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生物学实验Ⅰ——微生物》

(2008级基地班)

任课教师:熊芳

教学时数: 15学时

实验周数: 4周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微生物实验目录(15学时)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4学时)

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5学时)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和简单染色(3学时)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3学时)

第一次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正确应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2.认识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有关试剂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室规则;

2.实验室安全守则;

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处理;

4.常用器皿及用具;

5.显微镜及有关知识;

6.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配置培养基的基本流程如下:

原料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澄清→分装→塞硅胶塞和包扎→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一、营养成分

1.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

碳源物质的功能:构成细胞物质;为机体提供整个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异养微生物)。

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某些厌氧细菌在厌氧与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

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2.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与配比

营养物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浓度合适的营养物质才对微生物表现出良好作用,浓度大时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浓度小时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尤其是碳氮比(C/N)(碳氮比一般指培养基中元素碳与元素氮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两种成分含量之比)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控制培养基的PH值

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各不相同,细菌与放线菌生长的pH在之间,酵母菌与霉菌生长的pH 值在4-5之间。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常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一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流加酸或碱液

三、渗透压

注意营养物质要有适合的浓度,不能太低满足不了生长的需要,太高则渗透压太大,也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四、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越高,培养基的氧化活动越强,在厌氧菌培养中,加入还原剂,可降低自由氧的毒害。

培养基的种类

据组成成分可分为:

1.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如葡萄糖铵盐培养基、淀粉硝酸盐培养基等。

2.半合成培养基:有一部分纯化学物质和另一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例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3.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等。

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1.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常用凝固剂为琼脂)的液体状态培养基。

2.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2%左右的凝固剂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或农副产品培养基。

3.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而成的半固体状培养基。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其分为

1.加富培养基:加富培养基是指在普通培养基里加过血、血清、动物(或植物)组织液或其他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用以培养某种或某类营养要求苛刻的异养微生物。

2.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或某一类群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3.鉴别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一、实验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基础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琼脂作凝固剂,琼脂在常用浓度下96℃时溶化,实际应用时,一般在沸水浴中或下面垫以石棉网煮沸

溶化,以免琼脂烧焦。琼脂在40℃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根据琼脂的质量和气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培养基多用于培养细菌,因此要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值调至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水 1000ml

pH ~。

二、实验器材

1、溶液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naOH,1mol/LHCl。

2、仪器或其他用具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

蒸气灭菌锅,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皮筋,纱布等。

三、操作步骤

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

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蛋白胨很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

2、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或在

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要的总体积,如果配置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在制备用三角瓶盛固体培养基时,一般也可先将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然后按%~%的量将琼脂直接分别加入各三角瓶中,不必加热溶化,而是灭菌和加热溶化同时进行,节省时间。在琼脂溶化过程中,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而溢出容器。同时,需不断地搅

拌,以防琼脂培糊底烧焦。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或铁锅加热溶化,以免离子进入培养基中。

3、调pH

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值,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反之,用

1mol/LHCl进行调节。对于有些要求pH较精确的微生物,其pH的调节可用酸度计进行。pH不

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配置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若预先调好pH并在高压蒸气下灭菌,则琼脂因水解而不能凝固。

4、过滤

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某些实验结果的观察。一般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这一步可以省去。

5、分装

按实验要求,可将配置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中。

(1)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瓶的量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如果是用于振荡培养用,则根据通气量的要求酌情减少;有的液体培养基在灭菌后,需要补加一定量的其他无菌成分,如抗生素等,则装量一定要准确。(2)固体分装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三角瓶的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3)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6、加塞

a)包扎: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皮筋捆好,再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置日期。三角烧瓶加塞后,外包牛皮纸,用麻绳以活结形式扎好,使用时容易解开,同样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置日期。(有条件的实验室,可用市售的铝箔代替牛皮纸,省去用绳扎,而且效果好。)

b)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121℃,20min高压蒸气灭菌。

c)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d)无菌检查: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28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阿斯毕无氮培养基

