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哲学史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史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史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史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现代西方哲学绪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哲学应包括五个部分: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

●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第一性?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

●哲学种类:、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生态哲学、科

技哲学。

二、哲学有用吗?

哲学对你有用还是无用,要看你是怎样的人。

哲学使我们更好地生活,有反思的生活更幸福。

YOUR TOPIC GOES HERE

1、哲学能使你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我们在思考人生问题时,因为本身经验的限制,可能会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然而,我们不能因此以为,自己的人生只是如此而已,还必须保持开放的心胸,去面对“人”的生命。

2、哲学能使你掌握人生的方向——因为不管选择哪一条路,都会发现人类的确有他特别的尊严——他必须自己决定该往那些地方走。

3、哲学能使你活出你自己——人之所以为人,应该具有风范。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失意时,都要坦然接受。

4、哲学能够使你清楚自己的选择——存在主义所强调的,就是要求我们直接面对及承担人生中的各种狂风暴雨。它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就自己与生俱有的愿望,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三、哲学的不确定性

人们希望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是因为不断地变化让人们感觉不安,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条,我们会觉得很踏实。人生没有定论,这既是人生的不幸,又是人生的幸运:人生的丰富多彩根源于不懈的探索之中。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把能说清楚的说清楚,不能说清的就保持沉默。哲学就是试图去说清楚什么,说清楚了的就是科学,不能说的东西,就必须以虔诚的沉默来对待。”

哲学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

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的问题,因而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

智慧的痛苦

只要当无限、绝对、永恒、理想和彼岸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人就注定了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命运。

所以我们说智慧是一种痛苦,而且是一切痛苦中最痛苦的痛苦。它的刻骨铭心之处不仅在于人注定了要追求智慧却也注定了不可能通达智慧的境界,而且更在于追求智慧便使人知道了自己的有限性,知道了自己的有死性。

水中之树的倒影

龙应台曾经在《白杨树的倒影》说过,人应当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现实的世俗生活,还有一种是虚幻的,精神层面的生活,就像白杨树在湖中的倒影。

四、如何学习和思考?

斯多葛派爱比克泰克——“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软弱和孤独时,哲学就产生了”。

哲学思考的原动力:哲学始于心灵的内在骚动

1.惊异—→在惊异中,我才意识到自己对知识的匮乏。

2.畏惧和被抛:终极境况:死亡罪恶机遇痛苦→绝望→再生。

3.怀疑doubt:有了知识从而导致怀疑其确定性。

4.思想与思想的对话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

前人所面临的哲学问题同样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它们可能会发生一些形态上的改变。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的哲学不仅是当前的,还有过去的,甚至将来的。

因为我们的思想包含而且必须包含过去的思想才成其为思想,或者说,离开了历史,我们的思想甚至我们的存在便是残缺不全的。

我们或许可以给哲学问题永恒无解万古常新的本性以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由于人是某种尚未定型、永远开放的自由存在,因而他的至高无上的终极理想本身也一定是一种尚未定型、永远开放的对象。既然如此,哲学问题当然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如果有的话,那时人也就终结了,或者说结束了自己的“进化”。

思想与思想的对话

学习西方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即知道哲学家们都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们“因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换言之,应该了解哲学家所面对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同方式。我们把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法称为“对话”的方法。

现代西方哲学概要

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工具理性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人以理性为工具来改造世界、控制自然,但人却日益沦为工具的奴隶。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引起了西方列强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和争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批判的矛头直指“工具理性

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韦伯(Max Weber)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igger)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igger)

二、流派——挑战理性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

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三、流派——坚持理性

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

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四、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宗教哲学方面,新托马斯主义等各种形态的基督教哲学仍居主导地位。

五、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

第一讲人本主义

(非理性主义与唯意志主义)

唯意志主义简介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唯意志论?

2、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区别。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来源

就个别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来说,从西方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最初阶段起就已存在了。

总之,西方哲学史上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是作为哲学思潮的非理性主义和作为哲学派别的唯意志主义的不可或缺的思想来源,但它们基本上都只是作为某种哲学中的一种成分或倾向而存在,尚无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

从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取代信仰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轴。

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主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先后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先后确立后,人们发现理性的社会和国家所带来的不是理性主义思想家所约言的人的普遍幸福和人性的充分发挥,而是种种痛苦和灾难以及人性的异化。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正是这一批判浪潮的产物。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并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般的特征。

由于它对人的情感意志等的作用的强调是以使哲学复归于人、使人摆脱被绝对化的理性和实在所异化的境况,重新发现人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人的生命力等为旗号,因而往往被列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三、什么是唯意志论?

唯意志主义(Voluntarism):唯意志主义是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西方非理主义哲学思潮。V oluntarism源自拉丁文V oluntas,意即“意志”。

唯意志主义是一种把意志视为最高原则,用意志去构建世界、规范人生的理论。它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的根本途径是意志的直觉活动,生命是意志的冲动和自我实现。

四、唯意志论的特征:

第一、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意志是世界的最高原则。

第二、他们都主张意志的直觉能力高于理性的认识能力。

第三、他们都把人生的自由、幸福、命运作为探讨的主要课题。

五、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联系

二者都把人的情感、意志或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其他非理性因素置于人的理性(理智)之上,并由之出发来解释人的全部认识活动以至全部精神和物质活动,体现了一种在整体上与传统理性主义哲学迥然相异的哲学思维方式。但二者还是有差异的。

六、流派代表人物

尤为突出的是,这一世纪自始至终贯穿着非理性哲学思潮,其中有三位极具个性的思想家堪与其他伟人分庭抗礼,他们就是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教学重点:

