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

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吴恩远

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一个泱泱大国,没有遭受任何外来侵略,也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转瞬间轰然倒塌,到底什么原因使然?探讨苏联解体原因立即成了学界热门话题。由于与苏联曾经有过相同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学界对此事件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开始了这个问题的研究。1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等国际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展开,以及大批苏联历史新档案材料的公布,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热度有升不降,研究范围更为广阔,如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地缘学等角度探讨苏联解体原因,大大推进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大多数论著则集中从苏联70年历史发展的沿革,通过对其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来探寻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十月革命与苏联解体

列宁当年领导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党内外曾经就/落后国家能否发动社会主义革命0及/十月革命的道路0等问题展开争论,有些人把苏联解体归咎为十月革命的/原罪0。如法国5宇宙6杂志主编让#埃伦斯坦断定/1917年俄国革命后在世界各地诞生的、今天在一切领域都证明业已破产的制度0o,就是把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0联系起来。当然这类论点遭到国内外学者的批驳。争论主要围绕下述两个问题进行:一是一些人重拾当年话题,认为十月革命本来爆发的条件就不成熟,/先天不足0,是造成苏联解体的根源;二是/后天失调0,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是所谓/不民主、不人道0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这就埋下了苏联解体的种子。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罪0与苏联解体

11十月革命发动/阴谋0说

有学者提出,旧俄国根本不存在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因为/旧沙皇俄国属于封建军

1o1991年吴恩远、康春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原因0课题;1992年由江流、陈之骅等先生主持/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0和江流、徐葵、单天伦等先生主持/苏联剧变研究0课题;1994年王忍之先生主持/苏联兴亡史0课题等。

戈尔巴乔夫等主编:5未来的社会主义6,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2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事帝国制度,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临时政府没有基础和条件来建设科学社会主义01,并进一步指出苏联的剧变和失败,需要从这个方面/认真加以研究0。那么,十月革命靠什么发动的呢?

自苏联解体以来,在俄罗斯社会生活当中一直在不断复制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十月革命并非是一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革命,而不过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是一次在西欧一小撮阴谋家和冒险家的情报机关帮助下,由-德国奸细.列宁和-英美.特务托洛茨基所密谋组织、挑唆完成的一次-政变.。0o2004年1月25日,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宣称:/从文件中早已得知,这(革命)是德国总参谋部的行动,,此外我对列宁通过加涅茨基得到的资金格外感兴趣。帕尔武斯是策划者,这是历史学家和所有人都知道的。列宁在1915年3月得到了200万(约合今天的1000万)以进行破坏活动。这些都是有文件记录的历史事实。0?这件事甚至拍成了电影5谁为列宁付钱?世纪秘密6。把十月革命的发生说成少数人的/阴谋0,目的是说俄国不存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有关布尔什维克被德国黄金收买的最重要论据是著名的/西逊文件0。1918年,美国外交人员艾德加#西逊在彼得格勒以215万美元得到这些文件,其中包含着有关德国总参谋部资助布尔什维克的情报,以及德国方面对自己所谓的/代理人0布尔什维克下达的指示。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 1 1索博列夫、著名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乔治#肯南和彼得堡历史学家斯塔尔采夫等人经过研究指出,所谓/西逊文件0是伪造的。乔治#肯南经过对/文件0字体的仔细鉴定看出,为了伪造这一文件而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打字机。他甚至能够确定,哪份文件分别用了哪一种打字机,从而得出结论:/本来是来自于俄国的文件,在俄国本土确确实实伪造成了似乎是出自德国机构的文件。这是赤裸裸的欺骗。0?要注意乔治#肯南是一位反苏政策的拥护者,他并没有粉饰列宁及苏维埃政权的主观意图来说明这件事。斯塔尔采夫写道,这些文件的唯一来源是记者菲尔迪南德#奥先多夫斯基。这一天才骗局的制造者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4月之间伪造了大约150份有关/德国)))布尔什维克阴谋0的文件?。他们认为在俄国革命过程中被臆造出来的/德国黄金0的观点完全不成立,十月革命不是少数人的/密谋0。

我国学者陈之骅指出:列宁在20世纪初期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国际形势,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所以十月革命能取得成功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俄罗斯当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前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库库什金教授在2007年应邀为我国5历史研究6杂志撰稿中写道:普列汉诺夫在1917年6月宣称:/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0?四个月后,这一说法的没有根据性已经十分明显了。引人注目的是,普列汉诺夫在逝世前不久对自己的妻子说:/在我们的争论中,乌里扬诺夫)))列宁是对的,而我)))普列汉诺夫错了。0库库什金进一步指出:列宁是一个革命家,同时也是

103

1o?????宫达非主编:5苏联剧变新探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5莫斯科新闻6( à??à3??o??à3à??o),2007年6月1日。

5选择6杂志( ??????±?o3í),2006年第2期。原文如此,没有表示货币单位。

5选择6杂志,2006年第2期。

5选择6杂志,2006年第2期。

52007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65页。普列汉诺夫:5在祖国的一年6,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207页。

世界历史2009年第1期

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天才的学者。他发现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前所未有地加剧的规律,得出一个社会主义甚至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大胆结论1。十月革命的发生是俄国社会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绝非少数人的/阴谋0。

2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早产0说

还有一种观点,不否定当时的沙皇政权摇摇欲坠,革命爆发不可避免,但认为应当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早产0。前苏联总统顾问雅科夫列夫就说过:/如果停留在拥有自由的二月革命,而不将国家推向-无产阶级.专政的十月革命是否更理智些?0o国内学界也有人引用马克思关于/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0论断,认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所以进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不成熟的。

周新城、张旭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实质是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是否增长来判定革命的成熟度。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注意到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增长的事实。但他们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私人占有和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关系矛盾的尖锐性发展,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基本物质条件已经成熟的观点?。

2007年俄罗斯共产党中央主席团在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决议中否定了/只能搞资产阶级革命0的观点,决议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揭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局限性:当时俄国陷入民族灾难的境地。摆脱灾难的出路就是实行革命变革。革命变革的必然性既来源于穷途末路的沙皇制度的束手无策,也来源于资产阶级政府没有能力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个政府把俄国引上了加速瓦解的道路。?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史所A1B1舒宾教授在51917年:列宁的对手怎样失去人民的支持?6一文中也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俄国面临的问题。二月革命后掌权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的成员中都有右翼力量,他们倾心于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立宪民主党结盟,坚决反对革命性变革:包括立即退出战争;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扩大基层民主权利的宪政改革,,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所以,李永全教授说道:/资产阶级虽然掌握了政权,但是俄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人民最关心的和平与土地问题上,临时政府采取了与大多数人民的愿望背道而驰的立场。0这就是二月革命后必须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

问题还不在于能否/设想0历史重新沿着二月革命的轨道进行,事实上俄国民众当时就做出了选择:如果说在1917年7月的莫斯科杜马选举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达70%,在9月的选举104

1

o??

