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

——《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7课高祖本纪

【学习导引】

1.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叙事性强,故事生动,而且文言基础知识丰富、全面。宜全面把握丰富、全面的语言知识,揣摩课文,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可以把理解刘邦形象作为学习重点,去把握他性格的复杂性,去认识他成功的原因,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去赏析司马迁在刘邦身上表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领悟司马迁塑造刘邦的艺术手法,尤其是“互见法”的运用。

3.本文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在内容上相关相通,宜打通学习,以便更完整地认识刘邦形象。

【文本卡片】

一、人物名片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郡丰邑(现在江苏丰县)人。出身草莽,但胸怀大志,乘时势之风,起兵于沛县,败秦兵,取关中,受封汉王。公元前206年,出兵北上,攻占三秦,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他为人豁达,知人善任,最终打败项羽,夺取天下,开创了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在政治上沿袭秦制,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背景资料

战国以来,从分裂走向统一,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松散的分封制走向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政治发展的大势;而对天下一统,风俗齐同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追求,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主流。汉高祖刘邦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出台了一系列争取民心的政策和制度,在楚汉之争中,渐渐扭转了不利形势。垓下一役,他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汉朝。汉朝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知识链接

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采纳张良计,乘项羽在鸿沟之盟后引兵东去,挥军追击,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包围了楚军。刘邦与诸侯兵多粮足,楚军兵少粮尽。在汉强楚弱的形势下,汉军大将韩信为了彻底击败楚军,运用夺敌士气之谋,命军士在夜半皆唱楚歌。楚军将士听见四周歌声,更加思念家乡,怀念故旧。项羽听见歌声,大惊失色,神情沮丧,悲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遂不敢恋战,仅率800人冲出汉军包围。汉军乘敌士气沮丧,奋力追杀,消灭了楚军。

【积累运用】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高祖常繇咸阳

同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同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同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

(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同____;____________ ____同____;____________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同____;____________

(7)四月,兵罢戏下

同____;____________

(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同____;____________

(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

同____;____________

(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同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单父人吕公善.

沛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夺其军,可.

四千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沛公方踞床.

,使两女子洗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

以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有功伐..

,何以得主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

会而击楚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

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

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息?????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喟然太息.曰: 臣有息.女: 九年而水不息.

: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徇?????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 (3)属????? 诸将黥布皆属.: 乃以秦王属.吏:

(4)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沛公引.兵西:

(5)辄????? 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6)解????? 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

而东归: (7)摄?????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摄.行天子之政:

(8)守????? 鲁为楚坚守.不下: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臣等以死守.

之: (9)相????? 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其在卫者,相.中山: 禹乃行相.

地宜所有以贡:

4.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①生产作业..②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诽谤..

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

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

之 ②公始常欲奇.

此女,与贵人 ③吕公因目.

固留高祖 ④避仇从之客,因家.

沛焉 ⑤项羽与宋义北.

救赵 ⑥高祖竟酒,后.

⑦沛公然.

其计 ⑧大王起微细..

⑨沛公从.

百余骑 ⑩诽谤者族.

?破秦将王离军,降.

章邯 ?王巴、蜀、汉中,都.

南郑 ?汉王复入壁,深.

堑而守之 ?会项伯欲活.

张良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

关中 ?沛公兵遂先.

诸侯至霸上 ?及见怪.

?夜.

往见良 (1)名词活用作状语:________

(2)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________________

(3)意动用法:________

(4)使动用法:____________

(5)形容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

(6)形容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

6.解释下列虚词的意思。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辕: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以.

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啖以.利: 始大人以.

臣无赖: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 喟然.太息曰: 沛公然.其计: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系颈以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将过此者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______________。连百万之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不如韩信。此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毒药苦口利于病(毒药:“毒”,辣也,刺激嘴难受;“毒药”指比较厉害的药)。(《史记·留侯世家》)

10.常识识记。

古代诸侯往朝天子时,天子在自己的领地内拨出一块赐予诸侯,以供其住宿及斋戒沐浴之费用,这块地称做“__________”。后世遂用以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私人领地。

【文白对译】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

高祖是(秦时)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他的父亲

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

是太公,母亲是刘媪。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在水边休息,梦

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

中与神相遇。这时雷鸣电闪,天色昏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就

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看见有蛟龙附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上额突起,胡须很漂亮,左腿上有七十

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

二颗黑痣。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他平时就具有

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

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成年以后,

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

被任用为小官,当了泗水亭的亭长,当时县廷里的吏员,没有一

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

个不被他戏弄耍笑的。他喜欢喝酒,又好女色。经常到王媪、武

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

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

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

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高祖每次去买酒,在店中畅饮,

酒雠数倍。及见怪,

店里售出的酒就是平日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象后,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毁掉了欠据,免除高祖的债务。

高祖常繇咸阳,纵

高祖曾经在咸阳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准许人们瞻仰

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他的车驾,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

单父县人吕公(平时)与沛县县令很要好,他为躲避仇人到沛

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

县县令家做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杰、官吏们听

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

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去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手下管人事考核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的官吏,负责接收贺礼,萧何对那些送礼的客人们说:“送礼不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满千钱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时,一向看不起这帮官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