1、生存意志论

2、世界表象论

3、悲观人生观

生平:“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一、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倾向

对叔本华影响最大的是康德、柏拉图和佛教哲学,他的哲学在基本框架上仍然是一种体系哲学。

从形式上说,他的世界体系类似康德,即把世界二重化为现象(表象)和自在之物,不过,自在之物在他看来总能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而已。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刺猬之喻”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二、生存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叔本华把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体。他所说的意志是自我的生存意志,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表象,都是自我生存意志的表现。

哲学来源:

1、世界是我的表象——哲学出发点

叔本华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并非自在之物,而只是呈现于人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都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表象是我的感觉的复合,因此“世界是我的表象”。

2、生存意志

没有我就没有表象,而自我的本质就是意志。

它的基本要求是获取食物获取以求生存,发展自身以求美好的生活,战胜他物以求延续生命。

3、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

A、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表象,都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表现。

B、我的躯体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表现和创造物。

C、生存意志如何化为万物的?

三、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1、人生即痛苦——意志的自我肯定

四、悲观主义伦理学

在叔本华看来,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企图给自己去设定某种目的和理想、并企图通过认识和行动来使之实现。然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

因为这些目的和理想都受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后者本身就意味着痛苦。人生是在欲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和满足欲望后的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

愈强烈的意志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意味着更少的自由和道德。

”由于死亡存在,人的生命有限,叔本华也对存在的虚无性看得很透——“每当黄昏之时,我们常常会感到,生命又缩短了一日。”又说,“就像我们把肥皂泡尽量吹得久、吹得大,固然我们完全知道它总归是要破裂的。”

五、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在许多人看来,叔本华的思想是过于消极了。因为他说:“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又说,“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

1、意志自我否定的途径(意志转向)

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意志无休止欲求的本性,因而解脱痛苦唯一的途径就是否定意志。

六、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人生痛苦来源于利己、自我欲求。

无私忘我

审美不受意志控制,超乎时间的自由王国

音乐复制意志,纯粹抽象表现人类情感最本质的东西。

七、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对象

认识途径

原因

原因

思考题: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你赞同,为什么?

2、你不赞同,为什么?

尼采的强力意志主义

教学重点:

尼采的悲剧精神

权力意志

超人

重估一切价值

“他就是奇迹”里敕尔说:“多年来,我目睹了如此众多的后起之秀,还不曾见到一个年轻人像尼采那样,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然而,尼采,这个天才,他在生命的最后十二年里竟是个疯子。

A 、尼采的生平

出生:1844年10月15日

死于:1900年(终年56岁)

童年:形成女性一样的脆弱和敏感的气质(父亲的过早去世使他成了家中笃信宗教的妇女们的受害者)

青少年:18岁时,尼采对父辈们信仰的上帝失去了信念,此后,他一直都在寻找新的神诋(失去了宗教信仰信念,生命空幻虚无→与同学一起纵欲淫荡,抽烟酗酒→厌恶,转而对那个时代以豪饮啤酒为乐事的风气表示了极大的轻蔑。

21岁,尼采阅读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3岁时:尼采应征入伍,,身体欠佳使他成不了军人,便崇拜起军人→选择了同军营迥然不同的学究生涯,成了一名语言学家,并取得了博士学位。

25岁时:当上了巴塞尔大学古代语言学教授,然而他对这缺乏英雄豪气的书斋生活不热情,却米上了音乐。(尼采:没有音乐,生活会是一种缺撼)他拜访起音乐巨匠理查德·瓦格纳,被这位伟大作曲家魔力所感召,开始着手写他的第一部书,该书以希腊戏剧开头,以《尼伯龙根的戒指》结尾,向世人宣称瓦格纳是当代的埃斯库罗斯。

26岁时:隐居山中深处安心写作的尼采,受到祖国的饿召唤奔赴德国与法国战争的战场,在奔赴前线的路上,他在法兰克福镇看见一队骑兵伴随轰鸣的饿马蹄声雄姿英发的穿越而过,他说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孕育了他一生的哲学思想。后来由于患眼病,担任护理伤员的工作,见血晕后病倒并送回家,从此,他兼备了雪莱的神经和卡莱尔的脾胃,还有武士的盔甲下隐藏着的一颗弱女之心。

28岁时:出版了第一部也是仅有的一部完整的著作—《从音乐精神中诞生的悲剧》中年:35岁,尼采身心一下子跨倒,频临与死亡的边缘,但后来又康复了,从此他懂得了珍视自己的身体。→陷入情网→不朽之作出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晚年,他有自知之明,认识到《悲剧的诞生》的新颖别致在很多程度上是无稽之谈宿疾缠身和视力的减退是他精神崩溃的生理原因。他开始陷入偏执狂的极端情绪中有时情绪高昂,有时沮丧。他的最后一本书《看,这个人》充斥着狂妄的自我吹捧1889年1月在都灵,最后的打击终于在他身上降临→送入疯人院→母亲去世,被妹妹照顾

1900年,伟人去世

B、代表著作

《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越善与恶》以及《权力意志论》《论道德的谱系》《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推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瞧这个人》

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这样智慧?”、“我为什么写出这么多的好书?”,

尼采的人生令人伤感,尼采的哲学则令人热血沸腾。

为什么我这么有智慧?

