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知

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知

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知
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知

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

的通知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关于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知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公共财产安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行动,特通告如下:

一、严禁任何公民焚烧个人或他人田间、路边、地边、村边、渠边、坑边的农作物秸秆。

二、故意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树木死伤的,由林业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处理。

三、公民焚烧个人田间、路边、地边、村边、渠边、坑边的农作物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由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四、故意焚烧他人农作物秸秆,造成财产损失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五、故意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由司法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六、对不听劝阻,故意焚烧农作物秸秆,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之规定,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七、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行动起来,同故意焚烧秸秆的行为作斗争,并向公安机关积极检举揭发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或提供重要线索的人员,将给予奖励。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篇一: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二〇〇九年八月十四日目录 1. 前言调查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调查任务承担单位调查区域调查时间 2. 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种植业发展状况畜牧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状况 3. 调查过程 4. 样品采集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草谷比的测定 收集系数的测定可利用系数 5. 秸秆资源量评价 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可利用资源量 秸秆资源评价 6. 秸秆经济性评价 7. 秸秆资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8. 不确定性分析 9. 结论和建议结论建议 1. 前言调查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对**省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与评价,获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秸秆资源总量、分布、利用途径等情况,对**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以指导**省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工作,为**省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篇二: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全国农作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查与评价工作目标 通过调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集方式和利用途径等,对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摸清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资源总体评价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各级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县为单位进行,逐级汇总。主要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以及被调查区域的优势农作物品种。 (二)调查与评价内容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 结范文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范文 一、xxxx年基本情况 xxxx年我区年产秸秆xx.xxxx万吨,“五化”利用量xx.xxxx 万吨,其中,肥料化xx.xxxx万吨,饲料化x.xxxx万吨,基料化x.xxxx万吨,燃料化x.xxxx万吨,原料化x.xxx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xx.xx%。全面完成年度秸秆综合利用任务。 二、xxxx年工作措施 (一)机构落实 区上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生态环境局。各镇也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和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区自上而下建立了区、镇、村、组、农户五级

联动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印发《市区xxxx年农作物秸秆禁烧暨 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关于成立xxxx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督查组的通知》和《市区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 (二)经费落实 区禁烧办向区政府申请秸秆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xx万元, x个镇落实禁烧暨综合利用工作经费合计xxx余万元。 (三)督查巡查落实 区上成立了x个督查组,分别负责对x个镇进行督查。同时, 各镇也相应成立了督查组,负责对村、组的督查工作。各相关部门、各镇、村组也成立了巡逻队共计xxxx个,出动宣传巡逻检查车 xxxx台次,巡逻次数xxxxx人次。 (四)宣传落实 区、镇、村、组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农户签订秸 秆综合利用承诺书(xxxxxx份)。全区印发纸质通告xxxx份,广播、电视宣传xxxxx次。各镇在交通要道、城镇周边、村民集中点 等人口密集地悬挂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标语、横幅xxxx幅,出动宣传 巡逻车xxxx台次,同时开展了校企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共建,对不识 字的农户进行面对面告知,达到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家喻户晓,