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带。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

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去迎接他。吕公这人喜欢给人看相,看了高祖的容貌,就非常敬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季本来只会说大话,很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

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众多宾客,他干脆就坐到了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

上座,一点儿也没有不安的感觉。酒席将散,吕公用目示

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意,坚持让高祖留下。高祖喝完了酒,就没有走。吕公说:“我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

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相,经我看相的人有许多,但没有谁能比

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

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自己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

意把她嫁给你。”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的做法大为恼火,说:“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

“你起初总认为自己的女儿与一般人不同,一定要把她许配给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

贵人。沛县县令与你要好,想娶她你都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了刘季呢?”吕公说:“这不是你们女人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

家所懂得的。”(吕公)终于把女儿嫁给了刘季。吕公的女儿就

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

沛公率领军队向西进发,在昌邑与彭越相遇,于是和他一

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

起攻打秦军,战事不利。撤回到了栗县,遇到刚武侯,就把他的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

军队夺了过来,大约有四千人,并入了自己的军队。又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但没有攻下。沛公继西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

续西进,经过高阳。郦食其负责看管城门,他说:“经过这个地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方的各路将领很多,我看只有沛公是个德才超群性情谨厚

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

的人。”于是前去求见,劝说沛公。沛公当时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

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见了沛公不拜,只是拱手

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行礼,说:“您(如果)一定要诛灭没有德行的暴秦,就不应该坐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着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提起衣服,向他道歉,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

并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座。郦食其劝说沛公袭击陈留,得到了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

军储存的粮食。(于是)沛公就封郦食其为广野君,任命他的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

弟弟郦商为将领,统率陈留的军队,与沛公一起攻打开封,但开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

封没有被攻下。沛公继续向西进发,与秦将杨熊在白马打了一仗,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

又在曲遇的东面打了一仗,大破秦军。杨熊逃到荥阳,秦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攻颍阳,屠

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沛公又向南攻打颍阳,屠杀了颍阳城的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人。又凭借着张良终于夺取了韩国的车睘辕山关险道。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

当初,从项羽和宋义一起向北进发去救赵国时起,到项羽杀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

了宋义,代替他做了上将军为止,各路将领如黥布等都归属了项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羽,项羽又打败了秦将王离的军队,降服了章邯,诸侯都归附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

项羽。等到赵高杀了秦二世,派人来求见沛公,想和沛公定约在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

关中分地称王。沛公认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生、陆贾前往游说秦将,以利诱之,趁机袭击武关,攻了下

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来。(然后)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

破秦军。接着在蓝田的北面与秦军交战,又大破秦军。沛公的

乘胜,遂破之。

军队凭借胜利继续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秦军。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

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

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

节,在轵道亭旁(向沛公的军队)投降。将领们有的说杀掉秦

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人;况且秦王已经投降,再杀掉他,(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

秦王交给主管人员看管,沛公的军队就向西进入咸阳城。沛公

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

想到秦宫中居住休息,经樊哙、张良劝阻后,就下令把秦宫中的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

贵重宝器财物和府库都封好,军队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

集秦地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受

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

秦朝苛虐法政的苦已经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国政的灭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

族,相聚而语的处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在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

这里做王,所以我应为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

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偷窃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

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

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一切照旧。我到这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

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不要害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

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

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沛公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

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

起到各县乡邑去巡视,向老百姓说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

高兴,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沛公的军队。沛公推让不肯接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多,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老百姓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听了沛公的话)更加高兴,只担心沛公不在关中做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

有人向沛公进言:“秦地的富裕是其他地方的十倍,地理

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

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封他为雍王,在关

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

中称王。现在如果他来了,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您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

应该赶快派军队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

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

计策对,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

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

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

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下了函谷关。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十二月中旬,就到达了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秦宫所有的珍宝都归他所有。”曹无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伤想借此向项羽求取封爵。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

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第二天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

兵力抵挡不了项羽。正好项伯想要救张良(免得他与沛公一

夜往见良,

起送死,)(于是项伯)连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会见

因以文谕项羽,项羽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打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才作罢。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驱马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他谢罪。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么会这样做呢!”沛公因为樊哙、张良的缘故,才得以脱身返归。归,立诛曹无伤。

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

项羽于是率军向西行进,屠杀咸阳城,焚烧秦朝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

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秦地的老百姓对项羽非常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望,但又害怕他,(所以)不敢不服从他。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

项羽派人回去向怀王报告(情况)。怀王说:“按原来约

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定的办。”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国,结果没能率先入关,失期落于他人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之后。于是说:“怀王,是我叔父项梁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劳,凭什么能主持定约呢!本来平定天下的,就是各路将领

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和我项籍。”于是项羽假装推尊怀王为义帝,实际上并不听从其命。

他的命令。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楚地的九个郡,在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彭城建都。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都南郑。

汉中的地方,在南郑建都。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

四月,各路诸侯都从项羽麾下解散而去,回到自己的封国

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

去了。汉王也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羽只派了三万士兵随他前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有数万人,他们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