甘露醇(或蔗糖、葡萄糖) 10g

KH2PO4

NaCl

CaCO3 5g

琼脂 20g

水 1000ml

PH ~

121℃灭菌3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实验室中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立式、卧式和手提式等几种,其构造如图。本实验介绍手提式和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三、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阿斯毕无氮培养基,培养皿,立式高压蒸汽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

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 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

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 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2.思考题

(1)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2)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第二次实验:

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的纯系分离、培养方法;

2、掌握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涂抹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为了生产和科学的需要,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单一的菌种,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分离。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一种是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要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则培养基中是不能含有N源,这种培养基

就比较适合能利用空气中N2的微生物。另一种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人们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分离土壤中的真菌,往往在分离真菌的马丁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孟加拉红、链霉素和金霉素等化学药品,目的在于抑制细菌的生长,这样更有利于获得纯培养。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众多,在肥沃土壤中固氮菌数量也很多,自然界中多数氮素养料是有微生物固氮的结果,固氮菌一般可分为自生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两类。

要分离自生固氮菌,常用阿斯毕无氮培养基这种选择性培养基,控制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它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然后通过稀释法或划线分离法,使它在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若分离得不纯,需要进一步纯化,直到得到纯种。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阿斯毕(Ashby)无氮培养基

2、菜园土

3、灭菌培养皿、镊子、剪刀、接种针、酒精灯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富集培养:(第二次实验做)

1、用已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的阿斯毕培养基倒平板。

2、用已灭菌的镊子将黄豆粒大的菜园土摆入已冷凝的平板培养基上。

3、正面放置培养箱中培养,28℃培养3-4天后,在土粒周围有浑浊半透明的胶状菌落出现,有的在

后期会产生褐色的色素。

(二)划线分离纯化:(第三次实验做)

1、用已溶化至50℃的阿斯毕培养基倒平板;

2、用接种环挑取上述菌落少许,在冷凝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而后置于28℃培养4天。

划线方法如图:

A:交叉划线法(1、2、3、4为依次划线的起点)

B:连续划线法(1、2为依次划线的起点)

(三)纯化、镜检,得到纯种培养(第四次实验做)

1、平板上出现单菌落,按无菌操作移入阿斯毕培养基斜面试管中,28℃培养4天,即获得纯培养菌,可冷冻保存,备用;(要求每人至少保存自生固氮菌的一支斜面试管,并贴好标签。)

2、镜检:将斜面菌株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如是粗短杆状或球状的单一形态的菌体细胞较大,常呈单个或“8”字排列,在细胞表面有较厚的荚膜者,即为自生固氮菌。若有杂菌,需要进一步划线纯化。

注意事项:

1)微生物分离、纯化这一操作环节,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2)平板划线时,划线部位不可重叠;

3)划线时,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菌体烧掉。

第四次实验: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详见细胞生物实验指导)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巩固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

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微生物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染色。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三、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3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玻片搁架、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生

理盐水或蒸馏水等。

四、流程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五、步骤

1涂片:取两块洁净无油的载玻片,在无菌的条件下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或蒸溜水)于玻片中

央,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分别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

匀并涂成薄膜。若用菌悬液(或液体培养物)涂片,可用接种环挑取2~3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注意滴生理盐水(蒸馏水)和取菌时不宜过多且涂抹要均匀,不宜过厚。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也可以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上方稍微加热,使其干燥。但切勿离火焰太近,因温度太高会破坏菌体形态。

3固定:如用加热干燥,固定与干燥合为一步,方法同干燥。涂片、干燥和热固定。

4染色:将玻片平放于玻片搁架上,滴加染液1~2滴于涂片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吕

氏碱性美蓝染色1~2min,石炭酸复红(或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min。

5水洗:倾去染液,用自来水从载玻片一端轻轻冲洗,直至从涂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水洗时,不要水流直接冲洗涂面。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6干燥:甩去玻片上的水珠自然干燥、电吹风吹干或用吸水纸吸干均可以(注意勿擦去菌体)。

7镜检:涂片干后镜检。涂片必须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六结果:绘制单染色后观察到的大肠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的形态图。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