我一生的幸福及其独特的性格是命中注定的:……我的父亲死于三十六岁:他文弱、可亲、多病,就像是一个命中注定要短命的人……在我父亲生命衰老的同一年,我的生命也开始衰老:在我三十六岁的那一年,我的生命力到了最低点——我仍然活着,可是我看不到我面前三步以外的地方。……我在这个时期的作品是「黎明」。从这本书反映出来的完全的明朗和愉快以及理智的兴旺,不但与我身体上的极度衰弱同时,而且也与过度的痛苦同时。

在七十二小时头痛和剧烈头昏所引起的痛苦中。我却具有理智上的极端清醒,然后在冷静的状态下,我想出了许多东西,可是在我较为健康的时候,反而不够细密,不够冷静来获得这些东西的。……那种把握一般问题的精密技能,那种明察秋毫的感觉、那种见微知渐的心理状态以及我所能做的任何其它事情,都是那时候开始学到的,……从病弱者的立场去看比较健全的概念和价值,反之从丰富生命的旺盛和自信去看衰颓本能的潜伏活动——这是我的主要经验。

为什么我这么聪明?

为什么我比别人知道得多?换句话说,为什么我是这样的聪明?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真正问题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浪费过我的力量。例如,我没有经验过任何宗教方面现实的困扰。我一点也不知道所谓「有罪」那种感情。……「上帝」、「灵魂的不朽」、「拯救」、「来世」——这些都只是观念,我一点也不注意这些观念,也从来没有对这些观念浪费过我的时间。……微不足道的细节——饮食、地点、气候、娱乐,所有自爱的辩解——比人们向来认为根本的一切东西,更为想象不到的重要。就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重新开始学习。

为什么我写出如此优越的书?

我只是以应有的周详态度来从事这个工作;因为了解这个问题的时间根本还没有来到。我的时代也还没有来到;有些人是出生得太早了。总有一天,人们会觉得需要一种组织,他们将会像我所了解的一样,生活和教育于这个组织中,也许那一天会有人捐赠一个讲座来解释「查拉图士特拉」。但是,希望在今天就发现有人接受我所宣扬的真理,那将是彻底的自我矛盾,……自以为了解我著作中某些东西的人,其实只是根据他自己的想象,解释了其中某些东西——往往与我本来的意思刚刚相反。

C、尼采是个什么样的人?

应当如何评价他?影响他思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D 、尼采思想的基本倾向

尼采是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直接继承者.但他以权力意志取代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由此建立了意志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和诉诸行动的“实践哲学”。他虽也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但主张直面和战胜痛苦,在奋斗中寻求人生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肯定生命的积极的悲观主义。他明确指出19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堕落和虚无主义,它使人丧失了对自己的生命力的信念,使人被禁锢于异己的力量之中,使人麻木、软弱,而这一切都是理性主义等传统形而上学的过错。

E、尼采的反女权主义

“俄罗斯流亡贵族的掌上明珠、怀疑上帝的叛逆、才华横溢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女权主义者.尼采希望娶莎乐美为妻,但莎乐美拒绝了他的求婚。

对尼采来说,和莎乐美的相处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难忘历程:在他们分手后,作为“痛”的表达,尼采“憎恶”地写下了这样的名言:“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作为“快乐”的宣泄。

F、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

尼采的悲剧精神

权力意志

超人

重估一切价值

一、悲剧精神悲剧说明人类经历了苦难而显示其崇高的过程。

古希腊典型的艺术作品是希腊悲剧。悲剧不是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的戏剧表现,悲剧是通过对人类灾难的批判,否定人类的灾难;是对死的揭露来肯定生的意义;是对不幸遭遇的抗争,来肯定人的强力意志;

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酒神

尼采认为悲剧是根植于人性之中的两种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与阿波罗精神的对立与冲突。

什么是悲剧?

艺术和悲剧共同起源于希腊艺术中的日神和酒神(象征意义)兼管文艺

二、强力意志(权力意志)

强力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1)世界是我的表象

(2)世界的本质是强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权力意志

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本身就是对异己的东西和弱小的东西的占有、伤害和征服,就是特殊形式的镇压、严酷和强求,就是合并,或至少是,说得好听点是利用;——但是,人们为什么永远总是使用这些话呢?一个受到轻视的目的一直被刻在这些话上。……它将努力成长,获得根据,引导自己并取得优势——这并非因为任何道德或不道德的目的,而是因为它活着,而且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剥削」并不属于一个堕落的、残缺的和原始的社会,它是生物的本性,这种生物就是一种原初的有机功能;它是固有的强力意志的结果,这种强力意志就是生命意志。Nietzsche, Beyond Good and Evil, p. 393

强力意志(权力意志)

尼采认为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都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后者不是来自上帝或者其他物质和精神实体,而来自人的生命本身、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做是生命的愿望、意志,认为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改善、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

?

尼采:我第一次感到生命的至高至强意志不是在苟且偷生中得到表现,而是在战争的意志、强力的意志、征服的意志中得到表现的。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但他又强调权力意志不是一种目的论的本原,它并不朝向某种确定的目的,它作为一种不断改善、扩张、增长的生命力、冲力并无确定的终极的方向。它永远不是作为一种确定的存在物、实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不断的生成、变化的活动、倾向而存在。权力意志的存在就是这种活动。倾向的展开。尼采因此不满意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进化论把生命理解为自我保存,并且过分地强调了外在因素的作用。

世界的本质是权力意志

三、什么是超人?