杜县往南进入蚀中。汉王的军队过去以后,就把架在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

绝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到达南郑时,许多将领和士兵都在中途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韩信劝说汉王说:“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项羽封有功的将领做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

放您。队伍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跂而望归,及其锋而

起脚跟向东望去,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士气高昂的时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

候利用他们,就可以建立伟大的功业。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后,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不可能再用上他们了。不如立即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定和谋划,率领队伍东进,夺取天下。”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

项羽罢兵向东返回楚国。汉王想率军向西返回,(但最终汉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王还是)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乘楚军兵疲粮尽)就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赶项羽,到了阳夏南面,汉王让队伍停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

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

越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

回营垒,深挖壕沟固守。汉王又采用张良的计策(分封土地

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

给韩信、彭越),这时候,韩信、彭越都来会合了。等到刘贾进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入楚地,围攻寿春,汉王在固陵打了败仗,于是派人去招大司马

周殷 举 九江 兵 而迎武 王, 行 屠周殷归汉,让他出动九江军队迎接武王黥布,行军途中屠戮了

城父, 随刘贾、齐梁 诸侯 皆 大会垓下。 立武王城父邑,然后随刘贾、齐梁诸侯的军队在垓下大会师。汉王封布为 淮南王。武王黥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 击楚军,与项羽 决胜垓下。五年,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

淮阴侯 将 三十万 自当 之,孔将军居左,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从正面与楚军对阵,孔将军在左

费将军居右, 皇帝在后, 绛侯、柴将军 在皇帝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随着汉

后。 项羽 之 卒 可十万。 淮 阴 先 合,王。这时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

不利, 却。孔将军、费将军 纵, 楚兵不利,顺利,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出兵攻击,楚军不利,

淮阴侯 复 乘之, 大 败垓下。 项羽 卒 闻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

汉 军 之 楚 歌,以为 汉 尽 得 楚地, 项王的军中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

羽乃败而走, 是 以兵大 败。 使骑 将灌婴追杀 项羽战败而逃,于是楚军全部崩溃。汉王派骑兵将领灌婴追杀项

羽 东城, 斩首八万, 遂 略 定 楚地。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

鲁 为 楚 坚守 不 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鲁地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投降。汉王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

示 鲁 父 老 项羽头, 鲁乃降。 遂 以羽的头颅拿给鲁地的父老们看,鲁地人才投降。于是,汉王按

鲁公 号 葬 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 驰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然后回师定陶,驱

入 齐 王 壁, 夺 其 军。马进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正月,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汉王说:“我

闻 帝贤 者有也, 空 言 虚 语, 非 所听说贤者才能有帝号,光有虚名而无实际的人,是不应把持皇

守也, 吾 不敢 当 帝 位。” 群臣皆曰:“大王帝之位的,我不敢坐上皇帝这个位置。”大臣们都说:“大王从

起微 细,诛 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 辄 裂 地而封为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都赏给了土地,被封为

王侯。大王 不 尊号, 皆 疑不信。 臣等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心都疑虑不安。我们这些人

以死守之。” 汉王 三让, 不得已,愿意以死坚持(自己的意见)。”汉王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

曰: “诸 君 必 以 为 便,了,才说:“既然各位坚持认为这样做合适,那我也就从有利于

便 国家。” 甲 午,乃 即 皇帝位氾水之阳。国事上来考虑吧。”甲午日,汉王在氾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

高祖 置 酒 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 诸将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不

无敢隐朕, 皆言 其情。吾所以 有 天下 者 何?项氏要欺骗我,都要说心里话。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

之所以 失天下者 何?”高起、王陵对 曰:“陛下慢 而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

侮 人,项羽仁 而 爱 人。 然 陛下 使人 攻 城且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但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

略地, 所 降 下 者 因 以予 之, 与天下夺取土地后,把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分封给人们,能跟天下人

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 有功者 害 之, 贤者同享利益。项羽却妒忌贤能,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能就怀

疑之, 战 胜而不予人功,得 地 而 不予人利, 此疑谁,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

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 知 其一,未知其二。夫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

运 筹策帷帐之中, 决 胜 于 千 里 之外,吾 不果说在大营中决策定计,决定千里以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

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馈饷, 不 绝 粮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

道, 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

不如韩信。 此 三者,皆 人 杰也,吾 能 用之,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众人中的俊杰,我能够任用它们,

此吾 所以 取 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 能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仅有一位范增却不任用

用, 此其所以 为我 擒也。”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捉拿的原因。”

高祖欲 长 都洛阳, 齐人刘敬说,及 留侯 劝高祖想要长期定都洛阳,齐人刘敬劝说,留侯张良也劝说

上 入都 关中,高祖是日 驾, 入 都关中。高祖进入关中去定都,高祖当天就乘车出发,进入关中建都。六月,大赦天下。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 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 置 酒 未央前未央宫建成。高祖会见诸侯、群臣,在未央宫前殿摆设酒

殿。 高祖奉玉 卮, 起 为 太上皇 寿,曰:“始宴。高祖捧着玉制酒杯,起身向太上皇献酒祝寿,说:“当初,

大人常 以 臣无赖, 不能治产业, 不 如仲 力。父亲您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不如二哥勤勉。