革兰氏(Gram,s)染色法

一、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上一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用这种染色法可以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该法所用的染料是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染料——草酸铵结晶紫和番红染液。细菌先用草酸铵结晶紫进行初染,经碘液媒染后,再用95%乙醇(或丙酮乙醇)脱色,最后用

番红复染。如细菌保持草酸铵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颜色而不被乙醇脱色,则细菌呈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该反应称为革兰氏阳性或正反应(用G+表示);如细菌能被乙醇脱色而又能被番红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其反应则称为革兰氏阴性或负反应(G-表示)。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理,初染时,在细胞膜内形成草酸铵结晶紫与碘复合物, G+细胞壁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 95%乙醇(或丙酮乙醇)处理时,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后复合物不会溶出缝隙.反之, G-细胞壁薄,外膜层的类脂含量高, 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差,以类脂为主的外膜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复合物的溶出.

主要是由于两类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和结构不同,因而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渗透性不同,导致了不同染色反应。芽孢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酵母菌)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而大多数无芽孢杆菌﹑弧菌﹑螺旋菌和某些球菌则呈革兰氏阴性反应。因此,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生产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些特殊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不稳定,称为革兰氏不定细菌(Gram variable bacteria)。

二、实验材料

1﹑第二周分离得到的微生物;

2﹑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及火柴﹑赫克尔(Hucker)氏结晶紫染色液﹑路戈(Lugol)氏碘液﹑95%乙醇﹑番红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

三、操作步骤

(一)﹑涂片

1﹑混合涂片法:取一洁净载玻片,滴一小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按无菌操作要求,先用接种环挑取少量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于玻片中央水滴中,涂布均匀。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冷却后,再挑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物,混涂于玻片中央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中,制成混合涂片。要求涂片薄而均匀。

2﹑三区涂片法:在一洁净载玻片近两端各滴一小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要求,先用接种环取少量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于玻片左侧水滴中,涂匀后用接种环顺势向玻片中央拉移(注意不要接触右侧水滴)。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冷却后,再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物混于玻片右侧水滴中涂布,涂匀后用接种环再顺势拉向玻片中央,与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混合。然后,在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再进行涂布,使两种菌互相混合。

(二)﹑干燥﹑固定

涂片干燥后,快速通过火焰2~3次,进行固定。固定时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三)﹑染色

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液覆盖玻片涂布区,染色1分钟,用水冲洗。

2﹑媒染:滴加路戈氏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1分钟,水洗。

3﹑脱色:甩净载玻片上水分,倾斜玻片,并衬以白纸,用95%乙醇滴洗至无紫色褪下为止,时间20~30秒钟。立即用水缓缓冲洗。注意脱色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呈现假阴性。

4﹑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色3~5分钟,水洗。

(四)﹑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观察时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荚膜染色

一、实验目的:学习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粘液性的多糖类(或多肽类)物质——荚膜。荚膜含水份多、疏松、且较薄。它受热易失水变形。所以,一般不加热固定。荚膜不易染色,故常用负染法,即将菌体和背景着色,把不易着色的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

三、实验材料:

1、活体材料:土壤分离得到的固氮菌(钾细菌),该菌在甘露醇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荚膜丰厚。

2、染色液和试剂:1%结晶紫、冰醋酸、20%CuSO4

3.器材:载玻片、接种环、玻片搁架,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⑴涂片:按常规法涂片,可挑2~3环菌体与水充分混合,并将黏稠的菌液尽量涂开,但涂布的面积不宜过大。

⑵干燥: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⑶染色:用结晶紫冰醋酸染色液(Tyler染色液)染5~7min。

