔中:4mm2

及以下导线的绝缘外皮要求进去3-5mm,6-10mm2导线的绝缘外皮要求进去5-7mm。使用卷尺目测。非正面接线及其他笼式弹簧接线要求剥线长度正确。卷尺目测。(图5) 图5 1.2清洁接触面: 在接线端子与导线插装之前,将剥开的线芯和接线端子仔细清理干净,要求裸露导线光洁无非导电物和异物,接线端子内部清洁。检验方法为目测。 1.3线芯插入接线端子套: 剥开的线芯插入接线端子套时,将所有的线芯全部插入端子中。检验方法为目测。 1.4接线端子冷压接: 将管形端子压接到导线上,需要专用压线钳压接(OPT SN-06WF,SN-10WF 图6)。检验方法均为目测。

图6 1.4.1导线的截面要与接线端子的规格相符。 1.4.2使用压接工具的钳口要与导线截面相符,压线钳必须在有效期内。 1.4.3压接部位在接线端子套的中部,压接部位要求正确。(图7) 图7 1.4.4使用无限位装置的压接工具,必须把工具手柄压到底,以达到 机械性能。压好好管形端子如图8.

molex端子压接,压着技术规范

介绍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这里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 压接高度过小 0.002"。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图I)或过大(图II)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 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过小的 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2. 压接高度过大 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问题#1 & #2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 中所示的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 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端子压着标准及检验规范(全)


端子压着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发行日期 页码
2011111101 A.0
2011-11-11 Page 1 of 4
1.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2.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
3. 权责:
3.1 制造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3.2 品质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
4. 内容:
4.1 端子压着部位名称:
端子部位名称:
1.端子配合区
C
ab
拉力强度
2.弹片
F 3.芯线观察窗口
4.芯线压着部(IS)
5.喇叭口
C:压着高度(Crimp Height)
6.绝缘皮观察窗口 7.绝缘皮压着部(WS)
4.2 各部位压着规范标准:
8.料带
1. 端子配合区----------沒有压伤、损伤、扭曲、变形
2. 弹片----------------沒有变形
3. 芯线观察窗口--------必須能看到电线的芯线,芯线露出范围为 0.29-.1.料0m带m
4. 芯线压着部----------必須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芯线,不可看到绝缘外皮
5. 喇叭口--------------後喇叭口必須可見,最佳尺寸范围为 0.1-0.4mm
6. 绝缘皮观察窗口------必須同時能看到芯線和绝缘外皮
7. 绝缘皮压着部--------必須铆合紧密,电线不可有移动之情形
8. 料帶----------------前端料带尺寸范围为 0-0.3mm,后端尺寸范围为 0-0.5 mm
4.3 端子各部位压着确认: 4.3.1 喇叭口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前后均有喇叭口
后方有喇叭口、前方无喇叭口 后方无喇叭口,易压伤芯线

冷压端子导线安装方法

冷压端子导线安装方法 1、应用热缩管作为导线标记时,在冷压端子压接前先将导线标记套在导线上,而后进行压接工作。且热缩管不得套在冷压端子的全面上,采取笼式弹簧端子时热缩管应套在间隔剥去绝缘层10mm处。导线标记的套入,一概为标记数字或许字母顺导线轴向方向套入。标记在程度地位时,数字或许字母应正对操作人员,数字个位数应远离冷压端子。要求标记平均明白,方向正确。 2、应用热缩管作为导线标记时,应应用专门加热装置加热,使导线标记平均包在冷压端子和导线上。要求标记平均明白,方向正确。 3、导线标记色彩交流主回路为黄色、绿色和红色。控制回路为白色,N线为浅蓝色,直流部分正极为棕,负极为蓝色。其余特别要求参照TB/T1759-2003铁道客车配线布线规矩。导线标记热缩后字高应不小于2.5mm,导线标记热缩后的长度应符号冷压端子的相干要求。 以上这三个步骤,通过美科达冷压端子专业操作人员的介绍,大家可以很好地利用它。同时,也要在操作的过程中注重一些其余方面