?? 1 1库库什金:51917年十月中的列宁6,李慎明主编:5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01页。

亚#雅科夫列夫:5改革新思维与苏联之命运6,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68页。

周新城、张旭:5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主席团:5关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的决议6( à??±?à3???o? ??1oμo??± à90-???oo ??o?à?à???2????à???3à?Dèoo),w ww1cp rf1ru。

A1B1舒宾教授:51917年:列宁的对手怎样失去人民的支持?6,5历史研究62007年第5期。

李永全:5历史的选择6,5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6,第345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中则下降到18%,/而且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彼得格勒和俄罗斯其他工业中心01。我国学者通过对20世纪之初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比研究后,指出:20世纪之初,俄罗斯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显著落后于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失败,更加证明了俄国的落后。必须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尽快融入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这是当时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必须做相应的改变o。从而证明那种认为/十月革命不是必然发生的、而只是少数人的阴谋发动0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二)十月革命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0政权与苏联解体

和上述说法有联系,一些人则从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制度的性质、其所执行的路线、纲领等的错误来分析/无产阶级专政0政权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还是那个雅科夫列夫直言不讳地认为十月革命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0制度导致了苏联解体。他说:/十月革命是一场超恐怖的革命。在各种不同的革命者中,首先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内,有不少人笃信暴力和它的净化能力,,他们以恐怖的手段取缔了不同政见,残酷无情地砍光了旧制度的载体)))地主、商人、资本家、神职人员、军官和一切可疑分子。为了这些罪行,为了失控的革命蛮干的无道德行为,不得不付出难以置信的代价。0?

国内一些研究苏联问题的人也附和这个观点。2007年第11期5炎黄春秋6一篇文章写道:十月革命/变成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并靠一党专政来维持。这就造成苏联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导致最后崩溃0?。

布尔什维克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农当家做主的新型民主政府。当然在它行使民主权利方面不是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但绝不是如一些人所言是/恐怖0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最初步骤,颁布的最初法令,如和平法令、土地法令、5工人监督条例6、5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6、5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6等就是解决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生存民主问题,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劳动权利、民族平等权利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苏维埃政权还采取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健康、生活等权利。国家十分关心劳动人民的休息和健康,实行了免费医疗、社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 1波利亚科夫充分肯定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对世界历史的进步意义。他指出:殖民帝国的崩溃、亚洲和非洲多数国家获得独立是在十月革命、苏联的民族政策和国际舞台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他说,不应该忘记苏联在集中管理社会和教育领域的经验,首先是组织计划经济方面的经验得到了直接利用,/不可否认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所采取的社会政策对其(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0?。

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是阻碍还是加速了俄国现代化进程?这也是与苏联解体有联系的一个争论问题。

105

1

o????萨哈罗夫主编:520世纪俄罗斯史6( ??à?o? à??oo 3??,à?31??μ1 1 1 ±?±?à31 1,19961 1),莫斯科1996年版,第286页。

吴恩远:5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6,5历史研究62007年第5期。

亚#雅科夫列夫:5一杯苦酒6,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5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回顾与思考)))写在/十月革命090周年之时6,5炎黄春秋62007年第11期。

吴恩远:5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6,5历史研究62007年第5期。

1 1波利亚科夫:5俄罗斯历史中的1917年10月6,520世纪的俄罗斯6,俄罗斯2002年版。

世界历史2009年第1期

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俄国还存在另一种/绿色革命0的形势,可以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农业集约化生产,,走上文明发展之路。然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的现代化过程却被布尔什维克的/红色革命0破坏了1。

俄罗斯著名学者、科学院院士 1 1波利亚科夫不赞同这种看法。他指出:/旧俄罗斯的落后和软弱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苏联)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摆脱了落后性。尽管面临着被入侵的威胁,苏联在30年代末期还是进入了先进国家的行列,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0o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 1阿列克谢耶夫也指出:/苏维埃政权从最初的步骤就尝试依赖技术进步。这方面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按照列宁的指示制定实施的国家电气化计划。20世纪上半叶的苏维埃电气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苏联最终完成了这一计划,,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世界性意义的成就。苏维埃电气化奠定了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基础,并且接近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水平。0我国学者徐崇温教授也指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苏联实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花费了一二百年时间才实现的工业化进程,并使苏联的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占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一跃而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0?中外学者以大量确凿事实证明了十月革命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二、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否与斯大林模式有关是争论的最大焦点。

西方学者一直认为:/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0,/斯大林模式的极权主义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这种可悲结局0。甚至俄罗斯一些/左翼0学者也把苏联解体与斯大林模式联系在一起。如著名社会活动家、莫斯科大学教授 1 1布兹加林、 1 1科尔加诺夫认为:斯大林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我国一些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如5苏联剧变新探6一书明确指出:/本书新观点在于:具有70年历史的斯大林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0?

11认为斯大林模式不是社会主义。正如曹长盛等先生所揭示的:他们认为/斯大林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同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不同的0,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0、/兵营社会主义0等等?。

21其政治特点是/一党制0,/关键性毛病0是/广泛实行委任制0,/一党高度集权0,,从而导致/大清洗0等弊端。而/斯大林的无端镇压是造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因素之一0?,因为/30年代大镇压动摇了苏联执政的基础0。

106

1

o??

???尤尔钦科:5十月革命:期望与后果6,载5祖国史6( ?é???à 1 1 ???2????±???3à?Dèo?:à?oμ±?o?o??1????±?í// ??é???3???±?o??à?o?),1993年第4期。

1 1波利亚科夫:5俄罗斯历史中的1917年10月6,520世纪的俄罗斯6,第15页。

徐崇温:5十月革命与苏联模式的改革问题6,5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6,第229页。

1 1布兹加林、 1 1科尔加诺夫:5斯大林与苏联解体6( ?1′±?o? 1 1, à?′±?à3 1 1: ?±?o?o?±?á±μ , 1, 2003),莫斯科2003年版,封底。

宫达非主编:5苏联剧变新探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曹长盛、张捷、樊建新:5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6,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2页。

郑异凡:5论斯大林镇压问题研究中的某些概念和方法6,5历史研究62005年第5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31这个模式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粗放和浪费的机制,效率低、结构畸形,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工业化也是失败的,工业化等于军事化,从而/使人民处于贫困状态0。

当然还包括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外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严重弊端。

因此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应当从制度中去找,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些领袖人物;正是这种模式在整体上已经成为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成为最后导致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1。

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表达了不同意见。

第一,斯大林模式是否背离了列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这是当前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2008年6月11日俄罗斯著名学者米#伊#科京教授坚决否认上述观点,他在中国社科院当代所报告中指出:/西方的一些批评家,还有当前俄罗斯国内不少效仿他们的批评家,在评判苏联社会的问题时,常常责难斯大林-歪曲.并-背离.列宁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经验。如果严格考察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科学地思考和历史地评价斯大林在建设和发展苏维埃国家中的作用,我们就能看到斯大林同列宁是一致的,而且他对列宁的思想还有所发展和丰富。0o

值得重视的是2008年经俄罗斯文化教育权威专家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即认为斯大林模式本质上同列宁时期是一致的。书中写道:苏联/这个体制的基本成分是在1917)1920年之间产生的,在1920年经历了某些变化,在30年代末最终形成0。教科书总结列宁)斯大林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共产党是社会的主导政治力量;党领导政府(苏维埃);承认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群众社会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等形式)被视作共产党影响非党群众的工具;权力镇压机构;国家机构对经济生活的集中管理;党和国家的众多宣传机构力图使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唯一的、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0?