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短缺及农业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作为世界的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具有较大的新型能源化开发潜力。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物,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污染小、热值含量高等显著优势,曾是我国农村主要的牲畜饲料和生活燃料。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秸秆的利用受到收集方式、利用技术和运输成本的限制,目前主要采用田间焚烧和废弃的方式处理过剩的秸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存在火灾和交通事故隐患,同时破坏土壤抗旱保湿能力。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约为33%),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饲料、肥料、工业原料和基料的供应压力,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概况 1.1秸秆产量的计算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的作物残留,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纤维素、木质素及蛋白质等可被利用的成分,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再生生物质资源。我国秸秆资源丰富,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的总量约有7亿t,约占世界秸秆总量的19%,位居世界第一。秸秆的产量与当年的作物品种、作物产出和气候条件相关,一般可采用谷草比法、农作物副产品比重法和农作物经济系数法进行估算。各地农作物的产量与其秸秆资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谷草比可在《农业技术经济手册》中查阅,因此谷草比法最简单应用也最为广泛。 1.2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 我国农作物秸秆具有产量大、种类多和分布广的特点。粮食作物秸秆是我国主要的秸秆类型,稻草、玉米秸和麦秸是产量最高、分布最广的三大作物秸秆,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3。油菜籽和棉花是秸秆可规模化利用的主要经济作物。 由于区域种植方式、气候条件、耕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秸秆资源存在地域性,呈现显著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整体上看,我国东北部地区秸秆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西南部地区比较贫乏。按照各地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与全国平均水平(246kg/人)的对比结果,可将我国分为资源丰富区(东北区、蒙新区、华北区)、资源一般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资源匮乏区(华南区、黄土高原区、青藏区),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如图1所示。按照各地区秸秆可能源化利用资源量与全国平均水平(1.92t/hm2)的对比结果,将我国分为分布集中区(东北区)、分布一般区(蒙新区、华北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和分散区(黄土高原区、青藏区),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 2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 2.1秸秆能源化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一半的产物贮存在秸秆中,秸秆中富含大量的碳、氢、氧等养分,但N、S含量低,因而秸秆具有发热量高(热能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的1/2),有害气体排放少的特点,所以秸秆可作为一种优质的生物质原料进行能源化利用,进而降低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根据秸秆转化利用技术的不同,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直燃供热(直接燃烧、固化成型后燃烧和混燃发电)、气化(生物质燃气、沼气)和液化(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三类。 2.1.1直燃供热 直燃供热即将秸秆直接燃烧获取热量,可以分为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两种。将田间收获的秸秆直接燃烧以满足农村炊事取暖的要求。是一种相对传统落后的能源利用形式,秸秆利用率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差。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秸秆】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第22卷第6期2007年12月宿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U n iversity V o l .22,N o .6D ec 12007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曹稳根,高贵珍,方雪梅,钱玉梅,张兴桃,段红,王海潮 (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资源;秸秆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S 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7)06-0110-04 收稿日期:2007204225 基金支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 2007A 131ZC )资助。 作者简介:曹稳根(1964-),男,安徽东至县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和资源生物学。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1,2]。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世界上种植的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亿t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7亿t 左右,列世界之首,折合标准煤量3.53亿t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的近一半 [3,4] 。农作物秸秆是一 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村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4]。因此,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基础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及产量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种类多且产量巨大。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如表1所示[5]。目前仅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就有近20种,而且产量巨大。1999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 总量约6.4亿t (表2)[3],其中稻秸、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75.6%。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 农业高效化肥的使用,牲畜饲料的日益丰富,农村中电力、煤气等洁净能源的普及,不少造纸厂由于排放有害废液而被迫关闭等因素,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将逐年增加,专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26亿t 。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万t ) 地 区年产量 地 区年产量 地 区年产量 北京 429上海179天津302河北4413山西1338内蒙古1698辽宁550吉林3371黑龙江3824江苏3549浙江1134安徽2924福建6643江西1304山东7191河南5650湖北3202湖南2074广东1405广西1525海南176陕西1334甘肃754新疆1463四川4464贵州1123云南1486西藏 50 宁夏 268 青海 205 表2 1999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百万t ) 品种秸秆年产量所占比例 (%)品种秸秆年产量所占比例 (%)水稻 191.7329.23花生19.213.00小麦117.2918.31油菜30.414.75玉米175.4827.39芝麻0.480.07高粱4.670.73向日葵1.060.17谷子3.500.55棉花11.491.79大豆11.231.75麻类0.800.12薯类22.213.47甘蔗18.682.92其它 32.39 5.06 合计 640.63 100.00 1.2 农作物秸秆质量 农作物秸秆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首先,农作物秸秆热值高,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的1 2。经测定,秸秆热值约为15000KJ Kg ,各种秸秆的热值如表3。其次,农作物秸秆含有多种可被利用的有用成分,除 1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种途径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种途 径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五种途径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1、秸秆还田。 (1)作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2)弊端。秸秆还田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将秸秆梨耕到土壤中。即使秸秆被成功地梨耕到土壤中,在犁沟中的秸秆股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引发问题,即不能以足够速度进行分解,而在下一次耕作时露出地表。此外,犁沟中的秸秆股也将会阻碍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 (3)秸秆还田方法包括:①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②利用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③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④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在秸秆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菌剂及适量的氮肥和水,再经高温堆沤,可使秸秆腐熟时间提早15~20天。实践证明,机械化粉碎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 2、秸秆饲料。