⑷脱色:用20%C U CO4水溶液洗去结晶紫,脱色要适度,冲洗2遍即可。用吸水纸吸干,并立即加1~2滴香柏油于涂片处,以防止C U CO4结晶的形成。

⑸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观察完毕后注意用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结果:背景蓝紫色,菌体紫色,荚膜无色或浅紫色。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第十一章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11818.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 结晶紫染色 B. 碘液固定 C. 酒精脱色 D. 复染 答:( ) 111819.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 印片时不能移动 B. 染色 C. 染色后不能吸干 D. A和C 答:( ) 111820.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 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答:( )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 酵母菌 B. 霉菌 C. 细菌 答:( )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 自生固氮菌。 B. 硅酸盐细菌 C. 根瘤菌 D. A、B 均可培养 E. A、B、C 均可培养 答:( )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 二甲苯 B. 水 C. 香柏油 答:( )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答:( )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 20ml/M3 B. 6ml/M3 C. 1ml/M3 答:( )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 130℃/30min 答:( )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 62-63℃/30min B. 71-72℃/15min C. A.B. 均可 答:( )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 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 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 A.B. 两项 答:( )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 1% B. 0.5% C. 0.1% 答:( )。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 排冷气彻底 B. 保温时间适当 C. 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 A-C 答:( )。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 广视野目镜 B. 惠更斯目镜 C. 补偿目镜 答:( )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 平场目镜 B. 广视野目镜 C. 平场补偿目镜 答:( )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 )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 无荧光物镜 B. 照相物镜 C. 相差物镜 答:( ) 111835.镜头上标有“TC”字母的镜头是: A. 相差调整望远镜 B. 摄影目镜 C. 相差目镜 答:( ) 111836.“PA”表示: A. 马铃薯培养基 B. 高氏培养基 C. 肉汤培养基 答: ( ) 111837.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A. 甲醛熏蒸 B. 紫外灯照射 C. 喷石炭酸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

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 物,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4)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平板分离法主要有: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涂布平板法。 (5)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两种类型。这是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两者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便于进行观察…… 我们学习微生物实验技术,就是要把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生产,培养繁育细菌收集细菌代谢产物,应用于药业、工业,产生经济利益。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分类培养基的类型有:1.选择培养基。2.鉴别培养基。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应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主要是-发酵罐。我将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中已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畜牧业等各个行业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于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得关键操作步骤就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2、放线菌印片染色得关键操作就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与C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 均可培养 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与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7、常用得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得用量就是: A、 20ml/M3 B、 6ml/M3 C、1ml/M3 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得工艺条件就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130℃/30min