的细节事项。如果你还有更多的咨询可以到我们的官网、拨打电话、关注微信公众号、留下电话、在线咨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的。 深圳市美科达电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冷压接线端头及接头(亦称端子)、护套、接插件、冷压端头、接线片、裸端子、铜线耳、圆环端子、连接器等的设计开发和生产。主要产品:端子、冷压端子、接线端子、冷压接线端子、冷压裸端子、裸端子、铜端子、端头、冷压端头、接线端头、冷压接线端头、冷压裸端头、铜端头、裸端头、接头、冷压接头、接线接头、冷压接线接头、冷压裸接头、铜接头、裸接头、电缆接头、中间接头、线叉、线耳、线鼻子、接线耳、接线鼻、接线鼻子、开口鼻、开口接线鼻、开口铜接线鼻、铜线耳、铜鼻子、铜铝鼻、铜线鼻子、铜接线鼻子、铜开口接线鼻、铜压线帽、压线帽、铝压线帽、螺旋式压线帽、插簧、插片、铜接头、接线片、焊片、插针、接线头、闭端子、护套、绝缘套、绝缘子、号码管、热缩管。公司开发模具技术力量雄厚,插套机,焊接机等纯进口自动化设备,端头系列齐全、品种多样、品质优良,采用可提高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美观性、适应现代工业的技术和配套要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配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形象,端子质量

YH端子压接规范-Rev03

YH Crimping Specification 页数:第1页共18页 编写:王静 校对: 审核: 批准: 版本修定记录 日期 版本号 章节号 更改内容 修订者 10.4.13 02 2.4 端子弯曲变形判断图示更新 王静 2.1 增加旗型端子的判定总则 刘少华 3.2.1 3.2.2 增加旗型端子压接截面分析判定依据 刘少华 5.1 增加旗型端子压接高度的测量方法 刘少华 11. 6.14 03 6 增加刺破式护套压接的标准及测量方法 刘少华 11.11.25 03 6.1.1 6.1.2 修改刺破式护套压接的标准 刘少华

YH Crimping Specification 页数:第2页共18页 前言: 本规范是对上海逸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线束加工生产中压接工艺的要求和规范。 随着本公司汽车线束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对线束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压接作为线束产品生产加工中的主要及重要工位——压接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标准参考、引用TYCO、YAZAKI、MOLEX,JST等压接标准以及各大线束公司压接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而制定。 总则: 此规范适用于YH的线束压接工艺。 图纸上有特殊压接要求的按图纸执行,没有定义的则按此规范执行。

YH Crimping Specification 页数:第3页共18页目录 1. 定义 1.1 端子压接定义 1.2 相关术语和名词 2. 压接要求 2.1 芯线(导体)和塑线(绝缘体)压接接合处外观要求 2.2 喇叭口压接要求 2.3 余料切断要求 2.4 端子压接容易发生的变形及判断标准 2.5 有密封塞的端子压接要求 3. 压接截面要求 3.1 目的 3.2 压接截面分析判定 4. 压接参数要求 4.1 压接高度和宽度 4.2 压接后机械强度(拉拔力)参数 5. 相关测量及测试方法的说明 5.1 压接高度的测量方法 5.2 拉拔力的测试方法 5.3 摇摆测试 6. 关于刺破式连接器压接参数的要求及测量方法 6.1 压接参数的要求 6.2 测量方法

端子铆压标准规范

端子铆压内部控制标准规范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各类端子压着检验. 【职责】: 1.1 制造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1.2 质量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 1.3 工艺课:依此标准要求,适时的调节 【标准】:参阅国标QCT:29106; 大众标准VW207;IPC167等标准 【日期】:本标准从2016.9.1起执行 本标准分为6个部分,适合公司内部使用 第一部分:端子的定义 第二部分:端子的种类 第三部分:端子的铆压标准 第四部分:端子的测量和判定标准 第五部分:铆接设备的要求和确认 第一部分:端子的定义

