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5.6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大悟书生学校2017-2018学年度期末7年级历史试卷

一、历史选择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表格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共1分,共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8 29 30

答案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蓝田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D.浙江河姆渡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②都导致了乌孙与汉联姻

③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④都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6.秦朝统一后,为加强统治,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在地方

设立的政府职位是()

①太尉②丞相③御史大夫④郡守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

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统一度量衡、文字,对后世影响深

B.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

C.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8.下列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 B.统一六国的货币、度量衡

C.修筑长城,徭役繁重

D.秦的暴政使人民不堪忍受

9.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 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剩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写“剑”字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10.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学习汉族的礼法

C.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1.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曹营啊。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象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它讲的是()

A.淝水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B.官渡之战,蜀吴联合抗曹

C.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

D.长平之战,刘备、孙权统一北方

12.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黜官职”。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采用汉族官制⑤提倡与汉族通婚⑥学习汉族的礼法()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13.“隋朝的重要在于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下列图示能够正确表现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A. B. C. D.

14.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1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

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如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它反映

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1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

是()

A. B. C. D.

18.下列历史人物标号与事迹符合的是()

①汉武帝②北魏孝文帝③武则天④关汉卿.

A.①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地位

B.②进行系列改革,学习汉族文化

C.③善于用人纳谏,形成“开元盛世”

D.④北宋著名词人,风格豪迈奔放

19.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20.“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2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2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

23、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4、“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科

A.李斯B.主父偃C.张骞D.董仲舒

25、汉武帝时期,要到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B.咸阳C.开封D.长安

26、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相反的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27、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 、秦B、西汉C、新朝D、东汉

28、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由张角等领导的一场农民大起义是()

A 、大泽乡起义B、国人暴动C、黄巾起义D、刘邦、项羽起义

29、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出现在东汉的是()A 、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0、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一题9分,第二题11分,共20分)

一、材料一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史记》材料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过秦论》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皇帝”一词由秦王赢政首创,这表明他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同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一中的“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这些举措实施目的是什么?

(2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起义领袖分别是谁?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帝王之一,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2分)

二、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什么时候开始改革?核心措施是什么?

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此外,他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请列举两项)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3分)

(3)分析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是什么?上述两次改革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