10、巴氏消毒得工艺条件就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11、半固体培养基得主要用途就是: A、检查细菌得运动性 B、检查细菌得好氧性 C、 A、B、两项 12、半固体培养基得琼脂加入量通常就是: A、 1% B、0、5% C、0、1%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得关键操作就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14、目镜头上得“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15、目镜头上得“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16、物镜头上得“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7、物镜头上得“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C、相差物镜 18、镜头上标有“TC”字母得镜头就是: A、相差调整望远镜 B、摄影目镜 C、相差目镜 19、“PA”表示: A、马铃薯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肉汤培养基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就是: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微生物实验复习题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1、兽医微生物实验室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①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散布;②防火;③节约;④标记;⑤记录;⑥安全;⑦清洁与秩序 2、观察细菌常用什么显微镜?它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光学显微镜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粗调节器、细调节器。 3、油镜用毕后,为什么必须把油镜擦净? 答:油镜的原理是通过香柏油的光路折射能更加清晰的观察微生物,油具有粘附性,且不溶于水,所以,在观察完后,香柏油会粘附在镜头上,不擦去的话,风干后镜头就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报废了,又因为是油所以简单的用擦镜纸擦拭是擦不干净的,二甲苯属于有机溶剂, 4、用过多的二甲苯或酒精乙醚混合液擦拭镜油有什么危害? 答:过多的二甲苯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容易脱胶,使油镜脱落。 5、使用油镜时用什么作为物镜与玻片间的介质,有几种? 答:可用与玻璃的折光系数相近的油类,有7种,如柏木油。 6、观察细菌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什么?主意事项是什么? 答:将显微镜物镜镜头转为油镜对好光线(开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使亮度最强在载物台上放上载玻片,并在玻片上放一滴香柏油将标本移至载物台正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油镜浸入油滴中左眼由目镜注视镜内,慢慢地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时候要慢 2.观察完后要用二甲苯擦拭油镜 7、微生物绘图要求有哪些? 答:①绘出一个视野,圆形。 ②细菌大小比例合理,必须标明名称。 ③标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标明菌名。 ④绘图一律用铅笔。 8、制备细菌染色标本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①干燥好的抹片固定时,使抹面向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灯外焰上如钟摆样来回拖动过数次,略作加热,但不能太热,以不烫手为度进行固定。 9、涂片固定的意义何在?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有哪些固定方法?答:意义:涂片固定可将涂片上的细菌杀死,使之固定而不会到处漂移,并且死菌比活菌更容易着色,为后面染色做准备。 注意:若用火焰固定时,抹面向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灯外焰上如钟摆样来回拖动过数次,略作加热,但不能太热。固定方法:火焰固定和化学固定。 10、细菌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细菌的等电点较低,约在pH 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负电荷,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如龙胆紫及碱性复红等结合,使细菌被染成紫色或红色。 11、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及结果。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蓝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微生物学试题库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菌株(strain): 2、饰变(modification): 3、原生型(prototroph): 4、深层液体培养: 5、类毒素(toxoid): 6、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eity): 7、芽孢(spore): 8、鞭毛(flagella): 9、抗生素(antibiotics): 10、支原体(mycoplasma): 11、菌核(scleraotium): 12、噬菌斑(plaque): 1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14、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15、选择性培养基(seclected media): 16、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17、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18、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19、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 20、细菌素(bacteriocin): 21、初次应答: 22、再次应答: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细菌中,属于 Archaea一类的为( ) A Klebsiella pneumoniae B Neurospora crassa C Staphylococus aureus D Methanobacterium 2、具有周生鞭毛的细菌如E.coli,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呈直线运动一段时间( ) A 朝着营养物质浓度高的地方,顺时针转动。 B 朝着营养物质浓度高的地方,逆时针转动。 C 朝着有毒物质方向,顺时针转动。 D 朝着有毒物质方向,逆时针转动。 3、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 A 3.75×107个 B 2.35×107个 C 3.0×109个 D 3.2×109个 4、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为( ) A 完全培养基 B 基本培养基 C 补充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5、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最适生长pH值为( ) A 4.0-5.0 B 5.0-6.0 C 6.0-7.0 D 7.0-7.4 6、专性厌氧微生物是由于其细胞内缺少(),从而不能解除分子氧对细胞的毒害。 A BOD B COD C NO D D SOD 7、下列微生物中,哪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 ) A Bacillus subitis B Bacillus magaterium 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D Clostridium botulinum 8、下列微生物中,具有周生鞭毛的是( ) A Vibrio cholerae B Bacillus subitis C Staphylococcus aureus D Spirillum rubrum 9、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 A 初染 B 媒染 C 脱色 D 复染 10、Zymomonas mobiles 的同型酒精发酵通过下列哪个途径进行( ) A EMP途径 B ED途径 C HMP途径 D Sticland反应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学、纯培养、纯培养物无菌技术、灭菌、消毒、过滤富集培养 简答题: 1、微生物的特点有那些? 2、Mullis的贡献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有什么贡献?4 、巴士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5、柯赫证病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 、拂来明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是什么?7 、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有那些?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8、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有什么差别?9、举出几种常用的消毒药品和方法?10、纯培养有几种方法?11、为什么活菌记数和直接记数有很大的差别?12、按照功能和营养成分培养基有几种类别?13、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 4、保藏微生物的基本方法有那些?1 5、已发现的微生物的形态有几种?1 6、芽孢杆菌和芽孢梭菌有何异同?1 7、举例说明非芽孢杆菌的特点?1 8、古细菌有那三大类?1 9、根霉、曲霉和青霉的形态特征如何?20、吃什么食用菌可以预防感冒?21、吃什么食用菌可以增加智力?22、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那些?23、球菌的基本形态有几种?24、细菌的基本结构组成有那些?2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那些?26、细胞壁及其功能是什么?27、肽聚糖的基本组成是什么?28、G+ 和G-细胞壁的结构有和异同?29、Gram染色的基本过程如何?30、细菌为什么可以分为G+ 和G-两种?31、无壁细胞有那几种?32、聚-B-羟丁酸有什么功能?33、气泡有什么功能?34、什么是糖被、根据物理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几类?35、糖被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什么?36、鞭毛有何功能和种类?37、鞭毛的一般结构和基体的组成如何?38、什么是芽孢、有何特点?39、芽孢耐热的分子机制如何?40、为什么放线菌介于真菌和细菌之间而更接近于细菌?41、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几种?42、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火焰灭菌?43、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平板法有什么差别?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集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和C 答:(D)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答:(A)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答:(B)。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2014