1.如下图,端子各部位的名称进行统一定义,以便于制程管理 第二部分:端子的种类 社内主要护套、端子组件采购品牌类型厂商执行标准 YAZAKI-7282**** YAZAKI-7283**** YAZAKI-7158**** 矢崎JIS YAZAKI-7116**** YAZAKI-7114**** YAZAKI-7157**** 8240**** 住友JIS 6098**** 98014-0200(MOLEX) 雷莫UL

Tyco 9643**** Tyco 1123**** 泰科UL Tyco 1379**** Tyco 60851*** AMP 1355328 AMP 9675*** 安普UL AMP 8289*** 620262(组件) KET TUV 12066681(组件) 德尔福TUV DJ615*** 鹤壁陈氏QC-T 417.5 DJ703*** DJ611*** 正耀QC-T 417.5 DJ702*** 第三部分:端子的铆压标准 【内容】: 1.端子正确铆压标准:端子的外模压着绝缘外被铆压部分须在端子内模与外模间距的1/2或 2/3的位置即可。 1.1.1.端子的内模压着导体后外露部分须超过0.2~2mm。 正确铆压如附图一: 0.2~2mm 1.2.端子不良铆压标准: 1.2.1.绝缘外被压着过长(即绝缘外被过于靠近导体压着部分或将绝缘外被直接压着于导 体压着部份),此种现象将造成铜丝易断落,如附图二:

安装定额端子接线及电缆头答疑

安装定额端子接线及电缆头答疑

准确名称应该是:有端子外部接线;无端子外部接线;.焊、压接线端子。有端子外部接线:线头需要有接线端子,一般是锡焊,然后与端子板连接。无端子外部接线:线头没有接线端子,直接与端子板连接。.以上两种定额子目适用于2.5~6mm2导线施工。焊、压接线端子:定额子目适用于10mm2以上导线、电缆施工。 什么情况下套用“端子板外部接线”定额 配电箱是组装的,不是成套安装时,可以算,有些地方的卫生间局部等电位也按“端子板外部接线” 好,这个在预算中间都是需要套用的,这个定额分为有端子和无端子外部接线分别适用于多芯导线和单芯导线。你可以查看一下定额的工作内容中间没有导线进入配电箱以后的压接过程,10平方以上的套用焊接、压接端子线的定额,10平方一下的套用有端子和无端子的接线定额。 现在的空开都是插接式的,把空开的螺丝拧开,把先插入,拧拧紧螺丝即可,因此无需计算无端子外部接线,当线超过10mm2时候可以记取压铜接线端子 1. 压铜端子与焊铜端子分别什么时候套用? 比如:BV-4*10 需要4个接线端子吗?套压铜还是焊铜?BV-4*16呢? 回答;BV-4*10 需要4个接线端子,一般采用压铜端子。 2. 电缆是一定要做电缆头吗?那么同时做不做接线端子? 比如:yjv-4*95需要8个电缆头?那么还做接线端子吗?是不是电缆只套电缆头子目,不套压(焊)接线端子子目? 回答;电缆只套电缆头子目,不套压(焊)接线端子子目,电缆头子目中包括接线端子的安装。