(1)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经过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的秸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大改善,但仍不能为单胃动物所利用。秸秆只有经过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将其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才能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采食率、采食速度,增强口感性,增加采食量。如生物有机肥,秸秆可以作为培养土使用,同一些饲料细菌培养后,作为花草、蔬菜的肥料。 (2)秸秆饲料的主要加工技术主要包括:①直接粉碎饲喂技术;②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③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④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⑤秸秆氨化技术;⑥秸秆热喷技术。 3、秸秆能源。 (1)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我国每年农作物秸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安徽省好多县就建有火力发电厂,主要是武汉的凯迪电力公司投资建设。 (2)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 4、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离田工作方案(最新)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离田工作方案 按照《X年X市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离田工作,逐步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X年X市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的通知》和《X市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接近消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以玉米、水稻秸秆离田、利用为重点,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加强土地保护为目标,完善扶持政策,拓宽利用渠道,创新工作方法,建全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明确机械化作业标准,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离田水平。 二、基本原则 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种植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抓好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示范推广,合理引导秸秆燃料化、原料化等其他综合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向多元循环的方向发展。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本地区秸秆资源种类和资源量、生产方式、农民意愿、产业布局等,统筹编制秸秆离田方案,明确秸秆离田时间,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优先时序,优先考虑秸秆全量还田和根茬粉碎还田。

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加大政策创设力度,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根茬处理、秸秆收储运、加工利用等配套政策方面,重点给予扶持。 三、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X年春播面积推算和乡镇、街上报统计秸秆产量110万吨,年利用总量力争达到99万吨,利用率不低于90%,可收集农作物秸秆做到100%离田。 1.秸秆肥料利用 秸秆肥料化利用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秸秆综合利用适宜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重点扶持农业机械化作业全量还田,鼓励秸秆腐熟还田、秸秆反应堆等技术广泛应用,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12.77万吨。 2.秸秆饲料化利用 秸秆饲料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发展领域。根据养殖业发展趋势和每年养殖量增加情况,秸秆饲料利用量逐年增加,到X年末实现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22.04万吨。 3.秸秆能源化利用 秸秆作为燃料是秸秆综合利用最为直接的途径,也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重点推广秸秆生物质锅炉建设、支持大型秸秆沼气工程建设,秸秆发电项目,生物质能源项目,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41万吨。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治理与利用