超人是超越人类的人,“人类是应当被超越的”。——尼采超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区别——超人并非人类进化新种类之动物——超人乃进化之象征。

超人是旧世界的破坏者,新世界创造者——超人有如“大海”,“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他便是这大海”。掀起巨浪吞没一切污泥浊水——超人象“闪电”,“我是一个闪电的预告者,……这闪电便是超人。”痛击旧世界一切罪恶。查拉图斯特拉就是一个“准超人”。

什么是“超人”呢?所谓超人,在尼采的哲学里可以这样理解,即“超越于‘末人’的人”。

怎样成为“超人”?一个人要成为“超人”,天降大任之人,必须经过艰苦奋斗方能成功,概其能作为“超人”,它最主要的特征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具有强力意志的人。

1、超人是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理想化和人格化。

超人是生命力(权力意志)得到充分发扬的人,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具有超群的智力、坚强的意志、绝对的自主性、高昂的激情的人,超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立法者,是道德和真理的准绳,但本身不受法律、道德和真理的约束和制约。

2、“超人”说意义

超人”说,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新的意义和新的理想。以往,人们把进入天国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帝死了”,价值世界出现了空白,尼采便找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形象——“超人”来填补,取代上帝的位置。

“超人”说的两重性对后人的影响:一部分人看到了“超人”所体现出来的人的自我超越性,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高度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则看到“超人”作为上等人、高贵者的面孔,以此来为法西斯主义和种族歧视主义服务。

其实,后者并非尼采的本来用意,尼采固然提出了人的等级学说,但他只是把这作为手段,作为达到超人的途径而非目的。

四、重估一切价值

19世纪被尼采说成是一个颓废的世纪。正是人类自身创造的科学技术和人类自身日益的麻木不仁摧毁了1000多年对上帝的信念。上帝之死标志着以基督教为精神支柱的西方文化开始崩溃。

尼采说,我们要重估一切价值,“上帝已死,我们现在希望超人诞生!”

1、重估一切价值主要思想

批判传统道德观念——传统道德是生命催残——反对奴隶道德,提倡主人道德。——批判基督教——基督教反对强者颂扬弱者——否定人生价值,绞杀人的生命。

2、尼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首先,尼采认为,西方文化的主要问题是它的伦理主义。西方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以柔弱为善,以力量和征服为恶,并以驯服和顺从为幸福。

在尼采看来,什么是善?凡是增强我们力量感的东西,力量意志都是善。什么是恶?凡是一切来自柔弱的东西都是恶。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力量增长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觉。什么东西比恶更有害?主动地怜悯一切失败者和弱者。尼采把增强还是削弱人类力量作为善恶以及幸福的标准。

在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支配下,人的生命力遭到压制,本能遭到摧残,对此他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道德,特别是基督教道德展开严厉的批判:

1.旧道德提倡柔顺,压制生命的本能。尼采认为,否定和破坏,乃是肯定生命的先决条件。基督教道德却强调驯服、柔顺、慈悲、怜悯,使人类变得怯懦无力,这是从根本上反对生命。

2.传统道德提倡无私,抹杀个性。尼采认为,自私和自爱都是人的本性,自私,才有自乐、自爱,才能爱人。基督教的道德却鼓吹博爱、邻人之爱,提倡舍己为人,轻视个人独立,否定自我,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其次,尼采认为,西方文化的问题在于它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病毒是由苏格拉底引进欧洲文化的。苏格拉底把知识当作改造城邦每个公民的根本手段。他甚至断言:知识就是美德。

柏拉图继续强化理性知识的作用。在《理想国》中,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大事。

苏格拉底文化下只能产生理论型的人物。这种人物有最高的认知能力,却脱离了真实的人生。而人必定是要为真实命运而生活的。

再次,尼采认为,西方文化的问题在于它的理想主义。理想只是对自身进步的向往。而“进步”只是一个现代观念,并且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理想总是对现实的诅咒”,理想就是逃避现实,盲目崇拜对“未来的革命和平等”的空洞议论。他在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说:“那扑朔迷离的‘理想主义’才是我生命的真正祸害……当我差不多绝望时,才开始省悟自己生活的致命伤——理想主义”。

3、人通向智慧之路的三阶段:

1.合群时期:顺从,仿效他人.

2.沙漠时期:崇敬之心已碎,重估一切价值.

3.创造时期:在否定中重新肯定自己,我就是命运.

精神三变

1.骆驼:指意志的强健有力,可以忍耐各種考驗跟挑戰。

2.狮子:否定既有价值体系,而自立为王.

3.婴孩:创造一新的生命

4、社会不平等原则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尼采在《超越善恶》中指出两种主要道德类型: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尼采所谓奴隶道德是指他比作畜群的普通人、“下等人”所遵奉的道德。这些人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和激情,没有奋发有为的生活理想和自我创造的愿望,他们把获得功利当作生活和行为的准则,把怜悯、同情、仁慈、宽恕等品性赞为美德,把强者和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人当作恶人。这种奴隶道德正是基督教的道德、以之为标准的文化必然是颓废的文化,以这种道德为思想和行为准则的个人必然是丧失了人的本真的自我的个人,也就是被异化了个人。主人道德是一种以人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为出发点的道德原则。

孔夫子遭遇尼采

汪丁丁在一次访谈录中谈到,盛洪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和假想:孔夫子碰上尼采,尼采就是一流氓,我不和你讲什么理,什么礼仪之邦,一刀捅死你。这世上要都是孔夫子,有一个尼采就称霸天下,因为打不过人家。并引用李泽厚的概括:你想把他培养成孔子式的思想家或找到个人实现的教育路线,他就无法生存。

思考题:我们怎么看待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

等作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的统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五、历史循环论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与他的永恒轮回说密切相关他认为世界的历史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世界的图景就是权力意志在其永恒轮回中三各种表现。尼采以当时科学已经确定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学说为依据,认为权力意志在全体上是永恒同一的,就是说其总量是确定的,但在它表现的局部的质的方面却是流动变化的