第二,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地位

斯大林模式的一些弊端,如政治上的个人崇拜、大清洗对法制社会的破坏、经济上强化的高度集中的体制、对农业生产的削弱等,当然对苏联解体有深层次的、潜在的影响。但那个时期为国家奠定的强大工业基础,某些高科技如宇航、原子武器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同样为苏联日后的强大打下坚实基础。只注意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而完全忽视其正面的影响是不可能准确阐明苏联解体原因的。

我国有学者指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面临着两个生死抉择:旧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必须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否则/落后就要挨打0;同时面临着法西斯入侵的威胁,必须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能否渡过这两个生死关是检验/斯大林模式0、评价斯大林模式历史地位的唯一实践的标准?。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艰难岁月,表现出了坚

107

1o?

?陆南泉:5有关斯大林模式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思考6,5社会科学报62007年6月21日。

2008年6月11日米#伊#科京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报告。

1 1达尼洛夫:5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6(教学参考书),( ±?o?à3 1 1: ??à?o? à??oo,1900-1945′′1: ??àμà?à′oé???à?áà?à2o?)莫斯科教育出版社2008年电子版,第125)126页。

吴恩远:5正确评价苏联模式6,5理论前沿62007年第19期。

世界历史2009年第1期

韧、勇敢和英雄主义,粉碎了希特勒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祖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被拯救出来1。这是全世界众所周知的事实。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 1阿列克谢耶夫充分肯定了斯大林模式对俄罗斯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他写道:/(20世纪)40和50年代,苏联现代化进程继续深入和扩大。到1955年,工业总产量是战前的312倍。同时生产工具的产量几乎增加到4倍。50年代,工业工人的劳动装备率是战前的312倍。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有的能生产当年人们所能生产出来的任何一种工业产品的两个国家中的一个。就这样,苏联时期就克服了俄罗斯与世界先进工业发达国家按阶段发展的落后局面。0

他们也不否认斯大林时期为了实现工业化确实采取了一些极端严酷的措施。但认为必须从当时苏联所处的历史环境来认识这些措施。周新城教授对此加以了分析。他说:/苏联的错误是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工业化初期是完全必要的,而且也取得了重大成绩。0o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舒宾教授写道:/俄罗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决定性的阶段是在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斯大林体制确实具有严酷性,其严酷的程度甚至比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也毫不逊色。但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掌握对于建设工业基础必需的资源,并奠定了苏联工业体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0?可以看出,他们特别强调苏联当时利用国家调控、国家计划的必然性。这的确是由那个时候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历史认识所决定的,决不能用我们今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苛求前人。

第三,怎样看待大清洗与苏联解体

一些学者对斯大林时期大清洗中表现出的目无法制、草菅人命、甚至滥杀无辜的严重错误都不否认,也认为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深层次因素。但对大清洗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11大清洗并非全是滥杀无辜,也有一定必然性

2005年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教授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在5我的时代6一文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他曾参加一个准备暗杀斯大林的恐怖组织,被捕后逃跑,长期隐姓埋名。他认为他最有资格谈论大清洗问题,因为他/并没有享受斯大林时代的好处0。他说:/我研究了很多年的战前情形,包括军队中的肃反情况,得出了所有讨论过这个话题的人们都认为是另持一端的结论:如果战前军队中没有进行肃反运动,我们就会输掉这场战争。别说一个弗拉索夫,就是几十个弗拉索夫也会出现,而且还都是比他更猖獗的。0?

21认为大清洗主要针对共产党管理集团的中高层人员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写道:/国内和国内历史学家的研究都确认了1930)1950年镇压的108

1o

??2008年6月11日米#伊#科京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报告。

周新城:5对/斯大林模式0岂能/否定得越彻底越好06,52006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3页。

1B1舒宾:5关于苏联历史十个荒诞的说法6,莫斯科2007年版,第348)349页。

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5我的时代6,载5自由思想6( 1 o?à3??3: à??áà?±:à ??o?à? ??é???3???à?3à???1941-1945′àμà31 3à2àμ?±??í???-XX I)2005年第5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主要受害者正是党内统治阶层这一事实。正如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所说:-20世纪40年代许多人害怕被提拔到国家高官的位置并不是什么秘密。这直接就意味着危险。大清洗主要针对共产党的性质甚至连大多数非党人士也一目了然。在那些年代,这些非党人士夜里睡得比共产党员要安稳得多。.0那么,为什么要针对党内官员?教科书分析道:/对管理阶层的人员实行强制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并保证管理机构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及在战后恢复经济时期运转更为有效。0131对大清洗似乎/杀掉0几千万人,以及关押上千万人的论调予以驳斥

有学者对大清洗人数进行了考证,指出:1937)1938年被枪杀的人数是681,692人;整个苏联时期,从1917)1990年被处以死刑的政治犯为827,995人。在1937)1938年共逮捕了约150万人;从1917)1990年/由于犯国事罪以及根据刑法典犯类似罪0的总人数,共3,853,900人o。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 1波利亚科夫分析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如何利用大清洗事件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导致苏联解体的过程。他写道:/从1987年起,最初还是小心翼翼的,但在1988年、1989年后,开始了对斯大林暴风骤雨般的批判,报纸和杂志充塞了劳改营之类的文章。0 1 1波利亚科夫最后总结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进程是/从比较含蓄的对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批判发展成对它们的完全否定。到1992年,在思想上与苏联历史划清界限的过程基本上完成了0?。

斯大林逝世离苏联解体尚有40年,其间还经历了苏联发展的高潮)))一度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0。/斯大林模式0怎么应当承担苏联解体的责任?所以我国学者俞邃教授指出:/把斯大林之后数十年的这一大笔账也都算到斯大林头上,是不公平的,无异于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开脱责任。0?

三、赫鲁晓夫的苏共二十大与苏联解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0,苏联解体当然有其历史根源。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正如米#伊#科京教授指出:很多人认为/苏联解体的进程实际上从赫鲁晓夫开始0。前苏联政府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5苏联解体:审判何时开始6一文中写道:/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行为在好多地方都使人想起赫鲁晓夫统治年代。0?国际政治学会副主席、俄罗斯政治学会第一副主席威#斯米尔诺夫也持这个观点。他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赫鲁晓夫时期。正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为以后的大灾难种下了祸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给苏联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0?苏共二十大在揭露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消骇人听闻的强迫劳动和大量的政治暴力的/古拉格0制度等方面有其贡

109

1

o?

?