2013-2014(2)《食品微生物学与实验》思考题 期末考试题型: 1、单选题(四选一) 2、多选题(两个以上) 3、填空题 4、简述题 5、绘图说明题 6、试述题或分析题 第0章绪论 1. 概念: 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种、菌株、变种、型、模式种、柯赫原则。 细胞型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含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不具备代必须的酶系统、只能在各种活的细胞中生长繁殖,病毒就属此类。 单细胞微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多细胞微生物:由许多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分化的细胞群构成的生物。 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中,原核微生物是指一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核区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染色体。 真核微生物:在微生物中,大多数种群具有真核生物(Eukaryotes)的细胞结构,即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这些微生物被称为真核微生物。 种:是分类单元的最基本单位,是显示高度相似性、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一群菌株的总称。 菌株:它是指来源不同的同一个种的纯培养物。 变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必须与文献上记载的典型种的特征完全一致,才能鉴定为同一个种。实际上有时分离到纯种,除了大多数指标符合典型种的特征外,还有某一个显然不同的特征,而此特征又是稳定的。就把这种微生物称为典型种的“变种”。 型:同一细菌种显示很小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差异的菌株,常用于细菌中紧密相关菌株的区分。型是细菌亚种的细分。 模式种:微生物学中种带有抽象的种群概念,但在具体分类时常用一个被指定的、能代表这个种群的模式菌株或典型菌株作为该种的模式种来定种。它往往是定为一个新种的第一个种或第一批种之一,也可以是在某一已知数任意指定的种。 柯赫原则:对病原菌的研究证明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创立了确定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疾病病原的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2.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几大类群?其特点是什么?

江南大学微生物实验部分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江南大学微生物实验部分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波波长短,分辨力高的特点以电子流代替光学显微镜的光束使物体放大成象的超显微镜检装置。 2.普通光学显微镜:用自然光或者灯光作光源镜检物体的显微镜。 3.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已知的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4.人工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并积累代谢产物的一种营养基质。 5.天然培养基:由化学成分不完全清楚的天然物质如马铃薯,麸皮等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6.半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和化学成分不完全清楚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7.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是细菌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首先用结晶紫染色,再用碘液固定,然后用95%的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凡是菌体初染的结晶紫被酒精脱去了紫色后,又被蕃红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负反应细菌;凡是菌体初染的紫色不能被酒精脱色,也不能被蕃红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正反应细菌。 8.简单染色:用单一染料使微生物细胞染上所用染料颜色的染色方法。 9.稀释平板计数法:将一定量的样品经十倍稀释后,用平板培养最后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待菌落长出后,计数出某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后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含菌数。10.显微直接计:利用血球计数板或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测计出每小格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后,再换算出单位体积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数方法。 二、选择题 0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答:(C) 0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C。答:(A)。 0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霉菌。 C.放线菌。D酵母菌答:(C)。 0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D放线菌答:(C)。 0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答:(D)。 0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D甲苯答:(C)。 0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D70% 答:(A)。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思考题答案 1. 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 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答: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镜头距离标本较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 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4. 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的NA 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5. 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 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 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6. 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7. 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8. 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不可以。因为碘与染料会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的细胞壁,对