文章编号:1002-1728(2003)01-0018-06 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 刘 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中图分类号:S210.7 文献标识码:B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业产生的秸秆量相当惊人,1kg 稻米可产生1.5kg 稻草;1kg 小麦可产生1.5kg 麦秸;1kg 玉米可产生4kg 玉米秸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世界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每年所产生的秸秆多达17亿t,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利用。 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稻草、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据统计,1998年全国各种秸秆的产量达6.05亿t,折合标准煤量3.03亿t,见表1。我国秸秆产量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秸秆在我国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我国可用作能源量的秸秆量为3.55亿t,占秸秆总产量的58.7%。 表1 1998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 秸秆量(万t) 折合标准煤量(万t) 稻谷 11539.834950.59小麦13961.896980.95玉米 22398.0011848.54其他杂粮1669.00834.50豆类2681.251455.92薯类1631.00792.67油料4500.602380.82棉花1430.50776.71甘蔗654.17288.49合计 60466.14 30309.19 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传统处理秸秆方法使相当部分的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黑龙江省每年有近3000万t 的秸秆被焚烧,经测算,相当于烧掉了10多万t 尿素,近20万t 过磷酸钙,近20万t 硫酸钾。按现行市场价格折算,价值高达5.8亿元。 由于处置方法的不当,农作物秸秆还会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例如,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再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污染。虽然各地区秸秆焚烧的严重程度不同,但每到夏秋收获之际,浓烟滚滚,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极大威胁。1997年在四川省双流机场、河北省石家庄机场附近,大量秸秆随地燃烧造成集中污染,大气能见度大大降低,致使上述两个机场飞机停飞,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1998年5月18日,成都近万名球迷正在体育场观看球赛,突然间烟雾从天而降,观众看不见场内赛况,电视台随即中断了球赛转播。据环保部门测定,当时大气中的SO 2水平为0.200mg/m 3,高出成都初夏大气SO 2平均水平几倍之多,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造成目前我国产生大量秸秆以及焚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我国人口增加、土地面积减少以及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农村种植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一种植形式向复 X 收稿日期:2002-08-15 辽宁农业科学 2003(1):18~23L iaoning A 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姓名:孙欢 学号: 2012026271 班级:化学12-10班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如何变废为宝,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经过搜集资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简要介绍如下: 一、稻草秸秆综合利用: 1、稻壳水泥混凝土 美国以65%磨细的稻壳灰、53%熟石灰、5%氯化钙混合,使用时再与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即得到一种性能相对稳定的混凝土砂浆。固化后强度高、防水、防渗性能良好,适合于砌筑仓库、地下室。 2、植物秸秆粉再生板材 利用回收废旧聚乙烯塑料和粉碎后的植物秸杆为基本原料配上适量的阻燃剂加工制作而成。各成份重量百分比为:植物秸杆粉60—65%,废旧聚乙烯塑料33—40%,阻燃剂1—3%。植物秸杆通常采用玉米、稻草或麦草秸杆。将废旧聚乙烯塑料和植物秸杆粉及阻燃剂按比例均匀混合,通过压塑机压塑成型。该板材具有吸音、隔热效果,加工性好,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1/3—1/4,应用领域广泛。 3、高强轻质稻壳灰保温砖 一种由10-70%稻壳灰,20-40%粘合剂和10-50%增强剂组成的高强轻质保温砖,它以稻壳为燃料烧制,又利用稻壳灰为制作保温砖的原料。由于保温砖配料中加入空心微珠增强剂,并采用优选的烧成工艺,使该保温砖兼有硅藻土保温砖保温隔热性良好的优点又有轻质粘土砖强度高,耐火度高的优点,为工业窑炉提供了一种价廉物美的节能材料。 4、户用秸秆气化炉燃料 生物质秸秆作为燃料,在缺氧的状态下,不完全燃烧,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气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干燥与干馏、氧化、还原。 直接燃烧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生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水+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反应) (1)、秸秆气化技术指标: 1.原料玉米秸秆、玉心芯、薪柴、木材加工废弃物等。原料含水量要求小于2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分析