3. 因为成套配电箱没有端子板,所以照明线路BV2*2.5与插座线路BV3*4是不是应该套无端子外部接线? 回答;有端子是指软线或多股线,无端子是指硬线。 4. 管内配线=图示尺寸+预留长度,那么进入成套配电箱时是不是要另外计算盘柜配线? 回答;不计算盘柜配线。 1. 压铜端子与焊铜端子分别什么时候套用?比如:BV-4*10 需要4个接线端子吗?套压铜还是焊铜?BV-4*16呢?答:小于10mm2多股铜芯线采用焊铜接线端子,大于等于10mm2一般采用压铜接线端子.依题意BV-4*10和BV-4*16采用压铜线接线端子. 2. 电缆是一定要做电缆头吗?那么同时做不做接线端子? 答:电缆一定要做电缆头,再套定额时因做电缆头时工作内容含有做接线端子,所以不用再套接线端子的制作安装. 3. 因为成套配电箱没有端子板,所以照明线路BV2*2.5与插座线路BV3*4是不是应该套无端子外部接线? 比如:BV2*2.5有2个无端子外部接线,BV3*4有3个无端子外部接线? 答:在套用成套配电箱时,辅材中含接线端子,已包括接线端子,不需在套无端子外部接线. 4. 管内配线=图示 尺寸+预留长度,那么进入成套配电箱时是不是要另外计算盘柜配线?=盘柜半周长*股数? 答:管内配线=图示尺寸+预留长度,进入成套配电箱时不需计算盘柜配线 1.有端子接线就是有线鼻子,如10mm电线以上,无端子就是6mm以下,不用线鼻子。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工序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端子压接能符合质量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2.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接检验。 3. 权责:
3.1 生产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3.2 质量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 4. 内容: 4.1 端子压接部位名称:
拉力强度
F
C
ab
端子部位名称: 1.端子配合区;2.弹片;3.芯线观察区域;4.芯线压接部(IS)
5.喇叭口;6.绝缘皮观察区域;7. 绝缘皮压接部(WS);8. 连筋
C:压接高度(Crimp Height)
4.2 各部位压接规范标准: 1. 端子配合区----------沒有压伤、损伤、扭曲、变形 2. 弹片----------------沒有变形 3. 芯线观察窗口--------必须能看到电线的芯线,芯线露出范围为 0.2-1.0mm 4. 芯线压接部----------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芯线,不可看到绝缘外皮 5. 喇叭口--------------后喇叭口必須可見,最佳尺寸范围为 0.1-0.4mm 6. 绝缘皮观察窗口------必须同時能看到芯線和绝缘外皮 7. 绝缘皮压接部--------必须压接紧密,电线不可有移动之情形 8. 连筋----------------连筋(端子与端子间连接的料带切除后,保留在端子上的剩余部分)不能 损伤电线绝缘层和密封塞,连筋最大长度不应超过 0.5mm。

端子压接工序检验规范
4.3 端子各部位压接确认: 4.3.1 喇叭口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前后均有喇叭口 4.3.2 料带切断位置确认(参考)
后 方有喇叭口、前方无喇叭口 后方无喇叭口,易压伤芯线
4.3.3 电线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绝缘皮压接过短,此种不良现象将 绝缘皮压接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落 芯线压接过短,此种现象易造 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间开路。 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 不可接受

端子压接规范

二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 介绍 1.压接高度过小 2.压接高度过大 3.& 4.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 5?松散的线芯 6.剥线长度过短 7.线缆插入过深 8."香蕉"(过度弯曲)端子 9.压接过于靠前 10.喇叭口过小 11.喇叭口过大 12.尾料过长 13.弹性片弯曲 准则 介绍 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岀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岀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

molex 端子剖析 圧接区I过渡区I接合区 绝缘圧接 SA (图A)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

图 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岀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 AWG 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 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 molex 良好压接 不要测播挤圧点 绝缘压瓷 抵力释放) 至少180”按 触,无剌穿 □ '□ n 导体压接满足规格 刷)可见 倒钩正常 端:r 窗口‘: 在该区域绝缘层 和导体均可见 厚度 ”按合区正常 ^7^ SB 谀标井尺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序号冷压端子 名称 冷压端子 型号 压接使用规范剥线要求压接要求 1 叉型裸端 头UT1-3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 上,保证压接牢固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 裸露的导线 2 UT1-4 3 UT4-5 4 SNB2-4S 5 叉型绝缘 端头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 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6 母型绝缘 接头FDD2-250 蓝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 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7 FDD2-250 红 8 双线插式 管形绝缘 端头TE-2*2510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 压接 9 TE1508 1