今 某之业 所 就 孰与仲多?”殿上群(可是)现在我所成就的家业,与他比较,哪一个的多?”殿上群

臣皆 呼万岁,大笑为乐。臣都呼喊万岁,大笑取乐。

高祖 还 归, 过沛, 留。 置高祖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

酒 沛宫, 悉 召故人父老子弟 纵 酒,县宫内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兄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

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 之 歌。 酒 酣,征召沛县的少年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到痛快时,

高祖 击 筑, 自为歌诗曰:“大 风 起兮云高祖自己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

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飞扬,声威遍布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

让他们跟着学唱这首歌。高祖于是起身跳舞,情绪激动,感怀

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

伤心,洒下两行热泪。他对沛县父老兄弟们说:“远游的赤子

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

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在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

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

魄仍会喜欢和思念沛县的。况且,(当初)我是以沛公的身份

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起兵讨伐暴秦,最终取得天下的,我要把沛县作为我的私人封

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

地,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

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

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朋友天天饮酒共欢,叙谈往事,取

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

笑作乐。过了十多天,高祖要离开了,沛县父老兄弟们坚决要

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

求高祖多留几天。高祖说:“我的随从太多,父老兄弟们供应

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

不起。”于是离开沛县。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

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

西来敬献礼物。高祖又留下来,搭起帐篷又和乡亲们痛饮了三

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

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

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

丰县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怜爱他们。”高祖说:“丰县是我生

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

长的地方,我是不能忘记的,我只是因为当初丰县人跟着雍齿

故反我为魏。”沛父兄

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兄弟仍(为免除丰县

固请,乃并复

赋税徭役)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免除

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掉,跟沛县一样。这时,(高祖)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四月甲辰日,高祖在长乐宫逝世。

【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本文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从刘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刘邦引兵西进,一路广揽人才,虚心听取意见,队伍不断壮大,打了不少胜

仗;并率先入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除秦苛法,安抚民心,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决策东进争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第三阶段:刘邦在氾水之阳称帝。

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写刘邦称帝后的情况,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和高祖之死。

二、问题探究

1.刘邦性格很复杂,优点与缺点并存,具有两面性。请结合文本分析一下他具有怎样

的“两面性”,体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大风歌》,思考:高祖事业已定,衣锦还乡,处在人生的顶峰时期,吟唱《大

风歌》时为何“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文里,司马迁一开头就记载了刘邦出生时的神奇及异貌和醉卧后常有龙现之事。

这些情节在今天看来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司马迁却如实记录,如何理解司马迁这些“实录”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拓展】

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本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传》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茅坤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

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非汉”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做到保护本篇文章自身的匀称,又不至于和与其有关系的其他篇章重复,同时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

一、文本素材

1.力量和智慧的较量

生活中似乎力量和智慧同等重要,因为二者都是达到某种目的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智慧的作用明显要高于力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却败在了兵微将寡而足智多谋的刘邦手下,这是力不如智的有力证据。充分发挥智慧,巧妙使用力量,是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在我们的学习中不也是如此吗?

应用指南该材料可运用于“智慧与力量”等话题作文中。作为中学生,遇到事情或问题时,需要多开动头脑,用心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在力量上微不足道的大将军,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同样可以率领千军万马英勇作战。一个没有智慧的部队是打不赢任何战争的,同样,一个没有智慧的集体是经不起考验的。

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典素材

5秒可以赢5分吗?

如果有一场篮球赛,时间只剩下最后5秒,而你方必须要再赢下对手5分才有望晋级,你绝望吗?

在一场欧洲篮球锦标赛中,保加利亚队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当时,根据小组赛的情况,保加利亚队必须净胜捷克队7分才能出线。但当比赛还剩下5秒钟时,保加利亚队只领先2分。

现场观众已开始陆续离场,捷克队员的眼神中也流露出胜利的喜悦。这时,保加利亚队的主教练果断请求暂停。电视解说员不无戏谑地说:“难道还想起死回生吗?”教练简单地对球员交代了两句,比赛继续。

这时,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带球的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转身,纵身一跳,将球狠狠扣进了自家篮筐!一片惊呼声中,比赛结束,双方战成平分。保加利亚人疯了吗?观众议论纷纷。直到加时赛开打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保加利亚人利用反常规的做法,赢得了加赛5分钟的宝贵时间。接下来,保加利亚队势不可挡,连连得分。捷克队的队员却仍然没有清醒过来,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力。结果,保加利亚队一举超出对手7分,顺利出线。

素材运用经验是好东西,它会让你少走弯路;经验又不是好东西,它会让你缺乏勇气。在特殊的情形中,当别人都被经验束缚时,你却运用逆向思维,自然会创造奇迹。

话题拓展逆向思维、决不放弃、绝境之中

答案

积累运用

1.(1)责债债务(2)繇徭服役(3)坐座座位;诎屈理亏(不安)(4)

卤掳抢;憙喜高兴;解懈懈怠(5)内纳接纳;距拒抵抗(6)详佯假意(7)戏麾指挥军队的旗帜(8)乡向趋向(9)桀杰才智出众的人(10)案安不变更,不迁动

2.(1)交好(2)看不起(3)大约(4)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5)利诱(6)功劳(7)约期(8)只是(9)免除赋税徭役;和……一样