晨鹰科技研究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分析 ——“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系列的应用与推广 一、概论 “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是新乡市晨鹰科技研究院陈巨峰工程师研发的专利系列产品(专利号:200420074835.3)它是利用庄稼秸秆加入一定比例的巨峰牌“JF—SSY母液”(暂定名)和其他原料制成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材新产品。 随着党的“三农”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年年获得大丰收。可是丰收的背后出现了非常重要的、急需解决的大量农业废品垃圾——庄稼秸秆,除少部分被利用作造纸或畜禽饲料外,另有80%竟然被农民烧掉了。每亩年产秸秆按1000公斤计算,新乡市域现有耕地550万亩,除150万亩用于养殖业和造纸业外,另有400万亩即40亿公斤秸秆被烧掉了,如加工成粉末按每公斤售价0.4元计算,我市域农民每年白白损失了16亿元。这笔损失完全是人为造成,实在可惜。且每到收割季节,地面上烟雾弥漫,飞机不能起降,车辆不能行驶,行人无法呼吸,既污染了环境又损坏了人身健康。“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是为了响应政府大搞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利条件,减轻政府禁止焚烧秸秆工作的麻烦和难度,保护环境,造福于民而研制发明的绿色建筑专利产品。 二、经济效益分析 1. 每亩地可年产秸秆1000公斤,如将秸秆粉碎后卖给生产厂家,每公斤售价按0.4元计算,可使农民增收400元,解决了农民种地种子、肥料、农药、水电费等的投资;每亩秸秆可加工成“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200平方米,每平方米净赢利按5元计算,农民可增收1000元。 2. 新乡市域现有耕地550万亩,除150万亩用于养殖业和造纸业等外,另有400万亩耕地可产40亿公斤秸秆,如将秸秆粉碎后卖给生产厂家,每公斤售价按0.4元计算,全市农民可增收16亿元;可加工成“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系列产品8亿平方米,每平方米净赢利按5元计算,全市农民可增收40亿元。 3. 河南省域现有耕地1.2亿亩,除2000万亩用于其他行业外,另有1亿亩耕地可产秸秆1000亿公斤,如将秸秆粉碎后卖给生产厂家,每公斤售价按0.4元计算,全省农民可增收400亿元;可加工成“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系列产品200亿平方米,每平方米净赢利按5元计算,全省农民可增收1000亿元。 4. 全国现有耕地20亿亩,此项目如在全国推广,按一半耕地10亿亩计算,能产秸秆10000亿公斤,可加工成“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系列产品2000亿平方米,每平方米净赢利按5元计算,全国农民可增收10000亿元。 三、社会效益 1.每亩耕地生产200平方米的“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如按厚240毫米墙计算,相当于免烧25600块砖,可节约土方34立方米;节约烧煤1.59吨。 2.新乡市域400万亩耕地秸秆加工成“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系列产品,可节约土方1.36亿立方米;节约烧煤636万吨。 3.河南省域1亿亩耕地秸秆加工成“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系列产品,可节约土方34亿立方米;节约烧煤1.59亿吨。 4.全国10亿亩耕地秸秆加工成“秸秆三合夹心轻质板”系列产品,可节约土方340亿立方米;节约烧煤1 5.9亿吨。 既保护了耕地又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并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换问题,起到了社会稳定的作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正阳县熊寨镇农业服务中心周留洋摘要:农作物秸秆未被充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面起步晚但己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和工艺技术,目前推广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工艺技术和机具问题以及投入问题。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做好,需要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推行企业化管理。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近年来,农村不再需要这些农作物秸秆作为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到“三夏”“三秋”季节,农民为抢收、抢种把剩余秸秆绝大部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并频繁引发火灾事故;特别是在机场周围和公路两侧焚烧秸秆,还严重影响了飞机的起降和汽车行驶的安全。因此,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重视。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1用作饲料———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秸秆饲料,就是将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畜禽。通过养畜过腹还田,是一种具有很高综合效益的秸秆利用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1)青贮。将秸秆切成10cm长的小段后用粉碎机加工成长2-3cm的碎段,在青贮池内一层一层铺放,并按各种家畜对能量饲料的需求,加入适量的玉米粉、麦皮、米糠等精料,每层均反复踩实,用稀泥密封30天后即可饲用,贮存期可保存半年之久。 (2)氨化处理。首先将秸秆加工成类似粗糠的秸秆粉;氨化贮窖深度不超过2m,每1立方米氨化饲料 75千克左右;秸秆粉:水:尿素的配置比例为100 :(30-40):(3.5-4.5),秸秆粉每铺30cm按比例喷洒配置好的尿素溶液,每层均压实,当秸秆粉超过窖口呈抛物线时,经充分压实再用塑料薄膜封顶,最后用湿土压实踩实;开窖取料要根据喂多少就取多少的原则,用后即封严窖口;取出的氨化饲料要晾晒1-2天后方可饲喂家畜。 (3)生化发酵处理。将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后,加入发酵调制剂均匀拌和,填入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内压实密封,使其软化、熟化。生化成一种类似酿酒厂酿出的废渣即“酵糠”样物质。秸秆在生化发酵过程中可使粗纤维得到有效降解并经生化转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体蛋白及维生素等,产生酵酸等特殊风味,改良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1.2用作肥料———作为有机肥还田. (1)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撤