10 TE2508 11 TE6014 12 TE10-14 13 TE4012 14 管型绝缘 端头E7508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 匀压接 15 E1508 16 E2508 17 E4009 18 E6012 19 E10-12 20 E16-12 2

21 圆型裸端 头?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保证压接牢固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管,保证号码管遮住裸露的导线 22 23 OT8-6S 24 圆型绝缘 端头RV2-5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 接,?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 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 25 RV2-5L 26 压接针?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1-2mm ?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压接要求说明 序号压接要求图示备注 3

端子压接技术标准

端子压接标准

1.范围 本文件作为通用指导性文件适用于CODEN 青岛工厂端子压着作业。 本文件定义了开式端子的压接及测试的标准,同时适用于手工和自动机器压着。 当本文件与具体的作业性文件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甚至冲突时,应按照作业性文件的为准。 2.参考文件 GB-T18290-2 DIN EN 60352-2 3.内容 3.1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各部分功能: 嵌合区: 接触导电,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接触导电。 其接触程度决定了导电的效果。变形、脏污、镀层不良都会使其功能上受影响,甚至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 导体压接部: 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通常,压接后的管理,包括对压接高度、宽度、拉拔力、截面分析等。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管理项目。 绝缘压接部: 将线材的绝缘外皮铆住,具有保护作用。 当压接较松时,绝缘压接片很容易从线上脱落,无法缓冲外部压力,而产生断线不良。 压接过紧时,线芯会受到损伤,也会发生断线不良。 钟形口: 压着时在导体压接处钟形口的圆弧结构能减轻对线芯的损伤, 如果没有喇叭口或是钟形口形状不良,都会导致线芯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断线。拉拔力也会不合格。 逆止卡爪(卡口片): 具有锁住端子的作用。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现脱落等不良。 尾料片: 产生于端子与料带分离的连桥残余。长度过大容易伤线。 3.2端子压着过程:

3.3压接完成品标准: 3.3.1外观 在拉拔力和压着高度保证的前提下,压着状态应满足的以下要求: 1.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目测参考:导体与绝缘皮各占1/2 2.绝缘压接区应有至少保证紧密包裹绝缘外皮的圆周长的1/2。

mr--端子压接通用操作规范

1.介绍 本文件参考Gambor要求、MOLEX质量手册、AMP压接标准和IEC 60352-2 Solderless connections – Part 2 Crimped connections – General requirements, test method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2006。提供压接操作的一般准则和规程,帮助了解压接操作,以便采取正确的方式,实现合格的端子连接。 2.卷边压接应用指南 范围 本文件涵盖有缝压线框端子的卷边压接。它定义了卷边压接的要求和测试标准。它适用于自动卷曲工具以及手工卷曲的工具。 补充文件 产品特殊应用规格书 对于许多端子存在专用的应用说明。如果与本文冲突,专用指导书优先于本文的通用规范。 压接尺寸 压接尺寸参照产品具体应用规范或检验标准 拉脱力 拉脱力要求参照产品具体应用规范或IEC 60352-2章节5

3.定义 卷边压接特点与解析 压接端子的解析图3-1 _ 喇叭口 压接后在芯线压接框的边缘形成喇叭口,成为芯线漏斗。此漏斗减少了芯线压线框锋利边缘割断或割伤芯线的可能性。芯线压线框喇叭口的厚度一般应为端子材料厚度的1 到2 倍左右。(请查阅具体端子的规格要求)。 _ 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是测试绝缘外皮压接质量的一种方法。我们把导线来回弯曲若干次,然后评估绝缘外皮和芯线束的移动情况。作为一项规则,绝缘外皮的压接要承受住电线朝向任何方向的若干次60 至90 度弯曲。压接细导线时要小心,不得割破绝缘外皮压接处后面的

