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1840——1919)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007——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汇编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 选择题:
1.(2007上海历史)右侧是18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 (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现象台
以推测 (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A. 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2.(200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3.(2007)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4.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5.(2007)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6.(2007)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 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7.(200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A.工部局 B.巡捕房 C.公董局 D.上海道台
8.(2007)1862年,清政府遇上一桩棘手的案子:丹麦的商船被普鲁士公使乘坐的军舰扣留于大沽,丹麦商人只好请求总理衙门主持公道。如果你是总理衙门的官员,可据以断案的是
A.《战争开始公约》 B.《非战公约》 C.《战争与和平法》 D.《日内瓦公约》
9.(2008)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10.(200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1.(2009)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09)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
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
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
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13.(2009)“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
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
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14.(2009)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
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
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5.(2010)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
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6.(2010) 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
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7.(2010)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18.(2010)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
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
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010)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
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 选择题
1.(200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 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 D.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2.(2007)“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3.(2007)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4.(2007)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
“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
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5.(2007)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6.(2007)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的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设立农工商总局
7.(200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8.(2007)《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9.(2007)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2007)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11.(2008) 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12.(2008)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3.(2008)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14.(2008)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5.(2008)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6.(200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7.(200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18.(2008)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19.(2008)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20.(2008)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