六、对尼采哲学思想的评价

英国学者史丹说过,尼采的思想不是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是讲如何创造一种新的道德观念。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从人的创造性这一点出发。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值得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借鉴的方面表现在:它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宏扬了人的主体性,提高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颂扬了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人的自我超越性、自我完善性;他对基督教伦理、对传统道德、对理性主义的尖锐批判,是对价值重估的伟大尝试。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绪论:哲学与哲学史 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 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 对哲学的三种界定 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 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 ?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 ?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 ?(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尼采 ?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尼采 ?(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海德格尔 ?哲学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 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等等。 中国出版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哲学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应包括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这个定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体系,但它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关于世界之不同领域诸如人生、自然界、社会、精神等的根本性观念所组成的体系。 ?哲学做什么 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史的感想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史的 感想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感想 虽然上学期西方哲学史的课程结束了,但我对一些哲学的知识还不是完全弄明白,有些还是比较模糊的,例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感觉自己对这些哲人的思想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而这学期在继续学习现代哲学过程中,慢慢对这些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因为批判是哲学的本质,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对近代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我对以前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更深入的的认识。在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大半学期下来,感觉学习现代西方哲学比西方哲学史轻松很多,因为它从近代西方哲学的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都把转向现实生活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或归宿,例如,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杜威强调经验就是生活,胡塞尔提出哲学回到生活世界等,这说明它更关注现实生活本身。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新流派,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维。下面我将谈谈自己感悟最深的三位哲学家的一些思想,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尼采的超人学说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认为人生就是苦难,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的的结果。他认为,生存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它对生存的一切欲求都是由于匮乏感,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欲求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充满着痛苦,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痛苦,因为欲求是无止境的,痛苦也就无边无际。意志越旺盛,痛苦也就愈深重。因而他认为要解脱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摆脱意志,即把自己的欲望、生存意志束之高阁,避免它们实际接触任何东西,力求在自己内心中对一切事物保持冷漠的态度。 我觉得这种思想无论是对于当今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先是对于个人来说,不可否认我们的人生当中的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甚至是苦难,想想我们80后这一代也有很多可悲之处: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在百万就业大军激烈竞争中勉强找到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不该对生活失去信心,抱着对工作,房子等的欲求,更应奋起。让快乐、幸福、爱与善填满自己的心以消除人生痛苦,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健康的。对社会来说,如果社会成员对生活没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西方哲学史全脉络 以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辑、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以上,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以上,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

-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上,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以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以下,19世纪中后期,形而上学和理性主义的传统西方哲学走向终结,导致了向现代西哲的过渡时期。马克思把哲学从天上拽回了人间,对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确认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海德格尔语);以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则着重于人生命意志的实现。 两者的思想都没有构成完整的体系,但对后世的现代西哲,现象学运动、结构主义、西马、精神分析学乃至后现代哲学,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启发。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读西方哲学史心得 ——从泰勒斯到德里达 近段时间来,一直在读西方哲学史和设计史方面的书,主要是北大版《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从泰勒斯到费尔巴哈)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叔本华到德里达)还有《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哲学》等,此外还粗略的读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个别著作。本来想打算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再整理心得,但最近感到不吐不快。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出来后,再和其他人的论述相对照,这样也许更有利于研究西方哲学。 一、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前的哲学家人数不少,光《西方哲学史原著选读》上提到的就有14位,其中许多人在哲学史上都非常有名,前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可谓绚烂多彩、哲人辈出。这一时期是哲学的萌芽期,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哲学家探究的主题大都是世界的起源(本原),运动、相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出现。 由于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萌芽期,人类单独面对世界时充满了困惑,许多呈现出来的现实景象是那么的神秘,特别是人对自身是如何的存在还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哲人从泰勒斯开始,不断地寻求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和人本身。在缺乏现代工具和祖先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泰勒斯等人只能从经验中的世界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本身开始,他们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哲学家们得出世界起源于水、火、气、原子、一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科学成分不多,但在当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是自然哲学(物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看待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不能用科学、今天的眼光,而要返回到历史中,返回到前辈哲人面对的处境和困惑中,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哲学上开拓者研究的意义。他们开创了一个西方认识论的传统,这个传统和中国认识问题的传统不一样,他们面对困惑和不解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穷根究底的认识方式,一代又一代的哲人都在寻求最终认识世界,即得到智慧,按今天的说法,他们是不可能彻底弄清世界是什么,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智慧,哲学家能做的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以有涯的生命寻求无涯的知识。中国人在面对世界时,虽然孔子提出要格物,但格物不是教人了解、求索世界的本原,老子、庄子更主张面对神秘世界时要大智若愚,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智慧,中国人的这种智慧可能更适合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生命,更适合于慰籍面对神秘世界和死亡时心灵不安的人类。 二、苏格拉底徒孙三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徒孙三人是西方哲学史上师徒传承的典范,熟读哲学史的人都知道,自此以后,许多西方哲学界的大哲学家都有一个同样是大哲学家的老师或师公,如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克塞徒孙三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起转折作用的人物,他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在探讨世界的本原而忽视人类世界的美德、正义等问题,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学家的关注重点从自然转到了人类世界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的死亡震撼了柏拉图,我相信也震撼了很多后来热爱哲学、自由、民主的人,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只牛虻,他的存在让雅典充满活力,当雅典人杀死他后也预示了雅典日后的衰落。今天再读苏格拉底,发现他身上有一切哲学家的特点:思维活跃、爱把自己的思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史的感想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史的感想 大二的时候学习过西方哲学史,感觉到西方哲学可谓是“博大精深”,回顾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似乎那些的思想家的思想还历历在目: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以及培根的“四根说”等;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I think,therefore I am”告诫人们“思维的过程就是怀疑的过程,我们思考一个东西实际上就是在怀疑这个东西”;贝克莱说“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告诉我们“只要是存在的东西,都是能被感知的”等等,这一切都能让我感到哲学的伟大以及扑朔迷离。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哲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但是认真学习后发现,只要将哲学的思想与现实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实例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哲学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很多地方还是理解的不够彻底,比如胡塞尔的现象学;目前为止,我对现象学还是模拟两可,只是知道现象学是胡塞尔的思想观点,他悬置了认识当中一些不合法的因素,而将他认为合理的来作为其现象学研究的对象,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也不知道为什么合理?为什么不合理?总之,对于现象学,我所认识的是少之又少。而且在现象学中却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思维来理解事物,只能按胡塞尔给我们的对每一个事物的认识标准来限制我们的思维,我们只能抽象地跟随他的思路,所以在