图3-1 绝缘层。 _ 导体刷 导体刷是穿过芯线压线框、面向端子接点 区的芯线束。由于存在从压线框凸出出来 的芯线束,机械压接力可以全部作用于芯 线上。导体刷不应当延伸到端子接插区域。_ 芯线压接 芯线压接是对套在芯线上的端子压线框的压缩。该操作建立起一个低电阻、高电流承载能力的电气通路。 _ 芯线压接高度 芯线压接高度是从所形成的压接顶面到底部径向表面的距离。该高度不包括挤出处高度(见图3-1)。压接高度测量采用一种快速的、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环抱住芯线的端子压线框是否正确压接到芯线上。该测量结果是过程控制中的重要指标。制定压接高度规范时,通常要针对不同股数、涂层、端子材料和电镀的导线,兼顾压接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虽然可以针对不同股数、和端子电镀来制定不同的最佳压接高度,但一般只规定一种压接高度。 _ 切尾长度 端子从承载带上分离后,端子头不是平的而是凸出一部分,叫做切尾。作为一项规则,切尾长度应为端子材料厚度的到倍(请 查阅具体端子的规格要求)。切尾太长, 会使端子(因插入不到位)而露在连接器 塑壳外边,或无法满足电气间距要求。通常,可设置一个工具,使切尾平齐于一个 材料的厚度。 _ 挤出(外展) 压接使导线压线框底部形成外展,形成外 展的原因是冲头与铁砧之间的间隙。若铁 砧出现磨损或端子被过度冲压,则会造成 端子底部外展过度。若冲头和铁砧之间错位,若喂送调整功能关闭,若端子被拖拉 的距离不够或过大,则会出现凹凸不平的 挤压效果。 _ 绝缘外皮压接(缓解应力) 绝缘外皮压接可为电线提供支撑力,以便 电线插入塑壳。也有助于端子抗振。端子 必须尽可能牢牢地抓住电线,但不得压透 绝缘外皮而触及芯线。判断绝缘外皮压接

压端子规范

端子压接规范 介绍 1. 压接高度过小 2. 压接高度过大 3. &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 5. 松散的线芯 6. 剥线长度过短 7. 线缆插入过深 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 9. 压接过于靠前 10. 喇叭口过小 11. 喇叭口过大 12. 尾料过长 13. 弹性片弯曲 准则 介绍 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

(图A)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

图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冷压端子压接说明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 头管部的焊接缝上,保 证压接牢固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 管,保证号码管遮住裸 露的导线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 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 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 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 缘层相吻合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 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 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 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 缘层相吻合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 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匀压接

剥线要求见右图所示, 压线时裸端头压痕在端 头管部焊接缝上,保证 压接牢固 使用时,需增加号码 管,保证号码管遮住裸 露的导线 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 央的两边均匀压接,?端 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 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 缘层相吻合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 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伸出于导体压接 区前部1-2mm 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 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 缘层和导体。 压接要求说明 剥线过程中禁止将铜芯切断 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 直整齐,式样美观 剥线过程中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 力拉伸导线及绝缘层破损的情况 剥线长度符合要求,禁止剥线长度 过长或过短,影响产品导电性能 导线芯插?端头后,不能有未插?的 线芯露出端?管外部 不能出现绞线的现象,不能剪断线 芯