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全国农作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查与评价工作目标 通过调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集方式和利用途径等,对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摸清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资源总体评价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各级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县为单位进行,逐级汇总。主要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以及被调查区域的优势农作物品种。 (二)调查与评价内容 1、秸秆资源产量调查:针对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调查各类秸秆资源产量和分布。 2、秸秆利用现状调查:调查秸秆作为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等利用方式的数量及比例。 3、秸秆利用经济性评价:调查各地秸秆的价格和运输距离、成本等。 4、秸秆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分品种对秸秆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可利用潜力等。 5、未来农作物秸秆的变化趋势分析。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品种和利用等进行预测和分析,评估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三、调查方法 为了作好本次调查与评价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报批稿)。本次调查将按照该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以实地调查为主,并充分利用已有和正在执行的秸秆资源调查结果,鼓励利用地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 用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具有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燃料结构改变,作物秸秆逐渐变为农产品废弃物,秸秆焚烧成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的标志性现象,同时因其所引发的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著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针对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0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东北农业大学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东北寒地垄作特点,将秸秆粉碎的细一些,春季秸秆绝大部分留在垄沟中,对垄顶(作物播种带)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小的原理,构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沿原垄深松、灭茬→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或大豆→播后化学封闭除草→苗期垄沟深松→苗期化学除草→中耕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并粉碎秸秆。以玉米秸秆还田现场为例,如下图所示: 玉米秸秆还田现场图02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南京农业大学以稻草、麦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利用工厂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经过粉碎、补料、发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秆原料,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秸秆循环的链条,促进了秸秆物质的进一步循环利用。该项技术成果已形成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可年产万吨秸秆菌渣生物有机肥。现今该项成果已在某市成功示范了30 个鸡腿菇大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120%,合计示范区应用面值800 余亩。 03高效生物质腐熟肥料中国农业科学院以麦秸、玉米秸、稻秸、油菜秆、甜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配套喷洒机具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摘要:该文从资源的角度,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作了全面的估算,分析了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通过对全国的秸秆资源产量及分布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种类的秸秆产量及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②全国各种主要作物秸秆占总量的比例顺序为:稻谷秸秆最高,其次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③全国秸秆产量超过2500万t的省份有山东、河南等8个。 对我国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认为: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大部分被作为农户生活燃料或当作牲畜饲料或在田间焚烧或被弃置乱堆,不仅造成了秸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导致了环境的污染。针对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秸秆资源;分布状况;利用现状;利用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年生产6.4亿多t的秸秆,且随着农作物单产的提高,秸秆产量也将随之增加。在传统农业阶段,秸秆资源主要是不经任何处理直接用于肥料、燃料和饲料。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能源、饲料结构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秸秆利用途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一方面,科技进步为秸秆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和新方法;另一方面,农业主产区秸秆资源大量过剩问题日趋突出,农民就地焚烧秸秆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1、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 1、1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概况 秸秆,通常指农作物籽实收获后的植株,是农村最主要的农作物副产品。由于秸秆产量未列入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范围,其产量通常依据农作物的产量计算而得。 表1 1999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单位:106 t 作物种类产量秸秆∶粮食秸秆数量占秸秆总量比例 谷 物水稻198.480.97191.7329.93 小麦113.871.03117.2918.3 玉米128.091.37175.4827.3 高粱 3.24 1.44 4.670.73 谷子 2.31.51 3.500.55 其他杂粮7.02 1.6011.23 1.75 大豆18.94 1.7132.39 5.06 薯类36.410.6122.21 3.47 油 料花生12.64 1.5219.21 3.0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XX市XXX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XX市XXX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申报单位:XX市人民政府 申报日期:XXX年03月