微生物学实验理论及思考题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其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最为重要。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其中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因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而异,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先用摖镜纸将镜头摖干净,以防止实验的污染。使用油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然后再是油镜,用完之后也要用摖镜纸将油镜摖掉。(2)滴加香柏油 (3)作用是增加折射率,即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射率和分辨率成反比,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显微镜的分辨率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最小可分辨率距离=λ/2NA且NA=n.sin,所以,分辨率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当然还有介质的折射率。 3、为什么要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 答:不同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隔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重新校正,这样目镜测微尺测量的长度才是目前状态的准备长度。 4、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微生物的大小时,其测定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相同的,不同的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重新校正,才能得到目前状态的准确长度。 实验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二、基本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其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是将单细胞微生物的悬液或孢子悬液,注入血球计数板载玻片与盖玻片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填空题 1.动植物的研究能以体为单位进行,而对微生物的研究一般用体 2.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其中只有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3.一般情况下,培养微生物的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行,使容器中不含。 4.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和。 5、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的重要依据。 6、微生物保藏的目标就是要使所保藏菌株在一段时间不、不和不 7、一般说来,采用冷冻法时,保藏温度越,保藏效果越。 8、、和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3个重要因索。 9.光学显微镜能达到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是,这时一般使用 x的目镜,和 x的物镜,并应在物镜镜头和玻片之间加。 10、采用明视野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光的和都没 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 11.在的照射下,发荧光的物体会在黑暗的背景下表现为光亮的有色物体,这就是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 12.透射电子显微镜用电子作为,因此其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有很大提高,但镜筒必须是环境,形成的影像也只能通过或进行观察、记录。 13.在显微镜下不同细菌的形态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就单个有机体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与 3种。 14.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 15. 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个体微小,大多数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器具中,()是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 (1)平皿(2)试管(3)烧瓶(4)烧杯 2.( )可用来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1)选择平板(2)富集培养(3)稀释涂布(4)单细胞显微分离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稀释倒平板法的缺点?( ) (1)菌落有时分布不够均匀 (2)热敏感菌易被烫死 (3)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4)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 4.下面哪一种方法一般不被用作传代保藏?( ) (1)琼脂斜面(2)半固体琼脂柱(3)培养平板(4)摇瓶发酵 5.冷冻真空干燥法可以长期保藏微生物的原因是微生物处于( )的环境,代谢水平大大降低。 (1)干燥、缺氧、寡营养(2)低温、干燥、缺氧 (3)低温、缺氧、寡营养(4)低温、干燥、寡营养 6.对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d内每一菌体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三、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接种环,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 四、操作步骤 1、写标签 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包括班级、姓名、日期、样品来源等),字尽量小些,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注: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察两个以上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淆。 2、实验室细菌检查 (1)空气 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实验台上,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块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洁净工作台内或无人走动的实验室中,移去皿盖,1h后盖上两个皿盖。 (2)实验台 ①用记号笔在皿底外面中央画一直线,再在此线中间处画一垂直线。 ②取棉签 左手拿含有棉签的试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持棉塞,将其取出,将管口很快地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烧灼管口;轻轻地倾斜试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棉签小心地取出。放回棉塞,并将空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③弄湿棉签 左手取灭菌水试管,如上法拔出棉塞并烧灼管口,将棉签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挤压一下以除去过多的水分,小心将棉签取出,烧灼管口,放回棉塞,并将灭菌水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④取样将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或门旋钮上擦拭约2cm2的范围。 ⑤接种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开启成一缝。再将棉签伸入,在琼脂表面顶端接种(滚动一下),立即闭合皿盖。将原放棉签的空试管拔出棉塞,烧灼管口,插入用过的棉签,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一)油镜的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

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微生物课件思考题 -

第二章 1、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试列举在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第四章: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 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第六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 其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第七章 思考题: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第八章 1、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 - b - c + d + 和 a + b + c - d -)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2、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转化质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别? 第十章 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其中哪些需涉及到微生物的参与? 2)为什么说微生物学不仅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技术? 第十一章 1)试论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你认为对此类污染该如何进行防治? 2)试用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二章 1. 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16 S r RNA 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2. 为什么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你知道有哪些项目已被用于细菌学分类和鉴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