冷压接端头的规格必须与所接?的导线直径相吻合,禁止使用大一号或以上规格的端子压接导线 剥去导线绝缘层后,应尽快与冷压接端头压接,避免线芯产?氧化膜或粘有油污 通常不允许2根导线接入1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2根导线压接的专?端头 或选???级或??级的冷压接端头。绝缘端头与?根导线压时,避免出现裸线芯露出绝缘管外的情况 裸端头的管部应套?标记套管内,避免带电裸露部份外露 标记套管的?字符号应朝外或便于观察的?向 压接过程中,注意避免压接过于靠前导致的端子压接区损坏 若止口被完全损毁,实际端子会被推向一直穿过外壳 避免剥线长度过短,或线缆未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端接不能达到规定的拉拔力 避免剥线长度过长导致的线缆插入压接区过深。 压接过程中避免倒钩向内或向外的过度弯曲,从而影响端子完全锁入塑料外壳的能力 倒钩开口为2-10倍的材料厚度,具体根据端子类型判定

端子压接技术经验标准

1.范围 本文件作为通用指导性文件适用于CODEN青岛工厂端子压着作业。 本文件定义了开式端子的压接及测试的标准,同时适用于手工和自动机器压着。 当本文件与具体的作业性文件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甚至冲突时,应按照作业性文件的为准。 2.参考文件 GB-T18290-2 DINEN60352-2 3.内容 3.1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各部分功能: 嵌合区: 接触导电,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接触导电。 其接触程度决定了导电的效果。变形、脏污、镀层不良都会使其功能上受影响,甚至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导体压接部: 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通常,压接后的管理,包括对压接高度、宽度、拉拔力、截面分析等。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管理项目。 绝缘压接部: 将线材的绝缘外皮铆住,具有保护作用。 当压接较松时,绝缘压接片很容易从线上脱落,无法缓冲外部压力,而产生断线不良。 压接过紧时,线芯会受到损伤,也会发生断线不良。 钟形口: 压着时在导体压接处钟形口的圆弧结构能减轻对线芯的损伤,如果没有喇叭口或是钟形口形状不良,都会导致线芯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断线。拉拔力也会不合格。逆止卡爪(卡口片): 具有锁住端子的作用。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现脱落等不良。 尾料片: 产生于端子与料带分离的连桥残余。长度过大容易伤线。 3.2端子压着过程:

3.3压接完成品标准: 在拉拔力和压着高度保证的前提下,压着状态应满足的以下要求: 1.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目测参考:导体与绝缘皮各占1/2 2.绝缘压接区应有至少保证紧密包裹绝缘外皮的圆周长的1/2。 3.导体压接区应可见芯线(导体)伸出,但不能太大。 尺寸要求:0.2~1.0mm 4.嵌合部不可变形,逆止卡爪不可变形。 5.导体压着部,绝缘体压着部两压接片之间不可有间隙。 6.钟形口)可以在导体压接片的两侧形成,也可以只在如图的这一侧形成 钟形口轴向长度不可过小或过大。其尺寸取决于所压接的线材,可参考以下: 0,03-0,56mm2(AWG32-20):0,25±0,15mm 0,30-0,81mm2(AWG22-18):0,3±0,15mm 7.尾料片应可见,但长度不可太大。 尺寸要求:max0.5mm. 8.端子上下弯曲不大于5° 9.端子左右弯曲不大于3° 10.端子扭曲不大于5° 3.4导体压着截面分析: 3.4.1压着截面切片的制做要求: 切面应垂直于线的轴向方向,在压接区域的最中间位置进行选取。但同时,当导体压接区压接端子上设置有规则凸起时,应进行相应避开。为了获取较好的截面效果,应对切片截面进行研磨和蚀刻。 1.压接高度: 一般端子厂家会提供具体产品所对应的压着高度。 线材型号压着高度公差 0,03-0,20mm2(AWG32-24) ±0,02mm 0,20-0,50mm2(AWG24-20) ±0,03mm 0,30-0,81mm2(AWG22-18) ±0,04mm B. *以下为UL1007线压着时参考值。