??亚#维#菲利波夫:5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6(教师参考书),( à3??ê±?o??à?o? à??oo11945-2006′′1 ?1μ???éo???? 1 1 o??oáà3, 1)莫斯科2007年版,第88)89页。

吴恩远:5苏联30年代大清洗人数考6,5历史研究62002期第5期。

1 1波利亚科夫:5我们说不清楚的历史6( 1 1 à???à3: ±ê???á??μ??±1???à?á?àê?à?:áà???oé???o?1±????o),莫斯科1995年版,第35、36页。

俞邃:5关于斯大林评价问题6,5历史的风)))中国学者论苏联解体和对苏联历史的评价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

尼#伊#雷日科夫:5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6,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威#斯米尔诺夫于2005年11月18)19日来中国参加/中俄政治发展国家学术研讨会0报告。

世界历史2009年第1期

献,但另一方面,则留下了苏联解体的祸根。

11认为赫鲁晓夫丢掉了斯大林时期的创新精神,没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阿#涅克列萨指出:斯大林试图在苏联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按照一种新观念安排生活,1946年2月提出加快高新技术发展的任务,这是建筑在原子)宇航技术基础上的创新纲领,为此建立了强大的科学院及遍及各地的分院。这个计划取得了有效的结果:苏联造出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成为宇航大国,使苏联跻身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后工业社会。俄罗斯今天由于拥有热核武器还是世界强国,其基础完全是在斯大林时期奠定的。事实证明这个纲领是非常适宜的。但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激励精神在60年代末70年代消失了。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把创新精神丧失了。由于惰性,俄罗斯没有跟上60年代末全世界掀起的社会文化革命、科技革命的浪潮1。俄罗斯科学院历史学副博士舍斯塔科夫指出:斯大林去世后最初几年,马林科夫对苏联社会经济政策的基本方向做了重大修正,但是,其支持农村和人民消费品生产快速增长的方针,并不是所有新领导人都赞同。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重新强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对马林科夫扣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发展原理0的罪名,解除了他的国家领导人职务。这样,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夕,国家继续发展没能按照现代化的模式,引进市场机制o。

21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恶果

当代俄罗斯著名社会学家、科学院院士根#奥希波夫认为:赫鲁晓夫登上国家最高领导人职位后,他所追逐的不是苏联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而是他个人的利益。他脑际总有一个难以抹去的念头在萦绕:/如何胜出斯大林,报复斯大林多年让他做克里姆林宫当差的耻辱。0/一个人要想超过自己的伟大前任,只有把他贬低和推翻才行。0现在对我们来说,赫鲁晓夫是否知道这个古老的药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就是按照这个药方行事的。正像时间所昭示的那样,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0这一报告,就是对历史的一整套虚构、歪曲和篡改。社会主义体制和苏维埃国家的崩溃不是始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0,而是始于赫鲁晓夫的所谓/解冻0和/伟大的十年0?。

首先,苏共二十大在苏共党内造成了分裂。俄罗斯科学院历史学博士茹科夫指出:赫鲁晓夫在严厉谴责镇压运动的同时,也严厉谴责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党的领导人。同时严厉警告/斯大林的近卫军0,如果不能赞同其方针,他们将永远被指责为赞成发动大清洗运动的人。而被赫鲁晓夫认定的斯大林主义者,他们坚持认为对过去不能仅仅是否定。党内由此分裂成/反斯大林主义者0和/斯大林主义者0?。

其次,破坏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埋下了国家解体的隐患。苏共二十大不久,在向全国各地宣读赫鲁晓夫的报告时发生了激烈争论,在格鲁吉亚还发生了骚动,第比利斯发生8万人游行示威。对于大会极其激烈的反应也表现在其他地区的共和国里。俄罗斯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博卡列夫在5苏共110

1o?

?/我们怎样认识斯大林?0载俄文网站5俄罗斯杂志6/?????o?????±?0,2003年3月5日。

俄罗斯5祖国史6,( ??é???3???±?o??à?o?)2007年第1期。

根#奥希波夫:5俄罗斯改革编年史6( ?oáà3 1 1 ??àáo?????à??o?à3±?o? à??oo: à3±??????±?????±?±??2???),莫斯科2007年版,第12)13页。

俄罗斯5祖国史6,2007年第1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二十大与地缘政治6一文中指出:苏联解体的客观基础是苏联人民缺乏团结统一的价值体系,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团结统一的价值体系被破坏的开端。这个报告损坏了使苏联人民紧密团结的领袖形象,使苏联地缘政治开始恶化,团结统一的价值体系被破坏。

最后,导致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员大量退党。赫鲁晓夫在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中搞唯意志论)))对中国共产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及其他党恣意妄为。苏联失去了以中国为代表的重要盟国,失去了东欧等国对苏联的信任。在世界舆论面前给苏联的国际威望带来重大损害1。

31苏共党风开始败坏

张树华教授指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思想上的瓦解。0o在赫鲁晓夫开始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来,党的/整体面貌0发生了变化:在领导国家中上下严重脱节,言行不一,组织重叠,提拔干部方面有严重的裙带关系和宗派主义;败坏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说道:/在赫鲁晓夫之前,党内差不多都是平等的。后来,发生了分裂。什么区委呀、州委呀,人们很难接近他们。普通人在底层,领导却高高在上。这一切蔓延成官僚作风盛行,也就发生了可怕的党的分化,底层不再相信高层。0

赫鲁晓夫对党风的破坏在于他的主观唯意志论。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当中,赫鲁晓夫大概是最出色的空想家。只要回想起这件事就够了:在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中提出了/现今的一代苏联人将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0这句口号,这决定了纲领要求在20年内,也就是到1980年前,/在苏联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0。赫鲁晓夫向全国提出的任务是巨大的,大部分是完成不了的。赫鲁晓夫的不可预测性、他的渊源于激情而不是实际计算的渴求,使人们有理由指责他/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0,而实际上这就是冒险主义、就是使党和社会服从自己意志的愿望?。

同时形成了对他的个人崇拜。在同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各种表现作斗争的背景下,明显形成了新的赫鲁晓夫崇拜的征状。到处可以读到有关/伟大的列宁主义者0和/伟大的和平战士0赫鲁晓夫的东西,识字课本和其他许多中小学教材的第一页都是他的肖像,,国家领袖的照片和画像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报纸上。银幕上出现了5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6这样的影片?。

41苏共二十大造就了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一批苏共瓦解、苏联解体的/掘墓人0

李慎明教授等写道:/戈尔巴乔夫世界观形成的青年时期,正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党的历史,提出-全民党.和-全民国家.的时期,这给正处在思想成长过程中的戈尔巴乔夫乃至他所代表的整整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动摇乃至瓦解了他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0?曾任戈尔巴乔夫顾问、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雅科夫列夫也高度评价赫鲁晓夫的/二十大从历史上埋葬了斯大林0,而且承认/在二十大之后去了美国0,从这个时候起他的/思想问题已向右转0。所

111

1o????俄罗斯5祖国史6,2007年第1期。

52007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2008年6月11日米#伊#科京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报告。

亚#维#菲利波夫:5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6(教师参考书),莫斯科2007年版,第181页。亚#维#菲利波夫:5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6(教师参考书),莫斯科2007年版,第182页。52006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页。