3.(1)休息/叹息/生/停止/大风(一说止息)/气息

(2)夺取,攻占/示众(3)归属/交付,委托(4)召请/带领

(5)就/往往(6)同“懈”,懈怠/解脱,逃脱/解散(7)提起/代理(8)防守,保卫/把持,把守/坚持(自己的意见)(9)给人看相/相貌/做国相/察看,考察

4.(1)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山东省(2)①平民百姓一家的人②谋生职业学生作业之类(3)非议国政造谣中伤别人(4)规约限制使不超出范围(5)没有出息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之人(6)有德行的人年纪大的人

5.(1)⑤?(2)③④⑥⑩?(3)①⑦(4)②⑨???(5)⑧?(6)??

6.(1)就/如果(2)趁机/于是/凭借,依靠(3)把/而(表顺承)/由于/用/以为,认为(4)然而/这样/……的样子/认为……正确

7.(1)判断句(2)被动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介宾短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

8.(1)刘季本来只会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2)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提起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座。

(3)当初怀王派遣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秦王已经投降,再杀掉他,(这么做)不吉利。

(4)汉王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王只派了三万士兵随他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有数万人,他们从杜县往南进入蚀中。

(5)当初父亲您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不如二哥勤勉,现在我所成就的家业,与他比较,哪一个的多?

(6)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9.(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2)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皆人杰也吾能用之(3)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忠言逆耳利于行

10.汤沐邑天子、皇后、公主等人

文本研读

二、1.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抱负非凡,“仁而爱人”,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随机应变,百折不挠的品质。同时又是一个“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具有妒贤嫉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这种“两面性”,甚至相对立的两面性有:

(1)一方面仁而爱人,另一方面又“好狎侮”人。如吕公宴中狎侮“诸大夫”。

(2)一方面广揽贤士,从谏如流,另一方面又嫉贤妒才,这种慕才又妒才的心理尤其体现在对韩信反项后的“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3)一方面傲慢无礼,另一方面又知错能改,礼贤下士。这一点在对郦食其前后态度的转变上最为明显,还有高起、王陵的侧面介绍。

2.(1)沛县是刘邦的家乡,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许多年,意味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能不悲喜交集,慷慨悲歌呢?

(2)虽然说现在政权强大、天子威势非凡,回故乡,又同父老乡亲欢聚一堂。可是,着眼未来,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隐患和人才的缺乏的问题,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

(第(3)点学生可联系课外刘邦家内吕后与戚夫人之间围绕定太子而斗争的事来分析。) 3.所谓这些神灵怪异,是刘邦为包装自己、制造政权合理性的“政治神话”,在以后的朝代中都有。司马迁写这些,不是他迷信,而是受历史的局限。对于刘邦的这种骗人的伎俩,司马迁应该很清楚。可是,当这种文字藏之于金匮石室,这种神话已播扬得四海皆知,作为后世一个小史官的司马迁,明知其捏造,又能怎么办?他不能不照着官方档案的原样写。

但是他有意地把这些离奇的神话和刘邦其他的那些庸俗卑劣的行径和他那阴险丑恶的灵魂放在一起,于是就使人觉得刘邦这个人很滑稽,其效果就不是神化,而是把他漫画化了。貌似真实的神话描写,一下子变成了揶揄和嘲弄,九重天上的真龙天子原来就是这路货色!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史记选读》教案全集 《太史公自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 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是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得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 字词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二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三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四一词多义 所以次 四整体感知 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 1-3自叙家世谱系 4-6叙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 7-10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 11叙自己忍辱写《史记》 12-13《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 五探究谈论 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 颛顼时司天地 唐虞时复典 夏商时世序 周时将领典周史 战国秦司马错将伐蜀 司马靳事白起

秦朝司马昌主铁管 汉朝司马无泽市长 司马喜五大夫 司马谈太史公 先祖中有军事家有从事经济工作的而主要的是修史的先祖程伯休甫是周宣王时代将领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有军事眼光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显示了司马迁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卓越的战争观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四世祖司马昌赫三世祖司马无泽都作过掌管经济的官员这些经验和知识物欲也会作为家传传给后人 司马迁叙家世说明修史是自己祖传的家学创作《史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先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也对司马迁著写《史记》有很大的影响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 1写史是祖传的序业修史是孝亲 2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 3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而自己没有论载史记散绝司马迁修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是时代的要求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与壶遂的对话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著《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综合测评3

综合测评(三)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复约要父子耕畜 B.女焉能行之 C.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D.毛遂奉铜盆而跪进之楚王 【解析】A项,“要”通“邀”,意思是“约定”。B项,“女”通“汝”,意思是“你”。D项,“奉”通“捧”,意思是“捧着”。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赠送 B.前自赞.于平原君曰 赞:称赞 C.先生能饮几何 ..而醉 几何:数学学科 D.不过 ..庄生而私留 不过:表轻微转折 【解析】B项,“赞”是“推荐”“举荐”;C项,“几何”相当于“多少”;D项,“不过”应解为“不去探望”。 【答案】 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君侯何不快之甚也②何遽叱乎 两个“何”用法相同,都是疑问代词,解释为“为什么”。 B.①乃装其轻宝珠玉②乃以朱公子故也 两个“乃”字都是副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于是”,后一个表判