目录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现状 (1) (一)基本情况 (1) 1、自然生态条件 (1) 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 3、农业发展现状 (2) 4、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3) (二)建设规划 (4) 1、建设内容产业现状 (4) 2、发展潜力 (5) 3、当地资源条件 (5) 4、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布局 (6) 5、发展目标 (7) 6、资金投入 (7) 7、保障措施 (8) 二、试点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11) (一)总体思路 (11) (二)任务目标 (11) 三、试点建设概况 (12) (一)项目实施区域情况 (12) 1、XX镇 (12) 2、XX乡 (12) 3、XX街道办 (13) 4、XX镇 (13) (二)相关产业及基础设施情况 (13) (三)项目实施主体基本情况 (14) 1、XX省XX木业有限公司 (14) 2、XX市XX养殖有限公司 (14) 3、XXXX农肥业有限公司 (15) 4、XXXX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6) 5、XX市XX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16)

6、贵XX市XX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17) 四、建设内容 (18) (一)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工程 (18) 1、建设区域 (18) 2、建设内容及规模 (18) 3、收储中心建设标准 (19) 4、建设目标 (19) (二)农作物秸秆还田工程 (20) 1、建设区域 (20)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0) 3、建设标准 (20) 4、建设目标 (20) (三)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工程 (21) 1、建设区域 (21)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1) 3、建设标准 (21) 4、建设目标 (22) (四)农作物秸秆有机肥生产工程 (22) 1、建设区域 (22)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2) 3、建设标准 (23) 4、建设目标 (23) (五)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试点工程 (23) 1、建设区域 (23)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4) 3、建设标准 (24) 4、建设目标 (24) (六)监测调查与第三方服务 (24) 1、建设区域 (25) 2、建设内容及规模 (25)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影像资料拍摄内容:(总时长20分钟) 1 秸秆综合利用的目的及意义时长:3分钟 1.1 秸秆的种类 秸秆资源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主要资源。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可再生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农作物秸秆是指籽实收获后剩下的含纤维素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 拍摄内容:文字介绍,配合常见秸秆种类图片(需要准备秸秆种类);时长:10s 1.2世界秸秆产量 全世界秸秆年产量约29亿吨,其中小麦秸占21%,稻草秸占19%,大麦秸占10%,玉米秸占35%,黑麦秸占2%,燕麦秸占3%,谷草占5%,高粱秸占5%。农作物秸秆中有66%直接还田或作为生活能源而被烧掉,19%作为房屋建筑材料或蔬菜生产覆盖材料等,12%作为反刍家畜的粗饲料,剩余3%为手工艺品的原料。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10s 1.3我国秸秆产量及分布特点 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7亿吨,相当于天然草地生产干草的50倍。但由于秸秆饲料质地较粗糙,纤维素含量高,营养成分含量低,适口性差等因素使秸秆的消化利用率极低,大部分秸秆未被充分利用。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是我国秸秆资源的主要类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0%。其中玉米秸占37.5%,稻草秸占24.2%,小麦秸占18.3%(2005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的主要农区和西南部分省市。50%以上秸秆资源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黑龙江和浙江9省,最低是西藏。 拍摄内容:文字配合图片资料介绍;时长:15s 1.4我省秸秆产量及分布特点 贵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4500多千公顷,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2700多万吨,其中水稻秸约860万吨,玉米秸570万吨,小麦秸120万吨,豆秸60万吨,油菜秆570万吨,烤烟秆90万吨,花生秸10万吨,薯类藤420万吨。水稻、玉米、油菜、薯类等农作物秸秆是我省秸秆资源的主要类型,占资源总量的89.7%,其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每年生产7 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但仅有30%左右被作为造纸业、建筑业及手工业的原料利用, 5 亿吨秸秆被焚烧或废弃,不仅浪费,而且污染环境,使土壤矿化,甚至带来其他社会损失。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所含营养成分低,蛋白质含量仅为3%?6%, 但粗纤维含量高达31%?45%。我国有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家畜的传统,并由此培育出了高繁殖率、耐粗饲的诸多优良家畜品种,同时有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 (1 )物理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从而利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加工方法。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60%,而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可以全部被家畜采食。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等。 (2)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消化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利用率的一种方法。秸秆氨化后可提高家畜对饲料的消化率达10% 左右,同时动物的采食量

也大幅度增加。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处理、氧化剂处理、氨一碱复合处理、碱一酸复合处理等。 (3)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处理后,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技术等。 2.秸秆养殖蚯蚓技术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可作为饵料饲养蚯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实践证明,25?30公斤秸秆饵料可饲养出1公斤鲜蚯蚓,并可获得17~21 公斤蚯蚓粪。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氮、磷、钾、氨基酸等,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 3.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基料的来源,且价格低廉,解决了因棉籽壳等基料日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秸秆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4.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秸秆中含有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5种途径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五种途径 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 5 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 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1、秸秆还田。 (1)作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 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秸秆 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 以上 ( 2)弊端。秸秆还田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将秸秆梨耕 到土壤中。即使秸秆被成功地梨耕到土壤中,在犁沟中的秸 秆股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引发问题,即不能以足够速度进行分 解,而在下一次耕作时露出地表。此外,犁沟中的秸秆股也 将会阻碍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 (3)秸秆还田方法包括:①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 ②利用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③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④ 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秸秆还田,在秸秆中添加 一定量的生物菌剂及适量的氮肥和水,再经高温堆沤,可使秸 秆腐熟时间提早 15 ~ 20 天。实践证明,机械化粉碎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 2、秸秆饲料。 ( 1)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

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 理。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经过物理 法和化学法处理的秸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大大改善, 但仍不能为单胃动物所利用。秸秆只有经过微生物发酵,通 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将其纤维素、木质 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 才能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采食率、采食速度,增强 口感性,增加采食量。如生物有机肥,秸秆可以作为培养土 使用,同一些饲料细菌培养后,作为花草、蔬菜的肥料。 (2)秸秆饲料的主要加工技术主要包括:① 直接粉碎饲喂技术;② 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③ 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④ 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⑤秸秆氨化技术; ⑥秸秆热喷技术。 3、秸秆能源。 ( 1)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 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安徽省好多县就建有火 力发电厂,主要是武汉的凯迪电力公司投资建设。 (2)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 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 4、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