世界历史2009年第1期

以,雅科夫列夫说:/我的世界观改革早在社会改革之前很久就开始了。01所以他们自称是/苏共二十大的产儿0。

四、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

(一)苏联体制与国家解体

国内一些学者指出/苏联剧变的根本性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苏联传统的体制弊病太多,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0o。否认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应当承担的主要责任。这种观点认为:/如仅仅停留在戈尔巴乔夫改革错误这一直接原因去分析苏联剧变,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0,戈尔巴乔夫/的责任只能是直接意义和浅层次上的,是表面性的,属于导因性质0。一些人则从另一角度谈到苏联制度的/不可改革性0与其解体的联系。如美国学者斯蒂文#科恩认为:/苏联是一个帝国,而所有多民族的帝国命中注定都是要灭亡的。0?米#伊#科京教授指出:/帝国命中注定灭亡论0在叶利钦的圈子里也被多次使用,这一说法帮他取缔了苏联。

对于/苏联解体是这个制度的必然0的观点一些学者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的苏联体制确实面临改革的形势:经济体制的低效率、经济结构的畸形、劳动生产率状况、能源消耗等指标的恶化,引进新技术、电脑化的滞后、意识形态的僵化,,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必须对这个体制实行变革。

我国有学者分析了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罗波夫,几代苏联领导人一次又一次对旧体制实行的变革,认为尽管改革的成效不大,但改革显示的/削减中央过度的集权、扩大地方权力0、/社会主义与价值、价格、利润、市场的联系0、/减少国家计划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0等内容预示了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大规模改革的方向。甚至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3月所作关于发动经济改革的/加速战略0的报告,也是在1984年由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决定,雷日科夫等起草的报告内容。/加速战略0尽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1985)1988年,/加速战略0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取得一些成绩,1985年按实际价格的国民收入为5785亿卢布,1986年为5874亿卢布,1987年为6000亿卢布,年增长率分别为316%、413%、310%。1987年较之1985年增长了615%。工业总产值得到增长;农业总产值1985年为2086亿卢布,1986年为2197亿卢布,1987年为2201亿卢布。如果说1981)1985年农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0%,1986)1987年则为415%?。当然,如何使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可以研究,但证明苏联解体不是因为这个体制不能改革而/必然灭亡0。

2006年在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如果不搞改革,您现在在干什么?0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我执政的时期,体制也还是足够稳固的。02007年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就此指出:当时的苏联体制百分之百地可以抵御外来危险:核武器排除了攻击苏联的可能性,任何军备竞赛方面的落后,并不能改变这条原则;而且,在避免自下而上的革命方面,也是有保障的)))到处渗透的克格勃机关排除了出现地下革命活动的可能性。当然,会有一些自发的动乱,但112

1o??亚#雅科夫列夫:5一杯苦酒6,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3页。

陆南泉等主编:5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斯蒂文#科恩:5问题之问题:苏联为什么不复存在了?6,莫斯科2007年版,第66)67页。吴恩远:5论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0战略6,5中国社会科学62000年第5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是,缺乏革命性组织,这些动乱并不危险。没有外部入侵的威胁,也没有自下而上的革命,那么,不论是相对于西方的科技落后,还是由经济缺乏效力引起的经济困难,本身都不能导致体制更迭1。

该书写道:苏联体制的激进反对派断然回答说:不!体制是不可能改革的,只能将其摧毁!随着经济困难的加重,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普遍。苏联解体似乎证实了对/现实社会主义0进行民主改革是不可能的。但是,15年后,这种观点在很多方面已经失去说服力。断言说体制不能改革,必须被摧毁,至少是非常幼稚的o。

曾任俄罗斯国家档案馆馆长的鲁#皮霍亚教授也认为戈尔巴乔夫上台时不存在苏联解体的必然因素:/80年代笼罩着全国的经济危机是严重的。然而,国家的巨大资源使人们能够指望有效地克服经济困难。可以深信不疑的是,苏联(当时)没有一个多少有组织的和群众性的政治反对派。0?应该说目前大多数学者赞同这个观点。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曾作了几次调查,占被调查者6615%、6312%、5716%的俄罗斯人均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赞同/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0观点的人仅仅占2013%、2514%和3010%。2005年12月俄罗斯/全俄民意调查中心0对俄罗斯46个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153个居民点进行了民意调查,57%的人则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就是说多数俄罗斯人并不同意/当时的苏联社会制度必然灭亡0的观点。

(二)苏共党执政者的错误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中外学者从戈尔巴乔夫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民族政策、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中所犯一系列错误及其本身素质的原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错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削弱、放弃了苏联共产党对于改革的领导,最后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国家的解体。正如美国学者斯蒂文#科恩指出:/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党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于是,苏联的解体就不可避免,一句话,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苏联。0?最主要表现在:第一,党的削弱导致国家政权机构的削弱。

戈尔巴乔夫等人第一个重大错误是削弱共产党对改革进程的领导。

当时的苏共领导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严重弊端。如一些学者指出:苏联解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党的思想工作力度不大。思想教育行动和活动开展得很多,但都流于程式化,流于高喊口号,与现实脱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就像每家都有磕磕碰碰的地方,国家也是如此,总有某些疙疙瘩瘩的地方、不完善的地方、不合时宜的地方。但是,国家,政权,它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及时进行矫正偏差,然后再往前走,无论如何也不能开倒车,不能容许毁坏一切,再在废墟上建个什么?。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这方面观点具有代表性。该书指出:戈尔巴乔夫修改苏联宪法时, /废除了关于作为政体核心的苏共的领导作用的5宪法6第六条;实行多党制原则0,这不仅意味着削

113

1o???亚#维#菲利波夫:5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6(教师参考书),莫斯科2007年版,第359)360页。亚#维#菲利波夫:5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6(教师参考书),第361页。

鲁#皮霍亚:5苏联为什么解体6,520世纪的俄罗斯6,莫斯科2002年版。

斯蒂文#科恩:5问题之问题:苏联为什么不复存在了?6,莫斯科2007年版,第47页。

2008年6月11日米#伊#科京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报告。

世界历史2009年第1期

弱了苏共的领导,同时削弱了国家政权。因为/苏共本身也是苏联国家管理机构的基础0。这是对苏共的第一次打击。

同时叶利钦又发布5关于停止政党和群众性社会运动的组织机构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机关和部门的活动6的命令,/这是对苏共在社会和国家中地位的第二次严重打击,削弱了苏共对俄罗斯和苏联政治进程的影响0。而当时作为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面对/非党化0命令采取了妥协态度,教科书指出:/总书记的绥靖立场使苏共领导机构瘫痪,党进一步解体,大大削弱了联盟中央,因为:一个统一的共产党仍然是苏联体制的重要环节。01

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也没有否认个人在重大历史发展关头的影响。列宁说道:/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丝毫也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0o马克思在这方面也有论述。他说,在历史发展中,/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色彩0。历史/发展的加速或者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其中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0?。所以俄罗斯著名的外交官列昂尼德#斯摩良科夫认为: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言论摧毁了我们国家体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和权力机构的威信。伴随着-新思维.的鼓噪,把没有先例的-异端邪说.引入国家的意识形态,动摇了使国家团结起来的社会精神价值观。他忘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党和国家是一体的,以改造党为幌子,实际上却摧毁了整个国家。人们常说,一个人是无法搞垮整个国家的。不过,还是很有可能的,如果这个人是-总书记.的话0?。