断,可译为“是”。 C.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两个“与”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和”;后一个是语气词,相当于“欤”。 D.①顾有所不能忍者也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两个“顾”用法和意义不完全相同,前一个译为“只是”,后一个译成“考虑”。 【解析】两个“顾”都是“只是”“不过”的意思。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未必能生.中子也 B.武安君南.挫强楚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D.请归.燕太子 【解析】“南”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活”“使……称臣”“使……归”。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淳于髡说之以隐 A.汝何为者也 B.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C.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D.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省略句。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40分)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_94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篇一:《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 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作者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文章的语言形象准确,特别是描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段落,让人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司马迁的当时忍辱负重,坚定写史的决心。此篇文章,应该重点指导学生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在读中积累语言。 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读。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 中体会,在读中感悟,用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读了好几遍课文,体会司马迁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马迁写《史记》的艰难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几个词来体会司马迁当时所受酷刑对 他的影响。让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写”感悟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精神。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插图, 从图中观察,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实践点的落实,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最终,记住课文中关键词达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能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嘱托”、“飞 来横祸”、“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等语句的含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 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感受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过程和方法:结合文章语言优美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习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而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2020浙江高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内容精对版

2020浙江高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整理者:渡过你的河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劝学》(战国)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师说》(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赤壁赋》(北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

走进《史记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优.选)

走进《史记故事》 ------------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读《鸿门宴》,向学生推介《史记》,激发其阅读《史记》的兴趣,习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鸿门宴》过程中,感受到丰满的人物形象,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英雄观”。 【教学准备】 1、师生熟读《鸿门宴》,了解《史记》。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说成语,好吗? (指鹿为马卧薪尝胆负荆请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同学们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里吗? 老师告诉大家: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同一本书——《史记》! 2、《史记》里还有很多成语(课件出示……),这些成语大家熟悉吗?谁来读一读? 焚书坑儒破釜沉舟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鸡鸣狗盗狡兔三窟 鸟尽弓藏韦编三绝毛遂自荐一言九鼎完璧归赵怒发冲冠 刎颈之交纸上谈兵一字千金图穷匕见背水一战多多益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这些歇后语大家熟悉吗?(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霸王自刎乌江——没脸回江东 楚霸王种蒜——栽到家了 老师告诉大家:这些歇后语出自同一本书——《史记》;难怪鲁迅先生把它的文学价值看得很高! 4、《史记》里面的故事很多,你知道哪些?【《鸿门宴》、《李广勇斗匈奴》《赵氏孤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史记》里面有很多英雄人物,你知道哪些?【李广、屈原、张骞】(师相机点评。)(相机板书:英雄) 二、聚焦人物、指导学法 秦末汉初,那个时代,可谓英雄辈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鸿门宴”! 2、请同学们默读《鸿门宴》。想一想,你认为中《鸿门宴》哪些人是英雄,为什么?可以圈圈划划人物的对话、作者对场面的描写,写写体会。 (出示:《鸿门宴》中谁是英雄,为什么? 方法:可以采用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圈圈划划人物的对话、作者对场面的描写等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3、交流: 【张良是英雄】 拟理解段落: 张良说:“沛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您亲自出面向项伯解释清楚,您绝不敢背叛项

2019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庖丁解牛 选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专题解说 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教学定位 文本概述 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却又易混淆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关于《史记》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 2. 阅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精读语段,理解重点内容。 3. 通过阅读与探讨,比较清楚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伟大贡献,理解《史记》一书的写作要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doc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一、扣"愤"体会愤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关注"一字一词"。"愤"字下加点,齐读。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愤怒、愤慨、悲愤、气愤)——生板书。师:这里的"愤"就包含了这些意思,齐读。2.知道司马迁"愤"(指"愤")的原因是什么吗?指读。3.了解"李陵事件",出示:李陵事件——汉武帝时,汉朝和北方的匈奴连年战争。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率领着五千步兵担任汉朝军队的一翼。战斗中,他深入敌方几千里,同其他部队失掉了联系,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了。他大战十多天,杀了许多匈奴人,终因粮尽矢绝,伤亡惨重,被迫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大怒。一天,武帝召见司马迁,问他对李陵这件事的看法。司马迁坦率地说,根据李陵的为人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分析,李陵是有功劳的,他的投降一定是万不得已的,将来有机会,他仍会报效汉朝的。武帝听了大怒,因为在他看来,司马迁赞扬李陵,就是贬低另一位,同时出征的将军李广利,而李广利是他很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因此,就因为司马迁说了这么一句公道话,武帝盛怒之下,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并且判处了死刑。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板书:飞来横祸)4.按照汉朝法律,犯死罪的人若想活命,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呢?是交50万钱,司马迁本来就不富裕,被判死罪之后,过去一些亲朋好友都纷纷疏远了他,他根本拿不出50万钱赎死。还有一种活命的办法,那就是以宫刑免死。什么叫宫刑呢?它是中国古代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刑罚,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不男不女的,让你无脸见人,让你生不如死。因此,在汉代,许多犯死罪的人宁愿只求一死,也不愿接受宫刑。但是,同学们,司马迁自己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最残酷的宫刑。许多年之后,司马迁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说:出示:遭到这样的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恍恍惚惚,好象丢失了什么,出外时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服湿透。你们能体会到司马迁心中的"愤"吗?二、扣"发愤"感悟发愤1." 发愤"划线,齐读。2.司马迁受了宫刑,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宫刑这种刑罚不但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作为一身正气的司马迁应该以死抗争,一死了之。而他居然选择没有尊严的活着。这不是苟且偷生吗?"对于这样的评论,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呢?在文中找出句子,划下来。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棰(chuí)圜墙(yuán)占卜()囹圄()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斯、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 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作者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 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 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文章的语言形象准确,特别是描写司马迁 发愤写《史记》的段落,让人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司马迁的当时忍辱负 重,坚定写史的决心。此篇文章,应该重点指导学生的读,在读中感