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哲学有时候也是抽象的。 学了将近一年的西方哲学,我觉得有时候学习哲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其中我不仅可以感受到与我们目前的思想相一致的哲学家的感慨,让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当我发现一些哲学家发出的似乎与现实相矛盾的思想时,便会有一种想彻彻底底地剖析这位哲学家的思想的冲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让我有了这种感觉。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与无聊之间的钟摆”、“人生就是痛苦,世界就是地狱”,这些思想表面一看是非常悲观的,我们当今社会一再强调要积极乐观、意气风发地生活着,悲观思想似乎是一种被禁忌了的想法,可他却在200多年前就为人们准备好了这个陷阱,让那些相信他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跳了进去;可是在深一个层次来讲,其实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人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因为人们总是在欲望的后面生活,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上,我们却不能否认有很多人都抱着悲观的态度过日子,他们似乎看破红尘,却无奈地被现实的生活推着走;所以我时常在想,要是叔本华生活在现在,他可能成为一个被大家追捧却见不得光的名人。 每一种思想都会被后人相应的继承或批判,尼采继承了叔本华所说的“人生是痛苦的”,但同时也批判了叔本华的消极。叔本华认为既然人生是痛苦与无聊的,那么就不必要做什么事来摆脱这种痛苦与无聊了,除非禁欲或死亡;但是尼采确认为人们有必要也有能力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使自己摆脱人生原本就存在的痛苦与无聊,他主张直面和战胜痛苦,在奋斗中寻求人生的意义,是一种肯定生命的积极的悲

西方哲学史课件

第一编古代哲学 1、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六世纪之间起源于希腊世界并在其中发展的哲学。 2、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人物或学派 (1)自然哲学时期:自然哲学家 (2)智者学派时期: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 (3)雅典哲学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晚期希腊哲学时期: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怀疑主义 2、古希腊哲学的特(1)崇尚思辨(2)追求自由(3)向往幸福 一、古希腊哲学(早期自然哲学) 1、伊奥尼亚学派之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希腊七贤之一、哲学之父):水是世界的本原 2、伊奥尼亚学派之爱非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大师、辩证法的奠基人):(1)火本原说(2)辩证法 3、爱利亚学派 巴门尼德:(1)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2)存在是永恒的一(3)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 4、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1)万物皆数(2)灵魂不死 5、元素论之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6、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不统一,且在说明事物上也存在着困难。 (2)远离生活:望天者 二、智者学派 1、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1)人本主义倾向(2)相对主义倾向(3)是对爱利亚学派绝对主义的反动 2、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便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3、思想特点:(1)思想倾向:人本主义与相对主义 (2)思想表达方式:对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表现出的绝对主义持批判的态度,重破不重立。 三、雅典哲学 1、雅典哲学: 公元前5-4世纪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得雅典迅速崛起,希腊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开始转移到雅典,它逐渐成为哲学发展的中心,形成了雅典哲学。 2、苏格拉底

武汉大学845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试题真题2004-2014、2019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年考研真题 845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 2019(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 1.存在(巴门尼德) 2.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阿奎那) 3.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洛克) 4.人是机器(拉美利特) 5.自在与自为(萨特) 二、简答题(每题15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2.简述休谟关于两类知识的区分 3.简述早期维特根斯坦关于可说与不可说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试述康德的绝对命令学说 2.试述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评 2014(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 2.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说” 3.霍布斯的“利维坦” 4.斯宾诺莎的“神即自然” 二、简述题 1.简述希腊化时期怀疑主义对感觉和理性的否定 2.简述对笛卡尔的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理解 3.简述对莱布尼茨实体、属性和样式的理解 三、论述题 1.试论述中世纪时实在论与唯名论的斗争及评析 2.康德对旧的形而上学批判,希望建立未来的形而上学,试论述康德论述的思路2013(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柏拉图的“知识”和“意见” 2.古代怀疑论 3.亚里斯多德的实践智慧 4.莱布尼兹的“自然从不飞跃” 5.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6.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7.后结构主义 8.忘了 二、论述题 1.笛卡尔的第一原理和上帝存在的证明 2.康德的先验演绎 3.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 2012(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2.柏拉图的通种论 3.普罗提诺的太一说 4.我思故我在 5.贝莱克的存在即被感知 6.尼采的权力意志 7.思维经济原则 8.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论述题 1.比较康德的范畴论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 2.从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到谢林的同一哲学 3.海德格尔的理解的前结构和伽达默尔的前见论 2011(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四根说 2.光照说 3.利维坦 4.绝对精神 5.皮尔士确定信念的四个方法 6.尼采的超人学说 7.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步骤 二、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述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身心关系说的发展 2.评述康德的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及其解决 3.维特根斯坦的“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理论,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误解是一种理解吗?结合解释学相关理论回答 2010(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