AS-98897-001端子压接标准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NSCC 1.5 RECEPTACLE TERMINAL
98897 SERIES #
REVISION: ECR/ECN INFORMATION: TITLE:
B
EC No: G2012-0115 DATE: 2012 / 01 / 27
CRIMP SPECIFICATION NSCC 1.5 RECEPTACLE TERMINAL 98897 SERIES #
CHECKED BY:
SHEET No.
1 of 14
DOCUMENT NUMBER:
CREATED / REVISED BY:
APPROVED BY:
AS-98897-001
A.HERBELIN
J.DUCLOS
O.PLESSIS
TEMPLATE FILENAME: CRIMP_SPEC[SIZE_A4](V.1).DOC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Revision
A B
MODIFICATION
First release AS-98897-001 replace the CS-98897-001 Remove 0.6 and 1.4mm2 wire – Add double wire info
SHEET
All All 8
Date
2010-02-05 2012-01-27
REVISION: ECR/ECN INFORMATION: TITLE:
B
EC No: G2012-0115 DATE: 2012 / 01 / 27
CRIMP SPECIFICATION NSCC 1.5 RECEPTACLE TERMINAL 98897 SERIES #
CHECKED BY:
SHEET No.
2 of 14
DOCUMENT NUMBER:
CREATED / REVISED BY:
APPROVED BY:
AS-98897-001
A.HERBELIN
J.DUCLOS
O.PLESSIS
TEMPLATE FILENAME: CRIMP_SPEC[SIZE_A4](V.1).DOC

导线与接线端子(接线桩)的连接方法

导线与接线端子(接线桩)的连接方法 1.线头与针孔接线桩的连接单股芯线与接线桩连接时,最好按要求的长度将线头折成双 股并排插人针孔,使压接螺钉顶紧在双股芯线的中间,如图3一6a所示。如果线头较粗,双股芯线插不进针孔,也可将单股芯线直接插人,但芯线在插人针孔前,应朝着针孔上方 稍微弯曲,以免压紧螺钉稍有松动线头就脱出,如图3一6b所示。 无论是单股芯线还是多股芯线,线头插人针孔时必须插到底,导线绝缘层不得插人孔内,针孔外的裸线头长度不得超过3 mmo凡是有两个压紧螺钉的,应先拧紧靠近孔口的一个,再拧紧靠近孔底的一个。 2.线头与螺打平压式接线桩的连接单股芯线与螺钉平压式接线桩的连接,是利用半圆头、圆柱头或六角头螺钉加垫圈将线 头压紧完成连接的。对载流量较小的单股芯线,先将线头弯成压

接圈(俗称羊眼圈),再用螺钉压紧。为保证线 头与接线端子(接线桩)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日久不会松动或脱落,压接圈必须弯成圆形。单股芯线压接圈弯法如图3一7所示。 对于横截面不超过10 mm2的7股及以下多股芯线,应按图3一8所示方法弯制压接圈。首先把离绝缘层根部约1/2长的芯线重新绞紧,越紧越好,如图3一8a所示;

将绞紧部分的芯线,在离绝缘层根部1/3处向左外折角,然后弯曲圆弧,如图3一8b所示;当圆弧弯曲得将成圆圈(剩下1/4)时,应将余下的芯线向右外折角,然后使其成圆,捏平余下线端,使两端芯线平行,如图3一8c所示;把散开的芯线按2根、2根、3根分成三组,将第一组2根芯线扳起,垂直于芯线(要留出垫圈边宽,如图3 -8d所示);按七股芯线直线对接的自缠法加工,如图3 -8e所示。图3一8f是缠成后的七股芯线压接圈。对于横截面超过10mm2的七股以上软导线端头,应安装接线耳。 压接圈与接线端子(接线桩)连接的工艺要求是:压接圈和接线耳的弯曲方向与螺钉拧紧方向应一致;连接前应清除压接圈、接线耳和垫圈上的氧化层及污物,然后将压接圈或接线耳放在垫圈下面,用适当的力矩将螺钉拧紧,以保证接触良好。压接时不得将导线绝缘层压人垫圈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