悟,在读中受到启发,在读中积累语言。 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读。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 中体会,在读中感悟,用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每个学生通过不 同形式,读了好几遍课文,体会司马迁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 司马迁写《史记》的艰难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悲 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几个词来体会司马迁当时所受酷刑对 他的影响。让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写”感悟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精神。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插图,

从图中观察,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 行动等,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实践点的落实, 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最终,记住课文中关键词达到既深入地理 解了课文,又能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嘱托”、“飞 来横祸”、“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等语句的 含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

【《史记》中的小故事

【国】《史记》中的传奇故事 教案编写者:张泓钰【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初步了解作者司马迁; 2.欣赏和思考有着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3.学习其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其中的成语。 2.能够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和学习运用。 【课程大纲】 一、导入:介绍太史令官职 二、简单介绍司马迁 三、文本讲解 《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卧薪尝胆》 四、本课重点梳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ppt、视频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始—————————— 一、自我介绍(3分钟) 二、导入(5分钟) 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天要讲的是《史记》里的小故事,那么,《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史,可以组一个词:历史;记,也可以组一个词:记载、记录,连起来就是历史的记载,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录历史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历史的小故事。 【互动】 师:那么在历史上,有一种人权利最大,高高在上的,这一种人叫什么? 生:皇帝。 师: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最大的就是皇帝,那大家想一下,皇帝要管理整个国家,那他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呢?当然不是。那么现在假如你是皇帝,你身边需要哪些人为你做事呢?

生:【五花八门】宫女(洗衣服、倒茶、倒水)、御厨(做饭的人呢)、太医(生病了还要找医生给你看病)、大臣(一个国家有很多事情,当然皇帝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所以他需要大臣)、侍卫(当然皇帝还需要人保护他,所以还需要保镖,我们叫他侍卫)…… 师:皇帝除了需要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人之外,还需要一种人,这种人是每天跟在皇帝后面,记录皇帝每天做的事情的人。比如,皇帝早上先和大臣们商量国家大事,接着去公园游玩,下午去打猎,那么他身后就会跟着一个人在记录,这个人的官职就叫太史令。 我们今天要讲的《史记》,就是汉朝时的一个皇帝——汉武帝的太史令写的书。这个太史令的名字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生活的汉朝,究竟在我们中国历史长河中处于哪个位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朝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2200多年了,那么汉朝对我们现在的文化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汉族;我们的文字叫?——汉字;我们的语言是?——汉语。从这些,可以看出汉朝文化对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影响。 三、人物和著作简介(15分钟) 对汉朝有个初步了解后,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作者——司马迁,出生在龙门。龙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黄河峡谷水流最急的地方有一个龙门,如果有鲤鱼能跃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但这只是传说,没有鲤鱼真正能跃过去,因为龙门那里的瀑布太高了,水流太急了,所以一直没有鲤鱼能跳跃过去。好多年过去了,小鲤鱼们的爷爷的爷爷告诉它们:“孩子们,你们看,你们沿着黄河往上游,在黄河上游有一个龙们,如果能够跳跃过龙门,就能变身,成为神龙!”“哇!”小鲤鱼们听着觉得好神奇,都想去试一试。一天,它们相约一起游呀游,游到了龙门前,它们抬头一看,“哇!好高呀!”其中一条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要不我们回去吧”,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其中一条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我来试一试。”它们用尽全身的力气,“嘭”,掉下来了,“嘭”,掉下来了,“嘭”,又掉下来了,小鲤鱼们看着红鲤鱼在跳,也跟着一起跳,可是“嘭、嘭、嘭”,大家都掉下来了,小鲤鱼们跳得精疲力尽,还距离龙门顶好远。 大家说,小鲤鱼们会放弃吗?是的,小鲤鱼们没有放弃,它们决定回去好好练习跳跃,下一次再来试一试。它们就游回去了,回去之后它们每天练习跳跃。又有一天,它们又相约一起游呀游,游到了龙门,它们又开始跳跃,“嘭”,这一次,它们跳得更高了,可是瀑布的水流还是把它们冲下来。再来一次,“嘭”,接近了,“嘭”更接近了,“嘭”又高了一点点,小鲤鱼试了好多次,可还是没有成功,看来这真是太难了! 试了这么多次,如果你们是小鲤鱼,你们会放弃吗?小鲤鱼们想:绝对不能就这样放弃,我们还有机会。它们决定回去后好好锻炼身体,继续练习跳高。过去好多天,小鲤鱼们都长成了大鲤鱼。一天,它们相约再一次来到龙门,还是那一条红鲤鱼,它说:“我先来!”只见它从很远的地方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嘭”,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这时,它感觉到自己全身在发热,似乎有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烧着它的全身。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它越过了龙门。是的,传说是真的,红鲤鱼真的变身成为神龙。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3.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____________,抚百姓,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高祖本纪》) 5.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6.卢纶《塞下曲》写李广将军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8.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孔子世家》) 10.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1.孔子以四教:____________.绝四:____________.所慎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13.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管仲列传》) 14. 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15.其志洁,____________.其行廉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16.屈原曰:"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王曰:"此鸟不飞则已,____________;不鸣则已,____________.(《滑稽列传》) 18. 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19.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天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 20.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成信史照尘寰。 21.鲁迅赞《史记》曰: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 22.《史记》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____,文章大宗。 答案:1.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失之豪厘3.一饭三吐哺4.决胜千里之外,镇国家,给馈饷。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史记与文学