第二,党的削弱导致民族主义的泛滥。

在探讨苏联解体原因时,很多学者都把/民族主义因素0放在了首位。但实际上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前民族矛盾尚没有发展到尖锐程度。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写道:/20世纪80年代末的民主化和公开性,使得在苏联自由讨论民族问题和建立民族主义性质的组织成为可能。0他说, 1990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专门的法律,允许有可能退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按照一定程序退出苏联。结果是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率先行使了脱离权。由于经济危机和改革失败,其他一些加盟共和国民众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乌拉尔0方案、/西伯利亚0方案和/滨海共和国0方案以及鞑靼斯坦、车臣、图瓦、卡尔梅兹、加告兹的独立运动。所以罗伊#麦德维杰夫总结道:/不是民族主义和分立主义导致了改革的失败。正相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受挫、国家发生经济和金融危机、联盟中央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政治意志的衰退以及权力的瘫痪助长了民族主义和分立主义。0?

我国一些学者也认同这个观点,指出:/戈尔巴乔夫1990年蓄意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取消了苏共党的领导,使苏联各民族失去了联合的政治基础和统一的领导力量,加上叶利钦脱离苏共队伍后的所作所为,最终埋葬了苏联。0?

114

1o????亚#维#菲利波夫:5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6(教师参考书),第361页。

列宁:5什么是/人民之友0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6,5列宁选集6中文第三版,第1卷,第26、27页。

马克思:5致路#库格曼(1871年4月17日)6,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6,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8页。罗伊#麦德维杰夫:5意识形态衰落是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原因6,俄罗斯5祖国史62004年版。

罗伊#麦德维杰夫:5意识形态衰落是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原因6,俄罗斯5祖国史62004年版。

吴雄丞:5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6,5历史的风)))中国学者论苏联解体和对苏联历史的评价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第三,造成了经济的无序和混乱。

戈尔巴乔夫拆除了党的机构,在它的下层引发了非常激烈的骚动。但是没有了党有效地参与解决经济的无序状态,以及没有能够替代党的机构的市场机构,苏联经济将陷入泥潭。对此,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指出:对苏联旧体制进行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但经济改革、特别是涉及范围这么大、程序这么复杂的改革,首先必须保持政权的巩固。/如果政权被削弱,便没法开始改革。0但在1989年、1990年准备改革的时候,一下子发展到了捣碎党的地步,删除了宪法中规定党在国家中作用的第六条。后来的情况就越来越糟。党建、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已经出现了某些混乱1。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写道:/戈尔巴乔夫没有连续性的、不够深思熟虑的经济政策,不但没有实现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反而导致生产下降、国民生活水平降低,以及群众对党的领导人的不满。0在和平时期,货架上原因不明地几乎什么都没有了:从肉到火柴。为了调节局势,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如香皂)实施配给制,商店前排起了长队。从市场的商贩那里可以买到商品,但是价格要高好几倍,大部分居民买不起。结果,一些日用品的国家定价多年以来首次迅速攀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o。

我国学者对此总结道:/苏联解体的根本和关键原因在执政党的变质。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在于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这个党,执行的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党的变质引起思想路线的变化)思想路线的变化引起社会根本制度的变化)社会根本制度的变化导致苏联的最终解体。0?这就是苏联解体的逻辑顺序。

[本文作者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责任编辑:张晓华)

115

1o?2008年6月11日尼#伊#雷日科夫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报告。

亚#维#菲利波夫:5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6(教师参考书),莫斯科2007年版,第361页。吴恩远、刘书林:5也谈苏联剧变与中国的改革开放6,5科学社会主义62007年第1期。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考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例题2下列各项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B.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的解体承担责任 C.改革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不适合俄罗斯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答案D。 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

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 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4.以下关于苏联解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5.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最终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业论文》 西方人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院:研究生部 班级:建研111 姓名:李佳 学号:2201100468 日期:2011年11月

西方人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摘要: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在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过程中,西方学术界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以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按分析方法将其分为总体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两大类。在此,本文拟就有关著作和文章的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苏联解体;西方学术界;原因分析;意识形态 苏联演变曾经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历史之谜”。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许多评论也未必切中要害,甚至有违苏联解体过程中的历史事实,而只是西方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但是,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在学术上依然有一定的积累,包括有一些精辟的见解。在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过程中,西方学术界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以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按分析方法将其分为总体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两大类。在此,拟就有关著作和文章的观点进行综述。 一、苏联解体原因的总体分析 总体分析是指一些西方学者从总体的角度深人进行分析,强调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了苏联的解体。这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多种内生条件和外生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分析内生条件时,一些学者分别论述了作为政治领袖的戈尔巴乔夫、经济战略的失败、反对派的作用、国家的转型失败、体制弊端、意识形态问题、民族问题、帝国过度扩张等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并且强调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的经济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并驾齐驱。假使苏东的经济发展成功了,人民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对民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苏联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

苏联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 任何一种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生、存在、发展,都有相应的文化形态作为条件;同时,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相应的、特定经济政治制度的历史形态作出基础。不过,文化与具体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不同,因为,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中的精髓——价值因素,不会由于具体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消失而同时消失。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文化历史形态,由于它与其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度,处在特殊的矛盾之中,最后,这种特殊历史形态的文化,便与其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度同归于尽了。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给我们提供了深入探讨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原因的新领域——文化学上的思考。 在苏联解体以后,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事实:即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的苏联哲学、苏联政治学、苏联经济学、苏联社会学等等,即所谓苏联文化也终结了。这就意味着,对于前苏联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来说,这种“苏联文化”还是外在的东西,始终没有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没有成为该社会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苏联存在的历史时期,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这样,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本质规律,就使它与特定的政治制度始终处在尖锐地对立之中。所以这种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客观规律之间的这种对抗性矛盾的解决,便成为这种政治制度解体的文化原因;而那种特定历史形态的文化,也就只能随着它附着之上的政权的解体而一起终结了。 苏联和苏联共产党的解体与“苏联文化”终结的同时性,特定历史形态的文化与相应的政治制度的这种特殊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文化现象;而对这个特殊文化现象的研究,则会使我们对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的原因,有更深刻的文化学的认识。对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原因的文化学思考,这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肯定会是有益处的。 以下,我们对苏联共产党统治时期,苏联社会中文化发展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尖锐对立现象,进行一些分析,从文化学研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苏联和苏联共产党解体的历史原因。 1.文化的多元性本质与政治体制高度集权性的尖锐对立 大量的事实说明,苏联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它的后期,文化和政治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刻、日益尖锐,而政治体制本身的各种弊端,又使它无法解决这样的矛盾。因此,政治和文化之间对抗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就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一个拥有着2241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一个拥有2.8亿人口,一个拥有两千万共产党员的百年大党,一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之后这20余年来,作为与之意识形态类似、国情社会构架相近的中共也以各种视角解读这场重大的政治变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一个当时世界第二强国忽然间就土崩瓦解了呢?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到了怎样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在网上的查阅学习,我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有多重因素的,但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窥探一二。 一、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原因,为解体留下隐患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二、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 的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 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 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 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人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改革失败。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关于苏联解体后的研究综述