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体系 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下 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 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 (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3智者派。(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 (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 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是者; (5 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 研究, 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 他们把人和自然, 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后期自然哲学家既然认为万物之基础不变, 可是他们又不否认变, 这就必然产生变的原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他们中间有的人倾向于把原动力看成是来自不变者之外, 这在一定意义下,有分离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因素。 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 智者的主要代表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 481-411B . c . 、高尔吉亚(Gor一gias ,公元前5世纪就是这样。在他们看来,自然哲学时期的各派学说都失之独断,他们一般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的真理。苏格拉底和智者一样, 也是研究人的哲学家, 他同样轻视对自然的研究, 同样反对未经批评的独断,但他与智者相反,主张有客观真理,主张认识是可能的。在他看来,真理不在个人, 而在人类一般,不在感觉,而在思维。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道德的普遍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西方哲学史

一、古希腊哲学思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 1德默克利特(Democritus) 唯物主义,原子说的创始人 在社会伦理观上,宣称幸福为人生的目标 教育观上,遵循自然,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 2柏拉图 以理念论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 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培养统治者和哲学王 《理想国》、《法律篇》 3亚里士多德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身体、德行、智慧和谐发展 《政治学》、《论理学》、《诗学》、《论灵魂》 二、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与哲学思想: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争 基督教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 1 经院哲学 产生于天主教的经院,主张理性服从信仰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2 唯实论(实在论) “共相”(即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客观唯心主义 3 唯名论 “共相”不是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仅是人们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个别事物是真是存在的,是第一性的。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束缚。 1 人文主义 宣扬人力的伟大,注重感性经验和理想思维,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 2 崇尚自然 打破上帝创造万物的思想,从自然事物中寻求人的发展规律 夸美纽斯卢梭 四、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经验论。随后产生唯理论。 影响:现代哲学两大思潮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学的实质主义和形式主义,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1 经验论(经验主义)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主张真正的知识只有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即从经验中才能获得。 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原则 洛克:白板说。 在反对经院哲学和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片面夸大了感性经验的作用,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是认识的一半。反应在教学上,容易导致把学习看成是心灵对感觉映象的记录,使学习变成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研究。 2 唯理论(理想主义)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依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思维形式进行推论的结果。 笛卡儿(René Descarte s 1596-1650),近代唯理论的代表,“天赋观念”说,“我思故我在”。重视理性知识,认为只有理性的知识才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斯宾诺沙(Baruch Spinoza 1632-1577)认为人们的知识以独立的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又认为理性的知识可以不从感性得来,而从理性的直觉和推理而得到。 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提出数目,形式和语言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提出初等学校各科教学的基本方法。 3 二元论

现代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罗素(5个) 1、什么是分析哲学?它诞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时代背景: 黑格尔主义的衰落 经验主义的复兴 数理逻辑的发展 语言学的转向(lingustic turn) 分析哲学:二十世纪初叶由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发起并推动的一场哲学运动,它以现代数理逻辑为手段,试图通过语言分析方法揭示世界的逻辑本质从而构造新的世界图景,被称为二十世纪哲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2、什么是“罗素悖论”?它说明了什么? 在数学集合论中一个命题蕴涵着自身的否定,即:由总体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构成的集合是否仍为自身元素? 普通集合(ordinary set):其总体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 奇异集合(funny set):其总体仍然是自身元素的集合。 由普通集合构成的的集合是奇异集合还是普通集合? 如果普通集合构成的集合任然是普通集合的话,那么他的总体不是含自身的元素,然而,新集合又由是他自身的元素构成,则新集合不是普通集合。 如果普通集合构成的集合是奇异集合,那么他的总体仍是自身元素,然而新集合由普通集合构成,总体不是自身元素,所以新集合不是奇异集合,这直接说明了集合论中的自我指涉问题。 3、什么是摹状词?罗素如何用它消解“存在之谜”?