《史记》与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先秦历史散文和《史记》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 《史记》的文风,历代学者多有精辟之论,他们任自己的学识、人生经验,对《史记》进行探究,自成一统,各成一家。归结起来,不管论家们的观点如何缤繁多彩,也不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如何不同,却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看法,即《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先看明代凌稚隆《史记评林》中所辑录的几家评论: 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黄履翁说:司马迁之文“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少就于笼络。” 凌约言说:“子长之文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

茅坤说:“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所谓“疏荡,颇有奇气”;“天马骏足步骤不凡”;“豪如老将,用兵纵骋不可羁”等等,虽然词目各异,却都是说司马迁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雄浑,惊心动魄,从美学角度看,是崇高美的典型表现。 鲁迅说:“《史记》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白寿彝说:“如果说司马迁也有毛病的话,那就是他很粗放。但他的粗放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命力,体现了汉武帝那个时代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 李长之说:“象他的精神是在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一样,他的风格也是的,这可以说是他的风格之本质特征。” 《离骚》被司马迁称为是“舒愤懑”文学的典型,鲁迅把《史记》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同样也认为它是“舒愤懑”文学的杰作,是韩愈所说的“不得其平则鸣”的产物,“郁于中而泄于外”的结果。李长之的“有所冲决,有所追求,有所驰骋”,同样认为《史记》的文章风格是属于崇高美的。 司马迁文章风格的美首先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先看叙述语言,最典型的是描写巨鹿之战那一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

(综合性学习教案)《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鲁周公世家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教案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了解周公的为人和事迹,评价周公人品人格及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了解“世家”这一《史记》体例的特点。 4、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新知预习 一、解题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世家所记述的虽非帝王之尊,但也世代相承,以有其国。列国世家可

以看成《史记》这部大通史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分国小通史,起着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理清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 第一层(1段) 第二层(2段) 第三层(3段) 第四层(4-6段) 第五层(7-10段) 第六层(11-12段) 第二部分(13-15段) 三、文言知识预习储备 (一)、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2.无坠天之降葆命()

司马迁教案

揣摩人物心理读写中感悟精神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2课第66—68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并能感受他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难点:司马迁的刚强坚毅、才华横溢,《史记》的优秀杰出、万古流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在听说读写中感悟人物精神。理解课文内容,在揣摩司马迁的心理活动中,更好地感受他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设计中多次涉及到说、写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司马迁矢志不渝精神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在水到渠成中得到升华。教学过程: 一、猜成语导入 1.师讲故事,学生猜成语,说出出处。 生齐读课题。畅谈积累有关《史记》的知识。2.师: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 出示:(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结果怎样? 生自读课文思考。 (点评:如何导入把握好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复习导入、自读课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了解,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所学,学生还易有满足感与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围绕课题提问题,旨在拓宽学生思维,先质疑再探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感受《史记》的价值

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检测习题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综合检测题 一、基础选择题(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屏人间语(bìng)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 B.摄敝衣冠(bì)虚诞(xián)骁勇(xiāo)瞋目(chēn) C.变徵之声(zhǐ)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 D.冠盖相属(shǔ)拜谒(yè)愠怒(yùn)深堑(q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沉湎歃血决别井径之战 B.深堑讽谏屈辱日暮酒阑 C.滑稽怏然睥倪天崩地坼 D.杀戮匮败嗔目霸王别姬 3. 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3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②⑤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②直上载公子上坐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C.①致食客三千人②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D.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C.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均之二策 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6.下面对划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公子从车骑,虚左②汉欲西归③项王乃复引兵向东④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⑥左右欲刃相如 ⑦宁许以负秦曲⑧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A.①⑦⑧/②⑤/③⑥/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 7.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C.怀其璧,从径道亡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