关于苏联解体后的托洛茨基研究综述 伊恩·D撒切尔(IAN D THA TCHER) 戈尔巴乔夫时期,研究托洛茨基是如此的盛行,这在苏联历史上的其他时期是很难想像的。托洛茨基同布哈林一起成为了最受争议的‘老布尔什维克’。苏共下台四年来,人们研究托洛茨基的兴趣是否会连同他所创立的体制一起减弱或者是消失?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这种趋势是否会明显的表现为关于托洛茨基研究著作的增加或减少?下面,我们可以做一些对比。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苏共不再垄断苏联出版业,这就使得那些研究托洛茨基的学者丧失了一些便于发表他们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例如,1991年8月,在最后一期的《消息报》的后页广告上,据我所知,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认为未来那些与托洛茨基从苏联流亡的相关资料不会在别的地方发表。只要旧的体制和公开性还同时存在,那么托洛茨基就会拥有特别的魅力。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由苏共控制的媒体会对他失去兴趣。毕竟,再也没有其他的革命者可以像托洛茨基一样拥有与列宁合作或是反对列宁的历史。而且,再也没有其他的老布尔什维克可以像他一样组织一个新的国际以反对斯大林。 一旦用于发表托洛茨基文章的某些渠道丧失,那么苏联解体后的报刊便会找出其它与托洛茨基相关的新的存档资料。然而不幸的是,没有人可以从这些资料中对托洛茨基的观点做出新的解读。托洛茨基在流亡期间写了诸多的书信,后来这些书信由Istoricheskii arkhiv(俄国历史期刊)公诸于世。这些书信有着一定的吸引力,涉及到了托洛茨基的私生活。例如,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托洛茨基是如何试图去告诉他的前妻,他们的女儿Zina的死讯。关于托洛茨基与P.S.Kuroedov 联系的信函已经被注解且已被翻译成多个版本。例如,在Louis Sinclair(路易斯.辛克莱)版本的托洛茨基自传中,你就可以发现,关于1926年英国大罢工,政治局批示的文件不足20份,这些文件在同一本期刊上先后发表。其中只有两份是托洛茨基写的,或者说托洛茨基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联合作者。这些材料的公示不仅使得托洛茨基的著作更加的完整,同时也为俄国人和那些翻译托洛茨基著作的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样的材料在托洛茨基与共产国际联系的书信中出现过,而Otchestvennye arkhivy也曾多次发表过此材料。人们可以查阅大部分的资料,无论是存放于哈佛大学托洛茨基档案馆的第一手资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Б.Н.米罗诺夫 (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历史研究所,俄罗斯圣彼得堡) [摘 要]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领导人Б.Н.叶利钦、乌克兰领导人Л.М.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С.С.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大概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的一致评价,而其他所有有关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等问题则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后果 [中图分类号]K 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6)03-0074-05 [收稿日期]2006-05-08 [作者简介]米罗诺夫(1942-),男,俄罗斯联邦萨拉托夫人,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圣彼得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俄 国社会史。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990年3月,在全苏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公民赞成保留苏联并对其进行改革。临近1991年夏天,改革联邦国家的新联盟条约已经准备好。但国家的统一没能保留住,苏联解体了。原因何在?为此,我们将最详细地解释研究者们的观点。 1.侵害了民族利益的一体化做得太过火。苏 联作为联邦国家成立于1922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质上,它越来越变成由中央操纵的、共和国之间和联邦主体之间差异被消除的、单一制的国家。共和国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一直被忽视,已发展到不可解决的地步。在改革年代,当民族冲突变得激烈、民族危机出现时,中央仍视而不见,一直拖到1990—1991年,才决定解决。民族矛盾的积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经济一体化的危机。在苏联形成的统一的 国民经济综合体保证了各共和国的经济一体化。但随着经济困难的增多,经济联系开始中断,各共和国出现了自我孤立的趋势,而中央对此事态的发展尚无准备。 3.不合理的、错误的民族建设。民族问题的 解决应在文化自治的框架下,而非在民族主权的框架下进行。苏联是在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成立的。这个联邦是按民族—地域原则而不是按地域原则建立的。在1924年宪法、1936年宪法和1977年宪法中都载有各加盟共和国主权的准则。 这就决定了民族因素在苏联政治社会领域的结构形成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按民族—地域原则组成的联邦里,民族精英的低效率的权力体系被合法化,即按民族原则创建的加盟共和国享有国家主权。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程中,各共和国的民族精英们轻易地把自己的名义上的国家变成了独立的国家。 4.共产党的危机、苏联的政治体制立足于硬 性的中央集权之上。其实际的载体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共产党。苏联共产党的危机,苏共领导作用的丧失、苏共的解散,必然导致国家的解体。 5.意识形态的危机。联盟的统一和完整在很 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意识形态统一来保证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了精神真空,民族主义思想乘机填补进来。 6.民族精英的背叛。苏联在其存在的最后几 ? 47? 2006年6月西伯利亚研究Jun.2006第33卷第3期 SI BERI AN ST UDIES Vol.33No.3

