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横向条形统计图第二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横向条形统计图第二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横向条形统计图第二次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横向条形统计图第二次教案

横向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

智楼小学----翟艳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横向条形统计图。

3、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会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横向条形统计图。难点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正确完成横向条形统计图并初步学会分析统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准备:4人小组每组一张手抄报,一张纵向条形统计图。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横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旧知。 1. 课件出示手抄报图。

迎六一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给小朋友买一种水果。三一班的班长做了一个统计,把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及人数制成了统计表:

28

15

6

8

人数(人)

葡萄桔子苹果香蕉水果

你从图中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带领学生复习统计表。

2. 组织学生完成纵向统计图。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吗?(发放课前印制学生答题卡1,给出横轴和纵轴,学生画直条)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完成后展示评讲。

课件出示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

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你能从画出条形统计图中看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师总结:和统计表相比,从条形统计图我们不仅能清楚直观地看出最大和最小的量,还能看出个统计量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新课引入

如果你是班长你会建议学校买哪一种水果?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统计图的决策作用。

统计图还可以让我们做出英明的决策。统计图的作用还真不小。

同学们的旧知识掌握得这么牢固果然比我们的学生强。今天,听说我来咱们xx小学讲课,我们的班长还让我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

小黑板出示手抄报,介绍要求:手抄报上要绘上这个统计图。但是其他的字都写好了而剩下的空不够画出这个纵向的条形统计图了,他又不想搽掉重写,那怎么办呢?(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办法,教师进行鼓励)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我们把纵统计图中的竖条变成横条,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指名学生操作把彩色纸条粘在手抄报上。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把问题抛给学生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教师在这个活动中仅仅是引导者。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课件动态演示绘制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纵向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教师介绍纵向统计图的全称,让学生给横向统计图命名。揭示并板书课题:

“横向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我没有按部就班的告诉学生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横向条形统计图,而是在介绍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给新的统计图命名,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对数学的学习激情。

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横向条形统计图

三、完成课本的例题

出示更改后的课本主题图

亿客隆超市的饮料专柜

语言引入问题出示下图:

李阿姨

张经理

销售记录

上周我们超市卖了多少矿泉水呀?

这是上周的销售记录。

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设计意图]把阳光超市改成学生熟悉的亿客隆超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魅力,感到数学的亲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3:下周要进货,如果你是张经理你认为那种品牌的矿泉水要多进一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要少进一些?为什么?

(学生回答)

4: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触动他们的心灵,从而为今后的行为作出抉择,感受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应用意识。

五、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十第1题。(课件出示)

出示第1题横向条形统计图:

①组织学生搜集信息。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②组织学生思考:鸵鸟最快每小时跑64千米。哪几种动物跑得比它快?哪几种

动物比它跑得慢?

③组织学生讨论

④组织学生思考:如果他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

⑤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关注知识掌握,进一步学习分析统计图,从而逐步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六、课后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课下收集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图中的数学价值。

板书设计:

横向条形统计图

当空间不够时可以绘制横向条形统计图

直观看出统计量的多少,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堂检测

1、

2、

(1)估计一下,到2004年这个县的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2005年呢?(2)从图上你还还知道什么?

答案:

1、(1)晴天 16 多云 8阴天 5 雨天2

(2)晴天经常,雨天偶尔。

迎六一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给小朋友买一种水果。三一班的班长做了一个统计,把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及人数制成了统计表:

28

15

6

8

人数(人)

葡萄桔子苹果香蕉水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 5题。 2、第33页第1——7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小学五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简单的统计(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79页-8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和画法,并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2)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用途,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对条形统计图全面的分析。 3、情感与价值目标:1、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2、通过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教学重点: 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水彩笔,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十月份我们南京举办了一 场体育盛会,是什么? 2、那一支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高兴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十运会奖牌榜的资料。3、这是一张什么图?观察,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这些直条一样长吗?为什么不一样长?5、像这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6、我们以前也学习过统计表,统计表能看出来吗?那我们为什么还把它绘制成统计图呢? 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板书: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7、既然条形统计图这么清楚,想自己画吗?我们就来根据统计表来画统计图。表中告诉我们什么?(出示统计表)二、自学课本,教学画法。1、(回到金牌统计图)让我们仔细地来看一看,要绘制哪些部分?(标题、日期、(表头),介绍横轴、纵轴、介绍单位长度、直条)2、刚才我们想到了很多部分,是不是随便先画哪部分都行?怎样有步骤地画出统计图呢?书上给我们介绍画统计图的步骤,看书七十九页。3、质疑,有什么不明白的? 4、第一步怎么做? 5、板书:步骤:1、画横轴、纵轴。(根据图纸的大小是什么意思?怎样画垂直呢?用直角三角板画垂直非常方便。)6、下面呢?板书:2、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绘几个直条?宽度要怎么样?用并拢手指、分开手指那种好?为什么要有间隔呀?这样更美观。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横轴画出的部分平均分成9份,写下各队的名称。演示)7、好了,第三步?3、确定单位长度。(看那个数据呢? (最大的)标出的最大数据应该要比11……?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呢?(单位长度从2、3均比较合适。说清楚单位长度是多少,要画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表述的意思。)8、老师的想法和**相同,将单位长度确定为2,那么需要画几格呢?(6格)依次标出0、2……,还要注意:在纵轴的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 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世博会吗?____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

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____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____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____(省、市、区、县)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 条形统计图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③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线,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线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秒的理解 第1课时 课题秒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点。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准确的时间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实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理解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理解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2、补充: 3、活动:

全新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P84-8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统计、分析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能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能简单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数据反映的简单事实。 2、使学生在经历统计过程、运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的过程中,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提高用统计表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周六,我们很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请看青云小学五年级正在活动着的4个兴趣小组情况。 出示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各小组人数。 2、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学生独立填写) 3、4个小组的情况,每小组一张,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复式统计表 解读复式统计表表头。 指出:复式统计表的表头一般都需要分成3块,横着的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

即“性别”;竖着的表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即“组别”;中间这块即我们统计的各类数据,即“人数”,也可以写成“数量/人”。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以及总计数的? 指出:总计、合计都是合起来的意思。 4.评价: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5.与刚才的单式统计表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调查、统计。 阅读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2)分析数据 经过统计,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3)回顾反思。我们开始要了解哪些情况?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你对统计和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2、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班级,再让学生根据已知数据填写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计算。 核对复式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交流想法。 3、练习十五第2题。 把分组调查到的数据进行交流,核对数据。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练习和区别?你还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 教学内容:P87-88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项目调查、整理的数据,,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第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自学例2。(15分钟) 1.出示如书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自主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学单: 1.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认真观察,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完成p89统计表 3.比较:复式统计图的优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男生中,男生成绩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女生呢?(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 (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4)回答上面为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形象。 三、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90页练一练。 (1)分组调查后全班交流汇总,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制图方法及格式要求。 (3)独立完成统计图。 (4)小组交流: 仿照例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2.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点拨: 可以先比较每支球队5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再比较每场比赛中两支球队的得分差,最后从总体上对两支球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 3.创编题 这个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为什么? 五、课作。(9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74页。 提高题: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用0.5厘米表示20人,那么1.6厘米的直条表示多少人?这幅统计图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52人,那么这个直条长多少厘米? 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