摹状词:用于描摹单个事物的性质的词项,通常的形式是“一个如此这般的东西”即由冠词和普遍名词构成。专名具体指某一个事物,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事物,那么在听到专门时将不可能知道其所指称的对象,与专名不同,摹状词是复合的符号,被这些符号确定的意义赋予意义,因此哪怕摹状词所指称的对象从未被知道过,人们还是能力理解它所指称的对象。 摹状词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 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存在之谜 同一律失效的问题 排中律失效的问题 存在之谜:非存在存在 Eg:金山 罗素认为“金山”不是一个专名,而是一个摹状词,他可以转写为“一个具有金和山两种属性的x”将金山从主词变为一个描述语。于是“金山是否存在”的问题就转化为: 有(没有)一个X,此X是金的并且是山;并且对于所有的Y,如果Y是金的并且是山,则Y等于X。 那么,显然现实中没有如此这般的y来同时满足“金”和“山”两种性质。所以金山不存在。因此“存在之谜”被消解。 4、什么是逻辑原子论? 定义:运用逻辑分析的手段,对世界的逻辑构造以及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可借助于原子命题及其真值函项的复合体表达出来。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 1.始基 “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一切皆变,惟“始基”不变,毕达哥拉斯的“数”、泰勒斯的“水”等都可以称为“始基”。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 “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 “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个滚圆的球形。 6.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是芝诺针对伊奥尼亚派的变化本原观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之一,即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的悖论:设想奥林匹克赛跑冠军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先爬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段路程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一段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一追一爬,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说明,运动中的事物没有快慢之分。 7.飞矢不动 “飞矢不动”是芝诺为反驳变化本原观而提出的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之一:指飞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史的感想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感想 虽然上学期西方哲学史的课程结束了,但我对一些哲学的知识还不是完全弄明白,有些还是比较模糊的,例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感觉自己对这些哲人的思想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而这学期在继续学习现代哲学过程中,慢慢对这些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因为批判是哲学的本质,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对近代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我对以前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更深入的的认识。在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大半学期下来,感觉学习现代西方哲学比西方哲学史轻松很多,因为它从近代西方哲学的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都把转向现实生活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或归宿,例如,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杜威强调经验就是生活,胡塞尔提出哲学回到生活世界等,这说明它更关注现实生活本身。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新流派,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维。下面我将谈谈自己感悟最深的三位哲学家的一些思想,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尼采的超人学说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认为人生就是苦难, 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的的结果。他认为, 生存意志的本 质就是痛苦,因为它对生存的一切欲求都是由于匮乏感, 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欲求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充满着痛苦,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痛苦, 因为欲求是无止境的,痛苦也就无边无际。意志越旺盛, 痛苦也就愈深重。因而他认为要解脱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摆脱意志,即把自己的欲望、生存意志束之高阁,避免它们实际接触任何东西,力求在自己内心中对一切事物保持冷漠的态度。 我觉得这种思想无论是对于当今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先是对于个人来说,不可否认我们的人生当中的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甚至是苦难,想想我们80后这一代也有很多可悲之处: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在百万就业大军激烈竞争中勉强找到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不该对生活失去信心,抱着对工作,房子等的欲求,更应奋起。让快乐、幸福、爱与善填满自己的心以消除人生痛苦,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健康的。对社会来说,如果社会成员对生活没有欲求的话,那是很可怕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安于现状,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尼采的超人学说本质上是在讲述他所主张的一种生存方式——意义生存。尼采认为, 人类的生存方式应当是意义生存, 超人即为意义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提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超人只是意义生存的理想状态,忽视了客观物质条件, 是一种不甚成熟的理论假设。尼采的超人哲学的主线是要人“自我超越”要勇于创造。尼采看到了人的不确定性,要求人们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实现自我超越,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树立一个勇于创造,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是有借鉴意义。但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反映到社会政治理论上,也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这种哲学是建立在:社会不平等原则基础之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西方哲学史的名词解释(包括现代) 1、始基 “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一切皆变,惟“始基”不变,毕达哥拉斯的“数”、泰勒斯的“水”等都可以称为“始基”。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 “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 “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 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个滚圆的球形。 6、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 一、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教材(原发于你来我往论坛) 西方哲学史我读过四种教材。 第一是南开大学出的〈欧洲哲学史》,冒从虎主编,上下册。这套教材是年代编写的,我觉得明显地显得陈旧,带有很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套书的好处在于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说得比较清楚。我第一次读哲学史就是读的这套,我觉得这套书作为入门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觉得这套书有很多不足。书中的康德哲学部分,显得较为薄弱,可能受当时学术研究条件限制,其康德哲学主要根据《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来讲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讲到,而且我认为有些地方有误解。(这本书有修订本,没读过) 第二,是苗力田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这套书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编成。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编得比较仓促,因为感觉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于会让我觉得有些地方不通顺。但是,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内容广而深。尤其德国古典哲学部分,我觉得写得很好。 第三,是张志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这是近几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处是,意识形态的影

响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学讲哲学,哲学之外的东西讲的相对比较少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广而深,基本上各个部分都写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我为了考上海的学校才买的,只买到了上册,下册只有朋友复印给我的康德、黑格尔部分。这套书看起来巨厚,很吓人,但其实每页字比较大,内容其实和其他几本书差不太多。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从下册还包括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不过看到德国古典哲学就可以了。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看刘放桐的那本。全的这套书也是80年代编的,可是现在仍然在用,说明这套书是编写得相当不错的。读过之后,确实如此,文从字顺,对各种理论、概念的解说都相当清楚。 读过四套之后,我的体会是多读几套哲学史教材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每读一次,都会加深哲学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学家的思想相当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尔,看了A书不懂,也许再看了B书,结合A书,也许原来A书中看不懂的现在就可以看懂了。尤其是黑格尔,不同的书讲法很不一样。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比较 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 承接上次的话题:几套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上次谈过我读过

西方哲学史论文

西方哲学史论文 西方哲学史论文 【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摘要: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异彩纷呈、个性鲜明,其中的思想性对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和生活境遇给予了关注,由此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改变了哲学理论的当代形态。挖掘其理性思考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价值,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教学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价值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异彩纷呈、个性鲜明的各种流派,并以独特的视角对人的生活境遇和生存状态给予关注和表达。在生活方式上表现了对现实生存和生活的境遇的关照;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了对存在基本问题的关注;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了对人们之间交往与交往者之间对话方式的重视: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了对社会及其导向的认同和抗拒;在哲学理论上表现了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新解释。这些流派一时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思想现象,进而产生了各种“思潮”热现象,如“尼采热”、“萨特热”、“弗洛伊德热”、“海德格尔热”、“后现代热”等。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审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独具魅力的理性思考,挖掘其理性思考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价值,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社会价值之一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使西方现代人面对自己的生活世界,思考生命固有的价值和意义,把生活世间人本质的主体性彰显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不可避免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近代哲学在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解和思考的过程中包含着对现实生活世界漠视的可能性,这一方面造成了时代所不可避免的异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