试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公共管理学院08级行政管理二班0803030045许尔杰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戈尔巴乔夫用整整十二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从此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苏联解体了。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强大的苏联帝国,就像是一座高高垒起的积木,只是经人轻轻一点就在突然间轰然倒塌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未过经战乱,自身又是如此地强大,怎么会一下子就解体了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顷刻瓦解,令全世界震惊,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史上难解的“历史之谜”。二十多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学者从多方面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形成多种观点。本文就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进行再探索。 一、众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年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方向: “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 “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经济史上,学者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将效率和公平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但效率和公平似乎一直都很难保持同步,提高效率的政策同时也会降低公平,这样的效率和公平的失衡在所得税中尤其突出(Mirrlees 1971; Ramsey 1927)。人们普遍认为实现效率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一次性征税(lump sum taxes),这样不会扭曲人们的选择,但要实现纵向公平则要求实行累进税。结果,有效率的税收就会降低公平,反之亦然。 国外的学者对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agstaff收集了OECD中12个国家的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家庭调查数据,采用AJL的分解法,利用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依靠税收抵免和大量使用非标准扣除的个人所得税体系的国家,更容易在实际和潜在的再分配效应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作者并未对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哪个的影响是占主导作用给出结论;同时,作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所得税上,排除了其他一切税种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险,这使得其研究不是很全面。 。Wagstaff收集了这十二个国家, 然后利用(AJL是指J. Richard Aronson, Paul Johnson and Peter J. Lambert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方法,利用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的不同来测量税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empirical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得出结论:结果还表明在20实际80年代末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些进行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在收入再分配上更容易产生相反的作用。税率结构的改革能够减少税率等级,降低平均税率,结构会导致纵向分配的下降。税基扩大改革,能缩短实际和潜在再分配效应的差距。作者在文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数据,从横向不公平和再排序方面对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很多实证分析的结果。这对后来对个人所得税公平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Richard和Eric(2005)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作用,二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该依靠个人所得税来实现再分配的功能,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现在不够完善,累进税的实施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存在着机会成本。二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有效维护公平,在个人所得税税制完善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实施综合所得税,二实施推定征税法,三实行二元所得税。 最后作者还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里普遍存在这市场失灵的特征,所以最好的政策是引入税基广泛的增值税来提供政府的支出。Richard和Eric的这篇文章对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给依赖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警醒,不能完全只依靠个人所得税来调节贫富差距,这对以后的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给了一定的借鉴,但文中的实证分析较少,问题可能反映的不全面,理论结果也存在不全面问题。 Denvil Duncan.和Klara Sabiranova Peter(2008)则探究了国家个人所得税体系是否会影响收入的不公平。二人利用多国详细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建立1981年至2005年全面随时间变化的国家所得税体系的结构性累进税体系,并采用理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的探究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的探究(3569) 从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列宁时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斯大林时代、锐意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彼得大帝式风格推行新思维改革的戈尔巴乔夫时代,至此,苏联这个世界上社会主义老大哥国际巨人,再也经不住自身孱弱体质的震动,轰然坍塌了,世界也为之一震,两强争霸的局面突然只剩下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苏联的背影渐行渐远,但我们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走向繁荣的道路上,不得不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深思,系统、深入、条理的分析和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深刻教训,对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执政党建设、如何处理和对待民族问题、正确方针路线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由列宁一手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让世界为之震惊,也引发了世人的反思和深省,原苏联各个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欧美西方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纷纷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不断的分析和阐释,试图还原苏联历史发展的最本质的脉络和苏联解体的真实原因。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各国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全方位的思考。但原苏联学者和政治家、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在对苏联解体的全面分析中,尤其是历史定位、传统、国家利益的不同,对解体原因的分析研究也各有其侧重点。从总体上看,在原苏联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所做出的分析中,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西方国家实施的和平演变政策和国内民主派的夺权,构成了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西方的主流观点认为,苏联解体是一场民族分离运动,是苏联各民族之间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学者认为,苏联经济没有搞好是苏联解体的终极原因。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等国际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展开,以及大批苏联历史新档案不断被解密,国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热度有增无减,研究范围更为广泛,从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地缘学等各个角度谈到苏联解体的原因。无论是从学术理论上,还在现实的借鉴作用上,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对我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民族矛盾的激化与联盟解体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来源:刘培的日志 原因分析: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此前几年人们还相信苏共的新生是可能的,党将能帮助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那么,“在1990年这种希望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1991年,人们甚至认为:苏共已成为“敌视公众利益的力量”。[16]戈氏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1989年12月民意调查显示:戈氏的支持率尚过半数达52%,但1990年1月这个数字降至44%,5月降至29%,12月降至19%。1991年初,政府支持率只有13%,而至3月份,则再创新低点,支持率不到8%。[17]与此同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人民群众开始大规模游行、集会和示威,他们公开打出了“打倒戈尔巴乔夫!”“打倒苏联共产党!”等标语口号。[18]至此,苏联政府坍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三.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四.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3日/第003版 国际问题 《莫斯科大学学报》转载我学者文章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 编者按 我国不少学者经过对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历史教训的认真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自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开始直到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为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致。这些观点是否符合苏联解体的实际呢?最近,俄罗斯理论界对中国学者的上述结论做出反映。2007年10月,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对我院李慎明副院长任总撰稿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做出评介,明确指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严谨地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在国际学界有影响的《莫斯科大学学报·历史卷》2007年第4期,登载了我院吴恩远研究员题为《苏联解体原因》的文章并加按语,表明俄学界对中国学者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研究观点的重视。现将《莫斯科大学学报·历史卷》按语和转载的文章刊登如下。 《苏联解体原因》 吴恩远 按: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在中国的政治和学术精英中引起相当程度的震动。《苏联解体原因》被列入国家最为重要的研究题目范围。相当多的学术研究机构、科研人员投入了对这个题目的研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会议,发表了众多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文章和著作。 绝大部分中国学者否认苏联解体是必然的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所奉行的政治方针的结果。但到现在为止,中国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问题、关于苏联的内外政策、它的政治精英人物的活动、关于苏联在1980年代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等看法,实际上俄罗斯学术界知之甚少。 吴恩远教授是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是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研究的专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现在担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同时还是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副)会长。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历史学博士В.Г.布罗夫教授 (以下为正文) 苏联解体已经十余年,但围绕“苏联解体原因、教训”的争论在学界,特别在中国学界至今没有停息,甚至存在截然对立的观点。可见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及其后果仍对当今世界产生影响的时候。 在改革时期离开了国家领导岗位后,戈尔巴乔夫承认:“本来可以用另一种速度改革党和国家联盟,应强调社会计划,强调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他说,“失去了人们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冒险家和投机家。这是我犯的错误,主要的错误”。 一、关于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都肯定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的因素造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因素: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主要分歧焦点在于:是历史原因(即70年的斯大林模式),或者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人所起作用)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于1922年12月20日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其后又陆续有国家加盟。在其第一任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领导权,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全欧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占领了东欧国家,扶持了卫星国。其于1991年解体,由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其主要的军事、经济及国际地位。 苏联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本文主要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1、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最最要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权,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苏联成立之后却采用单一的公有制,重工轻农,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高福利、高消费水平更加导致经济这也就导致上世纪80、90年代,苏联名为世界超级大国,但是其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和亚洲的许多国家,更别说与其主要对手美国相比。同时计划经济体制局限性也导致了经济的发展。 2、戈尔巴乔夫错误路线和政策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他在上台之初就推出“辛纳屈主义”政策,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尤其是停止了武力干预。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加速了苏联解体。 3、苏共党组织建设很薄弱,这也是苏共失败的主要原因。党员腐败、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党内建设的组织力量。同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台了不允许在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法律,结果造成基层组织大幅度萎缩,失去了群众基础。许多干部和党员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方向。更有许多党员入党只是为了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到利益。这样的党,是无法引领这个“超级大国”的,尤其是非常复杂的大国。 4、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从苏联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和平演变。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同时苏联对人民简单的宣传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实际和宣传的不一样,对苏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5、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的权利。我认为这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宪法不足之处就在于一旦遇到困难,我可以自己退出,不受你制裁,导致了苏联解体前期各加盟共和国情绪纷纷低落,彼此依赖性经不住考验,最终导致整个盟体崩溃瓦解。 上世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留给了现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不应该只是感慨,更应该从中受到启发。 首先,国家统一绝不容许侵犯。戈尔巴乔夫“辛纳屈主义”政策就违背了国家统一不容侵犯的原则,必要的武力手段是解决分裂的最好方法,而该政策却放弃了,再加上宪法规定的各加盟国可以选择退出,这从一开始久给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形容这在合适不过了。凡违背国家统一的行为都应该坚决制止,必要时采用武力手段。 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且一切是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出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